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史料教学意义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历史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史料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历史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历史史料是记录历史事件的重要原始资料,通过史料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
历史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史料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理解史料,构建自己的历史认识和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审视历史事件,理性思考,形成独立的历史观点。
历史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与冲突,学生需要通过史料教学,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影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注重史料解读与思考在进行历史史料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思考能力。
可以采用“提问引导、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史料,理清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
2. 多维度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史料并非单一的信息载体,而是通过不同的几何角度,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现出事件发生的多种情况和多方面信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去分析史料,开发学生多元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史料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史料,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进团队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4. 开展跨学科教学历史史料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嵌入式教学,如语文、地理、艺术等,通过跨学科的教学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跨学科学习中形成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发布时间:2021-04-19T15:41:15.72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作者:李立彬[导读] “核心素养”在当下的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推广下,成为了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最主要教学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
因此,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完成历史课堂教学转变,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历史教学课件,就需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基础上,分析历史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各项教学细化原则,而后对应提出教学策略,为后续历史课堂教学明确发展方向,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李立彬 065001摘要:“核心素养”在当下的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推广下,成为了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最主要教学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
因此,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完成历史课堂教学转变,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历史教学课件,就需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基础上,分析历史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各项教学细化原则,而后对应提出教学策略,为后续历史课堂教学明确发展方向,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前言:核心素养概念引入我国教育领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中,却快速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最主要指标,这无疑说明核心素养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彻底分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而后对应创新教学方法,让历史知识的深层教导更具指向性、层次性。
如此一来,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合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也实效提高,为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师以“探究”为中心,遵循历史知识教导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态度了解历史、分析历史、探究历史。
主要包括:其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史料选择与史料科学应用。
即历史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充分学好课堂教学内容,就应该保证史料选择的真实性、严谨性,以此保证学生可以真正意义上理清历史发展脉络,进而将自己片面定义的枯燥历史知识形象化看待,真正的深入思想挖掘,对所学历史知识深度思考,对应考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历史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合作学习机制、促进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学科本身拥有丰富多样的教材内容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但学生往往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缺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
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人物生平、历史事件或历史考古发现等,让学生感到历史的魅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所,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的复原或研究,提高学习主动性。
优化教学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
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历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呈现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筛选教材内容、整合优质资源、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等方式进行优化。
选择有较高学习效益的历史题材,精选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和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判断。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灵活多样性。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研究、展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让学生获得基本历史知识;采用讨论法进行历史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采用研究法进行历史文献分析和资料查找,提升学生的文献综合利用能力;采用展示法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和班级交流,增强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动投影仪、智能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平台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促进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
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导言近年来,教育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指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素养。
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并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落实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学科的教学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文本、分析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历史文献材料,让学生从文献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比较、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增强跨学科能力历史学科是跨学科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跨学科能力。
三、促进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体验能力,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并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历史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强化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信息素养尤为重要。
历史学科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历史信息,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如图书、网络、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五、提高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历史论断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核心素养视野下多学科融合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野下多学科融合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一、本文概述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多学科知识,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野下多学科融合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多学科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
文章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了多学科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旨在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视角和教学方法,以期在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促进其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关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核心素养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意味着,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深层含义,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随着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关键。
历史学科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必须学习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本文拟从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历史课教学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关键。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生获取深入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具备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把学科教学和学科素养培养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领域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拥有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指把具体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提炼出它们的共性,并进一步发掘历史事件、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规律和意义的思维方式。
2. 熟练掌握历史信息:学生应该具备对历史事件、文化人物、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等历史信息的熟练掌握与运用。
3. 理解历史事实并具备合理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合理解释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规律及其影响。
4. 发式表述历史分析:学生需要学会建立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历史分析并展示出来。
三、历史课教学有效性历史课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合理策划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方法,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培养出合格的历史学科人才。
其中,历史课教师是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重视历史课的思辨性、科学性和普及性教学,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更加广阔;2、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技术和工具,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策略,达到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跨学科学习;3、重视历史文化传统的挖掘、叙述、发掘和创新,将历史学科的学习重心转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4、强化历史课知识教学中的相关技术,如文献检索、读源分析、思辨性讨论、学习网站的专业利用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观。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对其课堂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策略,因此必须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学科素养;中学历史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我国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认知。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观。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课堂内容理解程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培养。
一、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家国情怀、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等,这是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着重培养的内容。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来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其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来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1]。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逐渐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质、能力,并正确的认识历史事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让学生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本文主要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日渐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当前,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教育方式,为使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初中历史教师应对教学理念、方式进行优化,对大单元教学内容丰富,将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教学密切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顺利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以实现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
一、历史大单元教学概述分析历史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将历史课程中的概念、事件以及主题等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把握和接受历史内容的教学方式。
开展历史大单元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内容深入分析,将个体知识与整体知识相结合,使历史发展过程、知识构成、内在联系等融合到一起[1],让学生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思想进行掌握,强化历史研究的质量水平。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1、确定单元目标,合理选择史料史料主要分为口述类、实物类、文献类等。
随着信息技术、历史学的发展,史料也日渐丰富。
从大单元教学史料实证的角度,教师要科学设置单元教学目标,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史料,为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学习《古代亚非文明》这一单元内容时,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个部分,彼此之间虽然联系不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都是大河文明[2],丰富的水源为农耕文明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中职历史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中职历史教学实践探究■ 李增花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中学教育的关键目标。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也应紧跟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
当前,历史课程已成为中职公共基础课必修科目,教师应当提升对历史教学的重视,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促进中职学生素质健康发展,为其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 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1.1 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普通高中生,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并不适用于中职教学。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之间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差异。
一方面,两者均是国家人才的重要来源,且在年龄、身心发展上较为相似,但是,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在课程安排和学习方式上存在较大差距,中职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适应岗位需求。
因此,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实现标准相对更低,从而使其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更贴合。
具体而言,在“唯物史观”上,要求学生知道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并认识和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在“时空观念”上,要求中职学生能基于特定时间与空间理解某一历史事件,并能运用史年表、历史地图等工具描述史事;在“史料实证”上,要求中职学生能够了解多种史料类型,并具备多渠道获取材料的能力,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历史解释”这一素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历史理解,学生要能对历史材料中的内容与要点进行辨识,并具备一定的史事概括能力,对史事性质、影响、价值、特点等形成初步认识;在“家国情怀”上,要求中职学生形成对家国民族的认同感,能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能理解并尊重各民族、各国家优秀文化。
1.2 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第一,以生为本。
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制订与实践中都是以中职学生的特点为依托,充分考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发挥核心素养的指导意义,使学生在当前基础上实现实质性的进步。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摘要: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也再次提出了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项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注重以上五种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关键,使其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能培养其历史学习的悟性,让学生在学习和应试中都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式课堂上,教师是班级的领头人,学生的领路人,要引导学生完成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堂的主人公是学生,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课堂以活跃状态进行下去的动力,兴趣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习资源,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在课程设计时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
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既然要求学生对学习上心,态度认真,教师也要专心对待教案,备课时要一丝不苟,不能随便下载一个课件,即使讲过很多遍的课,也应提前重新进行合理的规划。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给教师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性,也给教师带来更便捷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设备可以将知识直观呈现在屏幕上。
历史学科本身需要拓展一定的课外知识,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够很方便地获取海量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帮助教师构建特定的情境,通过趣味历史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好与课程讲授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动画资料,视频资料一定要能体现课本内容,不要跑题,将各种资料联系教学内容整理成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资源。
比如九年级世界历史“文艺复兴”这一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文艺复兴的起始时间、含义及核心内容、发生的背景、主要著作、代表人物、影响等。
教师课前可以播放纪录片《世界通史》中有关文艺复兴这一主题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当时意大利的地理环境、人文风光,还可以播放根据莎士比亚剧作改编的电影剧照,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服饰装扮特色。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摘要:在现代教育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多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大单元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单元整体学习方向,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能够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引言:中学历史新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大单元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教学思路。
因此,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应用价值首先,通过对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便于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
这些优点为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1]。
其次,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由于每个大单元都包含了多个知识点,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增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最后,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每个大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
此外,大单元教学还允许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能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知识和态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策略以及评估方式进行探讨。
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原因,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故事。
核心素养还体现在学生对文献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注重学生对历史文献资料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献资料的解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材料的来源、角度和目的,客观分析和判定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意义。
核心素养还包括学生对历史观点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历史学科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研究和理解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学科,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并通过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思考来判断和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针对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争取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讨论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案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让他们分析和解读文献背后的意义和信息,从而培养他们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
对于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评估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测试、论文写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解读作业进行评估,来评估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通过论文写作或课堂演讲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历史教学领域,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历史教学。
一、核心素养与中学历史教学1. 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这些能力和素养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等核心素养。
2. 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态度,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价值观。
1. 融合课程理念,强调跨学科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合课程理念,强调跨学科学习,使历史教学与地理、政治、社会学等学科相互衔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多维度理解。
可以通过地理知识和地图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地理情境,通过政治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政治变迁,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2. 强调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历史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规律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
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历史实例对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3. 引导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历史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等方式,引导学生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还可以通过参与历史研究、历史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为例
专题研究【摘要】本文在论述实施背景、介绍相关概念、阐述相关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指出可通过“聚焦素养,提炼主题”“依据素养,确立目标”“立足素养,整合内容”“落实素养,设计活动”“实施评价,达成素养”等方式,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7-0071-05 2021年秋季学期起,广西迎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时代。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热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推进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有助于广大教师平稳顺利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积极对接新高考的各项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直接渠道。
2010年以来,柳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实效课堂为突破口,狠抓“三精”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三精”教学是指:课前精心准备——突出集体备课,着眼团队精神;课中精彩呈现——突出实效课堂,着眼教学相长;课后精细落实——突出个性辅导,着眼情感交流。
在“三新”时代,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究,是我校践行“三精”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
其中,唯物史观指的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时空观念指的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指的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例行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及方法,家国情怀指的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龚新美(启东折桂中学)【摘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改进,是常研常新的教学课题。
伴随着核心素养教育在各个学科当中的落实和推广,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获得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给历史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
面对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应对策略就是将完成历史教育任务为目标,将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旨,把培育学生创新与实践品质作为重点,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行动和教育改革措施来优化历史教学,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新型教学理念和教育策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遍地开花。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历史教育实践中立足核心素养视角进行教学改进和优化,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多层次发展,以便面向社会培育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核心素养教育在历史教学当中的融合和渗透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来说是教育改革当中的一次全新举措,在这一领域并未积累大量的成功经验以及技巧方法,虽然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思想做指导,但是在付诸行动当中仍就给各个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迅速转变传统的历史学科教育观念,注意将学科育人价值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带领学生挖掘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为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一、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了显著进步。
新时期的历史课程教学应凸显学生学习主体,让学生能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和科学的历史思维品质。
故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是初中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格与能力,其具体应是历史知识、认识能力、分析方法、史料证实、历史解释等诸多方面。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核心素养教育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必然要承担重大的责任,加强对核心素养的深入解读,并在此基础之上将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整合起来,顺利完成历史学科的核心教学任务。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
我们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设计,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
在我们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效果评价,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导向、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实践、效果评价、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山中学历史教师们发现,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探讨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评价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通过深入分析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探讨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方式,设计并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从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1. 引言1.1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传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全面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将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阐明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将探讨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将评估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并探讨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
它包括了认知能力、情感素养、身心健康的综合素养以及社会适应素养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核心素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探讨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法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杜华摘要:历史教学具有独特性,教师要本着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和探索。
教师也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时认清是非观念,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能力。
本文主要是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来进行教学上的引导,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根据新课标的具体策略,在历史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建立历史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预习和复习,增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完善历史文学素养,完善自身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教师要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树立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思想,从而实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历史教学的高效性。
一、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内涵(一)明确唯物史观我国历经几千年的变化获得了深厚的历史沉淀,而这种沉淀和发展时由外至内逐渐深化后形成的,因此借助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进行解释和教学是最为科学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我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观念,因此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唯物史观,做到客观掌握历史内容。
(二)养成时空观念我国历史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都具一定时间特点,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因此不同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该事件存在的意义也均有所不同,而在学习这些历史内容时学生除了需要借助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的概念和内容加以明确,同时也需要其能够形成并养成正确的时空观念,能够了解一定时空术语和概念,并能够通过大事件年表对国内外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掌握,培养出通过年表、地图中获取相关历史内容的能力。
(三)合理运用史料史证史料是证明历史事件存在的重要依据。
通过结合史料史证,能够使学生和教师借助文字或图像等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资料内容更加丰富历史事件内容,使事件更具形象化、直观化,借助史料“说话”能够深化历史事件的轮廓,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史料史证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养,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的热点话题。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而历史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为题,探讨如何有效地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强化学生历史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多元化的历史思维与方法素养,通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与方法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分析与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具备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和热爱历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上述意义来看,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与运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分析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价值评判等。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在学生中培养历史素养呢?一、扎实的史学功底历史素养建立在扎实的史学基础之上,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史学基础的打牢。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传授史学基础知识,如历史地图和史书的阅读、事件的年代背景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可靠的网络资源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和利用各种史料并正确分析的能力。
二、历史思维的培养史学基础打牢后,初中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就是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比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关系和变化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分析影响历史走向的因素和流派,展示不同的历史视角的作用等。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培养历史思维。
三、文化认知的培养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更是一种传承文化认知的历程。
因此,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加强对文化认知的教育。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物、探讨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创作历史剧等手段,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四、审美素养的培养历史课程教学也是一种契机来传递审美价值,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审美认知。
在审美认知的培养方面,可以通过解读历史名画和雕塑,探究历史当时的人文艺术和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艺术与历史的互动,并在鉴赏和感悟艺术时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通过史学基础打牢、历史思维培养、文化认知和审美素养的培养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更深入透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堂
2019 年 5 月13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张 涛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中学 海南东方 572600)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本文针对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做出了进行一步探究,对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构成、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学科素养 历史课程 教学学生的素养能够将学生的品格以及能力等进行综合体现,在当中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要求对学的学习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以便学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
因此,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思维习惯等,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便能够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构成
素养是学生品格、品德以及能力、素养的综合性展现,是在家庭教育、社会教师和学校教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素养。
其中,学科素养便是有着明显学科特征,在不同的学科当中,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
在历史学科当中,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具备有历史学科特征的能力以及品格,其中包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以及历史解释[1]。
对于这些素养的养成,是对历史知识、学习方法、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综合展现。
因此,在高中的日常授课中,在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科素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度进行展现,还要对三维目标的综合化以及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相符,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展现,以便对现时代的教学目标进行满足。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1.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能力
历史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因素,是展开教学活动的主体,更是对历史学科素养进行贯彻的实施者。
因此,历史教师所展现出来的学习素养,对学生的学科素养高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
其中,教师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应用时间、领域以及空间的视觉眼光。
这样,才能对历史的理解提升深度,有深厚的历史解释,付出的教学情感才更加真实。
所以,教师要对自身学习能力以及水平进行提升[2]。
其一,教师要对当前国家制定的教育改革方向给予明确,对改革的方法和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以便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与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其次,教师要应用现代化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最后,教师还需要广泛的阅读,不断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进行提升,以便在阅读当中,了解一些更多的高中历史素养,以便对当前的学术动态有相应的把控,更好的进行高中历史的授课,以便对学生的核算素养进行培养。
2.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教学形式
历史学科知识,可有效对学科素养进行培养。
其中,教师应用的各项教学活动是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历史学科知识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对新的教学目标以及理念进行制定之后,教师要结合相关教学活动,将历史学科的素
养培养融入其中。
因此,教师要将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改变,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便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其一,在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完全依赖教材的形式,要将教材作为依托,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开发,以便根据教材当中的内容,对历史文物、遗迹、史书记载等不同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最终把问题知识进行简化,以便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出符合学习规律和认知的核心素养目标资料,这样的教学过程会让学生对历史课堂的体验更加立体[3]。
此外,教师还要对教学环节进行设置,把控好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二, 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将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明确。
例如:在《鸦片战争》的学习中, 利用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行分析,可对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利用小组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可对学生各项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有着非常强的教学作用,利用教材当中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素养,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以及历史解释等素养进行培养。
因此,教师要对当前国家制定的教育改革方向给予明确,对改革的方法和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以便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与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
此外,教师要应用现代化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1]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235-236+199.
[2]董培.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抗日战争》一课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4):71-73.
[3]张胜平.基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课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6(0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