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模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五全国卷分大题突破练习
2020高考历史重点知识专题突破 (5)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 题干中反映在五代十国时期、北宋、雍正年间,枢密院、三司、军机处 分别起了中枢机构的作用,结合所学,故A项正确;宰相制度在明太祖时期被废 止,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不同机构在不同时期起了宰相职能,不是提及宰相 的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且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的节 点是明太祖时期,题干未提及,故D项错误。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链接] 明清时期社会衰落的表现
政治 经济 文化
内容
专制集权不断 强化、八股取士
资本主义萌芽、 闭关锁国
批判思想、 反封建文学
链接点
明清时期,中国相对于西方已经开始衰落,专 制集权和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扼杀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的出现;执行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 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明清时期的批判 思想和反封建文学是对这一历史特点的反映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过程 ①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__六__部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①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__相__制__度__被废除。 ②皇帝集决策权和行政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型大题专项练(五)
开放型大题专项练(五)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8·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开放型大题专项练(五)
1.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如“从三国、隋唐到宋代,曹操从伟人形象变为奸雄形象”和“从南宋到元明清,曹操的奸雄形象由官方扩大到民间”,再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论述,对史实的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答案:示例一
变化:从三国、隋唐到宋代,曹操从伟人形象变为奸雄形象。
论述:三国到隋唐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曹操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有利于完成国家或局部的统一,反映了各阶层的社会心理需求;曹操采取屯田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陈寿《三国志》为曹操的正面形象定下了基调。(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南宋偏居一隅,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
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示例二
变化:从南宋到元明清,曹操的奸雄形象由官方扩大到民间。
论述: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
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5含答案
专题综合检测(五)[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四川南充二模)下列表格是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据此表可推知()
A.洋务运动完全依赖于欧美各国
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
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
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
解析:选D。观察表格可知,洋员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选D项。洋员不等于欧美各国,故A项错误;洋员参与洋务运动不等同于欧美国家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部分推动中国近代化而非近代化完成,故C项错误
2.(2017·山东泰安一模)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该表表明()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A.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解析:选D。据表格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一方面会出现进口增加,同时客观上对出口起到推动作用,故选D项。
3.(2017·江西五市八校第二次联考)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
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賦(以田出賦),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女(汝)不闻乎? 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 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仲尼对季康子的主张的态度如何?
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地。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实用课件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
02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为理解时事热点提供
历史背景和借鉴。
03
挖掘时事热点中的历史元素,如历史人物、历史典故
、历史文献等,加深对时事热点的理解。
运用历史知识解读时事热点
01 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时事热点进行多角度、 多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02 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揭示时事热点的本质 和意义。
了解当前时事热点及背景
01
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如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等。
02
深入了解时事热点的背景信息,包括相关国家、地 区、人物、时间等。
03
掌握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理解其发生的原因、过 程和影响。
分析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的联系
01
探究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因果关
系、相似性或差异性等。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的 发展过程,但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民主共和思想
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 和国,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 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曾国藩、李鸿章
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 科学技术,促进中国现代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下篇模块二通史融通练习
模块二通史融通
一、世界近代史
阶段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一)阶段特征概述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二)要点时空定位
14-16世纪欧洲社会转型的四大体现
(1)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2)在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在意识形态方面: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宗教神学思想受到强烈批判,封建天主教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为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精神枷锁。
(4)在自然科学方面: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冲破了神学蒙昧主义的束缚,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得以推广。这些不仅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对封建神学的批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二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一)阶段特征概述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实用课件:板块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专题十八
板块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专题十八 全国卷25分大题突破
一、考情分析
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年份·卷型模块
考查
主题
设问
2018·课标Ⅰ政治
基层社会
治理
(1)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
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简述清末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3)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2018·课标Ⅱ经济中美历史上大豆的种植利用(物种交流)(1)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
用。(12分)(2)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2018·课标Ⅲ经济上海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比较(1)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为近代大都市的相
同因素。(9分)(2)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2017·课标Ⅰ政治近代中法两国的民族主义(1)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
作用。(8分)(2)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
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
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2017·
课标Ⅱ经济清政府与新中
国的矿业政策(1)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
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2)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
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
2017·课标Ⅲ政治
郑成功收复
台湾
(1)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
目的。(15分)
(2)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
一。(10分)
2016·课标Ⅰ经济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模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六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练习
专题跟踪检测(十六) 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宋江言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材料二公元1620年9月,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摘编自戴安娜·拉维奇《美国读本》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加以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第一小问,首先我们要抓住主线“东西方政治理念”,材料一中梁山好汉分为天罡星、地煞星,分定次序、各守其位,显示古代中国重身份等级的特点,材料二中“五月花号公约”结为的自治团体是通过清教徒共同立誓签约组建的,显示近代西方重契约精神。第二小问,古代中国重身份等级,我们可以联系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的相关知识点来予以说明;近代西方重契约精神,我们可以联系启蒙运动的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相关知识点来说明。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1)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
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1)
一、试卷是如何扫描的
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二、老师是如何阅卷的
1.主观题和客观题
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阅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
高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三、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1.潦草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按0分处理。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提升(五)现代中国课件
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
史学新论(一)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的“闭关”与“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其蕴含 的相互开放、主动参与、全球竞争的思想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 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 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整合与分化、竞争与合作、开放与 封闭及有序与无序等矛盾的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在不同 时期的角色也大相径庭。
视角2 从政治、思想角度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封锁、禁运时期(1949—1971年), 坚冰突破时期(1972—1978年),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1992年),贸易快速增长 时期(1993年至今)。 (1)从政治外交上看,封锁、禁运时期,鉴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中美贸 易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坚冰突破时期,尼克松访华,中美政治上的坚冰被打破, 使中美贸易得以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美贸易的航船正式起航;正常贸易发展 时期: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中美经贸往来的法律基础,中国实行改革 开放,促使两国贸易进入了正常贸易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美贸易进入 了快速增长时期,也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密切相关。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习题检测:模块二 通史融通 Word版含解析
模块二通史融通
一、世界近代史
阶段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一)阶段特征概述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二)要点时空定位
阶段融会贯通
14-16世纪欧洲社会转型的四大体现
(1)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2)在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在意识形态方面: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宗教神学思想受到强烈批判,封建天主教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为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精神枷锁。
(4)在自然科学方面: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冲破了神学蒙昧主义的束缚,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得以推广。这些不仅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对封建神学的批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二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一)阶段特征概述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复习计划汇总
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复习计
划汇总
2020年一中高三历史二轮复策略与复计划全市高三历史
教学研讨会召开后,我们根据会议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二轮复计划。首先,从全面基础复转入重点复,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其次,将一轮复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再者,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最后,打破模块123的划分,按通史分专题复。每周末进行模拟训练,周一进行讲评;周二至周四两节课按通史专题复课本内容,周五整合训练其他单个专题。
以下是复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复内容
第一节课高考模拟题(四)讲评与总结
第二节课专题六中华文明的动荡——民国前期
3月30日-4月5日第三节课专题七中华文明的动荡——
民国后期
第四节课素养提升——历史解释
周末检测高考模拟题(五)
第一节课高考模拟题(四)讲评与总结
第二节课专题八中华文明的复兴——现代中国(1)
4月6日-4月12日第三节课专题八中华文明的复兴——现代中国(2)
第四节课素养提升——史料实证
周末检测高考模拟题(六)
第一节课高考模拟题(六)讲评与总结
第二节课专题九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4月13日-4月19日第三节课专题十现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近代前期的世界(1)
第四节课素养提升——时空观念
周末检测高考模拟题(七)
第一节课高考模拟题(七)讲评与总结
第二节课专题十现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近代前期的世界(2)
4月20日-4月26日第三节课专题十一工业文明的开启与发展——近代中后期的世界(1)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模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六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课件
(四)模拟演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 变化趋势,学术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提出“中 心—边缘”论,认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在贸易上不平等, 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逐渐向中 心汇集,这些优势的汇集不断强化了中心国家地位。有人还 指出,中心国家存在着对创新的不懈动力,通过创新,中心 的地位日益巩固。
第三步:史论结合,客观评价。如本题: “评价该历史现 象”,即要求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从正反两 方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答案: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 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 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 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 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也是一 个动态发展的网络。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此消 彼长,新兴国家层出不穷,许多原在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半 边缘位置的国家,部分半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中心位置的国 家,一旦形成多个中心,则新的中心又会涌现出来。
——据张康之、张桐《在“中心—边缘” 结构中重新看世界》
专题十五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导学案--高考历史大单元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
专题十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课标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二、核心考点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经济全球化
三、核心命题角度
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对其反思;
四、时空定位
五、线索梳理
线索1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了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三大支柱,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线索2 经济区域集团化
20世纪中后期,建立了欧共体(后发展为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线索3 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市场经济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的产物,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六、考点梳理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5分大题专项练(3份汇总)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5分大题专项练(3份汇总)
三、大题抢分专项练
25分大题专项练(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9·河北卓越名校联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清末新政中的修律变法改革,主要包括删改旧律、制定新法两部分内容。删改旧律,基本完成了传统中国律法的轻刑化、人道化、平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体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编制法等传统中国律法所没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经此改革,传统中国诸法合体的法律编纂体系基本被打破,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
——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材料三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主要内容。(9分)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五 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主题十五大国崛起与民族复
兴
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崛起之路,或以贸易取胜,或以军事取胜;世界大国崛起具有不同的条件,其兴衰实质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兴衰与近现代中国的强国梦,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高考注重对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兴衰历程中经验教训及近代以来几代先进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考查。
一、大英帝国的兴衰
1.英国的崛起
(1)地理优势: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贸枢纽,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
(2)经济优势: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影响下,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实力大增。
(3)政治优势: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4)殖民优势: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殖民国家。
2.英国的衰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开始衰落,其原因很多。
(1)庞大的海外市场降低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
(2)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国力相对下降,逐渐被美国超过。
(3)二战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崩溃加速了英国的衰落。
二、德国的经验教训
1.德国的崛起和两次世界大战
(1)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在经济上迎头赶上并超过英法,成为欧洲乃
至世界的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十五) 全国卷25分大题突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材料二1933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朝至元朝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11分)
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从材料一“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得知货币形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从材料一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流行”到秦朝“以圆形方孔铜钱充当本位货币”得知货币形状由杂乱向统一演变;从材料一“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得知货币铸造权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从材料一“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可以得知货币币文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演变。第二小问原因,从“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得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从材料一“嘉靖初,‘钞久不行,钱大已壅’”得知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从材料一“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得知政府的政策出现了变动;根据“一条鞭法”的内容可以得知赋役征银促进了白银的流通;再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的大量流入也是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的因素。(2)第一小问变化,通过材料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得知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从白银变为纸币(法币)。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和不足之处分析。
答案:(1)趋势: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演变。原因:民间交易多用白银;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
(2)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从白银变为纸币(法币)。评价:适应了世界货币发展的规律;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和物价有一定作用;刺激了生产复苏;但官僚资本借此敛财聚富,导致通货急剧膨胀。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14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趋势,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可知,从对地方政权的认同发展为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由材料一“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得出从政治上的认同到意识形态的认同;由材料一“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得出从上层统治者的认同逐渐向社会下层百姓的认同扩展;由材料一“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得出,对本朝的认同逐步强化。第二小问主要原因,从材料一“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得出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从材料一“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得出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从材料一“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得出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所学得出客
观社会环境因素(如民族对立、政权并存等)的推动。(2)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二“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可知认同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由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得出突出主权在民;由材料二“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得出强调对不同族群利益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各民族。第二小问评价,从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得出立足于救亡的现实需要;从材料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得出代表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从材料二孙中山“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得出推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从材料二“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得出强化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答案:(1)趋势:从对地方政权的认同发展为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从政治上的认同到意识形态的认同;从上层统治者的认同逐渐向社会下层百姓的认同扩展;对本朝的认同逐步强化。原因: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或“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统治者强化集权统治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因素(如民族对立、政权并存等)的推动;等。
(2)发展:突出主权在民;认同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强调对不同族群利益的尊重;平等对待各民族。
评价:立足于救亡的现实需要;代表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或“推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强化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时考课制度得到完善。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
——摘编自高元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考课制度》等材料二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