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4单元 14《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1 翼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1)
光滑的鹅卵石教学目标:1.能收集一条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鹅卵石的资料。
2.能根据资料和实物提供的信息对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鹅卵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4.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5.能有针对性地提出3种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鹅卵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同学们,大自然可以告诉我们无穷的奥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种形态奇特的岩石。
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愿意)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台上有没有岩石?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的名字吗?(鹅卵石)你都想知道关于鹅卵石的哪些问题呢?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二、猜想验证1、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鹅卵石,你能猜想一下它们原来的形状吗?2、老师给大家搜集了一些不同河段的岩石,同学们请认真观察,看看这些岩石的形状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出示上游、中游、下游鹅卵石)(不一样,上游:石块较大、棱角分明、表面粗糙;中游:石块变小、棱角磨平;下游:石块更小更光滑)3、请大家猜想一下,这条河流里有什么?是什么的作用导致了一块大的、棱角分明的石头最终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呢?4、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做什么呢?现在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5、请大家看一下你桌面上的实验材料,看看都有什么?它们都是用来模拟什么的?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6、根据这些实验材料,你们组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把你们的方案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7、找同学说实验方案。
8、那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先找学生说,在课件出示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摇的时候一定要快速用力,每人摇动1分钟;2.要按照顺序摇;3.每次摇完后要注意观察小砖块形状的变化,并做好实验记录)9、动手实验10、找小组说一说本组的实验现象。
11、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鹅卵石的形成都是什么作用的结果呢?(鹅卵石是由于河水的冲刷搬运作用,使河里的沙子、石头它们互相摩擦、挤压形成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10)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峰峰矿区太安小学田国廷教学目标:1、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石子沙、托盘、清水、垫板、塑料瓶。
教学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展示沙洲的图片。
让同学们认识一下沙洲。
2、课件展示网络视频,先让学生简单介绍什么是沙洲。
(由沙石堆积而成的在水中央露出水面的自然景观。
)3、小结:沙洲—是指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以及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水流和波浪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
二、活动一:猜想沙洲的形成原因。
1、提示: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沙洲?沙洲是由哪些物质组成?这是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学生交流。
4、小结: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在河道由窄变宽处,河道拐弯处,河海交汇处,由于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容易形成沙洲。
三、活动二: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1、师:既然同学们预测到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设想,我们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
2、出示实验材料:各种大小石子、沙土,两个托盘,报纸、水等。
3、思考:托盘及托盘的高度,烧杯中水和水量分别模拟实验现象的哪些?(河流中的环境和地势、雨水和雨水量)出示实验要求(课件)1、实验器材轻拿轻放,同学之间要团结合作。
2、如果实验不成功,可以重新实验。
3、让一名同学执笔,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四、活动三、讨论沙洲的成因。
思考:1、喷水前后有哪些变化?土壤、大小不同的石子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2、如果注入更多的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3、解释沙洲形成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为代表,把本组的实验结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沙洲是怎么形成的;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3.了解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
教学准备1.课件和课本;2.沙盘和模型;3.砂子和其他实物;4.学生讨论和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者制定一个小小的问题来导入,例如:什么是沙洲?沙洲有什么用处?主体沙洲的定义•沙洲是指海洋或河流中由泥沙逐渐堆积形成的陆地。
•沙洲分为三种类型:河口沙洲、海岸沙洲和海岛沙洲。
沙洲的形成过程1.波动作用当海水或河水带着泥沙冲到岸边的时候,波浪因惯性作用而向上运动而冲击海岸或河岸,波浪的冲击会将部分泥沙带到海岸或河岸上面,这时波浪滞留时间增加并且波高也增加,波浪就会继续冲击,最终导致沙洲的形成。
2.水流作用当水流顺着海岸或河岸而流的时候,水流会因为渐缓的速度而将泥沙勾起并且带到水面上形成此处的沙洲。
3.海浪影响海浪以其舞蹈的方式影响了海洋。
海浪形成在进入浅水区域时,波峰趋向向上而波节向下。
当海浪越过沙洲时,由于水深减小,波峰变向向后。
沙洲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波浪和水流作用。
在温带和热带岸线,受到引力的影响,风向经常改变,使沙洲的形成有更好空间。
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河口沙洲:河口沙洲通常位于河口下游的区域,河口沙洲的主体部分是泥沙构成的,因此在下游地区河床较浅,洲滩较宽;•海岸沙洲:海岸沙洲主要形成在海岸线平缓处,其中以钝角海岸最多见。
海岸沙洲的特征是沙质粗糙,由大块的石头、卵石和沉积物构成,而且呈弧形;•海岛沙洲:海岛沙洲是由海岛周围的泥沙积累而成的。
海岛沙洲主要出现在岛屿较小的区域,形状是一种类似圆形或半圆形的弯曲形状。
沙洲对自然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减少海浪的冲击力,防止沿海地区因为海浪和海潮的冲击而退化。
同时,沙洲也是一个种植海洋生物的理想之地,还有为旅游景点、天然港口和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结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继续思考和讨论。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11)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实验小学王德龙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水流对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准备:沙石、塑料杯、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大家在上节课认识了山脉的变化,大家看这两幅简笔画,你们知道它们各属于哪类山脉吗?生:上面幼年山脉,下面是老年山脉。
师:这两种山脉形状不同体积也有变化,山脉外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将岩石由大变小甚至变成砂砾,那这些变小的岩石、砂砾又去了哪里?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或许会发现它们的去向。
组织学生齐读教材P61第一段。
通过这一段我们知道,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而成的像小岛屿一样的自然景观就是沙洲。
大家来判断一下以下图片中哪些是沙洲。
(设计意图:幻灯片出示滏阳河的图片和其它沙洲图片,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的激情,对沙洲有了初步认识,并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疑难质疑、提出猜想引导学生看书P61页,在教材的两幅示意图上画一画水流流动的课方向。
指出那里是沙洲。
提问:沙洲在河道的什么位置?学生交流指出沙洲,并说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
并猜想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形成沙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沙洲容易形成的位置(河道拐弯处、河道由窄变宽处、河海交汇处)(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指认沙洲的图片,使学生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完成“沙洲最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的猜想。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1、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14课《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 冀教版
14、沙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学习过程:
教学后记:
沙洲是指在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流水和风对石头的冲刷、搬运作用。
以及了解沙洲、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2013年5月2日星期四总学时: 22节
14、沙洲的形成
共二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主编:彭英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体验大自然的壮美,探究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了解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21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说出洪水具有搬运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能通过观察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过程进行探究。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石子沙、烧杯、托盘、报纸、勺子、水槽等教学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崇明岛的资料,谁来分享给大家?介绍崇明岛没错,世界上最大的沙洲——上海的崇明岛。
它除了是世界上有名的江心洲外,它还以岛上美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圈而闻名。
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生:想)二、崇明岛(出示影像资料):请同学们看有关崇明岛的影像资料,看这段影像主要写的是什么?同学们,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谈话: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你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三、活动一:猜想沙洲的形成原因。
前置性作业:1、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河段,石块有什么不同?2、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提示: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沙洲?沙洲是由哪些物质组成?这是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沙洲是怎样形成的?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交流。
4、小结: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在河道由窄变宽处,河道拐弯处,河海交汇处,由于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容易形成沙洲。
四、活动二: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1、师:既然同学们预测到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设想,我们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
2、出示实验材料:烧杯、各种大小石子、沙土,一个托盘,一个木板、报纸、水等。
3、思考:托盘及托盘的高度,烧杯中水和水量分别模拟实验现象的哪些?(河流中的环境和地势、雨水和降水量)出示实验要求(课件)1、实验器材轻拿轻放,同学之间要团结合作。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沙洲的形成 |冀人版
14.沙洲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的第二课,和上一课“山脉的变化”有相似之处。
山脉的变化和沙洲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除了温度变化、生物以外,风、流水、冰川、海浪等的搬运、冲刷作用也是较常见的形式。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指导学生在有根据地进行假设的基础上,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完成“沙洲的形成”、“光滑的鹅卵石”两个探究活动,欣赏自然界的魅力,解释一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尝试提出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学情分析沙洲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十分熟悉,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切实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找一些能体现沙洲基本形态特征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还可以播放视频资料帮学生理解。
沙洲不能短时间内形成,要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沙洲的形成过程,必须进行猜想和模拟。
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猜想鹅卵石的形状和形成原因,模拟沙洲的形成过程,模拟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本课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开展自主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河流上游和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到下游的假设。
2、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科学知识目标: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能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说出洪水有搬运作用。
教学难点:解释沙洲和平原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水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光滑的鹅卵石是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的第二课时,由于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对科学两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自然界变化的壮观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4课《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
教学实验准备
带盖的玻璃杯、碎砖头、沙子、水、镊子
教师准备:
课件,视频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两块岩石,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1(引导学生把图片中1和2比较,找出岩石和卵石的特征;发现卵石光滑圆溜,岩石棱角分明)
2.生描述后师讲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14沙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
14 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我们知道了沙洲是怎样形成的,那你知不知道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活动2:光滑的鹅卵石1.让学生展示鹅卵石实物或图片。
描述它的形状和颜色。
2.提出关于鹅卵石的问题。
筛选出可研究的问题。
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已有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
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记录实验结果。
3.观察打磨机,概括“卵石的形成过程”。
经过风化作用崩塌下来的岩石滚落到河中,由于水流是有力量的,所以水流对河流中的岩石有一种搬运作用。
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就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近;小的、轻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远。
岩石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摩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卵石。
4.阅读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沙洲的形成卵石的形成过程:经过风化作用崩塌下来的岩石滚落到河中,由于水流是有力量的,所以水流对河流中的岩石有一种搬运作用。
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就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近;小的、轻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远。
岩石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摩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卵石。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6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沙洲的概念学生比较模糊,沙洲形成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本课是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本课在引导学生对沙洲的形成进行分析、想象并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再做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还会欣赏到自然界的美丽,并了解相关自然灾害常识。
师:由此可见,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奇妙!水流和波浪就好像一个搬运工、把沙子和石块搬运到特殊地域,沙子开始沉淀堆积形成沙洲的堆积地貌。
。
师:同学们,我们看这张照片,是美丽的鹅卵石。下节课我们会用到鹅卵石,下课找一找鹅卵石,我们下节课用,好吗?
学生欣赏橘子洲的视频
生:都有一片沙滩。
生: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2、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沙子放在托盘的顶端,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4、用水从顶端把沙子冲下来。水不要移动位置。
5、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生:沙子和石子浇完水之后,位置发生了变化,被冲到了下边。
1、水量小,沙子不是很多,可以形成沙洲。
2、水量小,沙石多,形成沙洲缓慢。
3、水量大,沙石多,未形成沙洲。。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14沙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
14 沙洲的形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我们知道了沙洲是怎样形成的,那你知不知道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光滑的鹅卵石
1.让学生展示鹅卵石实物或图片。
描述它的形状和颜色。
2.提出关于鹅卵石的问题。
筛选出可研究的问题。
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已有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
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记录实验结果。
3.观察打磨机,概括“卵石的形成过程”。
经过风化作用崩塌下来的岩石滚落到河中,由于水流是有力量的,所以水流对河流中的岩石有一种搬运作用。
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就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近;小的、轻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远。
岩石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摩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卵石。
4.阅读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沙洲的形成
卵石的形成过程:经过风化作用崩塌下来的岩石滚落到河中,由于水流是有力量的,所以水流对河流中的岩石有一种搬运作用。
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就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近;小的、轻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远。
岩石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摩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卵石。
沙洲的形成教案
沙洲的形成教案14、沙洲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河流上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被搬到下游的假设。
2、能用模拟试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对石子有搬运和磨圆作用。
(二)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能解释沙尘暴的成因。
(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有针对性的提出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大自然的力量和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实验小组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2 个托盘、报纸(或塑料布等)、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老师出去旅游时拍了一组照片,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高山、平原、沙洲风景图。
(媒体或图片的形式出示)2、学生说出画面上的地貌,引导学生对沙州图提出疑问,适时导出“沙洲” 并板书。
(二)、猜想与实验,探究沙洲的形成。
1、观察沙州图,提出关于沙洲形成的假设。
2、小组内填写出猜想。
过渡:科学的结论需要用实验来明,那幺我们就来做实验吧,请注意记录实验前后的现象。
3、师演示模拟沙洲形成的实验,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观察记录。
4、根据实验现象,请学生预测;如果注入更多的水会发生什幺现象。
想象连续下一周的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幺变化。
5、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思考还可以用什幺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将托盘中放好土和石子的混合物用装满水的喷壶喷洒)会发现水土大量流失,水有冲刷和搬运的作用。
6、拓展:思考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有冲刷和搬运作用?(风、冰川、洪水、水)沙尘暴就是风搬运的结果。
(三)、板书设计14、沙洲的形成沙洲:大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流水对石块有搬运和磨圆的作用沙洲在河流什么地方?河道的拐弯处海河交汇处河道由窄变宽洪水有冲刷和搬运作用。
【小学科学】2020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五下册《14沙洲的形成》word教案
【小学科学】2019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五下册《14沙洲的形成》word教案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14.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1. 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欣赏沙洲图片二、探究沙洲的形成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7.小结沙洲的形成。
8. 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
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三、探究鹅卵石的形成1.欣赏鹅卵石2.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3. 汇报自己的猜想结果。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5.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6.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8.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10.拓展:(1)风的搬运作用;(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沙洲的形成
14 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1.能根据资料和实物提供的信息对形成原因和过程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鹅卵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4.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三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提问、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重点难点能正确操作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汇报交流。
能用通过实验得出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活动】《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光滑的鹅卵石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鹅卵石工艺品图片,工艺品漂亮吗? 生:漂亮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生:石头(鹅卵石)师:在每一组的桌上都有各式各样的石头,看一看,摸一摸,谁能用形象的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下鹅卵石的形状和颜色呢?师:对于这样的鹅卵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研究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吧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1.猜想鹅卵石成因师:我们先和考察组一起欣赏一下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石头形状特征,请同学们边看边作记录,一会儿汇报,看哪位同学看的认真,总结的准确。
(播放视频)生汇报:上游的石头块大,棱角分明;中游的石头块小,光滑圆溜;下游的石头更小、更圆滑最后变成一粒粒沙子。
师:同学们汇报的非常的好,同学们,河道上游的岩石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山上师:山上的岩石风化,岩石松动,被暴雨、山体滑坡的时候到滚落河流中。
这些有棱有角的石头怎样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鹅卵石了呢? 师:谁来猜测一下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交流:鹅卵石是由于河水的冲刷而形成的2.设计实验方案师:要想验证猜想对不对,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实验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带盖子的玻璃瓶、水、6块小砖块、秒表师:做模拟实验我们要先明确用什么模拟了什么?生:水模拟河水,小砖块的变化模拟鹅卵石的变化,用力摇瓶子模拟河水的冲刷力师:河岸的上游、中游、下游怎样模拟出来生:摇三次瓶子分别模拟河的上游、中游、下游根据每组桌上的材料,谁能说一说实验方法并简单的记录下来。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14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14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河流上游和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运到下游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能解释沙尘暴的成因。
四、其他目标:能有针对性的提出 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沙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重点:1、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运到下游的教学课时:二课时:活动:沙洲的形成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测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大胆的有根据的想象引起山脉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某一种假设是否成立。
4、能用本组和其他组的模拟实验结果解释造成岩石破碎的原因。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展示沙洲基本形态特征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生:学生欣赏观察示意图,并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二、学习活动:生:思考后交流、讨论:a沙洲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b.这些物质会是从哪来的?c. 示意图上画一画水流动的方向。
洪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吗?河流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石块会有什么不同。
师:沙洲的形成与水流从上游挟带来的堆积物有关吗?激励、引导学生做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强调要注意托盘中堆积物数量及托盘抬起的高度,以及喷水壶的位置、水量和高度。
生:学生实验,将喷水前的“景观”画下来,以便和实验后的“景观”进行比较。
讨论喷水前后的“景观”,包括土壤、大小不同的石子的位置变化等师: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生:自己提出有关沙洲形成的解释。
师: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现象与真实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做出联系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的符合实际的预测。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17
二、探究沙洲的形成
1. 课件出示沙洲的名词解释,并提问学生:上节课学习的
是什么地貌?研究的是什么对它的作用?
2、播放一些能体现沙洲基本形态特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沙洲形成在哪些地方?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答案。
4、出示长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5、组织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设计
课题
14沙洲的形成
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能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说出洪水有搬运作用
重点
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3、汇报交流,阅读课件出示的结论。
4、观看图片,说出自己的发现。
5、观察示意图,思考、猜想、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猜想并汇报
6、说出自己的想法。
7、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
学生绘制喷水前的“景观”,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学生讨论,感受流水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2、播放暴雨危害的图片,请学生利用实验结果解释。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谈通过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
2、教师作总结,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科学的兴趣。
5、课后作业。
搜集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并观察其形状、颜色。
学生活动:
1、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2、学生认真观看。
3、畅所欲言。
1、默读、思考、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沙洲是指在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流水和风对石头的冲刷、搬运作用。
以及了解沙洲、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体验大自然的壮美,探究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了解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