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指挥信息流程优化能力建设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要科学构建士官培训模式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要科学构建士官培训模式作者:杨岩朱喆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3年第06期在军事变革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士官教育已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结合多年来教育实践认为,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要,创新士官培训模式,要做到“实行一个转变,确立四个模式”。
一、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实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向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转变士官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以具体岗位为指向的,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
所以,办学指导思想应摆脱学历教育条件下的办学理念,在立足我军任职教育鲜明职业特性的基础上,确立“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
应坚持士官教育与部队需求相协调,努力实现任职教育部队化,将部队训练、管理模式引进院校教学,按照建设一支优秀部队的标准建设院校,全面营造部队训练管理的环境,确保培养的士官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的任职岗位需要,适应作战训练需要。
一是做好任职教育对象的岗位需求分析。
在规划任职教育活动之前,运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任职岗位要求教育对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鉴别与分析,进而确定教育内容。
对院校来说,就是要确认士官学员现有状况与任职岗位要求其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
一方面要深人学习和理解总部制订的新任务规划,掌握士官学员任职教育的预定目标和所开课程,以确定对任职教育士官学员的预期培训程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士官学员的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和专业素质情况搞清楚,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士官学员任职教育提供直接、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是解决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问题。
院校士官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着眼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岗位任职的实际。
任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主要是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
这种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员任职能力问题。
信息化的作战指挥体系
信息化的作战指挥体系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步入信息化,作战指挥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作战指挥方式的探讨正在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正依托军事网格系统,积极稳妥地以信息流程为主设计完善新的指挥体系。
文章结合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概念、特征、指挥方式进行简述。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特征;指挥方式;引言: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打爆发后,标志着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
世界各国争先研究信息化作战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到如今也是取得瞩目的成绩。
所以我军在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方面的研究花样繁多,数量不计其数。
本文章也是参考其他论文对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进行一番简单论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来者做铺垫。
正文1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概念信息化战场的作战体系是分布的作战单元在统一作战使命的支配下通过单元间的自同步行为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整体的“涌现”行为实现其使命目标,其分布性表现在战场多维空间的拓展,包括电磁维、网络维、作战主体的心理与生理维等,其自同步行为是作战单元间为达成共同的作战使命与目标而在作战行动上的自主同与自主配合,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整体“涌现”。
作战单元间的自同步行为区别于传统层级指挥方式,它是在感知共享、认知共享与充分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分布网络环境中既定的规则与技术途径而达成的一致的行为。
2.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四大特征2.1体系结构趋于扁平第一“扁平”是对指挥体系结构“跨度”增大,“递阶”减少的形象描述。
扁平结构减少了冗余信息节点,缩短了信息传递环节,增加了指挥体系的集成度,因而能优化信息流程,提高指挥效能。
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结构趋于扁平这一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指挥体系不可随意扁平,以往作战指挥体系都不具备扁平化的条件。
指挥主体的指挥能力、指挥对象的性质、指挥手段的先进程度等等。
在这些限制条件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过于压缩指挥层次,过分增加指挥跨度,反会而适得其反,造成无法控制的状态。
浅谈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
FAN(;n一边防海l肋浅谈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鹾力建设一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刘宝山郝伟一、着眼系统集成。
打牢信息化装备建设基础出抓好库房工问、机具设备、物资器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建立信息资边海防部队信息化装备建设要紧紧同绕提高基于信源开发利用框架结构,确定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明确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这一根本目的,借鉴全军信息化使用总体单位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申的责任,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在现有成果向科技管边控海能力转化装备的综合集成打下r竖实基础。
上用真功。
一要着力优化装备体系结构。
边海防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指挥控制要二、突出训练重点,抓好信息化装备实践运用素、情报侦察要素、信息网络要素,是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化装备的实践运用,是形成基j二信息系统体系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主体。
在装备建设过程中,应着眼长远,按照“填平补齐、优化完善、系统集成、作战能力的关键。
边海防部队指挥员要了解所属信息化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用途,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体系聚合”的建设思路,将现有的指挥控制、侦察情报、通信网络、执勤巡逻、综合保障等装备系统进行有或恶劣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原则,掌握互联互通、用频筹机重组。
以期形成远处能警、近处能控、全域能通的边划、战术对抗、信息防护等基本程序方法,能成体系地海防信息化装备体系。
二要努力实现各类装备的有机筹划组织运用各类信息化装备;各装备操作人员要熟练融合。
要运用共同的软件、标准、协议、规程,拆除掌握手中信息化装备的战术和技术性能、T作原理和技“篱笆”,整合“烟囱”,使各种装备融为一体,为术规范,并能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熟练操作使用、维护保边海防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奠定物质与养并及时排除故障。
一是在训练方法上要分层递进。
按技术基础,以期形成越级直达、灵敏高效的指挥控制照先理论后应用、先模拟后实装的方法,突出单个信能力,多维覆盖、多源综合的侦察监视能力,全域能息系统的操作使用和武器装备系统的联通训练;按照通、及时精确的信息传输能力,远警近控、水陆兼备先单元后集成、先分训后合训的方法,突出单级单系的快速反应能力,网电一体、严密可靠的安全防护能统、多级单系统、单级多系统、多级多系统的统分结合力,军民融合、精确集约的综合保障能力,实现边海防训练,抓好边海防部队“五大系统”的组织运用和联部队管边控海能力的整体跃升。
基于信息系统装备指挥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mo e s t ef n to so a h e e n n h ea i n h p b t e h m r l d f e . d t e d l , h u c i n fe c l me ta d t e r lto s i e we n t e a e we l e i d An h — n
a o r l e ui m e o m a fii n y nd c nt o ; q p ntc m nd e fce c
未 来信 息化 条件下 的局 部 战争 将是 基于 信息 系
统 的体 系作 战 , 备 指 挥作 为 体 系 作 战指 挥 的重要 装
挥系 统 以信 息 系统为物 质基 础 , 实施运 转 的途径 、 规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2年 4月
军
械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Vo1 4 .2 NO .2 Ap . 1 r 20 2
J u n lo d a c g n e ig Col g o r a fOrn n eEn i e rn l e e
基 于信 息 系统 装 备 指 挥运 行 机 制构 建研 究
息 系统 的要 素 式 装 备 指 挥 机 构 模 型 , 明确 了各 指 挥 要 素 职 能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析 了 装 备 指 挥 信 息 、 策 计 划 、 调 分 决 协
控 制 的流 程 , 立 了 装 备 指挥 效 能 计 算 模 型 , 建 以期 为建 设 新 型科 学 的装 备 指 挥 运 行 机 制 提 供 依 据 .
关 键 词 :信 息 系 统 ;装 备 保 障 信 息 ;决 策计 划 ;协 调 控 制 ;装 备 指 挥 效 能
中 图分 类 号 :E 1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9 6 (0 2 0—0 00 0 82 5 2 1 ) 202 —5
202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现状及发展策略范文2
202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现状及发展策略范文 部队装备管理作为装备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保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以装备管理信息化为主线的装备管理转型。
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规律特点,深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切实提高部队装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装备管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粗放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部队装备管理的新要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为我军装备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指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融合集成的整体作战能力。
它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时代体现。
其基本内涵是:信息主导、系统兼顾、体系增能、精确作战,最终提高体系的整体作战能力。
随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深入开展,其对部队装备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一体化”管理,实现由分散管向集约管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必须在优化系统结构,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
以综合信息系统为核心,依据信息系统运行模式,结合编制装备及管理实际,建立装备信息管理中心,将部队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机构连接起来,把装备战备、训练、维修、弹药器材供应及日常管理等业务信息有效整合,实现部队装备管理各层级、各专业的一体化。
2)“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粗放管向精确管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强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使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装备日常管理重复性、周期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对日常维护保养信息的采集、动态动用使用信息的积累和实时传递、存储,为实现保障信息的精确掌控、保障需求的精确预计、保障指挥的科学决策、保障物资的精确配送提供依据。
浅谈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决策训练问题
法, 以促进 自 身指挥决策能力 的提高。
2 人一机交互决策训练 . 2
挥信息系统和控制信息能力 ; 其次 , 加强战场信息分 析训练。 依托网络化的信息平台, 进行战术演习或专
习或演练的信息分析内容 ,同时利用计算机模拟系 统和虚拟现实技术 , 使战场环境和信息更加逼真 , 符 合实战化 的要求 ; 第三, 提高专业人员的战术素养和 综合分析能力 。 突出信息分析专业人员训练 . 提高他 们的战术素养和综合判定能力 .增强信息分析的准
3 6
科技视界 S INC C E E&T C E HNOL Y IW OG V E
S ii e& t c n l g iw cei c e h oo yve
科 教前 哨
科 技 视 界
21年 O 月第 O 期 02 1 1
兵演习等方式 , 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训练 , 努力形成稳 训练课题 , 对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进行专题训练, 拓宽 定心理状态 , 造就系统思维方式 ,把握科学决策方 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的信息知识 。提高其熟练运用指
及作战的重要问题进行筹划设计和选优决断的思维
随着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
过程 。( 指挥决策作为作战指挥活动的核心 , 对战争 指挥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把作战指挥提升到一个 胜负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新的阶段 。 这使指挥决策活动的咨询 、 建议 、 协调 、 指
确性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 模拟技术 、 计算机技术、 卫 业培训 , 增加训练时间 , 扩大参训人员 , 增大战术演 星通信和虚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作战指挥领域中的
广泛应用 ,特别是各类指挥决策 自 动化系统和辅助 决策支持系统等指挥手段 的应用 ,使作战指挥决策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
1 概述指挥信息系统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资源,是作战能力的核心组成,增强指挥信息系统对作战体系的支撑能力,实现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的融合协同,实现实时感知、高效指控、精确打击、快速机动、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的体系集成,是提升海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研究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是明确定义、描述和有效检验评估指挥信息系统的能力,选择指挥信息系统应重点发展的技术方向和项目,协调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满足未来海上军事任务的需要,选择最优的系统建设方案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本文研究了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描述方法,并说明了如何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开展系统效能评估,从而为指挥信息系统的研制、建设、集成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我们将海军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级层次结构,分别为:任务效能指标(Measures of TaskEffectiveness)——系统能力指标(Measures of Effectiveness)——系统性能指标(Measures ofPerformance),如表1所示。
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的树形结构,在进行指标定义时,一是要对指标的属性进行描述,如表2所示,在明确的作战背景、战场环境、系统使用特点、要求、人员前提下,指标通用描述模型包括指标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层次、指标含义、测评对象、父节点指标、子节点指标等描述要素;二是要对指标所处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如表3所示。
3 指挥信息系统能力评估3.1 效能评估框架从需求出发,对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能力进行评估,验证信息系统功能性能是否满足体系需求,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体系能力需求满足度。
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能力评估框架如图1所示。
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实体是一个个的系统,但同时各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与体系之间的关系,也是体系区别于系统最关键的特征。
相应的,在对能力这一范畴进行研究时,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体系能力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各系统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体系之间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 ■王成飞 董亚卓 赵文迪摘 要:本文面向指挥信息系统,研究了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描述方法,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框架、流程、需求获取和描述方法以及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效能评估方法,从而为指挥信息系统指标构建和能力评估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体系作战
关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几点思考二旅二营李赞学号 1302010051摘要:体系方法用于计划的这种军事应用能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首创的基本概念。
对应于美军主要是“网络中心战”理论。
对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本人通过课程学习并结合查阅资料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系方法用于计划的这种军事应用能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美国陆军航空兵计划人员在位于维吉尼亚兰利的航空兵战术学校,发展了战略轰炸理论。
美国研究空中力量的理论家相信敌人经济的主要威胁能被找出来,并且能够在敌对行动爆发之前评估出来。
这所谓的工业网理论聚焦于那些敌人关键的战争经济依赖的那部分重要的工业上。
目的是用一种体系方法来产生一连串的效果,这些效果能够导致敌人经济崩溃。
最终的目标是削弱敌人的抵抗意志并迫使它停止战斗。
从这个角度看,工业网理论的正确运用将确保快速而决定的胜利。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首创的概念。
一个新概念的提出既是对变化了的战争形态新质的凝练与折射,也是对传统理念的突破与扬弃。
它集中体现了我军对信息化战争规律、特点探索的递进、认知的跃升;体现了我们从研究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战争的一般规律入手,最终落脚到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的特殊规律上来。
一、网聚能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说白了,就是通过信息网络凝聚而成的新质战斗力,我们称其为“网聚能力”。
具体地说,是以军事信息系统为基础,依靠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性,通过数据的广泛融合和信息的快速流动,把各类作战资源和能力实时有效地汇聚起来,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整体作战能力。
它给现代战争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无网不成军,无战不经网。
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看重和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网聚能力,因而实至名归地成为美军转型战略的基石。
深入研究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可以发现,在这两个联合转型文件当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只有两句话:一是要在2010年前获得信息优势;二是要在2020年前获得决策优势。
1解读三中全会决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 现在军事知识、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更新 加快,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要 继续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整合院校教育资 源,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 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 养体系。特别要运用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 渠道,搭建全员全时全域军事职业教育平 台,创建学习型军营,推进教育培训向素 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发展。
• 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给我 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 千帆竞渡,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乘势而上, 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始终站在时代前 沿、军事前沿、技术前沿加紧推进改革, 努力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掌握战略主动权。
• 推进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 革。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在军队组织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军队 管理和作战的“中枢神经”。领导管理体 制决定军队组织功能,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决定军队作战效能。这两方面改革密切相 关,是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着力 点和突破口。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要 按照调整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 高效能的思路,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 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 理体制,健全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加 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
• 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军费规模,不仅要 “民拥军”,还要“军拥民”,推动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提高国防 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防 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 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 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 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军 工产业升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物 质技术支撑。
• 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 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完善经费物 资管理标准制度体系。深化预算管理、集 中收付、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保险、住 房保障等制度改革。 • 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探索改进部队科 学管理的方式方法。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本质内涵是网聚能力,作用机理是信息主导,核心战法是体系破击,生成模式是无缝链接,实现途径是程序重组,集成标准是两个倍增,总体思路是作战模块+战略战役要素。
人的作用、人民战争的作用,将在信息化条件下得到更广泛、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首创的基本概念。
这一概念的思想理论贡献,可以概括为“一个定位、两个强调”。
即: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定义为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强调其涵义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强调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力点,从研究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战争的一般规律入手,最终落脚到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的特殊规律上来。
这段话里有七层意思,简约地表明了我们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什么”和“怎么办”的初步思考。
本质内涵是“网聚能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说白了,就是通过信息网络凝聚而成的新质战斗力,我们称其为“网聚能力”。
具体地说,是以军事信息系统为基础,依靠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性,通过数据的广泛融合和信息的快速流动,把各类作战资源和能力实时有效地汇聚起来,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整体作战能力。
它给现代战争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无网不成军,无战不经网。
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看重和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网聚能力,因而实至名归地成为美军转型战略的基石。
深入研究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可以发现,在这两个联合转型文件当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只有两句话:一是要在2010年前获得信息优势;二是要在2020年前获得决策优势。
有了这两个优势,美军才有可能获得未来联合作战的行动优势和战场胜势。
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使全社会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和多网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看到军队和地方各种各样的“N网一体”,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无疑也会成就全球大势,并将创造出资源优化配置下无与伦比的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包括新的战斗力增长方式。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徐旭东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徐旭东发布时间:2023-05-14T16:31:53.67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5期作者:徐旭东[导读] 对于军队作战指挥本质而言,属于一个围绕指挥员开展的信息交互活动,随着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有效运用,会使原本军队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用获得创新及优化,从而实现该系统的全面革新,有效达成对战场态势的全面感知和作战指挥异地同步等,这使得以网络信息体系为基础的作战指挥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基于此,针对大数据技术的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展开研究极为必要,不仅能够对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帮助,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有一些参考和借鉴之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36摘要:对于军队作战指挥本质而言,属于一个围绕指挥员开展的信息交互活动,随着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有效运用,会使原本军队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用获得创新及优化,从而实现该系统的全面革新,有效达成对战场态势的全面感知和作战指挥异地同步等,这使得以网络信息体系为基础的作战指挥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基于此,针对大数据技术的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展开研究极为必要,不仅能够对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帮助,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有一些参考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对于军队指挥信息系统而言,其核心功能为实施迅速精准的决策。
伴随全新的军事变革持续发展和进步,当下作战方式已经开始由平台中心战向着中心战发展,通过对人工和通信系统以及无人机和卫星等诸多方式的有效运用,使得获得的数据已经变成了海量。
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属于整个武器系统的重中之重,怎样在海量的数据中获得具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将敌方的战略意图有全面的了解及掌握,同时对战场态势的变化有精准的预估,已经成为了指挥决策的重点所在,基于此,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在军队指挥控制领域的有效延展。
一、大数据技术概述纵观当下,数据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已经比过去任何时刻都要深刻,通过对数据科学合理的运用,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研究
体, 各个 战场 空 间成 为 一体 。
作 战 体 系 中任 何 一 种 作 战 力 量与 作 战 资 源在 单 独使 用 时 , 都 存 在 着 自身的 缺 点。
只有 靠 强大 的信 息系统 , 才 能统 一各 作 但 在 综 合 使 用 时 , 有很 多的 功 能 都 是 重 复 这 样 就 带 来 了不 必 要 的浪 费。 于 是 信 息 战要素的信息格 式和接 1 7 标准, 使 各 种 作 的 , 指挥控制、 精 确 打 系统 通 过 自 身 的 链 按作 用 , 科学 重组 多维 战 1 军 事 信 息 系统 在体 系作 战 能 力形 成 战信 息 能够 在侦 察预 警 、 击、 网电 对 抗 、 综合保障各系统, 以 及 配 置 场 空 间的 力量 和 资 源 , 通 过 系统 化 、 网络 化 中的基 本原 则 于 不 同地域 、 不同 类 型的 武 器平 台之 间有 序 的 形 式 组合 , 使 分 散 配 置和 相距 遥 远 的 武 1 . 1 必须 树 立全 维 一体 化的情 报 信息 观 实 现 整个 作 战体 系的 信息 共享 、 器装 备、 作 战要 素 形成 体 系作战能 力。 立 体侦 察 、 全 程 监 控 是 指 在 组 织 实 施 顺 畅 传 递,
作战指挥能力:核心军事能力的“核心”
指挥控制对抗的能力支撑。“只要瘫痪敌人指挥控制系统,对手就无法有效组织反击,己方便能迅速达成作战目的。”这一要旨经过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检验,已成为世界强国军队的高度共识。以保护己方、同时剥夺对方作战指挥控制权、进而争夺战场主动权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已成为决定作战进程和结局的独立作战样式,并且日益呈现向战前位移、向信息系统聚力等特征。强胜弱败是指挥控制对抗的铁律,谁的指挥能力强,谁就能赢得指挥对抗的胜利,牢牢把握作战主动权。反之,则将耳聋眼瞎、弱智低能,从根本上丧失战场制胜的要害条件。
作战能力生成的内驱动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战斗力生成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信息日益成为新的战斗力生成源泉,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越来越具有主导作用。作战指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快速高效地获取、传输、处理、使用和共享信息,是指挥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指挥能力诸要素,如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指挥者和指挥对象、联通各作战单元的指挥信息系统、适应信息化要求的作战指挥流程等,在战斗力生成模式中处于“源”的位置,其发展进步必将带动和促进作战力量、体制编制、军事理论的发展进步,成倍地加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
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控制协调力。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指挥机构,不仅使战场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大系统,而且把关键的单兵、单件武器和单个作战平台都作为一个子系统,形成高效的作战体系,确保参战力量协调一致地行动。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必须能够综合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和信息化网络系统,适时掌握战场态势,提出调控建议,及时、准确、安全地将指令传达到每一个作战单元;必须能够灵活运用计划控制、时间控制、空间控制等多种方式掌控部队的行动,左右战场形势的发展,协调作战行动形成整体能力。
基于集体智慧凝聚的谋划决策力。谋划决策是指挥活动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谋划决策,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需要凝聚指挥员、指挥机关、技术专家的集体智慧甚至辅助决策系统的“人工智能”。智慧凝聚越充分,决策的科学性和作战的胜算就越大。指挥员必须善于组织指挥机关通过一系列运筹谋划活动,聚集和融合群体的智慧,准确把握指挥重心和带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正确定下作战决心,科学确定打击目标,实现决策形成早于对方、决策质量优于对方、决策实施快于对方的“决策优势”。
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机制
第37卷第4期2015年8月指挥控制与仿真CommandControl&SimulationVol.37㊀No.4Aug.2015文章编号:1673⁃3819(2015)04⁃0005⁃05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机制∗陈㊀勇,陆勤夫,巫银花,蒋㊀妍(海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㊀210016)摘㊀要: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需要,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探索了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对抗训练的评估机制和方法㊂通过分析训练的对象㊁内容㊁特点和规律,明确了开展指挥对抗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创新了训练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框架,并提出了组织实施训练评估的具体步骤,为推进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对抗训练,实现对训练水平与训练质量的客观㊁公正评估提供指导㊂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指挥;训练评估;作战能力中图分类号:E94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DOI:10.3969/j.issn.1673⁃3819.2015.04.002EvaluationofNavalOperationalCommandTraininginExerciseBasedonCommandInformationSystemCHENYong,LUQin⁃fu,WUYin⁃hua,JIANGYan(NavalCommandCollege,Nanjing210016,China)Abstract:Inordertoadapttotherequirementofmilitarytrainingtransformationinconditionofinformationization,accordingtotheoutlinesanddemandofnavalmilitarytrainingandassessment,thepaperexploresthemechanismandmeth⁃odofnavaloperationalcommandtrainingevaluationbasedoncommandinformationsystem.Byanalyzingthetraningobject,contents,characteristicsandrules,itclarifiesthebasicprincipleandrequirementofdevelopingcommandcounter⁃training,innovatingthethoughtandframeworkbuiltbytrainingevaluationindexsystem,andpromotingtheconcretemeasuresofor⁃ganizingandimplementingtrainingevaluation,whichprovidingguidanceforadvancingnavaloperationalcommandcounter⁃trainingbasedoncommandinformationsystem,andrealizingobjectiveandjusticeevaluationoftraininglevelandquality.Keywords:commandinformationsystem;operationalcommand;trainingevaluation;operationalcapability㊀收稿日期:2015⁃03⁃31修回日期:2015⁃04⁃21∗基金项目:全军训练模拟器材科研项目(2009YY079)作者简介:陈㊀勇(1976⁃),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军作战模拟㊂陆勤夫(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㊂巫银花(1969⁃),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㊂蒋㊀妍(1979⁃),女,讲师㊂㊀㊀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对抗训练,是培养高素质的海军作战指挥人才,提升海军指挥信息系统运用技能,探索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方式和流程,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创新性训练方式㊂而开展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是检验部队训练质量,评估基于信息系统的实际作战指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型,贯彻落实新一代首长机关训练与考核大纲的切实举措,对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1]㊂1㊀海军作战指挥训练的内涵及特点1.1㊀基本内涵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是以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为主要训练对象,以提高作战指挥能力为根本目的,基于海军指挥信息系统,围绕信息化条件下海上作战筹划决策㊁指挥控制而展开的对抗性训练活动[2⁃3]㊂海军作战指挥训练的主要对象是海军各级首长机关的指挥员与参谋人员,具体包括各级部队的指挥员㊁参谋长,以及指挥所各部门(中心)的主任和参谋人员,根据部队的编制情况及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其指挥所中的部门设置略有区别㊂主要训练的是各级部队首长机关在对抗条件下运用海军指挥信息系统实施战斗筹划决策与指挥控制部队行动的能力和水平,训练的内容既包括首长机关参谋人员履行既定岗位职责的业务技能和作业能力,也包括指挥所人员履行首长机关指挥职能的整体能力,重点是训练各级首长机关指挥军事行动的整体能力和水平㊂其主要采用红蓝双方对抗的组训方式,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依托海军一体化指挥平台组织实施㊂根据训练条件和训练目的,既可以组织两支部队的首长机关分别担任红㊁蓝双方进行对抗训练,也可以由受训部队的首长机关担任红方,与专门的 蓝军 对手展开对抗训练,还可以在开展首长机关训练的同时,带动所属部队同步开展海上实兵演练,与指挥所同步训练㊂6㊀陈㊀勇,等: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机制第37卷1.2㊀主要特点海军作战指挥训练,在形式上,更加突出谋略性㊁对抗性和全面性训练,在方法上,更加强调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单元的合成和作战要素的集成训练,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基于一体化指挥平台的指挥技能训练,注重筹划决策㊁指挥控制的训练,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㊂1)训练涉及的作战单元多㊁作战要素全㊂包括了水面舰艇㊁潜艇㊁航空兵㊁陆战和岸防五大兵种,根据作战平台的类型㊁担负的作战任务以及配备的武器装备的不同,各作战单元的训练课题设置㊁兵力编组方式㊁指挥工作流程都会有差异㊂内容上突出了侦察预警㊁指挥控制㊁火力打击㊁全维防护㊁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的集成训练和融合训练,以海军指挥信息系统为纽带,强化基于信息系统的全系统㊁全要素㊁全过程的训练㊂2)对参训兵力行动全过程的指挥控制要求高㊂无论是基于模拟训练系统的指挥对抗训练,还是依托指挥实装的首长机关训练,对参训兵力的指挥控制要求都很高,要求参训兵力能够实现近实时的指挥控制,而兵力的行动结果又将对首长机关的筹划决策和指挥控制产生直接影响[4],因此,必须实现与参训兵力进行全过程㊁近实时㊁连续动态的指挥控制和信息流转㊂3)训练更加突出谋略性㊁对抗性和全面性㊂海军作战指挥训练,重点训练的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在实际指挥作战过程中进行情况分析判断㊁筹划决心方案㊁兵力指挥控制等的能力,更加突出谋略性㊂而训练通常采用双方对抗的形式,在对抗的过程中,让受训双方针对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临机处置各种突发情况,达到训练首长机关作战指挥能力的目的㊂突显的是整个指挥机构完成作战筹划和指挥控制的全过程,必须全要素㊁全系统的展开,具有全面性的特点㊂2㊀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的原则和要求2.1㊀训练评估的基本原则实施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应当遵循以下4个方面的原则㊂1)实时点评与事后评估相结合的原则㊂只有采用事后评估的方式,经过系统㊁完整㊁全面地分析和比较,才能客观㊁公正地评估首长机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进行筹划决策和兵力指挥控制的合理性㊁有效性和及时性,特别是在带动实兵训练时,很难做到实时采集和集中处理训练数据,必须采用事后评估的方式㊂然而在训练中,对于特定情节的处理和作战效果的评估,又会对后续训练进程产生直接影响,需要进行实时的点评和裁决㊂因此,训练评估应当采用实时点评与事后评估相结合的做法㊂2)单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原则㊂要针对评估内容分层建立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将评估内容逐步细化成具体的㊁可操作的单个指标,并明确各级指标的评估要点,也要针对参训兵力和指挥机构编组,分部位㊁按兵力进行逐层评估,在按编组单项成绩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形成评估结果㊂这样既可以规范评估指标和评估内容,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又可以针对各单项评估指标建立合适的评估模型,降低建立评估模型的难度,解决了训练评估一直在低层次停滞不前的难题㊂3)过程评估与结果评定相结合的原则㊂将对抗双方的指挥所及实兵演习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再现,才能全面了解演练过程,掌握首长机关训练的各个环节情况,实现客观㊁公正的评估,才能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客观依据和较强的说服力㊂在兼顾过程评估的同时,还要注重与结果评估相结合,特别是目标分析判断㊁武器使用㊁电子对抗等具体行动中,实际作战效果也是评估的重要依据㊂以结果评估的方法改变以往重形式㊁轻结果的弊端,以过程评估的方法增强评估成绩的说服力,也可以杜绝假成绩㊁假结果的现象㊂4)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㊂量化分析和评估,能够以客观㊁公正的数据明确地显示出评估的结果,也便于进行分析和比较,科学性较强,但由于作战指挥活动的特殊性,很难做到将全部评估指标都进行量化,特别是对于筹划决策㊁分析判断等人为因素和主观性较强的环节,基本上很难完全实现量化,必须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做法来进行评估㊂两者紧密结合,使训练评估的结果更客观㊁更精确㊂2.2㊀训练评估的基本要求1)实事求是㊁客观公正㊂评估是对训练活动的全面考核和评价,必须遵循实事求是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夸大成绩,也不能回避缺点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反应训练中的问题,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帮助参训部队查找和分析自身的不足,达到总结经验教训㊁改进和提高的目的㊂2)着眼实战㊁严格标准㊂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坚持评估标准严格要求,不怕暴露问题,更不能弄虚作假,遮盖掩藏问题㊂既要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进行训练,也要以实战的标准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使部队真正体会到与实战的差距,才能着眼实战需要针对反映出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㊂3)精心准备㊁分步实施㊂训练与评估是紧密相连,同步实施的,因此,与训练的准备和实施一样,评估也第4期指挥控制与仿真7㊀要进行精心准备和周密部署,按照训练的流程分步实施㊂在训练准备阶段要成立评估机构,制定评估计划和评估目标,在训练实施阶段要及时跟踪收集数据,在训练总结阶段要整理分析采集的数据,给出评估结果和评估报告㊂4)突出重点㊁全面评估㊂评估不是训练过程数据的罗列和记录,不能事无巨细㊁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㊂评估要结合训练课题和训练目的,把最重要㊁最有意义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突现出来㊂同时,针对重点关注问题,要立足现实条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不能以偏概全㊁避重就轻,要真实地反映问题㊂5)注重结果㊁兼顾过程㊂训练评估,除了对结果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外,必须兼顾训练过程,对相关环节和相关因素的过程数据进行分析㊁模拟和评估,才能形成比较客观的评估结果㊂3㊀构建指挥对抗训练评估指标体系3.1㊀确定评估指标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应以首长机关作战指挥能力水平为总指标㊂依据首长机关训练与考核大纲,结合指挥所工作内容和流程,以及训练内容与程序,训练评估的一级指标设定为:计划组织战斗的能力水平㊁指挥战斗行动的能力与水平[5⁃6]㊂在一级指标下根据具体内容设置二级指标体系㊂计划组织战斗阶段的二级评估指标包括:理解任务㊁确定初步决心㊁判断情况㊁谋划决心建议㊁定下战斗决心㊁制定战斗计划㊁组织协同动作㊁组织战斗保障等8个方面;指挥战斗行动阶段的二级评估指标包括:掌控战斗态势㊁指挥预先展开㊁上报通报情况㊁指挥兵力行动㊁战斗动态决策㊁实施战斗保障㊁评估战斗效果㊁指挥兵力撤收等8个方面㊂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㊂图1㊀评估指标构成3.2㊀确定评估标准根据确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每个二级指标,依据海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中的指挥所编组形式㊁训练内容,结合指挥对抗的实际,分别设置相应的评估点,明确具体的评估标准,从而形成用于评估的标准体系㊂因此,评估标准体系是训练评估的基本依据㊂海军首长机关作战编组的基本形式包括:指挥员㊁参谋长以及作战指挥中心和各保障部门㊂相应的评估标准体系构建为如表1所示的矩阵㊂对于每一项标准,根据评估的二级指标,结合评估对象的工作内容确定对应于二级指标的评估点㊂对于每一个评估点从工作内容㊁工作时间㊁工作程序相对应的规范性㊁及时性和准确性3个方面提出评估标准,分为优秀㊁良好㊁及格和不及格4个等级㊂同时明确对于每一个评估点进行评估所要采集的内容或数据,还要明确每一个评估点的权重系数㊂以指挥员在情况判断中的评估标准为例,其评估标准设计如表2所示㊂表1㊀训练评估标准矩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挥员参谋长作战指挥中心情报保障部门预警探测部门通信保障部门军务动员部门政治工作部门后勤保障部门装备保障部门计划组织战斗的能力水平理解任务标准101标准201标准301标准401标准501标准601标准701标准801标准901标准1001确定初步决心标准102标准202标准302标准402标准502标准602标准702标准802标准902标准1002判断情况标准103标准203标准303标准403标准503标准603标准703标准803标准903标准1003谋划决心建议标准104标准204标准304标准404标准504标准604标准704标准804标准904标准1004定下战斗决心标准105标准205标准305标准405标准505标准605标准705标准805标准905标准1005制定战斗计划标准106标准206标准306标准406标准506标准606标准706标准806标准906标准1006组织协同动作标准107标准207标准307标准407标准507标准607标准707标准807标准907标准1007组织战斗保障标准108标准208标准308标准408标准508标准608标准708标准808标准908标准10088㊀陈㊀勇,等: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机制第37卷续 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挥员参谋长作战指挥中心情报保障部门预警探测部门通信保障部门军务动员部门政治工作部门后勤保障部门装备保障部门指挥战斗行动的能力水平掌控战斗态势标准109标准209标准309标准409标准509标准609标准709标准809标准909标准1009指挥预先展开标准110标准210标准310标准410标准510标准610标准710标准810标准910标准1010上报通报情况标准111标准211标准311标准411标准511标准611标准711标准811标准911标准1011指挥兵力行动标准112标准212标准312标准412标准512标准612标准712标准812标准912标准1012战斗动态决策标准113标准213标准313标准413标准513标准613标准713标准813标准913标准1013实施战斗保障标准114标准214标准314标准414标准514标准614标准714标准814标准914标准1014评估战斗效果标准115标准215标准315标准415标准515标准615标准715标准815标准915标准1015指挥兵力撤收标准116标准216标准316标准416标准516标准616标准716标准816标准916标准1016㊀表2㊀指挥员判断情况评估点及评估标准(标准103)评估对象判断情况评估点评估标准采集内容权重系数指挥员敌情判断(重点)敌情判断内容完整㊁结论正确,针对性强,优秀敌情判断内容基本完整(缺1-2项)㊁结论基本正确,针对性强,良好敌情判断内容基本完整(缺3项)㊁结论基本正确,针对性较强,及格敌情判断内容不完整(缺3项以上)㊁或结论不够正确,或针对性不强,不及格采集指挥员在作战会议的发言以及战斗决心中的对敌情判断㊂通常包括:敌作战企图㊁兵力编成及部署㊁活动规律㊁行动特点㊁作战力量㊁强弱点及保障能力等10项㊂40%我情判断我情判断内容完整㊁结论正确,针对性强,优秀我情判断内容基本完整(缺1项)㊁结论基本正确,针对性强,良好我情判断内容基本完整(缺2项)㊁结论基本正确,针对性较强,及格我情判断内容不完整(缺3项以上项)㊁或结论不够正确,或针对性不强,不及格采集指挥员在作战会议的发言以及战斗决心中的对我情判断㊂通常包括:我方态势㊁兵力编成及部署㊁作战能力㊁保障能力㊁友邻情况等7个方面㊂15%战场环境判断战场环境判断内容完整㊁结论正确,针对性强,优秀战场环境判断内容基本完整(缺1项)㊁结论正确,针对性强,良好战场环境判断内容基本完整(缺2项)㊁结论基本正确,针对性较强,及格战场环境判断内容不完整(缺2项以上)㊁或结论不够正确,或针对性不强,不及格采集指挥员在作战会议的发言以及战斗决心中的对战场环境判断㊂通常包括:战场地理环境㊁水文㊁气象环境㊁电磁环境等4个方面㊂15%综合判断结论综合判断结论内容完整㊁结论正确,针对性强,优秀综合判断结论内容基本完整(缺1项)㊁结论正确,针对性强,良好综合判断结论内容基本完整(缺2项)㊁结论基本正确,针对性较强,及格综合判断结论内容不完整(缺3项以上)㊁或结论不够正确,或针对性不强,不及格采集指挥员报告决心及战斗决心中的综合情况判断结论㊂主要包括:敌战斗企图㊁敌主要作战海域㊁敌兵力部署及行动㊁敌可能突击的时机㊁目标;我参战兵力的编成㊁作战能力㊁以及与敌对比的利弊条件;作战海域的地理特点及影响等12个方面㊂30%㊀3.3㊀确定评估模型评估模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㊁不同的评估指标,确定评估项权重,并根据训练中采集的对应信息,对照评估标准,构建评估成绩量化模型,进行统计与聚合,形成单项成绩和综合成绩㊂同时,为实现训练过程中对主要行动结果的动态实时评估的需要,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仿真评估模型,包括侦察预警㊁兵力机动㊁火力打击㊁综合防护㊁电子对抗等效果的评估模型㊂第4期指挥控制与仿真9㊀4㊀训练评估的组织与实施4.1㊀组织实施的基本流程与海军作战指挥训练一样,训练评估同样分为训练准备㊁训练实施和训练总结3个阶段,具体包括建立机构㊁人员培训㊁系统准备㊁数据采集㊁数据分析与处理㊁过程再现分析与评估等,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㊂由图2可以看出,训练评估与训练同步展开实施,互相依赖,互为补充㊂图2㊀训练评估基本流程示意图4.2㊀组织实施的主要步骤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通常在训练组织部门和训练导调㊁评估机构的领导下,与训练同步展开实施,具体可分为建立评估机构㊁训练评估准备㊁评估数据采集和训练评估分析4个步骤来实施[7]㊂1)建立评估机构㊂明确评估机构的具体职能和权利,与训练的其他机构同步开展工作,以确保训练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㊂训练组织部门和导调机构要高度重视训练评估工作,改变过去那种 重导调轻评估㊁重演练轻总结 的做法,做到将评估工作贯穿于训练全过程,贯彻到训练导调和实施当中去㊂2)训练评估准备㊂在训练准备阶段要同步进行训练评估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训练评估人员要全程跟踪㊁了解并掌握训练总体方案㊁训练想定㊁演练计划等的拟制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评估计划,并做好训练评估系统的安装调试备便㊁训练评估的数据准备㊁评估项目与指标的确定㊁数据采集表的拟制㊁数据采集人员的配置和培训等评估准备工作,确保在实施阶段能够及时㊁有效地开展训练评估工作㊂3)评估数据采集㊂数据采集作为训练评估的重要前提,伴随着训练实施的全过程,可细分为组织筹划和战斗实施两个阶段进行㊂数据采集人员与参训部队同步行动,并按照预定的数据采集内容和要求,以人工或者自动的方式进行训练数据采集㊂采集时应做到及时㊁准确㊁客观和公正㊂4)训练评估分析㊂采取实时点评和事后评估两种形式㊂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和训练情节需要,就训练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行动,穿插进行实时的点评㊁裁决和评判,以便训练按照预先计划正常开展㊂实施阶段结束之后,在对所采集的训练评估数据进行校验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评估计划和评估项目指标,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融合,必要时还要进行模拟和推算,以得到比较准确㊁客观㊁完整的训练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再通过对比各项评估指标检查部队作战指挥能力和训练质量,查找训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最终形成训练评估报告,供训练组织部门进行训练总结和讲评㊂参考文献:[1]㊀任连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2]㊀虞勇,朱竹青.基于一体化指挥平台的海上作战指挥活动研究[J].海军学术研究,2014(3):46⁃48.[3]㊀戴华,许金根,邓云生.首长机关演习组织与实施[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4]㊀周银龙.战斗决心方案评估方法探讨[J].海军学术研究,2013(4):35⁃37.[5]㊀周道雷,郭统等.师旅团部队管理评估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6]㊀景慎祜.军事演习指南[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0.[7]㊀高申,董爱国.美军训练评估的主要做法[J].现代兵器,2008(10).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机制?作者:陈勇, 陆勤夫, 巫银花, 蒋妍, CHEN Yong, LU Qin-fu, WU Yin-hua, JIANG Yan作者单位:海军指挥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刊名:指挥控制与仿真英文刊名: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年,卷(期):2015(4)引用本文格式:陈勇.陆勤夫.巫银花.蒋妍.CHEN Yong.LU Qin-fu.WU Yin-hua.JIANG Yan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海军作战指挥训练评估机制? [期刊论文]-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5(4)。
信息主导 火力主战——解析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挥 手 段 的改 进 和 武器 装 备 水 平 的 提 高 . 作 战 人 员 与 武 器 系 统 的结 合 逐渐 紧密 .部 队 的 作 战 能 力 在 囊 括 以往 各 种 作 战 要 素 的基 础 上。 凸显了机械化平台的强大火力 . 但 始 终 没 有 形 成 一 体 化 的作
在信息化时代 . 信 息 技 术 快 速 发 展 并 广 泛 应 用 于军 事领 域 .
程度 , 而 体 系 作 战 的 实 际功 效 主要 是 实 现 火 力 主 战 。 1 信 息主 导 、火 力 主战 反 映 了基 于信 息 系 统 体 系作 战能 力 的
本 质 内 涵
目的 。火 力 是 机 械化 战争 的基 本 要 素 . 更 是 信 息 化 战 争 至 关重 要 的 制胜 因素 。 另一 方 面 . 火 力 的作 用 已 超 过 机 动 , 在 作 战 中成 为 歼 敌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热 兵 器
带 来 了武 器 系统 的高 度 信 息 化 、集 成 化 和 指 挥 控 制 手 段 的 智 能 战体 系 , 火 力作 为达 成 作 战 目的 手段 . 主 要 任 务 是 支援 步 、 坦及 其 网 络 化 。在 战 场 信 息 网络 的普 遍 链 接 下 , 战场上各类武 器系统 、 他军兵种作战 . 仍未实现“ 火力主战”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及 在作 战 各 个 作 战 单 元 链 接 成 为 一 个 完 备 的 整 体 .实 现 了诸 军 兵种 作 战 实践 中 的广 泛 运 用 . 使 作 战 能 力 的 生成 随 战争 形 态 由机 械 化 向 信 能 力 的 高 度 融合 . 改 变 了 各种 作 战 能 力 的 结 构方 式 。根 据 系 统论 息化 过 渡 而 发生 了 质 的 转 变 其 火 力 打 击 能 力 已 不 再 是 各 火 力
切实加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国防动员指挥能力建设
入国防动员领导干部集训 、业务人员培训 、人武专武干 部轮训内容,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组织指挥水平 ;采取与 作战部队联训联演或国防动员系统独立组织的形式 ,加 强动员演练和支前保障训练 ,在实践中提升国防动员指
一
三 是 理顺 国防动 员指 挥 关 系。国防 动 员指挥 的主 体
是地方各级政府 ,在具体工作上军地各有侧重 、各有主
次 ,军 地 双方 需 明确 职能 定 位 ,发 挥 主导 作用 ,果断 实 施 决 策和 指挥 。国 防动 员指 挥 机构 与 作战 指挥 机 构是 保 障与 需 求的 关系 ,动员 指挥 机 构 负责 按照 军 队提 出 的动
体 ,充实部分党政军领导组成 ,由省 ( 市、 县) 委书记 、
国 动委 第 一 主任 任 总 指挥 ,省 ( 市、 县) 长 、国动 委 主 任 任 常务 副 总 指挥 ,省 军 区 ( 军分区、 人武 部 ) 军政 主官 及
・
3 0 ・ 国防 2 0 1 3 年第 2 期
G UO F A NG D ON G Y UA N Y AN J I U
、
建 立 权 威高 效 的指 挥 决 策 机 构
分解 国 动委 各 办公 室职 能 、合 并 相关 成 员单 位职 责 的基
础上 设立 。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节奏加快 ,持续时间缩短 , 对抗程度激烈 ,要求国防动员必须具备以快应变的快速
动员 能 力 。健 全 动员 指挥 机 构 ,规 范指 挥 编组 ,理顺 指 挥关 系 是实 施快 速 决策 、高 效指 挥 的基 本前 提 。
r l 售 暨1 罱 i 防动员 G U O F A N ( ; 1 研究 ) ( ) N ( 、
智能化应用对作战指挥领域的变革
智能化应用对作战指挥领域的变革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是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军事强国研究的热点,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抢占智能化武器装备研发的新高地。
智能化武器与非智能化武器和指挥员如何协同作战,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该如何构建,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无人化陆战;智能化;智能指挥控制;变革前言:随着军事智能化深入发展和运用,作战指挥领域已经呈现出变革发展的新趋向,新的作战指挥形态正在加速孕育。
未来战场将以装备自主化、战场无人化、力量融合化、人机协同化为主要标志,实现多类无人系统及无人装备间的高度自组织协同作战,有人系统与无人系统之间的互信协同作战将成为作战指挥的关键。
1.构建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是必然趋势智能装备已经走入军队、走向战场,创建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是智能化时代作战指挥的必然发展趋势。
必须要积极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抓住机遇,大力推动作战指挥模式实现质的飞跃。
1.1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需求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是未来智能作战体系的核心要素,是军队形成基于智能系统体系作战指挥能力生成的纽带。
智能化指控系统既是智能化作战指挥的工具,也是联结整个智能化作战系统(包括智能化武器装备系统、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的中枢。
但是,仅有联结智能化作战指挥各要素的智能化指控系统,并不能自动生成智能化体系作战能力,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
只有创建基于智能系统的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型指挥组织体系、智能化指挥控制机制、智能化作战指挥方式和智能化作战指挥业务工作方法,实现各作战要素紧密交链、深度融合,真正形成网络化体系作战能力,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传统作战指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因此,构建陆军智能化作战指挥新模式是加快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深刻变革,提升智能化体系作战能力的必解之题、必经之道。
1.2作战指挥效能提升的需求高效率、高质量是对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的一、构建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是必然趋势智能装备已经走入军队、走向战场,创建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式是智能化时代作战指挥的必然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挥人员 由于以其个性 、 价值观 、 情感等 心理 因素 渗入信息处理
的过程 中, 因而 心理 素质 的高 低直 接 影 响着 信 息处 理 的效 率 。 为此 , 指挥人员 应突 出强化 心理素 质训 练。一是 应培养 坚定 的 政治心理 品质 ; 是 强 化 身体 素 质 锻 炼 ; 二 三是 完 善 心 理 调节
的管理 。
实 时共享应具备针对性 , “ 即 使特 定的信 息找 到需要 的用户 , 特 定 的用户找 到需要 的信息 ” 科学 、 , 够用是对有 效性 的最佳诠 释 ,
而毫无选择发送或 接受则 对信息 的合 理利用 有百 害而无一 利。
3 )突出“ 心理素质” 训练 , 培养 指 挥人 员稳定 的心理 素质。
流动层次 , 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 , 信息流动实 时化 , 息采集 、 信 传
递、 处理 、 存储和使 用一 体化 , 而最 大 限度 地发 挥体 系 “ 构 从 结
力” 的作 用 。
息类型与传输路径 中进行规划与管理 , 根据任务 的优先级 、 时 及 性、 安全性 与互通性 , 为所有 用户动 态地分配 带宽 和信 道 , 保 确
择 有线 、 线 、 星 等通 信 方式 和线 路 , 高通 信 资 源 的 利用 无 卫 提 效 率。
4 转变指挥信息运作方式
机械化条件下信 息处理 运作 的方式 基本上 是 自给 自足 , 信 息 的能量不能得到较 好 的发挥 , 战指挥 效能在 一定程 度上受 作 到了抑制 。信息化条 件下 作 战单 元 在 指挥 信 息流 程 的各 节 点 上, 能够与整个作 战系统进 行交 互式 情报信 息的处理 。指挥信 息流程具备 了更强 的开放 性与 互动性 , 而实现 作战指 挥效 能 从
体融 合 , 三者之 中, 认知域 存在 于作战指挥人 员 的思想 中, 它是 对信息进行感知 、 理解 、 分析 、 决策 的领域 , 挥人员信息 素养 的 指 高低直接决定着对情 报信 息 的利 用效率 和指挥 决策 的优劣 , 并
进行链 接 , 信息流域被大大拓宽 , 种作 战情报信 息涌动 于作战 各 指挥信息网络之中 , 指挥信 息平 台能够将 各作 战单元 所需 要 的 信息及时有效地进行 传递 , 实现 了高度 的信息共享 。 2 )决 策方 式 由集 中式决策 向分 布式 决策 转变 。传 统 指挥 决策通常采取逐级封 闭集 中式决策 方式 , 即通 常在上 级决 策完 成后 , 下级再按 照上 级 的决 策指示 精神 和意 图分别进 行本 级 的
第3 3卷
第 3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1 0 2年 3月
【 信息科学与控制工程】
基 息 系 体 系作 战 的指挥 信 息流 程 优 化 能 力建 设 于信 统
齐 昀
(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 合肥 20 3 ) 30 1
摘要 : 从构建合理 的指挥组织结构 、 明确指挥信息运行关系 、 增强指挥人员信息运用能力和转变指挥信息运作方式 4个方 面
流程各要 素相互作 用关 系 的基 础上 , 深入 分析影 响信息 流程 运 行 的各种 制约因素 , 找准优化指挥信息流 程的重点和关键 , 实 为 现顺 畅高效 的指挥 奠定 基础 。
缝 隙连 接 , 实现信息流的无缝隙流动 , 指挥信息流程 的“ 触角 ” 横 向到底 、 向到边 , 而也使各作 战单元能够根据作 战态势 的需 纵 从 求和变化 , 根据不 同的作战任务进行功 能重组 , 组后 的行 动实 重 体在信息网络的无缝 隙链 接 能够迅 速融合成 为一 个整 体 , 聚合
收 稿 日期 : 1 0 —1 2 2— 1 O 0 作者简介 : 齐昀( 95 ) 男 , 18 一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作战指挥研究 。
18 0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ht / sb .o r r. o / t /c g j s v cr p: ue n
促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的关键环节 。应 在充分论证各 信息系统 网络传输能力 的基础上 , 注重满足指挥控制 系统多功能 、 通性 互 和兼容性要求 , 采用统一 规范化 的信 息数据 传输标 准将各 作战 系统 的信息系统建设 融合起 来 , 各作 战单元按 照统 一标准 和格
对优化指挥信 息流程能力建设提 出具体对策。 关键 词 : 信息 系统 ;体系作 战; 指挥信 息流程 ; 能力建设
中 图 分 类 号 : 8 E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7 2 1 )3— 17~ 2 10 00 (0 2 0 0 0 0
指挥信息 流程 优化 能力 , 是指指 挥员及 其指挥 机关 基于 指
各类信息互不干扰 、 畅 自如地进行传输与共享 。 流
2 )设计 有“ 余度 ” 冗 的指 挥信 息系统 。点 对点 的单信 道连 接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 , 一旦信道受 到干扰和破坏 , 节点 间的通 信联络立 即中断 , 战系统处 于结构 断裂 的困境 之 中。指挥 系 作 统的构建 应确保 信息成 网状、 多路 由、 可控制 、 多方 式 的端 到端 的有序流动 , 其构建的 目标是要使 作战单元 、 要素具有代 偿性和
必不可少的各级指挥机构设 置在必 不可少 的“ 信息 节点 ” , 上 形 成与之相应的节点匹配 , 使尽 量多 的作 战单元 同处 于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 息
2 建立 明确 的指挥信息运行关 系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 系作 战 , 种指挥 信息充 斥于指 挥信 息 各
网络 , 网络带宽无法跟上作 战指挥 的发展需求 。因此 , 必须 在信
信 息在传输 过程 中 , 对带宽 、 信道 、 接收 、 密等各方 面的要求各 保
异, 如果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放在同一条链路进 行传输 , 将导致各
种 信息资源的相互 干扰 , 路传 输效率 不能得 到有效 利用 。因 链 此, 应根据不 同信息类型对信息容量 的不 同要 求 , 针对性地选 有
式生成技术数据 , 通过规 范 网络 和数 据库技 术有效 地实现 共享 和顺利传递 。 2 )依据作战指挥 级别 的不 同划定 传输 范 围。各 作战 单元 在指挥信息 系统 中所接受 的范 围不 能无限扩大 。作 战过程中 的
不断更新 , 使得军 队各级指挥机关成 为知识 密集部 门, 指挥员必 须具备较强的“ 科技素质”, 掌握信息作战理论原理 , 索军事技 探 术在军事作 战方 法 、 手段 、 挥 等领 域 引发 的变革。在 此基 础 指 上 , 突出强化各级指挥员 的网络 素质培养 , 应 深刻理解 网络化指 挥 的特点 、 网络结构 和运用方式 , 打牢扎 实 的网络 技术功底 。熟 练使用各种数字化设备 并具备 对数 字化 武 器装备 的管理 能力 , 掌握数字化武器装备全 程全 寿命管 理 的全套 知识 , 实施严格 能
破坏 时, 能够 自动进行诊断和修复 , 自动寻找备 用传输路径 来 或 保 持信 息畅通。
3 )作战行动实体进行 “ 开放性 ” 接 。作 战行动实 体 间进 链 行 开放 式链 接 , 各作战单元间建立信息 流通与交流机 制 , 形成 无
和决 策优 势转 化为行动优势的决定因素 。在准确把 握指挥信 息
开放性的指挥组织结构 。
在虚拟 空间 内进 行资源共 享 、 信息交 流、 同决策 和指令下达 , 协 完成所有的指挥控制工作 。这种 “ 协作式 ” 指挥 机构 的建立 , 使
指挥人员不必集中于一 个 固定的物 理场所 , 分布在 战场任 何 可
1 )构建 “ 扁平化” 的指挥 体系结 构。信息 化条件 下作 战空
机能 。
因此需要根据作 战中各级 机关 和人员对 信息 的不 同需 求 , 明确
不 同的涉密权 限 , 对信息传输的范围提前界定 , 依据作 战级别 的 不 同划定相应 的传输 范 围, 使各 级指 挥人员 更好地 对信息 各取 所需 , 实现最佳指挥决策。 3 )依据信息表 现形式 的不 同选择 流通 线路 。各 种类 型 的
1 )情报保 障模 式 由 自我保 障 向战场 情报共 享转 变 。由于 受情报 力量 编制 的限制 , 在传统作 战过 程 中, 各作 战单元 的情 报
信息来 源有 限 , 只能依 靠垂 直纵 向的指挥 体制获 得有 限 的作 战 情况 , 不能有效保 障指挥 员及 时快速 地做 出决策 。信 息化 条件
的 最 大化 。
4 )依据信息 急缓程度 决定 传输 方式 和速率 。基于信 息 系 统的体系作战对 作战指 挥的 时效性要 求大 大提高 , 要求 为作 战
指挥人员提供近似实时的作战情报信息 。由于受 网络带宽 的限
制, 各种作战信息远远不能达到实时共享 的要求 , 为适应 当前 信
息网络系统建设的现状 , 力求满足作 战指 挥信息共享 的需要 , 必 须按照信息对作战态势的影响和急缓程度来 确定信息传输 的先 后顺序和优先度 。首先 对情 报 的价值 大 小和 急缓 程 度进 行 分 类, 确定选择相应 的传输方式和 速率 。这 样 , 能确保有 限的指 才
生成战斗力 , 遂行新 的作战任务 。 4 )作 战指挥机构 可进行 “ 作式 ” 协 编组 。基 于 战场信息 网 络的普 通链 接和战场态 势 的实时共享 , 为各级 指挥人员 创建 一 个 不受地理 空间限制 的虚拟协 作空 间 , 挥人员 通过信 息 网络 指
1 构 建 合 理 的 指 挥 组 织 结构
信息 系统具有冗余度 , 使组成系统的单元 、 要素在功 能上具有一
定 的重叠 区。当信 息系统 个别或 部分 节点 、 传输 通道受 到干扰
挥信息 系统对 指挥 信息流转进行 优化的能力 。指挥 信息流程是 指挥 系统信息流运 行机 制的表 现形式 , 是影 响指挥 系统 适应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