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的根本规律-董进宇博士
董进宇:在亲子教育中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董进宇博士在亲子教育中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在亲子教育中,孩子的想法往往与父母都不一样,这常常会导致亲子间的沟通出现问题。
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说,在亲子教育中,要想和孩子打成真正的沟通,父母必须学会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董进宇博士总结了下面七条经验。
1、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
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2、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
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3、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
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
”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
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6、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 董进宇博士乐”更能吸引孩子。
董进宇博士: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教育孩子,一定不能一味娇纵宠溺,同样也一定不能一味指责漫骂。
董进宇博士说到,必须明确,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事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他怎样做人,要让他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绝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一个聪明的母亲在语言方面一定是一个艺术家,因为任何人内心都不喜欢被命令和强迫。
所以,要想出一个科学的方法,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孩子就能乐意去做。
要知道,命令和强迫都是无效的,与其命令孩子,不如好好地引导他们。
一个好的母亲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自己的着装打扮成为人们的笑柄而使孩子苦恼万分。
因为当孩子看到这一切时会感到非常难堪,同时对孩子的精神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所以,作为母亲一定要行为检点,穿着既不要过分妖艳,也不要过分懒散。
否则,母亲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一定会下降,而一旦下降,教育就开始步人失败。
我的邻居中,有一位母亲非常节俭,自己穿得非常寒酸,却送女儿去贵族学校上学。
尽管如此,她女儿还是非常不喜欢她妈妈到学校去,我曾听她这样讲:“我妈妈的打扮,实在让人难堪。
”做母亲是不该这样的。
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也许有人会说这女孩太不懂事,但我却明白她这样说的原因。
要知道,即使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读书,也并不等于就尽到了母亲的责任。
是的,一个衣冠不整的母亲,她那有多少心思去教育孩子把孩子打扮得干干净净呢?要知道,懒散是纠缠人一生的坏习惯,很多人都是因为外表散漫而一生失意无为。
所以,培养孩子的品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他一定要爱整洁爱干净,而衣服质料的好坏并不重要。
整洁干净能使人精神昂扬,自信心大增。
就拿马来说吧,当它拥有一副漂亮的马鞍时,就一副扬眉吐气的样子,如果给它换上破旧的马鞍,它就打不起精神。
董进宇博士说到,连马都知道打扮的重要性,更何况人呢?清洁干净的衣服与清洁干净的身体和脸蛋能让孩子神采焕发,脏乎乎的孩子常常被人看不起,老是垂头丧气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教孩子讲卫生,爱干净。
董进宇培养优秀子女的规律--烟台学信教育推荐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演讲《培养优秀子女的规律》董进宇:现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想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关于教育孩子的话题,这个话题是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因为在场各位朋友每个人都可以到前台讲两个小时,我们曾经被人家教育过,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我们希望往这边理解,你非要往相反方向理解,那我们是绝对达不到有效沟通,曾经有一个演讲人讲强调酒精的坏处,向劝告人家戒酒,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虫子放在酒精里了,结果虫子被酒精杀死了,演讲人看到这个结果他非常高兴,就问听众你看虫子被酒精杀死了,结果后面有一个人说我们喝酒之后肚子里就没有虫子了。
因此需要我们各界朋友配合,我们才能把这个演讲讲好。
家里有孩子的朋友请举手,孩子已经上学的举手。
曾经拿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学习,做过这种事的家长请举手。
我问你,根据你的观察,比完之后孩子发奋学习没有?没有。
如果各位女士论坛开会结束了,回到家里,老公说,我上老王家里了,看看人家妻子,穿的那么干净、那么温柔贤惠,你就不能向人家学学?在座各位女士你听了什么感受?90%的女人会说你给我听好了,看谁好跟谁过去。
你拿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主观愿望是希望向人家学习,但客观结果孩子真实的感受是憋气、窝火、自卑。
人和人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比利是第一名,约翰是35名,班级一共35人,这两个孩子爸爸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有一天比利的爸爸谈自己的儿子特别得意,同时过来都羡慕他。
之后把目光转到约翰爸爸的身上。
这个时候约翰的父亲彻底伤自尊了,约翰爸爸回到家非常生气,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就把孩子说了一顿。
孩子说爸爸你看电视,那不是克林顿讲话么?孩子说,同样都是46岁的男人,怎么克林顿都当了总统,你还是一个小职员我真为你丢脸。
我们做爸爸妈妈的要按规律把事情做对,拿你的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这绝不符合人的心理规律。
请各位配合一下,曾经批评过自己的孩子的举手。
看来我们批评别人都有两下子,根据你的观察批评之后孩子发奋学习没有?没有,绝对不会,我说一个思想跟各位沟通,批评他只能让人不做什么,而不能让人做什么。
著名教育专家董进宇:告诉你教育孩子的秘笈和奥秘
著名教育专家董进宇:告诉你教育孩子的秘笈和奥秘在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上,有一个著名的博士之家,兄弟三人都是博士,人称董大博士、董二博士、董三博士。
可是,严格地说,董二博士和董三博士都是在哥哥董大博士董进宇的帮助下成才的。
董进宇的二弟董相廷当年在高中的时候,化学成绩曾经不及格。
后来在哥哥董进宇的帮助下,不但考上了大学化学专业,而且还一直读到化学专业的博士,成为化学学院的院长。
董进宇对于帮助二弟学习化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锦囊妙计呢?董进宇的三弟董玉廷从小贪玩,高考曾两次落榜,最后也只是考取了一个专科学校。
在哥哥的帮助下,他从专科跨专业考取了法律专业研究生,并且一直读到法学博士后,现在是国内计算机犯罪研究领域的专家。
董进宇对于三弟到底用了什么独特的教育方法呢?现在的家庭里,特别是城市家庭中,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家长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但是出现问题的孩子却是越来越多。
这令家长们感到非常困惑。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日前,有“中国亲子教育第一人”之称的董进宇博士走进《天下父母》,向广大家长揭开了这些谜底。
董二博士:从“不是学化学的料”到化学学院院长“董二博士”董相廷1982年考大学,化学没有及格。
回家一见到大哥董进宇就哭了。
董进宇说,你个大小伙子哭什么呀?他说:哥,我们老师说我这辈子就不是学化学的料。
董进宇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认识那个老师,那老师有两个门牙挺大,他说,他除了会呲大板牙还会啥?大年三十晚上,妈妈在厨房里煮饺子,爸爸跟未来的董三博士在外面放鞭炮,董进宇在在房间里给二弟讲化学。
他把高中三年的化学从头到尾帮他讲了一遍,又把初高中英语从头到尾给他讲了一遍。
他告诉二弟,人家能学会,你一定能行;别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后来二弟考硕士头一年也是没考上。
又工作了两年。
哥哥董进宇一直鼓励他,说硕士没什么太难的,只要认真学,肯定能考上。
董进宇还专程到二弟那儿去了几次,与二弟交流,给二弟送书。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讲解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理论学习好不一定要吃苦“孩子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无数家长信奉的“真理”,但董博士却认为这是个误区。
他表示,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董进宇表示,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在这些“痛苦”的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
董博士指出,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导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自然不能尽如家长之意。
董博士表示,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
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是因为有兴趣,这凭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够努力,经过调查,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学习,但却努不上力,为什么?因为孩子没能在这种努力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董博士表示,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身体很松弛,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学习才有可能有效。
一个认为学习很难很苦的孩子,往往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体却很紧张,难怪坐不住。
对家长而言,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终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表扬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在总结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好的七大原因时,董博士将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排在了首位。
他认为,自我观念的局限就是主观地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很难、做不来、记忆力不好、反应慢、无法学好等等,正是这些恶性的自我观念直接制约着孩子的学习,导致他真的学不好。
董博士表示,人在3岁之前还没有“我”的概念,到7岁就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
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教你怎样教育孩子
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教你怎样教育孩子董进宇: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是国内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
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接受和赞叹,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董进宇“理论”:学习好不一定要吃苦“孩子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无数家长信奉的“真理”,但董博士却认为这是个误区。
他表示,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董进宇表示,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在这些“痛苦”的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
董博士指出,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导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自然不能尽如家长之意。
董博士表示,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
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是因为有兴趣,这凭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够努力,经过调查,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学习,但却努不上力,为什么?因为孩子没能在这种努力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董博士表示,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身体很松弛,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学习才有可能有效。
一个认为学习很难很苦的孩子,往往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体却很紧张,难怪坐不住。
对家长而言,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终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表扬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在总结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好的七大原因时,董博士将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排在了首位。
爱孩子就给孩子最好的---董进宇作品
实践才能出真知从事博瑞智教育事业九年多,第一次见到来自第一线实践者的文字。
手捧一篇篇从心而发真情流露的文章,像手捧一颗颗鲜活跳动的心。
读三位作者的作品,真是激动不已,难以抑制心中的话语:孙旌老师,一个爷爷级的家庭教育工作者,他不但四处讲课,还进行个案咨询,从认识董进宇博士,到学习董博士理论体系,到实践董博士理念与方法,再到全国各地传播博瑞智教育,是我见到的最长者。
他用他一颗强烈的贞任心与使命感,践行着-个教育者的良知。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一书,是他实践多年的成果总结,想来一定会为家长们带来更加实用的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雪儿,一个优秀的中学生的优秀的妈妈。
她从教育自己孩子的一件件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地实践董进宇博士的理念与方法。
在与自己儿子的互动沟通过程中,品偿了亲子的酸甜与苦辣。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她的好学,真心的改变,不断地成长,坚持到底的精神,最后,她找到了培养优秀孩子的路。
《爱你的孩子,就给他最好的》一书,是她与儿子一年多中的生活事件的真实记录,从中读来,我们能够看到优秀妈妈与优秀儿子是如何炼成的。
我们也会从中找到我们应该获得育儿的真正智慧。
王雅娟,长春市优秀班主任,曾获得长春市班主任大赛一等奖。
从事一线教育17年,2002年进入博瑞智学习董进宇老师的教育理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教育教学中,所任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并且将自己的经验在长春市、北京、四平、吉林等地进行经验交流。
王老师是一个热情传播爱与智慧的人,他不仅爱自己班级的孩子,还爱陌生的孩子。
从他与孩子的通信、留言、便笺,那一行行文字就是爱与力量的传递。
他找到了与孩子沟通的利器,找到了能让孩子越来越好的关键按钮,她用他的实践与情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真诚与负责的心。
《十指连心,个个精彩》一书,是她与孩子、家长、自己沟通的真实情感记录。
这些信与文章见证了现在学生面对社会现实的困惑、困难与迷茫,也见证了她与孩子爱与智慧的交流,更见证了优秀教育者、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历程。
吉林大学副教授 成功学教育专家 董进宇博士
吉林大学副教授成功学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如何培育优秀子女董进宇: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我想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关于教育孩子的话题,应该说这个话题是咱们在座的各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到前台讲两个小时,我们都曾经被人教育过,也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谈上两个小时。
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快乐的一件事,现在有人把人生最快乐的事搞成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曾经拿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学习,做过这种事的家长麻烦你举手,根据你的观察比完之后,孩子发奋学习没有?没有,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
你拿你的孩子跟他更优秀的孩子比,这个正是好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跟你的愿望正好相反。
有两个孩子,彼特是班级第一名,约翰是班级第35名,这两个孩子的爸爸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彼特学期结束后拿了个奖状回来,他爸爸就在公司里说儿子怎样怎样,非常自豪。
结果所有人把目光不约而同转向了约翰父亲的身上,他彻底伤自尊了,下班回到家,看到儿子在看电视,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为什么人家学习成绩这么好,你每次最后一名,我真为你感到丢脸。
这个孩子终于听明白了,孩子说你看电视,看什么电视,那不就是克林顿讲话了,老爸同样都是46岁的男人,克林顿当美国总统,你为什么只是一个小职员,我真为你感到丢脸。
我们要按规律做事,按照人的成长、人的心理规律、学习规律把事情做对了,如果家长没按规律做事,你就指责孩子你不觉得孩子太冤枉了吗。
美国的戴尔卡内基他本人死了50年,他所创立的成人教育课程目前在全世界70个国家方兴未艾,他只发现一个小小的人性弱点,就是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关键是后面这句话,他不会让人感觉到缺点。
六年前,长春有个孩子,有一个妈妈来咨询,她大约哭诉了40分钟,我大声说你别哭了,她没有想到一个博士这么粗暴,各位今天上午的大会结束了,你就知道为什么我那么不耐烦了。
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绝不是99%,说实话,在六年前我在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很多人提异议,直到我说完了,才明白,孩子有问题,家长是百分之百有问题。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董进宇博士在教育孩子的第四道门说过:教育无小事!意思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一件事是小事,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巴掌,可能就让孩子的人生完全偏航!1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有一位化学家,当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记者问他:你取得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请问和你童年的家庭教育有没有关系?这位化学家说:太有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我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到厨房去拿牛奶,那个年代牛奶是用三斤的玻璃瓶子装的,当我从柜子里把牛奶拿出来的时候,一下没抓住,啪,掉地上打碎了,三斤牛奶全部打到地上,玻璃碎片满地都是,响声很大,我当时吓傻了,站在那里。
妈妈听到响声跑了过来,看到那个情况,也楞了一下,随后妈妈说,哎,儿子,你说牛奶已经打碎了,我们看看有啥用吗?我说:我也不知道有啥用啊,妈妈提醒我说,儿子你看,牛奶在地中央放在一起像个海洋啊,可以划船吗,你不是叠了很多纸船吗,去找纸船咱们划船。
我如梦方醒,去找纸船的功夫,妈妈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掉,之后我和妈妈在牛奶上玩划纸船,玩了二十分钟后妈妈说,儿子啊,你看纸船洇湿了,牛奶完成使命了,咱们把它扫掉吧!扫掉之后妈妈找了个一模一样的牛奶瓶子,里面装满了水,把我领到院子里面对我说,儿子过来!我来教你怎么拿牛奶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就这样反复跑了十几次,最后妈妈说,儿子,你刚才之所以把牛奶打碎了,是因为你太小了,不知道怎么拿,下次再拿牛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会了吗?我很开心的回答说:会了!这位化学家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说:母亲的做法给我了极大的启发,启发有两点:第一点:母亲把一汪无用的牛奶变成了可以划船的有价值的海洋,我后来很多科学研究本来实验已经失败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就想,母亲能把无用的牛奶变成可以划船的海洋,这个失败的结果,有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的东西,我的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就是这么发现的!第二点:通过这个牛奶事件,我发现一个规律,人是通过做错事才能学会做正确事情的,正是因为把牛奶打碎了,我学会以后怎么拿牛奶,所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做错事了,当一个人害怕做错事、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害怕挫折、这个人断然是成不了科学家的!3故事中母亲智慧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真是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总结的父母最伤害孩子的8句话,同时也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8句话,让我们从这些细节入手,把“伤害”变成“爱的表达”!把“你怎么这么笨!”变成“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02把“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变成“我相信你,因为你一直都是说话算话的孩子。
董进宇博士:教育孩子没有底线就没有安全线
董进宇博士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官方网站 教育孩子没有底线就没有安全线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越来越渴望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但家庭教育的误区也特别明显。
许多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要给孩子自由、民主,但是往往忽视了规则和自制力培养,李某某的案子就是典型的放纵型家教,自由而没有自制力,欠缺道德底线。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让孩子获得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平衡发展,平衡的教育才最有利于孩子和谐成长。
教育是不能走极端的,只有自由没有控制、没有节制,孩子很危险的。
最近审判的复旦投毒案,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林森浩投毒之后完全有机会救黄洋,有机会让自己不死的!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北大发生的投毒案,王某某看到同学中毒后的症状,突然感到害怕,赶紧拉着同学打车上医院,承认是自己下的毒。
到了医院,当医生要做常规检查时,王某某承认是他下的毒,让医院赶紧救人。
后来,中毒的同学住院治疗一年后基本恢复了,王某某被判了11年。
林森浩和王某某的共同特点是漠视他人、漠视情感乃至漠视生命,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和技术等狭窄的领域,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
这种“情感荒漠化”跟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关。
许多父母忽略孩子的情感发展,把家庭变成了学校,把自己变成了助教,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孩子的“情感荒漠化”。
相比之下,王某某比林森浩敢于承认错误,他的良心未泯救了同学,也救了自己。
从这里我想到,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打牢底线伦理,如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所说,要把握底线伦理的道德、公民义务和职业道德三个层次,而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底线。
当孩子伤害了别人的时候,父母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一定得让他道歉,一定得让他认识到不能伤害别人,要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董进宇博士:警惕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在《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中提到,人的自尊心就像人的脊梁柱,一个人要活的有尊严,就必须抬头挺胸。
孩子也是人,所以孩子也一样,要活的有自尊。
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怎么注意这些,让自己的教育方式成了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也是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认为,以下几个方式是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也是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1,父母是孩子的管家,为孩子包办一切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照顾孩子的一切,把孩子打扮成帅哥靓女,然后孩子大一点的时候,送孩子学礼仪,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等等课程。
可是你发现了吗?孩子喜欢舞蹈吗?孩子喜欢钢琴吗?孩子什么都不喜欢,你给孩子那么多安排,你是孩子的管家,可惜孩子不喜欢你为他打造的人生。
董进宇博士建议:若是真正的爱孩子,就放手让孩子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做管家。
2,父母行为较轻浮,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你说的话孩子不大乐意听,但是孩子绝对会模仿你的行为。
你在孩子的面前搬弄是非,平时说话不注意,脏话连篇,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模仿你的这些行为的。
董进宇博士建议:家长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给孩子做好榜样。
3,忽略孩子的存在家长们可能都认为,小孩子是天真的想法,没有必要听孩子的说话,就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得不到你的尊重,那么他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董进宇博士建议:听听孩子的看法,有些家庭重要的事情,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被忽视了的感觉。
4,当众批评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总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批评孩子,有的还当着同学的面批评孩子,那么我想说,你这样完全是在摧毁孩子的自尊心。
不用多说几次,一次就可以了。
董进宇博士建议:给孩子留足够的面子,关门教育孩子,文昌不是一件坏事。
5,破坏性的批评孩子。
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在孩子没有做好事情的同时,他否定的不是孩子行为,而是孩子的人。
比如:“你怎么这样啊,不好好学习。
培养优秀的子女的规律
培养优秀的子女的规律---董进宇博士教育子女有没有规律?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注意什么养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听了董进宇博士《如何培养优秀子女》的讲座,得到很好的诠释。
董博士全面、深刻、系统、透彻地揭示了亲子教育的规律。
指出教子应掌握的两大秘诀,家长在孩子身上应完成的六大任务,掌握八大工具,警惕三条高压线,小心两个陷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亲子教育的总思路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六大任务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忙于监督孩子、帮助孩子做作业,这其实是一种不务正业。
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
一、自尊心的培养:1、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自己,进而也会尊重别人。
2、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3、信任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就必须信任孩子。
信任是对待孩子的第一态度,要相信孩子的话。
家长不信任的态度将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怀疑的种子。
4、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
孩子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待遇,却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样做对事情。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有天壤之别。
5、态度魔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向:如果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
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父母的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
6、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做主。
让孩子自己做主,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基本方法。
7、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教养。
当一个人不尊重别人时,他自己也无尊严可言。
董进宇连载《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之序言:家庭教育有没有规律性?
董进宇作品:《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之序言家庭教育有没有规律性?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一家一户完全封闭的环境下完成“人化”过程的,所以家庭教育一直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
当人们在叙述自己的家庭教育或自己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时,由于选材不同,和使用语言能力的差异,使得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方法已经面目全非了。
当人们应用听到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发现并不好用,并不能像人家那样把孩子培养成才。
那么,我们能否找到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方法,而且谁都能使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才呢?我认为,我已经找到了家庭教育规律。
本书将揭示这个重大的规律。
本书的形成有三个来源:一、并非平凡的故事多年来,我从没有觉得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别之处,好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是《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热销,以及关于《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的传奇故事,促动我反思回忆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
通过回忆与反思,我吃惊地发现,我的父母尽管没有很高的文化,也没有明晰的理论指导,更没有清楚明确的教育理念,却凭借直觉无意识地把事情做对了。
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他们竟然在没有人指导而仅凭自己朴素的想法,便把那些教育大师们所教导的事情给做对了,这才有了一家六个孩子,出了五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的故事。
我1961年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当我驾着回忆之舟,在记忆的海洋中搜寻时,发现童年留给我的记忆,几乎都是美好的。
蓝天白云下的嬉戏,草原上的追逐,夜晚的情歌已经是远景镜头;而父母教育我们兄弟姐妹的情景却象昨天发生的一样,每一件事都生动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能随口说出30个以上父母在教育我们兄弟姐妹时发生的故事。
我父亲是一个诚实与聪明的人。
在我们周围,诚实的人很多,聪明的人也不难找,但把这两种特质结合在一起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有些难能可贵了。
我父亲大概应属于难能可贵之列吧。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性情温和却有原则的人,我从没有见过父亲发火,但却从未敢违抗过他的意志。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语录、如何培养优秀孩子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语录:
教育孩子三件事——成人(培养自尊心)→成才(培养自信心)→成功(培养责任心)
鼓励孩子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你想让孩子有什么优点,经常说孩子有这个优点,时间长了孩子就有了这个优点)。
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比被动学习(认为学习是为别人学的)的效率高五倍。
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人生主体三脚架。
董进宇“如何培养优秀孩子”?
1、培养自尊心←家长要象对待领导一样对待孩子。
2、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3、培养责任心←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同时让孩子
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他人。
4、培养进取心←及时表扬(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5、培养学习兴趣←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联系到一起。
6、培养良好习惯。
董进宇--家庭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
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董进宇博士: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被众多的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家庭教育大型报告: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其教育理念:1、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2、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3、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方法;4、教育重在心灵教育;5、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亮点原则是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7、天才是被教育出来的;8、父母的确认、表扬与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9、人的身体、智力、心灵必须同步成长;10、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
报告引言:不要拿你的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间是不能比的,美国有两个孩子,都12岁在同一个班级,一个是比利,一个约翰,比利是第一名,约翰是第35名(全班就35人),而这个孩子的爸爸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有一天比利的爸爸谈起自己的儿子特别自豪,同事们都很羡慕他,羡慕他的同时,话题转到约翰的父亲身上,父亲当时特恼火,回到家看见儿子在看电视,就把他叫过来批评了他一顿,我真为你感到羞耻,然后儿子说老爸你说什么,然后老爸更生气说了,说为什么同样是12岁的男孩,你学习那么差,人家学习那么好,这孩子终于听明白了,这儿子说老爸看电视,老爸说那不是克林顿讲话,有什么看的,儿子说同样都是46岁的男人,为什么克林顿做总统了,你怎么还是个小职员。
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解决不了问题。
一定要知道批评是绝对不会让人发奋学习的。
要想把你的孩子激励起来,只有指着孩子的脑门说,在爸爸、妈妈眼中你就是最好的,我绝对相信你,这样你才能把他激励起来。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而不可取。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读好书,交益友,提升思想,塑造灵魂。
有100个家庭就有100种教育方法,我们的祖先就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
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才能为大众所遵循。
那么,我们能否找到有重复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方法并运用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呢?《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给予了每个家庭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
本书是由中国家庭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经过30多年研究15年实践,系统全面地揭示了家庭教育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书中介绍了全新家庭教育的14个理念;培育优秀孩子的8大工具;怎样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建立良性亲子关系;如何让与孩子平等沟通,体会教育孩子的真正快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引发孩子成长动力的技巧都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董博士总结了家庭教育中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确认”、“理解”、“陪伴”和“批评”。
作为父母,有意识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重要的方法之一。
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孩子的行为及时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良
好行为固定下来。
孩子的行为被认可了,他的自信才会增强。
家长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少一些批评、苛责,多一些理解、宽容和陪伴。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责任心、自尊心,让孩子在学生生活中逐步形成主动进取的意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这样才能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相互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育子女的根本规律_董进宇博士
教育子女的根本规律家长的责任的转变在传统社会.家长的责任就是教会孩子做人。
用我们现在语言叫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
至于孩子学习.学得好与坏.那是学校的事情.老师的事情。
在旧社会是私塾的事情.先生的事情。
而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他的主要责任。
在今天.教会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上升为家长的第二责任。
家长的第一大责任是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第二大责任就是教会孩子学习即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约等于他的生存能力。
所以.一个人学什么东西并不重要.学多少也不重要.但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比学知识重要一百倍。
如果各位想做一个真正有智慧聪明的家长.想要你的孩子在十年.二十年后.他真正能在这个高度发达、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高度科技化的社会.能够求得生存的话.你必须教给他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就业率低?不是人才过剩而是大学生们很需要工作.但很多大学生却不是工作所需要的人。
在大学学过的知识很快就过时了.又缺乏学习的能力.难以和用人单位对接。
所以.教会孩子学习.比教会孩子学习什么知识要重要一百倍。
另外.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开学了.我们有八个东西是相同的。
相同的学校、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大脑、相同的智商、相同的作业、相同的课堂、相同的试卷。
3个月后.同班同学的差距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把这种差异看作是老师的问题.看作是学生的问题.都不对。
真正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下面我用四个公式解释一下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规律:不同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基础知识;不同的基础知识决定不同的学习成绩。
所以作为家长来说.要高度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家长责任的转变。
真知与符号的关系要教会孩子学习.家长首先要了解学习的内部规律。
这就是了解真知与符号的关系。
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来说.你必须要知道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符号.以及知识和符号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子女的根本规律家长的责任的转变在传统社会,家长的责任就是教会孩子做人。
用我们现在语言叫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
至于孩子学习,学得好与坏,那是学校的事情,老师的事情。
在旧社会是私塾的事情,先生的事情。
而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他的主要责任。
在今天,教会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上升为家长的第二责任。
家长的第一大责任是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第二大责任就是教会孩子学习即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约等于他的生存能力。
所以,一个人学什么东西并不重要,学多少也不重要,但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比学知识重要一百倍。
如果各位想做一个真正有智慧聪明的家长,想要你的孩子在十年,二十年后,他真正能在这个高度发达、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高度科技化的社会,能够求得生存的话,你必须教给他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就业率低?不是人才过剩而是大学生们很需要工作,但很多大学生却不是工作所需要的人。
在大学学过的知识很快就过时了,又缺乏学习的能力,难以和用人单位对接。
所以,教会孩子学习,比教会孩子学习什么知识要重要一百倍。
另外,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开学了,我们有八个东西是相同的。
相同的学校、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大脑、相同的智商、相同的作业、相同的课堂、相同的试卷。
3个月后,同班同学的差距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把这种差异看作是老师的问题,看作是学生的问题,都不对。
真正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下面我用四个公式解释一下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规律:不同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基础知识;不同的基础知识决定不同的学习成绩。
所以作为家长来说,要高度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家长责任的转变。
真知与符号的关系要教会孩子学习,家长首先要了解学习的内部规律。
这就是了解真知与符号的关系。
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来说,你必须要知道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符号,以及知识和符号的关系。
究竟什么叫知识?我们教科书上的那些个文字、公式叫不叫知识?你问一百个中国人,至少有九十五个说叫知识。
因为在我们传统教育体系中,从来就没有分清真知与符号。
那么,我们教科书上的文字,我们的那些公式,比如说中学课本里的sina2+cosa2=1,y=f(x)的函数表达式,各种各样的符号,这叫特殊符号。
而我们大家写的字,我们教科书上的文字等普通文字,叫普通符号。
特殊符号和普通符号,统称都叫符号,它不是知识。
它是干吗用的呢?它是用于记录、表述、传承知识的工具。
那么究竟什么叫知识?知识,就是人类探索自然科学所获得的基本经验。
我们的祖先,在探索我们周遭的自然环境,我们生存的世界,所获到的基本经验,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自然科学。
由于这类基本经验太庞杂了。
怎么把上一代人的经验传给下一代人呢?于是,就对它进行分类,这是人的基本思维模式。
我们把对探索物理变化的这一类经验,叫物理学;把探索物质生成与分解这一类的基本经验,叫做化学;把探讨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的基本经验,叫数学。
也就是说,把探索自然界所获得这些基本经验,为了传承和表述的方便,把它抽象出来,然后分门别类。
就相当我们把这些基本经验开始装筐,这一筐叫物理,这一筐叫化学,这一筐叫数学,这一筐叫生物,这是基本经验。
由于这些经过抽象的经验还是过于庞大,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再对它进行概念化,把这个基本概念再抽象后,进行基本概念的表述,先定义再进行逻辑体系编排,然后,就创立了符号。
把它表述下来写到纸上,中国人是纸张的发明故乡,写到纸上,让前一个发现者死后,后续人能知道他当年到底看到了什么,探索到了什么。
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这就是我们在探索自然界中所获得的基本经验,通过分门别类抽象,再通过符号表述,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等。
我们把它统称为自然科学。
人类把探索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时所获得的基本经验,叫做社会科学。
像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我们把它混合统称叫做社会科学。
同样的道理,也是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然后抽象化,概念化,再用符号表述。
把探索人的自身,人的心灵世界所获得的基本经验,叫做人文科学。
比如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
现在大家听明白了,我们把庞大的知识体系分成了三个大的分类: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所有的这些基本经验,通过抽象,概念化,然后用符号表述出来。
现在大家已经明白了什么叫知识吧?知识,就是前人探索自然、探索社会、探索人的心灵所获得基本经验。
大家都还记得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他会符号,他没有真知。
所以他一生过得很失败,贫穷破落,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
所以对我们家长来说,想要教会孩子学习,你必须了解真知与符号的关系。
我们人类只能通过符号来表述、记录、传承真知,这是人类知识传承的基本手段。
所以,符号就是教科书上的那些文字,叫普通符号;那些公式叫特殊符号。
要想学习前人的经验知识,就必借助书籍、或者其他手段,来了解真知。
如果你不明白这个关系,你很可能就会走进把符号当成真知的误区。
你真的想要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有真正能力的人,你必须了解符号与真知的关系。
沟通的天条沟通的天条就是:当接收者准备好了,给予者才会出现。
如果接收者没有准备好,给予者无论怎么讲,接收者都不会接收到。
做为家长,我们每天要对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准备接收你的观点时,那么,你就是说的天花乱坠、遍地生金,直至累死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果有效果的话,那也就只有一个:反作用。
曾经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说:“人应该相信奇迹。
”有一个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叫奇迹。
”这个老师很生气,他对这个学生说:“假如一个人从四楼上掉下来没有摔死,这说明什么问题?”这个学生想了想说:“这是偶然。
”这个老师看了看他又说:“假如这个人第二次从四楼上掉下来又没摔死。
这又说明了什么?”这个学生说:“还是偶然啊。
”这个老师更生气了,他非常生气地说:“那么,这个人第三次从四楼上掉下来又没有死,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学生说:“老师呀,那就是他习惯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接收者准备好了,给予者才能给予”的基础上的。
改变的天条这个规律是说,任何人也不能改变别人,而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
所以,做为家长要想改变孩子,你必须先改变自己。
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老托尔斯泰,他在他的作品中说:“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想去改变别人,很少有人想去改变自己。
”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你无法改变任何人,你所能改变的惟一一个人是你自己。
也就是说,想要孩子学习好的话,作为家长你不学习,然后你硬逼着他去学习,他是断然不可能学习好的。
因为孩子他在他的经验系统中,发现学习并不重要。
因为如果那么重要你为啥不学习?在孩子的感性经验中间,如果你给他讲了很多大道理,可是在他的感性经验中学习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是好事的话那你为啥不学习呀?那你为啥逼着我学习呀?所以,我们很多家长干巴巴给孩子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
孔子说“身教胜于言教”。
就是说家长的行为举止,远远胜于你对孩子讲的道理。
这就是榜样作用。
要想孩子学习好的话,家长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的人,你首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你要有基本的学习智慧。
如果你没有具备学习的智慧,你不具备学习能力,你怎么能探讨教导孩子学习?我们都知道“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所谓名师就是我必须在这里边我是专家,我才能去教导别人。
如果你自己不学习,你自己也不会学习,也没有学习的智慧,也没有学习的能力,然后你天天打骂孩子,这等于缘木求鱼,根本没有办法把孩子教育好。
所以作为家长来说,如果你真要是成为一个教育孩子学习的专家,想要真的把你孩子学习搞好的话,你自己必须先是一个学习的人。
第三,你要成为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人。
要真的具备学习能力的话,你要把握学习规律,并且做到有智慧的学习:第一大智慧叫听清——符号(词汇概念)。
要听清老师到底在说什么。
听清是指听符号,比如听清楚老师说的到底是那个词、或者公式定义等。
比如,权利和权力、经历和精力、学历和学力、意义和异议等同音不同义,意思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大智慧叫理解——意思(知识内涵)。
理解说的是对符号所含意思,也就是真知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记录知识的文字是符号,而符号所表示的内容才是真知,比如,表示“学校”的符号很多,因为文字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写法,但不管怎么写,它所特指的学校意义不会有别,这就是真知。
所以学习一定要在听清楚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含义。
第三个智慧是体会与想象——还原生活。
要想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就必须通过体会和想象。
什么叫体会?讲人生哲学方面,你把一个东西放在你的生活中,把你的生活和哲学观点联系起来,这叫体会。
想象说的是对于没法体会的事,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根本没法体会,比如国王。
对此,我们只能通过大脑想象,把作者,讲演者说的事情放到那个特定的背景中充分想象去事情是什么意思。
这是学习的第三个层次,学习者达到这个层次才算掌握了真知。
联系你过去所学到的知识,跟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看看你能不能领会,这才具备了学习的第三大智慧。
比如说学习靠刻苦,对吗?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靠刻苦是学不出出来的。
学习的真正原因是感到快乐,如果暂时感受不到快乐,那你就想象学成以后的那种快乐,你才有动力坚持学习下去,直到成功。
第四个智慧叫实践与观察——验证真伪。
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体会(无法体会通过想象),再回头去做,去验证真伪,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这就是观察与实践。
这个社会上伪知识太多了,大多数人无法透过这个迷障。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才能鉴别有些知识是假的,有些知识是真的。
正如邓小平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有些没法去实践的,就只能观察。
通过观察也能辨识和验证真伪,当然做到此要看你对以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了,一句话就是你是否真正进入了真知系统,还是停留在符号层面上。
第五个智慧叫反省与总结——创造新知。
剔除伪知识获得真知识,同时可能发现真的知识。
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学习五大智慧是听清符号、理解真知、体会与想象、实践与观察、反省与总结。
缺乏学习基本智慧的人可能会越学越傻,最后就成了书呆子。
比如要知道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的真理就可能成为谬误了。
那么作为家长来说,你要把这五个基本步骤,基本智慧,变成你的口头语。
你想成为教育孩子学习的专家,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就依序问他五个问题:第一,听清楚没有?第二,理解了没有?第三,你体会是不是这么回事,你想象的是不是这么回事?第四,你去实际做没有,实践与观察了吗?你观察生活中是不是这样的?第五,你反思总结了吗?学任何东西,只要你按照这五个步骤,做到基本熟练,把它变成每天学习的日常习惯,实际上是把它烙印到你神经系统中去了。
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你俩就形成一个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