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面临的几个问题
近十年上海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世博会后续利用影响分析
2 4 9・
工程技 术
近十年 上海城 市功能空 间结构演化特征 及 世博会 后续 用影 响分析
陆 晓蔚
( 上海帕莱宁城市规划设 计有 限公 司, 上海 2 0 0 ) 00 0 摘 要: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 中心城市, 1 纪以来城 市和建设快速发展 , 自2 世 但近年来随着上海 中心城 区开发强度过高所带来的种 种 问题逐渐凸显 。 如何调整城 市功能布局、 形成整体均衡 的城 市空间结构 已经成 为城 市发展 战略 的重要课题 。在今后的一段 时期 内, 世博 会作 为城 市重大事件 , 其后 续利 用必然是影响上海城 市功能和空间结构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因素。本 文根据 区县一级 的城 市建设类统 计数据 , 总结 2 0 0 1年以来上海城市功能迁移 的特征 , 分析其 中世博会 因素将对城市功能迁移以及城 市空间结构转 型产生的影响 , 解剖其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并提 出规划对策 , 以期为下一步的政 策制定和研 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 : 郊区化 ; 功能空间结构 ; 世博会后续利用 范围不仅局 限于近郊城区 , 远郊地区也得到 了一定的发展 。 23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 各类主要城市功能向郊 区转移似乎 已经 是大城市发展 的一种普遍规 律和趋势 , 但是 由于各城市经济 、 社会 () 1与传统的区位理论一致 , 市空间结构 的圈层性特征 突出。 城 0 0年 结构 、 发展路径和空间形态的差异 , 城市郊 区发展 的机制 、 过程以及 从 2 1 的统计数据来 看 ,商务 办公 功能仍然 集 中于 中心 城 区 出现 的问题也各有不 同 , 而这其 中 , 城市重 大事件 和决策对空 间结 (3 , 7 %)但重 心开始 向中心城区边缘 区偏 移 ; 业设施布 置在 中心 工 7 %)居住功能 和人 口聚集 的中心较为分 散 , 构转 型显然起到 巨大影响。2 1 年作为“ 01 十二五规划 ” 的开局年 , 如 城外 围偏 向近郊 区( 3 ; 何利用世博会这一城市重大事件 , 顺应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市场趋 分布 于中心城 (3 及近郊 区(8 , 4 %) 4 %)且整体 重心有向近郊 区偏 移 居住对 区位的选择并不敏感 。从城市功能空 间布局 的变化 势, 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 合理 引导世博会后 续利用 向有利于优化 上 的趋势 , 城市功能 的郊区迁移表现出明显的圈层性 和单 中心特 征。从 海城市空间结构 的方 向推进 , 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 内规划必须 来看 , 面 对 的 重 要课 题 。 空间上看 ,中心城 区核 心区呈 现居住和商务办公呈 现同步缓慢 增 2 近 十 年 来 上 海城 市功 能 空 间结 构 演化 长, 工业缓慢减少 ; 中心城 区边缘 区商务办公快速增长 , 而居住和工 业缓慢增长 ; 近郊区居住和商务办公呈 现同步较快增长 , 工业 大幅 21研究对象与基础 . 作为城市功能分析 的基础 ,将 2 0 年 以来上海统计年鉴 中的 增长 ; 01 远郊区则是工业呈现较快增长 , 工业和商务办公增长缓慢 。 从 中心城尤其是中心城区边缘区商务办公功能的 居住建 筑 、商务办公建筑和工业 建筑的建设量作为 主要 的分析对 城市整体结构来看, 象, 本文认 为此三类建筑和设施 代表了城 市功 能结 构中最基础 的产 聚集加快 , 工业和居住 向郊 区迁移 , 中心城 功能的单一性进 一步加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长江的入海口以及城市群的核心之一。
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经济总量达1.71万亿,居大中华区(包括港澳台)第一;城镇人口占总人口89.3%,城镇化水平居内地首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31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上海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
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通行吴语上海话。
上海又是一座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的城市。
如今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上海有着高度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多次演变过程。
但因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将对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演变加以分析。
90年代初浦东开放以来,上海城市空间地域和结构亦发生了巨大变动,首先表现城市空间地域的扩张:其次是产业调整布局引导的城市功能区位的变化:第三则是人口空间变动引导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
1、上海城市空间地域变动分析上海市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中心称核心区、外缘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四个部分。
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空间地域变动主要体现在郊区化方面,1990—2000年,上海城市的改造与外资经济的增长.促动了上海城市建设和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使得上海城市郊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速。
下面可以用人口分布来反映郊区化的进程。
1990—2000年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黄浦、卢湾、静安三区10年间共减少69.2万人,三区年均增长率都超过或接近_4%,核心区人口密度从54201人/km2下降到40136人/km2外缘区六区人口持续增长,10年间增长92.6万人。
个别区县增速较快,如徐汇年均增速达4.7%、普陀为3.4%,外缘区人口密度从18349人/km2上升到21892人/km2。
浦东新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规划与利用的现状及不足
浦东新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规划与利用的现状及不足作者:李建丽真虹张婕姝来源:港口经济港口产业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支柱之一,港口岸线资源规划直接影响到港口功能的发挥。
原南汇区划人浦东新区之后,与上海其他区县相比,浦东新区沿海港口岸线长度最长,包括外高桥、临港新城两大上海市重要的港区。
作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研究浦东新区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一、浦东新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规划与利用的现状1.总体概述原浦东、南汇两区合并后的浦东新区海岸线长约为120公里,岸线功能较全,其中港口岸线包括临港工业、公务、游艇、旅游、轮渡和港航服务等码头岸线,具体来说,有外高桥作业区、外高桥电厂、外高桥船厂、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LNG事故备用站码头、中航油码头、临港新城作业区、杭州湾北岸临港新城港区、芦潮港渔港以及新老车客渡码头等。
浦东新区的沿海港口岸线从地理位置上主要分为三段:长江口南岸中段、长江口南岸下段和杭州湾北岸。
(1)长江口南岸中段(吴淞口—越江通道西边界):岸线长19.6公里,主要有化工、电厂、造船、船舶燃料和外高桥一至六期集装箱和多用途码头,七期尚在开发中。
其中公用码头岸线长6530米,其他为临港工业和,公务码头岸线,长度1.3公里。
(2)长江口南岸下段(越江通道东边界-南汇嘴):岸线长67.3公里,主要有浦东机场、市排水公司、电厂灰场和华夏文化旅游区等。
该岸段越江通道东边界下游8.2公里岸线的水深条件较好,主要为港口深水岸线,用于粮食、科考船、多用途、散杂货码头及黄浦江外迁的临港工业等;南汇嘴北侧为临港新城的岸线。
(3)杭州湾北岸(南汇嘴一临港新城港区):岸线长约30公里,主要有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园区、洋山港保税区、芦潮港渔港等。
临港新城港区,位于南汇芦潮港以西至奉贤中港,岸线总长约12公里,水域面积约148.6公顷。
芦潮港西的9.0公里,以服务于临港工业及重装备产业发展为主;余下3公里左右具体开发方式视今后需要确定。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预测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预测邓悦1 ,王铮1 ,2 ,熊云波1 ,王凌云1 ,吴健平1 ,宋秀坤1(1.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北京100080)摘要:该文研究了浦东开发以来上海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演变。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地图、统计数据和遥感图象,对上海市的人口重心、商业重心进行计算,以考察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并利用马尔可夫链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预测了上海市中心城区2002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上海市;空间结构;预测引言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形式[1 ]。
依据地理学的观点,可以按城市的外部(P hysical)形态和人文(human)形态来考察[1 ]。
从外部形态来看,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分布形态,这是城市空间结构领域内的研究热点[2 ],因为数据容易获得,容易描述。
而城市的人文形态空间结构常常被忽视,包括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结构、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等,虽然偶尔有文献提到这方面,但是也仅仅是定性描述,缺乏定量计算[3 ]。
将城市空间结构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联系起来,进行动态研究的文献就更少了,华楠,江景波对城市土地动态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 ],但是仅限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并未涉及空间分布。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领域学者研究的重要客体。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迅速,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表现尤其明显,预测这种变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近来,吴建平,梅安新等利用航空遥感图像对上海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作了基础性研究[5 ],为深入探索提供了依据。
吴志强(2000) [6 ]对上海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房国坤等(2000) [7 ]对城市扩张对环境的影响作了可喜的工作。
这些文章对上海市土地空间结构的定量研究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但出发点大都限于土地利用。
经济结构、城市结构与中国城市化发展
经济结构、城市结构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一、经济结构与城市化发展——从传统产业到新经济随着中国城市化不断加速,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制造业、重工业逐渐衰退,而新经济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更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不断涌现。
随着新经济的崛起,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新经济对于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新经济城市化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二、城市结构与城市化发展——从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到区域城市协同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主要发展趋势。
然而,中国城市化发展成果不均,部分二三线城市发展缓慢,而中心城市却呈现出严重的城市病。
本文将从城市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到区域城市协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结构进行分析。
三、经济结构与城市化发展——从城市化到"乡村振兴"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乡村振兴"。
本文将围绕乡村振兴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探索在新经济时代下,乡村地区如何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结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结构与城市化发展——从城市内部到城乡融合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内部发展逐渐趋于同质化,城市内外界限逐渐模糊,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内部与城乡融合,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五、经济结构与城市化发展——从红利期到转型期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新时代,城市化发展也进入到新的转型期。
本文将以经济结构为视角,探讨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转型期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指明方向。
案例分析一、深圳与"科技城"建设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放窗口,一直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深圳已经通过科技创新来推进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
在建设"科技城"的过程中,深圳不仅建设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还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城市"的构想,着重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
对上海浦东房地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上海浦东房地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一、上海浦东房地产业发展现状1. 上海浦东地域辐射范围广,也是一座国际大都市,房地产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
2. 浦东商圈遍布东浦、联洋、新场、川沙等区域,以及购物中心、IT业、金融贸易等行业的大量聚集,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投资。
3. 近5年,浦东新区承担着较大的消费行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方便食品、日用消费品、家电、家居用品等行业开发老宅和改造厂房,大量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登陆报道,加快商业发展速度,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二、上海浦东房地产业发展难点1. 伴随着外部市场变化,浦东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政府规划、重建、新建工程暂停现象普遍出现,一定程度影响了本地的业主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
2. 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行为的不恰当也是造成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投资者对对象和投资风险的谨慎,以及金融机构在审核各项贷款条件方面也存在一定不透明性,使得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动。
3. 由于本地资源和交通都不足,浦东地区的房地产发展面临着大量的瓶颈机制阻碍,得不到足够的政策支持,使房地产发展受到限制。
三、上海浦东房地产业发展思路1. 加强政府证券精算的审核、改进银行信贷支持的政策,调整税务优惠政策、拥有更宽泛的开发空间,以及更具体支持,改善浦东房地产的投融资。
2. 建立一具有特色的本地服务体系,以提高外籍投资者在投资浦东房地产时的安全感,鼓励各行业依靠现代化电子销售模式,来促进浦东的商业发展。
3. 通过公共交通建设、基础建设等来更好地开发浦东房地产开发,最大程度地增加本地房地产开发的投资价值。
4. 积极推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业的发展,探索惠及本地经济发展的共同福利机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潜力,促进浦东房地产发展。
浦东新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发展研究
川1j年第8期总第二1
3期毒iiI辛獗棚学列
刨;
武.’
圈6上海市中心城楔形绿地规划布局
Fi96 The planning of wedge—shape
green space in
图7迪士尼周边地区规划梳理
Fi97
The collection
of
Shanghai
plans
around
Disney
resort
总第213期童真弗删譬列
赵
拶
图1
Fi91 Spatial
、蕊
浦东新区空间结构图
structure
图2
Area Fi92
“4+3”生产力布局图
Productivitystructure来自of Pudong New
资料来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旺q,2011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绘制[P-I,2011
迪士尼地区的建设,是浦东中部城 镇群发展的契机,要研究优化中部城镇 发展、建立不同类型小城镇分类指导政
措施,结合其周边地区发展、自身所处 区位条件等进行多种开发。空间布局上
要控制建设用地比例且与绿地同步建 成,取得生态效益和城市功能的双赢。
策等为落实浦东城镇化建设目标做好政
策储备。同时要利用规土合一优势和基 本农田保护机制探索维护“绿心”生态 格局的措施。
area).In addition,the paper also provides
sub-systems in traffic
proving
urban
flow,Land use,public
are
center,and
城市新区发展_空间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_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城市化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成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综合竞争力极大提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迅猛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ze)指出:“21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尤其是逐步放弃控制大城市发展的政策性壁垒之后,中国正由过去的乡村城镇化为主逐步转向以大中城市扩张为主的城市化[1]。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的新建城区,自1990年作为国家工程开发开放以来,已从最初的郊区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城郊农业与工业并重的经济发展阶段到进入新世纪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经过近20多年的开发建设,浦东新区已成为一个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规划档次高的地区,基本形成了一个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尤其是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开发进入了全面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新阶段[2]。
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个地区的差异性也很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是空间发展规模最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最为迅速的一个区域,这也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3]。
但城市化以何种方式在空间上展开,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何在城市的扩展中发挥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浦东新区具有特殊发展进程,它从一个郊区农业区发展成为中国顶尖的现代城区,用时之短,变化之大,世界罕见。
城市新区发展、空间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杨上广吴柏均(杨上广: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上海200237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墨尔本3010)(吴柏均: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教授上海200237)摘要: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式不同,城市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
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个地区的差异性也很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是城市化水平提高最为迅速的一个区域。
浦东建筑方案房屋优化设计
浦东建筑方案房屋优化设计
浦东作为上海的经济特区,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浦东的建筑方案和房屋设计也在不断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空间利用和装饰设计等方面,探讨浦东建筑方案房屋优化设计的一些具体实践和创新。
首先,浦东的建筑结构方案在优化设计中注重安全、环保和美观等方面的考虑。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建筑的稳定和抗震能力。
同时,引入大量的环保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以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浦东的房屋设计在空间利用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
由于浦东的土地资源有限,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采用了高层建筑、宜居小区和公寓式住宅等多种形式的房屋建设。
在室内设计上,注重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家具的设计,使得每一平方米的空间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此外,浦东的装饰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为了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采用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融入了一些传统的元素,如中国传统的拱门和园林景观,以增加建筑的文化内涵。
同时,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如玻璃幕墙和LED灯光等,使建
筑外观更加夺目和美观。
总之,浦东的建筑方案和房屋优化设计在结构、空间利用和装饰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实践和创新不仅提升
了建筑的品质和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宜居的居住环境。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浦东的建筑方案和房屋设计还将继续不断优化和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作者:王沪川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1期引言随着东西方城市的社会经济转型,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居住空间的重构与分异现象开始显现。
在城市化进程较早的西方,郊区化、“全球城市”和社会空间极化、居住空间分异、防卫社区(gatedcommunity)、下层阶级聚居(ghettoization) 等社会空间演变和分异趋势所带来的社会空间不平等问题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
同样处于变革之中的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
随着住房、土地利用商品化进程的推进,商品房地段、豪宅别墅区、经济适用房集中区开始出现,新城市贫困在特定地域显现,“浙江村”、“城中村”等外来人口聚居现象引人关注,居住空间分异正成为大家关注的议题。
作为曾经的“东方巴黎”,历史上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发展的龙头和开放的门户,受到全球环境的一系列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开放的全球城市。
上海的“全球化”进程表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其丰富而多元的社会环境和前沿的发展步伐使其成为社会阶层分化和居住空间分异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地区。
在上海的开放和发展进程中,浦东新区无疑充当着排头兵的重要角色。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副省级市辖区。
全区面积1210.41 平方公里,2012 年常住人口518.72 万人,国民生产总值达5929.91 亿元人民币。
外贸进出口总量占上海全市一半以上,世界500 强公司已有308 家在这里落户。
浦东经济以金融、贸易、高科技和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为主,这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环境使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甚至是境外居民。
2013 年7 月上海自由贸易区规划方案的通过不仅会为浦东出入更多的经济发展动力,更会促使浦东的社会环境更加的多元和丰富。
因此,本文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在不同阶层不同环境的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的浦东新区,是否存在着在社会经济指标上的居住隔离和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并试图找寻其背后的原因和关系。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附近;
第二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要考虑:
对水行单一风向——下风向 季风——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多种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对土地污染的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住宅区:低级的,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附近;高级 的,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环境好
方案一: (1)居住地集中在市中心,这样 造成上下班交通拥挤。 (3)该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 向,地处冬夏季风区,冬夏季都 受污染物的影响。
方案二: (1)分散居住地,降低居住密度, 居住条件较好。 (2)分散居住,缓解交通压力。 (3)但工业区在市区东南、西北是 不合理的,冬夏都受污染物的影响。
改进措施:
1、将工业区布局在与城 市盛行风向相垂直的方向, 即东北和西南方。
2、应该注明工业污染程 度的大小,污染小的可以 在住宅区附近,严重污染 的要远离住宅区。
3、工业区和住宅区间应有 防护带隔离。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
处理好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1.便利的交通 2.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3.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城市地域
城市中心区因地价高、租金高、工资高、交通、居
住拥挤,在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并以同样的强
度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
淄博
三种模式中有什么
共同点呢?
①都以商业区为中心 ②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一、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 要因素。
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 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付租能力)
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问题
“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问题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变化,而且影响着城市的功能建设,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尤其是城市空间的蔓延式扩张和郊区与中心城区的不协调发展,不仅加重了“拥堵”问题等“大城市病”,而且带来了明显的城市功能障碍,影响着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进程。
在以城市增长为主题的新世纪,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
本部分将围绕和谐发展的城市和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探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模式问题。
本部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对“十五”期间上海城市规划和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的回顾与比较,第二部分探讨目前上海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十一五”期间上海的城镇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以及上海与长三角的区域空间合作与发展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发展规划建议。
◆“十五”规划的城镇布局与现实的城市空间“十五”期间,上海在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概要中提出了基于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都市城镇新体系规划,并提出在未来二十年间将集中建设新城和中心镇;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由沿海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成的“多核、多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为促进郊区的城镇发展,“十五”期初政府提出了郊区“一城九镇”建设规划(即松江新城和安亭、罗店、朱家角、枫泾、浦江、高桥、周浦、奉城、堡镇9个中心镇),2003年10月又把“一个新城”增加为“三个新城”进行重点建设(见专栏1),以切实改变中心城区蔓延扩张、郊区分散布点的单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郊区城镇的发展规划通过郊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实施得以推进。
目前,浦江、高桥、朱家角、奉城、罗店、枫泾、周浦和堡镇等八个中心镇的常住人口规模明显增加,均已达到了5万人以上,松江新城和嘉定—安亭新城目前的常住人口规模都达到了20万左右(其中嘉定全区常住人口规模目前已接近90万)。
浦东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空间载体问题研究
进 , 且 显 著地 膨响 城 市经 济 表 现 和 一 并
地
位, 对于 总部 经 济 的培 育 、 展和 集 聚 , 发 也起 着 决定 作 用 ( 1 表 )
1总 部经 济 及其 空 间特 征概 述
11概念与 内涵
总 部经 济 ( e d u r r E o o )灶 H a q at s c n my e 指 踌 阿公 司 、 内 大型 企业 总 部在 区 域 中心 或 中心 城 市 高 度集 聚 , 通 过 调 度资 本 、 术 和 并 技 人才 等资 源 , 瑚边 区 域甚 至 全球 范 【 对 目产生 强
4 I 东规划建 设 3 浦
浦东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空间载体问题研究
Th p t l t d fHe d u re sEc n m y i u o g Ne Ar a eS a i u yo a q a t r o o P d n w e aS n
罗 翔
跨 彤威总 部经济的特殊经济形态。 经过 2 多年的开发开放 , 海浦东新区 0 上 摘 要 经济全球 化时代 , 国公司总部在区域中心城 市高度集囊, 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吸 膀 目公司地区总 部最多的地区。 在界定总部经济的一般概念之后 , 集焦浦东新区跨国公司总部发展舶空间 载体问题 ,上 ^ 三个方面展开 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的空间巷势与潜 力 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空闻规射设想 规划、 土地管理部门支持总 鼯经济发展的政第建 议o
i fe he s ca d adq l uare s ec t r ono y. f or h m At m er e t an 20 ar dev op e .Pudon New Ar s ye s' el m nt g ea ha bec e he m os tr ct om t t at a i ng r i f r i em afo egnn o nt i nalhea dqua t r ot r e s i m hera n lnd Chi a B a n sed on he de  ̄t eadqu t s ec t ii of h on arer onom v h aril t e tc e f se on t e p obem fom t r e sp ocu s h r l r h e a ect t e pat t i d pot i s: h s i si al uat on an ent ofhe al adqu t r i P u are s n don New Ar a:t e g e h s i tucur i t e f ur :p i y s ges ns fo r n pl nm g an l pat sr t e n h al ut e olc ug ho r m u ba an d and ad i l t l n mna r a at
上海城市新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摘 要】上海的新二元结构区别于 以往的城 乡二元结构,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由于在身份上 与城市居 民存在差异、文化素质 相对较低、流动性相对较强 , 在社 区治安、环保卫生、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与城市居 民的差异 日益显现 。为 了推进 十二五 时期上海 以社会建设为主要 内容 的民生工作 ,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提 出的 绝不能以社会矛盾的增 多为代价 ,绝不能以历史欠账的增加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必须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中实现转变,必须在 改革创新中实现转变。 改革创新要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其中之一,就是 要关注外来人 口, 完善公共服务,努力解决新的二元结构;要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 为此我们研究上海现阶段新二元结构问题。 【 关键词】上海城市;新二元结构;对策
E o o c Ta eU d t Mi- u n l S m. .6 F b u r.0 0 c n mi & rd p ae d o r as u NO 1 0 e r ay 1 j 2
上 海 城 市 新 二 元 结 构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其 对 策
杨莲秀
( 上海 工程 技术 大学社 会 科学 学院 ,上 海 2 12 ) 0 60
9 )在制定政策时,增强政策供给 的民主性,避免政策供给的 片面性。建立深入了解 民情的政策信息机制,实现执政党政策议 程由 “ 正式议 程 ”向 “ 公众议程 ”的转变 ;建立充分反映 民意 的政策规划机制 ,完 善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 ;建立广泛集 中民 智的政策决断机制 ,推进党 内决策程序 的民主化 ;建立党 的政 策转 化为 公共政策的科 学机制 ,推进依法执政等 。 1 )在制定政策时,增强政策供给的科学性,避免政策供给 0 的随意性。深入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的规律 ,深入研 究城乡二元结构演进 的规 律 ,新二元结构所有 可能带来 的新矛盾新 问题完全 是可以防范和化解 的。同时 ,在 复杂 的政 策环 境下 ,更加重视决策程序本 身的科学性,这既包 括在党 内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也包括建 立党的政策向公共政 策转化的科学机制 。 1 )在制 定政 策时,增强政策供给 的及时性 ,避免政策供 1 给的滞后性 。二元结构 内涵的变迁 ,实际上意味着原有政策供给 环境的失效 ,意味着原有政策 的均衡被打破。政策过程是 “ 均衡 不均衡——均衡 ”的循 环过程 ,一种政策 均衡 被打破 ,新 的政策供给必须及 时跟进 ,新的政策变迁必须及时补位 。 1 )在制定政策时,增强政策供给 的前瞻性,避免政策供给 2 的权宜性 。在消除旧二元 结构的过程中,对有可能产生的 “ 新二 元结构”保持足 够的警觉 ,并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制 定防范性 、 前瞻性 的政策措施 ,才有可能始终把握工作 的主动权 ,使政策 供给达到晟佳效果 。
上海的环境问题总结概括
上海的环境问题总结概括1、老市区人口密度过高,城市空间狭小上海中心城10个区,土地面积仅280、45km2,人口却为704、03万,人口密度25104人/km2,特别是其中老市区部分,l49km2的土地面积竟集聚了639万人口,人口密度高达42900人/km2、这个数字不仅在国内居于首位,而且在世界大城市中也较少见。
如巴黎的人口密度为l9450人/km2、纽约仅9109人/km2,除现有城市人口以外,上海还拥有全国最多的流动人口。
目前每天有100-200万,2000年时,保守的估计也在300-400万人之间。
大量的流动人口滞留在市区,尤其是中心区,使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车流量拥挤,每人占有的城市空间有限。
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2、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市政设施不足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上海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老市区道路面积小,人车混杂,交通极端拥挤,全市有机动车辆19万辆,非机动车辆400万辆(主要是白行车)、外省市进人上海的车辆也高达2万辆/月,而全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仅1、6m2。
不仅大大低于国外大城市的水平,如东京为10m2/人,纽约为28m2/人、伦教为26m2/人,而且是我国特大城市中最低的。
上海市区人均绿地面积仅0、9m2、人均居住面积也低于全国水平,而市区的人口密度却遥遥领先。
3、老城区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处理能力不足据几年来的统计资料分析、上海的经济发展,每增加1亿元的工业产值、约相应增加排放工业废水0、68Mt,废气20km2,工业废潭2800t、上海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亿元,并以5%的速渡增长,这意味着每年要增加20亿元以上的产值、由此可见,上海经济的振兴与浦东开发对环保的压力是很大的,不考虑环保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上海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2Mt/日,废气排放总量990、72Mm2/日,其中二氧化硫0、39Mt/年,烟尘0、23Mt/年,工业粉尘产生量0、93Mt/年,三废污染的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上海市的环境质量。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预测
关 键 词 : 海 市 ; 空 间 结 构 ; 预 测 上
中 图分类 号 : 0 K9 9
构 , 未涉及空 间分布 。 并 上 海 是 中 国最 大 的 城 市 之 一 , 是 中 国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领 域 学 者 研 究 的 重 要 客 体 。改 革 也
开放 以来 上 海 发展 迅 速 , 市 的 空 间结 构 发 生 了 巨大 的 变 化 , 土 地 利 用 上 表 现 尤 其 明显 , 城 在 预 测 这 种 变 化 是 一 项 重 要 的 工作 。 近 来 , 建 平 , 安 新 等 利 用 航 空 遥 感 图 像 对 上 海 市 城 市 吴 梅 土地 利 用 状 况 作 了 基 础 性 研 究 为深 入 探 索 提 供 了 依 据 。 吴 志 强 ( 0 0)6对 上 海 市 的 城 5, 2 0 -J 市 土 地 利 用 空 间结 构 、 国 坤 等 ( 0 0 【 对 城 市 扩 张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作 了 可 喜 的 工 作 。这 些 房 2 0 )’ ] 文 章 对 上 海 市 土 地 空 间 结 构 的 定 量 研 究 打 开 了 良好 的 局 面 , 出 发 点 大 都 限 于 土 地 利 用 。 但 有关 上 海 城 市 人 文 形 态 空 间 结 构 的 定 量 研 究 则 少 之 又 少 , 响 了 上 海 市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研 究 影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9 7 0 8 , 海 市 政 府 发 展 研 究 中心 重 大 经 济 、 会 决 策 咨 询 研 究 项 国 4 9 10 ) 上 社
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城市形态构建作用初探
显 得 零 散 这 些 原 因 导 致 浦 东 的
绿 化 构 成 问 缺 乏 联 系 ,未 能 形 成 相互 贯通“ 生 长 的” 机 系统 。 可 有
4. 市 詈 观 城
小 陆 家 嘴 金 融 贸 易 区 高 密 度
扬 路 、 东 大道 相交 , 距 杨 浦大 浦 在
桥 不 远 处 进 人 黄 浦 江 两 条 河 流 与 陆 家 嘴 地 区 本 身 的 形 态 相 协 调 并 依 此 对 之 形 成 环 绕 之 势 这 是 自然 形 成 的 陆 家 嘴 城 市 地 理 环 境
建 设 如 不 能 及 时 加 以合 理 的 规 划
和 疏 导 ,将 有 可 能 成 为 又 一 个 人
实 际 上 ,城 市 或 城 市 区 域 的 自 然 环 境 特 色 是 产 生 城 市 空 间 特 征 ,从 而 形 成 城 市 特 有 面 貌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世 界 上 类 似 的 成 功 典 范 不 胜 枚 举 。 我 们 谈 到 巴黎 必 然 会 说 起 塞 纳 河 和 上 面 如 织 的 游 轮 , 想 起 伦 敦 就 会 联 想 到 泰 晤 士 河 上 缥 缈 的 晨 雾 。这 些 著 名 的 河 流 已 经 成 为 她 们 城 市 中 不 可 缺 少
特 征 , 但 长 期 以 来 并 没 有 被 我 们
城 市 建 设 者 加 以 充 分 重 视 近 两
空 间 较 好 的 拉 结 为 相 对 完 整 的 有
机 结 构 原 本 为 各 条 交 通 干 道 所 割 裂 的 城 市 环 境 也 能 固 之 得 到 一
年 来 ,张 家 浜 得 到 了 一 定 的 关 注 , 但 洋 泾 港 却 依 然 远 在 我 们 视 线 之
城市更新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研究
城市更新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扩大城市规模和提高城市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城市更新的典范。
尽管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探讨对城市更新过程的有效应对方法,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决策和支持,并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城市更新;困境;对策前言:城市更新也称为城市复兴。
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城市规模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并对城市的一些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必要的重建,以实现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适应。
当前,新城建设蓬勃发展,“旧城”改造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探索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更新理论和城市更新模式1.1城市更新理论城市更新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体现。
它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对整个老化城区进行有效革新,这是城市化的本质内容。
城市更新是对整个城市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并对城市的一些不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改建,以实现与现代城市建设的适应。
城市改造始于城市规划中不良住房的改造,这一改造延伸到所有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分级重建,主要集中于土地的使用功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发展的内容包含许多方面。
如果在某些必要要素的协调上存在差异,这会给城市更新带来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对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1.1城市更新模式城市更新模式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整个城市更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城市更新模式包括重建、整建、维护等。
首先,重建是恢复城市的革命性方式,它具有激进、昂贵、创意性的特征,通过对资源整合、重组区域、资源再分配等方式,适用于城市严重落后或“溃烂”地区。
其次,整建适用于一些城市规划区可能仍然适应城市发展,但一些功能丧失或严重滞后的地区。
这种方法不需要较大的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空间拓展和重构并举的转型发展规划——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一些思考
2 多年来 的建 设发展 ,使浦东新 区飞速成 为 0 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 发展的龙头 .发展成就可谓 举世瞩 目。然而当长三角地 区逐步进入 工业化后 期发展阶段 ,当上海市提 出创新驱动 、转 型发展 的思路 时 ,对浦东发展的实际诉求 已经发 生质的 改 变 。2 0 年4 国务院 正式 批准 原浦东 、南汇 09 月 两 区合 并 .为浦东的空 间拓展和 重构提供 了更广
区、横琴 岛开 发区等新兴开发区也正蓄势待发 ,
浦 东 新 区 的龙 头 位 置 不 再 唯 一 。 此外 .由 于 各 项 成 本 的 提 高 .新 区对 于 制 造 业 的 吸 引 力逐 步 减 小 不 少 大 型 企 业 将 制造 环节 逐 渐 外 移 ,致 使 浦 东 损 失 不 少 动 力 。如 果 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DEVEL OPMENT PL ANNI NG OF TRANSF ORMA ON W I A AL E ANSl TI TH SP TI XP ON AND REST RUCTURI NG:REF E L CTI ONS ON THE C0M P L 1 I AT 0N 0F PUDONG NEW
的规划实施机制 。
1 形势与 回顾 1 1 形势 :原有 路径 面临尽头 ,发展转 型 . 势在必行
1 1 1 龙 头位 置 不 再 ,传 统 优 势 弱化 . .
浦东开发开放 的强大产 业溢 出效 应 带动 了 昆山 、太仓等周边一批 中小城市 的工业 化发展 。 然 而 ,随 着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生 产 力 布 局 模 式 的 变化 ,浦东作 用和浦东模式 已经 不是 长三角城市 发展的唯一选项 。浦东在原 有路 径上的辐射作用 已经逐步减弱 ,甚至被替代 。
目前浦东现状分析报告数据
目前浦东现状分析报告数据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目前浦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综合评估,揭示浦东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经济发展浦东作为上海市的核心经济区,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浦东的GDP从2010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这一发展势头令人瞩目,使浦东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都备受关注的经济区域之一。
在产业结构方面,浦东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为主导,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尤其是在金融、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浦东的企业和机构正不断推动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基础设施建设浦东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密不可分。
随着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浦东已经建设了完善的交通、教育、医疗和居住等基础设施。
- 交通:浦东已经形成了以浦东国际机场和浦东新区地铁为核心的交通网络,方便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
此外,浦东还建设了一系列公路和桥梁,衔接起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交通互联互通。
- 教育:浦东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重点中学和大学。
同时,浦东还引进了一批国际化学校和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 医疗:浦东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医院和药店,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浦东还建立了一些医疗机构和研究中心,致力于医学科研和创新。
4. 人口结构目前,浦东的人口约为600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不断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浦东的人口增长率超过上海市的平均水平,这也给浦东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交通拥堵和房地产压力。
在人口结构方面,浦东的劳动力比例较高,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
同时,浦东还吸引了一些高级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为浦东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5. 环境保护随着浦东快速发展,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由于浦东的工业和交通增加,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成为了一些居民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面临的几个问题
1.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作用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当中,明确上海市以外环线为界,以内地区为中心城范围,以外地区为郊区范围。
并沿外环线设置了平均宽度为500米的绿化带,作为中心城和郊区的分隔。
但同时研究与实践也表明,通过人为的区隔和行政硬性规定来划分城市的发展用地是欠科学、欠合理的。
特别在浦东,一方面,外环线以内的用地越来越难以满足浦东的发展需要,也难以满足许多大项目的集中规模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外环线以外依托海关监管、机场临空等产业,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有快速发展的需求和发展基础。
2.轨道交通系统的不完善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捷、安全、大容量等特点,不仅能及时疏解大量密集人群,而且由于其对沿线区域的可达性的大大提高,对居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疏导中心城区的人口,从而促进城市结构的改变。
但从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在浦东新区的布局来看,明显存在着东西不均衡的特点。
由于交通不便的限制,将大大阻碍人口向外部疏解,减缓中心城周边城镇的发展速度,对中心城外部新市镇的形成和集聚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同时,对于中心城外围来讲,也不利于功能区、新市镇南北向的沟通和联动。
3.土地供应机制和城市发展的矛盾
浦东新区“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功能区域整合资源、统筹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城区与郊区发展的和谐,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新市镇—新社区”为主干,城郊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各具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新市镇的建设,也遇到了同样问题,一方面新市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指标的有限,滞缓了新市镇和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在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指标的矛盾,是影响浦东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