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专题课程之唐朝书法
唐代书法艺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 认识唐代书法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风格。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唐代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图片。
2. 书法教材,如《中国书法史》等。
3. 毛笔、宣纸、墨汁等书法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唐代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唐代书法艺术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代表人物?二、讲授新课1. 讲解唐代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分析唐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如: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气势磅礴等。
3. 介绍唐代书法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风格:a. 楷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等。
b. 行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c. 草书:张旭、怀素、孙过庭等。
三、课堂互动1. 教师展示唐代书法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特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唐代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
四、作业布置1. 收集并整理唐代书法艺术的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唐代书法艺术的短文。
2. 尝试临摹一幅唐代书法作品,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唐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唐代书法艺术资料,并交流心得。
二、书法实践1. 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如执笔、运笔、用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书法基本技法,并尝试临摹唐代书法作品。
三、课堂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2.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唐代书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唐代书法艺术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唐代书法(修改版)
裴休(791-846)字公美,河东闻喜人(今山西运城闻喜人),但 《唐书本传》作孟州济源人(今属河南省)人。官至吏部尚书,封河 东县子,赠太尉。善文章,工书,以欧、柳为宗。寺刹多请其题额, 河南庐山亦多题铭。为晚唐著名书家,然存世书迹仅一件。 高闲,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克精书字,宣宗(八四七至八五 九在位)召对,赐紫衣。后归湖州开元寺终焉。闲尝好以白纡书真草, 为世楷法。其书出于张颠(旭),在唐得名甚显。尝草书千文于楮纸 上,又书令狐楚诗,真迹石本在湖州。
典型人物
书法发展历程
不同阶段的兴衰
对后世的影响
典型人物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在历 史上,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以欧阳询为代 表的创立的欧体,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创立了颜体,以柳公 权为代表的创立了柳体。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中 唐朝就占据了三位书法家,和元朝的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 大家。世称欧,颜,柳,赵。唐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楷书 上众派纷呈,树立典范,在草书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草 书大家有张旭等。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 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初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以及盛 唐气象下的高度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唐人具有一种阳刚的 气质,洋溢着一种热情、一种盛世豪情、一种自信、一种甜美的幻 想、崇高理想所激起来的傲岸气度和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旋 律为阳刚之美。 书法是一个漩涡,你在里面呆的时间越长,越会被陷进去。当 你快乐的时候,你的字也是愉悦的;当你郁闷的时候,你的字也是 愁苦的;当你气愤的时候,你的字也是义愤填膺的;当你悲伤的时 候,你的字也是会流泪的。书法,书写的是你的灵魂;宣泄的是你 的情绪;排解的是你的失意。字,也是有快乐伤悲的。
中国书法史:第五章 隋唐五代书法
15
16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亦称《化 度寺塔铭》,李百药撰文,唐贞观五年 (631)立石。清人刘熙载谓此碑: “笔短意长,雄健弥复深雅。评者但谓是 直木曲铁,法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未 尽也。”赵孟頫称“唐贞观间能书者,欧 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善 者也”。(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可见 前人对此碑的看重。
17
18
关于欧阳询楷书的审美特点,包世臣强调其“实”,说: “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实,更无假于外力。”而 梁巘《评书帖》则重其“险”,说“人不能到而我到之, 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其实,“实”指 的是周到严谨,“险”指的是丰富多变,两者是矛盾的两 个方面,因而梁氏接着又说:“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 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 稳。”这表明,欧阳询对于楷书形式规律的掌握运用,已 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欧阳询亦精行书,有《卜商帖》、《张翰帖》、《梦 奠帖》等。《卜商帖》6行,52字,无款,现藏故宫博 物院。《梦奠帖》9行,78字。现藏辽宁历史故宫博馆。 用笔特点与其楷书相似,行笔少提按,比较沉稳厚实,而 结构方面,却多取侧险之势,不像其楷书那么善于调整照 应,因而微嫌单调,风格刚健有余而灵动不足。这与其学 书根基本朝、对南朝行草相对淡漠有一定关系。
课程资料:初唐书法
• “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飘飘欲仙,且是大气磅礴。以往在我 国
书法典籍中常常提到飞白书,而并不见其书迹,《升仙太子碑》
• 这种书风在褚遂良五十七岁时写的《房梁 公碑》和五十八岁时所书的《雁塔圣教序》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房梁公碑》
• 又名《房玄龄碑》。 • 褚遂良成熟的风格,
应以《房玄龄碑》 的出现为标志。
• 用笔方圆兼备.笔画纤 细而劲健,强调了波捺 的写法。横直画大多有 明显的态势。
《雁塔圣教序》
• 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太宗李世民和太子 李治撰文,褚遂良书, 此作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 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 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 同时,他把欧阳询、虞世南等一批由隋代而来的 书法家安排在地位颇高的弘文馆,时常与他们谈 书法,让他们为弘文馆的贵族子弟“教示楷法”。
• 太宗对书法的喜好有力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写得一手好字即有获得皇帝垂青的机会,由此极 大地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对书写的重视。
唐太宗的书法作品及风格
• 唐太宗工行、草。其书法曾学虞世南、再追溯二王, 终成“一时之绝”。其传世作品《晋祠铭》、《温 泉铭》和《屏风帖》。
虞世南《孔 子庙堂碑》
韵度不凡, 清朗潇洒如 玉树临风, 且气力内沉, 圆穆凝重。
小楷《破邪论序》
• 《唐人书评》云: “世南书迹本自希, 而楷法尤不易得。小 者唯《破邪论序》, 稍大者《孔子庙堂碑》 而已。《破邪》积能 之极,几夺天巧。所 谓不入二王之室,犹 似不能忘情于蹊径 耳。”
唐代书法史
李阳冰与篆书名家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 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 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 为李白祖叔。 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为李白祖叔。历集贤 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 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 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 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 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李斯创 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 制小篆,历两汉、 晋至隋、 逾千载, 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 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 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传世刻帖有《 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传世刻帖有《三 坟记》 谦卦铭》 怡亭铭》 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 般若台题名》 《般若台题名》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 其他篆书名家还有袁滋、李庚等。 其他篆书名家还有袁滋、李庚等。
唐代的书法
初唐时期的书法 盛中唐时期的书法 晚唐时期的书法 唐代书法理论
初唐时期的书法
初唐时期,有“欧、虞、褚、薛”四大家,欧阳询经 历了隋和初唐两个时期,他的书法用笔劲险峭拔,神气外 露,杂有北方书法遗留下来的痕迹,虞世南也是由隋入唐 的元老,他的书法用笔比“欧体”平和,在刚建中流露柔 润、婀娜的姿态,是内刚而外柔;褚遂良的书法以继承传 统为基本特点,学习王羲之和欧、虞二体,用笔以柔婉, 流美为主;薛稷吸取欧、虞、褚的长处,形成瘦劲的“薛 体”。总的来说,初唐书法由于唐太宗的倡导,基本上是 在王羲之书法的笼罩之下,重视法度,遵守前人书法的种 种规矩,除欧阳询、褚遂良等极少数人外,其他人的书法 根本性的变革不多。
《中国书法史教案》
《中国书法史教案》第一章: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1.1 甲骨文与金文: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1.2 先秦书法:掌握先秦时期各种书体的特点,如篆书、隶书等。
1.3 汉代书法:了解汉代书法的发展特点,如隶书的成熟、草书的兴起等。
1.4 魏晋南北朝书法: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主要特点,如楷书的形成、行书的流行等。
第二章:唐代书法艺术2.1 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2.2 唐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唐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严谨的结构、流畅的笔势等。
2.3 唐代书法的影响:探讨唐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宋代书法艺术3.1 宋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宋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2 宋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宋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婉约清秀、注重意境等。
3.3 宋代书法的影响:探讨宋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元代书法艺术4.1 元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赵孟頫、鲜于枢等元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4.2 元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元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雄浑奔放、奇崛古朴等。
第五章:明代书法艺术5.1 明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文徵明、祝允明等明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5.2 明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明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严谨的法度、个性鲜明等。
5.3 明代书法的影响:探讨明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清代书法艺术6.1 清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王铎、傅山、张瑞图等清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6.2 清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清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古朴稚拙、个性鲜明等。
6.3 清代书法的影响:探讨清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近现代书法艺术7.1 近现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吴昌硕、齐白石、赵朴初等近现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7.2 近现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近现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创新求变、兼容并蓄等。
大唐书法
总之,唐朝这时“武功文治”,政治开明,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的顶点。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正是由于唐朝经济的发展,大大超越了前代的水平。现加上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的提倡、重视,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推向新的水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又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大约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由唐朝开国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树立了“二王”的书法正统地位,著名大书法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王知敬、孙过庭等人。后期由开元之后到唐朝灭亡。唐玄宗善“八分”喜丰肥,书风逐变,出现了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徐浩、柳公权、李阳冰、张旭、怀素等人。
为什么唐朝在书法艺术上比历史上第一极盛的晋朝更发展、更繁荣、更昌盛呢?我觉得有下列原因是比较明显的。本文只根据有关历史评述,简要介绍其情况。
一、 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
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统一宇内,建都长安,至公元907年被灭亡止。共传二十二主,二百九十年。唐朝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书法艺术发展到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达到顶峰状态。
妇女中,除后妃公主外,有名的有房璘妻高氏、刘秦妹、吴彩鸾、薛涛、谢自然、崔简妻柳夫人、崔简女、崔瑗、金鸾、封绚等等。房璘妻高氏书有《铁弥勒像颂》。
在僧道中,成为书家的更多,除怀素、怀仁、高闲、辨才外,释亚楼、释贯休、释洪堰、释湛然、释梦黾、释文楚、释齐已、释元雅、释景云及羽士钟离权等人也很有名。另外,唐朝民间的书法,也很值得一提,他们是“庸书人”(经生)和精于刻石的石工,他们虽不题名,佳者极多,并有书法特点。综观唐朝书法之盛,确非其他朝代可比。人民群众在书法上也都有非凡的成就。
隋唐及五代书法
颜真卿
盛唐时期
楷书颜体
张旭
其余书体
怀素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典型相对,对后世产 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晚唐 时期
•国势渐衰 •书风转衰
柳公权:柳体
四大书体之:柳体 特点:棱角分明,骨力刚劲,具有疏 朗开阔,清秀方整的风采 与颜真卿的书法合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颜体
3、撇和撇的 变化 撇画运笔速度 可快可慢,但 要慢而不滞重、 快而不轻浮。 而且要力到笔 尖,防止出锋 时出现“鼠 尾”。
4、捺和捺的变 化 颜体的捺画粗 重有力,逆锋入 笔后,渐行渐重, 顿笔后渐出锋收 笔,整个运笔过 程衔接自然。刜 学者要认真仔细 揣摩其用笔方法, 不可写成“翘脚” 状。
隋唐五代书法艺术
——法度开张、百代风范
一、唐代书法艺术
初唐
隋朝
•南北 融合
盛唐 晚唐
初唐时期 李世民 欧阳询:欧体
源自汉隶。 创“欧阳询八 诀”书法理论
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 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
欧阳询八诀: (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 (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 (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波常三过笔。
刜学者临习选颜体还是柳体?
颜 真 卿 书
柳 公 权 书
如何临习颜体:
在临习颜体时,首先要揣摩 它的运笔和结构。 他是用篆书的笔法写楷书, 显得丰腴饱满。 颜体看来横平竖直,其实也 各有变化。由于笔墨粗细和 略为弯曲的变化,使看似结 构方整的字显得生动活泼、 博大精深,有一种劲健之势。
《颜勤礼碑》
楷法谨严,结字方圆,笔法肥劲
唐代草书的演化历程
唐代草书的演化历程唐代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它代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在唐代,草书不仅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承着中国书法的优秀传统,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一、唐代草书形成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
在唐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也有了较为稳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草书成为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书法形式。
二、唐代草书的特点1. 造型生动、简洁明了唐代草书的特点是造型生动,简洁明了。
由于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繁荣,草书艺术家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施展空间,草书的笔画变得更为激励,整个画面也更加生动。
这使得唐代草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自由奔放、富有变化唐代草书与汉魏六朝时期相比,又有很大不同。
唐代草书自由奔放、富有变化,柿子字多,象形意味强烈。
唐代草书多在文题、训语、诗词、碑刻、画卷、书信等多种用途逐步应用,引起了人们对草书的关注。
3. 无拘无束、随意自然唐代草书在风格上逐渐成熟,所到之处,草书的笔画变得更加自由,笔画方向更加任意。
许多草书家则试图在书法上具有更为高深的艺术追求。
于是,唐代草书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笔画的飞跃、变化加之意境、神韵的丰富性,独具魅力,成为唐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三、唐代草书的演变历程唐代草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书法家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草书的演变历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1. 北魏、西魏、东魏时期北魏、西魏、东魏时期是唐代草书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草书还带有很大的篆书风格,波磔、乱钩、短折等符号较多。
此时,草书还不具备草的速写、隶的简便之特点,严格来讲还不是完全的草书。
2.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草书逐渐脱离篆书的影响,出现了较明显的速度感和力道感。
同时,柿子形的字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出方便书写的“圆草”的形式。
唐楷书法讲解
唐楷书法讲解唐楷书法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其飘逸灵动、笔画深邃,是成就千古的经典。
本文将从笔划结构、行书特点、书写技巧三个方面来阐述唐楷书法。
一、笔划结构唐楷书法多以笔画粗劲、笔力雄厚而著名,特别是在书写汉字时呈现出优美的线条变化。
唐代的书法家们在书写汉字的时候多以勾、挂、收、撇、捺、横等笔画为基础,利用其与组合加以创作创新。
在笔画结构上,唐楷书法返璞归真,拒绝繁琐修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行书特点唐楷书法在行书方面,也表现出了独到的特点。
行书在传承楷书的基础上,强调到了书写的速度和连贯性。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在行书中大量使用“蚕头”、“豆腐渣”等笔法,在给予书写速度的同时,还使得书写的字形更为流畅自然。
同时,行书在书写大小、高度上较楷书更加灵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书风格。
三、书写技巧唐楷书法在创作时的书写技巧也值得注意。
首先,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要明确笔画的基础和组合,不仅要重视笔划的精细呈现,还要注重在不同的组合中让笔画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注重每个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衔接性,使得整篇文章呈现出整齐、紧凑的特点。
最后,在掌握组合、连贯性的基础上,要对书写的字形、速度、排版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准确掌握书写的技巧。
总之,唐楷书法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书法中的瑰宝。
通过对其笔划结构、行书特点、书写技巧等方面的阐述,我们更能领悟唐楷书法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国书法文化。
对唐代书法变化的认识
对唐代书法变化的认识
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风格多样化:唐代书法在继承前代书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
不同的风格。
初唐时期,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严谨端庄,结构严谨,笔画刚健;中唐时期,以颜真卿、柳公权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雄浑壮美,笔画粗壮有力;晚唐时期,以怀素、张旭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狂放不羁,
笔画流畅奔放。
2. 技法创新:唐代书法家在技法上进行了创新,如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怀素的“狂草”等,都是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
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3. 书法理论的发展:唐代书法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如孙过庭的
《书谱》、张怀瓘的《书断》等,都是唐代书法理论的重要著作,对
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书法教育的普及:唐代书法教育得到了普及,不仅在宫廷和士
大夫阶层中广泛开展,而且在民间也得到了普及。
唐代的书法教育注
重技法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书法家。
唐代书法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其风格多样化、技法创新、书法理论的发展和书法教育的普及,都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法发展史403盛唐书法
张旭的草书
• (约675—759,一说约658—748),字伯高, 吴郡昆山人,官至太子左率府长史,人或 称“张长史”。张旭性情旷达奇逸,喜饮 酒”,又有“张颠”之称。“每大醉,呼 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 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人称其 “张颠”。
• 张旭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集纳各家之所长,也是其书法 臻于出神入化之境的重要原因。唐人张固《幽闲鼓吹》中 记述过的一则关于张旭任常熟县尉时从一老翁处获得教益 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这则故事说:张旭到常熟任县 尉才十多天,有一个老翁为了一件小事到县衙内告状,张 旭给他写了一张判决书,不料过了数日,这个老翁又来求 判,张旭非常恼火,责备这个老翁道:“你怎么敢为了一 件细小闲事屡次来求判。吵扰衙门!”这个老翁回答说: “我实在不是为了再来求判,而是因为看到你上次判决书 上的书法笔迹奇妙,想多得一些作为墨宝珍藏起来。”当 张旭在谈话间得知这老翁家藏有其先父的遗墨精品时,就 要他拿来观览。张旭看到老翁先父的墨迹时,惊呼“天下 工书者也”,从此张旭尽得运用笔法的妙旨,书艺大进, 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书法大家。 •
《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
3)李邕的行书贡献
宋欧阳修《试笔》中说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 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 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 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 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 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 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董其昌所评:“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清刘熙载《艺概》说: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 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憍之意拟之。李北海 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 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 • 李邕可谓是行书豪放派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其书对后世 颜真卿、苏轼等书风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唐代书法艺术
《孝经》
全卷纵笔如飞,一 气呵成,龙蛇飞舞, 神采奕奕。略取隶意 ,融入章草,以求高 古。既有唐人的严谨 作风,又有晋人流润 飞扬的风姿,对晚唐 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
第十三页,共29页。
(2)张旭
吴郡人,世称张长史。他的书法得之于“二王”而 又能独创新意。其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他的草 书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及发展。他能把书法艺术 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 艺术境界。博大清新,纵逸豪放,具有强烈的盛唐气
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 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行 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 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 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 楷书第一"。
第十八页,共29页。
颜筋柳骨
(1)颜真卿(公元709-785) ,字清臣。曾出任平原太守,故
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封鲁郡开国 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 ,忠贞不屈,被缢杀。颜真卿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 ,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象。
第十四页,共29页。
《古诗四帖》
传为张旭所书。现藏辽 宁省博物馆。把草书在原有 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 字的笔画紧密相连。在章 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
很大。此作通篇气势奔放 抒情。
第十五页,共29页。
(3)怀素
(公元725-785),俗姓钱,湖南长沙人。相传
唐朝书法艺术
薛稷(649—713)为名臣魏征的外 孙,其书得欧、虞、褚等遗法,而更近 于褚。他的书法瘦劲妍美,在风格上有 所创新,惜除碑刻外,其书法作品传世 极少。
褚遂良(596—658或659)字登善,钱塘人,
他的书法柔劲险媚,法则文雅,与欧阳询的严 峻清刚相异趣。他早期的楷书作品如《伊阙佛 龛碑》和《孟法师碑》隶意犹存,明显受到欧 阳询和虞世南的影响。
楷书与草书的发展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
京兆华原人。曾遍阅近代笔法而 其本身用笔则轻爽挺健,劲中含 媚,终自成一家,这就是与颜真 卿的“颜体”并称为“颜筋柳骨” 的“柳体”。
颜真卿 字清臣,是北齐颜之推的后裔,颜 家历代都是著名学者,尤以善书知名。颜真卿 初学褚遂良,后又师张旭笔法,最终创立了在 书法界万世流芳的“颜体”字。
唐朝书法艺术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 潭州临湘人。 他的墨迹,得以传世的有 《草书千字文》残本(日本中村 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藏)、《行书 千字文》(辽宁省博物馆藏)和 刻入法帖《史事帖》的三封书札。
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会稽余姚人。 他曾奉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并因书《孔子庙 堂碑》得太宗赏赐王羲之曾佩戴的“右将军会稽内史” 黄银印。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为姿荣秀出,韵度不凡, 清朗潇洒如玉树临风,且气力内沉,圆穆凝重。
鉴赏唐朝书法
论述唐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得地位一说书法,现代的人们不由自主就会想起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7)四大家。
颜、欧、柳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赵为元代),可见其至今日还有如此历史影响力。
唐代书家辈出,还有如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
唐代书法可以说是集前人之大成,对中国书法有推陈出新,并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有卓越贡献。
以后历朝历代诸多名家或多或少无不受唐代书法的影响,乃至今日。
应该说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丰碑。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
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
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
唐代书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唐、盛唐、晚唐。
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
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在中国看古代的雕塑和其他造像,唐人的造像是容易识认的,形体那么丰满,表情那么平静,神采那么飞扬――就似在欧洲看了蒙娜丽莎的画像,立即就能体会,那种恬然的自信,只会出自从欧洲中世纪梦魇中觉醒的,对前途有信心的艺术家(达芬奇)之手。
而唐人风韵更佳。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它不仅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独放异彩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历转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中国书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门具有独特形式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代表,是东方艺术中历史最悠久的艺术。
在世界上有着深宏的影响,甚至移植到周围的邻国。
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亦钟爱书法,曾讲:“如果我生在中国,不会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位书法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又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柳公权64岁 所书。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神韵清雄,传世碑 刻十余件,皆为楷书,被称为楷书经典。颜真卿和 柳公权的楷书风范影响深远,后人习楷书多“以柳 体入门,颜体见功”。
李白 上阳台帖
唐朝书法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初唐,欧阳询、
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四大家。开元天宝年 间,产生了一位书法大家颜真卿,他融会贯通百 家之长,新意独出,传世作品有《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等。唐朝后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
传世作品有《玄秘塔碑》、《金刚经》等。人们 “颜筋柳骨”来形容两人书法风格,前者劲健, 后者峻削。
笔 加 强 了 碗 力 ︐ 形 成 了 刚 健 雄
劲 ︐ 结 体 端 庄 ︐ 布 局 茂 密 ︐ 用
使 古 法 为 之 一 变 ︒ 字 体 浑 厚 圆
达 数 十 种 ︒ 其 书 法 博 采 众 长 ︐
著 名 书 法 家 ︐ 传 世 墨 迹 及 碑 刻
︵ 西 颜 公 安 真 元 市 卿 碑 书 林 ︐ 原 博 碑 物 今 年 馆 存 ︶ ︒ 于 ︐ 颜 陕 唐 真 西 代 卿 省 709~785
“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
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 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柳 公 权
神 策 军 碑
特 点 ︓ 清 劲 遒 美
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藏
玄 秘 塔 碑 拓 本
-
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拓本纵38厘米、横23厘米
颜 真 卿 书 多 宝 塔 碑
特点:端庄凝重、雄浑有力
颜真卿 祭侄文稿
颜真卿行草墨迹,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 (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
75 . 5 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
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
颜 为 于 “ 真 纪 唐 颜 卿 念 建 体 其 中 ” 父 元 ︒ 岁 颜 年 ︽ ︐ 惟 ︵ 颜 这 贞 公 氏 是 而 元 家 他 立 庙 晚 ︒ 碑 年 时 年 ︾ 楷 年 ︶ 刻 ︐ 71 780
体 被 后 人 奉 为 标 准 书 体 ︐ 人 称
厚 ︑ 大 气 磅 礴 的 风 格 ︒ 他 的 楷
拓 本 纵 米厘 米 ︑ 横 厘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拓 本
32.6 20
•
632
557~641
对 后 世 书 法 艺 术 影 响 很 大 ︒
他 是 初 唐 四 大 书 家 之 一 ︐
谨 严 ︐ 称 之 为 “ 欧 体 ” ︒
具 情 态 ︐ 笔 力 刚 健 ︐ 结 构
询 的 书 风 承 自 晋 人 ︐ 有 独
年 ︶ 刻 石 上 碑 ︒ 欧 阳
作 ︐ 唐 贞 观 六 年 ︵ 公 元
是 欧 阳 询 年 ︵ ︶ 公 的 元 代 表 书
省 西 安 市 碑 林 博 物 馆 ︐ 这
欧 阳 询 书 原 碑 今 存 于 陕 西
拓 本 纵 厘 米 、 横 厘 米
颜 氏 家 庙 碑 拓 本
27 13.4
•
书 的 代 表 作 品 ︒
书虞 孔世 子南 庙 堂 碑
•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 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 宽 110 厘米,楷书 35 行,每行 64 字。碑额篆书阴文 “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 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 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 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 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 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