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学的心理观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再见!
(三)两种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 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质的活 动有两种信号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 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举例:“望梅止渴”
由具体刺激物作为引起信号的条件反射是 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 的。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
3、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 (1)第二信号系统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形成, 第一信号系统保证第二信号系统不脱离现实。 (2)第一信号系统又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和支 配,即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有指导作用。 (3)两者密不可分,共同协同作用。
课堂提问:
“谈虎色变”应是什么信号系统的作用? 请说明理由。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
联系: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随着强化次 数增多而巩固,得不到强化就消退,也都有泛化和 分化现象。
区别:第一,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与刺激物呈 现的程序不同。经典反射,刺激在行为前,操作条 件反射行为在刺激前。第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在 动物的先天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有机 体的反应是不随意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在动 物后天习惯的操作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 其机体的反应是能控制的、随意的行为。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 唯心或者唯物? 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心理观:心理是脑的 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 的反映。
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依据与渊源?)能否单独产生心理活动?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神经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状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元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性,即兴奋性与传导性。
科学心理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心理观的基本内容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科学心理学是指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学的应用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形成。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心理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
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收集、分析和解释心理学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绪、人格、发展、社会行为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和知觉;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变化;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等。
通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
四、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医学、工业组织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学习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临床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为心理治疗提供指导;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和组织行为,为企业管理提供改进方案。
通过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可以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而言,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学的应用。
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将继续推动人类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心理实质

心理实质一、科学的心理观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虽然是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每个人都体验过或正在体验着的、非常熟悉的现象。
但是,心理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否有专门的器官,心理现象同物质现象的关系怎样,也就是说,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人们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争论了几千年,产生了许多关于心理实质的不同观点,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心理观,即唯物主义心理观和唯心主义心理观。
1.唯心主义心理观唯心主义心理观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心理的东西是第一性的,物质的东西是第二性的。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对神形问题,即心与身的关系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战国时代的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
明代的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之中”。
认为心理是世界的本源,心是万物和宇宙的主宰一些人甚至认为心理是“灵魂”寄附在肉体器官内的表现,人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灵魂活动的结果,灵魂是世界的本源,灵魂独立于宇宙而存在于某一“空间”中,当人降生之后,他就驻入人体,当人死亡时,灵魂就脱离肉体回到它来的那个“空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由灵魂组成的“理念世界”,在“理念世界”里人们已经获得了一切知识,只是在投胎人世之时,由于肉体的污浊而遗忘了,因此,人的认识、智慧只不过是对灵魂在“理念世界”所获得的知识的回忆。
这种把心理看成是脱离物质的、虚无缥缈的、灵魂的产物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将心理看做世界的本源,把世界的万事万物看做心理的产物,给心理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将心理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因此,唯心主义心理观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地揭示心理的实质,只是对心理的产生做丁一些虚幻的的、毫无客观依据的猜想而已,它对心理与物质现象关系的认识是错误的。
同唯心主义心理观相反的是唯物主义心理观。
2.唯物主义心理观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主要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启发与引导
1.什么是心理?
2.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 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吗?
3.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 那么,脑有什么功能呢?
4.什么是反射?反射是怎样 形成的?
2、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由脑干发出, 共12对;
(2)脊神经从脊髓发出, 共31对;
(3)植物性神经,也叫自 主神经
是由分布于平滑肌、心肌 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 神经纤维所构成。
()
三
内 分 泌 系
人体的内分泌腺主 要包括:
脑垂体(分为前叶 和后叶)
统
甲状腺
肾上腺现实的能动的
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 自觉性 创造性 社会历史制约性
五、人的心理意识 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
生和发展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 的反映。有了正常的大脑,有 了客观现实却并不一定能产生 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 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生 活实践中实现的。
第二章 作业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反射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举例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5、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表
现在哪些方面? 6、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巴甫洛夫的实验装置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为 工具性条件反射。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 纳(B.F.SKinner)通过 精心设计的“斯金纳 箱”,
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 来的。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突触是介于(一个神经元)终纽与另一个神经元细胞 体之间的一个小空隙。
创造思维 舞蹈 幻想 艺术 音乐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3.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多种内分泌腺所构成。它是下 丘脑的主要功能之一。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激素, 直接渗透到血液之中。
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各种不同的内分泌 腺,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是不同 的。(脑垂体、副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 卵巢、睾丸)图P21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生物进化过程看 ➢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 ➢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L/O汉/G口/O学院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内容
1
心理是脑的机能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前思考
1.为什么表示心理现象的汉字,如思、想、 怒、愁、恋等,往往都带有“心”字呢?
2.“狼孩”的故事想必您听说过,这一故事说 明了什么?
3.俗话说,“人心如面,各不相同”,那么, 不同人的不同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共分
31个节,每节有一对脊神经发出。 它的功能是: ——它是低级反射中枢; ——在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时起联络作用
白质
60% 80% 95%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
随着医学经验的积累,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 当人的头部受到损伤时,精神活动就不正常,而 人的心脏有病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却不大。
心理学科学心理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根据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可将神经系统 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1.周围神经系统。它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 活动的最高调节者或“司令部”,由低级中 枢和高级中枢组成。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刺激
感受器 传入N
中枢Biblioteka 神 反馈联系经系
效应
效应器 传出N
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 传的、不学而能的本能反射。包括食物反 射、定向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
从个体发育过程来看,人的心理是随 着脑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
从临床研究成果来看,人的某种心理 活动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密不可分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当大脑皮层某部 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 是向周围散布开来,这种现象叫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扩散过程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扩散下去,而是朝着 原发点回拢起来,这种现象叫兴奋或抑制的集中
2.兴奋或抑制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是指一种 神经过程引起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神经过程增强的现 象。根据性质可分为正诱导、负诱导。根据时空特 征可分为同时诱导、既时诱导。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二讲_科学的心理观

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与正常人 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精神病人的心脏活动 却是正常的。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 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 失,比如“植物人” • 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 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着直接 的关系。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 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无条件反射
• 无条件反射又称为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 不学而能的、固定下来的反射活动,它是有机 体的本能行为。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无 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脊髓 和脑干等低级中枢。
• 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五种:食物反射、内脏反射、 防御反射、朝向反射、性的反射。
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 过后天学习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 间脑位于大脑的两半球之间,连接大脑半 球和中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 是皮质下较高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所 有的感觉信息都先传送到丘脑,进行初步 的加工,再由丘脑传送到大脑皮质的各感 觉中枢。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重要 控制中枢,主要机能是控制内分泌系统, 维持正常的代谢,以及饥饿、渴、性等生 理活动,也是情绪反应的重要中枢。
两种信号系统
1927年巴甫洛夫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 。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 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 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过程
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 动或加强相联系的。
抑制过程
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 止或减弱相联系的。 抑制过程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 性抑制两大类 兴奋-抑制的规律: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
(一)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心理学

填空1.1879年德国心里学家冯特在来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研究需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3.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5.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一般把具体实事实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
7..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8.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9.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活动的目的任务,注意力,间接兴趣。
10.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
11.有人看书能看到“一目十行”,这试注意的广度的体现。
12.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13.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14.表现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15.记忆过程大致可分为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
16.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17.散发性思维的三个特点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18.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倒U 曲线关系。
19.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可以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0.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21.意志行动的心理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22.7.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自觉地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23.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需要五个层次,高级需要产生的基础是低级需要。
24.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的三个方面25.根据心理机能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意志性;根据倾向性的不同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独立个性不同将性格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
《心理学(修订本)》(人教版)章节题库-科学的心理观(圣才出品)

3 / 11
圣才电子书
C.枕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额叶
【答案】A
【解析】颞叶是听觉中枢,听单词会激活大脑左半球的颞叶。顶叶是感觉中枢和运动中
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额叶是言语中枢。
2.在下列选项中,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是( )。 A.周围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躯体神经系统 D.植物神经系统 【答案】C 【解析】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系 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 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6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若一个人的丘脑遭受损伤,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主要有( )。 A.有人大声叫他的名字,他却充耳不闻 B.前面有一堵墙,他却视而不见 C.走过一个喷香的蛋糕店,他却不闻其香 D.大家共进午餐,其他人都觉得菜肴味道鲜美,他却认为索然无味 【答案】ABD 【解析】丘脑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感觉信息,是神经冲动的中间转换站。除嗅觉外,所有 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 所以球所具有的机能主要是( )。 A.言语 B.情绪 C.音乐 D.艺术 【答案】A
4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右半球主要 负责空间关系、情绪、音乐节奏和艺术等。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状知觉、空间关系、情绪、 音乐节奏和艺术等。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顶叶是感 觉运动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
科学的心理观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物质基础----脑心理的客观源泉----客观现实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神经末梢,树突,轴突,髓鞘。
细胞体: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树突:多个短如树的分枝,作用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较长,从十几微米到一米,唯一一根,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神经元的分类:1、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2、运动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3、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一个神经元内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轴突末梢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叫突触。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出后膜。
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不学而能的,稳定的。
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获得的,易变的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人独有)心理产生的客观源泉----客观现实客观现实:人心理之外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客观现实: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1. 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
2.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3. 神经元一般分为、和。
它们分别具有、、的功能。
4.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和。
5.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和。
脑包括、、、。
6. 成人脑的平均重量是克,约占人体重量的。
刚出生婴儿脑重量约为。
7. 覆盖于整个大脑表面的叫,它是人类心理最直接、最高级的物质基础,它的平均厚度是。
8. 大脑皮层有几个对称的脑叶即、、、。
9、俄国生理学家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10、人的心理来源于________。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判断题()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
()2.把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向中枢神经部位传递的神经叫做运动神经。
()3.反射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4.只要有脑,就可以产生心理活动。
二、选择题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三部分。
A细胞体、树突、轴突B细胞体、树突、髓鞘C突触、树突、轴突D细胞体、终纽、轴突2.主管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器官是()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3.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是()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D胼胝体5.新生儿生下来就会吸吮,这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6.遇到危险,个体会下意识地做出躲避动作,这属于()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7.杂技团的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就做各种表演,这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现象。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9.冷的时候就会起鸡皮疙瘩,说的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10.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某学生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11.在教师讲解了例题之后,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相似的其他练习,这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12.跳水运动员通过反复训练,能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空翻转体动作,这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13.常言说的“画饼充饥、惊弓之鸟、望梅止渴”,是()反射。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两者协同发生D以上都不是14.“谈梅生津”属于()反射。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两者协同发生D以上都不是15.聋哑人看到新闻导播的手势语,就明白新闻的内容。
这是()反射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两者协同发生D以上都不是16.盲人通过触摸盲文,能读懂文章和故事。
1.5科学的心理观

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意识经验分 为感觉、简单意象和简单 情感 不限于试验内省法,强调 心理学的应用
反对元素主义,强调整体 ,1+1>2。不排斥使用实 验内省法和观察法,但应 研究意识或行为的整体。
自由联想法
观察法,实验法
现象学方法
1.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课后作业
1、根据心理学分支担任任务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各分支心理学划分为两大领域,即 基础 领
(2)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笔记:周围神经系统从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导向人体各部分,
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担负着与身体 各部分的联络工作,起传入和传出信息的作用。
①躯体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 ②自主神经系统。包括感觉(传入)神经纤维和运动(传出) 神经纤维。
1.5科学的心理观
1.5.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1)大脑的结构。
笔记: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受下级中枢的神经冲动,引起
大脑皮质有关区域神经细胞的兴奋,产生对特定刺激的感觉及支 配躯体和四肢的运动。大脑主要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大脑两 个半球的外部是2-5mm的灰质层,称为大脑皮质,其中包含140 亿个神经细胞,其面积为2200-2600c㎡。
心理学小故事:牛为什么不跑?
有位画家去乡村写生时,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 个小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 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都是这 样的。
这位画家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 一个小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这时,老农 靠近了他,压低声音(好像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 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 它不老实,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 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
心理学

第二章科学心理学观一、名词解释:1、反射2、反射弧1、条件反射2、无条件反射3、第一信号系统4、第二信号系统5、兴奋与抑制8、动力定型9、经典性条件反射10、操作性条件反射二、填空题:1、实验法是指()的研究方法,它有两种形式,即()和()。
2、人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因此说()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3、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相对立的基本过程是()和()。
4、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规律是()和()。
5、反射可分为()和()两类。
6、信号系统可分为()和()两类。
7、反射弧可分为()、()、()和()组成。
8、印度狼孩卡玛拉自八岁回到人间,经过多年训练和教育,到十七岁时,只具有相当于四岁儿童的心理水平,这说明()。
三、选择题:1、“心理学”一词源来自()。
A、中文B、希腊文C、英文D、德文2、心理学源于()。
A、宗教B、历史学C、哲学D、生理学3、心理现象又称为()。
A、心理规律B、心理活动C、精神D、理性4、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A、操作性条件反射B、经典性条件反射C、a和bD、以上一个也不是5、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D、以上一个也不是6、学习是()的建立。
A、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a和bDD、以上一个也不是7、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A、先天固有的B、后天形成的C、a和bD、以上一个也不是8、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
A、非条件反射B、本能C、复杂的非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9、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A、先天固有的B、后天形成的C、a和bD、以上一个也不是10、吃饭时分泌唾液是()作用。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非条件反射D、以上一个也不是11、动力定型是()。
A、非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的连锁C、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D、以上一个也不是1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心理学导论

心理现象
客体意识
意识
自我意识
3、从情知维度上划分
情感因素—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
意志、性格、气质、价值观等
心理现象 认知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能
力(智力、创造力等)、元认知等
二、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
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实践应用
心理学的性质
实验室实验法:在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 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改 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点:丌仅能主动获取,还能解释原因,丏所获信息也较为精确 缺点:被试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 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
5. 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实践活动是外部丐界不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梁 人的心理正确不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4.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6.心理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实践题:
1、学会到图书馆查阅心理学文献资料。 2、组织一次对中学优秀教师的微型调查,了解心理学对 教书育人工作的实际意义。
再见!
1. 精神分析学派
• 惊世骇俗的创造者:弗洛伊德
影响整个人类,改变现代思想 的只是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 卡尔· 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 萨特
“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核心观点之一:潜意识理论
意识(consciousness):人们当前能够意 识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目前未被 注意到戒丌在意识之中,但需要时可 重新迚入意识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 忆。
心理学的心理学理念和观念

心理学的心理学理念和观念心理学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并从中探究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态环境的关联。
心理学的观念和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的心理学理念和观念及其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个体是如何感知、知觉、思考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是指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这种信息处理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等多个方面。
基于这种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对思维和记忆过程的研究,展现了人的心智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研究人类记忆的W·J·哈兹利特与E·L·托利文发现,人们的记忆是按照信息量和重要性来决定的,并且在一定的限制下,人们的记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塑造能力。
由此可见,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意识和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人类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从婴幼儿期到晚年的人类发展过程,包括人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交发展等。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也在不断地发展成长,因此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这个过程。
发展心理学的观念是人类开发潜力和达到自我增长的理想状态,其探究的是不同环境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发展的趋势和条件。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论表明,人的成长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多样化的香港文化背景、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机构和支持和教育资源的不足等问题。
这些特定条件下的人类发展情况将帮助我们理解帮助各特定群体实现人类潜能的途径。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如何互相影响以及互相作用的学问,它就是要探明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基本心理机制,并通过研究人类群体的的交互和心理动态关系来展现出人与社会的协作和冲突。
社会心理学表明人类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是能适应和合作的,不同地方的群体的互动和反应显示出了人们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注与精神性。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脑的进化过程、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3)心理的实质2.本章难点:(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讲授法2. 问题讨论3.习题辨析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两种心理观的争论一、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的意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
在欧洲,以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人与整个自然界一样是物质的。
灵魂是由原子组成的,只不过比组成肉体的原子更加精细而已。
人的死亡不是指灵魂离开肉体,而是肉体原子和灵魂原子的自然分离。
他认为,人的感觉和思维是一种不断放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象”,透过感觉器官而投射到灵魂的结果。
他说:“如果没有影象来接触,就没有人能有感觉和思想”。
他坚持了心理是物质派生的,感觉是由外物引起的唯物主义观点。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的心理学专著里,把灵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是身体存在的形式。
在《记忆》、《梦论》等著作中,肯定感觉是认识的基础,说:“感觉决不是感觉自身,而必须有某些外于感觉者,先于感觉而存在”。
二、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对人的心理实质作出唯一正确阐明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意认为,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对这一心理实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
第二节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脑是对来自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调节行为的器官,大脑皮层具有对复杂的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处理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 本身不能独立产生心理,人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 物质前提,它为人产生心理活动提供可能性。而 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客观现实。 (一)人的心理是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1、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2、生物的反映形式 3、动物的反映形式 4、人类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的意识
返 回 上 页
9
下 页
第一节 4.两种信号系统
心理的实质
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因此条件反 射系统又称为信号系统。人脑中的信号系统有两 种: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以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词为信号所形成 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
医学资源
16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二节 2、神经元的类型
心理的生理基础
根据神经元的性质把神经元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 它的功能是将感受器接受的刺 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2)运动神经元 其功能是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 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
眨眼;手摸到烫水就会缩回来;蜜蜂“造房”、蜘
蛛“结网”、海狸“筑巢”等都是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长期比较稳定的环境影响 下,经过若干代的积累而形成。 医学资源
返 回 上 页
7
下 页
条件反射 是有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例如,人们按交通指挥信号灯行动;打过针
医学资源 11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二)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所以说没有被反映 的客观现实,心理这种反映形式也就不能存在。 人的心理现象,不论多么简单,还是多么复杂, 其内容都来自客观现实,甚至包括神话中虚构的 人物和故事情节。
医学资源
2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的实质
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用切除 脑的手术、微电刺激脑、脑切片等科学验证,探讨 脑的机能,证明动物的复杂行为与大脑的机能有关。 脑电图的研究发现,人在闭目养神,无忧无虑与努 力学习工作时或睡眠状态时出现的脑电波是不同的。 所有这些临床与科学的实例都表明:脑是心理的器 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 产生。
的儿童见到穿白色工作服的人心理惧怕;吃过梅
子的人能“望梅止渴”等都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使个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并根据变化了的具体条件,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
医学资源 8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3、条件反射的抑制 高级动物根据一定的条件形成的条件反射, 常常因为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抑制。主要有: 消退抑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不再加 以强化,结果就会造成其强度逐渐减弱到完全消 失。 分化抑制:在条件反射建立初期,有许多与 条件刺激物相近似的刺激,经过训练只对其中被 强化的刺激物产生反射,对其余刺激物不发生反 应。 延缓抑制:条件反射随着无条件刺激物的暂 时延缓而出现的暂时抑制称为延缓抑制。 医学资源
第二节 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小的结构 和功能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细胞突起(包括树突和 轴突)两大部分。
医学资源
15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二节 神经元的结构
心理的生理基础
神经元胞体
终纽 树突 髓鞘 轴突 图2-2 神经元的结构图
医学资源
5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反射环:是实现反射活动并包括反馈
环形通路的能结构。
图2-1 反射的环形通路
医学资源
6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
的反射。它是有机体的本能行为。
例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吮;强光刺激眼球就会
医学资源 4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反射弧:指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反射 弧五个部分组成:(1)感受器,如眼、耳、鼻、 舌、皮肤、内脏、肌肉等,它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神 经冲动;(2)传入神经,它把神经冲动传向神经 中枢;(3)神经中枢(脑、脊髓),它对神经冲 动进行分析与综合;(4)传出神经,它把神经冲 动传到效应器;(5)效应器,它是产生反应的部 分,如肌肉和腺体。
医学资源 3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二)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心理的实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也是 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 1、反射、反射弧、反射环 反射: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 物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例如,酸苹果放到嘴 里,立即分泌唾液细小的东西浸入鼻孔就打喷 嚏;蚊虫叮人,感觉到痛痒,举手拍打;交通 指挥信号——绿灯亮,行人、车辆立即前进。 这些都是反射活动。人的一切为,包括高级智 慧,意识活动都具有反射性质。
医学资源
13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四)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人的心理不仅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的, 而且它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仅人 的心理在实践中产生、发展,而且整个人类和个 体的心理、意识发生和发展都是受社会生活实践 制约的。
医学资源
14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医学资源
12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பைடு நூலகம்观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从最简单的感觉、知觉到复杂的 观念与意识,无不都是客观现实的各种特性、关系在 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心理就其内容及其发生方式来说, 是客观的。但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想象、情 感、意志来说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要点
一 二 三 四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
医学资源 1
下 页
第一节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即科学的心理观 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物质基础, 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则人的心 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