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 发展经济学 第九章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在交易 生利的基石上构造他们的模型。专业化和 劳动分工是《国富论》的核心。然而,经 济学家在构造模型时都对专业化和劳动分 工的成本未予理会。分工的收益通过交易 得以实现,同样,分工的成本也表现为交 易成本。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时至今日,经济学家仍在重复着斯密 所指出的这些好处。但在这些好处的背后, 分工还有更深层的功效。为了说明这一点, 我们需要探讨分工与比较优势、分工与知 识积累的关系。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1. 分工与比较优势
假设美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物品:计算机和小麦。生 产这些物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见表14-1。
表14-1 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劳动成本 单位:工时
第九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专业化和分工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专业化和分工
一、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一、专业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专业化: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 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将生产 活动中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 操作上。
分 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生 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 分开进行。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
一、分工与交易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一、分工与交易
1. 交易的概念
“交易”一词在经济学中早已存在,但它只被局 限于物品交换的含义。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一 书中对交易概念提出了一般性的解释。他指出,交 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上‘物品的交换’,它们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 与和取得,一切决定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因此, 这些权利的转移,必须按照社会的业务规则先在有 关方面之间谈判,然后劳动才能生产,或者消费者 才能消费,或者商品才会实际交给其他的人。”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转移已
能力转移为根本目标
●技术引进的同时重视国内的研究开发工作,
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本国的技术进步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所谓国家创新体系, 就是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 络。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 充分发挥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 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技术扩散
☆含义: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分类: ●依据技术引进国所引进的技术在移出国使
用层次的不同: 垂直转移:A基础→B应用 水平转移:A生产→B生产
◆中性技术进步的分类: ☆分类标准:设定的前提条件 ☆希克斯中性: ●前提:资本——劳动比不变。 ●主要内容:在上述前提下,使得利润 和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发 生变化的技术进步。
●具体情况: 设:MPk(0):技术进步亲资本的边际产出。 MPk(1):为技术进步后资本的边际产出。 MPL(0):为技术进步前的劳动的边际产 出,MPL(1):为技术进步后的劳动的边 际产出。 若:A、MPk(1)/MPL(1)= MPk(0) /MPL(0):中兴技术进步。
●中间技术的含义:介乎于初级与高级,原
始与现代之间的技术
●特点:
①劳动密集型 ②生产效率远高于粗糙技术,而比高端技术 的成本要低的多 ③在应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问题容易解 决,能顺利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
●优点:
①富于人性与创造性 ②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危害小 ③有助于解决失业
●问题:中间技术容易让发展中国家长 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并要求工 人有较高的技能。不利于改观现有的 国际经济秩序。
◆技术选择的标准:
☆高产出标准 ☆社会极限性生产标准 ☆高积累率标准 ☆时间系列标准 ☆技术进步关联作用标准 ☆相容性标准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ch01-04
按购买力平价方法
按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例如,按汇率计算,2009年中国人均GNI是3650美元,收入排125位,是美国
的(人均GNI46360美元)的7.87%。 而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人均GNI达到6890美元,收入水平提高1.88倍,排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总目录
第一篇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导论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第二篇
增长与 分配
3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4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5 第五章 资本形成
所谓先进也是相对于本国农业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因此,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别较大,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 使用化肥、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 森林加速毁灭,荒漠化、盐碱化,土壤肥力衰减,灾害频繁。
隐蔽性失业在农村较为严重, 通常被叫做剩余劳动力。
失业问题
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也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如西班牙失业率每年高达10%以上。
但是,发达国家隐蔽性失业较少, 把公开失业和隐蔽失业综合考虑,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5
(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
通常把30个OECD成员国称为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 其中,欧洲大部分国家是OECD成员。
第九章 --社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 社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框架
社区的经济功能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组织 社区的经济理性:菲律宾村庄的视角 市场发展中的社区 社区、市场和国家的最优组合
社区的经济功能
市场、国家和社区
市场
以价格为导向协调在自由交易过程中追逐利润的个人活动,从而使私有品 的成产和消费达到社会最优的组织(同时也是制度)
研究问题
相互帮助的社区原则是一个错觉或一个仅仅在口头上说说而没有控制经济 活动的实际能力的道德法则?或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已经被引入村庄的 市场经济破坏了呢?
社区的经济理性
农民的劳动雇佣
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案例
社区的经济理性
农民的劳动雇佣
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案例
菲律宾的雇工劳动力投入比重高达70% 而平均规模相似的日本却仅仅不到10%
佃农则以他和家庭的忠实服务,包括节日期间自愿为地主家做家务来回报 这种关系在收集质量信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这种关系下做不道德或不
诚实事情的预期成本,会因被另一个当事人发现后危机所有的交易而变得 非常大,所以减少了被欺骗的机会
社区的经济理性
本部分研究问题
传统观点
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动力是个人追逐私利,而社区的原则是保证其所有成 员的生计而相互帮助。因此,在社区中,追求个人利润和效用最大化的经 济理性是不起作用的
家庭农场:最小的社区单元
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任为基础,克服了监督雇佣劳动力的内在困难 能够使用在外几乎没有就业机会的妇女、儿童和老年劳动力 尽管他们贫穷,但并不意味着小的家庭农场没有效率,如果把他们整合为
大的农业单位,农村部门的生产率和生活标准都将下降 证据:中国的人民公社制度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经济学 高教版 武汉大学郭熙保 ch09-12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负外部性,不可能通过市场来解决。 发展初期政府收入有限,无法提供大量资金投入环保。 又次,治理环境污染的 结果环境将会恶化。 财力随着经济发展而变 得雄厚 经济发展后期,国家财力雄厚,将大幅度增加环保投资 来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使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先发国家通过扩张和掠夺,减轻国内资源耗竭和环境污 最后,后发国家在环境 染。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把污染产业逐渐转移到欠 保护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发达国家,以保护国内环境。 而导致环境恶化更为严 后发国家不仅没有丰富资源利用,而且为了发展还不得 重 不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污染性产业。
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 形成“贫穷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贫穷”的恶性循环。
第一,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认识,至今仍认为首要任务是 发展经济。 主要是因 为 第二,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以污染严重的煤炭、柴草为 主;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下,许多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就被作为废物排放 ;即使治理污染,但效果很差,甚至有些污染根本无法治理。
但中国现在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保护、改善环境时机已经到来。
9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产生的原因
首先,经济结构转变必 然导致环境恶化
传统农业基本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生态系统破坏,产生大量污 染,超过环境吸纳能力,使环境恶化。 发展到更高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从高耗能、高污染向 服务业和节能环保转变,消耗资源、污染排放减少。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
资源,本章所谈特指自然资源 ,即天然存在的自然物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土地、森林、渔场等 矿石、石油、天然气等
指由不可分割的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如生态环境 环境是指栖居在某一地理空间 、臭氧层、大气层、海洋等资源。 的所有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有些资源既是可再生资源,也属于环境资源,如 及其生活环境 森林既提供木材,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发展经济学5—9章
在1943年提出
罗森斯坦一罗 认为基础设施和需求的不可分性,微小投资根本无法启动停滞 丹大推进理论 的经济。
投资必须一次性的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 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工业化。
9
(二)对资本重要性的实证分析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物质资本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并未达到预定 目标,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对上述“唯资本论”展开了批评与质疑。
平,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低水平陷阱。
要从这个陷阱跳出来,必须作出最低限度努力,或所谓“临界 的最低努力”,
即通过大规模投资以跳出贫困恶性循环,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 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使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与人口 增长的速度。
8
罗斯托起飞理 论
1960年。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10 %以上的投资增长率,二是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三是工农业 要平衡增长。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不重要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希克斯(John Hicks)
对西方国家增长来源的计量研究低估了资本形成的贡献。
因为知识重要进步是凝结在新资本中,把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 区分开来可能会导致对资本形成贡献的低估。
安德森(
Dennis Anderson)
说技术进步是一个“余值”没有证明,在缺乏投资的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是怎样能够实现技术进步的。
10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函数研究
麦迪逊(A. Maddison)
纳迪利(M. Nadiri)
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 源三大类。
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率 平均为5.55%,
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二战之后发展起来,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的,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经济学科。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亚非拉相对于现阶段已实现工业化的工业发达国家来说,把从原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现阶段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并进行经济发展和较大程度提高实际收入水平,以摆脱相对不发达状态的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y)或“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ingCountry).需要理解:之所以普遍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同。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
全球发展中国家共有100多个,占世界人口约3/4以上。
概念的形成: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关提法:“外围地区”和“中心地区”“穷国”和“富国”“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第三世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1)不同社会制度。
(2)不同客观条件。
(3)不同发展思路。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一、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二、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慢三、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四、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发展不平衡现象二元结构特征,是指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传统的、落后的但占据经济主体位置的农业部门,与新兴的、先进的但发展不足的工业部门,分化并立的情形。
由于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农业则占据广大农村地区,工业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化,又往往反映在城乡之间的分化上。
第三节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一、传统的、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发展概念发展(传统理论):一般指一国的经济使一个原来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的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5%或6%的速度增长的能力。
传统的发展概念基本上是把发展当做一种经济现象,认为人均收人的增长和迅速的工业化是发展的最重要的涵义。
发展经济学 第九章
会的力量,吸引劳动力加入,转移
劳动力的心理成本;
L
在现代部门工资高于传统部门的
L1
L2
L3
L4
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将无限。
图9-1 经济发展的过程
刘 易 斯 模 型 下 的 经 济 发 展
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和资本—劳动比率条
件下,工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就业量决定
于资本积累水平,资本积累越多,工业 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 利润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 资本积累增加会增加资本劳动比率,从 而提高工业部门劳动的生产力。
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埃及、印度或牙买加等国的经济来说,则是一个 适用的假设。
传统部门劳动力状况
生产的产品用于部门内部消费,生产投资非常少,
不存在工资劳动力者,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存。 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水平上,仅仅能保证人口的再 生产(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 存在大量的零值劳动力和不充分就业劳动力,这些 隐蔽性失业劳动力(disguised unemployment)成为现 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储存库”(labor reservoir)
3.工资水平
扩大的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一部门以 外所能赚得的收入。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决定于 生存部门的收入。 资本主义工资与生存收入之间存在差额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用比较高; ②劳动力从熟悉的生存部门转移到陌生的资本主义部门的心理费用;
③工人在资本主义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可能较高;
(3)自然灾害频发
黑海地区、澳大利亚、乌克兰等酷旱、 俄罗斯森林大火、加拿大和印度北部 水灾。俄罗斯粮食减产30%,德国小
麦减产20%,加拿大小麦减产17%。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九章
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可分为古典 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1)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 减少,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 (2)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 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 (1)扩张阶段: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 是扩张阶段的后期。扩张阶段的一般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 资持续增长, 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常常伴随通货膨胀。 (2)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在此阶段,经 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 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 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例题1】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 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1.劳动的投入数量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越多, 生产的产品就可能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 劳动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 间的多少。 2.资本的投入数量 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资本数量投入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 高。资本的投入数量也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 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具体内容: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 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 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注2】经济 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 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 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 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发展经济学ch09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出口价格指数 Px
74.1 85.8 100 103.1 96.9 86.4 88.3 82.2 71.7 76.1 83.2 89.2 90.3
进口价格指数 Pm
66.2 83.0 100 103.5 91.1 77.1 78.7 74.0 73.5 72.7 91.7 108.2 93.5
(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
1950年由阿根廷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和德国籍 汉斯·辛格(Hans Singer)同时提出,称普雷维什-辛格假 说(Prebisch-Singer thesis)。
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基本观点 发达国家作为“中心”主要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作为
(3)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Hechscher,E.F.)和俄林 (Ohlin,O.):国际贸易的成因不是各国劳动生产率方面 的差异,而是各国要素供给的不同。各国要素资源存量不 同,相对价格不同,决定了成本差异。生产和出口本国比 较丰裕的资源产品,进口本国比较稀缺的资源产品。
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除手工艺品外,发展中国家几乎没 有绝对优势,却拥有一些相对优势。
拉美国家率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到20世纪60年代,进口替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
的发展战略。
(二)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目标
1、削减进口,减轻对外国的经济依附; 2、节省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3、发展本国的幼稚工业,实现工业化; 4、发展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改善贸易条件; 5、实行保护措施,扶持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6、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
发展经济学教学资源包 第九章 课堂--09
一、教学大纲 (1)二、教学案例 (1)1. 环境保护法的案例 (1)2、辽宁矿物案例 (2)3、水泥厂环境问题案例 (3)4.乱排污案例 (3)5.湖南大气污染案例 (4)6. 林浆纸一体化加速中国水土流失治理 (4)三、教学素材 (6)1. 我国水土流失超过国土面积三分之一(视频) (6)2.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九万多平方公里(视频) (6)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二版) (6)4.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五版) (6)一、教学大纲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第二节人口—资源—环境一、人口一资源一环境关系探索的三次高潮二、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三、人口一资源—环境一贫困的恶性循环第三节环境污染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一、环境污染破坏的种类及其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二、权衡环境被保护的成本与收益第四节采取积极的政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一、经济增长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二、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案例1. 环境保护法的案例()1、【案情】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
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
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 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
被告辩称,水泥厂因建于十年动乱时期,初期的确有超标排污问题,但自《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公布以来,经过治理,排尘已经达标,成分性能与一般尘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尘,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该市中院审理此案,认为原告起诉依据是以硅酸盐水泥粉尘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结论,而调查化验发现被告排放粉尘主要为未经煅烧的生料粉尘。
生料粉尘的危害尚无确切研究结果和定论。
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因此不予完全支持。
而被告以前确实曾有长期超标排放的行为,因此判决被告赔偿该时期的损害,并一次性赔偿原告35万元。
【问题】1、该中院的判决是否恰当?为什么?2、您认为合适的判决应为如何?【分析】(1)该中院的审理过程不太恰当。
发展经济学精品课件 (9)
一.环境与经济发展
二.环境退化问题
1.环境退化与人口 2.环境退化与贫困 3.环境退化与国际贸易 4.环境退化与经济发展水平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发张循环经济,控制人口,消灭贫困 3.依靠健全的市场机制控制环境退化 4.政府干预 5.改进技术 6.国际合作
目前全球铁矿石行业格局是,CVRD、BHP和Rio Tinto三大矿业巨头 掌握着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70%,控制着国际市场80%的铁矿石资源。 2010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为9.38亿吨,其中三大铁矿石巨头占供应量 的78%。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4.89亿吨,占全球钢铁产 量的73.9%,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2007年我国净出口钢铁 5488万吨,再次抢占出口额的头把交椅。与此同时,2007年我国铁矿
资源与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章概要: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 本条件。在当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 再生资源的迅速耗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都极大地影 响和制约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因此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合理地开发 和利用资源,并有效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本章将依次讨论这些问题。
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1. 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怎样才能合理开发 和利用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 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剩余。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二、乔根森模型 三、迈因特模型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明确地将二元结 构归结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并存(这与 刘易斯有所不同)。按照他们的说法,从农 业社会到二元经济再到成熟经济是一种重 要的增长类型。二元经济的中心特征是庞 大的农业部门与活跃而生气十足的工业部 门的并存。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意义: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强 调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提供 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它还为工 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 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 产品的需求,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受到阻碍。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不足:
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 称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是不 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 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 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刘易斯指出,不应将资本主义生产等 同于制造业。资本主义部门可能是工业, 也可能是其他行业。生存部门也不仅仅是 农村或农业部门,虽然传统农业构成了这 一部门的主体。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1) 就业 (2) 分享物质设施 (3) 现代部门的发展促进传统部门的 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 (4) 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提出后,在经济 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本人因此在1979 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刘易斯模 型在获得奖励和赞扬的同时,也受到了一 些批评。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 力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 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已进 入商业化过程,农业已开始资本主义化了, 农业和工业中的工资水平都由其劳动力的 边际生产力来决定,当农业部门劳动力的 边际产量与工业部门相等时,经济就进入 了新古典世界。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 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 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这两 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 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 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 个重要维度。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城乡分割的危害 三、走出二元经济
调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三、 迈因特模型
现代部门
出口 进口
家庭
工商企业
产 品 市 场 的 零 (a)售 批 发
金融机构
政府
总 部 与 当 地 分 支 (d) 机 构 的 联 系
非正式部门
场劳 (c) 动 力 市
无 组 织 的 (b) 资 本 市 场
传统部门:数目众多、分散分布的家庭企业
图9-3 组织二元论:对一个不发达经济的解剖
的二元论统一起来,刘易斯模型在这一框架中成为一个 特例,即劳动市场的二元论。
另一方面,迈因特更准确地把握住了二元性的实质:现
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 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 门的相互作用。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1.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根据刘易斯,采用弹性概念,劳动力 无限供给可以概括为:如果资本家欲以现 行工资招收更多的劳动力,争求职业者会 大大超过需求,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在 现行工资水平下有无限弹性。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1.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刘易斯并不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 设是普遍适用的。他认为,这一假设对于 英国和西北欧并不正确。它也不适用于非 洲、拉丁美洲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他说, 对埃及、印度或牙买加等国的经济来说, 是一个适用的假设。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 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 第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 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 动力。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 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点很难令人接 受。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 生产力是正数。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按照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经济发展 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 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即 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 于零,因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农业部 门的人均收入没有改变,工业部门的工资 也保持不变。当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完毕, 经济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4. 经济发展的过程
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 题是要理解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先前储蓄和 投资占国民收入的4%或5%(甚至更少)的社 会如何转变为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人的12% 或15%或更多的经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中 心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快速 的资本积累。”
二、城乡分割的危害
城乡分割的主要危害有: (1) 城市化滞后,农村经济结构转换和发展、农业 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 加剧了国有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程度,造成资源 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 (3) 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人口的流动。 (4) 造成农村贫困化,引发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前 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地矛盾激化,农 村普遍贫困化。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4. 经济发展的过程
N N4 N3 N2 N1 W S O 图9-1 经济发展的过程 Q Q1 Q2 Q3 Q4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5. 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刘易斯模型的第二种形态假定:(1)经 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 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如换取食物、 原料,等等。即使劳动力蓄水池仍能提供 足够的劳动力,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张也可 能会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受到遏制。
首先,这一模型未能对不发达经济停滞的本质和原因做
出说明。而这对农业落后原因的清楚认识有重要的政策 含义。 其次,和刘易斯模型一样,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假定在 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 这与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不一致。 此外,费景汉和拉尼斯未能对雇佣劳动和家庭劳动做出 区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的,贸易条件变化所起 的作用未得到说明,货币和价格的作用也被忽略了。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5. 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1)经 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 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这 样,资本主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进 口来免受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停滞之累。但 因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 或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资本主义部门是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 中使用可再生产的(reproducible)资本, 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 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 佣劳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 利润。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
三、 迈因特模型
产品市场的二元性:
产品市场的组织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可用三类价 格差别来衡量:
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产品
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差别; 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 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这 些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3. 工资水平 扩大的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 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一部门以外所能赚得的 收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 的工资决定于生存部门的收人。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3. 工资水平 资本主义工资与生存收入之间存在差额的原因: (1) 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用比较高; (2) 劳动力从熟悉的生存部门转移到资本主义 部门这一陌生环境的心理费用; (3) 工人在资本主义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可能 较高; (4) 资本主义部门中工会的力量也是一个原因。
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工资较高,传统部门的收
入比较低。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二元性来源于劳动力的不 同性质。
最后是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的二元性。政府总部必须通
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次机构才能与村落里的小规模经济单 位建立联系。
三、 迈因特模型
迈因特模型的优点:
它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二元性,将几种不同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 二元经济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刘易斯模型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1.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3. 工资水平 4. 经济发展的过程 5. 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第二阶段,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 是一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 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这部分劳动力 的边际生产力大于零,当他们转移出去以 后,农业总产量就会下降,经济中开始出 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短缺,工农业之间 的贸易条件变得有利于农业部门,工业部 门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
Qa et L 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