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 11《郑和远航》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1《郑和远航》导学案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4.阅读主题学习“阳光总在风雨后”里的有关故事,完成故事后面的温情提示,写写自己的读后体会。
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突破措施:
1.精读后采用默读的方法,让学生回顾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有关段落,抓住其中的几个数字来感受。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学时间:两课时
11《郑和远航》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的自读效果,注意指导生字的读音和长句的读法。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二、预习学案(出示课件)
(一)我会认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迎风招展雄伟壮观浩浩荡荡名扬海外
(二)我会分
1.如果把课文分成两段,你打算怎样分?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2.试试看你能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吗?。
(三)我会读
按自然段试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读全文。
11《郑和远航》导学案
一、导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郑和教学案
11 郑和远航
主备学校:朱方路小学审核:朱方路小学教导处课型:阅读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三组单元中的一篇,隶属于主题单元“有志竟成”。文章采用详略结合的手法,详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略写其余六次远航,最后揭示郑和远航的意义。第一次远航部分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行文,层次清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4.通过学习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 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资料链接:
郑和,原名马和,小字三宝。明成祖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于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中国也进入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最后一次出航,郑和在返航途中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郑和下西洋证明了在十五世纪,中国具有世界领先的航海科技和船只制造技术,比欧洲地理大发现早一个世纪,基本与世界新航路的开辟处于同一时间段。
教学准备: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郑和远航 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完成作业。
教
后
记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26郑和远航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组织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总结全文
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2.默读、分层。
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
反馈,交流。练习朗读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自学、讨论
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组织讨论,反馈。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介:
课文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二、目标预设:
1、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三、重点、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进一步感受郑和远航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自主探究。本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录象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充分领略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五、设计思路: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点拨指导→自主探究
↓↓
点评疏理→交流汇报
↓↓
设计应用→训练实践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3、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及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认识到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范文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范文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课时教学目标界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设计板块:
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图片、文字)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目的:
(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教师导语引入:由现在出国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国出海之艰难,从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的故事,随即出示郑和像。
2、出示课件:走近郑和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
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读了这段材料以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要说说?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郑和产生一份敬仰之情,通过“读材料,谈感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郑和远航》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内容要涵盖课文重点、难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意义及其优秀品质。
4.小组讨论: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品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3.学生对于古代航海的了解较为有限,对郑和远航的意义和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郑和远航教学案例
郑和远航教学案例
导读:10郑和远航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的作用。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三、教学用具:小黑板多媒体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
郑和。出示郑和图像。(板书郑和)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请来说说看。
2补题(远航)
3读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码遣器拳赠撕范桅魁炫瓷珊夷鬓
(2)出示词语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用上面的词语,联系课文,说一、两句完整的话。
4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5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4)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郑和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意义。
(3)了解郑和船队的特点,如规模、技术、组织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展示郑和的航线和所到之地。
(3)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郑和船队的航海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郑和远航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解郑和远航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作用,树立开放包容的历史观念。(3)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倡导和平共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郑和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就。
(2)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所到之地和意义。
(3)郑和船队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1)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如何理解郑和远航的民族自豪感和开放包容的历史观念。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或相关资料:《郑和远航》教材、郑和远航相关的历史资料、地图、图片等。
2. 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粉笔等。
3. 课前准备:教师事先了解郑和远航的相关知识,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PPT 和教案。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郑和的生平及其成就,引发学生对郑和远航的兴趣。(2)提问:你们听说过郑和吗?对他有什么了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远航的基本情况。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郑和远航教案(优秀5篇)
郑和远航教案(优秀5篇)
《郑和远航》教案篇一
【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怕困难,顽强探索
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怕困难,顽强探索
的精神。
2、默读课文,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新大陆是谁在1492年发现的吗?对,他是哥
伦布。
你们可知道在我国明代也有这样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候
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的名字叫——郑和!
2、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3、投影显示郑和及其下西洋的图片,边介绍郑和及其下西洋的情境。
郑和(1371-1435),我国明代航海家。本姓马,名三保,在宫廷做太监。
由于在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战争中立过军工而得到朱棣的赏识,赐姓名
为郑和。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之间,郑和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前
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大致是从我国沿海出发,经南海、穿马六
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过印度半岛入波斯湾,然后经红海远达非洲东岸。
其航行之远、历时之长可想而知。那么郑和远航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
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郑和远航”(齐读课题,两遍)
4、初读感知:
①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顾启桢1——让顾启桢
请同学来挑战他2——请2请3——7)
②学习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7请同学读生字词)
码头派遣桅杆抱拳赠送炫耀瓷器珊瑚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
2. 使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认识其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地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讲授法,讲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郑和远航的路线和所到之地。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位人物是谁吗?他有什么重要的事迹?
2. 讲授新课
教师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
识。
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2.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路线
3. 郑和所到之地及其文化交流
3.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认识其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地位。
4. 总结与拓展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郑和下西洋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5. 课后作业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查阅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郑和远航的认识和体会。
《郑和远航》语文教案素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郑和远航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历史意义。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速读等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原因和意义。(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 郑和远航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历史意义。
2.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速读等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1. 郑和远航的原因和意义。
2.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郑和远航》及相关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郑和远航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郑和远航》。
2. 学习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原因和意义。
3.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诗句。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意境美。
4. 总结提升: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5. 课后作业: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郑和远航路线图。
(2)家庭作业: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郑和远航的更多信息。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所做贡献。
3. 培养学生对郑和精神的认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 郑和远航的背景
2. 郑和远航的路线及所到之地
3. 郑和远航的贡献
4. 郑和远航的意义
5. 郑和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郑和远航的背景、路线、所到之地、贡献和意义。
2. 教学难点:郑和远航的路线及所到之地。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郑和远航的路线及所到之地。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郑和远航的具体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郑和的精神品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郑和远航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郑和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郑和远航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
(1)讲解郑和远航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2)展示郑和远航的路线及所到之地,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郑和的航海历程。
(3)分析郑和远航的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到郑和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4)讲解郑和远航的意义,强调郑和精神的时代价值。
3. 案例分析:以郑和远航的具体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郑和的精神品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郑和远航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郑和远航的了解。
6. 课后作业:
(1)绘制郑和远航的路线图。
(3)查阅资料,了解郑和远航对后世的影响。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两篇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一
一、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
文,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
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
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
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
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
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
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
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
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们了解
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四篇【新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四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
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化险为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能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4.在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远航这一历史事件写清楚的,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你们知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2.检查生字词
在刚才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跳入了我们的眼帘,谁能来读好它?
出示: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和气势来。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风高浪急)
●(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写谁的?
●码头、派遣、仪器、撕裂
3、理清课文条理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
(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给郑和第一次远航加上三个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4)课文1到5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写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三、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2.文中有一段话给了郑和远航高度的评价。谁能快速找出来?
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是的,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教师圈划“大”、“长”、“广”、“顶峰”。
(2)大家知道“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
(3)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4)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解读“规模大”
(1)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今天我们首先来体会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1-3段,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请把它划出来。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3)用笔圈出这段话中的数字。
(4)学生说体会。(可体现出“宝船”的大。)
(5)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要点:
A、这些船大,雄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让我们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间教室来作比,宝船等于有二十几个教室这么长,十几间教室这么宽。可见,宝船真的是非常雄伟壮观啊。)
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理解“罗盘”:指南针)
C、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点拨:还可以往后面看看,这艘宝船上载
航海事业的顶峰!”
(2)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体会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下他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三、品读文本
1.解读“时间长”、“范围广”
(1)、导语: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
(2)、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3)、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师小结: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
(5)、指导朗读。
2.解读“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书:友好交往)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友好交往。)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3.解读“战胜风险”
(1)郑和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3)男同学读第一句到第三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风浪的凶险)
(4)自己再读读,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非常的凶险?(“脱僵的野马”、“咆哮”、“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