14《我的母亲》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寄语: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 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概括母亲的形象, 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 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 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 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 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检查预习:1.熟读课文2.给加粗字注音眼翳病绰号侮辱气量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庶出3.标明段落序号, 理清文章结构4.了解作者胡适(1891~1962), 现代作家、学者, 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 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 一直守了23年, 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 她含辛茹苦, 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她忍受一切, 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 也要供胡适读书, 她处处为儿子设想, 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 她历尽寡居的艰辛, 离开了人世。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感悟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2.找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试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 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 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 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 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二)探究质疑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 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三)赏读品析1.品味亮点词语(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 只学会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在编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案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1.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描述他们的母亲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记叙母亲对他们成长的贡献;- 学会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事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句型来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用故事和事例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听取学生对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的描写;- 口语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阅读训练: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母亲外貌和性格的短对话,让学生倾听并用适当的形容词记录下来。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记录的形容词,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第三步:口语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来描述自己的母亲。

其他组员用形容词来描写这个母亲,并给予肯定评价。

-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四步:阅读训练(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进行分享。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 提供一些关于母亲的提示词汇,引导学生用这些词汇写一个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

-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彼此写的短文,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我的母亲》学案(学生用)

《我的母亲》学案(学生用)

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我的母亲》导学案(就业)主备人__________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熟练掌握本课字词。

2.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3. 熟读课文,初步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理清课文结构;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白描手法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任务一掌握基础1、写作背景本文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

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

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2、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_,字_______,___代著名作家。

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

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等。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我的母亲》(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我的母亲》(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14课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通过品析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

2、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和描写。

【课前预习】⒈熟记文中的四个感人的片段。

⒉划出文中的描写和议论的句子。

【学习过程】活动一研读四个片段,体会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自主先学〗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展示交流〗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活动二读中体会并讨论、欣赏、理解本段中的语言。

〖自主先学〗仔细阅读本段,找出本段中精彩的修辞的句子,批注修辞产生的表达效果。

〖展示交流〗1.小组讨论,完善批注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适当圈画,并自主修改完善。

2.讨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用。

①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②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③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活动三:探究提升。

重点讨论、展示。

1.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比较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的异同点。

2.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检测反馈】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

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但是小孩子深夜不好好的睡,是要受到大人的责备的,就说是要起来陪陪母亲,一定也要被申斥几句,万不会被准许的(这至少是当时我的心理),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出乎我意料,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我的母亲》导学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自学成果展示】1、字词展示字音:文绉绉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眼翳yì词义:广漠宽恕文绉绉面红耳赤侮辱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

父亲是农民。

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

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

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合作探究】探究题目一:读了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初三语文《我的母亲》导学案 - 宽正校园-宽正教研教学平台

初三语文《我的母亲》导学案 - 宽正校园-宽正教研教学平台

初三语文《我的母亲》导学案序号: 18课型:新授执笔:翟纯德审核备课时间: 3月31日上课时间:4月10日执教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预习导学:1、读一读写一写。

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面红耳赤仁慈侮辱穈轻薄眼翳宽裕文绉绉2、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如何体会到的?3、我们对母亲表达过我们的爱吗,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呢?导学过程:1、小组交流预习导学部分。

2、学生展示自主预习成果。

3、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合作探究:1、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拓展延伸:1、请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

3、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她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教学后记:板书设计:初三语文《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序号: 19课型:新授执笔:翟纯德审核备课时间: 3月31日上课时间:4月11日执教人: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和感激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如何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母亲》。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亲的关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母亲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句型等知识,理解并朗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懂得珍惜母爱,传承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文章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母亲》。

2.学习词汇与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阅读文章(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课前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解读,学生可借助词典、课文译文等辅助理解。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包括母亲的特点、习惯、爱好等,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

5.听力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包括母亲的特点、对自己的爱、平时的行为等,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母亲的赞美等。

3.诗歌朗诵:让学生背诵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关于母爱的英文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描述。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对母亲的理解和关爱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母爱、尊重母亲,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

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二、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深情。

难点:了解文章真切、质朴的语言风格,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四、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五、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六、教学过程【目标导入】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整体感知】一、字词文绉绉()眼翳()佃()户锁匙()轻薄()mé¡先生()mó画()羞kuì()chuò号()二、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并归纳以下几个问题1、概括文章讲述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5

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5

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5十四我的母亲邹蹈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自主导学】1.邹韬奋,原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祖籍江西余江。

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

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查氏憧憧妹仔蒙眬鞋袜歉疚惺忪呜咽3.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A.浙江元霄莫名其妙B.时候蜡烛热泪盈框C.瞥见柔和寻寻善诱D.帐门含冕饮泣吞声4.选词填空。

(1)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憧憧)的大客厅里。

(2)(母亲)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宝,饱)眼福。

5.根据文句中括号内含义写出相应词语。

⑴她讲得(健谈而且感人),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又愁眉双锁⑵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的良师。

⑶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6.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课文从几个侧面展现了“母亲”的性格,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5】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我的母亲》导学案课型:预展课主备:孙永平集备:初三学年语文教师使用日期:2012年3月【学习目标】1.我能概括出文中所举的事例,并且能从事例中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2.我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从具体事例中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学习导航】可参考《藤野先生》中以具体的事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课前热身】配乐朗诵(岁月爬上你的额头/时光驶过我的双肩/晨光中,你绽放动人的微笑/还有一条条沧桑/托起我稚嫩的翅膀/那香甜可口的饭菜/那温绵柔软的毛衣/那孜孜不倦的教诲/生活的情结与我紧密相连/在溶入血液里/在渗入骨髓里/在涌入心窝里/你的爱让我动容/我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样东西/比长江之水更加源绵不绝/比黄河之势更加摄人心魄/比松柏之绿更加坚韧长青/那就是你的爱/你深沉的爱/无私的爱/我的母亲)【自主学习】(一)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他所写的白话诗集出版,即《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2.相关知识: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

在家里的心愿是盖一座瓦房,因贫穷盖不起,在当时当地的媒婆给他介绍了年长她30岁左右的胡传。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抛下了孤儿寡母。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广洋湖镇中心初中初二语文(上)导学案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班级:姓名:学号:【课题】《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生词的形、音、义。

2、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

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

【学习重点】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理解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我的母亲》(二)、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慈爱善良勤劳能干情感丰富一、品析片断中最感人的细节(话语),练习用最能表达情感的语气语调加以朗读感受。

1、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品析: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2、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品析: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3、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品析: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4、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品析: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

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二、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逐一分析其作用。

再思考这些议论性的句子与记叙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叙:多用修饰,注重描摩,细腻刻画。

(议的基础)议:分析言行、心理,评价叙写内容,扩展文章主题。

(叙的深化)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通过四个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读了__________ 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 ____ 的母亲。

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

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

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总1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1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3、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亲1、真情导入母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人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胡适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

2、作者简介胡适在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有:《尝试集》、《终身大事》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第16岁嫁到胡家,是父亲胡传的续弦,胡传当时已经48岁,儿女都比冯顺第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他三岁时,父亲病故。

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勤快贤惠,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遗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

3、深入字词绰号(chuò)眼翳(yì)穈先生(mén)二、整体感知,认识母亲1、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觉得--------。

”学生会从多个角度谈感受,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示例: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觉得母亲的不容易及母亲宽容的性格等。

2、粗读课文,认识母亲明确:母亲对我的管束及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可以看出母亲是慈母兼严父,同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母亲处理哥哥讨债的事及处理嫂子间的矛盾,可以看出母亲宽容及仁慈的特点,教我学会宽容。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对象:初中生单元:家庭生活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母亲的特点、生活、为人处事等情况,感恩母亲。

2.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增强家庭意识。

3.让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与家人相互关心、支持和扶持,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让学生描述母亲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2.配合家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与展示2.实践操作3.案例分析教学素材:1.教材:《我的母亲》2.视频素材:《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3.家庭故事:母亲养育自己的经历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请学生们拿出手机,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中的关于母亲的内容。

2.讨论视频中呈现的母亲形象,并引导学生们从中获取灵感,提取有用素材,帮助学生们构想属于自己的母亲描述文章。

第二步:阅读文章,描述母亲1.将《我的母亲》整体阅读一遍。

2.小组内讨论母亲的形象与主题表达,然后让学生们撰写一份关于母亲的文章,同时可以配合小短诗或文言文。

3.在结束之时,指导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文章,在磨砺中互相学习。

第三步: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家庭意识1.请学生们分享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经历,鼓励学生们把满怀感激的情感倾诉出来,给予自己的母亲最深的赞许与回报。

2.可以请一些着名母亲代表,或是学生的家长代表来到教室,分享他们的母亲故事,这样可以更贴切地给学生们带来亲身体验。

第四步:案例分析,悟出合作共赢思想1.从学生们分享的内容中,引导他们讨论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共同思考的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

2.学生们可以采用教材或者网络上的案例,帮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共赢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想到的家庭合作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回家实践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能够运用现代汉语语言技能陈述自己对母亲的感慨和思考。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懂得珍惜母亲的爱,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孝心,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方法:1、归纳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情境教学法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母亲对我们的爱及对我们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认真阅读《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主旨。

2、让学生自己把作文中的优美语言摘抄下来,分析一下它们的文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再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尝试写出一篇自己的作文;或者带领学生编写一首感恩母亲的诗歌、演唱一与母爱相关的歌曲等等。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思想,参与课堂讨论,表达感想和情感,这样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母亲的理解和尊敬。

五、板书设计:《我的母亲》母亲的爱;我们的感恩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是否能够清晰地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能够考察他们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是否有所提高。

如果家长也能够积极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学习进展,那么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和全面,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提高。

汪春燕导学案

汪春燕导学案

我的母亲重庆市石柱县临溪中学校汪春燕教材分析:《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是胡适在40岁时写的一篇回忆录,本文通过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记叙了自己童年与少年是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怀恋与感激。

知识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自传的语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

3、速读并列举出写母亲的主要事例,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性的写法。

情感目标:体验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从而理解和关爱自己的母亲。

导学重点:1、概括写母亲的主要事例及其表现的人物品性。

2、品味语言的分寸感,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导学难点: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导学方法:讨论法、情感体味法教具:多媒体导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1、收集写母亲的文章及诗句。

学生在/question/143737714.html很容易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8个词语,要求能读、能写、能理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一勾觉得好的句子,品读。

4、预习并完成以下练习:(1)课文写了母亲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行?(2)为什么作者除了写母亲如何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你喜欢这位母亲吗?为什么?探究案一、导入新课:1、学生汇报收集写母亲的文章及诗句,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question/96278321.html2、作者简介学生通过/question/230194123.html?an=0&si=2很容易就能了解。

二、字词梳理完成“读一读,写一写”(1)读准下列字音,抽小组、个人分别朗读,其他同学纠正。

翳责罚气量质问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2)解释词语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庶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

管束:管教、约束。

气量:这里指容忍谦让的限度。

侮辱;使对方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我的母亲》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共3篇

《我的母亲》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共3篇

《我的母亲》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共3篇《我的母亲》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1导学目的:本篇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帮助高二学生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我的母亲》,了解该文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一部分:作品简介与背景1.作品简介《我的母亲》是鲁迅的一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胤禛同志”的母亲从小做起被慈禧贵妃嘉奖,到康有为变法,到义和团运动,最后被儿子所杀害的生活历程。

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深刻,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故事,反映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时呈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和爱国主义的思考。

2.创作背景《我的母亲》是鲁迅在上海参加“五四”运动后创作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存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时代背景。

鲁迅生长在晚清时期,逐渐认识到封建帝制的腐朽和无力,而社会风气又极度迂腐堕落,种种阻力都深深的影响着鲁迅的思想和人生历程。

另一方面,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反对清朝和封建制度的思想和活动,这些都奠定了他后来思想和文学的基石。

第二部分:文化内涵1.爱国与反对封建统治《我的母亲》描写的母亲是一个坚守爱国主义的人,她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珍贵的人格品质之一。

其次作者通过母亲的境遇,呈现了封建统治下民众的苦难和无望,隐喻了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2. 社会风气和人性扭曲《我的母亲》也呈现出晚清时期社会风气的堕落和人性的扭曲。

慈禧作为朝中权贵,自私自利的行径深度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使得人民生活贫苦困苦,同时也导致了各种思想的传播和呼声。

3. 弱者的悲剧与历史的教训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弱者的悲剧,而这种悲剧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通过塑造一个母亲角色,传达了一种乡土情怀,更是为人类的历史留下了无限的感慨。

第三部分:艺术特色1.描写手法精湛《我的母亲》通过细腻的描写、完整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展现了鲁迅出色的文学才华和擅长塑造形象的特点。

《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

《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一、课题:《我的母亲》(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导读文章通过叙述母亲具体的生活经历,歌颂了朴实、坚强、勤劳而又充满爱心的母亲顽强不屈的一生,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母亲的尊敬、爱戴和怀念。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 段):交代“我”所仅知的一点母亲娘家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6 段):写母亲的艰难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17 段):充分肯定母亲对“我”的影响,沉痛怀念已去世的母亲。

(二)、资料助读1.知人论世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戏剧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 余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等。

2.写作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三)、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撮.土(cuō)窘.迫(jiǒng)刮痧.(shā) 私塾.(shú) 供给.(jǐ) 庚.子(gēng) 廿.三(niàn) 家谱.(pǔ) 敷.衍(fū) 耽.误(dān) 吊唁.(yàn) 就寝.(qǐn)2.词语积累①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中作者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文章开头说“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儿子不值得母亲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到后来,他不会去问吗?
2.本文穿插必要的议论有何作用?
四、展示我最棒
五、达标测评
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一定会对文中的母亲有了深刻的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邹韬奋的母亲。
2.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群学提示
1.封建社会现象的谴责
2.与记叙描写相互交融
1.声情并茂朗诵优美句子
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1.作者角度: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文化和丰富情感,才气却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2.母爱角度:母爱的伟大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
3.社会角度:母亲有着崇高的美德,但是她连名字也没有,表达了对母亲的惋惜,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我的反思: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
《我的母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心灵受到震动,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母爱。
2.会赏析文中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2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一、独学我会学
1.朗读课文,并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做简要赏析。
2.体味句子中加点字可否去掉。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独学提示
(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找出自己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2.如果去掉加点字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合学提示
例子:“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
这是痛心的感慨中包含着对旧社会的深深谴责。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二、合学
1.比较朱自清《背影》与《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2.请同学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并感受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