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研究

合集下载

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必然趋势

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必然趋势

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必然趋势作者:胡雪莲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1期摘要: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如何解决好我国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从分析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了适合我国发展的养老模式,并指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必会逐步为社会化养老模式所取代。

关键词:老龄化;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我国于1999 年已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

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76亿,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3.0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面对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

解决养老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目前我国养老模式的转变,即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

在政府承担社会养老义务、“机构养老”覆盖最需要帮助老年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力量,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

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概念区分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论文导读:进入21世纪,中国便正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

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民经济实力,减轻农民负担,才能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老龄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入21世纪,中国便正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

中国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传统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变迁等社会现实,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受到极大的挑战。

同时,我国农村公共福利产品供给不公、农村养老机制发育不全等问题使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

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保证农村老年人福利供给,解决农村养老困境,便成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口特征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的1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827.4万人,占总人口的7.10%。

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到本世纪20年代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从文化水平看,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当前农村老人中未接受过教育的占51%,小学文化占34.7%,初中文化占8.3%,而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0.2%。

从家庭结构看,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数,占农村家庭户比重的22.02%;其中单身老人户所占比重为2.36%;一对老年夫妇户所占比重为2.26%,隔代老年户所占比重为0.46%。

论文参考。

[1]由于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农村老人的经济来主要有两种,即老人自己的劳动收入以及子女供养。

从劳动就业状况看,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为65.85%,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高达76.32%,60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为54.06%。

在老人的经济来中,劳动收入所占比重为46.8%;子女供养所占比重为29.3%,社会保险和救助只占老人经济来的3.2%。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养老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老年人在面对养老问题时,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和原因1、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

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依靠子女供养,但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许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充足的供养。

此外,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也普遍较差,许多老年人因病致贫,无法承担医疗费用。

2、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由于缺乏文化设施和娱乐活动,许多农村老年人缺乏精神寄托和文化娱乐。

3、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在农村社会中,老年人往往被视为负担和累赘,缺乏社会尊重和。

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养老金水平,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2、推广社会化养老模式。

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同时,应加强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教育和宣传,提高老年人和家庭对社会化养老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3、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应建设更多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娱乐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4、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关爱和尊重。

应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程度,增强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结论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让老年人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养老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等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文将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家庭养老到社区居家养老

从家庭养老到社区居家养老

中华二十四孝
恣蚊饱血: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 八岁时就懂得孝敬 父母。家里贫穷, 没有蚊帐,蚊虫叮 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 是赤身坐在父亲床 前,任蚊虫叮咬而 不驱赶,担心蚊虫 离开自己去叮咬父 亲。
中华二十四孝
尝粪忧心: 尝粪忧心 庾黔娄,任县令时赴任 不满十天,忽心惊流汗, 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 官返乡。回到家中,知 父亲已病重。医生嘱咐 说:“要知道病情吉凶, 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 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 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 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 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 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 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 父亲,并守制三年。
• 在社区中增加为老服务的内容,加快建立和完 善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社会化的生活和照料服 务体系。 • 社区为老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它能承担部分原来 由家庭向老人提供的关心和照料,还有利于社 区成员发扬自助互助精神,鼓励和促进居家的 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家庭养老的环境: • 鉴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道德文 化传统,家庭养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 间内还将是老年人经济赡养、生活照料 和精神慰藉的主要方式。 • 坚持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 家养老道路。
• 在风险承担方面,居家养老把单个家庭的保障 风险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身上,由于风险相互交 汇和转移,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水平 有了新的提高。 • 在养老保障的目的上,居家养老突破了传统家 庭养老只关注个别老年人福祉的历史局限,把 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作为自己的目标,居 家养老最终目标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不分 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 社会保障的政策环境: • 政府还应制定政策,鼓励、扶持社会组 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设施。要把建 设老年福利事业当作一项为老服务的新 型产业来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经济 规律办事。 • 要大力加强对居家养老的科学研究,探 索各种可能的社会养老服务形式。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论文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论文

探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由国家举办的养老保险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的新农保进入试点阶段,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养老保险指日可待。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04-02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是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一直以来,我国老年农民主要靠家庭赡养。

但是,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这种养老保障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亿,占总人口的10.14%,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这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预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到21世纪20年代将进入高度发展阶段。

养老问题再次引了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养老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不能回避的永恒课题,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因此,养老问题解决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传统的家庭“养儿防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的保障功能也呈弱化赶势;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试行,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农保试点是党中央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新农保值接明确了国家财政对农民养老的责任,对60岁以上的中国农民实行普惠式养老,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由此看到了制度性保障的曙光。

农村养老的变迁

农村养老的变迁

农村养老的变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养老的变迁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它不仅反映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养老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调整。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养老的变迁过程。

一、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农村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为核心。

传统农村家庭多为多子多福的大家庭,老人在自己的子女中安度晚年,享受子女的养老支持。

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家庭关系比较稳定,老人可以得到子女的照料和关爱。

农村社区也有着比较完善的社会关怀网络,老年人可以通过亲戚朋友的互助关系得到支持。

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传统的养老形式,比如孝堂、祖堂等,一些家庭会在自家的院子里建立起一个专门供老人休息的地方。

这些传统的养老形式在当时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农村养老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迁。

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增加,导致许多农村老人被留守在家。

子女无法在身边照料,老人的养老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些农村居民开始逐渐享受到了城市化的便利和福利。

在政策上,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农村养老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这项政策旨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

在此基础上,国家还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养老院,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三、当前农村养老的新挑战与新需求尽管农村养老的模式发生了变迁,但是农村养老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是养老服务的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养老院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而且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其次是养老人口的增加。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长,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农村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成为了当下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本文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探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以及改进方案。

一、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尽管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整体上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不足。

很多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服务团队的专业水平不够。

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这导致了服务质量不稳定。

再次,养老服务的经济可持续性问题。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经常因资金不足而无法正常运行,这使得服务质量的提升面临巨大压力。

二、影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因素要想解决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影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因素。

为此,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基础条件。

农村地区需要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人才培养也是影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更多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政策的支持也非常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从而提高养老服务的经济可持续性。

三、解决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的措施针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方案。

首先,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更多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团队的专业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开设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课程、提供奖励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再次,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从而提高养老服务的经济可持续性。

四、加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监管和评估为了确保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我们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工作。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问题探讨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问题探讨

社 会主 义新农 村建设
我 国农 村 家庭 养 老 和社 会 养 老 问题 探 讨
赵 燕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室 , 河南 郑州 4 0 4 ) 5 0 2

要 : 国是世界 上人 口老龄化发展 最快 的 国家之一 。农 村 养老 问题 日益 突 出, 我 对社 会主 义
新农村 建设 以及和谐社会 的建设形成 了挑 战。巩 固和加 强农村 家庭养 老方式 , 大力弘扬社 会主 义 要
担起老人 的养 老任务 。虽然养 老的质量 还会 有不尽 富和管理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 民的整体负 如人意 的地 方 , 很 少 发 生弃 父 母 于 不 顾 的 情 况 。 但 担 , 也削弱 了 县乡 两级 的财 政 实力 。村级 集 体经 大多数老年人 不愿 选 择 到养 老机 构 去养 老 , 但 只有无 济趋 于瓦解 , 中央财政转 移支付 又相 当有 限 , 使原 儿无女 的孤 寡 老人 才会 到 养老 机构 去 。所 以 , 养 致 去 来 由乡镇统筹和村级集 体经济 负担 的部 分五保 户 和 老机构养老被 视 为老 年群 体 的无 奈选 择 , 女也会 儿 其他一些农 村贫 困对象失 去 了救 济保 障 。在欠 发达 被 乡邻们看不起 。 地 区的农 村 , 况 更 为严 重 。一 些符 合 五保 政 策 的 情 4 家庭养 老的心理基础是农 村老人 安 享晚年 天 . 对象 , 因为财政下拨资金有 限而被 挡在 五保 门外 , 未 伦之 乐的理 想追求和 父母子 女之 间的彼 此信任 。老 能实现应保 尽 保 。各 地 集体 经济 发 展 的不均 衡 , 直 年人有着 比较 牢 固 的家庭 观念 , 育子 孙 的最 好 回 养 接影 响到集 体养老 的普及 和规模 化发 展 。从 目前 的 报就是老有所养 。父母 对子女有 着强烈 的信 任感 和 情况看 ,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 的迅 速变化 , 体养 老 只 依赖感 。在老年人 的需求 中, 集 健康 需求 水平 最高 , 次 能作为农 民养 老 的重要补充 形式 。 之的是和睦需求 和尊敬 需求 。当他 们进 入老 年人 阶 二、 我国农村家庭 养老的存在基础 段 , 们对于家庭 的依 赖性更 大 , 他 对家庭 中的代 际关 1 家庭养老的文化基础是 以孝为核 心 的文化传 系 、 际关 系十分 重视 , 们希望 自己的儿 女 孝顺 , . 人 他 统 。传统孝文 化是家庭养 老 中具核心 位置 的伦 理规 能与他们多沟通多交 流 , 希望能 融入他 们之 中 , 多 许 范 。孝文化是在 长期历 史发 展 中形 成 的人们孝 的观 老年人更渴望接受来 自孩子 的爱和情 感 。这 是社会 念( 意识 )孝 的行为规范和有关孝 的理 论、 孝 、 制度 、 习 养老 机构 所 无 法 提供 的。对 大 多 数农 村 老 年人 来 俗、 行为方式的统称。其 社会意义在 于维 持一种社会 说 , 的子女就是人 生最 大 的成就 。 孝顺 和谐 , 即对 长 者 和统 治秩 序 的敬 畏 和基 于敬 畏 的服 三、 我国农村社 会养老的制度保 障 从 。孝文化是 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 的基础和核心。 1 巩 固农村 家庭 养老的基础 地位 。家庭养 老依 . 2 家庭养 老的经济基础是 基 于土地 而产 生的收 然是 我 国农 村 居 民养老 的主要 方式 , . 在农 村 养 老 中 益 。农村家庭养老 因老人 的身体 状况不 同, 采取 的形 具有 基础地位 。在新 的形 势下 , 需要 继 承和 发 扬家 式也不相 同, 大多数身体 基本 自理 的老年 人选择与老 庭养 老的传 统优势 , 赋予农 村家庭养 老 以新 的 内涵 。 伴一起生活 , 没有 与子 女生 活在一 起 ; 活不便 或有 生 是继 续倡导 尊老 敬老 的 风 尚 , 强化 家 庭养 老 的思 疾病 的老人 才会 与子女一起 生 活。老年人 口的生活 想观 念 。二是完 善家 庭 养 老规 章体 系 , 家 庭 养老 使 来源 , 主要依靠 自己劳动和家庭其他 成员供给 。老年 从伦理走 向法制 。三是把赡 养农村 老年人 同其 子女 人 口随着年龄 的增 长 , 劳动 能力逐 渐丧 失 , 生活 来源 的切 身利益 联 系 起 来 , 励 尊 老 养 老 的行 为美 德 。 鼓 依靠劳动收入的比例逐步下降, 而由家庭其他成员供 同时 , 需要 正 确 引导 农 村 老 年人 加 强 自我 养 老 。 还 养 的比例逐步上升 。7 0岁是农 村老年 人 口经济来 源 农村老年人 应 当切实转变传 统观念 , 树立 防老 意识 , 转折期 , 7 O岁 以前多数靠 自身 劳动 , 7 0岁 以后 主要靠 提高 自我养 护能力 。 家庭其他成员 的供养 。农村 老人 并没 有退休 年龄 的 2 改革 现行 土地制度 , 高土地保 障 能力 。在 . 提 限制 。实际上 , 在农村 即使是 6 o岁 以上 的老人 , 很多 现代化 的农 村 社 会保 障体 系 尚未建 立 起 来 的情 况 依然在从事农业生产 , 他们 自己生产几乎全部 的生产 下 , 既是农 民最为基础 的生产 资料 , 是农 民最 土地 也 资料和生活资料 , 只有在行 动不太方便或身体有 疾病 可依靠 的生 活保 障 。一是改 “ 承包 制 ” “ 为 永包 制 ” 。 的时候 , 他们才会脱 离农 业生 产实践 , 由土地 产 生 的 只有永久性 地确 定农 民的土 地使 用 权 , 能 让农 民 才 收益成为其养老费用 的重要来 源。 真正成 为土地和耕地 的主人 。只有 充分调 动农 民经 3 家庭养老 的社会基 础是农村 以邻里评 论 为主 营土地 、 . 长期投 资土地 的积极 性 , 能最大 限度地 发 才 导的评价体 系。这种 因地缘关 系而产 生的评 价体 系 挥土地 的生 产潜 力 , 立 起符 合 市场 经济 要 求 的土 建 影 响着 养老 的 动机 。在 地缘 文 化影 响 下 , 们 对邻 地流转 制度 , 步实现 农业 的规 模 化 、 约化 , 幅 人 逐 集 大 里关 系有 较 强 的认 同感 、 依赖 感 和归 宿感 。农 村老 度地增加农 民的生产性土地 收益 。二 是改革 征地 制 人渴 望形成和谐 的邻 里关 系 , 常能 与老朋友 、 经 老邻 度 。现行 的土地征 用制度是从计 划经 济时期 沿袭 下 居进 行 聊 天 、 交流 , 他们 会 感 觉 到很 充 实 、 温 暖。 来 的 , 以政府 的名 义征地 , 很 它 不分公 益性 项 目还是 经 联 系紧密的乡邻关 系使赡 养老人 的质量 和水平 成为 营性项 目。所 以, 须 修订 有关 非农 建 设 用地 的法 必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探索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养老新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探索。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现,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为基础,依靠子女赡养老人,但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加剧,子女赡养难度增大。

老年人养老需求多样化,需要更多的服务和关怀。

传统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薄弱,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养老新模式的探索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已经存在许多有效的农村养老模式,比如农家乐养老、社区合作养老、农村养老机构等。

这些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启发了我们对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探索。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索:1. 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等。

这些设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可以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2. 推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是提高农村养老水平的重要途径。

可以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服务。

鼓励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建立老年人互助组织,为老年人提供互助、关爱和陪伴。

3. 推动“互联网+养老”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推动“互联网+养老”发展。

可以通过建设农村养老信息平台,提供咨询、服务预约、社交互动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篇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5%。

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

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

“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研究【摘要】我国农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这种过于单一的养老方式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转变农村养老方式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我国当前需要建立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型农村养老方式。

【关键词】农村;养老方式;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农村的老年人口自然也就较多。

据统计,2011年中国农村65656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9.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的老人还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会给农村的养老问题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

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关系到广大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

然而,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方式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逐步转变农村的养老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1.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目前,在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式。

所谓家庭养老,就是家庭中年轻子女赡养老人或老人通过年轻时的积蓄自我养老的养老方式。

也就是说家庭养老包括子女养老和老人自我养老两种方式,其中前者更为普遍。

家庭养老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的时候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出现其他的一些养老方式,这些养老方式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始终没能取代家庭养老的地位,家庭养老始终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1.2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小,水平低社会养老方式是指依靠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来进行养老的保障方式。

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方式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后不断发展。

近年我国还进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全国列入“新农保”试点地区参保人数有32643万人。

社会养老在农村养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覆盖面小,水平低等。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主要是针对家庭特别困难或无子女的老人,其他的老人覆盖的还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实际需要。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标 ,0 0 ( :8 4 . 2 0 , )3 " 1 3 -
[ ] 牛永革 , 3 摆脱 共享地理品牌 困窘的战略路 径研 究[ . 管理科 J 现代 ]
学 ,0 9 ()3 " 4 2 0 ,1:3 3 . [ ] Kei aeKee.rn y tei T eMut i ninlyo Ba d 4 vnLn l r adSnhs : h ldmes at f r lB s i o i n
显 、 为 突 出 。 09年 9月 国务 院 发 布 了《 于 开 展 新 型 农 村 社 最 20 关 会 养 老 保 险 试 点 的指 导 意 见 》 ,新 型 农 村 养 老 保 险 政 策 实 施 是 我 国 农 村 养 老 事 业 发 展 的 一 个 新 的 里 程 碑 , 味 着 政 府 为 农 民 意 制定 了 全新 的养 老 政 策 、政 府 养 老 ” “ 的一 个 新 时代 即 将 到 来 。 我 们 提 出社 会 养 老 保 险 , 不 排 斥 家 庭 养 老 , 不 能 排 除 并 也
费, 如果他 I l 不参加保险 , 的老人 是不能领养老金 的 ,  ̄J< 女 他 还
是要有家庭成员为农村养 老保险作出贡献的一个基本前提 。 所 以这 次农 村 的 养 老 保 险 是 一 个 社 会 保 险 , 会 保 险 就 意 味 着 政 社 府 、 庭 、 人 以及 集 体 单 位 都要 发 挥 作 用 。 家 个
董天 中国 村 老问 研 菊: 农 养 题 究
农 业 经 济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董 天 菊
( 樊职 业技 术 学院 , 襄 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襄 阳
[ 摘
412) 40 1
要] 在人 口老龄化 、 经济全球化和社 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 中国农村面 临着“ 靠谁养老” 的尴尬 境地。 中国农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发展研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其中,农村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发展研究出发,探讨其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也凸显出来。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农民的养老安全存在隐患。

2. 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养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扩大。

其次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之间养老发展不平衡。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健全,政策和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 农村养老的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养老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方向。

首先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需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人员的关爱和关注,提高他们的养老生活质量。

需要加强对农村养老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参与养老保障制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农村养老发展,不仅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更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只有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人才与劳动力支持。

总结回顾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发展研究,需要从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论文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何为老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是一个传统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时间的推移,截止2011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超过1亿,这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走访调查法,对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明晰了该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强化居家养老、完善社区养老、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建设,以期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保险现状问题社会目录1 引言 (1)2 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1)2.1 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2.2 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2)3 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3)3.1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4)4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分析 (4)4.1 家庭养老 (4)4.2 集体养老 (5)4.3 自我养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养老保险 (5)4.5 储蓄养老 (5)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 (6)5.1 货币经济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村养老方式的变迁研究

农村养老方式的变迁研究

“ 老有 所养 ” 是 中 国传 统农 业 社 会 的理 想 , 这 一 道 德化 的 目标 主要 在家 庭 内部 实 现 , 即 强 调 家庭 代
际互 惠 功能 的“ 家 庭养 老” 模 式 。但在 新 中 国成立 特 别 是改革 开放 以来 整个农 村 社会 发生 剧烈 转 型的背
的供养 , 生 活上 的照料 、 精神 上 的慰藉[ 3 ] 。无论城 市 乡村 、 古今 中外 , 养 老基 本 涉 及这 3个 方 面 内容 , 根
老 方 式 正在 发 生 深 刻 的 变 迁 。 本 文 即 以 内蒙 古 五 原 县 w 村 为 例 , 在 描 述 农 村 家庭 养 老 功 能 蜕 变的 现 实 困境 以及
农村 家庭 内部调适 策略 的基 础上, 总结 当前农村 家庭 养老 的基 本模 式。通过研 究发现 , 我 国农村 家庭代 际支持 结
重 大变化 , 但并 不 是用 一 些 学 者 所 指 出 的 孝道 的衰
制度将 这 部分人 口退 出劳 动力市 场 。在农村 日常 的
社会 生活 中 , 老 人除 了指年 老者 之外 , 还 指长 幼关 系
落所 能完 全解 释 的[ 1 ] 2 ∞。调 查发 现 ,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农村 家庭 结构本 身 已经 发 生 了 质 的变 化 , 与之 相 伴 的是农 村社 会在 “ 家庭 养 老 ” 观 念方 面 出现 的变 化 , 进而 人们 为 自己年 老时做 出的养老 安排 也 发生 了变
人 ①。
家庭 。家庭 通常指 基 于血缘 关 系和婚姻关 系组
成 的社 会 实体 , 或者功 能 主义人类 学意 义上 的“ 亲子 所 构成 的生 育社 群 , , [ 。家 庭 同 时 也 是 一 种 经 济 实体 , 家庭成 员 问存 在 基 本 的 经济 关 系 。无 论判 断 别 人 的家庭关 系 还是讲 述 自己 的家庭关 系都有 一定

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业 科学 。ora o n u A n c. 0 ,66 :54—23 ,60 Junlf hi g .Si 0 83 ()23 5 5 20 A 2
责任编辑
方媛
责 任 校对
方媛
中国社会 转型 期农 村 家庭 养老存 在 的 问题 与对 策
d u li ol b i nt t o li s c n dsp rn e l a dt epb c s u e v e r i s r p tga pt gt d n e it h d g e oh m a t o e e i n uo i h o h y ef
o es pradr u t n y nom n; l d g u tn e a l e l a po gle i dw et i y f ,
vr eo i it h ud b are ow r iu m a peys ol c ri fr ad. t f l e d
Ke r S ca rn io Rua ra F mi n o me t Po lm d c r s n ig slt n y wods o i t st n; rlae ; a l e d w n; rbe a or p dn oui l a i v n eo o
转型 (r si )含义是转变 、 Ta io , n tn 变化 、 渡 、 过 变迁 等 。所谓 转化主要是指 一种 形态 向另一 种形 态 的转换 一 。社 会转 型 是一种 由传统 的社会 发 展模 式 向现 代 的社会 发展 模式转 变 的历史途径 。主要体现 在 3 个方 面 : 经济领域 由计划 经济模 式 向市场经济模式 的转 型 ; 政治领域 由专制集权 政治 制度 向 现代 民主政 治制度 的转 型 ; 文化领 域由过去封 闭 、 单一 、 僵化 的传 统文化 向 当今 开放 的 、 元化 的 、 判性 的现代 文化 的 多 批 转型 J 。我国社会 的转 型是指 由传 统社 会 向现代社 会 的转 化, 即从传 统 自给 自足的 自然 经 济社 会 、 业 社会 、 农 乡村 社 会、 封闭半封 闭社 会 向现代化 的市 场经济社 会 、 工业社 会 、 城 市社会 、 开放 型社会转化 。当前我 国正处 于社 会结 构全 面 转型期 , 而它本身的复杂性 以及迅速 的变动性 决定 了转 型过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穆超、陶琳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在此文中作者阐述了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从实际出发,得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说明在建设新农村时,应该大力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保险所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侯晓丽在《积极推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一文中提出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迫切需要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轨。

目前,这方面工作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为此,提出了建立安全有效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途径,即通过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统一管理等举措,切实推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李智、黄飞的《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高丽君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梁璇的《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也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建议。

赵意焕在《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若干思考》一文中写到从2002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为推行全国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准备。

该文在简要梳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沿革的基础上,拟对各地“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养老保险意识的相对滞后、经办力量的严重不足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从立法、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建议。

2.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对于本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已比较深入,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或农村人口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农村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及走向

农村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及走向

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走向浅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处在家庭养老阶段,本文在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功能、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家庭养老挑战走向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如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迁及社会转型等一系列的挑战,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的趋势,而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保障家庭养老的基础下,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区养老建设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家庭养老的概念和功能(一)农村家庭养老的概念。

农村家庭养老是指在农村以家庭为单位,对老年人的照顾与赡养,包括经济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等方面。

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协调代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

农村家庭养老是全方位的。

首先,家庭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主体。

在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劳动,这种劳动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

老年人由于生理的原因,不能或者说不再适合从事生产劳动,因此家庭的其他青壮年必须为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其次,家庭是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的主体。

农村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养老机构,所以老年人有了经济来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主要的是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落,很多人的生活不能自理,必须有一定的人员来照顾。

相比较而言,家庭成员之间在一起生活的周期比较长,相互之间了解深、感情浓,比保姆、邻里更适合照顾老人。

再次,家庭是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寄托与归宿。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老年人希望得到倾诉、得到尊重,需要有社会交往,家庭不仅是这一切活动的基点,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年人“坐看儿孙绕膝之乐”。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但是由于农村家庭供养意愿和供养水平普遍较低,老人的生活水平还停留在温饱线附近。

一、农村家庭养老制度面临的困境目前在农村,由于代际关系“轻老重幼”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家庭物质资源的代际间分配严重扭曲,老年人处于被忽视被排斥的地位;另一方面,老人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话语权也在迅速失落,他们不但缺乏与子孙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而且连表达个人意见和不满的权利也经常被剥夺。

老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化与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农村以年龄和代际为界的社会分化业已形成,并在不断扩大。

第一,家庭养老的制度基础已经改变。

一般认为,家庭养老是在长辈对知识和家庭经济具有控制权威的社会中形成的制度性传统,父辈对财产等资源的控制地位是其赖以获得子孙赡养的主要制度基础。

我国农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与交往范围的扩大,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长辈对家庭经济和其他资源的控制性地位已不复存在,他们可用于与子女交换赡养的物质基础亦非常有限。

在农村,儿孙对老人的赡养意愿和赡养水平,通常与老人的财产和收入状况密切相联。

由于父权基础的普遍衰落,除亲情约束之外,养老不再具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力和保障,较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子女的个人意愿和内在道德的支撑。

第二,家庭养老的支持性文化正在衰落。

有研究认为,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即“孝”文化可以成为当今家庭养老制度的主要依托性资源。

但调查表明,“孝”文化的支撑作用并不乐观。

在农村,对赡养内涵最具共识的看法是“给老人吃饱”,这种基本义务也成为普遍的标准赡养行为。

例如,兄弟几人每年合供每位老人500斤谷子或300元钱后,对老人其余衣食寝饮、情感悲欢不闻不问,以“供”代“孝”,有“养”无“孝”。

虽然农村目前还能普遍接受家庭养老制度,但是在养老的制度基础逐渐瓦解后,作为其文化基础的“孝道”观念也已逐渐式微。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研究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研究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方式,其选择意愿对于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分析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养老模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在家庭中安享晚年。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对于家庭养老具有较高的意愿。

家庭养老能够保持家庭的稳定。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们对于父母的养老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责任。

农村老年人希望能够和子女们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养老还能够减轻养老压力,因为子女所提供的生活和经济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家庭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精神寄托。

在农村,老年人多数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依然相信着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对老年人的精神寄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维系家庭关系。

家庭养老也能够减少养老成本。

相比于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

老年人们可以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生活,并且可以依靠子女的经济支持来解决养老问题。

许多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在家庭中养老。

尽管家庭养老在农村社会具有较高的意愿,但也存在一部分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也有不同程度的意愿。

一些老年人认为机构养老能够提供更好的养老条件。

在农村,一些地区的养老设施逐渐得到了改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有些地方建立了方便老年人居住的养老院,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和娱乐活动,吸引了一些老年人的注意。

机构养老也能够远离家庭矛盾和压力。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家庭关系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研究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由国家举办的养老保险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的新农保进入试点阶段,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养老保险指日可待。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险;一.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1. 家庭养老是主要形式。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老年人多数仍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据2000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6871万户,占有老年人口户的73.83%,其中三代居住的占大多数。

另外一种情况是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分户居住,同时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

一种是丧偶独居,一种是配偶共同居住。

无论是那种居住形式,都是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前提下的,经济来源靠老人劳动获得和子女供养。

农村的老年人将拥有的土地分配给子女耕种,这样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子文提供的生活费用。

很多家庭虽然是分户居住,但老年人家庭与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距离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分而不离”的现象。

2. 社会养老是补充形式。

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提供优惠政策为特色的。

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解决城市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养老保险是全体农民的基本保障,对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差别、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必要性(一)局限的城乡制度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户籍制度不可跨越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受阻。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有效地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在部门间、地域间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

农民即使在城里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也不敢放弃农村的土地和户籍。

这种状态没有达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预期,从而使农村劳动生产率无法根本提高。

与户籍制度配套的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排他性的城市福利体制诸如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相应的建立了起来,把农村人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

2.我国现在及未来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的局面政府用行政干预手段将城乡分开,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其结果,不仅过多地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大大削弱了农业资本积累、技术革新的实力,窒息了农业的发展后劲;而且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3.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存在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由于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粮食属于非耐存品,不能用于进行生命周期的资源长期分配,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人力自然储蓄基础之上的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机制,是一种家庭代际间互相供养的反哺型模式。

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普遍推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家庭养老方式正逐渐走到尽头。

(二)外在冲击1. 缺乏永久迁移的不完全的城市化冲击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不同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以永久的、家庭主导为主要特征的迁移模式,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模式由于户籍制度的继续存在而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宁愿土地搁置也不愿意放弃土地,使得中国农村土地长期处于被割裂的状况,无法形成规模经营,从而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土地养老保障的巨大作用。

2. 工业化提高人口预期寿命,缩短劳动力劳动寿命、增加不完全家庭,改变照料者结构,从而削减家庭养老功能。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变和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养老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地改变。

3.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地征用,使基于土地基础上的家庭养老将越来越困难。

据国家土地局调查汇总,在1990~1994年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940万亩,其中,人为减少约为400万亩,我国可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约为10 .6亿亩,其中可开发成耕地的仅为1. 94亿亩。

所以,基于土地基础上的家庭养老将越来越困难。

三.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发展现状2007年底,全国1805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保工作,5171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将超过412亿元,392万参保农民领取养老金,当年支付养老金40亿元,2008年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和加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能。

近年来,各地在制度模式和财政补贴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试点探索,形成了三类制度模式:1.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础养老金部分个人不缴费,直接从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

个人账户部分实行个人缴费,有些地方还给予参保补贴。

2.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

制度结构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类似,但筹资和保障水平较低。

其中社会统筹部分由政府预筹或者企业(单位、集体)缴纳。

3.完全个人账户模式。

即全部筹资都记入参保者个人账户模式。

在财政补贴方式上也有三种:一是“进口”补,即从缴费环节进行补贴;二是“出口”补,即从发放环节进行补贴;三是两头补,即从缴费和发放环节都进行补贴。

四.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农村集体养老力量薄弱,农民养老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敬老院是我国农村老年人集中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农村敬老院只是对农村的部分老年人实现了集中养老,虽在相当长的时期较好地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我国农村敬老院的供养能力还是相对不足。

另外,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缓慢,对于那些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条件拿出足够的资金对未来养老进行投资,再有就是五保户养老,由村级提留为五保户提供生活必需的资料,也就是由农村集体经济供养。

但当五保户“就家供养”无法自我照料时,便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护理问题。

2.社会化养老的体制不健全。

资金保证机制不健全表现最为明显。

农村社会化养老对资金的筹集、管理、运营机制是比较关键的,而对资金的保值、增值却是最关键的。

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险采用积累式资金筹集模式,积累期长,所以要想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基金一般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库券,但随着银行的降息,单靠这些利息收入是无法实现基金的保值,基金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保值与增值方式,才能扩大养老资金的来源,实现分担社会风险的目的。

同时,社会公平化不足也是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的一个明显问题。

农村中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的劳动者不能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标准,这不但违背了社会保障的意图,而且也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降低了社会保障的功能。

3.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够。

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并不是个别的社会组织和家庭。

从近年来农村社会化养老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政府力图避免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

但政府不应该放弃或者规避社会保障责任,在某些改革措施中,增加个人的责任是正确的,但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

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不能让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截然分开,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的。

有效的途径是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而实现结合的主导力量是政策,即政府通过法规、政策、管理来实现的。

这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模式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化和生活化的必然要求。

五. 问题的对策1.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撑能力相适应,以切实可行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民养老保障体系。

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妥善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养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出台对农村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三无”老人和因病、因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

继续支持和鼓励低龄、健康的农村老年人从事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提高自养能力,确保基本生活。

建立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制度。

对农村“三无”老人和其他特困老年人,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让农村贫困老年人也享受低保。

按照“国家政策扶持,农民自我保护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问题。

总结推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经验,研究完善奖励扶持措施,真正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2.加快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老人的就医难问题。

做好这项工作,一是采取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负担的办法,在农村逐步建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缴纳个人负担医疗基金确有困难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筹措资金加以解决;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为农村老年人看病挂号、就诊、取药、住院提供方便。

3.加强农村乡(镇)社会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比例。

继续全面实施省政府提出的“福星”工程,用几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农村“五保户”除自愿投亲靠友供养外,基本上实现以乡镇福利院为主的集中供养,让最困难的群众真正成为“福利之星”;将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以保证供养对象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

三是免征、减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后,原从农业附加中列支的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乡财政预算。

四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以提高供养对象生活水平,确保这些老年人的生活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

五是妥善解决好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问题。

4.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强化农村家庭对老年人赡养义务。

继续推行普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有效做法,把子女的赡养责任用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

在具体执行中,一是经常开展尊老、爱幼的宣传教育活动;明确《家庭赡养协议书》的主要内容。

协议书内容应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

三是协议签订后,由老人、子女和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各持一份,并由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监管执行4.加快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力度。

应尽快出台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大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1] 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 罗元文,沈澈. 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与对策. 人口与发展,2009[3]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