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1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练习(含答案)

1.1.4《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1.在京沪高速公路扬州境内高邮段曾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是由于大雾引起的汽车追尾,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A.乳浊液 B.溶液C.胶体 D.悬浊液【解析】雾属于气溶胶。

【答案】 C2.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属于混合物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出现丁达尔效应C.氢氧化铁胶体不稳定,静置一会儿后就会有沉淀出现D.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淀,因此常用于净水【解析】胶体属较为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会出现沉淀。

【答案】 C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石灰水 B.豆浆C.泥水 D.蔗糖水【解析】Ca(OH)2和蔗糖分散到水中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液;泥水中夹带泥沙,属浊液;豆浆是一种胶体。

【答案】 B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蔗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解析】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是无色的,CuSO4溶液显蓝色。

【答案】 B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解析】食盐、蔗糖溶于水得到溶液,分散质(溶质)粒子分别是Na+、Cl-和蔗糖分子。

泥土加入水中得到悬浊液。

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溶液。

【答案】 B知识点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6.下列物质中:①Mg②液态氯化氢③干冰④水⑤BaSO4⑥熔融氢氧化钠⑦稀硫酸⑧冰醋酸⑨乙醇⑩固体氯化钠其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3)能导电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④⑤⑥⑧⑩(2)③⑨(3)①④⑥⑦知识点3 电解质的电离7.(双选)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SO3===Na++SO2-3+H+B .NaHSO 4=====熔融Na ++H ++SO 2-4C .H 2SO 4===2H ++SO 2-4D .KClO 3===K ++ClO -3【解析】 A 项应为NaHSO 3===Na ++HSO -3,B 项应为NaHSO 4=====熔融Na ++HSO -4。

化学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能辨别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

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本节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节难点】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本节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生活链接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如晶莹的水晶、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绚丽的花朵,等等.我们周围的物质还在不断变化.例如,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白云可以变成雨滴或雪花重新降落到地面;铁矿石能冶炼成钢铁,而钢铁可能变成铁锈;煤能着火燃烧,剩余一堆灰烬.问题探究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这些变化发生的实质是否相同?点拨流水→水蒸气→白云→雨滴(或雪花)的过程中,是水的不同形态的展现,而铁矿石冶炼成钢铁、钢铁生锈、煤着火燃烧形成灰烬,都有不同于原物质的物质产生,因此,这与水发生的状态变化的实质并不相同.教材精华新课导引解读:知识点1 探究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实验步骤】①加热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使其沸腾,将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②用杵将研钵中的少量胆矾研碎,观察胆矾发生的变化.③将研碎的胆矾加水溶解,变成澄清液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④向装有石灰石的试管里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石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现象】见下表.【实验结论】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的有新物质生成,如③④,有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如①②.【实验拓展】加热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生的变化为:绿色粉末变为黑色,试管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生成了三种新物质.规律方法小结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①变化前观察: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②变化时观察: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③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见下表:物质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是本质性的变化,一般根据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其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只是物理属性的变化,如密度、体积、形状等.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锈,煤和木炭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有关物质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沸点: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为0℃,沸点为100℃;铁和铝的熔沸点都比较高,氧气等气体的熔沸点都比较低. (3)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密度1.0 g /cm3.铁、铝等固体物质及液体物质的密度以g/,cm3为单位,氧气、空气等气体的密度以g/L 为单位.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如下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探究实验【提出假设】物质具有的用途与物质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探究活动】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柴)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的木条燃烧得更旺,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的木条熄灭.【探究结论】氧气可帮助燃烧,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利用二者的化学性质可推知其用途.规律方法小结闻气体气味时的正确操作:鼻孔靠近集气瓶口,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水可以用来灭火,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即通过性质可以推断物质的用途,通过用途可以反推物质的性质.知识点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相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物质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或不可以”“可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说法.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的关系如下:课堂检测1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A.氧气不易溶于水B.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纸张能在空气中燃烧D.酒精易挥发2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二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4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融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5 (科学探究题)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溶液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了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请你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固态;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银白色 .化学性质有:能与水反应 .6 (实际应用问题)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生产接触点的产品所用的原料是石墨,请你推测石墨具有哪些性质.(答出两点即可)1.导电性好2.耐高温7 (新情境题)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冰雪的袭击,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在这次冰雪灾害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填序号)。

【化学】1[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修2)

【化学】1[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1.1.1化 学 必 修 一 绪论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导学案

1.1.1化 学 必 修 一 绪论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导学案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绪论【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先学后教和分学习小组探究讨论进行学习等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了解化学:(思考1、)在我们初中学习了一年化学以后,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化学?(思考2、)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那种东西不好,含有很多化学物质,应该少吃、少喝或者少用什么的。

那么什么是化学物质呢?化学物质真的不好吗?(思考3、)化学被我们称为:一门中心的、使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它的重要的任务就是制备和合成新的物质。

你知道现在已知的物质有多少种吗?近年来化学家每年创造的新物质有多少种吗?(了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食品、医药、石油、纺织等等行业,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思考4、)你们现在是否可以领会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呢让我们为将来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构建一个基础的学科知识体系,也留给那些将来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的一份温情的怀念!二、了解教材:1、新教材:以人为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活动中,体现知识的社会应用价值。

•来源于生活经验:如物质聚集状态,同位素的应用•来源于生产实际:如自然界中存在的晶体•来源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如对已有原子结构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史: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无机化合物转变为有机化合物的史料2、那么我们在这《必修一》的教材中究竟可以学到那些知识呢?(活动)大家一起来看目录。

三、了解学习要求:第一就是:要学会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偷懒。

第二是:一定要重视预习,这也是以往化学学习很好的学生的经验。

自己在课前先通读全文,边看边想,认真思考,并作一部分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并在没有弄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第三是:上课带着问题去听,除了要解决没有弄懂的问题,还要注意老师在知识上的解释与你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这样听课的效率就会很高,不容易跑神。

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高一化学教学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能力方法目标: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3.情感态度目标: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阅读P2图片,思考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强调]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新分子和新材料还在飞速增长。

[展示]新分子和新材料的飞速增长[过渡]世界上的物质如此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分类研究。

那么,我们是如何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类的呢?[板书]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水、硫酸铵、铜、碘酒、碘、氧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分类标准:(1)混合物和纯净物;(2)单质和化合物;(3)导体和非导体;(4)气体、液体和固体;(5)易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

[板书]1. 研究物质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分类研究。

2. 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不同。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组成、状态、性能等。

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思考]下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提问]请说出上述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含义。

[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

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1.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相互转化的.1.酸的化学通性酸错误!2.碱的化学通性碱错误!3.盐的化学通性盐错误!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2.正确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1)活泼金属(如钠等)与水剧烈反应,与水溶液反应时会置换出氢气而不是金属单质;置换其他金属时必须是与其熔融的盐反应。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CuO等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盐和盐、碱和盐反应的条件,除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之外,反应物必须是可溶性的.1.(2019·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错误!错误!K物质甲乙丙选项A CuO CO2H2OB C CO CO2C CaCO3CaO Ca(OH)2D H2SO4H2O H2解析:选C。

CuO与CO反应生成Cu和CO2,CO2与碱反应能生成水,氧化铜与氢气反应能生成水,图示为,A正确;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图示为,B正确;CaCO3难溶于水,不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钙,C错误;硫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电解水产生氢气,稀硫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图示为,D正确。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两种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方法和重要内容;2.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4)教学建议分类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认识其差异性,能很好地培养其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研究物质的转化规律,合成制造新的物质是化学家的一个根本任务。

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科学习的始终。

所以,本课题在化学科中的地位甚为重要。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对物质的分类的各种类别如酸、碱、盐、氧化物等已有初步认识,对物质转化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进行升华。

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创新,在能力上提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中这一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归纳总结的文字精辟简明。

学生活动内容翔实而丰富。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即可。

基本上按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应用苏教版新教材,认识苏教版新教材的特点。

当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深化拓展创新也必不可少。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分析讲解【教学过程】2.新课导入设计(1)导入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教材P2图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zlm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zlm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5 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1)有机物 (1)有机物 乙醇 (2)无机物 硫酸铵、铜、碘、氧气、 (2)无机物 硫酸铵、 氧气、 石墨、 石墨、水
一、分类
组成变化, 组成变化, 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
组成唯一, 组成唯一, 有固定的熔沸点
单质
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a + 2HCl== CaCl2+H2 置换反应 CaCl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 2+Na2CO3== CaCO3 +2NaCl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请同学们讨论下列反应的化合价? 请同学们讨论下列反应的化合价?
Fe+CuSO4=Cu+FeSO4
结论: 结论: 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HCl、H2S 、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三元酸

按能电离出 的H +数 强酸
弱酸
……
从酸 性强 弱分
、 、 可溶碱 NaOH、KOH、Ba(OH)2、NH3·H2O
从是否 溶于水 分
微溶碱 Ca(OH) 2
难溶碱 Cu(OH)2、Mg(OH)2、Fe(OH) 3

一元碱 按能电离出 二元碱 的OH-数 多元碱 强碱 从碱性 NaOH、KOH、Ca(OH) 2、Ba(OH)2 、 、 强弱分 弱碱 NH3·H2O 、Cu(OH)2、 Mg(OH)2、Fe(OH) 3
细分
进一步细分
从组 成元 素分 氧化物 从性 质分
金属 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共9张PPT)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共9张PPT)

探究案展示方案
1、探究案一 第1小题(2组)
2、探究案一 第2小 (7组)
3、探究案二 第1小题(3组)
4、探究案二 第2小题(8组)
5、探究案二 第3小题(6组)
6、探究案三 第1小题(1组)
7、探究案三 第2小题(4组)
8 探究案四
(5组)
改进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本身能产生自由移动 的离子的化合物
探究案
【探究一:实验一】:取四个洁净的小烧杯分 别加入蒸馏水到三分之一处,分别用不同的药 匙往不同的烧杯加半药匙的氧化铜、硫酸铜晶 体、氯化钠、蔗糖。轻轻振荡,观察并记录现 象。
【探究二:实验二】用探测笔分别探测实验一 的四种化合物晶体和四杯由四种化合物和水形 成混合物。①蔗糖②蔗糖溶液③氯化钠晶体④ 氯化钠溶液⑤五水硫酸铜晶体⑥硫酸铜溶液⑦ 氧化铜⑧氧化铜悬浊液(如果探测笔上灯亮物 质能导电,如果探测笔上灯不亮物质不导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教学目标】
1.记熟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是 电解质并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电解质的学习中,学会 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热情投入,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 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在熔融状态下本身均不能产生 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
范围:
电解质:酸(H2SO4、CH3COOH等) 碱(NaOH、NH3·H2O等) 盐(NaCl、BaSO4等) 金属氧化物(Na2O、CaO等) 水
非电解质:多数非金属氧化物(SO2、CO2、CO等) 多数有机物(蔗糖、CH3CH2OH等)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练习《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 解析:选B。

纯碱属于盐,B错误。

2.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uO→CuCl2C.CaCO3→CaOD.Fe2O3→Fe(OH)3解析:选D。

Na2CO3+Ba(OH)2===BaCO3↓+2NaOH,CuO+2HCl===CuCl2+H2O,CaCO3=====高温CaO+CO2↑,Fe2O3→FeCl3→Fe(OH)3,D项符合题意。

3.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 A.4个B.5个C.6个D.7个解析:选C。

CuO+H2SO4,Fe+H2SO4,Ba(OH)2+H2SO4,Ba(OH)2+K2CO3,K2CO3+H2SO4,NaOH+H2SO4。

4.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

古代制取氢氧化钾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解析:选C 。

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 CaCO 3=====高温CaO +CO 2↑(分解反应); 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Ca(OH)2+K 2CO 3===CaCO 3↓+2KOH(复分解反应)。

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C ――→CuO 高温CO 2――→H 2O H 2CO 3――→Ca (OH )2CaCO 3――→高温CO 2 A .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 .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解析:选D 。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4)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4)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4)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2)编写:许乃祥审核:于建东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2.掌握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粒子数、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4.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交流讨论1】1.1 mol物质所含粒子的个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 1 mol 12C原子的质量是 g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总个数三者之间的关系?一、1 mol物质的质量1 mol任何微粒均含有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而0.012 kg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的质量为 g,可见1 mol 12C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C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此可推出1 mol其它物质的质量。

(1)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

(2)1 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

(3)1 mol任何离子的质量(以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

二、摩尔质量1.定义:所具有的质量,符号,单位。

2.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或。

3.数学表达式: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方程式2H2 + O2 = 2H2O粒子数之比 2 ∶ 1 ∶ 2扩大N A倍 2N A∶ 1N A∶ 2N A物质的量之比∶ ∶质量:∶ ∶结论:【交流讨论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1)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2)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的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3)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4)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氧气和水的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课堂练习】1.(1)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mol O的质量为,M(O)=(2)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mol H2的质量为,M (H2)=(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mol H2O的质量为,M (H2O)=(4)Na+的式量为,1 mol Na+的质量是,M (Na+)=(5)SO-24的式量为,1 mol SO-24的质量是,M (SO-24)=2.完成下列计算:(1)9.8 g H2SO4的物质的量。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1.1.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1.1.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Word版含解析

0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为纯洁物且为钙盐的是( )A.石灰石B.鸡蛋壳C.澄清石灰水与CO 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D.CuSO 4·5H 2O解析:石灰石、鸡蛋壳都是混合物,它们的主要成分是CaCO 3,A 、B 不正确;澄清石灰水与CO 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为CaCO 3,为钙盐,C 正确;CuSO 4·5H 2O 为铜盐,D 不正确。

答案:C2.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接受不同分类法进行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 2CO 3是碱B.Na 2CO 3是盐C.Na 2CO 3是钠盐D.Na 2CO 3是碳酸盐解析:Na 2CO 3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它是盐而不是碱。

Na 2CO 3中含有钠离子,所以是钠盐;Na 2CO 3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是碳酸盐。

答案:A3.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纯洁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物质{混合物纯洁物{溶液化合物C.化合物{ 有机物无机物{酸{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D.纯洁物{无机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解析:纯洁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 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 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 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洁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 项错误。

答案: A4.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 2CO 3B.K 2CO 3C.NaClD.NaHCO 3解析:符合钠盐集合的是A 、C 、D,符合正盐集合的是A 、B 、C,符合碳酸盐集合的是A 、B 、D,Na 2CO 3既是正盐、碳酸盐,又是钠盐,故A 正确。

答案:A5.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白磷自燃B.氢气球在空气中遇火爆炸C.菜刀生锈D.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解析: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前三选项都有氧气参与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为氧化还原反应,而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
9.03×1023个氧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小试牛刀
(1)0.5mol铁原子的个数是多少?
(2)1.806×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为多少?
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有如 下关系: 即H2O——2H——O H2O——2H—— O 1 2 1 1mol 2mol 1mol
教 学 重 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 学 难 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微粒数( 1.204×1024
)氢原子
氧原子( 6.02×1023)微粒数
6.02×1023个水分子
1molH2O
2mol 物质的量( )H
O(1mol )物质的量
课前放松两分钟:
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 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3、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概念辨析
1、1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
2、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约等于6.02×1023
3、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4、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5、1molC的质量是C”
•7、CO2的摩尔质量是44
•8、1molH2SO4的质量是98g/mol
温固而知新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体 一、物质的量 符号:n
单位:摩尔,简称:摩(mol)
1.定义值:0.012kg 12C 所含的C原子数 2.近似值:约为6.02×1023 二、阿常数:
3.单位:mol-1 4.含义: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均为阿 伏加德罗常数(NA)个,约为6.02×1023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化学】1.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苏教版必修1)

【化学】1.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苏教版必修1)

• 二、填空题 • 11、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 、从铁、盐酸、氧气、 五种物质中选出1种或 种为反应物, 种或2种为反应物 五种物质中选出 种或 种为反应物,按下 列反应类型各写1个化学方程式 个化学方程式: 列反应类型各写 个化学方程式: • (1)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 • (2)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 • (3)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 • (4)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
答案: 石灰石CaCl2 CaCO3 ①盐酸②Na2CO3 溶液 答案: 石灰石 盐酸② ②Na CO 溶液 CaCO (2) 石灰石 ①盐酸 CaCl ) (3) 取样,加入盐酸,生产没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再将其通入 ) 取样,加入盐酸,生产没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石灰水,若变混浊,则含碳酸钙。否则不含。 石灰水,若变混浊,则含碳酸钙。否则不含。

单质 纯净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有机化合物 酸
物质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
Na CaCO3
Cl2 CaO
FeCl3溶液 NaOH
H2SO4
C6H12O6
例1、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 、今有下列三组物质, 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 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 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 (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 三组物质分别为: 内。 三组物质分别为:(1)O2、F2、S、N2;(2)Fe、 ) 、 ) 、 Na、Al、Si;(3)NO2、CO2、CaO、SO2。 、 、 ; ) 、
• 4、下列物质可与 Na2CO3、 K2SO4、 、 、 、 • AgNO3 归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D) 归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A、CaCO3 、 B、食盐水 、 C、BaCl2 、 D、Na2SO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氧化还原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 + 2HCl === CaCl + H O + CO ↑ CaO+CO2↑ 3、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O3 H2+CuO Cu+H2O 4、氢气还原氧化铜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 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网络中的信息分类
图书馆
【思考与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 铜、碘、氧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 分类,并说明你分类的依据。 1 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
(1)气体: 空气、氧气(2)液体 :乙醇、食盐水、 (3)固体: 铜、碘、石墨
2、一般无固定的性质
3、可用分子式表示 3、不能用分子式表示
例子
Cu MgO NaCl
空气、海水、玻璃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A.稀硫酸 B.含铁50%Fe2O3 C.NaOH溶液 D.冰水混合物 2、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 此物质 A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二、物质的转化
• 回忆初中所学反应类型并各举一例 根据反应形式划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回顾四个基本反应定义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 一种物质的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 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 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2 根据导电性能分类
(1)导体食盐水、铜、石墨 (2)绝缘体空气、乙醇、碘、氧气
3 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
(1)混合物空气、食盐水 (2)纯净物乙醇、铜、 碘、氧气、石 墨 4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分类 (1)单质铜、 碘、氧气、石墨 (2)化合物乙醇
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 物 (1)有机物 乙醇 (2)无机物
四: 碱
按其在水溶液中是否溶解分:
1、可溶性碱: KOH NaOH 如: Ba(OH)2 Ca(OH)2 可溶性碱的氧化物 + 水 = 碱 Na2O +H2O = 2NaOH
2、难溶性碱: Cu(OH)2 Fe(OH)3 Mg(OH)2 Zn(OH)2 难溶性碱的氧化物加热易分解 如: Cu(OH)2 = CuO +H2O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有 机 化 合 物
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Hale Waihona Puke 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宏观 微观
特 征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同种分子构成
1、有固定的组成 2、有固定的性质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无固定的组成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即电子得失)划分: 氧化还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课堂小结
•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物 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根据不同的分 类标准,物质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别, 不仅无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可以相互 转化,实际上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 也可以转化。
课上练习
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 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 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 组物质分别为:(1)O2、F2、S、N2;(2)Fe、Na、 Al、Si;(3)NO、CO2、SO2、P2O5。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3 2 2 2
被选出的质
S
挑选依据
固体,其余是气体 非金属,其余是金属
难溶氧化物(不成盐氧化 物),其余是易溶于水的 成盐氧化物中的酸性氧化 物。
Si NO
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 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 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 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 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 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混合物为:氯化铁溶液,其余为纯净物。 在纯净物中,单质为:钠和氯气,其中钠为金属单质,氯气 为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钠、葡萄糖; 化合物又可分成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 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属于氧化物为:氧化钙(碱性氧化物) 属于酸为:硫酸(含氧酸) 属于碱为:氢氧化钠(可溶性碱) 属于盐为:碳酸钙 属于有机物为:葡萄糖
3、关于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
三: 酸
1.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分: 含氧酸: H2SO4 HNO3 H2CO3 H3PO4 无氧酸: HCl H2S HBr HF 2.按电离时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分: 一元酸: HNO3 HCl HF 二元酸: 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 H3PO4 3.按性质分: HNO3 HCl 易挥发酸: H3PO4 难挥发性酸: H2SO4 H2CO3 H2SO3 易分解酸: HNO3 强氧化性酸: (浓)H2SO4
范围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除CO、H2O 等)和少数金属氧化物(Mn2O7 )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Al2O3 ,Mn2O7 等除外)
【问题解决】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
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2KOH = K2SO3 + H2O 2、MgO属于碱性氧化物,请写出它与 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 + H2SO4 = MgSO4 + H2O
3、按阴、阳离子来分:
阳离子:K+ Na+ NH4+ Cu2+ Ca2+ 阴离子:NO3-- SO42-- Cl— CO32-- PO43--
无机物的相互关系
练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钠(Na) 氯气(Cl2) 氯化铁(FeCl3)溶液 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NaOH) 葡 萄糖(C6H12O6),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
二、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概念
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1.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碱性氧化物
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CuO+2HCl=CuCl2+H2O 2.酸性氧化物+水=酸 2.碱性氧化物+水=碱
Na2O+H2O=2NaOH 主要 SO3+H2O = H2SO4 化学 性质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SiO2+CaO = CaSiO3
五:盐
1、按组成分为:
正 盐 NaCl FeS MgCl2 NaNO3 CuSO4 CaCO3 酸式盐 NaHCO3 Ca(HCO3)2 NaH2PO4 碱式盐 Cu (OH) CO MgOHCl 2 2 3 某化某 某酸某
某酸氢某 某酸几氢某 碱式某酸某
2、按是否可溶于水分:
可溶性盐: K+ Na+ NH4+ NO3- 难溶性盐: CO32-- PO43-- AgCl BaSO4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 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对复杂的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或 用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 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存 在状态,将物质分为 气体 、 液体 、 和 固体 ;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 半导体 物质分为 导体、 、和 绝缘体 ;根 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 为 可溶性物质 微溶性物质、和 难溶性物质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