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周丰富多彩化学物质复习
化学的美丽颜色背后的化学原理
化学的美丽颜色背后的化学原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甚至影响到我们周围的色彩世界。
从美丽的彩虹到绚丽的花朵,背后都隐藏着丰富多彩的化学原理,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美丽颜色的秘密吧!1. 红色 - 氧化铁的奇迹红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颜色,而它的鲜艳正是由氧化铁造成的。
氧化铁分为三种,分别是α-Fe2O3、β-Fe2O3和γ-Fe2O3。
这三种氧化铁在粒径和晶型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红色效果。
比如,α-Fe2O3是暗红色,β-Fe2O3是鲜红色,γ-Fe2O3则是深红色。
2. 橙色 - β-胡萝卜素的魅力橙色通常与太阳落山的景色联系在一起,而这一饱满的色彩是由β-胡萝卜素引起的。
β-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的营养素,它在橙色蔬菜和水果中广泛存在,并给予它们鲜亮的颜色。
我们每天摄取的β-胡萝卜素也有助于维持眼睛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3. 黄色 - 过氧化氢的闪耀黄色是一种温暖、明亮的颜色,与太阳的光芒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而过氧化氢则是黄色的主要起因。
过氧化氢是一种化学物质,常用作漂白剂和消毒剂。
它的黄色来自于自由基反应产生的复杂中间体,使我们感受到这种明亮而又醒目的色彩。
4. 绿色 - 追求叶绿素的痕迹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和喜悦的感觉,它与植物和大自然息息相关。
而叶绿素则是绿色的幕后主角。
在自然界中,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
它具有吸收蓝光和红光的能力,而不吸收绿光,因此呈现出绿色。
这就是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和草坪都是绿色的原因。
5. 蓝色 - 光的散射奥秘蓝色是一种宁静、深邃的色彩,让人感到平静和思考。
而蓝色的存在是因为大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
根据兰伯特-比尔定律,散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蓝光相对于其他颜色更容易被散射。
所以我们在白天看到的天空就是蔚蓝色的。
6. 紫色 - 皂化反应的工艺紫色给人一种神秘、浓烈的感觉,往往与王者、尊贵联系在一起。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教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元素的概念及特征
3. 化合物的概念及特征
4. 混合物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常见元素:氧气、氢气、氮气、碳、金属等
2. 常见化合物: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
3.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1. 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第五节:常见化学实验
1. 铁与硫的化学反应实验
2. 水的电解实验
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第六节: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1. 化学方程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的教案范本,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培训机构教务暑期计划
培训机构教务暑期计划一、暑期教学时间安排112022年暑期教学时间安排为7月10日至8月20日,合计6周,根据教学安排,每周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每半天4课时,每周计划累计30课时。
二、暑期教学内容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班教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生物等学科的辅导班。
1. 数学数学辅导将利用暑期时间集中教学,突出基础知识学好,学透。
做好高考、中考数学辅导。
2. 物理针对高中物理学科内容,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
进行重难点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3. 化学利用暑期时间,对高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掌握,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4. 英语加强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对重要考点进行分析,系统性复习知识。
5. 语文对高中语文文学知识进行系统、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真正理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6. 生物完整系统地复习,对难点、考点、重点进行精讲、梳理和讲解。
三、暑期教学活动本学期学校将根据暑期教学安排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暑期教学活动。
如才艺展示、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
四、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保障暑期教学质量,本校将严格按照学校培训要求,组织本校部分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同时,为了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学习教学新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校将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
五、教学资源准备学校将加强暑期教学资源准备,制定完善暑期教学准备方案,对课程教学、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和准备。
六、学生管理暑期学校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指导。
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对待暑期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确保健康快乐的度过暑期。
七、家长沟通学校将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
八、安全工作学校将加强安全工作,全方位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
以上是2022年暑期教学计划通知,请相关部门做好教学准备,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中学化学实验社团活动方案1
中学化学实验社团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计划组织中学化学实验社团,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2.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任务。
三、活动时间每周固定时间,如每周X下午XX点至XX点,共计XX周。
四、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或多功能教室。
五、活动内容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训(第1-2周)•由专业化学老师对社团成员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培训,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等。
•社团成员分组进行实验练习,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2.趣味化学实验展示(第3-4周)•社团成员分组准备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变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生成等。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实验展示,并解释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3.化学实验探究(第5-6周)•社团成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化学课题进行探究,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最终提交实验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
4.化学实验竞赛(第7周)•组织社团成员进行化学实验竞赛,比赛内容为已学过的化学实验操作或自行设计的实验。
•设立奖项,对表现优秀的社团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5.化学知识讲座(第8周)•邀请专业化学老师或化学专家为社团成员进行化学知识讲座,介绍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鼓励社团成员积极提问和互动,拓展知识视野。
六、活动安排1.每周活动前,指导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社团成员需要按时参加活动,并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3.活动结束后,指导老师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七、活动效果评估1.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反馈意见,评估活动的效果和成果。
高二期末总复习化学知识点
高二期末总复习化学知识点高二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以便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考试成绩。
第一章:化学元素及其周期律1.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本物质,是物质世界的构成单位。
1.2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构成,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1.3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进行排列。
1.4 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元素间的化学反应和元素的电子结构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由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变化。
2.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方程式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同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一致。
2.4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第三章:溶液与物质的溶解3.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3.2 溶解度与饱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饱和溶解度是指溶质在其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溶解度。
3.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3.4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热效应,包括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物中的某些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通过判断反应物中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的变化来判别氧化还原反应。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绪言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 镁(Mg +氧气(02)[点燃]T氧化镁(MgO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 高锰酸钾(KMnO [加热]T锰酸钾(KMnQ)+二氧化锰(MnO)+氧气(Q)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2 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1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2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3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4.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5.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1.1 组成物质的微粒.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1分子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② 不停的运动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⑶ 氧化汞(HgQ)[加热]t 汞(Hg)+ 氧气(Q2)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t 汞原子+ 氧原子氧原子+ 氧原子t 氧分子2 原子⑴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特点:①很小②不停的运动③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1.2纯净物和混合物一. 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和混合物⑴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4)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
陶
火药
瓷
青铜器
商代
造
纸
炼 铁
中国古代 瓷器
唐三彩骑马俑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
指南针模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活字印刷
“蔡侯纸”的发明 者
火药—— 万户飞天模型
2、近代:研究物质的微观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原子论
分子学说
六、怎样学化学?
1、首先大家要相信我是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 2、学一科、爱一科、形成浓厚学科兴趣; 3、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4、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5、养成良好的理科学习行为和思维能力。
如: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学习); 会笔记的能力;会听课的能力; 会动手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会作业的能力。
废 气
环 境 污 染 海 龟 以 塑 料 为 “ 食 ”
五、绿色化学: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
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4、生产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研究物质的组 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①、化学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变化, 还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②、这既是化学研究的对象(也叫范畴)。
三、化学发展史:
1、古代:
远古时代:火的发现和利
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
问题:我们的五种感官是: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高三化学基础知识集锦(1)
高三化学基础知识集锦-、丰富多彩的颜色1.红色:Fe(SCN)3(红色溶液);Cu2O(红色固体);Fe2O3(红棕色固体);红磷(暗红色固体);液溴(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溴蒸气、NO2(红棕色)品红溶液(红色);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KMnO4固体(紫黑色);MnO4—(紫红色溶液)固态O3(紫黑色)钾的焰色反应(紫色)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3.橙色:溴水(橙色)K2Cr2O7溶液(橙色)4.黄色:AgI(黄色固体);AgBr(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固体);FeS2(黄色固体);Na2O2(淡黄色固体);S(黄色固体);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I2的水溶液(黄色);碘酒(黄褐色);久置的KI溶液(黄色)(被氧化为I2);Na的焰色反应(黄色);T NT(淡黄色针状);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F e3+的水溶液(黄色);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NO2时(黄色)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5.绿色:Cu2(OH)2CO3(绿色固体);Fe2+的水溶液(浅绿色);FeSO4·7H2O(绿矾);K2MnO4(绿色);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7.棕色:FeCl3固体(棕黄色);CuCl2固体(棕色)6.蓝色:Cu(OH)2、CuSO4·5H2O、Cu2+在水溶液中(蓝色);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淀粉遇I2变蓝色;Co2O3(蓝色);O2(液态——淡蓝色);Cu(OH)2溶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的水溶液中(绛蓝色);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高中化学社团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化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决定成立化学社团,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活动计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举办化学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化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2. 开展化学实验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3. 举办化学讲座:邀请化学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
4. 组织化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企业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开展化学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化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6. 举办化学展览:展示学生的化学实验作品、课题研究成果等,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四、活动时间1. 活动周期: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1-2小时。
2. 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五、活动组织1. 社团负责人:由化学教师担任,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 社团成员:由热爱化学的学生组成,负责活动的参与、实施与反馈。
3. 活动经费:由学校提供,用于购买实验器材、邀请专家等。
六、活动宣传1. 利用校园广播、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2. 邀请校内外媒体进行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3. 建立社团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信息,方便学生了解和参与。
七、活动评价1. 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
2. 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反馈,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和方法。
3. 将活动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相信高中化学社团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化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化学反应:原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的物质变化的过程。
- 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法。
2. 反应的分类-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 反应的催化剂和酶:改变反应速度的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态、溶解度等)。
- 定性分析:基于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 定量分析:利用化学计量学关系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 反应的电荷平衡:反应中电荷总量相等。
4.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生成物的出现量。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 化学反应机理:描述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碰撞、键的形成和断裂等细节。
5. 总结与复要点- 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经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新物质。
- 反应可以按照产物的数量或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 反应机理描述了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的碰撞和键的形成和断裂。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的内容摘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的组成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离子反应●镁的提取与应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铝及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必修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修1 化学与生活专题1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专题2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第三单元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专题3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第一单元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第二单元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选修2 化学与技术专题1 多样化水处理技术第一单元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第二单元硬水软化第三单元海水淡化专题2 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第一单元氨的合成第二单元氯碱生产第三单元硫酸工业第四单元镁和铝的冶炼专题3 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第一单元有机药物制备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第三单元纤维素的化学加工第四单元有机高分子合成专题4 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第一单元材料的加工处理第二单元材料组成的优化第三单元复合材料的制造专题5 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第一单元土壤酸碱性的改良第二单元化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第三单元无土栽培技术第四单元化学农药的发展专题6 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第一单元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第二单元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第二单元离子键离子晶体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专题4 分子空房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二单元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专题5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三单元眼泪的水解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专题2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专题3 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二单元芳香烃专题4 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第二单元醇酚第三单元醛羧酸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选修6 实验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类与提纯课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目录全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1 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 原电池课题2 电解与电镀专题6 物质的定量分析课题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课题2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
九年级下学期备考计划
九年级下学期备考计划一、语文。
1. 基础知识巩固(第1 - 2周)- 复习课本中的字词,每天背诵一单元的重点字词,包括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 回顾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默写重点篇目,理解诗句含义,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 复习语法知识,如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句子成分、词性等。
2. 阅读理解提升(第3 - 6周)- 现代文阅读:每天做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阅读练习,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理解中心思想,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如赏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等。
- 文言文阅读:除课本外,每周拓展阅读两篇课外文言文,运用已学的实词、虚词知识进行翻译和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作文训练(第7 - 10周)- 每周写一篇作文,题目可以从历年中考作文题中选取,也可以根据热点话题命题。
- 学习不同类型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的写作结构和技巧,注重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积累好词好句。
- 请老师或同学帮忙批改作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4. 综合复习(第11 - 14周)- 进行模拟考试,按照中考时间和题型要求完成试卷,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 对模拟考试中的错题进行分析总结,查漏补缺,重点复习薄弱环节。
5. 冲刺阶段(第15 - 20周)- 再次梳理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 关注中考动态,了解命题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 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
二、数学。
1. 系统复习(第1 - 4周)- 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逐一复习代数、几何、函数等知识点。
- 整理每个章节的概念、公式、定理,制作知识卡片,方便随时复习。
- 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和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 专题突破(第5 - 8周)- 针对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如二次函数、圆、相似三角形等,进行专题复习。
- 做大量的专题练习题,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3. 模拟考试与错题整理(第9 - 12周)-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模拟中考的考试时间和题型。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周测试卷(A)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周测试卷(A)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2C、酸硫酸H2SD、盐纯碱NaOH2、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单质D、两种化合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C、氧化物都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D、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4、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若将NaOH(固)、P2O5(固)、CaCl2(固)归为一类,则下列物质中能归为这一类的是A、H2SO4(浓)B、Na2SO4(固)C、CaOD、碱石灰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烧瓶中盛有二氧化氮气体,加入活性炭后,红棕色逐渐消失B、由干冰得到二氧化碳气体C、胆矾加热失去结晶水D、铜导电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KClO3和1molSO2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B、摩尔是物理量之一2312C、6.02某10个C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D、1mol氧的质量是32g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B、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C、氩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1molH2SO4中含有1molH28、在标准状况下,有①10mL水②100mLO2③220mL氖气④120mLCO2,这四种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为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一2个正确答案)9、将28gN2和30gNO相比较,正确的是A、分子数相等B、质子数相等C、电子数相等D、原子数相等10、含氢原子数与6.4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相同的是A、0.4gHB、0.4gH2C、0.1molH2OD、1molH2SO4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氯化钙含有3moL离子B、0.5g氢气与24.5g硫酸所含有的分子数相等C、0.5mol氯气中含有1moL氯离子D、4g甲烷和4g氧气所含有的分子数相等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B、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C、在标准状况下,NA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D、标准状况下,28克N2和C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13、相同物质的量的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A、粒子大小的不同B、粒子质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D、粒子间作用力不同14、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1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A、18/NAB、18g/NAC、18某NAgD、18/NAg·mol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Na2SO4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中Na个数为NAB、18g水含有电子数为8NAC、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含有氢原子个数为2NAD、11.2L氢气一定含有NA个氢原子16、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相同的是A、10gH2和10gO2B、9gH2O和0.5molBr17、在标准状况下,4克H2、11.2克O2、1mlH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含原子数最多的是,质量最大的是,体积最小的是18、(1)__________molSO2中含有3g硫。
化学物质的质量守恒及质量分析
化学物质的质量守恒及质量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化学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 学生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
3. 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学生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质量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化学学科性质,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习如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4. 质量分析的应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质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化学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质量。
5. 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实验验证。
2. 第2课时: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第3课时:质量分析的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室星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本周,我班教室在教学、学习、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总结本周的教学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周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特此撰写本周教室总结报告。
二、本周教学工作总结1. 教学秩序良好本周,我班教室教学秩序良好,学生们按时到校,课堂纪律井然。
教师们认真备课,精心授课,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2. 教学内容丰富本周,各学科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有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
教师们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效果显著本周,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较高。
教师们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4. 家校沟通顺畅本周,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
家长们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会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本周存在的问题1. 部分学生纪律松懈本周,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纪律松懈现象,如迟到、早退、课堂睡觉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2. 部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本周,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如作业字迹潦草、抄袭、未按时提交等。
这些问题表明,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3. 教室卫生状况有待提高本周,教室卫生状况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不强,导致教室地面、墙壁、桌面等存在垃圾。
四、下周工作计划1.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下周,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将继续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将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下周,教师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完成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丰富多彩化学物质单元复习课件
15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说法不正确
的是:
( BC )
A.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
烷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气体的分子数约
为NA个 B. 标准状况下,22.4L HCl 溶于水形成1L溶
液,其中含 HCl分子NA个 C. 常温下,1.7g氢氧根离子含质子数为9NA 个
D. 常温下,24g Mg2+所含电子数为10NA个
用于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等计算。
2020/2/6
9
3、关系图:
物质 ÷M 质量
×M
物质 的量
×NA ÷NA
微粒 数
÷22.4L/mol
×22.4L/mol
气体 (标准状况)
体积
决定体 积因素
物质聚 集状态
2020/2/6
10
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C )
A.铁器生锈 B.燃放烟花 C.洒水降温 D.食品变质
2020/2/6
6
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
1、概念理解 2、两个关系 3、关系图:
2020/2/6
7
1、概念理解
(1)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表示一定数目 微粒的集 合体。
(2) 含1molH2SO41L的溶液中有NA个 硫SO酸4分2-。子。 (3) 摩单尔位质:量g数/m值o上l 等时于,相数对值分相子等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等于 16:1
C.2.4克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 为0.1NA
D.17克NH3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所含电子数 目为10NA。
2020/2/6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第4讲)【教学内容】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较熟练掌握物质的组成、分类及相互转化关系,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其进行的条件。
2.较熟练进行物质转化过程中量的计算,灵活自如地进行物质的质量、体积、微粒数及物质的量之间的相互换算。
3.以氢氧化铁胶体为例,掌握胶体的概念、制备、性质、应用等。
【学习指导】揭示物质的转化和转化规律,是化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方法,一般可参照第2讲介绍的八圈图。
实施转化,则应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
物质转化过程中量的关系,应紧扣一张联络图(质量、气体体积、微粒个数、物质的量间的关系图): m n N重视考试两热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气体摩尔体积的运用中,还可推出: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时还可以得到以下推论:1.(1)同温同压下:21212121,M M n n V V ==ρρ (2)同温同压同体积下:2121M M m m = (3) 同温同压同质量下:1221M M V V = ÷M ×M ×N A÷N A ÷V m ×V m V2. 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mV M V m ==ρ 3.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M =M 1·n 1%+M 2·n 2%+…=M 1·V 1%+M 2·V 2%+…学会根据方程式进行的三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物质的量计算。
同时初步了解守衡思想、差量法等解题中的应用。
关于物质的分散系,可以Fe(OH)3胶体为例,了解胶体的定义、制备、性质及用途。
【典型例题讲评】例1. 用Zn 粉、CuO 粉、稀H 2SO 4为原料制取Cu ,有以下两种方法: (1)CuO CuSO 4 Cu (2)Zn H 2 Cu制取等量的Cu ,哪种方法原料的消耗量较少?分析:理论上两种方法原料消耗量相等。
但考虑反应条件,方法(2)用H 2还原CuO ,实验前需先通入H 2赶跑空气,防止爆炸,实验结束后,需继续通入H 2至试管冷却,防止新还原出来的Cu 又被氧化。
故方法(2)原料消耗量远大于方法(1)。
答案:方法(1)原料消耗量较少。
点评:合成反应的途径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原料的消耗量也不同。
解题时应注意条件对合成的影响。
例2.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g 甲烷(CH 4)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5N AB .常温常压下,4g 氦气所含有的质子数目为2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水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D .用含0.01molFeCl 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制得的胶体中含胶粒的数目为0.01N A分析:10gCH 4物质的量n=mol mol g g M m 8516101=⋅=-,1molCH 4含5mol 原子,85mol 甲烷应含稀H 2SO 4Zn 稀H 2SO 4 CuO825N A 个原子,故A 不对。
4g 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He 是单原子分子,故B 正确。
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22.4L 水不是1mol ,C 不对。
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许多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胶粒数目远小于0.01N A ,D 不对。
答案:B点评:这类题是高考的传统题,应重点掌握。
例3.一块锌板的质量为13g ,插入到FeSO 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称其质量变为12.1g ,求生成的铁是多少g?锌是否反应完全,若未反应完全,剩余锌多少g?分析:本题给出了固体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故可用差量法求解。
Zn+FeSO 4=ZnSO 4+Fe △m65 56 65-56m(Zn) (13-12.1)g∴m(Zn)=6.5g答案:5.6g ,6 .5g点评:差量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运算方法。
但运用之前,必须弄清楚这差量是由谁引起的。
凡质量增减、体积增减、物质的量增减均可用这种方法。
例4.某氮的氧化物和灼热的铁按4N x O y +3yFe=yFe 3O 4+2xN 2的反应式进行反应。
在一个特定的实验中,2mol 该氧化物通过500g 红热的铁(铁过量),生成1molN 2和1molFe 3O 4。
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NOB.NO 2C.N 2OD.N 2O 4分析:根据质量守衡可知,2mol 氧化物中应含有2molN 原子、4molO 原子。
答案:B点评:守衡思想是化学思想方法之一,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广泛用途。
【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中与NaHSO 4、NH 4NO 3可归为同一类化合物的是A. 纯碱B. 石灰石C. 烧碱D. 硝酸钾溶液2.固体物质A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溶液C ,C 中加入KOH 溶液后得到沉淀B ,B 在加热时又可生成A ,则A 不可能是A. MgB. MgOC. Fe2O3D. Cu(OH)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H2的体积约为22.4LB.在标准状况下,1mol酒精占据的体积约为22.4LC.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D.在标准状况下,lmolN2和lmolH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占据的体积约为44.8L4.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甲烷,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④0.2mol氨气.则下列四种气体的关系表示中正确的是A、体积:④<①<②<③B、密度:①<③<④<②C、质量:④<①<③<②D、氢原子数:②<④<③<①5.化合物A跟CaCO3一样,在高温下可分解。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图中的反应(有些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省略:白色沉淀F、G投入稀硝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试推断:(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F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C→D ;②D+X→E .6.23.7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MCl2)中含有3.0l×1023个Cl一,则MCl2的摩尔质量是 ,M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分子数目为X,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是VL,质量是m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试说明下列各式所表示的意义:(1)A N M ; (2)AN X ; (3)V m ; (4)X m 。
8.在同温同压下,氧气和臭氧的体积比为3:2,则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为 ,分子个数比为 , 质量比为 ,密度比为 ,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
9.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生产生石灰,在石灰窑中煅烧2.5t 的石灰石(假设为纯净物),问:(1)能得到多少t 生石灰?(2)能得到多少molCO 2?此CO 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多少L?10. 2.3 g 金属钠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平均溶有1个钠离子(Na +),求所加水的质量.(2Na+2H 2O=2NaOH+H 2↑)11.某学生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依次为l :O.56:100混合配制成无机铜杀菌剂波尔多液.(1)此波尔多液中Cu 2+离子和Ca 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2)波尔多液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SO 4.xCu(OH)2.yCa(OH)2,此种配比当 x=l 时.试确定y 的数值。
12.空气和二氧化碳按体积比5:1混合,将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
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不计其他成分,且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求(1)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2)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3. 常温下A 和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 ),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 和B 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
由此可确定A 为 ,B 为 ,其理由是 。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14.物质的量相等的Na、Mg、Al和足量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比是;质量相等的Na、Mg、Al和足量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比是。
15.测定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的实验操作的步骤如下:①按下图装配实验装置。
②洗净试管,然后充分干燥,待用。
③向500mL烧瓶里装满水,向500mL烧杯里加入少量水,把连接烧瓶和烧杯的玻璃管A、橡皮管B和玻璃管C中也装满水,在中间不要留下气泡,然后用弹簧夹把橡皮管B夹紧。
④称得②中试管的质量为14.45g,往试管里加入KCl03和Mn02的混合物,再称其质量为15.95g。
⑤打开弹簧夹,把烧杯举起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再关闭弹簧夹,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掉。
⑥打开弹簧夹,加热试管的混合物到不再产生气体,即水不再流向烧杯时为止。
⑦反应完毕后把装置冷却到室温。
⑧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
⑨用500 mL量筒测量烧杯里水的体积为285.O mL,把它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⑩再称量冷却后试管的质量为15.55g。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操作⑦中,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其理由是 。
(2)简述操作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 答: 。
(3)标准状况下,lmol 氧气所占的体积(保留两位小数)为 L ;混合物中Mn02的质量分数为 。
参考答案:1.A2.AD3.CD4.CD5.(1)A:BaCO 3,F:BaSO 4 (2)①BaO+H 2O=Ba(OH)2②Ba(OH)2+CuCl 2=Cu(OH)2↓+BaCl 26. 95g ·mol -1,95,247.(1)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2)该气体物质的量(3)该气体的密度(4)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 8.3:2,3:2,1:1,2:3,1:19.(1)1.4t,(2)2.5×104mol,5.6×105L 10.181.8g 11.(1)2:5,(2)y=412.(1)50%,(2)28 13.N 2、NH 3;混合气体只含氮、氢两种元素,氮、氢质量比大于14:3,则原子个数比大于1:3,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 ,则A 只能是N 2.1:4;20%.14.1:2:3;91:121:231。
15.(1)温度降低时,烧瓶中的压强降低,这时烧杯中的水就会回流,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出气体体积。
(2)如果烧瓶中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不一致,就不能准确地求出气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