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和性别差异与学习
性别差异在学习记忆中的表现
性别差异在学习记忆中的表现学习记忆是人类获取和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性别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男女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异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从学习记忆的角度探讨性别差异在其中的表现,并讨论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一、认知差异的存在认知差异是性别差异在学习记忆中的一种表现。
研究表明,男性在某些认知任务中表现更出色,例如空间感知和视觉转换能力。
他们往往更善于进行三维形状的旋转和操作,这使得他们在某些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表现出色。
相反,女性在语言和记忆任务方面表现更好,她们更善于处理和记忆语言信息,这使得她们在文科和语言类学科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二、神经生物学的解释神经生物学解释是性别差异在学习记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发现,男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记忆任务中的表现。
例如,男性的大脑普遍较大,特别是在颞叶和海马体等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区域。
这可能使得他们在空间加工和记忆方面具有优势。
女性的大脑则相对较小,但在语言和情感处理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
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除了生理上的差异,社会文化因素也对性别差异在学习记忆中的表现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男女的角色定位和期望不同,这使得男女在学习和记忆方面受到了不同的影响。
传统上,男性更受到重视的是逻辑思维和理工科学科,而女性更受到重视的是语言表达和人文学科。
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男女在学习记忆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四、个体差异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性别差异在学习记忆中的表现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人的学习和记忆方式都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不仅与性别有关,还与个体的基因、环境和经历等因素紧密相连。
因此,在讨论性别差异时,不应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且要将其纳入到综合分析的范畴之中。
总结起来,性别差异在学习记忆中的表现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认知差异、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都对性别差异的形成和表现产生了影响。
了解初中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策略
1.引言
性别差异一直是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初中生的教育策略,了解性别差异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策略。
2.性别差异的表现
在学习方面,男女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生在数学、物理等科目上表现更好,而女生在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科目上表现更好。
此外,在知识吸收与记忆方面,女生表现更出色,但是男生的技能方面表现优秀。
3.性别差异的原因
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理差异和社会文化因素。
男孩天生更具有冒险精神和竞争意识,而女孩则更注重细节和交际技能。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性别差异产生影响。
例如,家庭环境、性别角色认知等方面都会对孩子的性别意识产生影响。
4.教育策略
针对初中生的性别差异,教育策略应该有所不同。
首先,对于男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小型机械制作、电子制作等活动,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对于女生,应该注重培养她们的学习能力和细节意识。
例如,可以加强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科目的教育,同时鼓励她们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以锻炼她们的交际技能。
5.总结
性别差异在初中阶段是非常明显的,理解和把握性别差异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孩子的性别特点,针对性别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八章_幼儿的个体差异
•
2、智力的差异: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 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个体智力的发 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 (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的智力水平 呈正态分布,即智力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的人占大 多数,智力水平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 为.智商(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 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 •
•
•
(一)气质类型差异
人的气质具有天赋性,刚出生的新生 儿即表现出明显的气质差异,这说明人的 气质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气质具有很大的 稳定性,但由于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人的气质也可以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气 质的类型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 液质、抑郁质。
•
(二)性格差异 •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 异两个方面。 • 1、性格的特征差异: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 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不同个体在这几个方面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 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 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 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 的特征。
•
2、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幼儿某一方面能力缺 陷,给予幼儿针对性的教育。如补偿教育就是为 促进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的儿童基本认知学习技巧 的治疗教学模式。补偿教育是指针对在经济上和 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没有机会享受正规教育, 丧失良好教育权利的儿童进行的教育。补偿教育 是以“文化剥夺理论”为基础的,它认为经济上 处于贫困状况的儿童,之所以在学校中难以获得 学业上的成功,是由其在语言、阅读、认知、社 会性以及情感等方面存在的能力不足或缺陷造成 的。造成这种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受社会 和文化背景限制。所以,补偿教育的目的是通过 向这些所谓的文化欠缺的儿童提供特殊的教育计 划以弥补他们在语言、阅读、认知、社会性以及 情感等方面的不足。
初中班主任性别差异对学生气质的影响
初中班主任性别差异对学生气质的影响作者:赵懋强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4期赵懋强性别差异:性别有“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之分。
前者指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别,后者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这里指的是男性班主任和女性班主任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如态度、才能、行为、兴趣、职业爱好等差异。
班主任工作模式:模式是人们在工作或活动中参照的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
班主任工作模式是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时间的中介,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对班主任工作的各要素所设计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的程序,班主任工作模式探讨的是班主任工作的整个结构,并与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诸多变量、学校的教育目标、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紧密相关。
有关中小学班主任的研究成果的多寡,跟教育形式、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紧密相关。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紧接着教育部于2006年、2009年分别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基[2006]13号)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基一[2009]12号)。
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2004—2010年针对班主任的专题研究形成一个高潮。
此后,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树立和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国内德育研究重点,班主任研究走向边缘化。
作为新时代国家教育领域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里,只字未提班主任,有可能使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在中小学德育及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产生误解。
班主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起着压舱石的作用。
心理学上的四种气质类型及如何培养
心理学上的四种气质类型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指“脾气”、“性情”等等。
孩子因气质不同而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平静安稳,害怕生人;有的孩子则好动,活动爱说话;有的孩子反应快,行动敏捷;有的孩子则反应迟缓,动作慢条斯理等等。
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气质实际上是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
通常在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脾气急等)、多血质(活动、敏感、反应快、情绪不稳等)、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慢、沉默寡言)、抑郁质(孤独、反应迟缓、多愁善感等)。
多血质多血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多血质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
多血质的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
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
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
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
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多血质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等。
粘液质粘液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但灵活。
粘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
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粘液质的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
性别差异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性别差异心理学导论一、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内容性(sex)——男性与女性的生物特征(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性别(gender)——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第三性征)↓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基本规律、各方面差异、原因)2、产生和发展19世纪后半期英(高尔顿)→德(Stern)《差异心理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立分支→20世纪70年代长足发展→1974美(麦考比、杰克林)《性别差异心理学》诞生发展的两个前提条件: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方法的出现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三、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消除偏见,因性施教)第二章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男女心理差异形成的基本动力生物发生论:大脑结构不同、神经机能活动特性不同、感觉器官机能类型不同社会发生论:外界条件(家庭生活、社会环境、文化因素等)、社会学习、成人榜样心理发生论:把男女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作为性别心理发展的实质综合发生论:生物因素是基础,社会因素是外因,通过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产生作用二、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阶段性和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差异性。
三、影响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因素:染色体遗传特性、大脑(内部结构、分泌物、两半球专门化)、性腺激素环境因素:社会分工、家庭环境、大众传媒学校教育:教师态度、教学方式、教师比例、教材中男女形象,等第三章认知过程发展的性别差异一、感知觉发展的性别差异1、感觉视觉——差别不大;触觉——女性更敏感;听觉——女性感受性高,乐感强;嗅觉——女性更敏感;味觉——女性优于男性。
原因复杂,很可能与男性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较差有关。
2、错觉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错觉(女性更易受到周围背景的影响)3、空间知觉男性更容易辨认方向,更容易在复杂的方位关系中寻找目标(方位知觉),原因与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及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都有关。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和对策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和对策1. 引言1.1 概述:性别差异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男女学生在学习成绩、学科偏好、自信心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现象。
这一问题长期存在且具有普遍性,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以及可能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探讨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和对策。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中各个主要章节的内容。
其次,我们将详细阐述性别差异在教育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成绩差距、学科偏好差异以及自信心和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我们将通过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教育制度与课程设置因素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性别差异的原因。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提出解决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对策措施,包括改进学校教育环境、培养性别平等意识和价值观,以及推进性别平等政策和法规落实。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性别平等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要务,并呼吁创造公正、包容、平等的教育环境,同时提出具体建议以减少性别歧视现象,促进男女学生交流合作。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讨论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了解性别差异在学习成绩、学科偏好、自信心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针对性更强的对策。
通过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培养性别平等意识和价值观以及推进相应政策法规的落实,我们可以积极助力促进教育公平与发展。
2. 性别差异在教育中的表现2.1 学习成绩差距在教育中,男性和女性在学习成绩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表明,女性在语言和文学类科目上往往表现更出色,而男性则通常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种差距可能是由于男女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偏好以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2.2 学科偏好差异性别差异也会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偏好。
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尽管目前对于学习者的差异到底是主要由先天因素造成的,还是由后天环境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如智力差异、兴趣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等。
学生的学习除了受到外在的教学活动的影响外,还受到其自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教得好些,有些教师教得差些;而同一个教师教的学生有些学得快,学得好;有些学生则学得慢,学得差。
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但是这些差异有些比较复杂,教师难于处理;有些差异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方式灵活处理。
了解学生的差异既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差异的原因,又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习者的特殊需求提供有效的教学。
这一章我们主要介绍个体的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气质差异和性别差异。
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1.智力及智力测量对于智力概念的界定,存在着若干不同的观点。
有人将智力定义为个体适应日常生活并从中学习的能力。
也有人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有人如加德纳认为音乐才能也是智力的一部分,而在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为基础的智力定义中,智力还包括在技能更加娴熟的个体的帮助下使用文化工具的能力。
目前研究者一般将智力定义为适应周围环境并且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20世纪以来,对于智力的关注和争议一直很多,其中“智力是否可以被量化并测量”是关注的焦点。
其实最早的智力测试就是为了测试儿童能力来确定儿童是否有能力留在学习。
1904年,法国的学校官员为了改善学校的拥挤现象,希望将学校中无法从正规课堂中学到东西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安置到特殊学校去。
于是教育部请心理学家比奈制定一套符合该要求的智力测试。
由于这套智力测试是比奈和他的学生西蒙一起编制的,后来这套测试被称为1905年版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后来这套测试经过了4次修订,第四版于1985年出版。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1、气质间的差异,即在个体与生具有的资质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性别之间的差异。
2、为了寻找有关性差异的线索,作者选定了位处一百英里之内的三个部落。
第一个部落中的男人和女人们的行为就象我们期望中的女人们的行为;第二个部落中的男人和女人们的行为则像我们期望中的男人们的行为;第三个部落中的男人们的行为像我们传统中的妇女那样——敏捷、卷发、去商店买东西,而女人们则精力旺盛、善于经营、对自己的配偶不盲目崇拜。
许多读者都感到这些未免太理想化,我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未敢公开。
但是,这种误解若不是源于对人类学的无知,就是缺乏观察、倾听的虚心精神和忠实地记录自己惊讶、疑惑等内心感受的勇气,而这些事实是不能够凭空捏造的。
3、个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气质。
作者希望沿着气质线索对原始文化习俗的探究,有助于现代人摆脱对性角色的偏爱,并把注意力转向对具有特定人格的人类个体的探讨。
作为具有特定人格的人,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的气质差异的程度决不亚于异性之间的差异程度。
4、每一种差异都是值得珍视和应该受到保护的。
5、一种文化用脆弱的自我作为主线,它就可以承受屈辱的损害和折磨,而另一种文化选择了不妥协的勇敢作主线,它是不能容忍懦夫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的特点?答:1、在教育任务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是18岁以上青少年。
3、在社会职能上: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开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4、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在培养方式上:高等教育需要在传授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道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三、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答:观察法。
观察法又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进行观察,从而收集资料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四、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
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答: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
他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人与人之间个别差异的形成,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交互作用贯穿于人的一生。
二、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怎样因材施教?答:1、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性别差异:兴趣;成就动机;智力;情感与意志;性格。
3、成就动机差异因材施教:1、气质差异与学习: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2、性格差异与学习:要准确掌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真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能力差异与学习:人的能力和特长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三、什么是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应该怎样调适?答: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客服嫉妒心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正确评价自己;2、转移注意;3、正确比较;4、提高修养;5、降低预期。
性别 差异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心理学术语,该术语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研究并创立的,该研究主要是研究男女在先天上对于某些事物,比如玩具等是否存在着差别,此研究必须要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性的差别是指性染色体、性腺、性器官、性激素和第二性征等男女生理学、解剖学和遗传学的不同方面。
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两性在心理学方面的差别。
主要表现在性格、感觉、气质、智力和感情等方面。
性角色差异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行为模式方面,如家庭与职业岗位分工角色有所不同。
但是,以上提到的自然形成的多种男女差别绝不影响男女在教育上、政治上、就业方面和人格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当然也不会妨碍男女在性生活中共享爱与被爱的自主权利。
1、骨骼
相比于男人,女人的骨骼是窄小的,不如男性骨骼宽大、结实,两个人站在身边一对比也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男女之间的骨骼上的差异了。
一般来说男女在12岁之前的骨骼是差不多,过了12岁后青春期开始发育了后,骨骼发育就开始呈现差异了,等青春期完整后再对比而看,就会发现男
人比女人大不少、重许多。
2、肌肉、脂肪
一般来说女人的脂肪主要几种在胸部、腰部、臀部等地方,这也是她女性特征发育的表现,而男性的脂肪肌肉主要堆积在背部、手臂、小腿、大腿等等的地方,让他呈现出一种男子汉的特性。
3、皮肤
在成年后男人的皮肤是能够变得比较后,表皮也可以呈现粗糙的感觉,但不容易受到过敏、昆虫等伤害。
而女人的皮肤会白皙而细嫩,再加上护肤品保养等等,显得更加娇嫩,却容易受到一些因素而侵袭。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社会性别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93 6 G 1.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39 2 1 0 - 1 - 10 (00)30 80 0 4
男性 的主导 与女性 的依 附是社 会性 别关 系 的基 点 。l l研究 指 出 , 于 男 性 气 质 的传 统 观 念 主 要 包 关
以, 用社 会性 别 的视 角分 析 来 分 析男 性 气 质 和女 性 中 ; 女性是 从属 于男 性 的 , 的 影 响力 不 如 男性 , 她 很
气 质建 构 的机制 , 利 于男 女 两性 树 立 正 确 的社 会 少会 成为 领导者 和专 家 ; 女性必 须温 柔 , 有 但 富于 同情
压 ; 文化传 媒 上存 在 对 女性 的负 面 宣传 等 。 这种 应 当具有 同情 心 , 在 令人 感 到亲切 , 对他 人关 心等亲 和
重视男 性气 质 , 贬低 女 性 气 质 的倾 向。对 男 女 两性 取 向的一 系列性 格 和 心理 特 点 。 女 性气 质 通 常 是
的发展 都带 来 了不 利 , 女性 的影 响 尤 为严 重 。所 被 限制在 操 持 家 务 、 料 老人 、 子 等 家 庭 角 色 之 对 照 孩
男性 气 质总 是与 被 人 类 赞美 的性 格 特 征 相 连 , 勇 性 气 质和女 性 气质 的 区别 。男性 气质 与 女性气 质 往 如
敢、 坚定 、 断 、 力 、 果 毅 认真 、 造性 等 ; 创 而女 性气 质 总 往 是 与对方 相 对 比而 存 在 的 , 会 和 文 化 对 男性 气 社 被认 为 是人 类 的弱点 特征 : 弱 、 柔 寡断 、 荣 、 娇 优 虚 小 质 和 女性气 质 的要 求也 是不 相 同 的。人 们在互 动 中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性别差异及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性别差异及教学策略首先,就学习兴趣和动机而言,研究发现,高中男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往往强于女生。
这可能与男生普遍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有关。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让女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动机。
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女生注重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培养她们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实用性的兴趣。
其次,就学习方式和策略而言,男生倾向于喜欢使用图表、地图等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女生更偏好文字和语言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如使用多媒体教具、引入歌曲、演讲、小组讨论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习成效。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资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最后,就学习成绩和表现而言,研究发现,男生在历史考试中往往比女生表现更好。
这可能与男生在逻辑思维、整体把握等方面的优势有关。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女生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提问等方式,提高女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在评价中更加注重品质而非数量。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女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如历史写作比赛、历史研究项目等,以提高女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性别差异,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促进性别平等的学习。
这包括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策略、鼓励女生发表意见、提高表达能力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女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性别平等的教育目标。
学习者动机的个体差异与培养策略
学习者动机的个体差异与培养策略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任务的赋予的主观期待,它是驱动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
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和类型因人而异,有些学习者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另一些学习者可能缺乏学习的动力,只是勉强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的个体差异角度出发,探讨学习者动机的个体差异和培养策略。
第一,性别差异对学习者动机的影响。
研究表明,男性学习者在学习动机方面通常更加积极主动。
他们更喜欢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追求个人成就感,对于竞争也更加热衷。
而女性学习者的动机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个人发展。
因此,对于不同性别的学习者,教育者可以根据性别倾向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第二,年龄差异对学习者动机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动机往往会发生变化。
在儿童时期,学习动机主要源于个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随着进入青春期,学生的动机往往由于学业压力和社交需求而受到影响。
而成年学习者更加注重提升个人技能和实用性知识的掌握。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特点,教育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习者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第三,认知差异对学习者动机的影响。
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也会对动机产生影响。
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学习者往往更加自信并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
他们更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够将学习与自我实现相联系。
而认知能力较低的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学习困难而对学习失去动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习者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第四,文化差异对学习者动机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往往存在差异。
某些文化注重个人成就和竞争,学习动机更加强烈。
而另一些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学习动机更多地源于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
了解学习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动机并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综上所述,学习者动机存在个体差异,可以从性别、年龄、认知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摘要: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影响等原因,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同时,针对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因势利导,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站在讲台上时,面对的是一群个性迥异的学生,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面对这样一群完全不同的个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学习活动,并尽自己所能的满足他们每个人发展的需要。
而这中间包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所谓个性,是指社会实践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而个性特征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①它包括气质差异、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每个不同个体间,甚至同一个个体内,都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个性差异,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的意识的转移而转移,因此我们只能而且必须重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并且根据其因材施教。
在探讨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之前,了解一下影响个性差异的因素和个性差异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个性的形成无疑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而教师则是这些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教育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
从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中可以分析出,个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而除此之外,个性还具有整体性,即各种心理成分,如气质、性格、能力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结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一个正常的个性应该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个性的第三个特点是稳定性。
所谓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个性特征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之中②,个性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正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o妄言:女孩缺乏获得成功的动因。 ●事实:虽然男孩似乎比女孩对竞争意识更敏感,但是一般而言,在成 就动因的层次上没有性别差异。 o妄言:在学习过程中,两性能力不同。 ●事实:女性和男性在完成简单的和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方面具有相同
的能力。
o妄言:男孩比女孩更善于“分析”。
●事实:男女的分析能力没有显著的差异。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xstd200307015.aspx
万 方数据
37
1.请你阅读 要建立健康的富有弹性的性别观念,最好的方式是了解男女特性以及 差异的真相,避免被一些妄言所迷惑。下面这段文字是关于男女心理差异的 常见的“妄言和真相”,它是心理学家麦考比和杰克林在分析了2000多本 (篇)关于男女心理差异的专著后得出的结论,由另外两位心理学家麦克库 恩和马修斯概括而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万 方数据
阿lIif主持
在男孩还是女孩身上,都会被认为 是错误的行为。现在的父母、教师 鼓励孩子模仿合乎社会需要的行 为而很少顾及他们的性别类型。这 类变化也会影响到我们对自身行 为的评价。 特定的社会情形会使一个人 的性别角色形象发生变化。当妻子 病了的时候,一个性情刚烈的丈夫 会从事极具女性意味的活动,以照 料妻子和儿女;一个温柔的女子在 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时会做出自 信果断的行为,这时候的她看上去 可能会变得具有相当的攻击性。同 样道理,一个说话总是柔声细气的 女孩子当上了班长,她在维持班级 纪律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大胆泼 辣。 正因为性别角色的发展受着 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 中看到的男性女性也是极其多样 化的。有些男孩具有非常男性化的 特征,有些女孩具有非常女性化的 特征,也有些男孩女孩会同时表现 出男性化和女性化的行为和态度。 我们有必要认识并接受这一事实: 我们的性别角色既可以主要地用 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行为来表达,也
【性别教育】不要因为男女性别而限制孩子的行动!
【性别教育】不要因为男女性别而限制孩子的行动!
孩子开始懂得有男女性别差异
最近的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之间存在许多性别差异。
例如,把一个旋转的娃娃挂在
一个新生婴儿的床边,按一下铃,然后让一个陌生的女人用她的探针看着婴儿。
女婴花更
多时间看陌生的女人,而男婴花更多时间看玩具铃。
换句话说,从现在起,女孩往往对人
感兴趣,而男孩往往对物体或移动的东西感兴趣。
大脑也是一样,人们发现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束即胼胝体,女孩的比较粗,由于左脑主司语言处理,右脑主司图像、直觉等,所以,将语言和图像结合起来思考,是女孩比较擅长的事情。
男孩和女孩在算术理解上也有很大差异。
如今,大多数数学家都是男性。
一般来说,
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男孩理解。
虽然这对女孩并不不利,但一些人认为,在一定年龄
之前,最好男女分开授课。
也许这会更好地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
不要在意男女性别差异,应更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即使是男孩和女孩喜欢的图画书和玩具,兴趣点也非常不同。
目前尚不清楚这是由于
性别差异还是个人差异。
人们也不明白如何根据性别差异改变养育方式。
所以,性别差异可以当作理解孩子时的参考,要保护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也就是说重
视孩子的个性,这个过程其实也是针对性别差异育儿的过程。
此外,现代社会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
男性护理人员、护士、女飞行员和公交车司机都出现了。
让孩子遵循男女不同的行为模式是违背这个时代
的要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质和性别差异与学习
(一)气质的个别差异与学习
心理学中沿袭古老的气质分类,把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汁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一般的看法是:气质类型不分好坏,它只是给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一层独特的色彩。
气质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因为在同一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的人,有各种气质类型的代表。
苏联心理学家经过分析认为,普希金属胆汁质,赫尔岑属多血质,克雷洛夫属粘液质,果戈里属抑郁质。
他们都成了大文豪。
尽管气质不能决定个人的成就,但不同气质的学生在工作、学习和行为表现方面存在着差异。
如多血质型学生在学习中显得不知疲倦,对学习新的、难度大的教材感兴趣,思维敏捷,能迅速回答问题。
但下课后不能积极复习,作业马虎。
抑郁质型学生学习易疲劳,每日中午必须休息,对学习难度大的新教材颇感困难,反映缓慢。
然而课后能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能深入思考。
因此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气质类型与人的生理素质关系尤为密切,不易改变。
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儿童的气质特点,尊重他们的气质特点,才能使教育与教学工
作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性别差异与学习
男女性别差异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内外的研究有许多相似结果。
如西方学者研究的结果是:
1.在言语能力上,女孩超过男孩,有人作过2XXX年的数学成绩高于同龄女生2XXX年的研究结果,发现男生的空间视觉能力高于同龄女生0.4个标准差。
4.在行为方面,男孩的侵犯性行为超过女孩,这种倾向从很小的年龄便出现了。
我国天津市教科院最近根据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提供的试题,对30所中学的91158人次在校中学生进行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学科的测试,结果发现:天津市中学男女生学习成绩有明显差异。
男生四科成绩均高于女生9至13分。
至于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心理学家有不同看法。
有人强调社会期望后天经验的影响,有人强调先天生理因素影响,目前不能作出明确的结论。
应当注意,上面讲的是平均成绩,从个体看,女生
学习优秀的也大有人在,而且,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远不如父母教育水平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对学习影响这一事实,但是不能夸大这种差异,更不能因此而排斥女生。
上面分别考察了智力、认知结构、认知方式、性格特征、气质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
应该注意,不同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有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有不同。
如气质和认知方式并不一定决定学习的优劣,而只是使个体在处理信息和与人交往方面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在教学与教育中应充分尊重个人的独特风格。
而性格中对人、对事、对学习的态度特征,虽然不能决定个人的学习能否出现,但一般来说,态度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因素,不能直接介入认知结构本身,它必须通过个体的努力或不努力来加速或降低学习效率。
唯独个人的认知结构直接参与同新的知识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决定新的学习能否产生,而且决定其保持和在新情境中的迁移。
IQ 代表个体的一般学习能力,代表个体的聪明程度,它影响学习的速度,但它不代表具体的认知结构,因此不能决定特殊的学习能否产生。
上述个别差异中唯有个体认知结构和态度最容易受教育影响。
而且这两个因素对学习的成功有最重要的影响。
可见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学生的那些不易受教育影响的特征的条件下,仍有发挥作用的广阔余地。
在讨论了个别差异与学习的关系之后,这里需要谈一下我们对智
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两个概念的看法。
如上所述,智力因素是一个认知方面的因素,指的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从心理学的操作定义来看,智力因素就是IQ的高低。
众所周知,认知因素中除智力因素外,至少还有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这两个因素。
很显然,智力因素不等于认知因素。
如果把智力因素等同于认知因素,从逻辑上看,则非智力因素就成了非认知因素。
那么什么是非认知因素呢?动机、态度、兴趣这类个性特征能否被称为非认知因素呢?我们认为不能。
因为这类因素中都含有认知成分。
如果这类因素不能称为非认知因素,则所剩下的非认知因素只有纯生理性的神经类型特征了。
而这些生理性的东西与学习的关系尚不清楚。
我们认为,如果要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有科学上的意义,则应把智力因素严格限定为IQ分数的高低。
而非智力因素主要是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