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价值的开发与挖掘

合集下载

经典案例剖析:《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经典案例剖析:《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这也是我们探究历史、了解历史、感受历史、感悟历史的重要案例。

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学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一下如何设计一份好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这是教案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中,教师需要以国家中心课程核心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面向学生,突出经历、能力和品质的目标。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圆明园的毁灭》的经过及其影响;3.思考历史事件的启示,认识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加强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任务。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1.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清代的历史文化、清朝的国力、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背景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有更加明晰的认识。

2.掌握《圆明园的毁灭》的经过及其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进行详细介绍。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真实材料来了解这一事件的经过。

3.思考历史事件的启示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思考历史事件对我们的启示,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等问题。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老的书籍等,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背景和教育需要来选择教学方法。

在《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可以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通过讲授法,把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小学5年级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5年级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5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以及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述圆明园历史和遭受毁灭的文章。

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收藏,以及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的悲惨经过,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资源:文章的电子版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视频(用于情境创设)相关历史资料和案例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自学生词新词。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毁灭的影响。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

总结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并进行写作练习。

评估方式: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检查:通过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训练设计:读拼音,写词语。

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圆明园的毁灭》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课外延展内容:《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

她的职业生涯包括在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担任工人、干部和创作员。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2.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和原因;-第二部分:讲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第三部分: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还原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过程;-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件的过程和影响。

4.教学步骤:-第一部分: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和原因1.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欧洲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引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思考。

2.带领学生回顾清朝末年中国的境况,向学生解释《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原因。

-第二部分:讲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1.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还原《圆明园的毁灭》的具体过程。

2.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的损失和国人精神上的打击。

-第三部分:思考和讨论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部分:总结和反思1.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和警示作用。

2.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珍爱和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反思:本节课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情境还原,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引发学生兴趣方面,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体验历史事件。

其次,在情境还原方面,可以进一步使用一些真实的历史文物或复原品,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体验,让历史事件更加真实可感。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毁灭的原因。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体会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历史事件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

2.理解圆明园为何被毁,体会历史事件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围绕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历史价值和毁灭原因展开,通过阅读相关课文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圆明园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3.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毁灭对中国的影响,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总结教师进行课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强调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圆明园知识的掌握情况。

2.收集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引导。

六、拓展延伸1.邀请专家学者或历史爱好者来学校做相关讲座,深入探讨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历史遗址,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与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历史文化,培养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创新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思想解析

创新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思想解析

教育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

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而本文将讨论一种创新教育方法——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需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在这次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原因,学习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在进行多元化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讲解课文教师需要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进行逐段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章中的生词和难点进行讲解,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

2、分组讨论在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并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历史文化展示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与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物品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所揭示的历史事件。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物品和影像资料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和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4、环保主题讨论除了掌握历史和文化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去关注环境保护这个重要的议题。

教师可以将这个主题带入到小组讨论中,并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环保想法和行动,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在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同时,教师也需要结合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思考和问题解决来主动理解和掌握《圆明园的毁灭》的内容。

2、情境教学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部反映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这部作品时,需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加以应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包括作品语言、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一、作品语言《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叙事散文,作品语言优美、深刻、富有感染力,值得我们在教学时加以重视。

但是,作品语言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其中涉及大量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品读作品和讨论,才能够理解这些文学修辞手法的深层含义。

此外,在语言方面,作品使用了大量古文、文言字词,而当代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一般较差,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注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

二、历史背景《圆明园的毁灭》反映了清朝晚期的历史事件,因此历史背景也是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节。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例如八国联军侵华、历史文物等方面的知识,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

由于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故在教学中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呈现历史内容,保证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

三、文化内涵《圆明园的毁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皇家园林文化、中西文化融合等,这些文化内涵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研读作品,掌握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着重讲解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事物和文化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画、模拟等方式,来探索皇家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或者通过角色扮演、小剧场等方式,来模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需要关注作品语言、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注释、讲解、探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也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实践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的价值。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03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程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及改进方向 课堂氛围与互动情况:评估课堂氛围是否活跃以及学生参与度
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课堂互动不够,学生参与度不 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毁灭的悲愤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深入分析: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拓展延伸:介绍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历史教训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演示、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参与 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有效
教学内容的更新: 结合时代背景和学 生的实际情况,不 断更新教学内容, 使其更加贴近学生 的实际需求
师生互动的加强: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 动,鼓励学生提出 问题和意见,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评价的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 教学评价体系,对 学生的学习成果进 行全面、客观的评 价
04
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的亮点与特色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教学 反思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毁灭,了解毁灭的原因和后果。

2.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和相关教材。

2.学生准备教材和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用图片展示圆明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

Step 2 探究圆明园的毁灭原因教师出示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组的观点,提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Step 3 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教师多媒体播放圆明园毁灭的相关记录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Step 4 分角色讨论圆明园的毁灭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的小组,如君主、文臣、将军等,讨论圆明园的毁灭,并就各自角色的思考和行动进行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思考各自角色的责任和历史定位。

Step 5 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教师介绍圆明园毁灭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Step 6 阅读文章《圆明园的毁灭》,进行理解与分析教师出示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学生独立阅读,并进行理解与分析。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等问题。

Step 7 小组合作写作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思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撰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文章。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意见。

Step 8 展示和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文章,并进行互动交流、评论和提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分角色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解析文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可能存在不足,需要合理调整和分配时间,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对祖国绚烂文化的喜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

第二、三、四自然段详细介绍当年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第五自然段讲解并描述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教学设想】这学期,我们学校承受了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讨论性学习的试验课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表达出讨论性学习的特征,如何在课堂中渗透讨论的方法与意识,我在《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审题,审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你由题目知道了什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调取同学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使同学将这些信息与大家进行初步地沟通。

第二部分是读了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是一个拓展性思维训练的过程。

同学在初步进行沟通之后,可能并不仅仅满意于已有的信息,他们会在头脑中萌发新的问题,这个环节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当然,并非全部的同学都对这些问题感爱好,为了能够使同学对信息有个分析、选择的过程,我又安排了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学习小组沟通争论,总结出自己最感爱好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让同学阅读课文,在书中查找答案。

〔并不是全部的问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还有很多问题可能要查找更多的资料〕紧接着,我让同学沟通争论已懂的内容。

这是讨论性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

同学能够在争论沟通中,将知识不断地交融、整合。

当然,在同学沟通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个原那么:1、以读为主: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深入地读能够援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

在教学中,不能游离于课本争论,应抓住契机,让同学多读、多悟、多积累。

2、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在第一课时中,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让孩子大胆地、自主地去讨论,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

3、发挥老师地主导性:在争论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正确把握好同学争论的方向,适时点拨,整体调控,使争论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

探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对于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探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对于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痛失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当前,如何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深刻领悟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这成为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圆明园的毁灭》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探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对于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

一、增强文化自信心《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探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能够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让中华民族有了更加自信而骄傲的文化自信心,有了文化自信才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对于学生的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弘扬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幕,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尊严和精神。

探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如自豪、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的品质,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品德态度,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三、培养爱国情怀《圆明园的毁灭》事件是中国受外侵犯的历史事件之一,教学中将其与当今中华民族强盛的不断发展联系起来,表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和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和使命,部分学生可能会在遥远的过去中寻找打破现况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支点。

四、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探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文化保护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产生的一些文化损失事件都提示我们,提高社会上的公众文化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也需要强调文化的可持续性和保护,让学生养成珍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好习惯,共同推动和完善中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工作。

《圆明园的毁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掌握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3.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皇故里林之一,建于18世纪初。

圆明园占地约350公顷,是中国古代皇故里林中最大的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融汇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堪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2. 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成为他们的攻占目标。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肆意掠夺,焚毁建筑,抢走文物,对园中的珍宝进行了劫掠。

最终,圆明园被完全毁坏,成为一片废墟。

3. 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损失,也是对中国民族尊严的严重侵犯。

圆明园的毁灭,使中国人民深感痛心和愤慨,成为中国近摩登史上的一个耻辱性事件。

圆明园的毁灭也凸显了中国当时的国力薄弱和国际地位的不稳定。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园林布局等特点。

3. 分析: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对圆明园的破坏行为。

4.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讨论圆明园事件对中国人民的触动和反思。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大产生了深遥影响。

四、导学作业:1. 就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发表个人看法;2. 了解其他国家历史上的文化遗产被毁灭事件,撰写一篇比照分析文章;3.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准备一次关于圆明园历史的小讲座。

五、拓展延伸:1. 参观圆明园遗址,感受历史的沧桑;2.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兴衰沉浮;3. 就如何珍爱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提出建议和设想。

《圆明园的毁灭》学习设计方案 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学习设计方案 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学习设计方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1.3 教学目标和方法第二章:圆明园的创建与发展2.1 圆明园的创建时期2.2 圆明园的发展与扩建2.3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与特点第三章:圆明园的毁灭3.1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3.2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3.3 圆明园的毁灭后果第四章:圆明园的考古与保护4.1 圆明园的考古工作4.2 圆明园的文物修复与保护4.3 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第五章:圆明园的文化价值与反思5.1 圆明园的文化价值5.2 圆明园的历史反思5.3 圆明园的未来展望第六章:圆明园的园林艺术6.1 圆明园的园林设计理念6.2 圆明园的园林建筑与景观6.3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特色第七章:圆明园的生物多样性7.1 圆明园的自然生态环境7.2 圆明园的植物种类与分布7.3 圆明园的动物种类与栖息地第八章:圆明园的宗教与文化8.1 圆明园的宗教建筑与活动8.2 圆明园的文化交流与影响8.3 圆明园的宗教与文化价值第九章:圆明园的历史变迁9.1 圆明园的清朝时期9.2 圆明园的近代变迁9.3 圆明园的现代发展第十章:圆明园的的教育与启示10.1 圆明园的历史教育意义10.2 圆明园的文化传承与启示10.3 圆明园的教育活动与实践第十一章:圆明园的遗存与复原11.1 圆明园的现存遗迹11.2 圆明园的复原研究工作11.3 圆明园数字化复原展示第十二章:国际视野中的圆明园12.1 圆明园在国际上的认知与评价12.2 圆明园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角色12.3 圆明园国际合作与保护项目第十三章:圆明园的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13.1 圆明园遗址保护的现状与挑战13.2 圆明园的旅游开发与规划13.3 圆明园的遗址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圆明园的主题教育活动14.1 圆明园的历史文化教育14.2 圆明园的爱国主义教育14.3 圆明园的生态文明教育第十五章:圆明园的未来展望15.1 圆明园的重建与复兴计划15.2 圆明园的文化遗产传承15.3 圆明园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圆明园的毁灭》学习设计方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创建与发展、毁灭过程、考古与保护、文化价值、园林艺术、生物多样性、宗教文化、历史变迁、教育意义、遗存与复原、国际视野、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课。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圆明园的毁灭背景和原因,并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借鉴。

首先,本次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在热身环节中,我通过一段音乐推理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提前激发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探究欲望。

随后,在知识输入环节,我通过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圆明园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并结合课堂知识进行解释。

最后,通过一个小组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们将自己的讨论成果呈现给全班同学。

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其次,本次课程设计在课堂评价方面也较为全面。

在知识输入环节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讨论环节中,我将学生的表现情况记录在评价表中,根据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分,这样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表现,并在评价给出建议。

最后,在小组报告环节,我也通过观察学生的发言和小组合作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原因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然而,本次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我应该更加细致地研究教材,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在本次课堂中,有几个学生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但由于我在教材准备上的不足,没能够给出令他们满意的答案。

这也是经验不足和课前准备不充分的体现。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安排不合理,有一些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导致他们在小组报告中的表现较差。

应该更好的安排时间,使得每个小组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准备。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四年级教案圆明园毁灭教学思路(汇总6篇)

四年级教案圆明园毁灭教学思路(汇总6篇)

四年级教案圆明园毁灭教学思路(汇总6篇)篇1:《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思路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思路《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

课文用大篇幅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部分,而略写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意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尤其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

(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抽卡片、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默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4)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四年级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四年级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四年级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摘要:《圆明毁灭》教学思路(初稿有待完善)《圆明毁灭》是学语四年级下册课,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是什么地方,(8)交流体会圆明上怎样被毁灭《圆明毁灭》教学思路(初稿有待完善)《圆明毁灭》是学语四年级下册课课用幅高概括语言写出了圆明昔日辉煌部分而略写了圆明毁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华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宽尤其是长期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想象能力和较强理能力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学习主体位置重学生我我理和情感体验教师关键处作些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架设生活与教材系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学生心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情感态教学目标、学会课生及由生组成词语、深入理课容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课3、训练学生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感受领悟作者表达方法、通了圆明辉煌和它毁灭使学生记住这国耻增强振兴华责任感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是什么地方?然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万圆圆明现我们看到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呢?想知道吗?我们懂了课上容你们就能到答案了(板课题)二、、识、探究、感悟()课、准生语音画出带有生词语把课通顺不懂词语可通和系上下理(明确要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有利养成良习惯)()检认生词情况(抽卡片、开火车、比赛等多种方式有助培养学生竞争识)(3)默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了课你们有没有不明白地方?(由质疑学生能答就让学生己说教师不作具体答)(5)对比感受体会置身幻想境界这句话(现实生活没有蓬莱、武陵是人们根据想象建成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感受教师这段请学们充分展开想象)(6)指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想象力创造力当你了圆明灿烂化和辉煌景观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情感?(学生可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板爱)(7)课二、三、四然段介绍了圆明以前辉煌景观请学们想想课题目是圆明毁灭可什么用较幅写它辉煌?(8)交流体会圆明上怎样被毁灭(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恨)(9)练习感情朗(0)齐然段说说圆明毁灭造成损失有多?(理不可估量系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三、拓展与巩固()关要不要重修圆明有几种不见你见呢?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理由和主张()总结谈话假如你正圆明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你们还想了什么?下课有兴趣学可以继续讨论吗?。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建议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建议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建议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建议《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本文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师还可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清文章的主次”是前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在本组教材教学中应得到进一步训练。

“分清文章的主次”首先应该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知道课文每部分写的是什么,使学生能了解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3.在阅读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按照上一单元就词、就句、就段质疑的方法进行质疑,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完成对文章重点内容,也是难点的理解。

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及“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等词加以理解。

方法可以多样,如:联系上下文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播放的媒体资料来理解。

)如“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

这是殿堂的特点。

“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

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

“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

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园内的景观分为哪几类,可用填空、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概括,从而体会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

抓住关键句理解,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圆明园的毁灭》学情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学情分析
·体现教育价值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材处理情况说明
采用抓关键词谈感受的方法,让学生从遣词用句中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灿烂和惨遭毁灭,特别关注关联词语、四字词语和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采用朗读感悟的方法,将体会到的情绪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用朗读的效果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含义。
采用联想感受的方法,通过联系自身实际去过的场景,展开想象,感受圆明园的奇美。
教学设计表及其要求
姓名:
学校:
年级: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
学科:语文
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所处教学单元或长段的知识结构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是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也是一篇值得学习的结构鲜明、情感充沛的文章。
·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本文选编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想象,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4月是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月,结合4月份的革命教育研学旅行活动,通过查阅、交流资料,让学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采用资料(图片)补充的方法,在昔日辉煌一段中可采用资料补充、名人名言、图片辅助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在惨遭毁灭一段中可补充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那段屈辱的历史。
2、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和个体差异
文章层次清晰,遣词用句精准,情感暗含其中,这就要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文章首尾呼应,对比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但这种全文对比、且有张力的写法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学生对于文章结构上的把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文字的敏感度还有很大差异。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评析章丘市诺德实验小学刘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美与丑,爱与恨并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逐渐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主的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奇珍异宝、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金碧辉煌”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扬荣知耻的时代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之美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像2、师生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多媒体出示图片环节一:名言导入,激发爱国之情师:可惜我们谁都没有机会再见到圆明园的美景了为什么?让我们在雨果先生的另一段文字中找到答案吧!(出示课件)“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分别组词区分:圆明园中的“圆”和“园”解释“毁灭”:摧毁,消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课题指导朗读课题,环节二:检查预习,培养学习习惯1、检查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3、师: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板书:举世闻名,解释词义1、2、通过生字注音,进一步巩固拼音识字,生字在词中出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并且本课四字词语较多,通过出示这组词语,既有效检查了预习,又对本课内容主题进行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有效检查了一次梳理3、通过找中心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环节三:细读分析,体验昔日辉煌1、2、师:圆明园凭借什么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师:哪个词用的好?板书:众星拱月(出示课件)(2)从圆明园的建筑宏伟,体现出举世闻名板书:建筑宏伟师:圆明园中有哪些宏伟的建筑呢?谁来汇报?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是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教学对象我班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对祖国皇林艺术的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四年多的学习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知识面较窄,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与毁灭经过,他们更是知之甚少,这将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学习专题网站,通过在网站上学习学生对圆明园有更生动丰满的具象,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环境教学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解疑,理解“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利用学习网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读悟结合,深刻感悟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学生能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流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学生交流北京的名胜古迹学生讨论自己对圆明园的了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谈体会 2.确立主题,自主探究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布局、名园胜景、历史人物”版块在任务驱动下选择性的围绕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把你在学习网站上掌握的内容讲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可从学习网站上下载图片或资料,自己制作演示文稿导游词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及交流,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这么辉煌的过去,难怪人们会给它那么高的评价5利用微课,感受辉煌6.直面毁灭,引发思考出示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再次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入情入境地读一读毁灭的介绍7.渲染氛围,加深体验看完这令人扼腕痛惜、惨不忍睹的一幕幕,学生心中一定是波涛汹涌,请将此时的感受写下来出示《火烧圆明园》中的台词,激发情感8.自选练习,拓展提高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写一写读后感继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祖国日渐强大的资料9.板书设计布局美烧景观美毁文物美掠??勿忘国耻振兴中华10.教学反思1、网络教学活动创设了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2、彻底转变教师---媒体---学生的模式3、从课前了解圆明园、课堂探究圆明园、课后反思圆明园,形成了教与学的系统整合,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4、有效地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使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声、影、象的具体呈现,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对祖国皇林艺术的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生学习本课有利的一面,但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知识面较窄,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与毁灭经过,他们更是知之甚少,这将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生动丰满的具象,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1、认识?珑、剔、莱、瑶、宏、烬?6个生字,会读并理解?举世闻名不可估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会正确书写?珑、剔、宏?三个字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学习用?有…也有…有…也有…;不仅…还有?这样的关联词来描写景物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题2课时第一课时一、直面毁灭,引发质疑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师根据课文内容解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中国的圆明园他们夺我珍宝,毁我园林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雾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师:看了刚才这段视频,谁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圆明园?生2: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生3:这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板书:怎样的园林?师:相信通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的这些疑问都会得到解决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指导课题的书写师:下面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2、指导读课题①齐读课题②师: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刚才的疑问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明确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字词,理解词语(出示课件)?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宏伟灰烬【第一组】?众星拱月?这一词语随文理解?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第二组】?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第三组】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3.检查课文朗读,理解词语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师:谁来简单地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宏伟:宏大雄伟整体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最能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出示:?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师:同学们,这三个句子高度评价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这三句话,我们还能把它变成几个词语呢!请想一想,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根据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三、深入体验,走进辉煌之建筑宏伟师:圆明园这一皇家园林,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会让它赢得人们对它这么多的赞美,给予它这么高的评价?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师总结并板书:建筑宏伟珍贵的历史文物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圆明园中的宏伟的建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生:2、3自然段1.众星拱月的布局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2.风格各异的建筑师: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出示阅读提示:?默读第3自然段画画园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生: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师: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这些景观?师:这些景观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建筑物多,美......师:课文中为了突出建筑物多,美,用了哪些词语?生:有…也有…有…也有…;不仅…还有......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些关联词语去掉,会有什么不同?生:这样不能突出景物很多生:不能突出景物很美了师:说得很好,描写景物的时候用上这样的关联词语会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走进这座皇家园林?生:自豪、骄傲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师:同学们,漫步这样的园内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漫步园内…….?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么美、这么大的园林,真可谓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四、指导写字,回顾课文内容指导写字1、师:同学们,?珑、剔、宏?这三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老师把它们放到田字格中,大家看一下,哪些地方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2、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并纠正书写双姿4、展评书写情况(二)回顾课文内容1、拿出课前发的练习题,用课文中的生词填空圆明园由、和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精品文档★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圆明园不但,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2、展示、交流学生作业五、总结、布臵作业1、总结刚才填的这段话概括出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它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英法侵略者为什么要抢劫我们的园林呢?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等等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价值的开发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容易得到的书,莫过于课本了。

但读课本的感觉比较复杂,像一种奇怪的果子,刚开始品尝时有一点甜,你可以结识一些新鲜的故事,但这种喜悦很快就会消失。

你要学生字,要听写,要背诵,加之无穷无尽的考试和考试之后的惨痛记忆……涌上舌尖的就是不尽的酸楚和苦涩了。

语文课本常常不是使我们的孩子更爱文字,而是怕它了。

教学本身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应将两者放到同一环境下,平等地审视和对待。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会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

文本包蕴着很多空白之处,教学中将这些开发出来,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开发文本的空白之处呢?
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对于时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正确理性爱国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了。

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设置目的所在。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
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

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

就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

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

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

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们第一个要考虑到的肯定是本文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课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部分以及毁灭部分,使用的都是高度概括的语言,如果仅凭书本上的这些语言文字,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时,如何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爱国主义情感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同时又能结合眼下时势,让学生树立起直观的爱国主义情怀,怎样才能爱国,就是教师充发开发与挖掘本课教学价值的重中之重了。

一、读“文本”再现“辉煌”,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之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引导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有新的发展,进行新的开拓,在探究发现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圆明
园的毁灭》是一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的文章,文中2、3、4自段主要从圆明园的整体概况、风光建筑和历史文物这三方面描写了它美丽辉煌的过去。

为了让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应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整体概况、风光建筑和历史文物这三方面的资料。

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将自己的收获与老师同学分享。

就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也紧扣文本适当补充一些文字、图片资料,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

这样一来,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园之情、爱国之情也随之油然而生。

二、看“历史”痛诉“罪行”,激愤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之心。

文中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叙述十分简略,仅仅凭借文中的几句话,不足以表现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侵略者在圆明园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欣赏完圆明园的美妙绝伦后,我适时为学生讲述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影片中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丑恶行径令学生们十分愤慨。

当讲到大部分英法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砸毁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强盗的无比仇恨之情。

再让学生用段话来“控诉”侵略者的“无耻罪行”。

如此过程与前面的辉煌景观形成美与丑、爱与恨鲜明的对比,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自然升华,也使文章的教育思想自然体现,再通过语言表达让民族自尊溢于文字之间,达到了寓景寓情、寓情寓理、寓理寓文的效果。

三、正确导向,理性爱国。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当怎样做就是爱国呢?学生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老师可以通过黑板上方的国旗,让学生想起“升旗仪式时,应当面对国旗庄严肃穆行注目礼。

”“还应当不做有损祖国形象的事情。

”“在外国人面前,介绍我国的美丽富饶。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此时,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水到渠成。

从学生们稚嫩朴实充满童趣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一颗颗天真可爱而又赤诚忠实的报国之心。

时下,中日关于钓鱼岛争端,引发了中国全国人民的反日热潮,这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同仇敌恺、团结一致、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值得肯定与表扬的。

但有少部分却趁机进行“打、砸、抢、烧”,大搞破坏,甚至伤人性命,这就是违法行为了,并且,伤害的大部分还是中国自己。

钓鱼岛问题不可能通过这种简单暴力的手段得以解决。

要让学讨论思考,如何才能不受外国欺负?只有祖国强大了、民族团结了、社会安定富强了,任何敌对势力都不可能轻易的欺侮我们了。

进一步引导,祖国富强要靠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

包括我们每一位同学。

爱国主义教育虽是德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树立育人意识,胸中有“祖国”,那么语文教学中就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其它德育教育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