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七下3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积极探索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1《三国鼎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初中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历史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

2. 中国现代史: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的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3. 世界史:包括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学期历史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自主复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教师针对复习提纲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包括问答、填空、选择等形式。

2. 教师选取部分竞赛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复习成果,提醒学生注意历史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历史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包括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历史地图、历史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建议:1.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突出重点知识点。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增强教师职业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从上学期末的考试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

近期与科代表、部分学生座谈,发现这些学生对历史的学科兴趣较差,对初一、初二的历史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好新学的知识、又能将以前所落下的知识弥补上来,这都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另外,初三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世界历史》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下册的内容包括: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外历史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对中外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习他们的报国热情和优良品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授课人:授课时间: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复习内容】:七上一单元三、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四、复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特征;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五、复习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特征;六、考点分析:七、自主识记检查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人类,北京人距今约______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______最多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和______的国家;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

他们已普遍使用______石器,来种植农作物。

3、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_和______,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______一战中大败东方的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族。

4、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_____,他的属下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编出了乐谱。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______”。

5、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传说,______生活俭朴,克己爱民,______宽厚待人,以身作则,______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6、约______年,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______社会结束,______社会开始。

八、知识梳理九、课内训练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A、200万年B、170万年C、80万年D、70万年2、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埃及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一)科技方面。

历史单元复习课教案

历史单元复习课教案

历史单元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历史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历史单元的重要概念、事件和人物。

2. 帮助学生巩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复习历史单元的重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复习资料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历史单元的主题和关键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活学生对历史的背景知识。

二、知识复习(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单元的重要概念、事件和人物的图片或简要介绍。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概念、事件或人物进行介绍,其他组员提问补充。

教师及时纠正和解释。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历史单元的重要内容。

三、思维拓展(15分钟)1. 提供一个历史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多个角度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发放学生练习册或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自主检查答案,教师解答疑问并讲解相关知识点。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学到的历史知识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文章或新闻,拓宽对历史的了解。

2. 提供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的机会,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作业。

3. 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优秀名师中考历史教案(5篇)

优秀名师中考历史教案(5篇)

优秀名师中考历史教案(5篇)优秀名师中考历史教案(5篇)不同的品格导致不同的兴趣爱好。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名师中考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名师中考历史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中考即将来临,最后一百天的复习成为关键。

当前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对学习热情高;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

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

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取理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

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

要做好备考复习,首先就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应该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历史下册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复习课教案教案主题:三国鼎立与两晋南北朝时期教学内容:一、三国鼎立时期的背景和主要事件1. 三国鼎立的形成背景2. 曹操建立魏国3. 孙权建立吴国4. 刘备建立蜀国5. 三国之间的争斗和衰落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事件1. 晋朝的建立和兴衰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3. 北朝和南朝之间的战争和融合4. 南朝的文化发展和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背景和主要事件,能够描述曹操、孙权、刘备的事迹;2. 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事件,能够描述晋朝和南北朝的兴衰;3. 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国鼎立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吗?你们对这两个时期有什么了解和认识?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解(30分钟)1. 介绍三国鼎立时期的背景和主要事件,从曹操、孙权、刘备三个角度讲解;2. 介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事件,分析晋朝和南北朝的兴衰;3. 使用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国鼎立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共同点和差异;2. 汇总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点和要点;2. 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三国鼎立与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主题,通过讲解、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历史知识,巩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帮助学生回顾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准备应对考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复习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师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提醒学生注重复习历史要点,做好总结和梳理。

二、复习讲解(30分钟)
1. 根据教材内容,重点复习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纲要。

2. 通过讲解、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三、练习辅导(15分钟)
1. 分发历史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2. 讲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四、总结(5分钟)
1. 讲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认真复习历史知识,做好备考准备。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历史学习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以及历史练习题目的解答。

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和巩固,帮助学生做好备考工作。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和封建制度。

2.掌握周朝、秦朝、汉朝、唐朝等朝代的政治制度特点。

3.能够区分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明确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和封建制度的定义。

2.了解周朝、秦朝、汉朝、唐朝等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区分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特点。

2.分析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25分钟)
(1)讲解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和封建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2)介绍周朝、秦朝、汉朝、唐朝等朝代的政治制度特点。

(3)分析不同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3.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选择题或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与拓展(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梳理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特点。

但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

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第一课时(七年级上册1—2单元)一、《中考说明》目标要求1、了解北京人、元谋人两个文化遗存2、了解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4、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5、知道春秋时期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6、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7、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二、自主复习1、位于长江流域的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使用火,而山顶洞人已经懂得取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粟的国家。

4、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5、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我国代替禅让制。

6、商朝后期制造的,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7、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时期。

8、春秋著名的霸主是指、晋文公、楚庄王。

9、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时期。

10、战国七雄是指、、燕、、、、秦。

11、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有在成都附近建立的。

12、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改革和变法中,在秦国的变法是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

13、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14、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国,他的不朽的抒情长诗名为《》。

1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韩非子。

16、《》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三、课堂练习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大汶口人2.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其中一座窑穴内,贮藏的粟多达数斗。

这说明了A.半坡人生产能力比以前提高了B.劳动产品有一定的剩余,生活有一定的保证C.半坡人会种植农作物了D.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3.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4.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A.选举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5.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复习教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复习教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1)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乘船到夷洲。
(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4)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后又单独设省。
4.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及影响
(1)秦朝:焚书坑儒。
(2)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明朝:八股取士。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年月 日 上课时间: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力。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2.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3.郑成功收复台湾。
4.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5.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6.闭关锁国政策。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对自主学习的问题先同桌互学,之后前后桌交流合作。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重点
1.掌握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及意义;戚继光抗倭的性质
3.掌握清朝对台湾、西藏、西北地区的管辖措施。
4.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概况及清朝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及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主题:初中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初中历史必修一/二/三》
时间:3周
教学目标:
1. 熟悉历史知识,掌握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提高历史分析能力,辨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训练学生解答历史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周:古代史复习
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2. 秦汉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
3.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周:近代史复习
1. 鸦片战争和农民战争
2.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卅运动
第三周:现代史复习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相关事件;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特定历史事件,分享结论;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练习题:布置历史题目,训练学生解题技巧。

评估方式:
1. 期中测试:测试学生对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教学调整:
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分析和解题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2022新课标要求如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内容分析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荣、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

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是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

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和开放的社会风气,并初步分析其繁盛的原因。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准确说出各代表任务的作品特点。

时空观念:展示唐朝地图,了解唐朝边疆巩固与各族交往的情况。

家国情怀:掌握唐蕃和亲及唐朝民族交往、交融的基本史事,领悟对当下增强民族团结的启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的交往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繁荣。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上节课的唐朝皇帝关系图为导入,建立历史联系,落实时空观念。

(二)讲授新课1.经济的繁荣(1)教师活动将本子目的学习,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来分类描述。

(2)学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唐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3)教师活动材料一:浙江沿海的明州和温州是年产各类船只600余艘的造船中心;吉州也曾创下过年产1300多艘船的历史记录。

材料二:《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一、教案设计在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复习教案。

这个教案应该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2.教学方法:明确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解答问题、自学等,使学生学得更有针对性。

3.教学策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增加复习的效益。

二、教学过程在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适合学生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提供足够的复习材料: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复习材料,这些材料应该是有关课本的重要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包括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知识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比较新的或与学生有关的例子来解释历史事件。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3.普及历史知识:教师需要着重普及历史知识,当学生对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推测历史事件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普及历史知识。

4.激发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三、教学评估在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加强的方面。

1.考试:教师可以使用测验或标准化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反馈:教师可以通过给出反馈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成果。

这可以包括应对错误答案、评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给出掌握的建议等。

3.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课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通过讨论,教师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和困难,以便给出更加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方面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成功地复习初中历史。

教师需要准备好有针对性的教案,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实施可行的评估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精品7篇)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精品7篇)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精品7篇)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篇1如何讲好历史复习课?组内探讨研究后认为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理解前后知识,并加深记忆。

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题能力和归纳概况的能力。

鉴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节反思如下:1、基础知识的归纳,积累对于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复习课的第一步骤应该是对课堂基础知识进行归纳、积累。

这一步体现在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经过本节课堂复习,我认为这一步应该放到课前完成,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

但作为小科目的历史学科来说,有一定难度,难以形成惯例。

2、重难点突破在基础知识积累了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小活动等方式,强化理解记忆“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改革”这一专题的理解认识,突破难点的认知门槛,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深化学生对改革专题的理解。

3、能力拓展,学以致用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后再利用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等检测学生对改革的掌握情况,并从中获得学生的反馈。

对于基础的历史史实,学生是要死记硬背,但是,现在中考的题目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

因此,及时做题是最快最好检测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

通过做题,拓展、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夯实基础,补救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的`地方,落实学法指导。

但在这一方面,我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没有提供充足的史料,直接抛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的答案,以至于显得呆板生硬,学生也难以接受。

历史复习课教案

历史复习课教案

历史复习课教案历史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能够:1.回顾历史知识,巩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2.复习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事实;3.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回顾历史概念和重要事件;2.复习与历史相关的知识点和要点。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引入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等。

2.复习历史概念(15分钟)通过复习历史概念,巩固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历史概念,让学生进行解释和补充。

例如:“时代”、“朝代”、“革命”、“政权”、“军队”等。

3.复习历史事件(25分钟)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视频或文章,逐个让学生进行回顾。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历史事件,例如:“这个事件发生在哪个时代?”、“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等。

学生可以用笔记或口头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总结历史要点(10分钟)让学生自己找出历史知识的要点,帮助他们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历史要点。

例如:“你觉得这个事件对历史的影响是什么?”、“你认为这个事件有哪些重要的事实和数据?”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整理。

5.课堂互动(5分钟)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或邀请他们就某个历史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与历史相关的阅读作业或练习题,作为课后巩固和扩展。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练习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学生的作业来进行评价。

可以评价学生对历史概念和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可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盛唐形成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唐盛世吗?它有哪些令我们自豪和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盛唐气象》;
二、繁荣的经济和民族大融合:
师:课件出示唐朝前期社会发展状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唐朝的经济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唐朝为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哪些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历史课的知识点和内容十分繁杂,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一、指导思想:以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据,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基本理念,以探究性学习和课程评价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12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2012年中考。

二、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山西地方史。

三、具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检测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复习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考标。

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依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点。

2、根据每次考试成绩和学校的中考目标圈定优生和差生名单,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并督促他们检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3、制定培优辅差计划。

在复习时,注重因材施教。

对优生除了要求他们掌握考试标准中的识记内容外,还要掌握理解、运用的内容。

而差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识记和理解的内容。

4、特别关注临界生。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背诵知识点,尤其是优生带动临界生。

老师对临界生多鼓励,进行个别辅导,力争把他们列入优生行列。

5、平时的要强化训练。

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清,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清、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6、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

特别是应试的'技巧。

如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才双语初中部九年级复习课教案七下3
第七下10-13课(课/章) 1 (节)
第二次备课(引入
主备人高清超使用人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或教学手段、修改教【复习目标】学过程、插入练习等)知识与能力:掌握七下10-13课的中考考点,达到中考要求掌握的层次 (要求手书) 【复习重点】重点:岳飞抗金
【复习难点】难点:经济重心南移
【复习过程】
一、引入并板书课题
收集材料,多媒体展示,设置问题,围绕问题,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完
二、出示复习目标
过渡语:目标明确的请举手,怎样达到目标呢?
请看自学指导。

复习相关考点,落实到位:
一、靖康之变(p60)
二、岳飞抗金(p60-61)
1、原因:
2、岳飞及岳家军
3、郾城大捷
4、影响
三、经济重心南移(p64)
1、过程
2、原因
3、表现
四、交子(p67)
五、瓦舍(p72-73)
三、出示复习指导(适当时间)
过渡语:明确教学指导的请举手,好,现在开始看书(自学)10-13 ,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
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过渡语:同学们,时间到,内容看完的请举手。

(二)、出示自学检测题或提问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五、后教
(一)先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进行“兵教兵”
过渡语:哪位同学能告诉他(她)这道题(这个问题)该怎样做(该怎样回答)?(二)教师点拨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南方政府重视农业。

(2)史实:农业: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②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手工业:③宋代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产量相当于18世纪欧洲总和。

④瓷器制作精美,中国被誉为“瓷之国”,景德镇被称为“瓷都”
商业:⑤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有纸币。

⑥宋朝时,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设蕃坊供外商居住。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完成于两宋(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认识:要重视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大力发展科技,重视人才引进,注意保护环境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1)宋代城市阶层:士、农、工、商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宋代大多数手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工匠身份相对自由;
宋代商人自身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

(2)最繁华城市是南宋都城:临安,人口超过百万。

城市生活打破坊(居住区)市(商业区)界限和营业时间的限制,有夜市。

娱乐场所是“瓦舍”,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3)日常生活:太湖流域是重要粮仓,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北方人主食粟、麦、羊;
南方人主食稻米、猪;饮料有茶和酒;景德镇被称为“瓷都”;一般平民穿麻布;北宋四川出现“交子”,海外贸易由市舶司管理。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景象。

(5)宋代城市风行蹴鞠运动,今天的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
(6)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春节第一天),寒食、冬至
六、当堂训练
1、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

这里的“匈奴”指的是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3、全国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出现在什么时期? A、五代十国
B、隋唐时期
C、宋朝
D、魏晋南北朝时期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5、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A.铁钱 B.会子 C.交子 D.铜钱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