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表格教案(6页)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07版必修1)

高中历史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07版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通史概要: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斗争的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堂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广大人民自发组织两大类。

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是近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并鼓励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难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单位:南郑中学姓名:侯华年级:高一科目:历史联系电话:####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教学设计南郑中学:侯华【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强调历史学科学习“以人为本”,历史教学始终不能离开历史活动的主体,本课要用三元里的人民、义和团民众、左宗棠、黄海海战诸战将、反割台的台湾民众英勇不屈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事迹,来体现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来唤起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再一次感动。

由此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2、设计特色: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

本课体现历史学习三部曲:“亲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问题式教学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教学指导意见要求: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本节教材主要选择典型事例:“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来体现19世纪中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和民族危机而进行的英勇抗争。

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承上启下,正是面对外来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深重,他们站在民族大义立场上,谱写了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诗篇。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教案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教案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材以及教师在课件中提供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进行分类归纳,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学情分析:初中教材和一些影视媒体已经对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作了大量描述,学生对一些史实也有了一定了解,但这些仍停留于表象,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不再满足于感性的认识,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命运历程以及这些斗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高中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展示史料,设疑激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展示图片:古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近有虎门销烟,抵御外辱的林则徐,更有周恩来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

体现出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怀揣着一颗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尤其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各阶级掀起了救亡运动,那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跟着我的足迹回顾那段悲壮的岁月.【讲授】讲授新课(板书):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合作探究线索梳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探究内容:选取时间阶段、人物身份....等等任一角度将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史实进行归纳整合。

以时间进行展开,一起再现历史感悟爱国。

二、再现历史感悟爱国1、三元里抗英(1)背景:1840年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侵略广州,他们在这里烧杀抢掠,激起了三元里人民的反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1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的基本史实;(2)理解《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3)通过对甲午战争发起以及原因、过程、影响、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剖析等问题的探究,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能够用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多元史观来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得到一定的历史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民族屈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通过学习这一课,既要体会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也要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包容心态。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发起的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用现代化史观去审视甲午战争,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

教法学法教学策略:(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2)指导阅读;启发式教学等。

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师说:1895年的春天,为期近一年的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和日本明治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罕见的奇耻大辱震动了国人,中国有识之士的心情或许正像邱逢甲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悲痛、忧愁!历史已经翻过了两个甲子有余,回望这段历史,很多人不再有忧愁。

我们今天在这里回望这段历史,不是唤起大家的春愁,更是一起理性地去还原和剖析这段历史。

一、国门洞开的背景(19C中期)师问:“愁”缘何而起?1894年为何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学生众说纷纭,教师点评。

高中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3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3 人民版必修1
2、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另一支。
3、结果: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借机台湾抗日军民,导致。
4、意义:沉重打击了,显示出台湾军民维护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义和团反帝帝国主义掀起了,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5、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年的斗争
6、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⑵,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知识巩固】
1、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写:“三元里前声若雷,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预习:
1、三元里抗英
1、背景:,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
2、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大规模抵抗的斗争。
②表现了中国人民。
二、黄海海战
1、性质:。
2、爆发:,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北洋舰队仓促迎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3

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的斗争主备教师: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高一历史专题二第二节指的是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的斗争。

其核心内容是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理解他们的关键在于了解日本侵华的背景,清政府惨败的原因及其影响;了解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并进一步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本节的内容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因此学习本课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1.目标定位: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斗争的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是近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目标解析: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斗争的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就是要分别掌握上述斗争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原因,又为捍卫国家主权作出了什么贡献。

并且一以此为基础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广大人民自发组织两大类。

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是近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深刻地体会中国军民的伟大力量,迫使帝国主义放弃瓜分中国的计划,从而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如何认识近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史实很多,课本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四个子目,这些只是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几个典型。

这样学生难以有更加深切的认知。

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结合史实引导学生分析,并且补充讲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本节课五处地方用到多媒体,分别是“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经过”“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黄海海战”。

其中前四处是为了播放诗歌或民谣。

这样用的原因是诗歌可以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既可以深刻感知历史事实,也可以找寻作者对事件的态度,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7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⑴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其中一条主线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通过这些直观的事例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者分析初中教材和一些影视媒体已经对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作了大量描述,学生对一些史实有了一定了解,但这些都仅仅是表象,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学生不再满足于感性的认识,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命运历程以及这些斗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高中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展示史料,设疑激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设定⑴知识与能力列举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从人民大众和爱国官兵两个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运用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策略设计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⑵教学准备剪辑《甲午中日战争》电影片段;选择一些历史图片;做一个辅助教学用的PPT。

⑶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教案(5页)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2、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频、图片素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感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2、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学情分析:作为实施新课程的第一届学生,由于生源本身基础较差(中考名次为全县750名之后),再加上初中时开卷考试的做法给高中历史的学习添加了一些难度;特别是新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对通史的感知程度还不够,所以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基础和知识的概括,然后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剪接电视连续局《走向共和》和《甲午中日战争》电影的片段;寻找一些历史图片;做PPT一个作为辅助教学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等教学进程:【导入新课】观看图片《时局图》观看《走向共和》影视片段后,教师提问:片中当时作为清政府高官的李鸿章尽到了他应该尽的责任了吗?学生回答:没有;他是蹲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只知道奉承拍马;卖国贼……教师组织: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不应丢中国人的脸,我们应该树立“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理念,在当时的中国就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而鞠躬尽瘁。

【新授内容】一、歌颂三元里教师多媒体呈现下列图片,让学生结合书本谈谈看了后的感想:(三元里人民纪念碑)(三元古庙)(三元里村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学生回答: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6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6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30.(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第30题)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民族团结坚忍求胜——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看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教学目标1.课魂:面对侵略,中华军民奋起抵抗,在局部层面形成了民族合力,坚忍求胜,使近代中国免除了成为殖民地的厄运。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回顾“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历史知识,知道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典型事例;通过详细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体悟中华民族团结御敌,坚忍求胜的斗争精神。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教学准备:知识准备:让学生课前做好导学案(见附件),落实“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知识点。

组织准备:将学生进行分组。

个人回答记4分,所代表的小组可以加2分,一节课中可重复积分。

所积分数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电子学籍总分中。

5.学情分析: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有一课与本课内容相关性很强。

在第六单元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中,以“屈辱的岁月”和“悲壮的抗争”为题,提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殉国、甲午中日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知识点。

通过学生调查,知道学生对于这些维护国家主权的知识储备较好。

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分组竞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想得到大家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典型事例1.出示课题:“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设问:为什么要维护国家主权?其历史背景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

导致近代中国丧失主权的主要战争有哪些?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师生互动,最后呈现框架结构图(如右图)。

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强试图变中国为殖民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2、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2、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五、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时间、国家、签订的条约及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从而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成两大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引导提问: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2)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3)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15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15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1、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英勇事迹。

2、从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提取信息,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列强无法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的原因。

4、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法学法】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课时课型】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列强入侵中国的史实,他们试图将中国变为任人宰割的殖民地,然而却并未得逞,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PPT 标题)近代的中国,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面对侵略,中国军民没有畏惧,一次又一次的抗挣,彰显了中国人不屈的民族精神。

(PPT 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日;时间轴)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来感受中国人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

教学环节一:三元里抗英[教师叙述]鸦片战争的时候,在广州城北有一个与世无争的小村庄,但是某一天,突然来了不速之客在村子里抢劫财物,调戏良家妇女……这些种种,让村民们非常愤怒,于是集结了附近103个乡的村民们,浩浩荡荡地去找这伙人算账。

好了,说到这里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伙不速之客是谁?[学生回答]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

[教师补充]是的,这个充满了愤怒的村子就是三元里,他们集结起了一万五千人的父老乡亲们,在庙前进行了神圣的誓师大会,还取出庙里的三星旗作指挥旗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到了三元里牛栏岗,乡亲们拿着大刀啊、长矛啊还有锄头啊痛打英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从课标要求来看,主要把握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如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选取了”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是列强未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

本节课的内容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中国军民的反抗。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又导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本节课的主题是抗争,为了民族尊严的抗争,为了民族生存的抗争。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有了初步了解。

由于初中历史的开卷考试所带来的弊端,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几乎等于空白。

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2.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需要在历史的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考的乐趣,更喜欢挑战,对于口号的创作这样的新鲜事物有特别的兴趣,而且真正创作可能还是首次,所以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学生对于口号有一定的感性的了解和基础,因为他们的周围到处有口号。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导学法,即通过图片或文字等材料来创设新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

2.学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

2.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秀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秀教学设计(1课时4页)

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教学设计高一历史学科组赵仿【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二课,一共是四目内容,分别是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以及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比较著名的几例。

列强入侵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也是本专题学习的重要线索,其中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是会考要求的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本课的主要内容,对列强侵华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并不牢固,许多知识点已出现了遗忘;从学生学习兴趣来看,他们对战争史的兴趣不大,往往觉得战争史很无趣很难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一些视频、精彩图片的展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表层,在分析历史现象实质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探讨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从图片、文字材料诗歌等方面提取信息,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⑵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列强无法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法学法】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课时课型】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题目,大家从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谁?(中国军民),干什么?(斗争,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有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说明主权受到了侵犯,我们在前一课内容中有讲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讲了哪几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人民版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问题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屈辱现实的存在(子目一)问题2:近代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一系列的反抗(子目二、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分析:本子目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是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二子目。

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近代史,围绕国家主权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第二条主线则是中国军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斗争,即中国近代史亦是一部抗争史。

而本子目则是围绕着第二条主线,讲述了中国国门洞开之后中华民族自发的一系列抗争。

2、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和高考大纲,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中国军民抗争的史实。

将其间蕴含的斗争精神和自发特点确立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1、教师情况分析:作为一名新手教师,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政治史的讲授。

而政治史的枯燥和相关概念的专业性使得教学难度增加,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功夫。

但所幸冲劲还在,也就会不断努力克服系列困难,也愿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开校一月有余,基本能够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

并且在上一专题的第四子目里已经尝试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课堂,并且有着良好表现。

因此在这一子目里学生能够继续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另外,教师也会在一定时候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讲解。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仍旧注重视觉和听觉感官的运用,而对抽象的东西仍然觉得难以理解。

因此在学习政治史这一册的时候应该加以引导,尽量避免枯燥无味。

三、教法学法1、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进行重难点突破。

2、学法:主要运用小组探究学习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将系列反抗斗争进行分类,从中理解其特点及失败原因,进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近代两条线索出发进行新课导入,提及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国维护国家主权又做了哪些抗争呢?而这些抗争最后的结果如何?又有何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到第二子目《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思考看书,积极回答
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②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③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让学生从材料中体会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关键字是第一次、自发的。
爱国官兵的反抗: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反抗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首先我们来学习人民群众反抗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课件展示:材料: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然后让学生分析这段历史材料,然后引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背景
教学重点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体会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誓死报国的决心
板书设计
第2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近代前 爱国官兵
期中国 的抵抗 黄海大海战
军民维
护主权 群众自发 三元里人民抗英
的斗争 组织的抵抗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2、充分运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感悟历史,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活动,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2、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经过:①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②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仅用半年,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③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④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被俄国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陷入了最黑暗的苦难之中,但是面对列强的侵略,我们的仁人志士一直没有放弃抵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师提问: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中国军民的主要抵抗行动有哪些?
学生回答:人民自发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反抗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课件展示:材料: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老师提问:台湾军民为什么同一哭?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把台湾被割给了日本
老师总结:这是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的《春愁》,因为清政府腐败软弱,把台湾割给了日本,但是以丘逢甲为代表的台湾人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当时台湾人民的口号是: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除了丘逢甲,还有徐骧,他在中弹倒下时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还有刘永福,孙中山评价说,余自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
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 葛洁
教材
人民版:第2单元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同学们集体大声朗读,体会义和团反帝运动的斗争精神。
结合阅读课本,请同学找出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义和团被绞杀最终失败。
课件展示,资料一: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引导学生了解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经过
①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②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让学生从材料中体会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关键字是第一次、自发的。
——孙中山评价义和团运动
资料二: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接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属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和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反抗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左宗棠收复新疆
课件展示: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老师讲述历史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主要是俄英,支持阿古柏政权,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新疆的工具。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结果: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反抗三:义和团反帝运动
反抗三:义和团反帝运动
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矛盾进一步计划
课件展示:材料: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