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纪传体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应历史事件。纪传体 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 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情势上看,纪传体 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优秀的纪传 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 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 特殊的规格。
思维导图
主旨领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富有思想、社会意义的 作品。本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 请罪”三个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 精神,即对敌斗争的坚持和对同僚的退让;同时也 赞美了廉颇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的品质。
课堂互动
1.课文写了几件事?每件事各环绕什么矛盾展开?
事件
疑难探究
1.蔺相如这一形象的刻画,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态 度? 探究:司马迁怀着满腔的热情刻画了蔺相如这一人物 形象,对其机智、勇敢、大度、克制、忠正,表示了 极大的钦佩和敬慕之情,反应了作者反对强权政治的 思想,体现了作者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人才观念。
2.廉颇、蔺相如是赵国著名的将相,他们的历史事 迹很多,但司马迁为什么仅选择“完璧归赵”“渑池 之会”和“将相和”这三个历史事件来写呢? 探究:作者这一选择是很有匠心的。 第一,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为两人作传,必须找准结 合点才能够一笔写两面。
写蔺相如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蔺相如步 步紧逼,秦王则节节败退。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 何再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到鲜明表现。另一方 面,在武士面前,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武 士的迟疑、软弱退却形成强烈对照,扫尽秦王与武士 的威风。
技法储备
反衬
一、教材发掘
本文以赵国君臣的束手无策反衬蔺相如的胸有成竹和 英雄才气。“完璧归赵”写秦王的贪欲、讹诈,是为 了反衬蔺相如的机智;“渑池之会”写秦王的色厉内 荏、难以下台的窘态,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勇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含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导语设计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性,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其后的文学家们无不熟读《史记》,把它当作文章的典范。
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史记》的传统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梳理情节,把握矛盾,品味语言感悟思想来领会《史记》的文学魅力。
二、背景简介: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
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1、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
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2、提问: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
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
板书: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廉蔺交欢—————————私怨与国事的矛盾3、提问: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
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3.体会课文用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2.体会课文用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梳理1.预习检测2.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10岁就读于长安,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全国。
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
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
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
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2)写作背景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研读课文1.文章开头对人物身份的介绍有何作用?提示:(1)从节选的这部分看,以蔺相如为主,而介绍人物时却将廉颇放在前面,是为了说明廉颇是上卿时,蔺相如仅为舍人,地位悬殊。
(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为了说明宦者令的地位低微,更何况其舍人,又为相如被推荐设伏,为廉颇不服做铺垫。
(3)着力描写廉颇之勇和功大,与蔺相如形成对比,与后面的故事情节形成照应。
2.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提示:(1)设伏:开头对人物的介绍为下文埋下伏笔。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固.止之 固:本来 B .臣请就.汤镬 就:接近 C .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款待 D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解析:选A “固”,坚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璧有瑕,请指示..王 解析:选B A 项,“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B 项,古今意义一致,认为。
C 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D 项,“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左右欲刃.相如 B .秦王恐其破.璧 C .臣请完.璧归赵 D .毕礼而归.之 解析:选A A 项,是名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 .⎩⎪⎨⎪⎧ 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 .⎩⎪⎨⎪⎧ ①宁许以.负秦曲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解析:选D A 项,介词,表凭借;B 项,“以为”是一个复音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C项,连词,表目的;D项,①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②中的“以”是介词,表原因。
5.下列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求人可使报秦者C.若属皆且为所虏D.徒见欺解析:选B 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均为被动句。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4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列国纷争的战火中,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猛将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他们纵横捭阖,征战攻伐,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本文就是讲述赵国老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学习本文,一要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要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前279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作出的贡献。
课文节选部分则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1.2.识通假可予不(“不”通“______”,____________)拜送书于庭(“庭”通“______”,____________) 召有司案图(“案”通“______”,____________)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______”)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______”,____________) 3.解多义负⎩⎪⎨⎪⎧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遣一介之使.( )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 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我见.相如,必辱之( )君既若见.录( )顾⎩⎪⎨⎪⎧相如顾.召赵御史( )大行不顾.细谨( )顾.吾念之( )为⎩⎪⎨⎪⎧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辨活用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间.至赵矣(____________)卒廷.见相如(____________)怒发上.冲冠(____________)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_)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舍.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_)赵王鼓.瑟(____________)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____________)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臣舍人相如止.臣曰(____________)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归.璧于赵(____________)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秦王恐其破.璧(____________)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廉颇者,赵之良将也(____________)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____________)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____)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____)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____________)以勇气闻于诸侯(____________)设九宾礼于廷(____________)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____________)大王见臣列观(____________)7.积名句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中有关文言字词句的知识学习本文在矛盾中用细节描写及对比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并利用手头资料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2)课上诵读、质疑、探究、点拨以故事带动全文的理解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培养廉颇有勇有谋、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质(2)学习廉颇以大局为重、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1)总结积累本课的字词,归纳特殊语言现象及其规律(2)学习探究文章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性,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其后的文学家们无不熟读《史记》,把它当作文章的典范。
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史记》的传统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梳理情节,把握矛盾,品味语言感悟思想来领会《史记》的文学魅力。
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 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 见:被, 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 表被动。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 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 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 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JYEZ YDM
何以:以何,凭什么。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 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 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 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 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 之,故欲往。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 ‚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 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拦阻我说: ‘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 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 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司 马 迁
JYEZ YDM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
一、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 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10岁开始 学习古文书传。先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 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 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 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 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 编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 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 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 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
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及通假字。
2、掌握和积累文言特殊句式等有关知识,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和技巧。
3、分析文章节选部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一、导语:1、简介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
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语文必修四课本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学常识
史家之绝喝,无韵之《高骚》——《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多年的 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全书共130属,39万余字,包括本纪2属,世 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 本纪:全书的总纲,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如《项羽本纪》《高祖本 纪》。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 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二十岁后漫游各地,了解风 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继承父职 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以博览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此后开始撰写《史 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 书令,发愤著书,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言”的 史识,完成了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代表作品 《史记》。选人教材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 世家:主要记述王侯贵族的历史,如《陈涉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 列传: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 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准阴侯到传)②合传,有二人合传,
也有三五人合传,如《廉頗蔺相如列传》;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 人,如《酷吏列传》。 • 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天文、社会经济、水利等诸方面内容。 • 表:谱到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以 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 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人物传 记也开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语文必修四课本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全面版
请求
)
②乃置酒请.之(
邀请
)
③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希望对方做某事)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希望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
5.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
)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 )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予不.__“__不__”__通__“__否__”__,__表__疑__问__语__气_______________
(2)臣愿奉.璧往使_“__奉__”__通__“__捧__”__,__用__双__手__托____________ (3)召有司案.图__“__案__”__通__“__按__”__,__审__察__、__察__看____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孰__”__通__“__熟__”__,__仔__细_________ (5)拜送书于庭.__“__庭__”__通__“__廷__”__,__朝__廷__________________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缪__”__通__“__穆__”_______________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为
)
(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趁机
)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连词,于是,就)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介词,通过 )
④因地制宜( 根据,依据 )
⑤陈陈相因( 顺着,沿袭 )
6.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 (3)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4)宁许以负.秦曲( 使动用法,使……承担 (5)而相如庭.斥之( 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上 (6)完.璧归赵( 使动用法,使……完整 (7)乃使其从者衣.褐( 名词作动词, 穿
人教版必修四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
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
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
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