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论建筑

合集下载

安藤忠雄语【建筑】

安藤忠雄语【建筑】

安藤忠雄语【建筑】大师的感悟安藤忠雄的经典语录作者: 安藤忠雄来源: 悠远心世界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

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

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

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

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

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

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

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

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

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空间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20世纪80 年代到90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20世纪80 年代到90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

总结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创造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设计策略。 他通过自然光的使用、光的引导、光的层次感、光的情感表达以及光与形式的 关系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丰富了空间体验,并赋予了建筑物深刻的 情感内涵。这种对光环境的创造不仅体现了他的设计才华,也展现了他对人与 环境、历史与文化等问题的深刻理解。
三、光的层次感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光并不总是直射的,而是通过间接照明的方式,创造出 柔和的光环境。他利用墙壁、地面和天花板的反射,使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 射,形成一种层次丰富的光环境。这种照明方式不仅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感,还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氛围。
四、光的情感表达
安藤忠雄深刻理解到光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心境。他利用光线的变化和对比, 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反应。在明亮的光线下,空间显得更加开放和生动; 而在柔和的光线下,空间则显得更加私密和宁静。这种对光的情感表达,使他 的建筑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3、对称与非对称:对称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手法,但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他 更注重非对称性设计。这种设计手法能够使建筑产生动态感和活力。在光之教 堂中,他运用了非对称结构,使教堂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空间效果。
4、空间的体验: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艺术,更是对空间的体 验。他的作品注重对空间的营造和体验感的设计。在光之教堂中,他通过独特 的空间布局和光线设计,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空间氛围,使参观者在其中 感受到宗教仪式的神圣性。
三、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1、尊重自然: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与环境相互依存。 他的作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力求在设计中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和尊重。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他运用了自然光线作为主要照明手段,既节省 能源,又营造出神秘的光影效果,使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1.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安藤 忠雄对自然和光线的执着追求。在这座教堂的设计中, 安藤忠雄运用了极简的几何形状和自然元素,如光和影 ,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引人深思的氛围。教堂的外观呈长 方体形状,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扇小门和一个 小窗户。这种简洁的外观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堂 内部的氛围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2.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另一件杰作,它坐落 在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宁静的湖泊旁。这座教 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安藤忠雄对自然元素的 重视。教堂的外观呈长方体形状,但与光之 教堂不同的是,它的表面覆盖着波动的白色 膜布,给人一种轻盈而梦幻的感觉。教堂内 部的空间非常宽敞,没有任何多余的支撑结 构,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的融合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 分析
XXX:xxx
XXX:xxx
--
目录 Content
01
1. 光之教堂
02
2. 水之教堂
03
3. 住吉的长屋
04
4. 兵库县立美术馆
05
5.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日本建筑师,他的作品以 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赢得了全球赞誉
x
以下是对安藤忠雄作品建筑的分析
综上所述,安藤忠雄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赢得了全球赞誉。他的作品不仅注重 建筑本身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更注重与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他的作品不 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传承
--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指导老师:XXX
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3. 住吉的长屋

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

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

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①“要真正理解建筑,必须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建筑空间。

去考虑随着时间改变而移动的光影、吹过的风携带的味道、响遍建筑里头人们的交谈声、周边空气的皮肤触感……”——安藤忠雄②“无论是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中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

”——安藤忠雄③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

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个人简介〗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69年,设计了许多住宅(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 )1989年,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1990年后,从事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1995年,获得普立兹克建筑奖1997年,开始任东京大学教授〖普立兹克建筑奖住吉的长屋〗1.作品名称:住吉长屋 4.面积:3.3m×14.1m2.建造时间:1976 5.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地上2层楼。

3.基地:日本.大阪 6.殊荣:1979日本建筑学会赏一、作品分析住吉长屋位于大阪南部,设计于1975年。

取代了一片密集住宅区内三座木制连排长屋之中的一座。

宽约3.5m、全长约14m、高约6m,共2层,总建筑面积仅有65平方米。

但其封闭的长方体块结构使得有限的地基得到了充分利用。

为什么向自然开放的庭院是必须的呢?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都成为常态,在城市中,已经不存在无垢的自然。

追究其深层原因,这是禅宗思想对日本民族的影响体现。

日本人在其内心深处还隐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别关系:日本人从很久以前就把自己看做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有与自然统合在一起的强烈的思想倾向。

或许安藤并没有有意识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日本的传统文化,但毫无疑问,日本传统文化特别是弥生文化(在建筑上最重要的表现是人与自然的直接结合)对他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论建造案例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是当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光之教堂。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光之教堂的案例研究,探讨其建造艺术的深度与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以“空间的体验”为核心,注重将自然光线和环境融入建造中,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光之教堂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光之教堂位于日本岐阜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它以其简约而富有诗意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而备受瞩目。

光之教堂的外观设计非常简洁,看起来像是一个由木材和玻璃构成的立方体。

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但却给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使光之教堂融入了村庄的整体氛围中。

进入光之教堂内部,人们会被一片璀璨而温暖的光线所包围。

安藤忠雄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自然光线通过玻璃墙和屋顶的开口进入室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在阳光的照射下,教堂内部的空间变得璀璨而通透,让人宛然置身于一个光之世界中。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非常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隔断。

安藤忠雄将建造的功能和美学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堂成为一个具有灵性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心祈祷,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除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还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他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使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木材的质感和玻璃的透明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温暖而通透的氛围。

这种材料的选择不仅符合了建造的功能需求,还增加了建造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光之教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造,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它通过光线、空间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造体验。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力量,与内心进行对话和沉思。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一座富有诗意和灵性的建造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技术,打破了传统建造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

对话安藤忠雄——建筑,一场永无止境的挑战

对话安藤忠雄——建筑,一场永无止境的挑战

对话安藤忠雄——建筑,一场永无止境的挑战作者:来源:《财富堂》2021年第03期FA:安藤忠雄先生,您好!首先祝贺您的双个展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及顺德和美术馆顺利开幕,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大量艺术活动和艺术机构还处于停摆之际,在中国举办两个大规模个展,对您而言有何不同于往常的意义?安藤:我已经79岁了,目前还没有停止工作的打算。

不管你的年龄多大,做一个未成熟的青苹果总比做一个成熟的红苹果好。

不成熟就是要年轻,要天真,要有活力,要去不断尝试可能以失败告终的冒险。

引用一首我最喜欢的诗人塞缪尔·厄尔曼(Samuel Ullman)的诗《青春》中的句子:“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

”这两个展览是我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的记录,包括正在进行的项目和尚未完成的工程,以及各种各样的创意挑战,囊括了我从职业拳击手到自学成才的建筑师的成长历程。

自从1969年我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以来,我不断在尝试用建筑来颠覆原有的审美观念,创造一个新的设计世界。

作为一个以全世界为工地的建筑师,我总是持续努力创作新作。

我们生活的时代,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巨变,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为人类提供建筑和艺术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滋养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和激情,我认为这种力量总有可能以超乎我们想象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FA:在复星艺术中心现场,我们看到您大量的项目模型,这些项目遍及世界各地,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同质化语境下,针对不同城市的风貌特征和文化肌理与新建筑的关系,您都试图给出回应,从1988年中之岛都市巨蛋古典平面中置入的大卵,到曼哈顿顶层公寓突出立面的大玻璃盒子,这些看上去很疯狂的方案是对现代都市建筑的一种反叛吗?安藤:建筑是经济社会的产物之一。

一项工程是由客户与建筑团队共同参与实现整体结构的协作工作。

这一切都是在满足各种条件的同时完成的,包括成本、法律法规、工程期限等等。

外滩建筑 安藤忠雄对外滩的评价

外滩建筑 安藤忠雄对外滩的评价

外滩建筑安藤忠雄对外滩的评价
外滩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建筑爱好者。

在外滩的建筑设计中,安藤忠雄先生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安藤忠雄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与建筑融合的完美平衡。

他以简约的线条和独特的空间感,将现代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在他的设计中,对于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十分讲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外滩的建筑中,安藤忠雄先生的设计体现了他对于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他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妙的建筑手法,将外滩的建筑与周围的街道和江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

他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安藤忠雄对外滩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积极的。

他认为外滩的建筑代表了上海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展示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对外滩的设计充满了赞赏和敬意,认为它代表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和理念,为上海的城市风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安藤忠雄先生对外滩的评价是正面而高度赞扬的。

他的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思考。

其作品的存在使外滩成为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地方,值得世人的称赞和关注。

安藤忠雄名言

安藤忠雄名言

安藤忠雄经典语录: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

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

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

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

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

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

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

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6.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7.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8.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

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9.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

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10.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1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

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

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1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

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安藤忠雄论建筑》课件

《安藤忠雄论建筑》课件
《安藤忠雄论建筑》PPT 课件
探索安藤忠雄作为建筑师的杰出成就,了解他独特的设计理念与代表作品, 并探讨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简介
• 安藤忠雄的背景和经历 • 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的特点
设计理念
• “无意义”的建筑 • “不完美”的建筑 • 体验感在建筑中的应用
代表作品
规划与设计
21_21 DESIGN SIGHT 清水谷文化中心 鸟巢
公共建筑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图书馆 大阪市立科学馆Fra bibliotek住宅设计
庵治町住宅 木屋町住宅 津田沼住宅
评价与影响
• 安藤忠雄作为建筑师的评价 • 安藤忠雄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结论
• 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和实践的价值 • 安藤忠雄对今后建筑发展的启示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的一位建筑师,他曾获得世界建筑大奖等荣誉,并且被公认为是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挑战传统的精神,给现代城市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创造。

在读安藤忠雄的论建筑之前,我对建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建筑物的形态和美学上,但是通过读他的文章,我对建筑的理解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拓展。

他认为建筑是“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器具”,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建筑物。

他把建筑看作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追求的是“自然的建筑”,这让我想到了他对建筑的另一个深度的分析——建筑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环境的双重平衡。

建筑需与环境和周围的景观相融合,整洁舒适、功能性更强,也要在保护环境自然与建筑品质间寻求平衡与协调。

在这方面,他提出了“开放性建筑”的思想,即建筑师要以“小房子即小城市”的方式来考虑建筑,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体验空间。

如他大胆的采用坡屋顶和石材墙的方式,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相统一,具有自然、原始、朴素、平衡的美感,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安藤忠雄强调建筑师的核心能力不是设计,而是思考。

他认为建筑师不仅仅是一个造型人,更应该成为一名环境设计师和生活设计师,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方领域。

他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发展与建筑产业的关系,在城市的巨变中,建筑更应要反思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引起人们对城市功能调整的思考,才能真正给人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和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现实性。

他的人文思考和构思过程都不是由单一的建筑思想组合而成的,而是通过对环境、人文、人性的考察、观察、研究和思考,融汇贯通而成的。

因此,它们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具可操作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在读完安藤忠雄的论建筑之后,让我更加理解了建筑师不仅是一个造型师,更需要与人、与环境、与城市共同探索,牢牢把握建筑与人生活的本质联系,向着和谐、简洁、自然的建筑与生活追求的方向迈进。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安藤忠雄:将建筑融入自然安藤忠雄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建筑师,他的建筑风格以简洁、自然、不拘泥于传统的风格为主。

他的建筑理念可以概括为将建筑融入自然,建筑师应该负责任地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中,而不是在自然界上立下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雕塑。

安藤忠雄的建筑外观看上去往往简单,甚至有些单调。

但是他注重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中,通过建筑材料、色彩、形状等元素和周围环境进行融合。

例如位于东京都心的Omotesando山崎大樓,它的外墙使用的是灰色混凝土,和周围建筑的灰白相间形成鲜明对比,而和周围的路树形成呼应。

这种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内部空间的设计来体现。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他认为建筑师不能无视自然,建筑不能仅仅是人类的活动空间,而应该成为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载体。

他也认为技术应该为建筑服务,并且超越技术本身,满足人类对自然的渴望。

例如他设计的名古屋市美术馆,建筑采用了大量的钢材和玻璃,使得内部光线显得柔和,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室外的景色。

总而言之,安藤忠雄注重将建筑融入自然,对于建筑材料、色彩等设计中注重“和谐共存”,他对于自然的追求体现在设计中,深刻地体现了建筑与自然、技术与人性的平衡。

名建筑案例--安藤忠雄分析论文

名建筑案例--安藤忠雄分析论文

名建筑案例分析---安藤忠雄与中山邸首先我觉得要研究安藤忠雄的作品,我觉得首先应该对安藤忠雄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简历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安藤没有任何建筑学学位,甚至没有得到过任何建筑大师的培训指导,他的个人发展完全是靠他在量的阅读和多次到欧洲美国旅行学习其历史建筑。

至今他还保留着旅行中的详细记录图,且仍然坚持这样做。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设计理念安藤忠雄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

他的建筑是形式与将要生活那里的人们的综合统一。

有了光滑如丝的混凝土,安藤创造的空间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用的墙体都是那么富有表现力,而他使用的墙体正是他所称的建筑最基本的元件。

长期以来,尽管他使用的材料和构件都是柱、墙、拱等,但这些元件一经过他不同的组合,又总是充满了活力与动态感。

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形式,用不断变幻的光图成功地营造了个人的微观世界。

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式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透过他的建筑没有人可预测这个时刻将会到来,他不愿意受传统的来缚。

创新是他的手段,个人世界观是他灵感的源泉。

安藤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用水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大部份杰作都在日本,尤其集中在生他、养他的故乡大阪,他至今仍在那里生活,工作。

除一些灵性的宗教建筑外,他还设计了许多博物馆,商业建筑包括写字楼、工厂、商场等,但是他的职业生涯是从居民建筑开始的。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

他的建筑设计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注重材料和空间的创新。

在阅读了安藤忠雄的《安藤忠雄论建筑》后,我对他的设计风格、建筑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演讲和讲座,深入探讨了他对建筑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安藤忠雄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所带来的新颖感受。

他尤其擅长利用当地的材料和环境来打造独特的建筑设计,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同时,安藤忠雄在讲述他的设计哲学中,也强调了建筑应该具有情感上的体验,而非单纯的功能性。

通过阅读他的建筑理念,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划分,更是文化和社会的代表。

建筑应该尽可能地符合人们的需求,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除此之外,我在阅读中也深刻体会到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比如说,安藤忠雄一直注重建筑和景观的融合,他认为建筑应该和环境相融合,而非突兀地存在。

这种融合感应是很难到达的,同时也是对于建筑设计者的一种挑战。

总体而言,安藤忠雄的《安藤忠雄论建筑》给予了我们新的建筑思维,让我们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的建筑哲学和优秀的设计作品为建筑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心灵上的感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是一本描述安藤忠雄关于建筑的著作。

在书中,安藤忠雄提出了建筑的核心思想,即强调设计者在创造过程中与环境间的和谐关系。

他强调建筑的形式应以能够存在于特定的空间秩序之中为前提,并说明建筑的细节构成应当受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书中,安藤忠雄又提出了“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他认为环境不仅要与建筑气质一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才能达到和谐的效果。

他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当尊重并发挥环境的精神特性,并将其与人类的生活相结合,以达到融入环境的效果。

此外,安藤还强调了新时代建筑设计应把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总之,《安藤忠雄论建筑》展示了安藤忠雄关于建筑设计的理念。

安藤忠雄强调建筑的形式应当受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以“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为前提,同时也强调了新时代建筑设计应把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结合人文与现实。

借鉴安藤忠雄的思想,我们将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建筑,从而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一)
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

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

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

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

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

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

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

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

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

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

与国匠城2022年主题;读写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序——构思的源泉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那时,我想随他去吧,“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

”这就是我所选择的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观,也是自我意志的一种表白。

那是1965年,我24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对我来说,20几岁同样是自我意识形成,与人和社会交往碰撞的重要时期。

战后经过了15年的岁月,日本社会终于诞生了“市民”的概念。

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

我想,所谓的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过程。

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从与自然对抗似的矗立着的形象中,感觉到欧洲建筑背后渗透着人的理性,存在着一种秩序感。

我被它强烈的力量感所震撼了。

同时,通过观赏完全不同的西欧,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日本。

日本的建筑设计是依靠传统的技巧与感觉,从局部开始构思。

与此相反,欧洲建筑则是从逻辑构成的原理出发,即从整体出发,然后逐步向局部展开。

彼得·诶森曼认为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而且建筑的历史积累可以说全部都是重复旧习的根源。

甚至对我提出的,应该继承那些该继承的东西也进行了驳斥,主张应该在全新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现代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注重简单几何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直白一点讲,设计的依据是引用哲学、语言学等理论进行武装之后,再凭借设计者的直觉进行设计。

我想,他也只是将杰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语言中的某种有破坏性的尖锐的感觉引用于建筑形态而已。

最终,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不应该与现代主义对峙,可以说它也只是现代主义潮流中一种展开设计的形式之一。

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在理论上是否真正与其语言相协调另当别论,但是他们的确提示了建筑表现的一种可能性。

而且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对他们在建筑商表现出的纯粹不加掩饰的好奇心,将建筑作为一种乐趣的态度,以及从建筑中发现某种新东西的强烈欲望,感到敬佩。

同时,这些对我自己的创新欲望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对我来说,建筑是相反概念的抑扬,它处于微妙的关系之中,是内与外,西方与东方,局部与整体,历史与现在,艺术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抽象与具象,单纯性与复杂性两极之间,同时又渗入自己意志而升华出的一个综合表现形式。

在这里注入自己的意志,发现一个“建筑的理想状态”,对我来讲就是建筑行为。

即使在“斗争”着完成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形式之后,在建筑和风土,或者称之为理念与现实的反差上,思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对我来说是建筑的一个根本性的命题。

现代主义建筑在否定过去的形式主义建筑的过程中,将其丰富精神的一面与它原有的形式一同排除掉了。

针对这个问题,出现了从风土性、地域性中发现现代主义停滞不前的问题突破口的倾向,从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萌芽。

贝纳德鲁道夫斯基重新评价乡土性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可以说是它的一个源流。

但是,表现地域主义的大多数作品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形态的引用上。

我开始认识到,在一座建筑中,从地理、文化到历史脉络,从精神风土的宏观要素到个人的生活体验,甚至不引人注目的一草一木给人的印象和记忆等微小要素,根植于风土以及生活文化的,用人的五官感觉到的东西都一定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脑海。

我想这些都是建筑形式所要承担的“责任”。

K弗兰姆普敦的“批判地域主义”概念,是针对标准化的粗制滥造的普遍主义现代建筑,特别是针对只有普遍的东西才是合理的有价值的现代主义提出的。

虽然我们手段不同,但是对世界迅速均质化了的生活空间意义进行了崇重新的思考,对植根于历史或风土地域所固有的东西进行探索,表现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感觉相互之间却有着共性的东西。

我认为,正因为是高度的电子信息化社会,就更需要珍惜无法置换成电子信息的内容。

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名言被神话到了超出想象的程度,这种禁欲主义形态以外的建筑不言而喻地被否定,针对建筑界持续了半个世纪的这种状况,诞生了为打破这种状况所出现的各种流派。

我想这也不过是从反抗古典主义学院派统治而获得力量的现代主义的翻版而已。

也就是说,革新派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保守派,形成与新的革新派对立的局面,这种状况也许在历史上已经重复了多次。

而最重要的是不能被既成的概念所束缚,模糊了自己的理念,要具有自己的意志,具有反抗旧观念的强烈愿望。

对我来讲,与同学们的接触同与伟大的建筑作品的思想接触一样,是诞生新构思的一种激励。

第一讲——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人生20几岁的时光如何度过,将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生从20几岁开始奋斗,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才能够开花结果。

20世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它是用现代主义的理念将世界均质化的过程。

伴随着史无前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城市、建筑等所有领域的现代化大潮遍布了整个世界。

我不知道同学们将来会在多生的程度上涉及建筑,但我想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的讨论,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因为建筑扎根在固有风土和文化相关的土地上,是承载人们日常生活的容器。

莱姆·库哈斯的新颖性,在于否定前一代建筑师的设计倾向,即否定建筑师恣意设计的特殊建筑,肯定某种平庸性、一般性。

这里有一个称作作为个人的建筑家设计出的建筑不署名的自相矛盾问题。

这座住宅(乌德勒支住宅)在当时是非常前卫性的建筑。

将要到来的现代化理想和传统的家庭实际生活互相对立的一面在某一个妥协线上保持了平衡。

乌德勒支住宅是我至今为止从未见到过的一个崭新境界的建筑。

它似乎体现了通过将理念纯粹地结晶化而形成的坚定意志、对传统的敬畏之意以及工匠品格之间的相互碰撞。

正是这种实用艺术的建筑才是人感觉落差非常强烈,成为很大的感动之源。

不是体块,而是体量的建筑。

舍弃对称中轴线,提倡规律性。

舍弃过度的装饰,注重比例、素材原味的表现。

认真地面对现代主义,从这里可以窥视他们按照自己的信念,对现实中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他们对建筑的执着思考。

虽然我认为建筑是从抽象理念中诞生出来的,但是建筑在建造时,已经存在一个多样性的价值积累的场,因此必须有对话交流。

建筑如果没有与他者的关系是不能够存在的。

弗兰姆普敦“地域主义批判”的要点如下: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同时,继承现代建筑的进步之处,将其运用在实际建筑实践中。

植根于建筑的场所,充分尊重其风土性。

结构上合理的建筑。

不光是视觉上,使五官都能感觉到的建筑。

不光是将地域性无批判地直接引入形态,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

建筑实践应该形成对现代建筑的积极批评。

将自然色彩用于建筑,也反映与自然共生的思想,这样才可以更敏锐地感觉到自然的变化。

丹下健三在题为《如何理解现在的日本现代建筑——为了创造二继承传统》的论文中,阐述到“现代建筑中的传统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回避性的话题——重要的不在于他的精神,而是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中,建筑师如何进行自己的创作实践”。

即思考传统时的两种方法:一个是因因袭传统形式的方法;另一种是继承非形态的精神方法。

丹下健三赞同前者的观点,他认为,如何将非精神的传统形式现代化地继承下来,并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而我的观点却与其相反,我认为,不应该是继承的具体形态,而是继承其根本的精神性的东西,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

建筑,是需要亲自深入到现场中进行考察,然后再看图纸进一步思考,这样反复经过多次方可搞清楚的东西,若只通过书本、照片、录像是很难理解透彻的。

而且,建筑师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社会状况、历史、传统、人们的生活、风土、地域性等等。

想要设计出自己的建筑,就需要思考出自己的方向。

建筑设计虽然是一个有理想有趣味的工作,但是同时又是一个有业主,有社会状况的、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如果愿意给自己的人生加一个有乐趣的工作。

有不顺,也有成功。

我之所以选择建筑设计时正确的,那是因为自己思考的东西、描绘的图画、自己在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用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向社会、向人们提出自己的主张的缘故。

第二讲——建筑与我的梦建筑和城市可以认为是所有人类活动的交汇点。

在我20岁立志要做一名建筑师以后,又一次看到了中之岛的公会堂,我还记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建筑师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理想的宝石般的作品,我们不但要造出像这样宝石般的建筑,还要建造出宝石箱一样的城市。

建筑师往往认为,建筑的设计者是自己,所以觉得建筑全是由自己一个人建造的。

事实上,建筑并不是建筑一个人的产物,它应该是由拥有共同理想的业主、设计师。

施工人员、使用者,这些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城市与人生一样需要“计划”,并且计划中需要有长远的构思和近期的决断,要有长短两方面的“计划”从年轻时我就一直有这样的信念,设计工作就是先独立思考,然后将其制作出来。

我们做设计如果只是对业主的要求进行建筑的、法律的、社会的梳理,就难以做出有意思的设计方案。

为此,自己一定要有这么做那么做的一些想法结构表现主义的架构体系本身带有表现的性格,生产技术也成为表现的一个目标。

此外,我的建筑多用于比较简单的几何形态,但是,简洁不等于简单。

第三讲——在抽象化与场所性之间但是,我在自己设计的建筑中,却并不轻易地将自己的思想或美学观点向现实问题妥协,而是将自己的艺术表现按照社会的、客观的视点升华为一座建筑。

这里为其奋斗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对自己的设计失去信心,放弃理想,而要去追求一切可能,这里不可缺少的是克服困难的智慧、勇气和决心。

艺术就是艺术家人性的一种表现。

不要扼杀素材,不要扼杀自然。

发挥出每一个人具有的个性是很重要的。

年轻时与艺术家们的交往,使我坚信只有执着地深入思考才能成为开拓未知世界的原动力。

设计建筑最初的灵感是非常重要的。

解读用地,考虑房主的要求,头脑中想象一下整个建筑的体量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在大脑中描绘出它的形状建筑师不要在家等着人家来委托自己做设计,而是要时刻准备一些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