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课程内容1、测量原理2、量筒3、物体密度的测量★重点——①量筒的正确使用;②密度的测量。

★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具——天平、砝码、量筒、水、物块★过程一、测量原理天平量筒或量杯二、量筒(用挂图展示)1、单位:mL 1mL= 1cm32、原理:排水法3、读数:视线与液面凹面为准。

三、密度测量1、固体的密度(一)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思考:能不能将a、c步骤交换进行?c.物体没入水中,总体积v2(二)不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体积测量:(1)压入法(2)助沉法例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助沉法测蜡块的密度,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三)沉于水,溶于水的固体例2、方糖是一种用细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量它的密度,准备了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细白砂糖、小勺、錣子、保鲜膜、破璃棒,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此题注意:①确定方法;②选用器材。

)★小结:体积测量:①使用刻度尺(规则体)②排细小固体法(细砂之类)③排饱和溶液法④裹保鲜膜法★反思:§6.3(2)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课程内容1、液体密度测量方法2、特殊测量方法★重点——各种特殊的密度测量方法★难点——对替代法的理解★过程四、液体的密度测量方法方法一:v这个方法可以。

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整体设计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这节课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动手能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测量实验,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地认识、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要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得到结论等方面对学生全面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

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测量?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实验原理,在实验设计中,会选择实验器材,明白实验步骤,能及时正确地将数据填入表格得出结果。

实验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掌握各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交流反馈。

由于有前面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

量筒的使用是本节重点,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排液法”: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读出所对刻度V1,再将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液体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密度的计算: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
4.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实验数据的处理: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及公式,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3.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介绍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等。
4.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实验数据的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词句的逻辑关系
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是一节实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鉴别皇冠”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怎样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有测量皇冠的密度的。

【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板书] 实验原理:Vm=ρ[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归纳总结] 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教材P117图 6.3-1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教材P118图6.3-2看怎样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相同体积的水和冰质量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在小组间进行巡视,提供指导和支持。
2.教学活动设计
(1)实验演示: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步骤、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观看演示,并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此外,在作业布置和反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存在计算错误和实验数据处理不当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密度概念
-密度的定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公式:ρ = m/V
2.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存在困难,不知道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如何求平均值、如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
(3)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如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操作技巧:学生需要掌握测量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包括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教师应重点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正确读取体积值等。
2.教学难点
(1)密度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密度公式ρ = m/V的理解不够深入,不清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如不同物体密度的计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 密度的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探究密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 密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 实验设计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② 添加趣味元素:在板书中添加一些趣味元素,如幽默的插图、有趣的物理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的插图或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背景和历史。
③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插图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板书布局,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密度的实验插图,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板书布局。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方面,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此外,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引入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与理论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能力,以及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报告,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包括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密度的定义图解、密度公式示意图、实验操作步骤图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辅助,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密度概念的讲解和练习: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避免混淆。
2.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减少实验误差。
3.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1.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需要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并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的方式,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操作方法。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密度公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直观地呈现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公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对物体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本节课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密度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密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作业反馈:
1.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将对学生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是否能够准确计算密度值。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采用彩色粉笔,突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设计有趣的图形,如量筒和天平,形象地展示测量密度的工具。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内容:教学方法利用复习和回顾密度公式V=ρ,引入密度的测量——引入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首先回顾上两节课所学知识,密度的概念及公式: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Vm=ρ。

我们知道此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其实也是密度测量的原理式。

二、密度的测量要想知道某种物质的密度,只要知道该物质的质量及体积,通过公式计算即可得到。

(一)、原理:Vm=ρ中质量m 用天平很容易测得。

而体积V 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间接测量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得到或直接测量得到。

(二)、固体密度的测量1、固体质量的测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

2、固体体积的测量:⑴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高或直径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得到。

例如:正方体: 3a V =正方 长方体: abc V =长方 圆柱体: h d h R V 2241ππ==圆柱 圆锥体: h d V V 212131π==圆柱圆锥 圆球体: 336134d R V ππ==圆球⑵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常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排水法:适用于体积较小不规则、密度较大沉底的固体,且所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吸水。

如:金属、矿 石等。

也可用其他液体如:酒精、煤油等。

方法: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1V ,将用细线栓好的被测物沉入水 中,再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2V 。

则被测物的体积为:12V V -。

②压入法:适用于体积较小不规则、密度较小漂浮的固体,且所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吸水。

如:塑胶。

方法: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1V ,用一根细长的铁丝将物体压入 水中,再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2V 。

则被测物的体积为:12V V -。

③沉坠法:适用于体积较小不规则、密度较小漂浮的固体,且所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吸水。

如:木块。

方法: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一钩码系在被测物下面,用细线吊着物体和钩码慢慢 进入水中,当钩码浸入水中时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1V ,然后将钩码和被测物一起沉入水 中,再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2V 。

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word版

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word版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即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④、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②、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大有好处。

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的认识、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式向探究式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安排就十分重要了。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把所学知识转变为动手能力并且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因材施教,使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刻度尺、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二、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新课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3)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实验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5)总结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评价: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1. 科学探究:通过密度测量实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测量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测量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精品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事先配制好一些盐水,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
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
倒出盐水的质量m(g)
倒出盐水的体积V(cm3)
倒出盐水的密度ρ(g/cm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盐水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探究
教学
用具
天平、量筒、水、盐水、石块、细线、烧杯
课时
安排
1课时


本节教学教学目标是学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生已经学习了天平的使用、密度知识,新的教学内容是:
1、量筒的使用方法
2、测量盐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的整体实验设计思路(如何安排测量质量、体积的顺序,及遵守实验规则,减小误差)
师:那么要想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呢?
二、进入新课
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一)量筒的使用
学生观察后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指导。
2、如何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启发学生】
(二)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教师指导。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去鉴定这个王冠是否是纯金打造,你会用什么物理量去判定?这个物理量该怎么得到呢?
二、新课教学
(一)量筒的使用
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利用量筒能测量什么物理量?
(2)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毫升(mL)和立方厘米(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
(3)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课本图6.3-1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

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练习使用量筒测量一下烧杯里水的体积。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观察水面的形状,读出它的示数。

思考:怎样用量筒测出形状不规则的项链的体积?先说出具体的步骤,然后实际操作。

学生能够想到的步骤:
(1)把项链放进量筒,倒进一些水,读出总体积;
(2)再把项链拿出,读出剩下水的体积,两个的差就是项链体积。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步骤能测出项链的体积。

不过,有几个问题还需要仔细思考:
(1)要把项链从量筒取出,最好先在项链上拴好细线。

拴细线同样能让项链轻轻滑入量筒,避免损坏仪器。

就是说实验还要注意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仪器安全。

为什么要用细线?一是便于放进去,取出来,二是误差小。

(2)向量筒水时,倒进多少水比较合适?
(3)把项链取出时,项链上会不会沾有水,这样会使测量的体积偏大还是偏小?
(4)注意到上面的三条,怎样改进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总结出测量固体体积的正确步骤:
(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2)用细线拴好固体,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3)计算出固体体积V=V2-V1。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
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4.利用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针对上面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1)能不能先测小石块的体积,然后测量它的质量?
(2)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能不能先测量总体积,再测量水的体积?
让学生按上面的步骤测量小石块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石块质量m(g) 量筒中
水的体
积V1(cm
3)
放入石
块后的
总体积V2
( cm3)
石块体积
V(cm3)
石块
密度
ρ(g
/cm
3)
方法一: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压入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

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
④根据公式,求出石蜡密度。

方法二: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悬垂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

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
③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两次读数之差V
=V2-V1;
④根据公式,求出石蜡密度。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生自己用盐和水配制一杯盐水,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所配制的盐水的密度,先设计实验步骤然后进行实验。

多数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引导学生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也是不准确的。

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烧杯中的盐水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

应该怎么办呢?
注意到了上述因素,有同学提出了改进方案:
(1)用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m1;
(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盐水和量筒的质量m2;
(4)计算出盐水密度。

单纯从减小误差的角度来考虑,上述步骤是正确的。

但上述步骤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安全性。

因为量筒又细又高,底座面积又小,放在晃晃悠悠的天平上,一不留神就会翻倒。

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安全,应是实验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既然烧杯中的水无法全部倒入量筒,我们不妨让它多剩一些,测出烧杯和剩下的盐水的质量,可知倒出去的盐水质量,倒出去的盐水体积可由量筒直接测出,这样就可算出倒出去的盐水的密度。

正是这样经历多次设计,多次评估,考虑到各种因素,确定了测量盐水密度的最佳方案:
(1)将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3)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4)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密度(与配制的盐水密度相同)。

这种方法避免了因盐水沾在容器壁上所引起的误差,保证m1、m2测量准确,V读数准确。

让学生按上面的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 剩余盐
水和烧
杯总质
量m2(g)
倒出盐
水的质
量m(g)
倒出
盐水
的体
积V(m
3)
倒出盐
水的密
度ρ(g
/cm3)
三、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小题。

五、板书设计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的使用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