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艺术手法鉴赏PPT课件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 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 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 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 成,天衣无缝;
“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 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 合理却合情。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 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 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 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 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 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 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 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 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 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 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 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 解忆长安。”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 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 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 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想 “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 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 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古诗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PPT课件
虚实结合
想象为虚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实结合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全国卷2)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007重庆卷)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7、夸张
(2005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 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虚: ①不得进门的遗憾;
景中有情 ②怦然心动的愉悦; ③满园春色的想象;
景中有理 ④“美好的东西总是关锁不住的”的哲思。 景中有人 ⑤其园主人隐士乎?
(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PPT课件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 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 名为维,字摩诘。
CHENLI
5
名称:维摩诘 时期:唐代 类别:壁画 规格:纵75厘米 横74厘米
敦煌103窟东壁南侧,维摩诘
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充满智慧
的居士,以思维敏锐、善于论
辩著称。此图中,维摩诘坐于
高脚胡床上,充分显示出他深
CHENLI
8
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早岁边塞诗 沉雄慷慨,意气飞动。山水田园诗或 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澹,“诗中有 画”。五绝绘景传神,超妙自然,有 《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CHENLI
9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宋人叶梦得:此两句好处,正在添 “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 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CHENLI
19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鹏”,白、绿、黄 映衬,色彩绚丽,且有黄莺歌唱,声、色、动、 静结合,构成“有声画”,已是佳句。
双声词“漠漠”、“阴阴”点染,既与 “积雨”照应,又增强了画的广阔迷蒙感 与幽深感。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 画面显得开阔而又深邃。 前四句以我观物,别有会心。
四、晚唐(836—907):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皮日休、 杜荀鹤等人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 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爱情主题 十分流行。通过温庭筠、韦庄的奠基,词的形式在五代得到迅 速发展。
CHENLI
2
表达技巧包括:
❖ 1、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等)
CHENLI
5
名称:维摩诘 时期:唐代 类别:壁画 规格:纵75厘米 横74厘米
敦煌103窟东壁南侧,维摩诘
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充满智慧
的居士,以思维敏锐、善于论
辩著称。此图中,维摩诘坐于
高脚胡床上,充分显示出他深
CHENLI
8
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早岁边塞诗 沉雄慷慨,意气飞动。山水田园诗或 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澹,“诗中有 画”。五绝绘景传神,超妙自然,有 《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CHENLI
9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宋人叶梦得:此两句好处,正在添 “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 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CHENLI
19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鹏”,白、绿、黄 映衬,色彩绚丽,且有黄莺歌唱,声、色、动、 静结合,构成“有声画”,已是佳句。
双声词“漠漠”、“阴阴”点染,既与 “积雨”照应,又增强了画的广阔迷蒙感 与幽深感。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 画面显得开阔而又深邃。 前四句以我观物,别有会心。
四、晚唐(836—907):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皮日休、 杜荀鹤等人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 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爱情主题 十分流行。通过温庭筠、韦庄的奠基,词的形式在五代得到迅 速发展。
CHENLI
2
表达技巧包括:
❖ 1、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等)
诗歌艺术手法知识结构图和意境画面术语(共9张PPT)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 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
同学们容易困惑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表现手法?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 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2.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那么问… 2 华美艳丽 明快高旷 热烈欢快 生机勃勃
什么是结构特点?
就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篇章结构和艺术构思方面的内容。 2 华美艳丽 明快高旷 热烈欢快 生机勃勃
如果没有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那么问题来了,试卷里问的表现手法指的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 ——当然指广义的了,但是我们在分析时可以优先考虑狭义的表现手法。 什么是表现手法?
议论
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手法
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 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 比兴、用典
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色彩运用: 动静(视听)结合 虚实 衬托
白描 细节
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寓(融)情于景
修辞方法(11种)
结构技巧(10种)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 通感、叠字
下面将展示 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广义表现手法 )的知识结构图
制作者:旨意老师
有密集恐惧症者请克服困难
因为基本没有比这个更完整更全面的了
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广义)
表达方式 (表达方法)
表现手法 (狭义) (10种)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
记叙
间接抒情(17种)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借物抒怀、借古讽(伤) 今、怀古伤今、借故抒怀、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即事抒怀、乐景写 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同学们容易困惑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表现手法?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 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2.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那么问… 2 华美艳丽 明快高旷 热烈欢快 生机勃勃
什么是结构特点?
就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篇章结构和艺术构思方面的内容。 2 华美艳丽 明快高旷 热烈欢快 生机勃勃
如果没有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那么问题来了,试卷里问的表现手法指的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 ——当然指广义的了,但是我们在分析时可以优先考虑狭义的表现手法。 什么是表现手法?
议论
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手法
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 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 比兴、用典
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色彩运用: 动静(视听)结合 虚实 衬托
白描 细节
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寓(融)情于景
修辞方法(11种)
结构技巧(10种)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 通感、叠字
下面将展示 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广义表现手法 )的知识结构图
制作者:旨意老师
有密集恐惧症者请克服困难
因为基本没有比这个更完整更全面的了
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广义)
表达方式 (表达方法)
表现手法 (狭义) (10种)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
记叙
间接抒情(17种)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借物抒怀、借古讽(伤) 今、怀古伤今、借故抒怀、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即事抒怀、乐景写 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岳阳楼》
春思
转换 记叙 角度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全篇诗人都站在思妇角度,思妇的
所看所想,思妇的细致心理活动,
甚至思妇与春风“无理而妙”的对话,
无不笼于笔端。
月夜 杜甫
转换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记叙遥香怜雾小云儿鬟女 湿, ,未 清解 辉忆 玉长 臂安 寒。 。 角度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元稹《菊花》
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 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 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 近景—远景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 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 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是正面描 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 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 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 景—静景,近景—远景,俯—仰, 点—面,工笔—白 描)
•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 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 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练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习
请赏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 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 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 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雨》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情景关系
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例]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托物言志:借助松、竹、梅、菊、 柳、山、月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总结
诗歌艺术手法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指: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
拟人
•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 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生动、更形象的特点。
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 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表达方式
•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说明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 ②议论③修辞手法
• 双关、比喻、排比、通感、拟人、对比、 借代、夸张、对偶、衬托、用典、设问、 反问、反复 、互文等
•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 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 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 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 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真切。
互文: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开头互文见义,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 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 ,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 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 发端的范例。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 设置悬念,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发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引起,祠堂 何处?锦官城外,,树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 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收敛,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作者当时被安使之乱的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
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练
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
习
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动静关系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虚实结合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 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 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 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物,直
(直抒胸接抒臆发)情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把抒情情感:寄予在描 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借景抒情:仔细体味描写的景物中 蕴含的深层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春思
转换 记叙 角度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全篇诗人都站在思妇角度,思妇的
所看所想,思妇的细致心理活动,
甚至思妇与春风“无理而妙”的对话,
无不笼于笔端。
月夜 杜甫
转换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记叙遥香怜雾小云儿鬟女 湿, ,未 清解 辉忆 玉长 臂安 寒。 。 角度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元稹《菊花》
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 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 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 近景—远景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 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 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是正面描 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 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 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 景—静景,近景—远景,俯—仰, 点—面,工笔—白 描)
•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 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 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练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习
请赏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 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 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 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雨》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情景关系
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例]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托物言志:借助松、竹、梅、菊、 柳、山、月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总结
诗歌艺术手法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指: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
拟人
•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 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生动、更形象的特点。
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 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表达方式
•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说明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 ②议论③修辞手法
• 双关、比喻、排比、通感、拟人、对比、 借代、夸张、对偶、衬托、用典、设问、 反问、反复 、互文等
•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 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 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 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 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真切。
互文: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开头互文见义,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 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 ,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 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 发端的范例。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 设置悬念,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发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引起,祠堂 何处?锦官城外,,树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 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收敛,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作者当时被安使之乱的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
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练
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
习
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动静关系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虚实结合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 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 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 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物,直
(直抒胸接抒臆发)情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把抒情情感:寄予在描 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借景抒情:仔细体味描写的景物中 蕴含的深层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