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特点

心理学的特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的特点就是心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1、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人们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理过程、条件及其影响因素;2、心理活动的实践性,即在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意识与无意识,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互相作用;3、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即人们心理现象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并表现出各种社会特征;4、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即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特点,但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5、任何人都有自尊,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和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成分。
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自己的自尊,它给人以信心、力量和勇气,也使人感到愉快、振奋和满足。
6、任何心理现象都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要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得到表现。
7、任何心理现象既有遗传性又有环境性,即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客观世界,又经过人脑对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9、任何人的心理活动都具有自觉性和不自觉性的特点。
10、任何人都不能完全地认识自己,人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假设去认识别人,也总是带着他自己的“阴暗”或“童年的偏见”去认识别人。
11、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12、人的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心理的发展,人的意识正在不断地扩大,人的意识所反映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
13、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支配人的行为,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心理学虽然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但并非心理学就是生活。
事实上,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学习心理学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所以就很少会有人想到心理学能够帮助他们。
其实,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还能让我们了解他人,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人。
当然,最终心理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幸福和快乐。
在你遇到某些困难时,向心理学求助吧!它会为你提供指导。
心理学复习

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人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5.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6.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7.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重视意识的动态特征,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
8.行为主义心理学:该学派思想的很大程度上受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
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总之,行为主义心理学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9.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他们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
10.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
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11.人本主义学派: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本质心理学是科学性的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心理学研究的最主要意义在于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本质,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首先,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原因。
通过对人们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心理学帮助我们发现了许多导致特定行为的因素,例如,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是人类的合作本能,自我中心行为的原因是人类的自我保护需求。
这种揭示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以及我们自己的行为。
其次,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的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困扰。
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乐观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这一发现促使人们在逆境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此外,心理学研究还提供了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心理障碍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总的来说,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改善生活质量的科学指导,使我们能够更加健康、幸福和成功地生活。
此外,心理学研究对于改善社会现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研究可以解释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的发生和演变。
例如,通过研究人们的偏见和歧视行为,心理学揭示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心理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暴力行为和犯罪的成因,以及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通过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社会政策和法律,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心理学研究对于教育领域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在学习和记忆方面存在差异,通过了解这种差异,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此外,心理学研究也揭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学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教育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本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现象,提高教育质量。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与科学性原则。
是指研究者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主观臆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反映事物,在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究事物的原则2.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研究者必须保证理论知识与时间认识的相互作用,在事件中检验理论正确与否,是理论成为时间导航器3.教育性与发展性原则:研究者要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种发展变化发过程来加以研究4.理论性原则:研究过程中切勿采用欺骗,不负责任的手段,也禁止对人类进行不道德的治疗等,以免对研究对象的身心造成伤害5.有效性原则:研究者所进行的研究该有明确的研究目的,而且必须具有可行性,并能为日后的心理学教育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早,使用最多,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所谓观察法就是指研究者为某一研究使用人体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工具,有系统,有计划的了解人们的行为,从而考察人的心理活动,并收集信息,获得经验资料,以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2.调查法就是研究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实现拟定好调查提纲,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向被试进行提问,从而了解或预测被试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3.预测法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使用标准化的的测量技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预测,并将测试结果进行数量化分析来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4.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活动事件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知觉是指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综合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重属性整合为统一的组织加工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记忆是人对知识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类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根据记忆材料的理解程度分类:机械记忆意义记忆3.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分类:内隐记忆外显记忆4.根据记忆的知识类别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5.根据记忆类容的性质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记忆加工系统1.感觉记忆是指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后仍在脑海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2.短时记忆是指脑海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进行加工编码的过程,又称工作记忆(三个特征:保留时间跨度在2分钟之内(时间段)与当前的意识状态和操作活动相关(容量有限)有一定的长度(7+-2))3.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十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2个特点: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的影响因素:1.识记材料的时间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3.学习的程度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5.学习材料的意义和作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分类:1.根据凭借物或思想状态分类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探寻答案的方向分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能力是指人们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能力:是指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也成为智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的发展在时间上存在差异3.能力类型的差异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4.能力的性别差异能力的影响因素:1.先天素质因素2.环境因素3.教育因素4.实践活动因素5.个性因素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与气质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1.气质更多的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的社会生活活动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3.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极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联系:1.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2.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速度 3.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是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性格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2.家庭因素(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出生次序独生子女)3.学校因素(课堂教学班集体教师)4.社会因素5.主观因素改善亲子沟通的策略:1.定时沟通2.尊重子女人格3.鼓励表达4.耐心倾听5.宽容异见6.解释规则学习的两种主要类型:1.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科学的研究方法
1.2 观察技术
定义:通过一定的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 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缺点:有时无法控制额外变量。因此,结果是 描述性的,不能阐述因果关系。
1.2.1 个案研究:对一名被试的行为进行 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常用于临床,以帮助人们 构建假设和观点,以进行深入研究。 注意——不应将所得结果推广到其他个体身上。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当考虑外部效度时,一般化的3种常见形式:
总体的一般化: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验被试
之外的其他群体上。
情境的一般化:实验结果应用到不同于原
始实验的情境或环境中。
时间的一般化:实验结果应用到不同于原
始实验的时期。在所有时期都适用。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威胁外部效度的因素:
变量(变项,valiable)-是在数量上
或质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 现象、事物或事物特征。如字号大小对阅 读速度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实验的最基本的3个相关因素: 自变量——研究的核心,是研究者直接操纵的因素。
并确定其对行为的影响。 自变量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2类: 外部刺激: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包括物理刺激和社 会性刺激。 内部刺激:来自被试本身的特性,包括固有特性和暂 时特性。 固有特性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已经具有的特点。如性别、 年龄、民族、智力等。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统计回归:重测分数的提高或降低很可
能是向均数回归或移动。选择极端特征的 被试时,要注意这种现象。如高、低两组 -某课程学习-下降、升高。
其他影响因素
过去事件:除自变量外在2次因变量测量 之间发生的任何事件。进行多次测量或测 验时,必须意识到它的影响。
心理学的科学性与意义

作业题目:浅谈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存在必然有基础及意义。
它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但又不局限于人的行为与思维。
实践出真知,在对动物的观察与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最基本最原始的心理。
从猩猩的对木棍的使用,到猴子能借助凳子取高出的香蕉,都可以发现一般思维。
当然,对于人类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人的思维情感比较的丰富,因而需要更加的细微的观察与研究,也正是如此,心理学才可以更加迅速的发展。
因此,心理学的科学与意义正是在此,去挖掘心理一般更好的掌握与利用,为人类谋福福利。
心理学的科学性在于它的较强的实践性。
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
就我个人而言,对心理学的科学性是不认可的,当然研究心理学也是大有裨益的,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困扰的问题。
对于心理学,个人认为,心理学只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不像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具有自己的技术公式,一般的公理,人是具有普遍性没错,但人不是一台机器,他的思维活动也不是流水线,他的个性思维更加的明显,更加的丰富。
就比如全球有70亿人口,怎么能用12个星座来划分。
当然,实践中的人,也是具有普遍性的,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点,这就是我们能掌握的,并且可以利用的。
相对而言,心理学的意义就没有这么多的争议了,他的意义是不容质疑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一下心理学的原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许多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如果你了解别人的心理,就可以更好的为别人设身处地的着想,恋爱时,你想到对象前面去了,想到他或者她心理所想,然后做出来,定能给人一个惊喜。
当然,心理学的运用是需要一定的素质的,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他对心理学的运用。
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更好地让人解决与面对问题,丰富自己的情绪情感,处理好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变更火者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心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学科,它是具有科学性与实际意义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什么的科学

这是心理学的标准定义。
1、心理学是一种研究科学。
除了应用心理学,心理学的很大部分是一种注重研究和理论的科学。
2、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人,其行为和心理。
一般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不是动物、也不是事物。
研究人的行为模式、心理模式、心理活动。
3、心理学是为了在人的行为和心理中,找出表象和规律的关系。
一般的心理学研究人,不是为了什么生活方面的应用,而是找出人在行为和心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找出这些规律,对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带来指导性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着,同时也依赖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的发展,并常受到邻近学科的影响。
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原理的研究,而随着心理学的科学材料的积累,某些心理学基本原理也将发生变化。
心理学的历史表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充分占有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成果,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①感觉与知觉;②学习与记忆;③思维与言语;④情感与意志,⑤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
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正常成人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
从整体上看,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达到心理发展的高级水平,体现出人类心理活动的特征,具有典型性。
但是,普通心理学并不研究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而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如有关感受性的测量和各种感知觉的机制,学习与记忆的形式和过程,思维的各种操作,言语的知觉和理解以及能力的测量、人格的结构等。
《心理学》提纲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概念及其性质2、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3、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4、心理学研究方法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2002年4月考题)1、一般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内隐与外显关系的反应,反射弧是过程,大脑是加工中心)2、本书定义: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1、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02年10月、03年10月考题)2、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02年4月考题)第二节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3、主要观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包括感觉、意象、情感。
把心理分解成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达到研究心理的目的。
4、方法:实验法与内省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W.James)、杜威(02年10月考题)2、流行时间: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3、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意识的结构。
意识的功能主要有:意识、心理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心理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是有用的。
意识是连续的、动态的(意识流)。
心理学不应该局限于在实验室中研究,应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2、流行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3、主要观点: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它是看不见的,而应该研究外显行为,并以此来获得心理活动的规律(S—R)。
心理学的逻辑

心理学的逻辑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逻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
行理解。
首先,心理学的逻辑是启发性的,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一种启发性的科学。
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而人类非常复杂,所以心理学不可能直接观察和
测量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因此,心理学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各种方法来研究
人类心理和行为,而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心理学家的判断和推断。
因此,心理学的逻辑必然
是启发性的。
其次,心理学的逻辑是由具体实验和观察所构成的。
心理学家进行实验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心理学规律并验证心理学假设。
因此,心理学的逻辑基于具体实验和观察,心
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心理学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而推导出
理论和假设。
因此,心理学的逻辑是基于具体实验和观察所构成的。
最后,心理学的逻辑是科学性和实证性的。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研究方法和分析方
式都是科学性的。
而心理学研究结果的验证,主要依靠实证性的证据。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
和观察方法,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能够通过实证性的证据来证明其研究结果
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心理学的逻辑是科学性和实证性的。
总之,心理学的逻辑是启发性、有具体实验和观察所构成的、科学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所构成的。
这些特点使得心理学研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心理学的基本特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学习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门细分领域,心理学有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特征。
1. 科学性首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它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人类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真实的数据,以验证和推翻关于心理现象的假设和理论。
科学性使得心理学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使得心理学研究能够被其他研究者接受和进一步发展。
2. 多样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而人类是极其复杂和多样化的。
因此,心理学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涉及各个方面,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
每个分支都关注不同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探索。
多样性使得心理学成为一个丰富和多元的领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
3. 个体差异心理学的基本特征还体现在个体差异的考虑上。
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和经历不同,因此人们在思考、情感和行为方面会有所不同。
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解释这些个体差异,并通过研究方法和技术来了解它们的原因和影响。
个体差异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4. 相互影响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这是心理学另一个基本特征。
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情感,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习和文化。
心理学家试图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相互影响的理解有助于揭示人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5. 过程性心理学还具有过程性的特征。
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心理学研究试图捕捉和理解这些心理过程的演变,而不仅仅是静态地描述特定的心理状况。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追踪和研究个体,观察并记录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发展。
关于心理学科学性及其未来发展的几点看法

关于心理学科学性及其未来发展的几点看法作者:李语彬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2期摘 ;要:“心理学危机”——心理学何去何从问题——成为心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心理学的科学性也遭到了质疑。
但是,随着对心理现象的不断剖析、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发现心理现象要比单纯的物理现象或生物生理现象复杂得多。
对这些奥妙的心理或心灵的现象,很难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加以研究。
本文通过关于心理学危机的讨论,试着阐述了心理学属科学范畴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心理学危机;科学性;科学研究纲领近十几年来,心理学危机问题即心理学何去何从问题成为心理学界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场关于心理学危机问题的大讨论激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心理学最基础最核心问题的反思,与此同时心理学的科学性也遭到了质疑。
本文试从心理学的科学性入手探讨本人对心理学的科学性及发展趋势的看法。
1879年,冯特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使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指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直接经验,研究方法为内容观察法,在此基础上又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使心理学满足了学科独立的条件: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
随后一大批科学家涉足心理学,开始了不懈的探索,但是由于心理学本身的独特性: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深不可测”,心理学理论及心理学家都遭到了其它领域学者的批判。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心理学理论的解释能力遭到了怀疑,心理学的实践性越来越局限于实验室。
一方面心理学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个性心理的研究包括心理意识,行为,潜意识,自我实现,心理的生理机制,脑神经系统、预防保健治疗的研究,集体心理学研究包括团体、社会,跨民族,跨国家跨文化研究。
可以说心理学研究无孔不入,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学术流派如雨后春笋,经典理论流派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如新的精神分析、新行为主义、新皮亚杰主义、新认知主义、超个人心理学等在继承中扩大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同一流派内部也分化为多个派别。
心理学自考题-23

心理学自考题-23(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Ⅰ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______(分数:2.00)A.自然科学B.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科学C.社会科学√D.人文科学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解析] 因为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到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物种发展中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又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故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分数:2.00)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析] 观察法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3.下列关于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分数:2.00)A.在完全与外部时间线索隔离的条件下,日周期为25小时B.隔离解除,当再次见到光线时,生物钟调整恢复为24小时C.飞行时差造成的身心困扰产生于旅途疲劳√D.飞行时差的困扰程度,因飞行方向而有不同解析:[考点] 生物节律的相关知识[解析] 飞行时差造成的身心困扰绝非产生于旅途疲劳,而是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的结果。
4.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催眠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是:催眠是角色扮演和______(分数:2.00)A.催眠是半睡眠B.催眠是幻觉C.催眠是追忆D.催眠是意识的分离√解析:[考点] 催眠理论的相关知识[解析] 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催眠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是:催眠是角色扮演和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5.视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______(分数:2.00)A.中心√B.边缘C.所有D.上端解析:[考点] 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解析] 感光细胞在网膜上的分布,视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心,称作中央窝或黄斑的一点上。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
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
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
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
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二)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
(三)心理学的流派: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构造主义“构造心理学”( 1879-1900):奠基人是冯特。
代表人物是冯特的学生铁铁纳。
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发现心理元素如何合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他使用了内省法来进行研究,认为通过分析被试报告的自身反应,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的结构。
2、机能主义(1890-1930):代表人物:杜威,詹姆士。
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机能或功能,而不应研究心理的结构 ,必须从与现实的关系上来研究心理和意识的作用和特点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1913-至今):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研究对象: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要抛弃意识,直接去研究行为提出心理学应该关注能进行客观测量的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S-R )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研究对象:意识的组织。
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像。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征和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研究对象: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观点: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大部分。
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的无意识心理在支配个体的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意识强大的多,而且其心理过程要比意识的心理过程复杂的多。
心理学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对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研究。
在这个定义中涉及心理现象和心理是一门科学这两个问题。
2. 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四个特点:(1)研究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动物;(2)是成人而非儿童;(3)是常态而非变态、异常的;(4)是普通的、一般的而非特殊的人。
心理学的科学性的三个基本特征: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1、 可复制性(可重复性):指意向科学研究的结果是能够按照原创者所提供的研究方法精确加以重复验证的2、 可证伪性:指在表述一个科学理论时,必须遵循从该理论所推到出的各种预测有可能被证伪;在评价一个理论的新证据时,必须审视在收集到的这些新证据中是否可能证实该理论是错误的。
3、 系统性:指科学研究必须有条理、有层次、有组织,而不是随意杂乱的,包括四个方面,a.描述心理事件(质和量的特点)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各因素间的交互问题) d.确定心理机能有机体保持体内平衡及其与外部环境保持平衡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的事实、规律、结构和机能的实证科学。
3. 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4. 认识心理学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现象和行为。
个体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对心理现象的划分主要为三分法: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⑴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操作程序,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⑵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现实形态和背景状态,它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清醒状态);潜意识过程是指不能觉知到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以下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具有科学性:心理学研究应基于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不依赖于主观臆断和个人经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2. 系统性:心理学研究应基于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尽量避免零散和片段的研究,以促进对心理现象的深入理解。
3. 客观性:心理学研究应力求客观真实,避免个人主观偏见和武断判断,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客观可信。
4. 可重复性:心理学研究应具有可重复性,即研究结果应能够在相同条件下被其他研究者重复实验和复核,以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整体性: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思维和综合分析为基础,将个体的心理现象置于更大的心理系统中考虑,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6. 伦理性:心理学研究应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确保研究的参与者不受伤害,尊重他们的权益和自主性,保护个体的隐私和机密性。
7. 透明度:心理学研究应依据透明的研究设计、方法和过程进行,结果应公开并有机会接受同行评审和验证,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8. 确证性:心理学研究应以证据为依据,避免武断和主观的推测和假设,以促进科学推理和理论发展。
9. 统计性:心理学研究应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量化和推论,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10. 开放性:心理学研究应持开放态度对待新的理论和方法,不固守传统观念和假设,以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心理辅导的原则科学性和时效性

心理辅导的原则科学性和时效性心理辅导是一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核心原则是科学性和时效性。
科学性意味着心理辅导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遵循科学方法进行实践。
时效性意味着心理辅导应该高效、迅速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以最短的时间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科学性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原则之一、心理辅导的科学性要求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都必须经过科学的验证和研究。
心理学作为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科学性要求心理辅导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的了解,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科学性还要求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评估和干预方法要符合科学的标准和要求。
评估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系统的收集和分析个体的心理信息,来全面了解个体的问题和需求,为干预提供依据。
科学性要求评估方法必须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以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同时,干预方法也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和研究,具备有效的治疗效果。
心理辅导师应该根据个体的问题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干预方法,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干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时效性是心理辅导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时效性要求心理辅导应该高效地解决个体的问题,以最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
时效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及早介入、快速干预和及时终止。
及早介入是指在问题出现之初就开始进行心理辅导。
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可以预防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提高干预效果。
因此,心理辅导师应该在个体出现问题的早期就进行及早介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减轻心理痛苦。
快速干预是指心理辅导应该尽快产生效果,以减轻个体的困扰和痛苦。
心理辅导师应该根据个体的问题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干预方法,并及时进行干预,以加速问题的解决。
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师应该与个体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调整干预策略,确保干预的迅速和有效。
构造心理学特点

构造心理学特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方法来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情感表达和行为方式,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原则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心理现象。
科学性使心理学能够不断进步,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来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可以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数据,并以此来提出科学的结论。
2. 综合性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吸纳了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如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等。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性质,使其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综合性使其能够研究和解决多种问题,如认知、发展、人格、社会关系等领域的问题。
3. 实证性心理学是实证科学,它依靠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验证或修正理论和假设。
实证性使心理学能够建立和验证关于人类心理现象的可靠理论,同时帮助研究者消除主观偏见和个人经验的影响,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 多样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而人类具有多样性。
心理学对于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人群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思考、情感和行为差异。
这种多样性使心理学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类心理,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
5. 应用性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术性的学科,它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医疗、管理、咨询等领域,帮助个体和组织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心理学应用的例子包括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人力资源管理等。
6. 发展性心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进步。
心理学的发展包括理论的更新和方法的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科学需求。
研究者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实证研究,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并为解决人类心理问题提供新的见解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
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
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四、科学与实验
(一)科学家的工作
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
1、发现规则
所谓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建构理论
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则。
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
(二)实验
1、什么是实验
实验就是精密地控制各种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干扰,探究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2、实验的构成要素
任何一个实验,都由以下要素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3、实验变量分析
设计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分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变量。
变量指事物的属性,这种属性在质量或数量上是可变的。
所谓质量可变,例如人的性别(男或女)、宗教信仰(何种宗教信仰)等等;所谓数量可变,例如物体的重量、信仰的坚定程度等等。
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在数学上,在实验中,自变量是主试所要操纵的变量,它的变化往往构成原因;而因变量则是主试认为可能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它的变化可能构成结果。
控制变量指自变量以外那些可能影响实验中的因变量的变量。
为了得到纯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必须采取措施将控制变量的影响降至最低。
4、实验研究的步骤
要完成一项实验研究,至少需要以下5个步骤:理论假设、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和解释结果。
五、实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前文讲过,一门学科能否成为科学,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是否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还必须有独特
的、适合其特殊研究对象特点的方法体系。
在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它是作为哲学的附庸存在的。
那时候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哲学家在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心灵和身体的关系等等哲学问题时顺带进行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也是借用哲学的思辨方法。
从18世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自身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运动"。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这场"独立运动"的酝酿期。
这时出现了实验的萌芽。
在这期间,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开始定量地研究一些感觉和知觉问题。
例如,1795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克林(Maskelyne)发现,他的助手对天体运动的观察记录总是比他慢约半秒。
因而他提出了反应时问题,认为反应时间存在着人际差异。
后来就有所谓的"相对人差方程"(A被试的反应时间-B被试的反应时间=X秒)的研究。
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韦伯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韦伯定律"。
而莱比锡大学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描述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对数定律,还制定出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这一套方法是专门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和数学处理方法,这标志着心理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方法。
1862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中首次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
冯特将它作为自己创建的新心理学的代名词。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结构主义学派,还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由
此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