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0〕431号•【施行日期】2020.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31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转来《关于审批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8〕677号)和《关于调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9〕541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快线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合肥西站、肥东火车站、北城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合肥轨道交通 线路图及 规划图
合肥轨道交通2018年线路图及2025年规划图
(高清)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因东西淝水合于城东北角的逍遥津而得名。
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大战吴国孙权于逍遥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同时合肥是“包青天”包拯的故乡,城南包河边有包公墓及其他包公文化遗迹。
合肥的轨道交通起步较晚,截至目前只有2条线路开通运营,总长度50余千米。
然后,根据合肥轨道交通规划,到2020年将建设3号线、4号线、5号线,全长114公里,全市形成5条线路,166公里的地铁网络。
到2025年计划建成6号线、7号线、8号线。
另外,根据规划合肥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期由12条线路组成,总长约公里。
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
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1. 介绍合肥空港作为合肥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发展迅速,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空港管理局制定了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旨在进一步完善空港功能和服务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满足未来空港发展需求。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的目标、原则、规划内容以及建设进程等内容。
2. 规划目标合肥空港三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合肥空港的国际化程度,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提高合肥空港的航班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增加运输航线和航班频次;•完善空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空港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空港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航空飞行安全。
3. 规划原则合肥空港三期规划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航空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确定规划内容;•系统协调原则:将空港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紧密结合,实现全面协调;•综合高效原则:优化空港的功能布局和服务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规划方案应具备可行性,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4. 规划内容4.1 建设新航站楼合肥空港三期规划将建设新的航站楼,以满足未来空港的发展需求。
新航站楼的主要设计理念是航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注重航站楼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新航站楼将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提高空港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4.2 扩建停机坪为适应航班运输需求的增加,合肥空港将扩建停机坪,增加停机位数量。
新停机坪将配置先进的停机设施和设备,提高停机效率和服务质量。
4.3 完善航空货运设施合肥空港三期规划将完善航空货运设施,提升货运能力和服务质量。
规划中将建设现代化的货运中心和货运枢纽,完善货运流程和物流配套设施,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4.4 改善航空地面交通规划中将改善航空地面交通,提升出行便利度。
计划建设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连接合肥空港和城市中心,缩短出行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4.5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合肥空港三期规划将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航空飞行安全。
合 肥 市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2010-2030)-2精编版
靠近小城市和都市区的小城镇可讲污水排 入最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新农村社区:雨污合流,采用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生物塘系统等。
*杭州新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二、排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处理目标 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 率达到100%,外围组团和中小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90%,建制镇污水处 理率达到70%,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 率达到70%。全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 50%以上。
都市区外围水源地如下:
肥东县:众兴水库,岱山水库、谢塘水库、三湾水库
肥西县:杭埠河、丰乐河,磨墩水库、东南塘水库、潜山水库
长丰县:瓦埠湖,龙门寺水库,陶老坝水库
*合肥市水源构成表 水源
董铺水库 大房郢水库 众兴水库 引淠补源 当地水利工程改造
合计
水量(亿m3) 0.33 0.29 0.18 1.96 0.86 3.62
引淠补源 引江济巢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水资源分配图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供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用水量测算
到2030年,市域供水最高日水量为270万吨/天
*规划区用水指标表 等级
一
都市区
二
小城市
三
一般镇
四 新型社区
范围
9个 28个 360个
用水指标 (L/人·d)
300
250-300 150-200 120-150
卫乡双圩 大兴 迎河
三汊河
第四章、城乡交通体系规划
四、水运港口规划
(2)派河港区
3个作业区,57个生产泊位,年通过能力 780万吨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0~2025 年)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 年)一、线网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 2030 年线网总长度约 436.4 公里,由 9 条线路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远景线网由 15 条轨道交通线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全长578.9 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 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6 号线一期、7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工程共 6 个项目,全长约 109.96 公里。
估算总投资 798.08 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 11 条线路,总里程 279.91 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2 号线东延线。
起自 2 号线大众路站,终于泉香路站。
线路全长 14.50 公里,投资 101.0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3 号线南延线。
起自 3 号线方兴大道站,向南终于馆译路站。
线路全长 11.25 公里,投资 89.68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 年。
4 号线南延线。
起自 4 号线丰乐河路站,终于华南城金刚台路站。
线路全长12.91 公里,投资 70.6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6 号线一期。
西起鸡鸣山路站,向东终于东风大道站。
线路全长 35.1 公里(其中 7.8 公里线路拆分于 4 号线,新建线路 27.3 公里),投资 205.85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7 号线一期。
西起繁华大道松林路站,向东终于紫云路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 21 公里,投资 168.8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8 号线一期。
北起北城高铁站,向南终于阜阳路站。
线路全长 23 公里,投资162.0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7 号线一期工程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80 公里;6 号线一期、 8 号线一期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100 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地铁线路图详细规划图及说明【VIP专享】
合肥轨道交通总规划合肥地铁建设计划于2010年7月1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轨道交通线网将结合合肥市“141”组团空间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最终形成由12条线路组成的远景轨道网络,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延伸线5条,其中4条延伸线,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
以下为实行项目基本明确的轨道:◆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
线路全长约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全线共设车站26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全部为地下车站,项目总投资133.98亿元,分三期建设。
于2011年6月全线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联系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将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和老城区的发展。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西起长江西路与方兴大道交叉口西侧,沿长江西路、长江中路、长江东路敷设,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
线路全长29.4km, 其中地下线25.14km,高架段3.68km,过渡段长0.58km。
共设车站24座,地下车站21座,高架车站3座。
在线路西端设蜀山车辆综合维修基地(2、7、8号线共用)一座,在线路东端设龙岗停车场一座。
力争2011年四季度时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
◆3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4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5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7号线:有望在2011年与2号线一同开工。
功能主要是加强合肥滨湖新区与经开区、高新区、科学城及新桥机场的联系。
走向为:方兴大道,繁华大道,始信路,紫云路。
线路全长35.3公里,其中高架线15公里,全线共设29座车站,其中高架站12座,并依次与8、2、4、3、1、5号线换乘。
《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草案)【共25页】
《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草案)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xx-2030年)文本、图集(草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年01月目录I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3第三章城镇等级结构与功能体系6第一节城镇人口规模与等级6第二节城镇用地规模7第三节城镇功能体系8第四章城乡空间布局11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11第二节重点区域空间布局12第五章乡村地区发展指引15第六章综合交通体系18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18第二节综合运输通道规划18第三节综合交通骨干网络规划19第四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1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23第一节产业发展体系23第二节产业空间布局23第八章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26第五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26第六节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6第七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8第八节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29第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30第一节区域供水基础设施30第二节区域污水基础设施31第三节区域环境基础设施32第四节区域电力基础设施32第五节区域燃气基础设施33第六节区域信息基础设施34第七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体系34 第十章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8第十一章区域空间管制与政策分区41 第一节区域空间管制41第二节政策分区41第十二章城镇发展指引44第一节合肥市城镇发展指引44第二节淮南市城镇发展指引46第三节六安市城镇发展指引48第四节滁州市城镇发展指引50第五节桐城市城镇发展指引52第十三章区域协调与近期行动计划54第一节区域协调54第二节共同行动计划56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机制60第十五章附则6251 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xx-203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国有影响力城市圈战略部署,深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推动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xx-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1)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支持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辐射能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提升合肥经济圈的综合竞争能力及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年)
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支撑策略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需求预测第一节供电设施需求预测第二节供水设施需求预测第三节天然气设施需求预测第四节供热设施需求预测第五节通信设施需求预测第六节排水(雨水)防涝设施需求预测第七节污水(含再生水)处理设施需求预测第八节环卫设施需求预测第九节消防设施需求预测第十节加油加气设施需求预测第十一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需求预测第十二节设施需求预测汇总第四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第五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整合第六章近期建设项目库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深化落实“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搭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一平台,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特编制《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6.《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7.《2015-2020年合肥电网滚动规划》;8.《合肥市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9.《合肥市城市水资源配置规划(2010-2030)》;10.《合肥市城市天然气专项规划(2013-2020)》;11.《合肥市城市供热专项规划(2013—2020)》;12.《合肥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13.《合肥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20)》;14.《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修编(2013-2020)》;15.《合肥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2014-2020)》;16.《合肥市污泥专项规划(2013-2020)》;17.《合肥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8.《合肥市城市消防专项规划(2007-2020)》;19.《合肥市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2014-2020)》;20.《合肥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2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PPT优质课件
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城市骨架交通网络和综合枢纽 体系布局,引导合肥经济圈和大都市区框架拉开,引导紧凑集约的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
人本发展:多元一体、高效便捷、安全幸福
构建国际水准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面对机动车高增 长带来的动静态双重压力与挑战,提出近期交通改善的总体策略、 重大项目和行动纲领,保障城市交通基本通畅和出行品质。
高铁可直接通达
淮南、蚌埠、宿州、六安 、滁州、铜 陵、黄山
铁路不可直接通 达
马鞍山
问题研判
问题二:城市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但路网总体规模不足,路网级配有待完 善,快速路与用地布局需进一步协调
• 城市道路建设进度的加快,“环放+格网”的 总体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 2006年至2014年,快速路从无到有,形成“一 环六射一纵”。
规划思路
四项转变
适应型发展 解决主城问题 机动车自由发展
粗放建设
主动引导型发展 经济圈城乡统筹 轨道主导公交都市 建管并举、功能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交通特征
居民出行绿色交通主导、出行时距呈现大城市双高峰、高运距特征,机动 化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增长迅猛,交通拥堵集聚二环内
500米覆盖率为89.7%,与规范推荐值存在一定差 距。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示意图
合肥市公交发展相关指标与规范比较
类别
合肥现状 规范推荐
万人车辆 拥有率 (标台)
13.0
12-15
线网密度 (km/km2)
1.88
2-2.5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方案1新合肥构建“1331"新格局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规划方案认为,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使得未来新合肥的发展令人充满期待.并提出远景规划形成合芜马铜中心城市群,根本上改变安徽区域联系离散的格局,从而令合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合肥应在长三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自己从“中部增长极”变身“长三角第四极",实现从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强市迈向长三角继沪杭宁之后的又一中心城市。
合肥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该方案对合肥的建议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
该方案还提议合肥城市规划应从“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发展,实现“城湖联动,多元发展”.同时还提出了“两城映十镇"的合肥旅游新格局。
“1331"市域空间战略方案提出“城湖联动,多元发展”战略,意在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发展,完善和提升都市区空间功能结构,实现由“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其中,首个“1”是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3"是指创新发展巢湖、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另一个“3”指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最后的“1”指建设环湖一体新型城乡空间。
打造“南淝河通风廊道”基于巢湖保护流域化、生态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质化的理念,方案将以合肥城区大量增加内城和滨水公共绿地,形成以“三环九廊"为骨架的湿地绿带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和优化产业布局.传承和发扬环城公园的精彩,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生态宜居都市。
依托湿地绿带网络,以“老城中心、新城CBD"双心引领,串联拓展和优化提升商务办公、休闲游憩、科技研发、创意产业、文化展示、高端会展等多种复合功能空间,形成服务职能密集的南北两扇.方案着重提出保护“南淝河通风廊道”,建议在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绿廊及其两侧,布局CBD 商务中心,公园总部基地,钢铁厂遗址创意文化区,滨湖CRD,南淝河文化、科研、服务外包产业区,大学及科技研发区,徽派文化展示园,科学岛,低碳生态住区等重要功能空间,建设成为合肥最具生态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名片空间".重组产业空间形成都市区东西两翼产业新城.东翼以职教城为依托,壮大新站、整合双凤,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西翼则以大学城为纽带,组合高新区与经开区,突出自主创新。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
附件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一、线网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436.4公里,由9条线路及1条机场专用线组成;远景线网由15条轨道交通线及1条机场专用线组成,全长578.9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工程共6个项目,全长约109.96公里。
估算总投资798.08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11条线路,总里程279.91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2号线东延线。
起自2号线大众路站,终于泉香路站。
线路全长14.50公里,投资101.0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3号线南延线。
起自3号线方兴大道站,向南终于馆译路站。
线路全长11.25公里,投资89.6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4号线南延线。
起自4号线丰乐河路站,终于华南城金刚台路站。
线路全长12.91公里,投资70.6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6号线一期。
西起鸡鸣山路站,向东终于东风大道站。
线路—5—全长35.1公里(其中7.8公里线路拆分于4号线,新建线路27.3公里),投资205.8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7号线一期。
西起繁华大道松林路站,向东终于紫云路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21公里,投资168.8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8号线一期。
北起北城高铁站,向南终于阜阳路站。
线路全长23公里,投资162.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7号线一期工程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6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三)资金安排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798.08亿元,资本金占40%,计319.23亿元,由合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结论:水环境有一定污染,对城市发展存在制约,需 要关注。
• 城镇密集区布局协调与城乡统筹
• 城市生态格局的继承与发扬
• 城市交通பைடு நூலகம்应性改造
• 新区建设特色与建设控制
汇报内容
1、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规划回顾与评价 3、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7、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8、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9、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生态与环境保护 11、城市综合防灾 12、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汇报内容
1、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规划回顾与评价 3、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7、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8、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9、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生态与环境保护 11、城市综合防灾 12、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城市建设历程
60年代以前自然蔓延发展 的“小团城”; 80年代以前规划引导发展 的“风扇叶”; 90年开始集聚扩张,环路 建设引导的“摊大饼”; 新时期指状延伸并形成新 的主力集群。
历版规划主要指标比较
规划名称 56版总体规划 79版总体规划
编制时间
1956年 1979年(82年批准)
91版总体规划 1991年(92年批准) 95版总体规划 1995年(99年批准)
规划期
1967 1985年(近期) 2000年(远期) 2000年 2000年(近期) 2010年(远期)
规划城 镇人口 55万 60万 70万 100万 135万 165万
合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上(2010-2030)
水湖
吴山 高刘
下塘
梁园
石塘
紫蓬
三河
长临河
第二章 、城乡体系规划
四、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长临河
发展定位:合肥市第一批镇级市之一,环巢湖四大核心区之一、城乡统筹示范区、商务游憩 文化休闲胜地 发展规模:203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16万人以内,城镇人口14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4平方公里。 用地主要发展方向是向东南。
四、发展指引
3、小城市
在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 发挥中心作用,有分担城市职能的作用, 应完善基础设施、突出产业特色、健全 公共服务、加强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 等均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应强化 对周边乡村地区的综合服务职能,积极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企业,依托产 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 群,发展专业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
二、合肥市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及城镇建设用地预测
名称 中心城市
副中心城区
小城市 一般镇
店埠副中心 城区
上派副中心 城区
南岗副中心 城区
双墩副中心 城区
肥东 肥西 长丰
内容
中心城区 店埠 桥头集 撮镇 上派 桃花 严店 南岗 小庙 磨店 双墩 三十头
石塘、长临河、梁园 紫蓬、三河、高刘、 水湖、下塘、吴山
市域城乡分为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 小城市、镇和中心村(社区)等五级等 级。 中心城区:主城区和滨湖区组成 副中心城区:店埠副中心城区、南岗副中心城区、
上派副中心城区、双墩副中心城区等四个副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