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 阶段质量检测(四)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
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夏日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退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3.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C.以粮食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4.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 ℃积温 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 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6.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质荒漠化严重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读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分布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测试卷【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16 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以下两题。
1.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①电子工业 ①采掘工业 ①仪器仪表 ①核工业 A . ①① B . ①①
C . ①①
D . ①①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替换为高端产业。
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 . 管理经验 B . 资金
C . 科技
D . 廉价劳动力
3.双塔灌区,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良。
读“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
A.昼夜温差大B.土壤肥沃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以下三题。
4.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
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新区建设①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①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
第2页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第一~三章)
对应学生用书P7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①行政区划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自然地理特征④生态系统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其分布范围可推知,其划分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
2.下列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各生态大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②生态环境都非常脆弱③边界是明确的④边界具有过渡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四个生态大区是按照一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各大区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
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的生态系统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
有人用四句诗句概括我国某四省区特点——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四句诗句对应的省区四季变化相对不明显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 B解析“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是指我国黑龙江,“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是指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是指我国海南省;“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是指云南省。
海南省和云南省纬度低,四季变化不明显;而其他两省区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4.下列邮票上的民居建筑与上述诗句②、④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是()A.甲丁B.乙丙C.丙丁D.乙丁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甲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乙为内蒙古高原的帐蓬,丙为华北地区的四合院,丁为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跟踪检测第四章章末质量评估卷(四)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章末质量评估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
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
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
”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回答1~3题。
1.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丰富③热量充足、适宜喜热作物生长④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A.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B.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引入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3.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区应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B.西部草原区应当立足多元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实现“立体开发”C.发挥土地资源优势,高强度推进农林开发,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D.平原地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解析:第1题,黑龙江纬度高,夏季昼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丰富,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C正确;纬度高,热量相对不足。
第2题,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的发展,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引入,B正确;水稻种植面积大,不适宜在大棚里种植;机械化水平和水利设施不会影响农作物种植范围;第3题,东北地区山区应当立足多元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实现“立体开发”;西部草原区应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高强度推进农林开发,会带来生态破坏;平原地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D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检测卷
⼈教版⾼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检测卷⼈教版⾼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检测试卷⼀、单选题(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调整棉花⽣产布局,提出“南⽅稳定,北⽅发展,新疆⼤发展”的指导⽅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居全国⾸位。
读图回答1~2题。
1.新疆成为我国最⼤的棉花⽣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B.政策⽀持C.科技进步D.劳动⼒廉价2.新疆为实现棉花⽣产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加⼤农业科技投⼊B.扩⼤棉花种植⾯积C.延长产业链,进⾏深加⼯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近年来,河西⾛廊渐渐从我国商品粮基地名录中淡出,现为我国最⼤的⽟⽶制种基地。
当地制种⽟⽶⽣产苗期需⽔少,但在7⽉中旬⾄8⽉上旬的拔节抽穗阶段需⽔量⼤。
下图为我国⽟⽶制种区分布图,完成3~4题。
3.河西⾛廊淡出我国商品粮基地名录最可能的原因是A.年降⽔量少B.⽔资源短缺C.耕地⾯积减少D.⼟壤污染加剧4.河西⾛廊⽟⽶制种基地与图中其他四区相⽐,叙述正确的是A.较①区⼟壤有机质含量多B.较②区夏季⽔源更为稳定C.较③区更适合机械化制种D.较④区昼长更长,光照⾜浙江东南部青⽥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
地表崎岖,为⼭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候,境内溪⾕纵横,烟江秀丽,⼭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半⽔半分⽥”之称,境内形成的独特的“青⽥稻鱼共⽣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农业遗产之⼀。
读图回答5~6题。
5.与该种农业⽣产模式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要素是A.农业技术 B.市场需要量 C.⾃然环境D.灌溉系统6.该农业模式的功能不包括A.具有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B.农产品的品质优越C.减轻了环境污染 D.减少了农业的⽥间管理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法对⼟地的利⽤有“上⽥弃亩,下⽥弃吠”两种⽅式。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业质量测评(四)——区域经济发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3、5、7、8、12、20、21、26、27农业布局特点9、10商品粮食基地建设2、4、6、11、13及农业发展方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14、15、16、18、19、22、28、29(1)的条件、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发17、23、24、25、29(2)(3)展的问题与对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吉林省等高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吉林省的地形特征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南北走向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答案 D解析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海拔高;西部是东北平原,地势低。
所以吉林省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
2.关于吉林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长白山区,大力发展畜牧业B.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松花江流域普遍种植水稻C.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水源等条件,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等D.利用其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使之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答案 C解析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地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水域发展渔业等。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答案 D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甘蔗种植,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台湾、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和海南等省份以及四川盆地,选项中只有闽浙丘陵在此范围内,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三地均位于温带地区,不适宜种植甘蔗,故D项正确。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循环农业包含水稻种植、甘蔗种植、生猪饲养、渔业养殖等多种经营方式,可提高经济效益,而发展沼气提供了清洁能源,①③正确。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1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巩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答案::1.C 2.D解析::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壤以肥沃的黑土、黑钙土为主||。
读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图(单位:万公顷)||,完成第3~4题||。
3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气候较为干旱D.耕地资源不足4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占有耕地多B.机械化程度高C.农作物生长期长||,单产高D.农产品品质优良||,广受欢迎答案::3.A 4.A解析::黑龙江垦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使粮食单产较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多||,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大||,粮食商品率高||,成为“中华大粮仓”||。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第5~7题||。
5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6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A.玉米B.小麦和大豆C.水稻D.甜菜7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A.松嫩平原西部B.呼伦贝尔草原C.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答案::5. D 6.A7.C解析::第5题||,林区不适宜发展舍饲养畜业||,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特色农业||。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单元综合测评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试题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图最有可能是( D )A.东北耕地分布图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D.东北林地分布图解析:从图例看出,该地理要素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而且Ⅰ、Ⅱ具有南北方向的过渡性,因此可确定该图为林地分布图。
2.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B )A.针叶林B.人工林和次生林C.春小麦D.大豆解析:图例Ⅲ分布于东北平原,且为林地资源,该区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林已不存在,所以主要为人工经济林和次生林。
3.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D )A.保护水土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林业生产基地,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回答4~6题。
4.该地区能够成为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主要是因为( D )A.平原面积广大B.水热条件优越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5.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B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6.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C )A.土地盐碱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解析: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口密度较低,粮食商品率高,可以建设大规模商品粮基地。
但A地为三江平原,对其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引起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增加,使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
(完整版)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学习效果检测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本章整合提升XUE"Xl*XlAO—GUO —JIAFJ—CE、单项选择题F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 C )A .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 .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 •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解析】由题干可知,甲地1 月等温线明显偏北,说明该地气温高,结合地形可知位于大兴安岭背风坡,冬季风影响较小。
2. 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B )A •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 •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C .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解析】该地区发展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3. 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 B )①黑土冲刷②使用化肥③耕作管理不善④不合理排灌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①④【解析】黑土被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耕作管理不善,易造成黑土肥力下降。
东北地区多降暴雨,黑土冲刷是造成黑土肥力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4〜6题。
4. 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D )A •耕作农业区一一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 .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 .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 .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A )A .玉米B .小麦和大豆C .春小麦D.甜菜6.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C )A .松嫩平原西部B .呼伦贝尔草原C .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第 4 题,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2021-2022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整合网络构建整合提升一、分析区域农业进展的一般思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地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解决区域农业进展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农业进展必需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进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进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进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宽敞;(3)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1)水资源短缺;(2)盐碱地、涝凹地占较大比例;(3)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分析。
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农业布局必需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进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进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进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当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进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当布局面对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4.农业进展方向的分析农业进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应当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进展重点。
要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进展的方向。
练习1下图是阿根廷科学家最新研制的一种牛“背包”,以收集牛排放的气体。
据调查报告称,全球共有10.5亿头牛。
据此完成(1)~(2)题。
(1)牛“背包”若全球推广,其产生的最大效益是()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科技效益D.环境效益(2)不属于阿根廷进展“牧牛”业主要区位优势条件的是()A.气候条件B.土地租金C.交通条件D.科技力气答案(1)D(2)D解析第(1)题,通过牛“背包”收集牛排放的气体,可以削减大气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
2020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提能精练:学业质量测评(四)——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学业质量测评(四)—-区域经济发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3、5、7、8、12、26、27农业布局特点9、10商品粮食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2、4、6、11、13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条件、推进14、15、16、18、19、20、21、22、28、29(1)(2)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7、23、24、25、29(3)(4)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胡麻是油用亚麻的别称,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
亚麻籽油是目前公认的健康食用油品之一。
2013年,会宁被授予“中国亚麻籽之乡”称号,会宁胡麻油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地貌广布。
下图为会宁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1.以下有关胡麻生长习性的推断,正确的是()A.喜高温多雨气候B.需要湿润、肥沃的土壤C.耐寒、耐旱、耐贫瘠D.耐高温、耐渍涝、耐盐碱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甘肃会宁是胡麻的重要产区,会宁位于黄土高原西部,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较贫瘠,说明胡麻耐贫瘠;深居内陆,降水少,水源不足,说明胡麻耐旱;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寒冷,说明胡麻耐寒,故C项正确。
2.目前,会宁的胡麻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可能是()A.市场需求不旺,市场供大于求B.胡麻种植收益低,农民缺乏积极性C.科技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D.自然灾害频繁,胡麻籽生产效益低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会宁亚麻籽生产在全国有重要地位,会宁有“中国亚麻籽之乡”之称,且会宁胡麻油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说明其产品质量高,C项错误;亚麻籽油是健康食用油,市场需求量大,A项错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收益,劳动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种植收益下降会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胡麻产业发展,B项正确;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是近年才出现的,D项错误。
人教地理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作业 含解析
课时作业7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9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结合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土地集中连片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解析: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但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需求,甲地优势为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答案:A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解析: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城市化使得耕地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农业结构调整,更多的土地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D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答案:D3.东北平原耕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特点是()A.玉米:由南向北减少B.春小麦:由南向北减少C.水稻:只分布在盘锦地区D.大豆:由南向北减少解析:东北地区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答案:A(2019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红芸豆为山西特产,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有英国红、熊猫豆等多个品种,兼有营养药用价值。
人教地理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含解析
(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明显减少。
2018年1-8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大豆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61万吨,减幅为31.7%。
如何保障国内大豆供给,成为相关各方密切关注并要着手应对的问题。
下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①地相比,②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B.土壤肥沃C.水源充足D.科技发达解析:与①地相比,②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土壤肥沃,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B对。
②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A错。
②地水源较少,科技水平较低,C、D错。
答案:B2.为了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②扩大进口渠道,从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④加强国际市场分析,建立供需信息发布机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为了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①对。
扩大进口渠道,从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不能提高我国大豆产量,②错。
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能够增产,③对。
加强国际市场分析,建立供需信息发布机制,与我国增产无关,④错。
B对,A、C、D错。
答案:B(2019年河南洛阳期末)东北稻米是东北地区的特产之一,目前已经端上普通百姓的餐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有关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东北稻米品质较南方稻米更优质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东北产量最高的是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水稻生长慢且病虫害少,品质更优良,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选择C。
答案:C4.东北地区“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解析:东北地区“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是对农产品的深加工,这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与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关系不大,选择D。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2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读珠三角都市圈示意图,回答1-2题。
1.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政策C.大量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解析: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即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B2.下列关于珠三角都市圈,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等级的服务职能,广州的数量一定比深圳多B.香港与广州相比,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广C.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地理位置最优,腹地广D.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缺少核心城市,市场小解析:香港经济比广州发达,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广;相同等级的服务职能,广州的数量应该与深圳相同;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地理位置偏南,腹地小;珠三角都市圈以广州和深圳为区域中心,并不缺少核心城市.答案:B目前全球40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
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GDP总量的四成。
下图为2013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
据此完成3—5题.3.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资源能源短缺 B.内部发展不平衡C.环境污染严重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
图中所示的是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GDP的数值,不能看出资源是否短缺及污染是否严重,故A、C项错误;由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中核心城市GDP与其他城市GDP相差悬殊,所以可判断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故B项正确;图中只显示各城市GDP的数值,并没有显示各城市GDP的增长率,所以不能判定经济发展后劲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B4.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B.传统产业衰落C.交通联系不便D.产业联系较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条件.京津冀城市群出现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联系较弱,故D项正确;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GDP总量高,经济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故A项错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衰落是必然的,但不是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京津冀内部交通联系便利,故C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水平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8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 .90天B .115天C .130天D .140天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为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为7月21日至8月1日,通过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1~122天,故B项正确。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山地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均较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均较早答案 C解析南部因纬度偏低,热量条件比北部好,播种期和成熟期均比北部早,C 项正确。
读甲图可知,东部长白山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西部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低,播种期和成熟期均较晚。
马铃薯又称土豆,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的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下表为乌兰察布市五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气候资料统计表(1970~2000年)。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农业生产限制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石漠化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B.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C.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D.d处多冻土,土壤贫瘠答案 A解析a处位于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该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加上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故石漠化现象严重。
b处位于河湖密布的南方地区,灌溉水源充足,洪涝灾害严重。
c处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
d处位于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4.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有()①热量充足②气候凉爽③沙性土壤,透气性好④降水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根据土豆的生长习性、乌兰察布市的位置及五个代表性地区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凉爽,再加上草原地区疏松透气的沙性土壤,适宜马铃薯生长,故马铃薯的品质优良。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答案 B解析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为东北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优势。
6.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A.保护湿地B.保持水土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答案 D解析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这也是本区国土整治的重点。
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粱,素有五台“粮仓”之称。
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闭合发展。
据此完成7~9题。
7.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A.农产品品质低B.农村劳动力少C.交通运输不便D.对市场适应性差答案 D解析阳白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品质高;其所在地区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外运,但不是使阳白村陷入“增产不增收”怪圈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该村过去一直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为主,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极易造成“增产不增收”。
8.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A.粮食酿酒B.酒糟喂牛C.牛粪生虫D.粉虫喂鸡答案 A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村循环农业链条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是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和利用,以粮食酿酒环节为切入点,以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该村发展循环农业可以()A.增加可用耕地面积B.加快城市化进程C.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答案 C解析阳白村发展循环农业,并没有增加耕地面积;该循环农业链条可以促进该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
下列关于③区产生该趋势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地被占用B.农业结构的调整C.劳动力价格上涨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答案 D解析图中①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③区是长江中游商品粮油基地,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非农产业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结构的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区域劳动力价格上涨。
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对粮食生产有积极作用。
故D项符合题意。
11.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中,既体现了因地制宜思想,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大力发展大棚农业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答案 A解析图示②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所以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光热条件较好,不需要大规模发展大棚农业;④区位于热带地区,但对热带森林应以保护为主;⑥区是牧区,目前载畜量过大,生态压力大,因此应限制载畜量,恢复生态环境。
下表是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12~13题。
12.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答案 B解析读表可知,人均谷物产量等于人均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的乘积。
计算比较可知黑龙江人均谷物产量最高。
13.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C.积极开发宜农荒地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答案 C解析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资源丰富,今后农业发展方向主要为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同时为保护东北湿地的生态,应加大退耕还湿的力度。
[2017·山东师大附中月考]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6题。
14.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b—c B.b—c—aC.c—a—b D.b—a—c答案 D解析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是从小到大发展的,城市数量是从少到多发展的,根据图中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演变判断即可。
15.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最可能是()A.广州B.香港C.肇庆D.韶关答案 A解析此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
香港不属于广东省;肇庆、韶关为广东省地级市;根据图中城市规模大小(三级行政单位)可判断,广州最有可能是该区域的中心城市。
16.从上图可直接读出的反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现象是()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③城市数量增多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A.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B.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C.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D.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甘肃、新疆主产区,是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山麓地带,因而,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
18.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A.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B.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C.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D.过渡带植树种草——土地荒漠化答案 C解析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在绿洲种小麦、棉花,若不合理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一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二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
据图回答19~21题。
19.甲国最有可能是()A.巴西B.日本C.中国D.英国答案 B解析甲国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快速发展且城市化水平高,应该是发达国家,故A、C项错误;甲国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率及城市化率均低于30%,甲国为日本,英国当时城市化率为70%左右,故B项正确、D项错误。
20.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B.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C.乙国城市化水平高于甲国D.乙国的城乡差异小于甲国答案 A解析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但工业化率缓慢下降,说明带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是第三产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得到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乙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于甲国,故C项错误;经济落后国家的城市和乡村差异更大,故D项错误。
21.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甲国城市化速度已经变慢,不需要降低城市化速度;乙国第二产业比重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应该重点发展高科技工业;甲国工业化率在降低,属于发达国家,目前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乙国工业化还未完成,发展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仍然是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
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南昌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B.九江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答案 D解析南昌是江西省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九江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是技术导向型工业,而生态“蓝肺”的空气质量优势与光伏产业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