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五章 土壤卫生与健康
土壤与健康
4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自净*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土壤环境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第五节 土壤的卫生防护 第六节 土壤卫生监督
6
第一节 土壤卫生
土壤定义 土壤卫生学意义 土壤环境特征 土壤的卫生学特点
7
土壤定义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自然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而发展形成的 – 自然土壤经过耕种、施肥、灌溉等人为因素的改造而
成为农业土壤
8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1、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 以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 2、土壤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构成与人体进行物
10
土壤的环境特征
二、土壤的物理学特征
1.土壤粒级分组。 2. 土壤质地分类。 3. 土壤的孔隙度(soilporosity)。单
位容积土壤孔隙容积所占百分比。 土壤容水量土壤渗 水性土壤的毛细管 作用
11
土壤的环境特征
三、土壤的化学特征 来自岩石风化的产物(沉积岩为主形成的土壤含
有人类生命必须的各种元素;火成岩为主形成的土壤 往往缺乏某些必须的元素)。 土壤背景值(soilbackgroundlevel)是指该地 区未受或者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化学 元素的含量。
18
土壤的环境特征
四、土壤的生物学特征
2、藻 是含叶绿素的低等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表面及以下 几厘类米的表层土壤,主要是绿藻和硅藻,其次是黄藻。
3、原生动物 有上千种,多位节肢动物(蚂蚁,白蚁,蜈蚣) ,也有非节肢动物(线虫,蚯蚓)。
19
土壤的环境特征
五、土壤的放射性特征
土壤健康的表现与评价标准
土壤健康的表现与评价标准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养分和水分的疏松多孔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
土壤健康(soil health)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健康的土壤才可以培养出健康的植物,从而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它不仅决定着农田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深刻地影响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有机农业积极致力于利用天然物质和施用有机肥料培育肥沃土壤,使农业生产回归健康本源。
一、土壤健康的具体表现土壤健康是土壤维持其生产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的一种机能和状态;健康的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功能和缓冲性能,并始终能够保持这种良好结构和功能状态以及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土壤健康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状优越、土壤营养丰富、土壤生物活跃、土壤水分和空气含量适宜和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等几个方面。
1. 土壤理化性状优越:土壤理化性状指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等,土壤质地(soiltexture)是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土壤结构(soilstructure)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
土壤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吸附性能、表面活性、酸碱性、氧化还原电位和缓冲作用等。
健康的土壤具有一定厚度和结构的土体,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例适当,土壤质地疏松,较高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良好的土壤孔隙性,保水保肥性好,透气性好,土壤温度适宜,酸碱度适中,缓冲环境变化的能力强,耕性良好,能够为作物根系的生长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2. 土壤营养丰富:土壤营养健康主要体现在土壤养分丰富,土壤肥力强劲。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
按照成因,土壤肥力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土壤与健康
三、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
污染物 化肥 过量的氮肥 过量的氮肥 过量的磷肥 使土壤缺铁、锌等元素, 过量的磷肥 使土壤缺铁、锌等元素,磷呈 合理施肥 不溶性状态, 不溶性状态,不能被作物吸收 有机氯杀虫 剂 含镉、铅、 锌、铬等 含可溶性的 有毒物质 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 塑料、 塑料、橡胶 寄生虫卵或 含寄生虫卵或 具有传染性的 具有传染性的 幼虫、 幼虫、病原菌 和病毒
例题与练习 1、下列有关土壤成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土壤成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 B、生物的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 C、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形成了土壤 、 D、岩石风化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 2、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长期使用氮肥 、 B、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C、一次性塑料袋 、 D、农作物的秸杆、植物的枯枝败叶 、农作物的秸杆、 3、土壤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土壤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 A、生活垃圾 B、化肥、农药 、 、化肥、 C、工业“三废” D、康 1、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可危害人的健康。 、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可危害人的健康。 有毒物质可危害人的健康 2、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不足可影响人体健康。 、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不足可影响人体健康。 化学元素过多或不足可影响人体健康 地方性甲状腺肿:土壤和地下水中 地方性甲状腺肿:土壤和地下水中含碘量偏低,导致 量偏低, 食物中 量偏低而引起的 而引起的。 食物中含碘量偏低而引起的。 3、土壤生物性污染,可导致传染病流行。 、土壤生物性污染,可导致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流行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岩石 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经过生物 的长期作用, 的风化产物经过生物及其他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 的风化产物经过生物及其他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逐 步发展为土壤。 步发展为土壤。又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方式不 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土壤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
三类必需微量元素(WHO)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10种,包括锰、 碘、锌、硒、氟、铜、钼、铬、钴及铁。 人体可能必需的元素,共4种,包括硅、 硼、矾及镍。 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 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共7种,包括 铅、镉、汞、砷、铝、锡和锂。
土壤污染与疾病
土壤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
﹡粪便、垃圾的 无害化处理:
﹡污水处理: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 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 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 重金属等); 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 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 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 淀; 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 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与健康
第六节
土壤环境与健康
概
述
自然环境的构成
地球上所有生物可涉及的空间。包括大气 下层、岩石圈上层、整个的水圈和土壤圈。
土壤(soil)岩石圈
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土壤地质环境与疾病
人体是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 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 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是指占人体重量的99.95%的11种元 素。如氢、碳、氮、氧、磷、硫、钙、镁、钾、 钠、氯。 微量元素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 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
预防医学:土壤和健康
经卫生部门多年的流行病学和碘营养抽样调 查,广东省未发现高碘地区
据全省饮用水抽样调查显示,全省饮用水水 碘中位数为5.0μg/L,水碘普遍含量低于 20μg/L,表明我省居民饮用水中普遍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 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大 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
微量元素
少的元素 Fe、Cu、Zn、Mn、Co、Mo、Cr、I、
Se、F
非必需微量元素:无明显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
1995年FAO/WHO将微量元素中铁、 铜、锰、锌、钼、铬、钴、碘、硒、氟 等10种列为必需微量元素;将硅、镍、 硼和矾列为可能必需微量元素;而将铅、 镉、汞、砷、铝、锡和锂列为具有潜在 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 量元素
来源:食物(90%)、水、空气 甲状腺是富集碘能力最强的组织 排出:尿、粪、乳汁
❖ 碘的生理功能:合成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合成及代谢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双阈值:过量/不足 多器官、系统受影响 从胚胎期到成人期均受影响
❖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某些有机物:生物类黄酮、酚类、有机氯化合物 ❖某些无机物:钙、氟、镁、锂、硝酸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 病因
营养因素
❖低蛋白、低热量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有关 ❖维生素A、C、B12不足可促使甲状腺肿的发生
高碘
❖碘↑→占据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基→酪氨酸氧化↓→甲状 腺素合成↓→甲状腺滤泡代偿性增生
《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分GB/T 19380—2003》
即可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不同程度的流行 ➢ 机体缺碘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
环境卫生 土壤污染与健康
土壤的组成
固相
土壤颗粒、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 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液相
即土壤水分,是土壤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参与土壤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和 植物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作用。
气相
土壤空气经常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与土壤水分经常处于相互消长的运动过程。 土壤空气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生长发育必不 可少的因素。
一、什么是土壤?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 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土壤是 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 疏松表层。
自然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生 物作用而发展形成的。
自然土壤经过耕种、施肥、 灌溉等人为因素的改造而成为 农业土壤。
二、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土壤是地理环境 的一个重要的组 成要素,也是人 类赖以生活和生 产活动的重要环 境因素。还是联 系有机界和无机 界的中心环节。
❖ 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 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 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 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土壤的微生物学性状
❖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 类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大,1克土壤 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1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 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有效处理各种废弃物的措施,以保护居民健康。
三、土壤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1.研究土壤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2.制定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 3.制定保护土壤自净能力和清洁状态的措施和
有效处理各种废弃物的措施,以保护居民健康。
四、土壤的卫生学特征
组成
物理学性状
放射性
卫生学特征
环境卫生学土壤卫生课件
VS
展望
未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 认识不断深入,以及环境卫生学和土壤科 学的发展,相信在土壤卫生的研究和管理 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同时,国 际社会也将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土壤卫生问题,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 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土壤污染调查案例
调查目的
国际土壤卫生管理政策
国际社会对土壤卫生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法律法 规和政策,加强了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和监管。例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 地区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壤卫生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土壤卫生标准与法规
土壤卫生标准
是指针对土壤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及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定的各项指标和 标准。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土壤卫生标准,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 控标准》等。
土壤污染的治理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通过物理手段,如换土、去表 土等,将污染土壤与未污染土
壤分离。
化学修复技术
利用化学试剂或化学反应,将 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 毒物质。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 代谢作用,降解有毒有害物质 ,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联合修复技术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 多种手段,针对不同污染类型 和程度,采取最合适的治理方
土壤卫生法规
是指为了保障土壤卫生、防止土壤污染和保护人体健康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已经制定了一 系列土壤卫生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土壤卫生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科研进展
随着环境卫生学和土壤科学的发展,对 土壤卫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国 内外学者在土壤污染的来源、传播途径 、影响程度、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 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健康
6
(2)按土壤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分类
• 阳离子态:Hg、Cd、Pb、Cu、Zn、Mn、NH4、硝基物等。
•
• • • •
阴离子态: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磷化物、氧化物。
分子态:SO2、CO、CO2、Cl2、NO2、CnHm 。 简单有机物:酚、苯、芳烃、醛、六六六、洗涤剂。 复杂有机物:3,4-苯并芘、石油、多氯联苯、蒽、萘。 颗粒物:烟尘、金属尘、矿尘、粉尘、碳粒、有机粉尘。
14
(3)按土壤污染物的形态特征将土壤污染源分类 • 点源:固定源。
• 面源:固定源。
• 线源:移动源或固定源。
15
主 要 污染物种类 汞(Hg) 镉(Cd) 重 金 属 铜(Cu) 锌(Zn) 铬(Cr) 铅(Pb) 镍(Ni) 砷(As)* 非金属 硒(Se) 氟(F)
来
源
氯碱工业、含汞农药、汞化物生产、仪器仪表工业 冶炼、电镀、染料等工业、肥料杂质 冶炼、铜制品生产、含铜农药 冶炼、镀锌、人造纤维、纺织工业、含锌农药、磷肥 冶炼、电镀、制革、印染等工业 颜料、冶炼等工业、农药、汽车排气 冶炼、电镀、炼油、染料等工业 硫酸、化肥、农药、医药、玻璃等工业 电子、电器、油漆、墨水等工业 冶炼、磷酸和磷肥、氟硅酸钠等工业 原子能、核工业、同位素生产、核爆炸 原子能、核工业、同位素生产、核爆炸 化工、机械、电镀、酸雨、造纸、纤维等工业 化肥、生活废水、食品加工、制革等废水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12
四、土壤污染的来源
• (1)按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将土壤污染源分类
• 自然污染源:包括生物污染源(鼠、蚊、蝇、霉素、
病原体等)和非生物污染源(火山、地震、泥石流、
矿藏等)。 • 人为污染源:包括生产性污染源(工业、农业、交通、 科研等)和生活性污染源(住宅、学校、医院、宾馆 等)。
土壤微生物组与土壤健康
引言
➢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突破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土壤微生物组学与土壤健康的 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 相关研究的发文量直线提升, 表明 利用微生物组来研究土壤健康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 随着人们对土壤健康认识的逐渐深入, 土壤质量被赋予了更多的健康内涵。 ➢ Doran和Zeiss在2000年首次提出土壤健康的概念, 土壤健康是指土壤维持植物、
动物和人类的重要生命系统的持续能力。
引言
➢ 土壤健康强调土壤在社会、生态系统和农业中的作用或功能。 ➢ 健康的土壤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人类带来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 如为人类
➢ 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应该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密切相关, 具备经济有效性、 敏感性和可检测性。
➢ 在众多生物学指标中, 土壤微生物组符合指示土壤健康生物学指标的大多数标准, 可以作为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
引言
➢ 研究表明, 微生物多样性越高的土壤, 表现出更多的生态功能、更高的抗环境胁 迫和作物生产能力。
➢ 根际原生动物群落与细菌群落的互作在保护作物健康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 原生动物一方面可以直接捕食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 从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 另一方面, 原生动物对细菌群落的捕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即偏向捕食不能产生
抑菌物质或者产生抑菌物质能力弱的细菌种群, 这样保留下来的产抑菌物质能力 强的细菌群落可以有效抵御其他病原菌的入侵。
➢ 伴随着探测土壤微生物组工具的不断更新与进步, 研究者可以更好地在分子、生 化、生理和群落水平上认知土壤微生物组与元素循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进而 调控土壤元素循环。
农学-土壤健康和土壤质量
土壤健康和土壤质量土壤健康和土壤质量:综述背景:土壤健康被定义为土壤的持续容量去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系统功能,通过认识到它包含的元素生物是土地使用范围内的功能(Doran 和Zeiss,2000;Karlen 等, 2001)的关键。
这些功能是能够维持土壤的生物生产力,维护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促进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Doran等,1996)。
土壤质量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文献中出现(Doran 和Safely,1997;Wienhold等,2004),以及长期的首次正式应用了经美国土壤特设委员会对土壤质量的科学学会(S-581)的认证,并通过Karlen等人讨论,(1997)。
土壤质量是被定义为“参考土壤容量的功能,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植物和动物的生产力,保持或提高水和空气质量,支持人类健康和居住”。
随后两个术语的使用互换(Karlen等人,2001),尽管用来区分它们是十分重要的,土壤质量是与土壤功能相关的(Karlen等人,2003;Letey等人,2003),而土壤健康提出了土壤作为一个有限的不可再生性和动态的生物资源(Doran 和Zeiss,2000年)。
由于这次综述的目的,我们将最好依靠土壤健康的理念,因为它直接包含在创造一个健康的植物投入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
由于土壤的许多其他用途的生物资源时,条款土壤健康和土壤质量的含义取决于明确的目的,如用于农业用途(Andrews和卡罗尔,2001;多兰和帕金,1994年)。
在农业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植物和动物的生产力,这将是最大的耕地土壤的重要性(Doran 等人,1996年),而不是城市土壤(Idowu等人,2007年)。
对这些术语的含义和范围内更多的意见可以通过检查多伦和蔡司的贡献可以发现它们的运用(2000年)。
土壤质量在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保障是在发展中世界的可持续资源使用(重大Doran等人,1996年)。
土壤健康实施方案
土壤健康实施方案引言土壤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健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壤健康,制定并实施土壤健康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针对土壤健康的实施方案,包括识别土壤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监测土壤健康等内容,以帮助农民、农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制定土壤保护策略和措施。
1. 识别土壤问题土壤问题的识别是制定有效土壤保护方案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问题:1.1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土壤流失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包括风蚀、水蚀和冻融侵蚀。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土壤侵蚀程度,可以确定侵蚀严重的地区和主要影响因素。
1.2 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降低,使土壤失去适宜植物生长所需的酸碱平衡。
土壤酸化通常由过度施用肥料、长期使用酸性灌溉水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引起。
及时检测土壤pH值,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中和处理,是解决土壤酸化问题的关键。
1.3 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使土壤盐碱含量超过植物生长所需范围。
土壤盐碱化通常由气候干旱、灌溉不当、过度施肥等因素引起。
通过测定土壤盐碱含量并合理调整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土壤盐碱化。
1.4 土壤质量退化土壤质量退化是指土壤肥力和结构逐渐下降,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经过长期的过度耕作、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缺乏有机质等因素会导致土壤质量退化。
定期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同时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作、有机肥料使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
2.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根据上述土壤问题的识别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土壤是关键步骤。
2.1 植被覆盖适当的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水分蒸发。
通过种植草坪、森林和绿色植被等,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抗侵蚀能力。
2.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生产力。
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农作物需求量,科学制定施肥计划,遵循适度施肥的原则,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三型
每型 分三度
② 着色型:牙面呈微黄、黄褐或黑褐色,且逐年加重.
③ 缺损型:牙釉质损害脱落,呈点片状或地图凹陷。 ① 轻度:需在充足光线下仔细辩认.
② 中度:肉眼即能明显辩认.
③ 重度:对面讲话即能辩认。
氟骨症临床上分为三度:
轻度:只有骨关节疼痛,而无明显体征; 中度:有骨关节疼痛、变形等典型表现,
的合成有关 。
医学院:吕文戈
发病机理
缺碘可使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受阻,血 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从而使脑垂体前叶促甲状 腺激素(TSH)的分泌反馈性增加,促使甲状腺组织增生
肥大,增生肥大的甲状腺又会造成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更进一步加剧缺碘引起的紊乱,甲状腺进一步肿大。
临床表现
甲状腺 肿大
按肿大的性质临床上分为三型:
授课教师:吕文戈
时间分布 (Time distribution)
该病没有多发季节和多发年
人群分布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年龄分布
任何年龄摄入过多的砷均可患病。
性别分布 调查结果不相一致,多数为男性>女性。
授课教师:吕文戈
复习要点及应熟悉和掌握的内容
1.基本概念:微量元素与“地球化学性疾病”等。
分布特征
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
Hale Waihona Puke 地区分布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 地区、富氟矿区等。 染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
数民族地区。
●年龄分布: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正在生长
人群分布
成年后迁入氟区 仅出现氟骨症!
发育中的恒牙;氟骨症多侵犯成年人。 ●性别分布:女性氟骨症患者常多于男性, 且临床症状较重。 ●居住年限:在病区居住越长,患病率越 高,病情越重。
3. 其他碘化食品
在病区可食用0.5%的碘化食用油、碘化酱油 等。也可增加膳食中海带、海藻、海鱼等海产品的 数量。
4. 其他方法 口服碘化钾等。 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地方性氟中毒
氟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体内 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其余部 分以低浓度均匀分布在其它组织和体液中。
2.“地甲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3.“地氟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4.我国地方病防治机构的部门有哪些?
5.土壤污染的概念(自学内容):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排入有 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 畜健康的现象。 授课教师:吕文戈
另有大约20万克汀病患者。
医学院:吕文戈
表5-2 1994、2000年度中国碘缺乏病范围例数
病因
1. 缺碘 目前,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均
已证实碘缺乏病是由于环境中碘水平过低所引起的。 主要依据有以下四点: 1)该病发病与当地环境中碘含量呈负相关。
2)利用碘盐或碘油后,甲状腺肿流行可得到有效控制。
防止含氟的工业“三废”排放。
“氟”对健康的两重性:
原水质卫生标准: 0.5-1.0mg/L, 新标准只有上限。
调查发现:当水氟含量低于0.5mg/L时,龋齿病 发病率升高!
原标准只有氟规定了浓度区间
医学院:吕文戈
(三)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
居住在特定地理条件下的居民,通过饮水、 空气和食物长期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 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 毒性疾病。
发病机理:
1. 影响钙磷代谢。 2. 抑制某些酶的活性 。
3. 牙齿过量氟磷灰石的形成。
4. 其他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而引起神经 衰弱症候群;与细胞原生质结合,破坏原生质的 结构和功能;影响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等。
氟斑牙
以恒牙萌发期儿童发生率最高!
大量氟沉积于牙组织,牙釉质不能正常形成,缺陷 处色素沉着,呈现色斑,同时牙硬度减弱,易碎裂。 临床
防治措施
缺碘
最简单 最经济 最有效
补碘
1.碘盐 食盐按2万至5万分之一加入碘化钠或碘 化钾.我国规定从1995年10月起,每公斤盐的 加碘量不得少于20mg,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克 汀病病人智力的损害。 2. 碘油注射 碘油的含碘量为475mg/ml,成人1~3年 肌内注射一次,每次注射1~2ml。小儿根据 规定酌情减量。
①弥漫型: 腺体均匀增大,摸不到结节; ②结节型:在甲状腺上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③混合型:在已经弥漫肿大的腺体上摸到一个 或几个结节。
主要表现
我国现行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分度标准:
正常、生理增大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诊断标准
条件: 居住在病区;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 或小于拇指末节而有结节;排除甲亢、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等;尿碘低于50µg/g肌酐,甲状腺吸131I呈 饥饿曲线。
但功能状态尚好,能参加一些劳动;
重度: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氟骨症的临床表现可总结为八个字: 疼、麻、抽、紧、硬、弯、残、瘫
X线表现
X线检查是确诊氟骨症的重要方法. 氟骨症病人的主要表现有:骨质疏松、软组 织钙化、关节退行性变。
机体不同部位改变不同,躯干骨一般受累最早,较 为明显,四肢骨改变则向远端递减. 骨密度改变有三种
第五章
土壤卫生与健康
第五章 土壤卫生与健康
一、土壤卫生 二、地方病
自主学习
重点介绍
地质环境会引起那些疾病?
地方病?
(一)地方性碘缺乏病
分布
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 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等。
全世界除冰岛外其他各国均或多或少有地方性碘 缺乏病的流行,据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大约占世界人 口的6%-8%。 我国有四亿多人生活在缺碘地区,占世界缺碘人中 的37.4%。全国除上海市外其它29个省、市自治区 (1 762个县) 均有本病流行, 累计查出的患者达7 000 余万,
克丁病 临床表现
(1)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2)身体发育迟滞:
身材矮小,成年后身高在1.2~ 1.4米之间。 注:胚胎期、出生 后至两岁严重缺碘 易导致克汀病。
(3)聋哑:
患者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聋哑。
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流行特征 1. 地区分布:
山区 > 平原; 内陆 > 沿海; 农村 > 城市
3)患者尿碘含量和甲状腺吸131I实验证明体内缺碘。 4)动物实验证明,缺碘饮食可引起动物甲状腺肿大。
2. 致甲状腺肿物质„与硫氰酸盐、生物类黄酮 等
物质有关。
3.高碘 „与“碘阻断效应”有关 。
因为酪氨酸碘化过程中必须是I和它同时被氧化才 能结合。
4.环境缺硒„与GSH-px的活性降低有关 。 5.甲状腺自家免疫抗体 „与直接抑制甲状腺激素
类型,硬化型、疏松型和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最常见。
医学院:吕文戈
沙砾状改变
防治措施:
关键在预防
具体措施
1.改变水源
2.饮用水除氟 3.改良炉灶
控制氟来源,减少氟摄 入,促进氟排泄,增强人体抗病 能力。 改水或引水. 采用除氟降氟方法。 适合煤烟型地方氟中毒病区。 减少食入量;不用含氟牙膏等。
4.减少食品中氟含量 5.加强环保
2. 人群分布
该病在儿童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急剧升高,40 岁以后逐渐下降。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尤其是15~20岁 年龄组两性差异最大。
• 3.水碘与发病的关系
一般规律是:水碘在5ug/L 以下时,随碘含量 的降低,患病率急剧增高;水碘在5~40ug/L 时 ,随水碘增加,患病率缓慢下降;水碘在40~ 90ug/L时,患病率降至最低值并保持平稳;水碘 在90ug/L以上时,患病率再度回升。
适量的氟能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 齿、骨骼钙化以及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氟对 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
定 义:
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方性氟病,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 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 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氟斑牙
牙釉质形成期摄入高氟引起,表现为牙釉质白垩、着色 或缺损等改变,氟斑牙一旦形成,将残留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