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就业“十四五”开创新局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就业“十四五”开创新局■ 刘燕斌量求职者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增强,有效带动了就业增加。
2016-2019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均超过1300万人,2020年截至11月份新增就业已达1099万人。
2016年至2020年11月份,新增就业累计6477万人,超过《“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提出的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的目标。
就业结构逐步改善。
就业结构改善有利于减少失业、稳定就业,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从产业分布看,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从2015年的28.3︰29.3︰42.4,转变为2019年的25.1︰27.5︰47.4。
一产就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产稳中有降,三产增加5个百分点,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城乡分布看,城镇就业人口占比持续上升,从2015年的52.2%上升至2019年的57.1%,城镇就业人口达4.42亿人。
从经济类型看,私营单位就业比重明显上升,占比从2015年60.9%上升到2019年的70.2%,私营单位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扩大,市场化就业程度进一步上升。
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契合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乎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工资收入看,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90501元和53604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9.9%和7.9%。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从2015年的3359元增加到2019年4427元,年均增长7.15%。
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
从社会保险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分别超过13亿人和近10亿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了“十六连增”,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就业领域来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护理院等。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地区,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为广阔。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康复中心、护理院等新型护理机构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从就业质量来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整体较好。
大多数毕业生能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且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方面也相对较为满意。
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面临着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职称晋升困难等问题。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仍有提升空间。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毕业生也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就业。
1.1 就业形势概述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呈现出十分抢手的态势。
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护士需要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这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要实现高质量就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四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问题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问题【摘要】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教育资源不均衡、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实习经验不足、就业指导不足、创业意识缺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提出了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育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解决途径。
只有通过共同合作、加强实践教育和提升学生素质,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教育资源、专业设置、岗位需求、实习经验、就业指导、创业意识、政府合作、学校合作、企业合作、实践教育、学生综合素质。
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量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是造成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名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师资力量,而一些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学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从而影响就业质量。
实习经验不足也是一个制约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在毕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从而影响职业发展。
现状分析显示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问题较为突出。
必须认真分析问题根源,积极探讨解决之策,以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质增效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问题。
这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建设人才队伍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期高校开展更高质量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校开展更高质量就业指导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时期高校开展更高质量就业指导策略研究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凸显,就业竞争愈加激烈。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求也愈发多样化,既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学生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
面对当前的形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亟待改进和提升。
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需求,需要探索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帮助。
开展新时期高校更高质量就业指导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向更加科学、精准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意义重大且广泛。
高校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了必要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顺利就业。
通过就业指导,高校可以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市场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和就业质量。
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也可以帮助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为高校吸引优质生源和教师人才提供良好保障。
开展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不仅有利于毕业生个人的发展和就业,也符合高校使命和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时期高校如何开展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通过分析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建立更有效的就业指导策略,本研究旨在为高校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
本研究将探讨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为高校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本研究旨在为提高高校学生整体就业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存在问题的有效探析
关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存在问题的有效探析一、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一)总量压力仍然较大__劳动力人口仍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就业的总量压力并未减轻,且未来呈上升趋势。
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区属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
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__年47.2%提高到20__年57.26%,年均增长1.67个百分点,农村转移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进一步凸显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就业工作持续增压。
从需求侧看,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逐渐减弱,用工整体需求下降。
受疫情持续反复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市场招聘需求下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困难,减少了用工需求,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受冲击较大,用工需求不足。
(二)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在__就业难问题仍很突出的同时,企业用工难矛盾并没有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一方面,__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
当前,__产业结构为三二一,而劳动力就业结构为三一二,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相匹配。
第一产业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就业,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存在结构性失业、隐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问题。
第二产业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就业空间十分有限,依靠石油、煤炭、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对就业尤其是对__本地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短期内难以改变。
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__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纳就业人口总量有效需求最大化未能充分体现。
(三)劳动者就业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__正处在新增劳动力快速增长的阶段,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两后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还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外出就业,由于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等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合难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求,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
同时,__大力发展的能源产业、化工产业等对高技术和管理人才、技能工人需求量很大,用人单位在疆内却很难招到与岗位需求匹配的人员,满足需求的大中专毕业生认为这些行业多在相对偏僻的园区、远离城市,不愿意去就业;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想去就业,因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能力薄弱、文化技能素质低等原因,难以胜任,企业大多是在甘肃等西部其他省区招工。
新时代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研究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32.240新时代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研究①伍庆(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
该文从当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现状出发,分析党中央提出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和高质量就业的必要性,并提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方法和路径,为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所以,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应当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追求和主旋律。
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就业工作的转型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充分就业 高质量就业 本科高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240-021 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和必要性分析1.1 高质量就业的内涵所谓高质量的就业,概括起来就是对就业的结果表示满意并且满足各方期望甚至超越各方的期待。
细化来说,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高薪就业、合适就业和满意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充分的就业,就没有高质量的就业。
从我国的当前国情来看,劳动力数量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就业岗位供不应求这一现状仍然长期存在,高校就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充分就业。
从全国来看,虽然各地区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要求不一,但是基本上均要求年终就业率达到90%以上。
高新就业就是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最大化,在当前房价和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高新就业是就业工作的一个现实的问题,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当努力为学生提供高薪酬的岗位,吸引优质的企业来校招聘。
合适就业就是毕业生所找到的工作适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职业没有高下之分,没有所谓好工作和不好的工作,只要适合毕业生的个性和特点,能够将毕业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发挥出来的工作就是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几点思考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几点思考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与培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
教育体系应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职业培训应该针对性强,帮助人们获取适应新兴产业和技术发展所需的技能。
2. 创新与创业:鼓励创新和创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同时,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
3.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这样可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4. 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至关重要。
这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就业压力。
5. 公平就业机会:确保公平的就业机会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方面。
这意味着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
6. 劳动市场信息:提供及时、准确的劳动市场信息对于求职者和雇主都非常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对接。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如何通过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面临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稳定就业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策略,来实现高质量稳就业。
首先,我们应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传统产业正在面临着困境。
我们需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从而保持就业的持续增长。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对就业市场需求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我们要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待遇,提高培养的质量和适应度。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让职业教育与用人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
第三,我们要积极推进“双创”和创业就业政策。
双创是激发创业活力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创新创业,给予创业者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例如,简化创业流程,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建立创业培训和孵化基地等。
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导师和项目评估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
最后,我们要改革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是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和平台,提供求职指导、职业咨询、就业信息、实习机会等服务。
同时,还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用人需求的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实现高质量稳就业需要我们采取多措并举的策略。
通过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进创业就业政策、改革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有信心应对就业压力,稳定就业形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几点思考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几点思考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此,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希望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
我们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技能和知识的人才。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和教育课程,我们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帮助年轻人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积累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创新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鼓励创业精神,支持创新创业,为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提供更多机会。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者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就业提供更多新的岗位和机会。
第三,促进劳动力流动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建立更加灵活的就业机制,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为劳动力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同时,我们还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减轻劳动者的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就业市场。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我们可以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项目,为我国劳动力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个人都创造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就业环境。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就“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主题,与大家一起展开讨论。
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高质量稳就业更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不匹配、人口老龄化等诸多挑战,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质量稳就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想从宏观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高质量稳就业,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我们应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同时,要重点支持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动力。
此外,还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从而增加岗位需求,提升就业质量。
其次,我们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调整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在教育培训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推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时,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要发挥就业服务的作用,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行人才市场化,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与个人能力和意愿相匹配的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发布和调查研究工作,及时获得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另外,我们还要关注青年就业问题。
当前我国青年人才储备较多,但就业形势相对较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我们应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同时,还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好结合。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关于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
稳定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全力推动高质量稳就业。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就业的基础。
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平稳。
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保障传统产业就业稳定,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市场对人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加大培训投入,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流动,使培训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推动实习与实践相结合,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促进创业就业,推动产业发展。
创业就业对于提高就业率、吸纳就业和创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简化创办企业的程序、提供便利的贷款和税收政策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创业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双创”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加强就业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就业政策要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要根据不同群体对就业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
对于重点群体、困难群体和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政府要多措并举,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同时,要加强对灵活就业形式的管理和规范,保障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要加强就业统计和信息公开。
做好就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让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
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展开研究。
在首先对背景进行介绍,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压力和挑战;其次探讨了问题的意义,强调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最后明确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有效的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
在分别从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拓展实习实践机会、加强就业指导与辅导、深化高校与企业合作、推进职业规划与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有效路径,并展望未来,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有待更多深入探讨和不断完善,以期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持久发展。
本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向,有望为高质量就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高质量、路径研究、教育教学体系优化、实习实践机会、就业指导、企业合作、职业规划、发展、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剧。
由于市场需求和个人能力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使得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包括就业形势、就业需求和就业难点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背景介绍部分也将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有效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意义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问题的意义在于,毕业生是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如何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高质量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高质量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十八大报告在论及就业问题时,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高质量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有效率的、有创新能力的、能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问题;对策高质量就业是有效率的、有创新能力的、能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公平的就业。
具体而言,高质量就业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
促进高质量就业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下面笔者就促进高质量就业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我国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一直是我们关注的民生问题,党和国家为此出台了一些政策扩大就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同高质量就业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就业质量亟待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结构性失业突出虽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新兴产业对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需要量最大的是年富力强、技术熟练的高技能人才,而从供应结构来看,新成长劳动力当中,大中专毕业生占了大多数,大部分缺乏专业技术技能,技工院校培养的技工因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大、技能低也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虽然产业转型升级会带来大批新的岗位,但劳动力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换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其间必然伴随着结构性失业。
(二)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用工单位招不到能够满足岗位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就业难主要体现在新毕业大学生群体和下岗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
大学生群体由于数量大、专业大众化、缺乏实际技能和就业期望值高等因素,造成部分大学生无岗可就和有岗不就。
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由于年龄大、技能低,再就业难度大。
深化改革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探讨
劳动 就业 工作 会议 明确指 出 , “ 在 国家统筹 规 划 和 指
导下 , 实行 劳动 部 门介绍 就业 , 自愿 组 织 起 来 就 业 和
首次 明确 提 出积极 就业 政策 。积 极 就业 政 策 以促 进
下 岗 失 业 人 员 再 就 业 为 主 要 目标 职业 相结 合 ” 的方 针 。促 进 就业 一 部 分 受 市场
调节 , 劳 动 者 自主 就 业 , 当 时 出现 的 大 量 个 体 户 即 为
岗位 、 再 就业扶 持 、 改 进就 业服 务与 完善 社会 保 障 这
四个 方 面 , 构 建 了 积 极 就 业 政 策 的 主 要 框 架 。 当 时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与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升 级 释 放 的 大 量 失 业 人 员 尚未全 部 消化 , 再就 业 工程逐 步淡 出 , 失 业 与 社
作 为 经济 体制 改 革 的重 要 内容 , 在 有 效 缓 解 就 业 压 力 的同 时 , 有 效 推 动 了 国有 企 业 改 革 与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峨 。
确 立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目标 后 , 随着
国有 企业 改革 的深 入 推 进 , 大 量 隐 性 就 业 人 员 要 重
2 0 1 3年 7月
东 南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会 科 学版 )
J ur o n a l o f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就业相 结合 , 实施 积极 的就 业 政 策 与促 进 就业 的 长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
稳就业主题研讨发言:关于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建议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稳就业的了解和我个人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从总体的角度看,我认为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关键在于多措并举,不同的措施针对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层面上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稳健的就业环境,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
接下来,我将围绕多措并举的思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我个人的建议。
一、加强根本基础建设“基础不够牢,地动山摇”,这一点对于就业稳定同样适用。
我们必须从本质因素入手,加强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建设,为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在经济方面,我们应该继续实施“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动能。
同时,针对重点人群,如大学生、农民工等,适当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社会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鼓励个人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精准度,注重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使得培训质量能够持续提高,并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此外,政府应该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金,为培训者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和人才资源。
三、积极推进就业创业除了就业稳定之外,创业是另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一些有创业意愿的人来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自主安排的空间。
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需要完善创业政策,简化行政程序、降低创业门槛等等,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现在,信息化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必然趋势,对于就业、创业等等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共享,搭建起一个便于市民查询就业信息的平台,提供更多的信息,简化查询的流程,让求职者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方向。
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调研报告
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与此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短期合同工、低收入就业、劳动保障权益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就业水平,本次调研报告特对此作出调查并进行分析及总结。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向不同企业、机构的员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就业质量和稳定就业水平的看法和感受。
2.深度访谈:选择了一些就业形势较好和较差的地区进行深度访谈,直接了解当地就业问题,为调研提供更具体的信息。
3.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相关统计数据、报道、研究成果等,为调研结果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三、调研结果1. 就业质量问题突出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不少人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质量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短期合同工:很多企业都愿意选择签订短期合同,对雇员而言工作的稳定性较低,容易造成经济压力和就业不安全感。
- 低收入就业:许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收入较低,无法保障基本生活。
- 劳动保障权益: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提供合理休假等,造成员工权益受损。
2. 稳定就业水平有待提高在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中,发现部分地区的稳定就业水平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城乡差距: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信息传播缺乏等问题,年轻人较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导致就业率较低。
- 就业压力:城市中,社会竞争激烈,毕业生找工作艰难。
就业市场对于中高龄人口的包容性较低,造成部分人群长期失业。
四、调研分析- 企业选择短期合同的原因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灵活性等,但也增加了员工的不稳定感。
- 低收入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企业难以提高工资水平。
- 劳动保障问题部分是因为企业资金紧张,也部分是企业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
- 城乡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少,以及信息传递和职业培训不足。
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调研报告
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调研报告【摘要】本文基于对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的调研,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从就业质量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就业水平的现状并探讨了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同时提出了稳定就业水平的政策建议,结合实证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强调了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稳定就业水平的关键路径,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我国就业环境的改善,提高广大群众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调研报告、定义、特点、现状分析、关键因素、政策建议、实证调研结果、重要性、关键路径、发展方向、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就业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撑,也需要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提高就业质量,就要求我们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岗位薪酬、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加以优化和改善。
在确保就业质量的前提下,还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就业水平的稳定,防范因经济波动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就业风险,保障全体劳动者的稳定就业。
本研究拟就如何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水平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为我国就业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推动我国就业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的现状和困境,明确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就业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就业水平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稳定就业的关键路径,为实现就业稳定提供指导和支持。
高质量就业调研方案
高质量就业调研方案参考内容一、调研目的和背景1.目的: 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形势及高质量就业政策措施效果;掌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需求和实际情况;分析就业环境变化和就业流动趋势。
2.背景: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就业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质量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求职竞争和用人单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方法:a.问卷调查: 设计合理的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b.面谈访谈: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就业经历和用工需求;c.历史数据分析: 根据已有的就业数据,分析就业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2.内容:a.就业市场情况分析: 包括就业率、就业结构、行业分布等数据分析;b.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包括毕业生就业意愿、就业难度、就业满意度等内容;c.用人单位需求调查: 包括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薪资待遇、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内容;d.就业政策措施评估: 包括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创业扶持政策等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
三、调研步骤和计划1.确定调研目标和内容;2.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文献;3.设计调研问卷和面谈提纲;4.开展问卷调查和面谈访谈;5.分析和整理已收集的数据;6.撰写调研报告。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1.预期成果:a.调研报告: 结合问卷调查、面谈访谈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完整的调研报告;b.数据分析结果: 提供统计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展示就业市场变化和高质量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2.应用价值:a.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b.帮助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服务水平;c.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决策参考。
五、调研的局限性和风险1.局限性:a.样本选择可能不够全面,不能代表整体情况;b.在问卷调查和面谈访谈中,可能受到部分受访者主观因素影响。
2.风险: 在问卷调查和面谈访谈过程中,可能遭遇受访者不回答或提供不准确信息的情况,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
新时代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高等教育阶段。
本科高校的数量也日益增加,就业形势也变得愈发严峻。
如何更好地促进本科高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新时代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 就业率逐年提升,但就业质量还需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
数据显示,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总体形势趋于乐观。
仅仅追求就业率的提升显然是不够的,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找工作难、找工作差”等问题,导致就业满意度不高,这成为了当前就业工作的一大难点。
2. 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尖锐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但在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和社会需求,导致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尖锐。
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另一些专业的岗位反而供不应求,这表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小的断层。
3. 就业创业观念有待提升当前,不少学生对待就业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一些学生过分追求高薪、名企、一线城市等就业指标,忽略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就业观念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让学生更加重视创业和自主择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问题分析1. 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不少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僵化,无法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变化。
导致学生毕业后往往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就业难题。
2. 宣传导向与实际脱节一些高校宣传把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局限在高薪、名企、一线城市等狭隘范围,导致学生对就业的选择偏离了现实,造成了就业观念的误导。
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答案)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互促共进。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最根本的途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扩大就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如近年来,我国提出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既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又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利于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我们必须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着力挖掘第一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就业潜力、稳定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过程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如上海降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十二五”末将达到65%左右,这将有助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
政府应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总方针,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政府必须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如,政府部门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信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要)实施扩大消费的政策,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
作者:孙晓燕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7期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本文对就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后,从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渠道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更质量就业对策措施。
关键词: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
【DOI】10.19312/ki.61-1499/c.2017.07.055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党的十八大强调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这也是在党的十六大“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之后,再一次明确“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营造一个公正平等的就业环境,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劳动者培养良好的就业能力,构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形成合理的就业结构。
一、当前问题
目前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一般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比较充足,但是严重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2、企业用工不规范。
少数企业在劳动时间方面随意性大,制约了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
3、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等影响再就业。
部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观念守旧等因素,使再就业难度加大。
4、工会劳动保护不明显。
许多中小企业中工会实际作用不大,职工被迫接受低于心理价位的收入。
5、法律法规部分条款有所滞后,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相关建议
1.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
坚持把就业放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
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政政策以及帮助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的扶持政策。
将城镇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率等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落实就业创业政府目标责任制。
完善投资项目就业预期评估制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对扩大就业规模的拉动能力。
2.积极扩大就业渠道
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
在制定涉及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应当在注重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同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
既要重视发展智能环保等高尖新技术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就业吸纳容量大、企业产品有市场需求的电子液晶、精密仪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就业,又要重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城乡经济就业协调发展。
3.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创业机制
应当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运行机制,重点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科技院所人员、海归等体自强自立、自主创业。
针对创业人员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完善落实鼓励创业的小额贷款、创业办公场所、厂房租金减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做到应贷尽贷、能补则补;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做好对有创业意愿人员的创业指导,增强他们的创业针对性、实效性,减少盲目创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创业实际效能。
4.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坚持推进城乡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把大学生创业激情和热情持续下去。
依托区,街、社区三级平台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指导、就业推荐,激发鼓励不等不靠自主就业。
健全农民工工作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等综合服务,促进、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
5.加强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机制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教育。
把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实现就业紧密结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先持证后就业,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市场竞争就业能力。
对有创业愿望、条件的人员,进行创业培训、指导、后续跟踪服务等工作,帮助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和持续发展,通过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实现就业的倍增效益。
6.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进一步加强区、街、社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三级平台的“就业社保服务圈”建设,进一步疏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推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发布机制,提升为劳动者就业和单位用工服务的效能尽快建立起就业监控和失业预警系统,确保人力资源市场步入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轨道。
7.加大劳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力度
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企业用工指导,帮助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健全工会、职代会等组织,引导企业关心关怀职工,倡导人性化理念,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和日常劳动的特点,实行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资分配办法,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企业效益同步提高,让劳动者及时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8.加强劳动就业观念引导
通过新闻报刊、网络等主流宣传媒体平台,多渠道引导劳动者增强自信、自立、自强意识,树立不等不靠、自主择业、劳动光荣的就业观念,同时正确认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认真对待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同时也要进一步创造尊重个人劳动、正确平等地看待社会分工的氛围,让劳动者最大程度地发挥应有作用、找到应有位置,有尊严地体面就业。
参考文献:
[1]厉纪兰.《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7期
[2]肖军.《就业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5期
[3]王莉.《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探究》,《科技资讯》2011年第4期
[4]边文霞.《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就业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孙晓燕(1979--)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经济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