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 事迹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 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 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之无愧: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 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 马革裹尸: 于沙场。
你们认为总写邓稼先伟大 之处是哪句话?说说你对 它的理解。
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 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 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 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 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 ,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 ,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 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 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问题探究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 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参考:作者这样写,就使读者认识 到,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 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 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对祖国 、对民族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 人物。
邓稼先介绍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实 践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在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邓稼先带领团队成功地突破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的难关,使中国的 原子弹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在组织领导团队进行科研工作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注重科 学方法的运用,使科研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此外,邓稼先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不仅关注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还注重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中国科研 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目录
CONTENTS
-
1 生平简介 2 教育背景 3 科学成就 4 个人荣誉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6 结语
1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安徽省怀 宁县白麟坂村人,中国现代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 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要贡献
2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邓稼先于1941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45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市文正 中学、培文中学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 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54年晋升为研究员。从1958年起,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 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邓稼先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 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 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 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 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 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 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 就是中华民族魂。
请用一句话谈谈学习本文后, 你的感想?
探究写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 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 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 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 凡中见高尚。
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人 物形象的?
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是鲜为人知 三是以小见大
默读第一部分。写邓稼先,为什 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 史?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 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 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 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最 有 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 , 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 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 了 自己的气质品格。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 感人至深的文章?
邓稼先课件
邓稼先课件邓稼先课件邓稼先(1922年6月5日-1986年)邓稼先,男,浙江富阳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邓稼先投身于中国核科研事业的早期阶段,为中国核潜艇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光辉的。
邓稼先的学术经历邓稼先1936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38年被中央大学物理系录取,1943年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他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首位获得核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学者。
邓稼先的职业生涯邓稼先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在中国科学院任职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核科研事业中。
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是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和制造的重要人物之一。
为了保护国家的核秘密,邓稼先始终保持低调,很少公开露面。
邓稼先的贡献与荣誉邓稼先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上世纪60年代,邓稼先带领团队开始研制核潜艇。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发展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邓稼先因此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荣获多项国家荣誉和科技奖励。
邓稼先的不幸命运然而,邓稼先的辉煌事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发展。
1970年代,邓稼先被无端指控为“特务”,被迫下放到乡下务农。
直到1984年,他才以清白之身得到平反。
这段不幸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与打击。
1986年,邓稼先在家中去世,享年64岁。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邓稼先是一位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兼具的伟大科学家。
他勇于面对困难,乐观坚毅,始终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忱。
在面临巨大压力和困境时,他能保持平静和坚定,不屈不挠地投身于科研工作。
邓稼先的精神影响邓稼先的精神影响着后人。
他不仅是中国核科研事业的奠基人,也是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男,1924年11月5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中国科学家、导弹技术专家。
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背景:
1945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学系。
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助教、讲师等职。
科研工作:
1949年,邓稼先参与创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他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多型号的导弹,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荣誉及成就:
1957年,邓稼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军方的荣誉称号,如两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终身成就奖等。
贡献与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特点:
邓稼先秉承“艰苦创业,为人民”的科研精神,多年如一日地投入到
科研工作中,坚持自主创新,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不断突破科技难题。
他敢于冒险、善于团队合作,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总结:
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和事业成
就不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被铭记。
邓稼先
• (三)阅读《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部分,回答问 题。
• 1、(两人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在成就上的共同点是各是两国 原子弹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 2、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性格和为人是截然不同的: 奥本海默是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是最 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的人、真诚坦白,从不 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所代表的 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作 家 作 品
实验中学
七年级语文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 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 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 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 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 否定方面:最不要引人注目、从不骄人、没有小 心眼儿。
• 邓稼先“一生喜欢‘纯’所代表的品格”,这个 “纯”可以理解为纯洁、纯正、纯良、纯朴、纯 净等
• ③想一想,邓稼先的这些品质对他所从事的事业 有什么影响?
签字 qiān 谣言 yáo
马革裹尸 guǒ 截然不同 jié
筹划 chóu
邓稼先 jià
生字新词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
(xiǎn)
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 (3)瘁,疲惫;已,停止。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一 直到死。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 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 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 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 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
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 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 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 称“娃娃博士”。
杨和邓学的都是理论核物理,邓稼先做博士论文时, 从俩人的讨论中受益很大。所以他们之间的友情自 然真挚,推心置腹。 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获得 博士后当即回国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 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美国报纸登出了中国研究人员 的名单,尽管是英文译音,但杨振宁一看就认定其 中一人是邓稼先。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时定 的一份要见的亲友的名单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 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 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 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 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 的学业。
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
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 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 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 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 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同志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
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 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 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 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 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 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 “两弹元勋”。
科研领域及贡献
科研领域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 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 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贡献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 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 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
原子弹研制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零 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
氢弹研制
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邓稼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的研 制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设计的关键技术,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获得荣誉与奖项
荣誉
邓稼先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奖项
邓稼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对后世影响及意义
对后世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 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意义
邓稼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代表着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 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邓稼先人物简介(精选)
邓稼先人物简介(精选)
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生于1918年,卒于1986年。
他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从小就酷爱数学和物理学,所以在中学时期就选择了这个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最终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邓稼先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固体物理方面,特别是钨、锆等金属材料的研究。
1958年,邓稼先与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他的小组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这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1964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邓稼先在该项目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他在科学事业中的成就,邓稼先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领导。
他担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务。
邓稼先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他任职的大学中推动了革命性的教学改革。
邓稼先是一个勤奋而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同时也充满人情味。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改革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尽管他已经去世了许多年,但他的成就和贡献仍然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科学界所铭记。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 ( 1924.6.25-1986.7.29. ) 安徽省怀宁县⼈。
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中国理论设计总负责⼈。
中国科学院院⼠。
1924年6⽉25⽇出⽣于安徽省怀宁县祖居铁砚⼭房,⽗亲邓以蛰是北京⼤学教授,母亲王淑蠲持家,清代⼤书法家邓⽯如是六世祖。
5岁在北平读⼩学,11岁⼊中学,12岁插班考⼊北平崇德中学初⼆年级,读到⾼⼀,在英⽂、数学和物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1941年17岁考⼊国⽴西南联合⼤学物理系,学习4年,终⾝受益。
1945年⼤学毕业。
1946年夏受聘任北京⼤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7⽉,同时在北⼤讲助会义务⼯作,积极参加北平-。
1947年顺利通过赴美研究⽣考试,1948年10⽉⼊美国普渡⼤学物理系,师从德尔哈尔,研究理论核物理。
1950年8⽉获得博⼠学位,婉⾔辞谢了导师建议去英国发展的好意,9天后乘船回到诞⽣不久的新中国。
1950年10⽉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51年加⼊九三学社。
1952年晋升副研究员,在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领导下从事原⼦核理论研究。
1951-1958年在《物理学报》上独⽴发表和合作发表了⼀批学术论⽂,为我国原⼦核理论研究做了开拓性⼯作。
195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协助学术秘书钱三强和吴有训副院长⼯作。
1956年加⼊中国共产党。
1958年8⽉调任第⼆机械⼯业部第九研究院,担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我国第⼀颗的理论设计⼯作。
从此,为发展我国的-事业隐姓埋名,呕⼼沥⾎,孜孜不倦地奋⽃了28年。
对⼯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
困难⾯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关键时刻舍⽣忘死, ⽆私⽆畏地奉献毕⽣精⼒,使我国的-从⽆到有,⽤38年时间跃到国际先进⽔平。
1979年在⼀次失败的核试验中,为了查明情况深⼊事故地区,找到了未爆弹⽚,因此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强烈辐射,严重损害了健康和寿命。
邓稼先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 有愧色。 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明白、了解; 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 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 死于沙场。 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重迭,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 重复; 穷尽。 重复;穷:穷尽。
/study_garden_plot
邓 稼 先
杨 振 宁
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情景 (1964年10月16日) 1964年10月16日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
1967年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1924 1986),安徽 1986), 邓稼先(1924—1986),安徽 省怀宁县人, 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 原子弹、 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 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 国务院、 年党中央、 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勋奖章”。 1922—), ),出生于安 杨振宁(1922 ),出生于安 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 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摘要: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核物理、电子学、材料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之父”。
本文将从邓稼先的生平、科研工作、国防建设等方面介绍他的事迹,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
关键词:邓稼先,核物理学家,原子弹,氢弹,卫星,工程科学之父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邓稼先(1924年10月5日-1986年11月29日),出生在湖北黄陂县。
1940年,他考入武汉大学的物理系学习,1944年获得学士学位。
1945年,邓稼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1年,邓稼先回国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之后先后担任过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1986年他因病去世。
在核物理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高能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核共振、核反应堆物理等方面。
他曾领导过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反应堆——华龙一号的研制工作。
在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过程中,邓稼先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的首席技术专家之一。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邓稼先也是主要的技术骨干之一。
此外,邓稼先还提出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的演示”,为我们理解粒子物理奠定了基础。
在电子学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磁波的相干性、微波辐射天文学等。
他还提出了“变参数放大器”、“稳幅放大器”等重要理论,为电子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材料研究领域,邓稼先也有着丰硕的成果。
他先后主持研制了ZM6钨铼合金、GH3535高温合金、ZH62高强度耐蚀钢等材料,在国防和经济建设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邓稼先始终将科研工作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还提出了“走自己的科学道路”、“不假外求”的科学主张,为中国科学事业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一、邓稼先生平简介姓名:邓稼先性别:男出生年月:1924籍贯:中国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邓稼先,1924年生,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
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原子弹理论模型研究中鞠躬尽瘁,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人们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看作是苏联的火箭之父,把奥本海默看作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那么,邓稼先就应该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又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是研究和发射两弹的首席元勋。
许多年中,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默默无闻地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64年10月16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进一步地在世界上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而这一重大事件又是和邓稼先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假若说以上所说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都是人所共知的话,那么,“邓稼先”这个名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是鲜为人知的。
因为他,他的名字,他的工作,都属于国家的特别机密。
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邓稼先研制的则是巨龙的龙头。
他不仅是研究核物理的杰出科学家,而且是庞大的核工程的天才指挥家。
这位将“将才”和“帅才”齐集于一身的理论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忠诚,为捍卫共和国的国威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邓稼先1949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满怀爱国激情返回升起了五星红旗的祖国。
1959年,邓稼先接受了制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
他抛妻别子,带着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钻进玉米地包裹着的建筑物大厅里,研读有关的外文资料。
人多书少,一人念,大家译;译一章,便连夜刻蜡纸油印。
请记住,中国的原子弹就是这样从零起步的。
外国人有人讽刺说:“在原子弹地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
”邓稼先则豪迈地回答说:“真空怕什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就这样,他带着年轻人读了近一年的书,又以战略家的眼光为研制组确定了理论攻关方向。
邓稼先
作用: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 使读者印象深刻。
长短句交错使用:
例如: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 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 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 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作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
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 活泼,节奏快。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 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 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 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 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 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钱三强
1956年,与李政道提 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推翻了爱因斯坦的 “宇称守恒定律”, 并因此与李政道一 起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 1998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2004年起定居北京。
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了一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
于平凡中见高尚。
句式整齐——排比句的运用
例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 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 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 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心系人民
永 恒 的 骄 傲
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 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 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 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 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邓稼先的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 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 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的主要事迹(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1两弹”元勋——邓稼先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
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
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
22天后,北平沦陷了。
占领北平的日军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
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
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西南联大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并的一所学校。
合并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例如测得普克朗常数的叶企荪、对证实康普顿效应有贡献的吴有训、对证实正电子存在有过帮助的赵忠尧等等。
这里的名师严教让好学的邓稼先如鱼得水,他读书的劲头比中学时期更胜一筹,各个科目均成绩优异。
1946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了六年的北平。
这期间他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并在1947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邓稼先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 世七周年。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 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 科学家传记。杨振宁和邓稼先同志 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 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 的友谊,亲如兄弟”。
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 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 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 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 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由于他对中国核 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 献,被称为“两弹元 勋”。
杨振宁(1922-) 世界著名物理学 家,因与李政道 共同提出宇称不 守恒理论,推翻 了爱因斯坦的宇 称守恒定律,获 得195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1.关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引用的诗歌(歌词) 2.关注本文的体裁——传记 3.关注本文的写作结构特点:小标题
问题一:本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背景 二、“两弹”元勋 人物简介 人物品格
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
四、民族感情?友情 五、“我不能走” 六、永恒的骄傲
一件事
关于小标题:
读完本文,你觉得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读完本文,你能不能总结一下怎么拟写 小标题? 实践一下: 请给《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的各个部分 拟写适合的小标题。
杨 振 宁
邓 稼 先
1964年10月 16日,中国 第一枚原子 弹爆炸。
美国7年多 (1945年) 前苏联4年多 (1949年) 中国2年8个月 (1964.10.16)
1967年6月17 日,中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
美国从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第一颗氢 弹用了7年3个月 英国是4年7个月 苏联是6年3个月, 法国是8年6个月, 中国是2年2个月。
邓稼先
学术论著
邓稼先编著的论著有《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氢原子核的变形》《关 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等。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邓稼先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 1989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
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 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 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 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 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邓稼先是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九 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物理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巨擘。”(《中国科学报》评) “邓稼先有着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毕其一生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纪念
电影原型 邓稼先 2009年4月6日下午,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开幕式首映了传记故事片《邓 稼先》。 戏剧原型 2018年5月14日,原创大型黄梅戏《邓稼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讲述 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 评书原型 《忠心报国邓稼先》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王寿章创编的评书新段。 舰船命名 2016年2月2日,邓稼先号(舷号874)船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海军浙江舟山某军港举行。邓稼先号是中国 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
邓稼先
• • • •
•
最后一枚奖章
•
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他生前的最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获得的。1986年7月 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 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 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 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42-43]
纪念
• 1996年7月29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十 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 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 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 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 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 过了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 个阶段,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 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 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追授 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邓稼先 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 播科技优秀人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 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 、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 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 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 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 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dèng
邓稼先
jià
xiān
背景资料
•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安徽怀宁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 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 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 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 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曾 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 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赏
第二部分:
析 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
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
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
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 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 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 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 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 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
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
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 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杨振宁
人物介
绍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 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 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 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 世纪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 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内容赏 析
第四部分:
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 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 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 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 先而骄傲。
内容赏
第五部分:
析
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
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
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
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
整体 感知:
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 容
第一部分: 内容赏析
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 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 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 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 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 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 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 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 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 质和高尚情操。
杨振宁和邓稼先在芝加 哥大学
;cosplay:/
;
押入那名越南妇人的处境酖酖挖洞的处境。你茫茫然逡巡这热闹的操场,赛球孩童、打拳老者、慢跑的人们向你展示太平盛世的面貌,可是诗句却如钢刀划破颜面,你幻觉那群奔跑孩子掉入诗中呈现的烽火国度,一样奔跑,挥汗流血,纷纷仆倒。 ? 远山,你眷恋的远山若隐若现宣告油 桐树的花讯,像一个羞怯的守护者,桐花乃这岛屿这季节里最能让人静息片刻的存在:替春送葬、为夏接生;凝睇一树雪白,彷佛焦躁有出口,恐惧得以释怀。 ? 可是你无法释怀,无法斩除那名越南妇人之附体,告诉自己部署在这岛屿命盘上的五百颗飞弹只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一群 准备南下过冬的候鸟,只是比较喧嚣的一种招呼的方式! ? 如果有一天,此刻大喊加油的肥鸭们必须挖洞掩埋自己的孩子,那么,谁为他们掘穴掩埋永不瞑目的恨呢?若那一日注定不可避免,你忍不住反过来感谢飞弹,从现在到启程那一天之间,你可以自我练习并安慰那些被意外、疾 病、误杀、忧郁带走孩子的妈妈们:「走了也好,你的儿穿戴整齐手捧香花去天堂,他避掉战争了!」你可以继续思考:活著与死亡孰优孰劣,哪一个苦短乐长? ? 哨响,比赛结束,平手,鞠躬,鼓掌。满头大汗的鸭子们奔向树荫,喊著:「妈咪,渴死了!」 ? 你寻声看见你所爱的小 男生四处喊你,他总算发现你坐在开满粉紫酢浆草花的地方,笑嘻嘻朝你跑来。 ? 这时间够你读完那首诗: ? 你的村子还存在吗?──我不知道。 ? 这些是你的孩子吗?──是的。 解发夫妻 ? 花色 ? 婚宴上,喜幛高悬、贺联四壁,在灯光中交相辉映着,如一群司礼的士。宴席已经 开着,酒色即春色,一饮便能得意。孩童们不管这些,溜下座椅要跑,被妈妈一把按住:“别走,待会儿要看新娘子!” ? 她坐在镜柜前,美容师正在为她换一款发型:一把快梳,不消多久便绾起盘髻;她坐着不动,却帮着递发夹子给美容师,一支支发夹子将她的发丝吃得紧紧地,好 似五伦纲常:那些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翁姑、伯叔、妯娌……“多夹几根,才不容易掉。”美容师自顾自说。一株缎花带露很技巧地掩了发夹的痕迹,再刷下半边云鬓乱,她凝视着镜中那个丽人及那一头锦簇,多么富贵荣华。 ? 她与他认识五年了。早已是寻常面目,恐怕她初识 他的那一日,也是彼此不惊的。那时候,一行人去南游,泛溪、走崖,夜宿野店,她独自躺在一处高台上看星,天空如一盘棋局,她正在为自己解围。忽然有个人说话:“观星还不如观心。” ? 她竖起身来看,隔着山丘,有个男子朝着她站着,恐怕也是想找个僻静之处观星的人。月光 如纱,她看不清他的脸孔,心里猜着他是这行人中的某某,也不求,又躺下来,星子棋局都乱了,而他那句话,倒也是个棋步。 ? 这么多年来,她每每拿这句话为自己覆额,倒也解支不少难题,唯独解不去他对她婚约的要求;她的父母早逝,倒不碍她,唯他家中父母都老迈了,尤其做 母亲的身体欠安,盼着唯一的儿子成家,以了她的心里的牵挂。他实在也难为,只好向她求援:“成全她老人家,我们的日子还长。” ? 他推开休息室的门,进来。今日的他英挺俊拔,一改平日常穿的唐衫、黑裤,着实让她不敢认。他扶着她站着,也只敢看镜中的他,想来彼此的心情 都很忐忑。 尤其,婚姻是一件这么众人之事,吉日良辰都算得准准地,礼服、西装也都裁得隆重,容不得有一丝的闲隙让他们说些休己话。 “还好吗?”他问。 “嗯!就是发夹夹得太紧,有点绷……” ? 休息室的门被推开,男傧相探进来说:“该出去了。” ? 一阵衣裙悉卒、镁 光闪亮之后,司仪对着宴席中的宾客报词:“新郎、新娘向各位来宾敬酒!” ? 身受 ? 婚姻可不就是一件歃血为盟的事,把身、语、意都签署给对方。她白天在幼稚园工作,傍晚回家烧饭洗衣;他的工作地点稍远,时常早出晚归地,偶尔加班,她都先睡了。但是他一进家门,就闻得了 家的香,电锅里总温着饭、菜、或粥品,偶尔一张短短的留字,好像她一直不寐地等着。他吃饱了,兀自收拾清洗,才进了房里,为了不吵她,也不开灯,蹑手蹑脚地从口袋里掏出街头买来的小东西,轻轻握到她的手里。 ? 她早晨醒得早,忽然发现手边多了一枚陶鱼别针,惊讶极了, 一翻身,看他果然躺在身边,睡得鬓发皆乱,不知天地的模样,她伸手抚了抚他额前的发,灵机一动,也要装作不知情。唤他起来梳洗之后,两人一道出门,逢着星期日,他陪着她买菜。天色未定,但是阳光早就蠢蠢然了,路旁的菩提树叶被照得油亮油亮地,有点辣眼,光又聚在她衣上 的陶鱼别什上,鱼鳞都水湿水湿地,他巡了巡她的衣衫,故作惊奇地说: “哟!你什么时候买的新别针?” ? 她想笑,故意抿着嘴着:“老情人送的。” “嗯!颇有眼光的,”他点点头:“你有机会也该他礼物,表示礼貌礼貌!” ? 两人相视而笑,廓然忘贫。 ? 菜市才刚开始, 他看时间还早,顺道逛了一逛。菜色正一箩一篓地列在路旁,青红皂白都光鲜;水果的香也都舞出来了,哈密瓜是笑盈盈地甜,番石榴的涩似惨绿少年,橘子是永远也改不了油辣脾气……但这些都比不上推车里小山也似的菱角,冒着水蒸蒸的炊烟,那贩子熟练地操刀拨开紫此,露出半截 雪白的肩,向过路的人耸了耸,贩子说:“菱角好吃,半斤二五。” ? 他买了半斤,塑胶袋马上雾起来,两人沿路又吃又掰地,一些粉粉的雪落了下来,好似行人。 “想吃什么菜?”她问。 “随便。”他说。 她便抓了一把空心菜、称了半斤青菜、挑了一个甘蓝,又切了两块白豆腐, 配烤麸、胡萝卜、笋片、木耳……等,回头跟他说:“昨晚去寺里听经,师父教我做`十八罗汉’,做给你尝尝。” ? 他露了一个受宠的表情,随手帮她拎菜。家里的事,她都料理得井井然,有她独到的秩序动作着,常常,他走入她的秩序里,角了网,得等她来解围;有时,只是要找一 样东西,问她,她随口便指示出位置、方向,仿佛胸臆之中,山水、丘壑、沙石、林泉,都一一布局定势。和她同住一个屋檐,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今天换吃‘释迦’好吗?”她问,问中有答。 ? “你一向都买橘子,怎么想换?”他说,其实是要听她的缘由,她自有她的道理, 这点他十分了然。 ? “橘子容易吃,剥皮撤网就是了,吃不出什么变化。释迦不同,难就难在时机成熟。买回去得先温着,温熟的释迦,皮软肉白子黑,甜得沁人;温得不够,吃起来满嘴的涩,都糟蹋了。而且,妈妈爱吃甜的,橘子酸。” ? 他点点头,问:“妈的鱼还没买。” ? 她 也知道,往鱼铺走去,走得一路无语。他与她早已茹素,两个都不嗜荤腥。自从皈依为佛门弟子之后,悲天喜生的修持倒是不敢忘,她尤其比他精进,经座、法会、参访都积极加入,久而久之,自然修出了一份容光。他与她同时皈依、拜师、同研经藏,他却知叹不如她的慧敏,每每掩卷 说:“将来,是你度我的!”她婉转一笑:“还得要有你护持才行。” ? 滴水粒米,也可以吃出般若滋味。在繁华喧嚣的城垛里,他们自有一方净居;于车水马龙的乱流里,他们仍旧安步当车。她每每有着独到的从容,忽然在人潮起落的街头上,附耳对他说:“跟你一起过日子,真 好。” ? 鱼铺里,鲢、鳕、鳗……一族族分列着。他察觉到她的难言之隐,杀生犯戒,是笃信佛法者最不愿意做之事;寻常伙食,果腹即可,且世间的花叶蔬果菽麦稻梁都摘撷不完了,何必动刀见血,吃活生生的有情之物?他与家中父母说解甚久,仍不能改他们嗜荤的习惯。也一直费 心地学做素斋,把色香味搬上桌,他是放开肚皮埋头大吃,吃得忘了是素是荤,可是,婆婆一举箸便问:“今天没买鱼啊?”问得她哑口无言,直至更深夜尽还在辗转反侧,她也只敢悄悄地问他:“是不是我做的菜不好吃啊?……”他侧身拍拍她的肩:“别放在心上,六祖惠能当初也吃 肉边菜。”她才稍稍释然,唯独上市场买鱼买肉,仍是她的苦差事,他总是尽量陪她,倒有点同减慧命的决心。肉摊鱼铺之路,虽是穷途,她倒是不减那柳暗花明的性情,把菜蓝子晃了两晃,交给他,说:“六祖,今天换你买鱼。” ? 熙攘的人群都听见了。 ? 观想 “夫妻,也有上、 中、下三品。”她忽然说。 ? 佛殿内燃灯昏黄,一场法会初歇,善男子信女人都回家了。香案上供佛的鲜花色色芗泽,供果圆满,隐隐然与檀香共缭绕,香泥一弯一弯地落在果的肌肤上,凝然不动。他下班后,来寺里用毕流水度,也帮忙法会经忏之事。她则早早就来,俨然是众主事之 一。此时,殿内空阔,人声足音都寂,她正在擦拭供案。他则弯身将地上的蒲团个个叠起,时间沥沥的拧水之声。 ? 他直起身问她:“哪三品?” “最下品的,当然是貌合神离,”她一面从供盘内拿着芒果来擦拭,一面沉思,果皮上的甜涎都被她拭净。“徒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 一见面,好像冤家,无名火都起来了,把屋子弄得跟苦海似的。” ? “既然那么辛苦,何必做夫妻?”他说。 ? “‘怨憎会’嘛。”她答:“不知道谁欠谁一笔情债?果报。” ? “中品呢?”他问。 ? “有实无名。”她答:“得了心,得不了身。再怎么恩爱,都是荒郊野外,不能 ‘结庐在人境’。说不苦嘛也很苦,看持别人都是一灯如豆,形影不离地,自己却要独守凄风苦雨,也是很心酸的。一心酸,就动摇了。” ? “这是标准的‘爱离别’,束手无策。”他说。 ? “也是可以化解的,持是要心还是要身,要身比较难办,得拆人家屋檐,祸福吉凶很难预料; 要记就单纯了……” ? “怎么个单纯法?”他看着她,她拂拭着案上的木鱼,木棰握在她手里,正在推敲;仿佛有一瞬间,她已奔马行空,一一为杂乱诸事覆额,回过神来对他说:“永结无情游。” ? 木鱼“托”的一点,诸男欢女怨篇章已被句读;恩怨爱恶的日子虽然历历分明,好歹 终有个句点。就像瓦檐上的青苔罢,雨水润的时候才翠绿起来,天明的时候,也仅是一块浮尘而已,谁也不要管谁。人之用情,若能似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当止,倒也是个解铃人。 ? “至于上品,”她的容颜欢悦起来,颦笑之间,云天都动。 ? “自然是名实俱副了。”他接了 个语尾。 ? “还不仅于此,”她像在拔云见日:“如果能像大迦叶和普贤一样,做一对梵行夫妻,自觉又觉人,才叫难得。” ? 他微微一汗,看她:兀自低眉揉着抹布,用力一拧,水珠都还回去,沥沥。 ? 她抬起头,遇着目光,“看什么?”也不等他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