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清官李汰

合集下载

十七大清官廉吏青史留名

十七大清官廉吏青史留名

著名地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任邺县县令时,曾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地机会,惩治了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百姓.同时,他还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地良田.二、赵广汉(西汉时期京兆尹)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在担任京兆尹时,赵广汉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一时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但由于京兆尹地职责是管理京城,因此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地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地下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黄霸(西汉时期丞相)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地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在担任颍川郡太守时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地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经过几年地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地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地最优秀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司马迁(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地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地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地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后来,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地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地文化遗产.五、张衡(东汉时期太史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地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地阴谋彻底破产.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张衡地治地便上下肃然,民风大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徐有功(唐代专司审案地官吏)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因此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地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地一位名留青史地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地好官.七、狄仁杰(唐代地官侍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地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地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地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地传奇故事.八、陈希亮(北宋时期转运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陈希亮嫉恶如仇,从不考虑个人地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地为人,担心陈希亮地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九、包拯(宋代龙图阁直学士)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包拯一生清廉简朴,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包拯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地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地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地主要内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王安石(北宋宰相)北宋杰出地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王安石一生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十一、况钟(明朝苏州知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经况钟审理过地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地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十二、海瑞(明朝应天十府巡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海瑞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海瑞为官,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地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地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地徐阶地两个儿子及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地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地盘剥,改革落后地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地广泛拥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三、李汰(明代朝廷主考官)李汰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地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地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地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四、于谦(明朝监察御使)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地真实写照: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五、施世伦(清代江都知县)施公当时是有名地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地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施公地主要事迹有: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地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六、汤斌(清代礼部尚书)汤斌为官一生,除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地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地“民本”思想,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地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七、于成龙(清代两江总督)康熙二十年,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时,康熙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地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作者:魏慈航来源:《检察风云》2017年第19期从“达康式”的前半生到“高育良式”的伪公仆,郑雪碧不知不觉丢掉了本色。

从一笔笔“人不知”的小钱开始,到一发不可收,正是缺少“慎独”这一自我修炼。

东汉时期名士杨震,人称之为“关西孔子”,他一生公正廉洁,不谋私利。

当杨震调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时,曾被他举荐过的县令王密前来拜会,两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中已是深夜时分。

王密起身告辞时,突然从怀中捧出一些黄金,放到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

”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

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

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

”可是王密执意要送,再三坚持说:“三更半夜的,只有我知、你知。

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闻听此言十分生气,严肃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

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

后人写诗赞誉:“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

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深夜拒金公典型,千秋史册永垂青。

词严义正四知德,应是为官座右铭。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两句话概括起来意思是说,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君子在世,所慎在独。

为官者需要经常面对各种考验,深更半夜、独处一室,倘若有人在此刻送礼,是该收下还是拒绝呢?杨震畏“四知”的自觉行动就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词严义正四知德,应是为官座右铭。

”实际上,封建时代历朝历代的清廉为官者,莫不以“四知”为警戒,严格自律,慎其独、守其正,留下了许多清廉佳话。

歌颂清官的诗句

歌颂清官的诗句

歌颂清官的诗句【篇一:歌颂清官的诗句】唐白居易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况钟《贻耆民》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况钟(二)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于谦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李汰(明)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叶存仁清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明东林觉人贺宝莹为官十载一世穷,布衣粗茶慰平生.何曾不识晋身路,祗缘未忘难为情.《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作官, 囊中羞涩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山作渔杆.晋代吴隐之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朱熹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 前村还有未饮时.清蔡信芳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清末民初,《大公报》主笔的刘孟扬《戒贪铭》: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几十年,所争在没世.《夷坚志》某官员清廉,以藕作粮.在离任时,他写了一首小诗: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夷坚志》中某官员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充二膳,肚皮今作小池溏.宋朝张之才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我仅仅只是》我仅仅只是一只蚁可我毁了千里的堤遥遥传来古人教诲原是千丈之堤,溃于蚁穴我仅仅只是一文钱可我丧了小吏的命那位大人满面怒容他说一日一文,千日千文我仅仅只是一句话可我道了正确的理弥留之际唇吻歙闭且听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仅仅只是一缕风可我抚了百姓的心两管衣袖空空如也笑言清风两袖朝天去我仅仅只是一对联可我显了清官的廉上面的字方方正正那是一丝一毫,民之脂膏我仅仅只是一声叹可我露了帝王的情贞观之治路不拾遗因他愿吾身瘦,天下必肥我仅仅只是一首歌可我唱了铁打的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勿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仅仅只是一首诗可我诉了人民的愿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公仆请把人民装在心里十六字令莲,出于污泥更鲜妍.不染尘,出水似女仙.脸,妆镜常照知容颜.百姓心,浊清自有言.链,多行不义为贪钱.东窗发,囹圄泪湿衫.廉,清风两袖夜舒坦.正气荡,一觉到白天.古今八官歌包拯额月照乾坤, 关节不到有包老.海瑞为官青天誉, 罢黜也要申民命,不畏权贵不畏强. 于谦高洁两袖风,有诗为誓效石灰, 粉身碎骨留清白.板桥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勤政为民焦裕禄, 摸索规律细调查,人定胜天为兰考. 无私奉献孔繁森,藏地青山埋忠骨. 女中青天任长霞,破案神速一身胆, 金杯银杯都不取,只要人民一口碑. 草原之子牛玉孺,做官多大才算值? 为民办事心坦然.历览古今多少事, 百姓心中有杆秤【篇二:歌颂清官的诗句】【一】明代著名清官况钟写了一首题为《贻耆民》的诗。

品读古诗中的廉洁文化

品读古诗中的廉洁文化

品读古诗中的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

建设廉洁文化意义重大,它是构筑惩治和预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它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

这里,我“以史为鉴”,收集了几首古代有关反腐倡廉的诗词,与大家一起品读,希望我们的广大领导干部能以此为鉴,以身作则,防腐拒腐,廉洁自律,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清官”。

体会和推动廉洁文化建设。

在收集这些诗文时,我从现在的反腐倡谦廉理论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下边我就按自己的分类给以逐一简要品读。

一、自律自警诗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和主观认识出发,清醒认识到手中的权利是人民所赋予的,应该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

时刻做到自醒自律,坚决不能以权谋私。

这一点,古代的一些清官就能以诗明志,自律自警,甚至用各种形式公布于众,接受民众监督。

东晋吴隐之,字处默,鄄城(今属山东)人。

做广州刺史时,离广州二十余里,有泉名“贪泉”,人人都说饮此泉水者必贪。

隐之说:“如果压根儿没有***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喝了贪泉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

”说着走到泉边舀了就喝,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这首小诗对为官者非常有警示作用,也从主观方面揭示了为官***的原因。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人只要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名利所困,有着象伯夷、叔齐那样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即使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也不会被腐化堕落。

古人有“慎独”的说法,即一人独处时要很好地把握自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宋代包拯,是个千古传颂的大清官,人称“包公”、“包青天”,他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军州事。

任职期间,秉公办事,惩恶扬善,关心民生,尤其注意平反冤案,因而深得百姓拥戴。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

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导语: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欢迎阅读!篇一: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一、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中国历史上九大廉吏

中国历史上九大廉吏

中国历史上九大廉吏不持砚归——包拯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

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

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八十贯绞——海瑞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

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

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悬鱼太守——羊续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

一次,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送他两条大鲤鱼,羊续婉言辞谢。

府丞把鱼往案上一搁,转身就走。

于是,羊续把那府丞送来的鱼高悬于官衙中,以示拒贿。

俸银八两——汤斌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

“永不加赋”是他的理念,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廉洁好官。

悬檄督抚——张伯行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

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

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当地百姓戏称他为“悬檄督抚”。

一钱太守——刘宠汉代会稽太守刘宠,在任时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后来朝廷调他进京任职,路过山阴,有几位百姓拦住车驾,一定要送他百钱以示感谢,刘宠只得选了一个钱作为纪念。

从此,“一钱太守”的绰号便在民间传开。

青菜总督——于成龙康熙二十年春,康熙帝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

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1、大义退玉璧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错刀汉代天文学家张衡: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

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

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

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

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妙语辞宝砚北宋宰相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

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黄金难换心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

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

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

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5、施公施世伦: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

《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

清官廉吏青史留名

清官廉吏青史留名

清官廉吏青史留名一、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邺县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任邺县县令时,曾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百姓。

同时,他还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二、赵广汉(西汉时期京兆尹)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在担任京兆尹时,赵广汉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一时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

但由于京兆尹的职责是管理京城,因此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

三、黄霸(西汉时期丞相)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

黄霸在担任颍川郡太守时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四、司马迁(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后来,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张衡(东汉时期太史令)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

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

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

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

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张衡的治地便上下肃然,民风大正。

六、徐有功(唐代专司审案的官吏)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1、大义退玉璧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错刀汉代天文学家张衡: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

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

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

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

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妙语辞宝砚北宋宰相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

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黄金难换心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

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

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

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5、施公施世伦: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

《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

流芳百世 中国历史上最廉洁八位官员

流芳百世 中国历史上最廉洁八位官员

从此 开始 了其清 正廉 明 的仕 途 生涯 。 此后 , 由于其政 绩 昭著 , 又屡 被提升 。
知府 、 建按察 使 、 福 布政 使 , 直隶巡 及
抚 、 江 总督 等职 。 两
于成 龙
金 玉 , 带 上点 土 特 产 吧 l如绢 帕 、 就
大 笑 ,笑 罢 秉 笔 赋 诗 以 明 志 : 绢 帕 “
他 比之 于 包公 ,他 的事 迹 在 民 间特 言 志 诗 《 石灰 吟 》 密切 关联 的 :千锤 “
烈火焚 烧若 等 闲。粉身 别是 在江 浙一 带 广 为流传 。 《 公 万击 出深 山 , 施 案 》讲 述 的是 他 在侠 士黄 天 霸 的协 碎 骨浑 不怕 , 要留清 白在 人间 。” 助 下侦 破 疑难 案 件 , 惩治 恶 霸 豪 强 , 救助 无 辜 受害 百 姓 的故 事 。 施 公 的 足迹 遍 及 江 苏 省 在 江 都 ( 扬 州 今
他 是 “ 官第 一 ” 其 病逝 不 久 , 熙 清 , 康
于 同年南巡 时 , 在对 各级 官吏进 行 又
再 “ 楣, 以示不 为利 禄所动 。 “ 两袖 清风 ” 稽核 考察 的过 程 中 , 次称赞 说 :原
江西 总督 于成龙 , 守端严 , 操 还 被 引 申为 “ 品德 正 直 清廉 官员 ” 的 任江 南 、
于谦 :
明 朝 杰 出 的政治 家、 事 家 、 军 监
察御 使 , 他很 注重 清廉 自律 。宣德 年 清取 代 明 而起 后 ,他 于 顺 治 十八 年 问 ,他 由河南 巡 抚调 京任 兵 部 侍 郎 (6 1年 ) 16 ,被提 为广西 罗城 县知 县 ,
时 ,河 南 幕 僚劝 他 : 你 不 向上 司 献 “

古代清官的廉政幽默

古代清官的廉政幽默

49
一个人,敢听真话,需要勇气;一个人敢说真话,需要魄力。

宋代欧阳修所作的《归田录》中载:吕蒙正凭借宽厚成为宰相,宋太宗赵匡义特别亲近赏识。

有一个朝中的官吏,家里收藏了一把古镜,称这镜子“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赏识。

吕家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脸不过碟子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的镜子如出一辙。

生命的安全;至于不偏食,也是好习惯,才能健康长长久久,这些都是要从小开始培养与训练,才能将“生命与健康”这两项人生最重要的筹码好好守护。

古代清官的廉政幽默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古代廉吏的“拒礼诗”

古代廉吏的“拒礼诗”

古代廉吏的“拒礼诗”作者:蒋伟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22年第03期中国人很重礼尚往来,但官场上有来有往则往往暗藏腐败。

在古代,清官廉吏嚴于自律,常赋诗拒礼拒贿,借诗明志。

“诗圣”杜甫写过一首题为《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的拒礼诗。

当时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张太子舍人送来一条用丝织成的床褥,杜甫拒收。

他在诗中说礼物太过珍贵,与自己身份不符,掌握权力的官员一旦骄奢淫逸,必然会走向灭亡。

全诗以“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结尾,杜甫清白自守、安贫乐道的情操跃然纸上。

曾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任巡抚时正值宦官王振专权。

当时潜规则是,凡地方大臣进京,必给王振备份厚礼,否则可能丢官,甚至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

于谦每次进京总两手空空,下属劝道:“您不送金银财宝,送点绢帕、蘑菇及线香之类的土特产也可以啊!”于谦笑了笑,甩了甩两袖,说:“吾唯有清风!”并赋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便是成语“两袖清风”典故的出处。

于谦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巡抚河南、山西十八年,深受百姓爱戴。

王振却视于谦为“异类”,构陷于谦入狱,于谦被判死刑,后因群民共愤而释放,但被降职。

晋豫两地的官吏、百姓数千人跪在宫门前请求于谦留任,朝中大臣也纷纷上奏,于谦最终得以官复原职。

与于谦同时代的还有一位著名廉吏——苏州知府况锺。

况锺9年任期满赴京述职,数万苏州百姓前来相送,纷纷赠礼以表谢意。

况锺一律拒收,当场写了一首感人的拒礼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面圣时他表示不愿升迁,明英宗命况锺“升按察使正三品职俸,署苏州府事”。

以正三品之职出任一州知府,这是明朝当时从未有过的规格和礼遇,也是对况锺治理苏州最好的褒奖。

明代李汰担任福建乡试主考官时,有考生深夜送来一包黄金,请求关照,遭到李汰厉声斥责。

最新-古代反腐倡廉及清官的故事2 精品

最新-古代反腐倡廉及清官的故事2 精品

古代反腐倡廉及清官的故事篇一: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1、大义退玉璧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错刀汉代天文学家张衡: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

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

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

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

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妙语辞宝砚北宋宰相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

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黄金难换心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

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

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

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5、施公施世伦: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

黄金難换‘腐儒’心

黄金難换‘腐儒’心

黄金難换‘腐儒’心
周臘生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明代有一位清官,姓李名汰。

有一年,他被派到福建主持鄕試。

有人在黑夜裹送來一錠黃金,希望照顧錄取。

李汰坚决拒絕了這筆不義之財,還作了一首詩來表
明心迹。

詩曰: 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

莫言暮夜無知者,怕塞天地有鬼神。

這首詩寫得正氣凛然。

‘識’指審察事理、判斷是非的能力;‘真’形容準確、清楚。

他自信在‘義’、‘利’二字面前,是能夠正確決定取捨的。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周臘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结构调整大势所趋黄金饰品业栖居何处——2010黄金首饰伪投资的假面舞会行将收场珠宝商以平常心迎接黄金冷热 [J], 刘瑞梅
2.企业换标:换标容易换"心"难 [J], 陆薇芳
3.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友谊--谈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 [J], 邓技权;
陈巍巍
4.换“心”大战——银行换“心”之惑 [J], 倪燕
5.真心换悦心真诚换信任 [J], 马成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清官“拒礼诗”

古代清官“拒礼诗”

古代清官“拒礼诗”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

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

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明人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政清廉,一身正气。

一次,他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人暗中馈赠两根金条,李汰厉声斥责,并在礼品盒上题诗回绝: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古代诸多清官“作诗拒礼”,并非“作秀”,而是口心一致、表里如一地“袪贪戒贿”。

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为官时,一天,太子舍人张某当面送给他一条华贵的锦褥。

杜甫吟诗曰: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透迄罗水族,琐细不足名。

张某见杜甫不为所动,便说:“睡在这锦褥之上,定会神清气爽,延年益寿……”杜甫见对方仍不想收回锦褥,又吟诗一首: 领客尊重意,顾我非公卿,留之俱不祥,施之混柴荆。

那人只好收起锦褥怏怏而去。

还有一些清官更是高明,为了防患于未然,干脆“张贴告示,有言在先”。

清代康熙年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

面对官吏臣民送礼,他或婉言谢绝,或拒之门外。

尽管如此,拜谒者仍然络绎不绝。

于是,张伯行便写了一则如诗如歌的檄文,张贴于巡抚衙门外: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未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送礼者看罢檄文,一个个汗颜离去。

送礼者与拒礼者“诗来诗往”的佳话,更有意思。

北宋清官包拯六十大寿时,皇上念其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

包拯推辞不过,只好从命。

但他再三声明“拒收寿礼”。

可皇上让张奎还是带上寿礼来了,怕他不收, 张奎进门念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天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应。

包拯回诗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张奎与包拯既是同乡好友,又同殿为臣,心想,皇上的礼不收,我的礼总该收吧。

李汰廉洁故事

李汰廉洁故事

李汰(生卒年不详)是明代的一位清官,他以廉洁自律、公正无私著称。

以下是一个关于李汰廉洁的故事:
在李汰担任福建某地知府期间,他曾负责科举考试。

有一天,夜深人静之时,一位考生悄悄来到李汰的府邸,带着一斤黄金贿赂李汰。

考生认为,深夜拜访不会被人察觉,也许能说服李汰修改对他的评定。

然而,李汰并未接受这笔贿赂。

他严肃地批评了考生,告诉他为官之道应廉洁公正,不能因金钱而损害了自己的名声和事业。

考生深感惭愧,最后放弃了贿赂。

李汰的廉洁故事传开后,人们对他更加敬仰。

他在任期间,不仅坚决抵制腐败,还积极推动当地教育、水利等事业的发展,深受百姓爱戴。

李汰的这首《无题》诗也反映了他的廉洁品格:
夜夜静听秋雨声,腐儒怀抱古今情。

如何一官居世上,不犯赃私到白头。

这首诗表达了李汰对廉洁自律的坚守,以及他对为官者廉洁从政的期许。

李汰的故事和诗歌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诠释了一名清官应有的品质。

李鳝——”扬州八怪“之一

李鳝——”扬州八怪“之一

李鳝——”扬州八怪“之一
李鳝介绍
中文名:李鳝
别名:宗扬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公元1686年
逝世日期:公元1762年
李鳝(1686--1762),(鳝,一作鱓)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为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五十年中举人,后来被召为宫廷画师,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被排挤出来。

传世作品有《五松图》、《芭蕉萱石图》、《墨荷图》、《浴凫图》等。

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被罢官后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与郑板桥的关系最为密切,于是郑板桥风趣的说:“卖画扬州,与李同老”。

李鳝的画风“来之不易”。

早年师从他的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宫廷作画时师从随蒋廷,后来拜从高其佩(指头画大师),在扬州时又从石涛的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
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对晚清花鸟画影响较大。

《梅兰竹图》简介李鳝立轴纸本墨笔
纵189.7厘米横63.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画以墨彩写竹、梅、兰三君子。

翠竹修长挺拔,竹叶纵横纷披。

梅树盘根错节,造型奇特,似龙舞九天。

幽兰则清雅绣逸,姿态飘摇。

墨之浓淡相宜相辅,多以双钩纵笔勾出梅之枝干,浓墨点苔,圆笔写花,极富情趣。

幽兰以浓墨写出,似有临风飘逸之姿。

画面繁杂却有序不乱,构图大气豪放,笔势劲健自由,情趣天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官李汰
简介李汰(1448-1520),字清之,号立庵,明代进士。

湖北浠水县兰溪镇竹林塘村上马冲湾人。

1448年9月19日出生,1520年2月7日去世。

1486年,由儒士领成化丙午年乡荐69名,登丁未乙榜,任江西永新训导。

1498年,升任浙江义乌教谕。

史迹史载,李汰博学能文,为人重操守,为官清正,不为金钱所动,受到朝廷重用。

一次,李汰赴福建担任主考。

夜里,
有考生带黄金上门行贿,李汰一概拒绝,并作《无题》诗一首,悬挂于科场门口:“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诗中,李汰自比陈腐无用的读书人,但在道义和利益面前,他能判别是非,不会被黄金迷住心窍。

同时告诫世人:不要认为在漆黑的夜里受贿就没有人知道,我怕面对天地的时候,会被鬼神斥责。

自此,李汰清廉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

1520年,李汰去世。

在相关资料中,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八位官员之一,与司马迁、张衡、王安石、施世伦、郑板桥、于谦、于成龙齐名。

家谱浠水李氏开基始祖为李禹,出自唐宗室,是徽州三田李氏始祖京公之裔孙。

由于兵乱和王朝更迭,李氏后人散落在安徽、湖北等地。

其中,李汰系李禹第九世孙,其后人大多生活在竹林墉村和双河口村。

旁系后裔中,有一部分生活在开发区大王镇李清湾和阳新等地区,他们与李汰同宗同源,是亲戚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