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方案思维中的国家利益原则优选资料
军事战略思维纵横谈(上)
需要 。中华民族的成长经历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屈辱 历史告诉我们 ,忧患是我们民族生存环境的一个部
分 。世界 上没 有一 个 国家 曾经被 迫 同外 国侵 略者 订 立如 此 多的割 地赔款 条 约 ,也 没 有一 个 国家成 为如 此 多列 强宰割 的对 象 。一个 世纪 之久 ,中国人 民仍 然没 有抚 平心 灵 的创伤 。中华 民族的发 展 总是 与各
反应 ,缺乏创造性 、勇气与适应能力 ,才是真正可 怕的事情 。用这个理论解释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虽 然不全面 ,但它能够从比较积极的角度强调忧患意 识和奋发精神 ,也是战略思维所需要的一种品质 。 现在我们有些人思想上比较混乱 ,传统的核心 价值观遭到诋毁 ,在历史文化上出现颠倒和迷失, 所谓 “ 告别崇高 ,颠覆经典” ,反对 “ 历史课本重 视 意识 形态 和 国家认 同” ,甚至 批判 爱 国主 义 ,歪 曲革命历史和否定抗美援朝战争 ,等等。没有国家 认同 ,史从 何来?没有 民族精神 ,没有 主体价值
种忧患相伴随,在斗争中谋生存、求发展。 英 国历 史学 家汤 因比说 , “ 挑战 与反 应 ”是 民 族发展的历史机制。在任何历史时期 ,每一个民族
或每 一种 文 明都会 面 临 自然 的 与非 自然的 挑战 ,克
服了这些挑战,民族就会发展 ,文明就会进步。因 此,挑战不总是坏事,而往往可以成为一种推动 历
建立在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之上……从来没有一个真 正有用的和深入的理论果真是 由纯粹的思辨 去发现的。”他进一步指出, “ 纯粹的逻辑
思 维不 能给 我们 任何 关于 经验 世界 的知识 ;
一
切 关 于实 在的 知识 ,都 是从 经验 开始 又终
战略思维的原则与方法
目标与手段相适应是 战略思维 的重要 方法。
所谓 战 略 , 无 非 就 是 目的 加途 径 加 手 段 。 目的 就
期 占领大半个 中国, 并将东南亚 的美军赶到 了澳 洲, 可谓猖獗一时 。但是 , 他们毕竟不是大 国, 战 争实 力与潜力都十分有限 , 与他们称霸全球 的战 略 目标极不相称 。希特勒灭亡波 兰 、 法 国还不 费
一
位; 第二 , 要着眼国家的长远利益。毛泽东 同志
①
《 邓小平 文选》 第3 卷, 人 民出版社 1 9 9 3 年版 , 第3 3 0 页。
A p r i l , 2 0 1 7/ QI A N X I AN 25
战略视 野 I Z h a n L u e S h i Y e
思维形式 , 是 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 、 前瞻性 、 政
能是国家利益。从 战略的立场上看 , 国家和 民族 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犯 的。这是 战
策性等重大 战略问题的立场 、 观点和方法 , 是人们 自觉地捕捉 、 谋划 、 解决战略问题的一种能力 。实 践证 明 : 战略思维正确 , 战略决策才能正确 ; 战略
上 达到 新 高度 新 境界 。
[ 关键词】 战略 ;战略思维;原则;方法
【 中图分类号】 E 8 1 ; B 8 0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5 2 9 — 1 4 4 5 ( 2 0 1 7 ) 0 4 . 0 0 2 5 . 0 5
战略思维是从全局高度把握客观事物的高级
是战略要实现的 目标 , 手段就是指要使用的力量
及其作用方式 , 途径就是运用力量实现 目标 的方 法。有人说 , 什么是战略 , 战略就是 目标与手段两 者之间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行动规划 。因此 , 落 实到战略思维层面 , 就要求战略决策者必须正确 处理 目标 与手段 的关 系 , 使 目标 与手段相 适应 。 总的说 , 就是要战略指挥员根据手段( 现有能力) , 确定合理 的战略 目标 。同时 , 根据 目标需求 , 恰 当
战略思维的原则与方法
战略思维的原则与方法作者:孙快吉来源:《前线》2017年第04期[摘要] 战略思维是从全局高度把握客观事物的高级思维形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战略思维必须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保证战略思维的结果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在思维层次上达到新高度新境界。
[关键词] 战略;战略思维;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 E81; B8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4-0025-05战略思维是从全局高度把握客观事物的高级思维形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人们自觉地捕捉、谋划、解决战略问题的一种能力。
实践证明:战略思维正确,战略决策才能正确;战略思维错误,战略决策必然失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中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增强战略筹划和指导能力。
战略思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战略思维在运用时必须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保证战略思维的结果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国家利益至上这是战略思维必须坚持的首要的、最高层次的和最根本的原则。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
战略是为政策服务的,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战略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战略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是也只能是国家利益。
从战略的立场上看,国家和民族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是战略思维必备的思想境界。
因为国家利益是全体国民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需求。
缺乏这个前提,就根本谈不上研究战略问题。
《孙子兵法》开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就是把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利益作为战略思维的起点与归宿,指出战略家应当具有的最高历史责任和思想境界。
中国企业战略思维的八大原则
中国企业战略思维的八大原则
中国企业战略思维的八大原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顾客至上:将顾客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市场份额。
2. 创新为王:鼓励企业在产品、服务和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以提高竞争力,并持续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3.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通过不断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全球化视野: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寻找机遇和合作伙伴,并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 人才驱动: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激励,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6. 开放合作:与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和行业协会等,共同分享资源、经验和市场机会,实现共赢。
7. 风险管理:认识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经营风险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8. 持续发展: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在经营决策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实现共同进步。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方案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构成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利润: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利润。
2、国有股权的分红:国家作为股东从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中获得的红利。
3、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售收益:国有资产如土地、房屋等的出租所得以及国有资产出售所获得的收入。
4、国有资源的开采收益: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开采和使用所产生的收益。
二、分配原则1、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保障国家在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
2、公平公正原则:在分配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避免出现分配不公的情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分配收益,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要为国有资产的长期发展留存必要的资金,推动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社会效益原则:分配应考虑对社会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分配用途1、补充国家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国家的一般性公共支出,如国防、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以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
2、国有经济的再投资:投入到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3、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
4、社会民生领域: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5、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建立储备基金,以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四、分配比例1、对于国有企业的利润,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确定一定比例上缴国家财政。
例如,对于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可适当提高上缴比例;对于新兴产业或处于发展初期的国有企业,可适当降低上缴比例。
2、国有股权的分红,按照股权比例进行分配,国家所得部分纳入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体系。
3、国有资产出租、出售收益,在扣除相关成本和税费后,大部分应上缴国家财政。
关于战略思维的几个问题
后来关羽、刘备等违背了诸 葛亮提出的“联孙抗曹”的根本 大计,因此,刘备最终没能够实 现诸葛亮的战略构想,未能统一 天下。但是,“隆中对”仍不失 为中国战略思想史上精彩的案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 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 “再战必亡” ,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 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 败退使大片国土沦丧,也使人们对抗 战产生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 亲英美派则鼓吹“速胜论” ,幻想依 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 内,也出现了思想混乱的情况。
根据美式战略思维,它不会允许在 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出现能够对美国 主导地位形成挑战的国家,即便该国 并没有对其挑战的意愿。甚至不允许 世界上出现一个足以与其抗衡的国家, 反对世界的多极化。
一、战略与战略思维 • 关于战略思维的理论实际上 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即:
• 战略 • 战略思想 • 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也是一个着眼于战 略全局谋划的典范。
明确腐败危害 严厉打击腐败 国家作出反腐 打 增加腐败成本和风险 败承诺 击
预 防 分析防治腐败 的重点部门和 关键领域 反腐败
独立的反 腐败机构
公众参与 舆论监督
经济改革 市场开放 打破行业垄断
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公务员制度改革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三大有利条件:天时——荆州之王刘 表“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刘备 可图之。地利——“荆州北据汉、沔,利尽 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刘备取 此战略要地,定能处于有利地位;“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也应作进一步发展的 基地。人和——刘备乃“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刘 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对刘备取而代之 极为有利。
培训课件战略管理八大原则
复杂化的陷阱
• “复杂才能体现水平” • “折衷的必要” • “通过产品线、品牌等的延伸可以得到更多赢利”
现代企业的通用模式
• “自助式”企业(连锁店、加油站、银行-----) • “折扣”企业(食品、家具、衣服------) • “快速”企业(快餐店、快洗、快印------) • “加盟”企业(特许经营)
• 物理学的一个极端例子:一个麻雀如果一再跳到一个大桥的同一点并保持节 奏,则可以把大桥弄塌
• 要人和企业一而再、再而三地冲击同一个中心问题,而不是把能量分散到新的领 域、人事、功能或问题上
• 不要:一千个问题解决得和竞争对手一样好,而要:一个问题解决得比对手 好得多
• 歌德:“谁想成就大事,必须振作精神。从自我限定中看得出真正的大师”
点
9. 焦点不是产品 10. 焦点不是雨伞 11. 焦点不让所有人满意 12. 焦点能找到更好的焦点 13. 聚焦并不能马上成功 14. 聚焦还不是战略,而是战略的一步 15. 没有一个焦点是永恒的
企业焦点的转换
创新能力
创业期
销售能力
发展期
管理能力
成熟期
市场格局 成型期
战略能力
向深处,不要向宽处发展
• 另外一些例子:Vobis, Aldi, Krups,年终的清仓销售,Filmann, Uhrenweis…
• 互联网的吸引力:免费导致了互联网的超速发展。电视机的普及用了几 十年的时间,互联网只用了短短的几年
• Target - costing理论 • 有无数个例子证实:有胆量降低价格,会有更大的销量、销售额,也会
第一原则:集中力量
第一条原则:集中原则
• 做好一件事,比做好几件事更容易,也更容易成功 • 企业:要集中,不要盲目多元化 • 个人:一个专注的常人比一个精力分散的天才更有成就 • 军事学的第一原则:“集中兵力”
新希望的战略思维形成所需的基本研究原则
新希望的战略思维形成所需的基本研究原则新希望战略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全局性思维。
要把握全局,就必须努力把握住和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并从中抽象出事关全局的更高级的东西,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
“较高的原则性”,就是指新战略战略思维在运用的连伯的尔则。
心社与思想不同。
它们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思维一般是指用一定万式进仃理性认识的过程,而思想则是思维过程的结果。
因此,战略思维更多地侧重于在思考战略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而非其结果。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
国家利益决定着军事战略的走问,是国家军事战略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根本性的军事政策。
毫无疑问, 战略思维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从战略的立场来看,国家和民族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是战略思维必备的思想境界。
缺乏这个前提,就根本谈不上研究战略问题。
中国共产党明确主张:“无论有一种什么形式的国际团结,总有一定自始至终,忠实于其本民族的真正利益,这也是极其显然的。
世界上绝不可能真正有一个什么民族的特殊利益,要以牺牲某一个民族或各个民族的利益为条件。
”这就要求战略指导者在分析和判断战略环境和面临威胁时,要从国家间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中,判断战略环境各种要素的联系以及发展的趋向,判断战略环境的各种要素的联系以及发展的趋向,判断国家利益所受挑战的程度和方式确定威胁的性质和等级,并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
【精】论战略思维
论战略思维======================================================================科学的发展,不断拓展认识论的领域。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军事战略思维是思维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军事艺术的最高殿堂。
其本质是从战争指导的角度,研究军事运动的客观过程,发掘其必然性、因果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如果不把军事战略思维弄清楚,那末军事艺术就难以被全部理解和应用。
指导战争是人类最艰难的一种活动。
军事战略的和发展的本质是战略思维的发展与运用。
战略思想是关于战略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战略方针、建军与作战原则的理论依据。
而战略思维则是决定战略的主体头脑中的观念运动。
战略思维包括军事认识论与方法论;也包括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思维活动。
它是历史决定论前提下的主体选择与创造活动,是战争指导者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比较、思维判断、思维选择、思维决策、思维实施、思维反馈、思维修正、思维总结与升华的全过程。
战略思维的质量反映概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探索战略思维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建构战略思维的理论体系,是战略学研究向深层次发展的新课题。
人类经过了古代直观的和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中世纪的神学思维方式、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大系统的思维方式,它们都在战略思维上留下痕迹。
对于历史上的许多战略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遗憾,人们已经从战争的性质,力量的强弱,统帅的英明与昏庸,指挥的正确与失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而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探索其中的规律还很不够。
为什么有的战争指导者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依据并不十分完备的材料(信息)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而有的战争指导者在大量材料(信息)甚至是完全真实的情报面前,却迷惑不解,或作出错误决断?他们之间,战略思维的能力、效率和效果竟如此不同。
这确实反映了战略思维存在着质量和速度的差别。
策略的原则——精选推荐
策略的原则
1.统筹原则:全⾯的总体的分析和制定策略,任何⼀个盲点都可能是推进中的陷阱.
2.利害原则:也就是费效⽐原则,较低的投⼊与较⾼的产出⽐不仅是理想,更是必须条件.
3.客观务实:要求可⾏简单,把复杂的事情简化.复杂的⽅案是最没有价值的⽅案.
4.创新原则:打破规则出奇制胜,也有⼈说跟风好,但是跟出⽔平的难道不是创新吗?
5.谨慎原则:,风险要在可控范围,风险和机遇永远是双胞兄弟,即使有风险也⽆需担⼼.关键是可控的配套⼿段,如果有的控制⼿段的话,就不⽤担⼼,⽽且可以阻挡竞争者⼊局.
6.余量原则:,预留空间,世事难料不要把⼒⽤尽(打仗时也会有预备队的).
7.阶段原则:⽬标分成若⼲⼩⽬标就很容易达成.
8.不变原则:,总体在不变,反复就是浪费\调整,根据情况学会做相应的调整
9.当仁不让:先⼊局者就应该多得,不要怕事搞⼤,也不⽤担⼼⾏业领导品牌回击,
10.集中原则:⼒量资源集中,抓住核⼼,重点明确,我专⽽敌分形成局部优势.
11.条件满⾜: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我们知道,成功不可以为,但成功的条件我们可
以准备.这⾥说的条件,就是现状和⽤发展的眼光看现状,能够促进现状向有利⼀
⾯转变的因素都是有利的因素.。
维护国家利益和战略底线的保底
维护国家利益和战略底线的保底国家利益的概念就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由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国家至上理论,可见国家是最高的本源,国家主权至高无上,国家利益自然就源于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国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于是,国家利益成了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动的基本动因,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也是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驱动因素。
在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每个国家都极力强调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关于国家利益的概念辨析,中西方学者乃至不同派系的认知都不尽相同。
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曾对国家利益的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他说,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
他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其余方面都是次要的问题。
结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华尔滋以简约的模式来分析体系结构从而得出结论:生存是国家惟一的利益。
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基欧汉主张三种国家利益:生存,独立,经济财富。
而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温特又在其后加了第四种利益—集体自尊。
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历史基础与未来发展,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金融、法律制度等科学技术进步与持续进步成果,与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所有的中国公民以及海外同胞,都有责任和义务,誓死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利用合法的手段增加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为祖国造福!客体从客体上看,一切能够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发展等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具有好处的事物,都是国家利益;任何国家利益也都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发展需要并且对国家有好处的事物。
当然,这种事物既可以是实体性的实物存在,也可以是过程性的事件存在;既可以是物质性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存在;既可以是已经或正在满足国家需要的存在,也可以是能够满足国家需要的存在;既可以是现实的存在,也可以是潜在的存在。
国家利益因此可以根据利益客体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实物利益与过程利益、现实利益与潜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等。
国家战略实施方案
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国家战略实施方案是指国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需要,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行动计划。
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举措。
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推进的局面,确保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首先,国家战略实施方案需要明确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
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长远目标,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核心。
国家的战略定位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明确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有利于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有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稳定和持续。
其次,国家战略实施方案需要统筹兼顾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
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点,是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统筹兼顾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有利于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国家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再次,国家战略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撑,是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和重要动力。
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有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稳定和持续。
最后,国家战略实施方案需要推动国家长期发展的全面推进。
国家长期发展的全面推进是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
推动国家长期发展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国家战略实施方案的全面实施和全面推进,有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全面繁荣和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国家战略实施方案是推动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重要保障,需要全面考虑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统筹兼顾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国家长期发展的全面推进。
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pptx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现实
操作的战略层面来讲,必须正确
而恰当地处理经济利益与安全利
益的关系。对中国来说,当代的
安全利益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大致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问题,
另一类是历史问题。现实问题涉
及方面很多,其中最重大的情况,
一是国家的主权、领土受到侵略,
人民安康受到直接威胁;二是国
9
对于历史问题中的两种情 况,基于其不同属性,在处理 上也需有所区别。就台湾问题 而言,尽管实现和平统一是必 须以最大努力争取的目标,但 如果出现台湾独立的情况,无 论如何都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 攸关的利益,因此在这个问题 上动用军事力量的可能性是不 能排除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 这一立场,即便是包括陈水扁 在内的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也 十分清楚。正是看到中国共产 党的这一决心,后来才有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
12
总之,在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战略部署中,国家的 安全战略必须始终以确保国 家能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为目标,处理与别国的矛盾、 麻烦、争议甚至冲突,都必 须以和平解决为宗旨。按照 这样的利益原则处理问题, 当发生生死攸关的情况时, 不能采取坚决手段维护国家 安全当然不符合国家利益, 反过来,当并未出现生死攸 关的情况时,如果战略措施 失当而导致国家失去和平发 展环境, 也不符合国家利 益。
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
(本党课课件 提供给无锡市各学 校党组织作为国情 系列党课材料参考 使用)
中共无锡市委教工委 党校 2005年5月
1
最近一段时间, 中国的内外事务上有 几件大事情值得关心。 台海关系方面,连战、 宋楚瑜访问大陆,在 台湾民众当中引起了 积极的反响;外交方 面,中日关系出现了 一些摩擦,美国一些 人加压人民币升值, 并且在纺织品贸易上 设限,朝美关系产生 新的变数,等等,这 些都对中国的国家利 益形成一定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军战略筹划国家利益观浅析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13期No.13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国家利益是军事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军事战略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因此,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应以国家利益发展为牵引,这样才能保证军事战略的正确。
建国以来,我军进行了几次军事战略的调整,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政策的原因,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一定的不足,这些值得我们深刻研究和反思。
一、建国以来以国家利益为牵引筹划军事战略的回顾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已由战争环境进入和平环境。
此时,军事战略适应国家利益发展所需、把任务重心转换到抵御侵略、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保卫人民和平劳动成果上来。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们不仅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反击国民党军队袭扰的胜利,还逐步推进了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我们的国防建设、军队建设都有了重大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军事战略筹划的动力之源。
6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我军处于“四面受敌”的不利局势之中。
虽然在“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战略指导下导致全民备战,国家和平时期正常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军以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捍卫了国家尊严,树立了不可侵犯的国际形象,这也是军事战略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强调国家安全的客观要求。
进入80年代,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
尽管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制止和推迟战争的发生是有可能的。
从维护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角度出发,把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
这一时期,我军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始终是以国家利益为牵引,为国家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使我国安全环境和军事斗争面临一系列新情况。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新的国家安全观赋予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以新的内容。
国际战略的基本要素讲义
国际战略的基本要素 :
国际战略作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手段与过程, 是有若干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组成部分的。国家利益、 国家目标、国家实力和战略资源,以及制定与实施战略的 国际环境等。
一、国家利益与目标 二、国家实力与战略资源 三、国际战略环境
第二章 国际战略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 国际战略的基本要素
对国家利益进行重要程度的划分,其意义在于确定指导
国家行动的原则。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 2000年发布的《美 国的国家利益》报告:
国家利益重要程度 美国采取的国家行动 即使在没有盟友参与的情况下采取单边行 动,美国也要准备投入战斗 美国只有在生死攸关的利益受到威胁的 盟国的共同参与下才应准备动用武装力 量 美国应个案处理,并且只有在低代价和 其他国家分担最大费用的情况下应参与 军事行动
第二章 国际战略的基本要素
(一)国家利益的由来与含义
在国际关系中,行为体所追求的“好处”,是极其多样的。 1.从属性来讲,“利益”可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环境等不同领 域,并且涉及从地方到全球的不同范围。 2. 就不同的行为体来说,有些利益是可以共享的,即一方所获得的“好处”,对 相关的其他方也有利,诸如发展贸易、消除恐怖主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但也 有许多“好处”是排他的,即只能由一方独享,诸如主权、领土、军事优势乃至世 界霸权地位等。 对于主权国家来说,在任何情况下它的基本职责或义务都是尽可能多地得到“好 处”。这是它们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做的事情。获得这样的好处,体现了国家的 某种需求和欲求。这种需求和欲求,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国家 利益”。阿姆斯特茨在论述国家利益时,就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界定。他说:“国家 利益的概念通常指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和欲求。”以需求与欲求来 界定国家利益,讲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一些必要的条件与 需要的条件。必要的条件不存在,国家就不能生存,例如国土、人口、主权等。需 要的条件不存在,国家就不能发展,例如和平的周边环境、充分的能源供应、平等 的贸易关系等。
国际战略方案范文
国际战略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战略成为各国竞争和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制定和实施一套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求的国际战略。
本文将从崛起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和合作战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崛起战略1.提升国际地位为了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我们需要加强外交努力,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推动国际规则的建立和。
我们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2.发展军事实力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我们需要适应国际形势的要求,逐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
我们应着眼于海洋、航空和网络等领域的军事建设,加强装备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军队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
三、经济战略1.发展开放型经济我们应在国际产业链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
同时,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2.推动贸易自由化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我们应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3.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我们应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们要鼓励并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科技战略1.科技体制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我们需要科技体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2.加强科技合作我们应积极参与和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与其他国家共享科技资源和成果。
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和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五、合作战略1.加强南南合作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通过共同利益的结合,我们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协调立场,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优选PPT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所以,当一个国家、民族面临不安全甚至生死存亡的问题时,就不得不把安全利益放到首位。
就台湾问题而言,尽管实现和平统一是必须以最大努力争取的目标,但如果出现台湾独立的情况,无论如何都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攸
经济利益的实现,在任 关的利益,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动用军事力量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否则就要所专心致以志地,做下当去。一个国家、民
族面临不安全甚至生死
存亡的问题时,就不得
不把安全利益放到首位。
6
对于发展与安全这 两项利益,邓小平的观 点是:发展经济是最大 的政治,是长期的任务。 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只好停一停。否则就要 专心致志地做下去。即 使发生大规模战争,打 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 者重新干。这一点必须 扭住不放,毫不动摇。 邓小平所坚持的战略原 则,无疑是以经济利益 为基本要素,至少,他 要求人们在主观上要这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内外事务上有几件大事情值得关心。
情况,国家都必须立即动用武力
予以回应。与安全利益相关的 问
题所涉及的是统一问题,即台湾
问题,以及有争议的领土和边界
问题等。
8
对于涉及安全利益的现 实问题和 问题,尽管都关 乎主权,但处理方式和反应 程度是应该有区别的。现实 问题是国家必须立即作出反 应并且可能动用军事手段的 问题。不论是受到武力进攻, 还是国家的某一部分图谋分 裂,都是不容讨价还价的问 题,因为涉及到国家的生存 和整体利益。与之不同, 问题基于复杂性和长期性, 则往往需要国家以更大的耐 心和灵活性加以处理,武力 只能是最后的手段。
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
(本 课课件 提供给无锡市各学 校 组织作为国情 系列 课材料参考 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思维中的国家利益原则战略是治国安邦之道。
归根到底,战略思维所要寻求的就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研究战略问题,既需要科学方法,同时又需要一种感情境界。
只有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追求,才能真正做到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强国安邦的规律和良策。
反而言之,很难设想一个不以国家命运为然的头脑能够提出高明的战略见解。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敌侵略,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国家利益和人民生活得不到任何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有了真正的国家安全和尊严。
然而统一祖国的历史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外来威胁依然现实地存在。
因此,对于一个中国的战略研究者来说,更应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
(一)国家利益是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战略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中国古代一些优秀的军事家早就明确地强调了这个问题,即如《孙子兵法》第一句话所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就是把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利益作为战略思维的起点与归宿,提出战略家应当具有的最高责任和思想境界。
战略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政治是国家利益的总代表。
国家利益是战略的最高准则,任何战略思想与战略方案的提出都是为特定的国家利益服务的,从来没有超越国家利益之外的战略。
即使是联盟战略,也不能凌驾于各加盟国自身利益之上,而只能是各国共同利益的体现,否则这个战略一定会失败,联盟一定会很快解体。
因此,战略思维总是从国家利益中获得思想的原动力。
帝国主义政策是掠取别国的利益,要么是欺凌弱小国家,要么是相互之间的争夺,它们的进攻战略就是遵循这样的逻辑制定的。
反对帝国主义政策的国家必须保卫自己的利益,由此出发制定防御的战略。
一些国家寻求扩张自己的利益,另一些国家要抵制这种扩张,维护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世界各国战略的根本对立点就在这里。
从战略的立场来看,国家和民族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是战略研究必备的思想境界。
缺乏这个前提,或者这种情结不浓重,就根本谈不上研究战略问题。
即使是在历史上曾有过的同盟国内部、统一战线内部、共产国际内部和"阵营"内部,也都以不丧失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原则。
即使在共产国际权力最大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也明确主张:"无论有一种什么形式的国际团结,总有一定自始至终,忠实于其本民族的真正利益,这也是极其显然的。
世界上决不可能真正有一个什么民族的特殊利益,要以牺牲其他民族或全人类的利益为条件,也决不可能有一种什么全人类的国际利益,要以牺牲某一民族或各个民族的利益为条件。
"在西方,15世纪时,欧洲封建割据的局面正在瓦解,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一些欧洲大国逐步形成。
在这样一种政治趋势下,"国家利益"被作为政治的最高准则提了出来,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意义。
按照当时的解释,"国家利益"就是集中和代表全社会的"公益",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至高无上的。
为了保障国家利益的实现,国家政权理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
正如马基亚维里所说:只要是出于公益,"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背离善的道路,但在必要时也善于走恶的道路。
"当时英国一位外交家亨利·沃顿说得更加露骨:"使节是派到外国去为本国利益撒谎骗人的好汉"。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封建阶级的政治本质。
现代西方国家继承了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国家利益学说,但进行了一些改造,使之对内带有资本主义民主的色彩,对外是扩大资本主义利益的依据。
可以看到,无论封建时代还是资本主义时代,国家利益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即一方面它客观地反映着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统治阶级推行国内外政策的思想工具。
当今一些强权国家的情况就是这样。
在国外,依靠强权的扩张政策使其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不仅远远超出了国界,而且这些利益的取得往往是以其他国家利益的丧失为代价的。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利益,是本国人民生存与发展条件和权利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共同需要,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安全环境、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需要。
这种国家利益,对内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全民利益与意志的集中,对外则有利于发展互利合作的国际交往,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因此,在理论与实践上应当明确,我们研究战略问题只能从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任何其他的利益出发。
国家利益是战略的最高准则,尤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方面,必须以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态度处之。
国家主权利益是世代相授、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于意识形态与国内政治斗争,谁也没有权力将国家主权与领土随便让与他人。
不清楚这一点,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以至成为历史罪人。
清末,慈禧太后对国家领土主权的态度是"宁赠友邦,勿予家奴",安全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据有的材料记载,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商讨战胜日本以后的安排问题时,蒋介石想的还是准备打内战,只提出收复东北失地,连台湾、澎湖列岛都忘记提了,倒是罗斯福提醒他注意这个问题。
另据前苏联《远东杂志》披露,在1949年7月联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之一的高岗竟擅自建议宣布中国东北为苏联的第17个加盟共和国,这种背叛行为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严厉批评。
连斯大林也觉得这个提法太离谱,便回答说:"我们不能同意,张作霖同志!"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肯妥协。
苏日北方四岛之争、两伊阿拉伯河之争、希土爱琴海峡之争、英阿马岛之争等等,皆是如此。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先后同英法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苏联霸权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牺牲了数千万人的生命,都是为了民族的解放、领土主权、祖国的独立和统一的神圣事业。
建国以来我们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历次自卫反击作战,包括珍宝岛作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以及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岛礁的作战,都充分体现了保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
总之,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维护国家利益是战略的神圣职责。
(二)战略思维中的忧患意识从大的方面讲,国家利益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个是安全利益,一个是发展利益。
军事战略直接为国家安全利益服务,并通过武装力量的准备与运用,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
忧患意识是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战略思维的固有特征之一,也是战略研究不可缺少的感情动力。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战略就是防止和消除国家忧患的艺术,包括消除动乱之患与被侵略之患。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关系自己兴衰存亡的斗争,包括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以及同自然界的斗争。
忧患意识就是这种斗争的客观反映与实际需要。
由于历史传统、地缘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不同,不同民族的忧患意识或强或弱,这个特点必然表现在战略思维中。
中国的战略思想历来强调忧患意识,尤其重视防患于未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留下了"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古训,"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都是流传千百年的警世之语。
强调对忧患保持清醒的认识与警觉,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战略思维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中华民族的成长经历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忧患是我们民族生存环境的一个部分,尽管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一个部分。
中华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各种忧患相伴随,在斗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我们常说战略应当是富有远见的,这首先是指能够清楚地看到国家在前进道路上必然和可能遇到的障碍,预先提出和准备好了应付的措施,从而能够在重大事变发生的时候临危不惧,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西方国家也有类似忧患意识的理论。
在现代,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汤因比的"挑战与反应"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挑战与反应"是民族发展的历史机制。
在任何历史时期,每一个民族或每一种文明都会面临自然的与非自然的挑战,克服了这些挑战,民族就会发展,文明就会进步。
因此,挑战不总是坏事,而往往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历史的激励。
只有当一个社会不能对挑战作出有力的反应,缺乏创造性、勇气与适应能力,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用这个理论解释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不全面的,但它能够从比较积极的角度强调忧患意识,也是战略思维所需要的一种品质。
忧患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感,而且更直接地来自于现实存在的安全威胁。
当代,随着人类交往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威胁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复杂、手段更多样。
政治和军事威胁自古就有,但经济威胁、文化威胁在近代和现代越来越明显。
地理条件曾经是阻遏军事威胁的重要条件。
所谓"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反映了古代关山阻隔、凭险据守的形势。
在外国,古代或中世纪,甚至是拿破仑时代,国家的战略边疆无不受地形限制而不能无限制扩展。
拿破仑曾说:"各国的边界,或是大河,或是山脉,或是沙漠。
在这些进军的障碍之中,沙漠是最难越过的,山脉次之,大河不过居第三位。
"但在现代,这些全都不是战略上的障碍。
美国的"前沿部署"也好,后来调整为"前沿存在"也好,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很小,可以威胁地球上的任何角落。
核武器不仅威胁敌国,甚至威胁到整个人类。
大到战争,小到恐怖活动,制造威胁的方式与途径越来越多。
世界联系紧密了,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了,但不安定的因素也增多了。
导致不安全的具体因素很多,如政治斗争、经济竞争、领土与资源的争夺、民族与宗教的冲突等等。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强权政治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秩序之中。
一些国家的国际关系准则不是友好、尊重、互利与合作,不是善意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与不平等关系,而是力图继续保持与发展业已取得的强权地位;不是协商解决矛盾,而是靠强制的手段迫使别国顺从自己的意志。
强权政治必然制造矛盾与冲突。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讲自己的国家利益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威胁,有些是事实,有些则相反,正是某些叫嚷受到威胁的国家在制造威胁,在向别国施加压力。
一些大国蓄意制造"中国威胁论"就是明显的例子。
我国实行积极防御战略,不侵略别人一寸土地,不在国外驻军。
按国家安全的需要,我国的战略边疆与地理边疆(即国土边疆)相一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防,与一些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所谓"国防"根本不同。
但由于百年来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我国的战略边疆长期实际上小于应有的国土边疆。
战略思维是和国家利益、民族前途紧密相连的。
对于一个百年来不断遭受欺凌、侵略的中国来说,忧患意识不能不更深刻地植入我们的战略思维之中。
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曾经同外国侵略者订立那么多的割地赔款的条约,也没有一个国家成为众多列强宰割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