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口腔颌面发育
第六章口腔颌面发育
第六章
第六章
舌的发育模式图 舌体来源于侧舌隆突;舌根来源于联合突
第六章
菱形舌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涎腺发育
第六章
涎腺的基本发育过程 各类涎腺发育时间和部位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A 上皮芽的形成;B 上皮条索形成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C 上皮条索发出分支;D 小叶形成
面突联合:6~8周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第六章
A 胚胎第4周 B 胚胎第5周 C 胚胎第6周 D 胚胎第8周 E 成人面部各突起融合的位置
颌面部发育过程模式
第六章
(1)面突的联合
(2)面突的融合
面突联合与融合的概念
第六章
面突的联合(merge)):
➢ 突起表面被覆连续的外胚层上皮,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 ➢ 随面突的生长,沟状凹陷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第六章
第一节 神经嵴和头部的分化
神经嵴的分化和外胚间叶的概念 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第六章
神经嵴发育和细胞分化
第六章
鳃弓发育示意图(胚胎侧面观)
第六章
鳃弓和咽曩发育示意图(胚胎正面剖面观) Nhomakorabea第二节 面部发育
第六章
面突的分化:3~5周 3周:额鼻突(1);下颌突(2) 4周:上颌突(2);中鼻突(1) 侧鼻突(2) 5周:球状突(2)
面突的融合(fuse):
➢ 突起之间无连续外胚层上皮,随突起的生长,其表面上皮 ➢ 发生相互接触、断裂、退化、消失,最终合并在一起。
第六章
面裂畸形发生的部位 面突之间未如期联合或 联合不全所至
第三节 腭的发育
面突的分化:6周~3月 球状突→前腭突(2) 上颌突→侧腭突(2)
《口腔颌面发育》课件
软组织整形
针对颌面部软组织缺陷 或畸形,进行软组织整
形手术。
功能训练
针对颌面部功能障碍的 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 训练,以恢复颌面部功
能。
康复与心理支持
术后护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 ,定期回诊复查,做好术后护理
。
心理支持
对于因颌面部畸形而产生自卑、焦 虑等心理问题的患者,提供心理支 持和治疗。
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长期观察和 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01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精确编辑,用于治
疗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口腔颌面畸形。
02
3D生物打印技术
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与患者口腔颌面结构相似的模型,用于
01
口腔颌面发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口腔颌面发育是指胎儿和儿童时 期面部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过程, 包括牙齿、软组织和骨骼的发育 。
特点
口腔颌面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 响,具有个体差异性和阶段性。
口腔颌面发育的重要性
01
02
03
面部美观
正常的口腔颌面发育有助 于形成良好的面部轮廓和 对称性,对个人的外貌和 自信心产生积极影响。
。
均衡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取富含钙 、磷、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
发育的食物。
避免不良习惯
如咬手指、咬笔等,以降低颌 面部畸形的风险。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治疗方法
颌面部畸形矫正
根据颌面部畸形的类型 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 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法进
颌面部发育
神经嵴细胞发育 成:
神经系统组织 内分泌组织 结缔组织 皮肤组织
外胚间充质:胚胎第四周,中枢神经系
统开始发育,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 胞则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缔组织,称之 为外胚间充质或外胚间叶组织。
口腔颌面部:除釉质外的牙体组织、牙
周膜、固有牙槽骨、麦氏软骨等结缔组 织
3. 第四周
口咽膜消失,口腔、前肠相通
4. 第四周末
额鼻突的变化
嗅板/鼻板:额鼻突末 端两侧外胚层上皮增生, 将来发育成鼻粘膜和嗅 神经上皮
鼻凹/嗅窝:嗅板边缘 隆起,中央凹陷,形成 鼻孔
中鼻突(medial nasal process)、侧鼻突 (lateral nasal process)
十个突起的联合
1. 第三周
额鼻突(frontonasal process):头部前脑下端 下颌突(mandibular process):第一腮弓
胚胎第3周
前脑 额鼻突
下颌突(第一鳃弓)
2. 第四周初
上颌突(maxillary process): 下颌突两侧的上方
口凹(oral pit)/原口 (stomodeum): 上-额鼻突 下-下颌突 两侧-上颌突
鼻泪管:上颌突和侧鼻突融 合形成。
联合
十个面突
额鼻突x1 中鼻突x1 侧鼻突x2 球状突x2 上颌突x2 下颌突x2
联合
上颌突+下颌突: 正常口裂,口角
左右球状突: 上唇人中
球状突+上颌突: 上唇
中鼻突+侧鼻突 侧鼻突+上颌突
三、面部的发育异常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大纲要求 ➢掌握颌面部的发生过程:面部各突起生长、 分化、联合过程及时间;舌、腭开始发育 的时间、组织来源,融合及联合过程。 ➢熟悉颌面部各种畸形的位置及发生学背景。 ➢了解涎腺及口腔粘膜的发生。
口腔颌面部发育
[舌的发育异常]
(1)异位甲状腺——常见舌盲孔附近的粘 膜,舌肌内也可见舌骨附近和胸骨 (2)甲状舌管上皮残留形成囊肿——甲状 舌管囊肿 (3)侧舌隆突未联合—分叉舌 (4)正中菱形舌 ——位于舌盲孔前方, 白色念珠菌
涎腺的发育
质胚 相胎 互期 作间 用上 的皮 结和 果间 充
间充质诱导口腔 上皮形成上皮芽 上皮索反复分支、 腺小叶形成
[舌的发育]
1、4W: 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长出三个突起 —两个对称侧舌隆突、 及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一个奇结节 2、6W: a、两个侧舌隆突增大、联合—舌体(舌前2\3) b、二、三、四腮弓中线处增生在背侧形成 联合突—向前生长与舌体联合,形成舌根 c、舌体、舌根联合—界沟 d、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的内胚层上皮向深部凹陷,形成管 状上皮条索 —甲状舌管 ——增生到颈部甲状软骨下方 —— 形成甲 状腺。 甲状舌管(退化)—舌背表面的舌盲孔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面部、腭的基本发育过程及常见发育畸 形的形成机制。
复习: 一、胚龄 受精龄:266天、38周,9.5月 月经龄:280天、40周,10月 二、人胚三阶段 (1)增殖期:受精-2周末 受精、植入、三胚层形成 (2)胚胎期:3-8周末 三胚层分化、器官原基形成 (3)胎儿期:9周-出生 生长为主
颊粘膜;
12岁时位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的颊粘
膜处;
腺体淋巴上皮病变的基础
涎腺发育过程中,与淋巴组织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腮腺和颌下腺。
腮腺发育的部位与颈部淋巴结的发育部位在
同一区域内,以后才逐渐分开,所以在腮腺 内和腮腺表面都会有淋巴组织并形成淋巴结。
在颈部淋巴结内偶尔混有少量涎腺组织。颌 下腺导管周围也有淋巴组织,但弥散存在,
口腔颌面发育PPT课件
65
66
第四节 舌 的 发 育
一、发育过程:
1、下颌突形成三个突起:
侧舌隆突2个 奇 结 节1个
即舌前2/3,外胚层
第6周 舌体部
67
舌的发育
一、发育过程:
2、第2、3、4鳃弓
联合突
界沟
舌根部 即舌后1/3
68
舌的发育
发 育 过 程:
P62
A.第6对鳃弓
B.第1对和第2对鳃弓
C.第3对鳃弓
D.第4对鳃弓
E.第5对鳃弓
4.原始口腔在第4周时是由以下哪组突起形成的
A.上颌突、下颌突和额鼻突 B.中鼻突、侧鼻突和上颌突 C.中鼻突、侧鼻突和下颔突 D.球状突、侧鼻突和上颌突 E.球状突、上颔突和下颌突
P64
84
• 5.唇裂发生在怀孕第几周
23
面部的发育
(一)面突分化: – 第五周 球状突
我的突起全了!! 哈哈!!!
24
面部的发育
(二)面突联合和融合
联合(merge)
融合(fuse) 25
面部的发育
(二)面图的融合和联合 • 球状突2→人中(联合) • 上颌突+球状突→上唇(融合) • 上颌突+下颌突→面颊部(联合) • 侧鼻突+上颌突(融合)
7
• 神经沟:神经板中央凹陷 • 神经管:神经褶向中央闭合,形成脑、脊髓 • 神经嵴细胞
8
• 神经嵴细胞
– 很大的迁徙能力
9
– 发育成多种组织和细胞:神经系统组织
内分泌组织
结缔组织
皮肤组织
10
小结:神经嵴的分化
外胚层(3W)
口腔颌面部发育及其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部发育及其临床应用口腔颌面部是人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位,不仅关系到个体的自我形象和生活习惯,而且还暗示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状态。
然而,其发育过程的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口腔颌面部的正常发育过程入手,探究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口腔颌面部正常发育过程1. 实体骨结构的生长普遍认为实体骨结构的生长是由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产生的。
在骨膜下成骨发育中,细胞分裂生产出一组活跃的骨细胞。
这些骨细胞分泌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这些分子构成一个缓慢增长的骨基质。
随着成骨细胞的最终石灰化所形成的最终骨质,日益增厚。
因而,实体骨结构发育的速度随着青春期的终止而开始放缓。
2. 牙齿的矫正和替换牙根和牙齿的生长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当牙冠达到一定高度时,牙根开始形成。
上颌骨较小的牙齿常常有延长牙根的趋势,有时会达到牙冠长度的两倍以上。
当牙齿彻底成熟,位于牙齿底部的扣窝内的东西就是牙髓。
牙髓中含有神经和血管,是支持牙齿外壳的细胞。
牙齿矫正是指用牙科矫正方法把牙齿定位调整到合适的方向、位置和坐标,使其正常排列,具有良好的咀嚼功能和美观。
牙齿的替换是指喜欢去除儿童牙齿和未能矫正牙齿的成人牙齿。
3. 颌骨的发展由发育学的角度来看,颌骨是一个独立的解剖学器官,包括了如下区域:上颌骨、下颌骨和颧骨。
这些骨头在发育过程中首先出现,然后独立生长和巩固。
当颌骨开始增长时,上颌骨开始推动与下颌骨上股节相关的颏部,使其向前移动。
随着生长的持续,颏部的上提导致了鼻腔、口腔、鼻后腔和喉管之间的间隙扩大。
这些变化使颅底的索状突骨向前移动,蝶骨梁向后倾,并且后颅窝壁和鼻咽变薄。
4. 肌肉的发展面部肌肉的发育是一个和组织细胞差不多的发育过程。
从出生时开始到 6 岁的时间内,肌纤维的直径会篇幅达到 100 倍。
在幼儿期后期和青春期,肌纤维的体积和直径都迅速增长。
到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期,就达到了最大水平。
此时,相关的肌肉组织将会形成完全建立,并且其代谢差异开始显现。
口腔颌面发育ppt课件
了解: 涎腺、口腔黏膜、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及口腔 颌面部发育的基因调控。
2019/9/2
第一篇 口腔组织胚胎学
3
生前发育
增殖期 受孕后2W
胚胎期 孕后3-8W,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胎儿期 孕后9W-出生,腭部发育在此期开始阶段完成
2019/9/2
鳃沟(branchial groove):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者称鳃沟。
咽囊(pharyngeal pouch):与鳃沟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 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2019/9/2
第一篇 口腔组织胚胎学
10
第 1 鳃沟
第 2 鳃沟 第 3 鳃沟 第 4 鳃沟
7
• 神经嵴细胞迁移开始的标志:N-钙粘蛋白结合部位转化为 H-钙粘蛋白结合部位
• 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主要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的 调控,如维甲酸、FGF、ET、Wnt家族、HOX基因等
• 临床联系: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异常、外胚间充质 细胞在数量和质量的缺陷可导致颅面发育异常。如维甲 酸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半侧面部过小畸形、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第一篇 口腔组织胚胎学
4
第一节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神经板
两端隆起 中轴凹陷
神经褶 神经沟
2019/9/2
第一篇 口腔组织胚胎学
神经嵴
5
神经嵴细胞
2019/9/2
第一篇 口腔组织胚胎学
6
2019/9/2
第一篇 口腔组织胚胎学
头面部的大部 分结缔组织都 是来自于神经 嵴细胞,由于 它们起源于外 胚层的神经嵴 细胞,所以这 些结缔组织又 称外间充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发育
第六章
本章重点
神经嵴的分化和外胚间叶的概念 面、腭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常见的发育畸形 舌的发育及甲状舌管的形成 涎腺的基本发育过程
第六章
第一节 神经嵴和头部的分化
神经发育
第六章
神经嵴发育和细胞分化
第六章
鳃弓发育示意图(胚胎侧面观)
第六章
鳃弓和咽曩发育示意图(胚胎正面剖面观)
5.舌起源于哪些突起,舌的发育异常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C. 侧腭突的融合
第六章
唇、腭裂示意图
第六章
腭裂的临床表现
第六章
第四节 舌的发育
舌的发育过程:侧舌隆突→舌体 联合突→舌根 甲状舌管的形成 舌的发育异常:异位甲状腺 甲状舌管囊肿 菱形舌
第六章
舌的发育模式图 舌体来源于侧舌隆突;舌根来源于联合突
第六章
菱形舌的临床表现
第六章
第五节 涎腺发育
第六章
第二节 面部发育
面突的分化:3~5周 3周:额鼻突(1);下颌突(2) 4周:上颌突(2);中鼻突(1) 侧鼻突(2) 5周:球状突(2) 面突联合:6~8周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第六章
A 胚胎第4周 B 胚胎第5周 C 胚胎第6周 D 胚胎第8周 E 成人面部各突起融合的位置
颌面部发育过程模式
第六章
面裂畸形发生的部位 面突之间未如期联合或 联合不全所至
第六章
第三节 腭的发育
面突的分化:6周~3月 球状突→前腭突(2) 上颌突→侧腭突(2) 面突融合: 鼻中隔 侧腭突 侧腭突 腭发育异常:腭裂;颌裂
第六章
侧腭突的融合模式
前腭突 侧腭突
第六章
侧腭突融合过程: A. 侧腭突的发育 B. 侧腭突融合前
涎腺的基本发育过程
各类涎腺发育时间和部位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A 上皮芽的形成;B 上皮条索形成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C 上皮条索发出分支;D 小叶形成
第六章
大涎腺发生部位示意图
第六章
下颌骨的发育
第六章
思考题
1. 什么是神经嵴、外胚间充质、鳃弓、咽囊?
2.面部由哪些突起分化形成,唇裂是如何发生的? 3.腭部是怎样形成的,腭裂是如何发生的? 4.面突的联合与融合有何不同?
第六章
(1)面突的联合
(2)面突的融合
第六章
面突联合与融合的概念
面突的联合(merge)):
突起表面被覆连续的外胚层上皮,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 随面突的生长,沟状凹陷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面突的融合(fuse):
突起之间无连续外胚层上皮,随突起的生长,其表面上皮
发生相互接触、断裂、退化、消失,最终合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