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室町时代—枯山水的巅峰时期
日本枯山水与茶庭
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 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 宗主旨。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 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 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 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 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 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 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 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 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 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 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 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 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 时世无常 之感,这种精 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认为,园林 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 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 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 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 有外、中、内三区庭园。
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自院门至茶室设 置一条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 植树木,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 中门、待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 (照明用)、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 石)、延段(石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 待客所需的设备。 书院式茶庭的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之间 用“回游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 大规模园林之中,如桂离宫等。
枯山水—日本造园艺术
枯山水—日本造园艺术
“枯山水”一般面积不大,很少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所以大都叫“庭园”,而不是“园林”。
惟其小,便于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将每一细节做到极致。
在一些人眼里,把它看作是放大版的盆景,似乎也不为过。
江户时期以来,一些颇具禅学
园家在池泉园林里,僻一角,用“枯山水”的手法立石造园。
有“国师”之称的梦窗疎石(1275~1351)在1339年制作了徊游式池泉园京都西芳寺庭园。
在西芳寺西北面山腰指东庵前一块不大的地方,梦窗用白色砂砾耙出波纹,用几组天然岩石作为役石(角色石):坐禅石、须弥石、龟石、鹤石、蓬莱石等,创作了“洪隐山枯山水石组”,被认为是现存的最早的“枯山水”范例。
稍后,在禅寺方丈庭院里用“枯山水”的手法造园的做法成为一时之兴,造园
家就是有很高修养的和尚,称“立石僧”。
这些僧人不仅绘画出色,而且创造性地将宋元泼墨山水画的一些技法和表现手段变相地移植到“枯山水”。
名震画坛的雪舟等杨(1420~1506)所作的山口县常荣寺、岛根县万福寺庭园很具代表性。
“枯山水”集大成者是江户时代的武将、茶道远州流的开山鼻祖、造园家小堀远州(1579~1647)。
龙安寺枯山水
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 于宝德二年(公元1450年)创建的禅宗古寺。龙安寺 位于日本的京都,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 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 长着青苔的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 新的时期,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鸳鸯池Biblioteka 枯山水庭院日本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方丈 庭园,有着一种抽象而神秘的美。京都 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它极为简单的设计能使人无意识地看到 一棵优美的树的图案,这个庭园为什么 能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视觉美感。
庭院文化
是干枯却高贵高尚的美,让观赏的人不禁深深地 感动,特别是黄昏时的石庭。龙安寺庭院建于15世 纪,所属的室町幕府时代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 革新的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使当时人们在庭园设 计中掺入了简朴自律的理念,开始不用水而用砂石 等静物来表现水的状态,这类庭院因此被称为“枯 山水”。在方丈入口处的净手泉眼上“唯吾足知” 的石刻禅文,令人有所感悟。在庭前地板走廊座眺 石庭,可令人领悟远离世俗的禅宗精髓。
龙安寺是日本的一座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 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以石庭而闻名。龙安寺创建 于宝德 2年(1450年)。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 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 持)为义天玄承。应仁之乱时被烧毁,长享2年 (1488年)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重建该寺,宽政9 年(1797年)因火灾方丈堂、佛殿、开山堂等被毁。 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堂改建而成的。 方丈堂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是有大云山 之称的名刹。方丈庭院据传为相阿弥(室町后期画家。 号松雪斋。能阿弥的孙子,艺阿弥的儿子。是足利义 政的近侍。诸艺擅长,尤善水墨)所作。
日本园林(池泉、枯山水、茶庭)
• 枯山水很讲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 枯山水很讲究置石, 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底广预削,不作飞梁、 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底广预削,不作飞梁、 悬桃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 悬桃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
•
第2时期 时期
日本园林的类型
•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①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②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③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第1时期 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时期
第2时期 时期
枯山水园林
• 枯山水的庭园形式最早出现 在平安时代的造园书《 在平安时代的造园书《作庭 当中。 记》当中。我们看到的现存 枯山水” 的“枯山水”庭园是在室町 时代以禅宗寺院当中表达禅 宗思想的庭园为中心发展起 来的。 来的。
枯山水与“禅宗” 枯山水与“禅宗” 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 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并派学生与工匠前往中国学习 艺术文化。13世纪时 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 世纪时, 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逐渐 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 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 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 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 思想的简朴庭院———— 枯山水”庭院。 ————“ 思想的简朴庭院————“枯山水”庭院。
茶庭的造园要素
枯山水百图详解
枯山水百图详解【枯山水】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
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
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
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金剛峯寺石庭)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
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
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
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
(大徳寺瑞峯院独坐庭)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枯山水
瑞峰院独坐庭
京都是日本禅宗的中心,近20 年来,越来 越多的禅宗寺庙开始让外国人参加坐禅,还可 以参加寺庙的早课。
枯山水的由来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 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 术文化。13世纪时,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 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 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 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 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 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发展
•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 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水墨画传入日本。 • 平安时代末期,世界第一部园林典籍《作庭记》中首次记录了 枯山水。 • 镰仓时代末期,与禅宗相应的以追求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 意园林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 • 南北朝(1333年-1392年)时代,枯山水的实践时期,一般与 真山水(池泉部分)同存于一个园林中,以真山水为主体,枯 山水为辅。 • 室町时代(1393年-1573年),枯山水逐渐从寺社园林走入武 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枯山水的颠峰时期, 出现了枯山水的双璧大德寺和龙安寺。 • 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以茶道宗匠千利休所创立的草 庵风茶室为代表的日式茶庭兴起。 •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多以小型枯山水为主,以枯山 水、真山水和茶庭相互融合园林形式出现。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 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 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 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 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 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 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 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 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 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 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枯山水中的自然观
枯山水中的自然观作者:邓培莹刘南池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8期摘 ;要:日本的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美丽景观,这种园林设计起源于中国,在大和、飞鸟时代传入到日本之后,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本土化。
这种本土化是以日本自然观为基础的,研究枯山水庭院,并以此为例,剖析日本的自然观,寻找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自然观,枯山水。
一、枯山水1.枯山水的来源与传承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作庭记》中。
这本书籍是平安时代的造园书籍,其“于无水无池处立石之庭园”,就是枯山水庭院的精髓。
而枯山水起初的雏形,是来自于唐朝时传入日本的中国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独特的绘画形式,用黑白两色表示山水,用留白与泼墨展示山与水运动韵律,水和墨相互交融特点,传入日本后也为后来枯山水的发展奠定了审美的基础。
枯山水的发展与佛教在日本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
佛教开始传入日本,是在公元538年,日本处于上古的大和时代,中国正处于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日本派去中国学习的人回到日本后,自然而然地把佛教文化带回了日本。
到了十三世纪,即日本的镰仓时代末期,源自中国的佛教文化在日本发展为一个更为流行的宗派,禅宗。
禅宗的修行者们注重苦修和自律,冥想就是一种修行方法。
在冥想过程中,他们开始摒弃原本的园林设计,不再用流动的池泉庭院,而是用静态的,使用沙砾,苔藓,石头等造庭院来辅助冥想,这种静态的庭院,也就是枯山水的雏形。
早期的枯山水,追求自然意义的同时,更为注重佛教意义,是为了僧人们的修行制造的,所以并未大范围流行。
日本南北朝时期,枯山水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在传入民间的时候,与真山水一同存在园林设计中,两者相辅相成,但真山水(池与泉)始终是主体。
日本室町时代,政局混乱,文化却在蓬勃发展。
室町时代是日本开始形成独属于自己文化的一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日本的茶道、传统戏剧等文化有了自己的特色。
而这个时期与中国频繁的僧人交流,也使得日本佛教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佛教特色。
日本室町时代—枯山水的巅峰时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20期 195日本室町时代—枯山水的巅峰时期陈婉莹北京亦庄新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摘要:枯山水源自日本寺院园林,蕴含了日式禅宗文化,是具有浓厚日本本土特色的园林景观体系。
对于日本本土特色景观的形成,乃至日本自有文化理念的弘扬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日本室町时代(1393年-1573年),是枯山水的颠峰时期。
枯山水逐渐从寺院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
在此时期,出现了枯山水的杰出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
关键词:枯山水;室町时代;日本;日式禅宗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20-0195-01日本古典园林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池泉式园林,枯山水,茶庭式园林,其中以枯山水最具日本特色。
枯山水是以“佛”而非人的角度来布置园景的,仿佛是从天空俯视着大地一般。
枯山水中通常以耙出纹理的白沙比拟浩瀚的水域,以石或树木比拟岛屿,是一种微缩景观,在方寸之间表现着大千世界。
枯山水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就是宗教园林蓬勃发展的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园林迅速发展,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也正是枯山水景观。
1 日本室町时代枯山水景观繁荣的前奏 1.1 枯山水的开创枯山水的开创并非在日本室町时代而是在在日本镰仓时代。
在镰仓时代,梦窗国师首次把枯山水用于回游式池泉园,成为枯山水与池泉园的结合的形式。
随后,寺院园林创造出了以石组构成的枯山水,至此枯山水的雏形已基本完成。
枯山水在发展初期主要是和真山水相结合出现,以真山水为主,枯山水为辅的状态。
随着室町时代的到来,园林的风尚逐渐发生变化,枯山水被更多地接受和使用,真正的枯山水逐步地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有文化标识的文化符号。
1.2 枯山水所蕴含的的禅宗思想枯山水是在日式园林中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可以和其它的园林形式十分清晰的区分出来,是日本本土孕育发展出来具有日本独特禅宗思想的园林形式。
枯山水庭园所折射的日本美学
枯山水庭园所折射的日本美学作者:商钟岚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5期商钟岚【摘要】枯山水庭园是日本庭园文化的精髓。
枯山水庭园的出现离不开禅宗。
本文从枯山水庭园入手,讲述了枯山水、禅宗的关系,以及枯山水所表现出来的“物哀之美”、“侘寂之美”、“调和之美”、“留白之美”等日本美学。
【关键词】枯山水禅宗物哀侘寂留白日本庭园历经了不同时代的发展。
最初是作为祭祀场所出现,之后又为宫廷宴会、仪式等而建造。
佛教传入日本后,庭园也表现出了佛教极乐净土世界的思想,出现了净土庭园。
镰仓时代后,武士阶级的地位提高,配合武士阶级的生活,出现了书院庭园。
镰仓、室町时代,随着禅宗的传入,追求禅宗真谛、用于冥想顿悟的禅庭也大量出现。
僧人们在参禅的过程中,开创了抽象写意的作庭方式,舍山舍水,以砂为水,以石作山。
这种新的作庭方式称为枯山水。
枯山水随着禅宗的传入,在室町时代发展达到顶峰。
到近代,枯山水被赋予现代艺术形式,泛发新的深意。
至今,枯山水庭园作为体现日本传统文化真髓的方式,流传至今,并被发扬光大。
一、枯山水“枯山水”作为作庭上的用语,最初是始于平安时代所编纂的典籍《作庭记》。
“在无池无水之处立石,即为枯山水。
枯山水样式,乃先做断崖、野筋,后顺势立石而成。
”[1]“枯山水”并无真正的山和水,所以为“枯”。
“水”是砂石,通过不同的“砂纹”,营造出多样的水流。
无水之处却能感受到灵动的水流。
“山”则用石块体现。
通过石块不同的放置位置,隐喻山川岛屿。
砂石之外,也包含一些苔藓、草坪、灌木等基础的自然元素。
“枯山水”最初是作为池泉庭园中的局部景观而出现。
“镰仓时代末期,随着禅林文学的流行,以及禅宗山水画和水墨画的传入,禅寺中出现了诗会的风潮。
诗会的场所多为禅寺的书院,书院的前庭便成为作庭师们发挥才能的空间。
逐渐地,与禅宗相应、追求自然和宗教寓意、抽象写意的作庭样式便固定了下来,这便是枯山水样式。
以砂为水,以石为山,以景喻禅。
”[2]。
日本枯山水的历史渊源
现居日本福冈博多,博多历史长,多古寺,且多禅寺,其中承天寺是侨居博多的南宋豪商谢国明捐资建造、由留学僧圆尔弁圆开山的禅寺,它也是日本荞麦面条、面条(乌冬)和馒头(点心)的发祥地。
承天寺方丈室前有一片枯山水庭园“洗涛庭”,每次见那以白砂石铺就成大海、以大石头寓意高山的日本独特的庭园,我都会心静神凝。
2012年10月12日晚,在枯山水“洗涛庭”前参加了一次“观月祭”,坐在门窗敞开的方丈室,举首观明月,隔着枯山水看对面特设的舞台上的诗吟、日本舞、筑前琵琶、篠笛(一种横笛)、中国二胡表演和演奏。
白砂石被月亮耀出青光,岩石更显昏黑,枯山水真地成了微波荡漾的蔚蓝大海。
表演开始,舞台灯光变幻着照射在枯山水上,它又呈现暗淡着的色彩缤纷,表现出日本的“物哀”“空寂”“幽玄”的美意识……次日,将洗涛庭前的观月祭在一同好网页上简述了一下,得一些跟帖,其中有位居东京多年的网友问:枯山水好像多在西日本,何故?一位新近留学来的人问:什么是枯山水,中国有吗?是啊,我也曾在东日本的东京住过十年,确实未见过枯山水,只听说迎宾馆内有,那是元首级的国宾下榻之处,平民之我当然看不到,我确实是在属西日本的京都始见枯山水、住福冈起常见枯山水的。
两问合一,我先自己学习一下吧:世界园林多种多样,主要有三大体系,其一的东方体系中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也包括了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叫做庭园,日本庭园样式有多种:平安时代的曲水庭园、镰仓时代的寝殿造样式,镰仓时代初见、兴于室町时代的枯山水样式,桃山时代书院造样式,江户时代的回游式庭园,而回游式庭园中的代表是大名庭园。
日本庭园还有池泉庭园、枯山水庭园、茶庭庭园的分类。
如何分类,枯山水均在其中,它是日本庭园中独特的一种,中国没有,枯山水虽然有中国影子,但它已完全是日本式样。
枯山水,即无池无水的庭园。
枯山水:白砂石铺地,耙出条纹,表现大海、湖池、河川及水的流动、波澜,砂石地间放置岩石,表现为山,有的枯山水庭园会培植青苔围拢着砂石岩石。
日本园林(池泉庭院、枯山水、茶庭)
日本园林(池泉庭院、枯山水、茶庭)日本比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虽然其历史只有差不多一千七百余年,但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日本园林便是其中一支,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园林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从史前到明治维新,日式园林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趋于成熟。
其中最著名的制式应当数日本庭园黄金时代——室町时代的“枯山水”以及桃山时代的茶亭。
虽然日本园林传承于中国,但发展成熟后的日本园林却有别于中国传统园林所带给人们的感受。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可以说中国园林是“移步换景”,于山石间品自然之美;而日式的园林则更多的需要静坐于侧,安定心神,于景中感悟其中深意。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
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
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园林。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
这些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源于日本对“禅宗”的感悟与再现。
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
没有出现过像希腊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和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时代。
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
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解读枯山水
研究解读枯山水■许浩①一引言枯山水是日本传统寺院园林的一种类型,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私家园林、领主园林、寺院园林普遍采用的一种造园风格。
枯山水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在材料与空间结构方面采用了独特的手法,体现出强烈的文化与象征意义,成为东亚造园体系中的代表性风格。
本文从历史、影响因素与案例三个方面对枯山水造园进行解读,力图呈现枯山水的基本面貌。
二枯山水的历史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于平安时代的《作庭记》,是指在没有水池的场地所实施的筑石工事。
平安时代(794—1185),平安京(今京都)是日本的都城,寝殿造成为京都贵族庭园中的流行样式。
寝殿造园林一般以池沼为中心,在限定的空间中包含了池、溪、瀑布、筑山、岛屿、植被等要素。
此时枯山水主要指在离水源和池沼较远的地方配置石组,是寝殿造园林的局部。
此后,枯山水作为造园的局部构成手法,一直延续下来。
室町时代(1393—1573)中期,出现了独立枯山水。
独立枯山水并非作为园林的局部,而是作为完整、独特的造园风格。
独立枯山水中,同样也没有池沼,而是以石组为主体,同时利用白砂、青苔、植被等材料,以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景观。
由于枯山水造园便于管理维护,同时能够作为造型手法并成为观念表达的语言,日本近世园林中大量使用,并成为日本造园文化中的代表性风格。
三枯山水的影响因素1.日本地理环境与古代造园传统的影响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弧形列岛国家,地域狭长,四面临海,陆地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山地与丘陵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5%,植被丰富,①许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湖泊众多,河流短小湍急。
古代日本人崇尚自然,信奉佛教与神道教,认为自然界的物质世界中存在着超自然的精神,同时受到中国、朝鲜半岛文化体系的影响,再加上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本园林文化。
在独立式枯山水出现之前,日本造园传统风格有筑山池泉园、寝殿造、净土宗园林和武家园林。
浅析日本枯山水式庭园的发展与文化思想
2018年第10期现代园艺浅析日本枯山水式庭园的发展与文化思想李泽林郑超引(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摘要: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界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与不可撼动的地位,是园林文化里的一颗宝石。
而与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国家———日本,在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背景下,衍生出本土的园林形式———枯山水。
在当时作为造园师的禅宗僧侣们,通过简单的元素,把深奥的禅宗思想完美的融入到这艺术庭园中,把写意的枯山水园林完美地表现出来了,赋予了庭园静谧以幽静的氛围。
关键词:枯山水;思想文化;禅宗;日本早在公元545年,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由日本派出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传入日本,经过当时执政者的大力推崇,佛教渐渐取代了早期日本遵行的道教单一思想迅速地成为了当时文化思潮的主流。
其中在当时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中的禅宗思想,因为禅宗思想能够让当时人们在修行中摆脱了繁琐的佛教典籍教条,达到解放心灵的目的。
也许正是这种现实性、世俗性、自由性,使禅宗思想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浓墨枯笔的中国山水画在日本给枯山水的形成以极大的影响,因此大量以修习禅定为主的庭园在日本兴建。
在禅宗庭园中,禅宗所提倡的“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对日本庭园的造园师们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1枯山水在日本的发展日本枯山水庭园在发展时期经过了多种时期。
分为:萌芽期、吸收期、发展期。
飞鸟·奈良时代(538~794年)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日本,中式古典建筑与园林手法在日本流行。
平安时代(794~1185年)日本的大臣贵族们在自家兴建庭园,中式造园形式被日本吸收并衍生成更符合本民族的枯山水文化。
镰仓·南北朝时代以后,枯山水文化思想因符合当时日本人民的审美需求与精神追求在日本得到发展,于是枯山水思想被大量用诸于实践。
之后由于禅宗思想受到室町时代(1392~1573年)武士阶层的重视与保护,日本寺庙庭园中独立的枯山水风格开始出现。
京都之龙安寺,日本枯山水的高峰之作
京都之龙安寺,日本枯山水的高峰之作当天,雨时大时小。
从仁和寺到龙安寺后,雨又大起来。
我们就不得不枯坐龙安寺的枯山水庭院更长的时间。
枯山水,一种日本园林景观样式,由中国汉代传入日本。
一般是指由细沙碎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组所构成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偶尔也包含苔藓、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
枯山水并没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现,而“山”通常用石块表现。
有时也会在沙子的表面画上纹路来表现水的流动。
代表枯山水最高峰的两个作品,一个是大德寺大仙院,一个就是龙安寺。
龙安寺建于1450年。
著名的枯山水石庭(即方丈庭园)是由土矮墙围成的长方形庭园,长25米,宽10米。
地面铺着一层细白砂石,表面梳着极整齐的波纹,从东端起白砂上依 5、2、3、2、3 五组数字放置了15块岩石。
有趣的是,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观赏,都会有一块岩石被隐藏。
数百年来,关于其中的玄妙和禅悟之思是众说纷纭,而此庭,至今也不知究竟是何人所建。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坐在面向庭院的台阶上,这里面不知道有谁悟出禅机。
反正我没有。
因为是工科吧,不会“遐想”,第一反应是寻找“产生现象的原因”:石头的排列并没有什么,不过是石头大小造成的,大石头的遮挡效果而已。
如果都用一样大的石头,你试试!面对著名的枯山水,再次证明:本人没有慧根。
龙安寺以方丈庭院枯山水著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门票500日元日本人的书法来自全世界的游客都会坐在这里欣赏这个枯山水石庭(即方丈庭园)这个著名的枯山水石庭是由土矮墙围成的长方形庭园,长25米,宽10米。
地面铺着一层细白砂石,表面梳着极整齐的波纹,从东端起白砂上依 5、2、3、2、3 五组数字放置了15块岩石坐在方丈中,正好面对这个庭院从东端起白砂上依5、2、3、2、3 五组数字放置了15块岩石,从哪个角度看都有岩石被遮挡住。
但,你看看,这石头有些就是镶在地表的。
当然大石头一定会遮挡“小石头”。
如果没堆石头都用大小差不多的,那效果就是大罗神仙也做不到。
枯山水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
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
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日本枯山水是个啥?
日本枯山水是个啥?意动禅发处,砂石起波澜。
什么是日本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园林营造手法,简单者以石、砂组成,略微复杂者也不过石、砂、苔、木四物,材料和构成上非常简单,但思想内涵上却十分丰富。
枯山水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干枯”,更追求“枯槁”“侘寂”的审美内核。
以极度凝练的形式,以石喻山,以砂喻海,用石、砂、苔、木四物的组合,来象征大千世界,是日本禅宗进行参禅、观想的证道之物。
▲ 光明院波心庭(现代枯山水,重森三玲)中国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枯山水形式上,由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发展而来,思想内容上又有禅宗文化的渗透。
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主要是受中国汉唐风格的影响,而禅宗呢,又是我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的。
以此来看,枯山水与我国传统园林相似度应该很高才对,但事实绝非如此,枯山水和我国传统园林在风格上、构成形式上和思想内涵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京都弥生寺枯山水风格上:“万物自生听”与“太空恒寂寥”日本这片土地地震、海啸频发、山地众多,能够种粮食的耕地比较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所以日本传统观念中,一直有“物之哀思”的情怀在。
这种情怀,表现在了枯山水的风格上面。
枯山水的“枯”,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没有水的干枯,更具有“枯槁”的审美意境。
▲龙安寺枯山水与中国园林做对比,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无限生机的轻灵飞扬,是“万物自生听”。
而枯山水则不然,它追求的是摒弃生机后,无穷的寂静与空,是“太空恒寂寥”。
▲ 苏州拙政园(图片来自苏州拙政园官微)除了日本传统思想中的“物哀”情怀之外,枯山水还受到了禅宗文化中“空”的影响。
当枯槁、寂静、摒弃生机之后,时间便会停止,个人的情绪也会消退,“老树白云,一鸟不鸣”。
如《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这是“时间的凝固”“自然的无心”,由此便可以进行禅思了。
形式上:移天缩地与凝想物形我国最早的园林被称为“囿”,最远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通过字形也可以看出来,“囿”是将一片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人狩猎。
'一砂一极乐,一念一清净',从'枯山水'管窥日本侘寂文化
'一砂一极乐,一念一清净',从'枯山水'管窥日本侘寂文化前言如果花朵只开不败,天空的颜色一尘不变,清晨的露水不会消失,我们还会觉得大自然变化万千、引人入胜吗?如果断臂维纳斯没有'断臂',古往今来,人们还会为她定型的美丽感慨万千、议论纷纷吗?美,不该被死死框定。
维纳斯的脸美,腿美,断掉的手臂也美。
它们的完满与残缺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完美给残缺以暗示,残缺给完满以想象空间,用肉眼能看到的'少',去描绘精神层面看不见的'多',这样的美是本质的。
日本的侘寂文化所表达的意味也是如此。
不刻意追求外表最完美的状态,'天然去雕饰',放任其自由,褪去纷繁复杂的物质性装饰,事物留下的,是本身最质朴古拙的,也是最接近自然的意识形态。
'侘寂'文化日本的侘寂文化事实上是植根于中国的禅学思想的。
东汉永年间,佛教从印度传往中国。
融合了本国传统的宗教文化特点后,经历了冲突和磨合,再生并蓬勃发展。
唐朝中期之后,中日文化交汇,禅宗中的'护国''安邦'和'本来无一物''生死皆妄念'等空幻、洒脱的观念价值与当时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得到武士阶层的保护和拥戴,禅宗因此得到了发展。
于是禅学开始在日本社会各个阶层蔓延,并迅速成为其文化意识形态的主流,不断彰显在日本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侘'和'寂'字表达的原本也是分开两种不同含义。
'侘'字寓意质朴、简陋。
在日本人民信仰的禅宗里,以简为美,我们古有'秀外慧中',日本则认为'陋外慧中'。
'寂'字有穷厄之哀的负向意义,通俗点,单字来看,是表达了事物随时间的流逝逐渐走向劣化。
但是合二为一,关于事物的不完美,就有了新定义。
原来残缺和孤寂可以是事物得以解放的新契机。
“枯山水”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
营造出恬淡出世的氛围和清寂空灵的意 法。沿着对角线方向的砖石铺地,使石
境,引领人们体味禅道的至真及感悟人 组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喷泉的喷头被巧
生的哲理,这也正是枯山水的灵魂与魅 妙地置于铺地间隙间的碎石中,线型喷
力所在。
泉形成的纤细弧线交错流动于褐色石块
之间,给幽静的空间注入灵动的活力。(图 2)
二、“枯山水”在日本现代景观中的体现
三、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日本景观设计师一直在积极地探索
与发展,他们既谨慎地借鉴传统园林艺 术,又大胆地开拓创新,运用现代的材 料、技术及手法重新诠释演绎,将传统 的清净枯寂的禅意风格延续到了现代景 观设计中,形成了具有浓厚文化传统和 民族精神的景观设计体系。他们也积极 致力于将日本园林空灵自然的美逐步传
一、枯山水
枯山水又称石庭,最早见于平安时
代的造园书《作庭记》:“于无池无遣水
处立石,名曰枯山水。”[1] 兴起于镰仓
时代,被称为“干山水”或“干泉水”,
一反“无池无水不成园”的传统,以散
置数石或叠石造山营造苍凉野趣。至室
町时期,出现了以擅长山水画的僧侣为
中心的精通造园技艺的群体──石立僧,
他们以高度概括、精练的意境和极端抽
[2] 刘庭风 :《中日古典园林比
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
较》,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的传承和体现还远远不够。日本现代景
[3] 王晓俊 :《西方现代园林设
观 设 计 中 对 传 统 园 林 文 化 的 继 承 和 把 计》,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 握,特别是日本景观设计中尊重自然、 2000。 珍惜资源的生态原则和理念,以及他们 [4] 张十庆 :《〈作庭记〉译注
石园为东京市福冈安田火灾保险大 楼前庭园,位于室内休息大厅和街道人 行道之间。面积虽不大,却能反映出设 计师对传统与现代共生关系的思考。平 坦的庭园铺满了白沙,中间摆放了一只 不锈钢抛光圆锥体。庭园一隅精心布置 了飞石和延段,整齐石块镶边的种植土 丘顶部栽植一棵小乔木,土丘以地被植 物覆盖。其整体风格保留了日本枯山水 园林空寂沉静的标点。(图 3)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枯山水,又称禅室庭院造园,是日本庭园艺术的一种形式,源于中国禅宗寺庙的庭院设计。
枯山水是一种极简主义的庭园设计风格,以干枯的山石、河流以及细细的砂石构成,反映了寺庙的禅意。
枯山水庭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末明德建的京都哲学寺的庭院景观。
随着禅宗在日本的传播,枯山水庭园逐渐成为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在日本各地寺庙和贵族府邸的庭院中得到广泛使用。
在枯山水庭园中,要展现大自然的景色,古人常将河流、湖泊、瀑布等元素缩小,表达出远山和远水的感觉。
同时,枯山水庭园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枯山水庭园通常会被设计成一个小型的套纳迦风格(一种传统的日本建筑样式),里面常设有一座石碑,用来纪念著名的和尚或是其他重要的人物。
枯山水庭园的设计理念是寓意人生的缩影,反映出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万物的看法。
然而,在庭园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枯山水庭园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十六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日本的城市化进程,枯山水庭园逐渐变得复杂和多样化。
人们开始在庭园中设置更多的景观元素,提升了庭院的艺术效果。
在江户时代后期,枯山水庭园开始向清新自然的方向发展,各式异型的山石和枝叶茂盛的树木成为庭园设计的常见元素。
到了现代,枯山水庭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日本的一些著名的枯山水庭园中,可以看到现代建筑和大胆的设计理念的运用。
同时,一些园艺家开始探索将现代艺术与传统庭园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的庭园景观。
总的来说,枯山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化的过程。
它从最初的简洁和朴素,到后来的繁复多样,再到现代的大胆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不同的文化和时代的特色。
枯山水庭园不仅是日本庭园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追求的体现。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枯山水是从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通过禅宗思想的发展形成的庭院样式,多运用于寺院。
没有水却隐喻水,用禅意来隐喻山水,其目的是“寻找原本的自我”。
禅本身没有形状,肉眼也无法看到,而寺院的僧侣们通过对禅的认识将自己的心境象征化,置换成某种形态来表现。
枯山水园林风格代表的山水景观主要由石头和沙子组成
例如,它通常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沙子或卵石作为一个水面,
如果有一座桥被在上面,那么隐喻的就是下面是水。
有时它表达了石头表面的图案的水流,抽象表现方式在寺庙中很好的推广开。
大部分寺庙使用之后,它开始演变成寺庙一个独立的花园。
日本的花园是建造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是在胜山胜水的枯山水庭院出现以后,不用水就能够美化环境。
龙安寺石庭
枯山水的设计希望表现的是去除世间纷繁,留得宇宙真理。
它是曾经僧人对世界的内心体验,借由这种表现,对后世的僧人产生类似教化的意义,这就是枯山水的意义
瑞峯院(ずいほういん.
东福寺方丈庭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
2015年20期 195
日本室町时代—枯山水的巅峰时期
陈婉莹
北京亦庄新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枯山水源自日本寺院园林,蕴含了日式禅宗文化,是具有浓厚日本本土特色的园林景观体系。
对于日本本土特色景观的形成,乃至日本自有文化理念的弘扬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日本室町时代(1393年-1573年),是枯山水的颠峰时期。
枯山水逐渐从寺院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
在此时期,出现了枯山水的杰出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
关键词:枯山水;室町时代;日本;日式禅宗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20-0195-01
日本古典园林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池泉式园林,枯山水,茶庭式园林,其中以枯山水最具日本特色。
枯山水是以“佛”而非人的角度来布置园景的,仿佛是从天空俯视着大地一般。
枯山水中通常以耙出纹理的白沙比拟浩瀚的水域,以石或树木比拟岛屿,是一种微缩景观,在方寸之间表现着大千世界。
枯山水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就是宗教园林蓬勃发展的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园林迅速发展,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也正是枯山水景观。
1 日本室町时代枯山水景观繁荣的前奏 1.1 枯山水的开创
枯山水的开创并非在日本室町时代而是在在日本镰仓时代。
在镰仓时代,梦窗国师首次把枯山水用于回游式池泉园,成为枯山水与池泉园的结合的形式。
随后,寺院园林创造出了以石组构成的枯山水,至此枯山水的雏形已基本完成。
枯山水在发展初期主要是和真山水相结合出现,以真山水为主,枯山水为辅的状态。
随着室町时代的到来,园林的风尚逐渐发生变化,枯山水被更多地接受和使用,真正的枯山水逐步地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有文化标识的文化符号。
1.2 枯山水所蕴含的的禅宗思想
枯山水是在日式园林中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可以和其它的园林形式十分清晰的区分出来,是日本本土孕育发展出来具有日本独特禅宗思想的园林形式。
枯山水中多用白沙,用白沙体现佛学思想的神秘崇高[1]。
枯山水通常表现浩瀚的大海、岛屿寂静辽阔的场景,表现大千世界沧海桑田,禅坐其侧静思哲悟。
枯山水中置石布景不但要讲究没学上的节奏与韵律,还要有禅道的思想蕴含其中。
1.3 枯山水在室町时代繁荣的基础
与中国园林成熟度最高的是皇家园林不同,日本最成熟的是宗教园林,枯山水即源于宗教园林。
枯山水中散发的浓重的禅宗思想是枯山水的精神所在。
日本室町时代正是日本宗教园林的发展期。
室町时代大名割据,武家势力压倒贵族,社会动荡[2]。
寻求心灵的宁静的人们在禅宗中得到升华,同时也带动了这一时期枯山水园林的发展。
2 日本室町时代的发展 2.1 日本室町时代初期
日本室町时代初期,武家势力刚刚形成,社会动荡,原本处于从属地位的枯山水开始被僧侣们发扬光大。
园林的发展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一段统治的崛起,伴随着一段新的文化的繁荣。
作为室町武家文化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足利义满的北山文化为代表,后期以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为代表。
室町武家文化是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的武家文化及庶民文化融为了一体,从而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独自的日本文化。
其特点是:禅宗受到了武士阶层信仰和保护;一向宗广泛深入民间,真宗获显著的发展。
这时的园林出现了武家和僧家两种特点。
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旷和宏伟。
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园所替代。
同时统治阶级武家的造园热情空前高涨,
喜欢建造和欣赏园林更盛于前朝,足利尊氏后续的几代将军都是园林的热衷者,这也就促进了日本当时园林的发展。
2.2 日本室町时代中期
日本室町中期,枯山水在京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各地方上的大名与将在造园中也出现了枯山水的身影。
当时各地的大名与将军一样喜欢造园,他们把庭园置于守护的城郭里面,与居住、防卫功能结合,在具体布局上用了巨大的石组,显出武家霸气,同时也是为了模仿在京都的将军私园。
尤为值得提出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与大德寺大仙院的立式枯山水合称为枯山水双璧的龙安寺石庭。
2.3 日本室町时代后期
日本室町时代晚期,枯山水走入了鼎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枯山水庭院多出于这个时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枯山水作品大德寺大仙院出现了。
大德寺大仙院于京都市北区是大德寺第77世方丈古岳宗亘和尚于1513年左右设计建造的园林,园分两庭,皆为独立式枯山水,南庭无石组,全为白沙。
东庭则接中国立式山水画模式设计成二段枯瀑布,以沙代水,瀑布经水潭过石桥流弯曲缓缓流去。
到了室町中期以后,枯山水的格局转向日本体,直接取材于日本的海岛景观,与当时大和绘的盛行有关。
如妙心寺的退藏院庭园,是画家狩野元信,在200㎡基地上掘枯池,设蓬莱石组式小岛,岛与岸间架两座石桥,池边有筑山和枯泷(瀑布),室町中后期水园枯作的表现。
3 室町时代园林文化发展的极致
在日本室町时代中后期,枯山水庭园这个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发展至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
同时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4 结论:
日本室町时代,日本园林的形式有池泉式园林、枯山水以及末期出现的茶庭式园林。
好多园林作品的样式手法并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样式手法的结合体,但是在这其中枯山水无疑是最能体现日本本土特色的。
枯山水之所以成为日本在园林上的一个标志,甚至提到日本园林就不得不提到枯山水,就是因为枯山水中所蕴含的日本独特的禅宗文化。
日本的禅宗文化的形成与发扬和日本的民族性格和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日本室町时代繁荣的造园活动和特定的文化成就了枯山水,
参考文献
[1]朱莉丽. 浅析日本室町时代足利幕府的对明认识及其政策[J]. 日本学刊, 2011, (2):140-151.
[2]施静, 周玉明. 从禅宗意境浅析日本枯山水庭园艺术[J]. 建筑知识:学术刊, 2013, (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