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考和感悟

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考和感悟

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考和感悟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于中国国情,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以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目标的道路。

以下是我对这一道路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1.服务实体经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强调金融必须回归本源,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金融业要与实体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助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2.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控。

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评估和应对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3.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准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4.金融科技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实现普惠金融,让更多的社会群体享受到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5.绿色金融理念:在金融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符合全球金融发展趋势,又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旨在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结构优化、竞争力强、包容性好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

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

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因此,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农村金融改革市场化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金融服务。

过去,农村金融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存贷业务,而如今,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电商、特色农业等新兴领域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工具等。

只有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入更多的竞争和创新,才能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市场化能够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传统模式下,金融资源往往倾向于流向大型企业和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获得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

通过市场化改革,可以依据市场机制,让资金更有效地流向那些有潜力、有需求的农村项目和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市场化有助于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引入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分散风险,同时市场机制能够促使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那么,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具体有哪些呢?一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

同时,要加强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竞争充分的农村金融市场。

二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

比如,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推出灵活的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线上支付、结算等服务;针对农村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房等抵押贷款业务。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相反,需要建立更加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管理、风险监测和处置,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合法权益。

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特点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需求特点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深入探讨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经济特点1、农业产业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农村经济逐渐向高效、集约、环保的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使得农村经济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

2、农村旅游: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

农村旅游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经济的附加值。

3、农村电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得农村市场得以拓宽,也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农村金融需求特点1、小额、分散:由于农村经济的个体化和分散化特点,农村金融需求也呈现出小额、分散的特点。

农户和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需要频繁的金融服务。

2、周期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农村金融需求也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如春耕、秋收等时期,农户和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

3、信用风险:由于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农村金融面临的信用风险也较大。

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

四、结论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是多元化的,且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和金融需求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以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和监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五、建议针对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创新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满足农户和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例如,可以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有关金融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今年是河南银行业合规执行年,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金融做作业人员职业生命的保护神,其教训是深刻的,可以说是用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的。

近日看了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

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

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

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

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娶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的刘伟峰,从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

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

与此同时,在一些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

金融类书籍读书笔记1500字

金融类书籍读书笔记1500字

金融类书籍读书笔记1500字金融行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

针对不同领域,要提高本行业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需要深入了解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新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经常需要参考专业的金融类书籍,以提高参与者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金融类书籍》为主题,运用本文所涉及的一些金融类书籍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来结合读书笔记,以便反思个人在金融行业发展的经历,积累金融投资技巧及知识储备。

首先,介绍一些经典金融类书籍,作为参考研究。

其中,《金融四大实务》是一本为金融投资人写的权威书籍,主要介绍金融行业的四大实务,包括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学和银行学。

其次,《基金宝典》是一本关于基金投资的书籍,介绍了基金投资的历史、理论、行业现状及实践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基金投资。

此外,还有《资本市场投资》、《股票投资宝典》等重要著作,介绍了资本市场投资和股票投资的历史、理论、行业现状及实践技巧。

在系统学习这些书籍后,我开始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在金融投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并为保持其可操作性,将自己的解决方案作为读书笔记记录下来。

比如,在学习《基金宝典》时,发现传统的股票投资策略已经不适用新的金融市场秩序,相较于传统投资策略,以基金投资为主的长期性策略,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保持较高的收益率。

另外,还要注意金融市场中基金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对不同市场状况这种不同的投资策略、投资比例,以此构建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以确保投资安全。

另外,在学习《资本市场投资》中,我发现金融投资有两个基本原则,即资本计划原则和财务投资原则。

资本计划原则强调了资本结构、资本负债结构、现金流状况以及资金管理等,但同时还要考虑财务投资原则,例如投资时间、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以获得高收益。

此外,在《股票投资宝典》的学习中,我熟悉了股票投资的三大步骤:市场研究、公司分析、价格选择,以及投资回报的模型(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模型、财务报表模型等),以及投资组合管理。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为农民和农业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2.1 传统理论传统理论主要强调相关部门主导、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乡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提供必要支持。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相关部门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国家计划来调控和指导资源配置。

2.2 市场化理论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理论逐渐兴起。

这一阶段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3 农村金融服务理论农村金融服务理论强调以农民为中心,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一阶段强调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满足农民对于贷款、储蓄、支付等方面的需求。

3.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实践的探索与创新3.1 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的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以互助为基础、以信用为纽带、以利益共享为目标的合作经济组织。

这一机构在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储蓄等服务,帮助乡村居民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3.2 农商银行中国在2004年设立了首家试点性质的城商行——江苏江阴市江阴市商业银行。

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乡镇银行的转型,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3.3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逐渐渗透到农村金融领域。

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农村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金融活动。

这一创新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4.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1 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没有银行网点,导致乡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金融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金融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金融读书笔记摘抄大全1. 金融发展的逻辑:金融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金融创新和与之相关的风险始终是共存的。

金融创新通过改变投融资成本、风险和投融资期限,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促进了经济增长。

但同时,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这些风险在经济下滑时可能会被放大,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而金融也需要实体经济的发展来支撑和推动。

因此,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3.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 金融创新的利与弊: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效率、降低成本等;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问题,如过度杠杆化、资产泡沫等。

因此,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5.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市场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和风险聚集性,因此需要金融监管来规范市场行为、防范和化解风险。

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约束,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6. 金融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金融作为一门高度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行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金融机构应该以诚信为本、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服务社会为原则,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评价,推动金融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7. 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紧密。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推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读书笔记总结(精选10篇)

金融读书笔记总结(精选10篇)

金融读书笔记总结(精选10篇)金融读书笔记总结篇1自__年3月以来,我很荣幸来到泰信科技,担任财务部技术支持中心的预备主任。

转眼三个月试用期过去了。

在领导的言传身教、关心和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和密切配合下,不断加强事业部业务学习,不断改进工作,圆满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各项任务。

我个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对于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一定的进步。

第一,对公司的了解从刚到泰信开始,对财务部的业务不熟悉,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和领导同事的指导,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和业务部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岗位的工作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分为金融、司法、情报三大领域。

下属分公司主要有湖北分公司、江西分公司、湖南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广西分公司、云南分公司、新疆分公司。

我们财务部的技术支持中心主要是协助和支持分公司的技术。

第二,工作方面入职不久,恰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中标前端联网项目。

湖南分公司去年才成立,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我过去被派去做技术支持,主要负责ABC前端组网前期的计划和预算。

湖南我们主要负责常德和湘西的前端改造。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我成功完成了常德79家网点和湘西28家网点的设计方案和预算,共计900多万元。

金融技术支持中心除了对下属分支机构的技术支持外,还需要支持中心的业务拓展项目。

4月初,财务部与浙江尚洁合作,在整个金融行业推广智能分析系统,我负责湖北农业银行的试点安装和试运行。

经过几天的测试和与尚洁技术人员的沟通,最终完成了农行ATM智能分析系统、柜员窗口人脸叠加系统和视频质量诊断系统的试点安装和调试。

第三,学习和生活在工作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

一是要向书本学习,每天不断挤出一定的时间充实自己,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广泛吸收各种“营养”,积极准备二级建造师考试。

二是向身边的同志学习。

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求教。

我主动向领导和同事征求意见,学习他们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从实践中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学到的知识,找出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味道小、知识少的倾向。

简评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中的误区——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简评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中的误区——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抑 制 。1 7 之 后 ,国 家开 始 有 意 识 地 弱 9 8年
中 国 农 村 金 融 研 究 中 的 三 种 误 区
( )误 区一 :纯 金 融 的 分 析 思 路 一
化财政大一统 的经济管理方式 ,同时恢复
重 建 金 融 体 系 , 是 , 直 到 1 9 年 决 定 但 一 94
配置 手段 ,追 求 高积 累 的 工 业 化 目标 。 而
的 历 史作 了 简要 的 审 视 和 反 思 ,对 一
些 政 策 及 其 逻 辑 作 了述 评 , 并 简 要 陈 述 了对 中 国 农 村 金 融 未 来发 展 以 及 研
究 逻 辑 的认 识 。
本 文认 为农 村 金融 困境 的根源 所 在 是 :一方面国家经济政策的不足 ,另一方
用社虽然具有合作之名 ,然而 实质上 无法
发 挥 融 通 资 金 这 一 金 融 的基 本 功 能 。
根源 ,才有望予 以针对性 的解决。
( )误 区二 : 资金 流 供 给 的 外 生 性 二
思 路
尽可 能把握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逻辑。
21 7 — 9 4年 ,国家主导 下的金融 .9 8 1 9
定 的这 一框架。但是 ,现 实的情况是 出现
了 市场 经济 体 制 下 “ 场 失 灵 ” 弊病 。 市 的 一
是 四大银行在商业化 转制之后 纷纷从基层 撤 并了网点 ,使 农村 的基 础金融服务大规
模 缩 减 。 二是 农 发 行 的 商 业性 业务 由于 经
岳长鸿 3( 、苏州大学 江 苏苏州 2 5 2 1 10 1
给 的 简单 外 生 性 思路 。 本 文 剖 析 这 三
种 思 路 误 区 ,从 侧 面 对 农 村 金 融 改 革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我生活中的又一片天地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我生活中的又一片天地
工 探 索新 观 点 改 革新 办 法 新措 施 的 主 要 园 地
。 , 、 、
,
的老 师
好 年 头 有 好兆头

愿《 农村 金 融 与市场 经

,
不 负众 望 更 上 一 层 楼 济》
越办越好 在农

,
对 农 行 信用 社 改 革 和 各 项 工 作 的 开 展
村 金 融 这 块 沃 土 上 开 得 更 加 鲜艳
。 、 、
精确 不 失 为 广 大读者 的 良师 益 友 成 为 反 映 我 区 农村金融 事 业 发 展 的重 要 窗

。 ,
,
里 对 锐 奇 话
历 史 又 翻 开 了新 的 一 页

《 宁 夏农 村
,
金融 》 也 在 她 风 风 雨 雨 的 十 年 后 以 《农 村 金 融与 市场 经济 ) 6 令 新 面 貌 出现 在 大 家 面 前 我 劝 天 公 重 抖擞 不 构 一 格 降人 才 我们 真 诚 的 希 望大 家 拿起 笔来 多写 一 些 有 一 定 实 际 指 导意 义 的 可 操 作性 强 的 以 及 反 映塞 层 工 作 的 文 章 来 使 《农 村 金 融 与 市 场 经 济 》 这 块新
中 出现 的 新 情 况
, 、
个 高 层 次 理论 学 术 园 地
,
新 问 题 及 时 总 结工 作 中 的
、 、 。
《宁 夏 农 村 金 融 》 创刊 十 多年 来 在 传播
利 弊得 失 先 后 发 表 经 验 材 料 调 查 报 告 论 文约 路
,
金融 理 论
,
指导 现 实工 作
,
沟通 情 况
,
, 。 ,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读书笔记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读书笔记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读书笔记《变革我国市场经济的我国之路读书笔记》1. 引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发展的道路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本名为《变革我国市场经济的我国之路》的书籍备受关注,作者是谁,发行自何时,请在文章中提及。

2. 书中的核心内容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探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之路。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者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和现状。

3. 我国市场经济的演变本书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演变进行了扎实的研究和阐述,书中提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改革举措,这些举措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我国之路的意义作者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了这一模式对于发展我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我国之路的独特性。

我国之路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总结和展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之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也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期待着未来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开放和繁荣的前景。

结语通过对《变革我国市场经济的我国之路读书笔记》的撰写,我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这份读书笔记对于我的知识积累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变革我国市场经济的我国之路读书笔记》7. 作者及发行时间《变革我国市场经济的我国之路》一书的作者是我国经济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的温家宝先生。

这本书于2018年首次出版,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读物之一。

8. 书中的核心内容在这本书中,温家宝先生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剖析,探讨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和现状。

金融方面的读书笔记

金融方面的读书笔记

金融方面读书笔记【篇一: 金融读书笔记】最近读了戴国强主编《货币金融学》, 写了些读书笔记, 与您交流一下, 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邓小平指出: “金融很关键, 是现代经济关键。

金融搞好了, 一着棋活, 全盘皆活。

”这深刻地说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特殊地位及举足轻重作用。

金融是指与货币资金金融通用相关一切活动, 它包含货币制度设计、信用管理、银行、证劵、保险等金融机构经营、金融市场运作、货币政策制订与落实、参与国际融资等。

在市场机制下, 大家经过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优化, 可提升其她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

各国经济发展史都雄辩地证实, 一国金融活动有效程度会直接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地乃至决定性影响。

一国要成为经济强国, 也必需拥有发达金融体系, 离开发达金融体系支撑, 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经济强国。

能够说,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金融经济。

现代金融制度起源于威尼斯, 关键人员是罗马帝国及当初欧洲贵族理财代理人, 犹太人是这些人是关键组成部分。

当初欧洲货币是金属, 有金和银, 信用货币还没有出现。

现在来解释一下信用货币形式和实质。

信用货币最早形式是汇票和本票。

包含企业汇票、银行汇票, 企业本票, 银行本票。

因为中世纪欧洲金、银量长久不增加, 整个社会中缺乏货币供给, 商品经济十分落后。

含有大量金、银只能是部分贵族和皇族、教会高层。

部分善于理财人就代理这些贵族发高利贷。

利率高达20%--30%, 谁会去借这些高利贷呢, 当然商大家利润率必需大于利率才会去借债, 这就是从事东方贸易商人, 东方贸易利润率可高达300-500%。

目前,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发展时期。

跨入新世纪,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 尤其是对中国金融业地发展来说, 既提供了良好机遇, 又带来了严峻挑战。

经过多年努力, 中国金融业即使有了想当大规模, 不过, 同国际金融业地发展要求相比, 不管是在实务操作水平上, 还是在管理经验上, 我们都还有很大差距,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处理。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读后感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读后感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读后感红色金融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只有掌握金融事业,才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才会开辟革命新天地。

中国特色金融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制定金融大政方针,不断创新现代金融理论,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增强破解金融难题的能力。

从第一家红色金融机构开创,到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体现了革命前辈们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崇高境界。

建设现代金融事业,同样需要理想、信念、纪律,同样需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建设现代金融事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做最高标准。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必须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成就了红色金融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融工作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我们需要继承革命传统,勇敢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金融事业质的飞跃。

近期观看了纪录片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片中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缔了一切封建主义的金融特权,废除了不合时宜的金融货币体系,开创第一家红色金融机构,最终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全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金融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金融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封闭到开放,并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在世界金融占据重要地位,体现了革命前辈们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崇高境界;揭示了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金融的发展最终结果落到最根本是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建设现代金融事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做最高标准。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必须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成就了红色金融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融工作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我们需要继承革命传统,勇敢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金融事业质的飞跃。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读书笔记《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著作,作者详细阐述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1. 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开始的,当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

为了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政府决定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2.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随后,全国范围内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3. 城市改革:城市改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价格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经济效益。

价格体制改革的目的是逐步实现市场调节价格。

金融体制改革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设立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厦门等,吸引外商投资。

此外,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既保留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又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6. 改革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7. 改革的挑战: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源环境约束、收入分配不均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我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读书笔记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读书笔记

我国之路,是一本探讨我国市场经济变革历程的重要著作,本书全面记录了我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就。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对我国之路中提及的重要观点和概念展开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深度探讨的文章。

一、我国之路的主要观点和概念1. “变革”在我国之路中,“变革”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书中详细记录了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措施和成果,展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持续性和深度。

2. “市场经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在我国之路中被提及频繁,作者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特点进行了深入析述。

3. “我国之路”这个概念不仅是书名,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

作者以“我国之路”为主线,展现了我国在市场经济变革中的艰辛历程和成功经验。

二、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历史回顾我国之路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的困境和落后状况,随后详细描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在此基础上,书中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对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之路所呈现的我国市场经济变革历程令人深思。

在我看来,我国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我国政府的改革决心和人民的不懈努力。

书中所描述的改革措施和成果都是我国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也展现了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功启示。

总结而言,我国之路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感的著作,通过对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深入剖析和回顾,展现了我国在变革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复杂性和深度,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我国发展的信心。

通过全面评估我国之路中的观点和概念,以及对个人观点和理解的共享,本文对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我国之路进行了深度探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国之路,是一本不仅探讨我国市场经济变革历程的重要著作,更是一个展现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读书笔记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读书笔记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读书笔记一、核心论点和论据分析周立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一书中提出了两个明确的观点:1、中国经济的特色,是政府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加官场经济众所周知,自由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发挥着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或者如政策文件所表达的,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上,在配置资源上,是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而非市场,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放,体现了许多的“悖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双轨运行。

在论述中,周立利用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得出中国政府一个基本做法就是逐步地、有条件地、分地域地、分要素类型地放开要素市场,从而使得资源不断地资本化。

周立认为,发展的本质,总结为资源资本化,而改革的本质,则是熨平资源资本化带来的社会震荡,因此,改革的过程,就是处理资源资本化累积的矛盾的过程。

周立提出,要实现资源的资本化,首先要把生产要素市场化,之后才有可能在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双轨运行中,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带来经典定义上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生产要素,基本上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最主要的三大生产要素,其次,还有技术、管理、知识创新等其他生产要素。

这些要素,我们不妨放在资源资本化的更大的思考框架下加以考虑。

对于资源,人们常常做狭义的理解,指的只是自然资源,即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享受、发展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以及这些物质与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

它是一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源本”物质要素和物质力量,但这只是一个物质领域的概念。

周立在20XX年的一篇《穷人恒穷的逻辑》中,将资源扩充到人力、社会、土地、金融、自然五大资源,并论述了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贫困自增强逻辑。

随后,周立分别从几个要素领域,分别论述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要素经济呈现出的几大特点:土地要素:城市用地几乎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农村用地,政府也可以以公共用途(基本上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用途)的名义征用,收归政府掌握。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精选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精选
虽然是对中国经济的解读,但本书内容并不局限于星星点点的经济问题,而是全方位、逻辑连贯地解读中国发展问题,因此也是了解历史的极好素材。对合作化运动、城乡户籍隔绝制度、地区粮食自给自足等等,书中都有细致准确的呈现,甚至对于中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它都是一本很好的补充教材和课外读物。
真是大家!此老兄真不愧为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让人从中看出其写此书的意图。并将意识形态作为投资,作为资本,作为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因素!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篇三
《解读中国经济》是林毅夫世界银行卸任归来带回的三本著作之一。
全书的主脉络是纵横双向解码中国经济,还原给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鲜活画卷。纵向看中国经济的沉浮,从19世纪前的辉煌到近现代的衰落,再到如今的兴起,在历史长河中辨析演变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横向按城乡或部门剖析,由于推行重工业化战略,造成了城乡分割的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由来与改革按照两条线索讲述:一条线是农村的改革,关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讨改革后相关的问题如粮食安全、农业劳动力转移,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另一条线则聚焦城市改革问题,分析了1978年前后城市改革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城市改革的难点和出路。然后分专门章节回顾国企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最后讨论了时下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新农村建设、公平与效率等,并总结反思了经济学界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各种看法。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精选
《解读中国经济》是林毅夫世界银行卸任归来带回的三本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篇一
早前对林毅夫教授“中国还能高速发展二十年”、“中国经济需靠投资驱动而非消费”的观点有所耳闻,昨晚有幸到建南大礼堂听他亲自讲述,发觉他真实的见解并没有网络上流传的那般突兀。在此简单予以归纳,并加上自己的观点,欢迎批评补充。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史结课心得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史结课心得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史结课心得当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是当代中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包括正式制度的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的农村合作金融(农村民间金融)。

当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史是当代中国农村金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史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本文对50年来的当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实践演变及其历史进程进行全面考察和历史反思。

主要内容是:一、对建国前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作一简单地概述,包括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合作金融;论述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重点分析我国建立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必然性,总结其历史经验教训。

二、对三年“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农村合作金融作了历史考察。

指出“大跃进”时期,农村合作金融的“大跃进”在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和业务开展中“左”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总结了其历史启示;论述了60年代初同高利贷的斗争,总结了高利贷斗争的经验教训;对“文化大革命”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破坏作了论述,并对“文化大革命”中所谓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左”的指导思想下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贫下中农管理模式和亦工亦农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实践和创新。

1980—1981年,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搞活信用社业务的工作,为以后的改革做了准备。

1982—1984年,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以恢复“三性”为主内容的改革。

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改革并不彻底,还存在着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仍未理顺。

1985—1995年的农村信用社的全面改革也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从199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改革以行社“脱钩"为契机深入开展,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规范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目标。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各种改革理论和改革模式的评析。

读书心得金融(精品10篇)

读书心得金融(精品10篇)

读书心得金融(精品10篇)读书心得金融篇1作为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者,与金融没有任何交集。

一个偶然的机会跟朋友到商业金融委交流,当时乍听起来感觉不就是商业和金融嘛,这么老的词,估计肯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遗老遗少了。

没想到听商业金融委领导一介绍,才知道是以后才诞生的新贵,于是乎就非常感兴趣,想深入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机会蹭上个头班车。

记得在外经贸大学读经济学硕士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学习经济不能让你发财,但是能让你知道为什么自己发不了财。

虽然确实没有发财,但是我觉得经济学的知识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想金融也差不多吧。

古人说艺不压身,多学习总是没错的。

所以当得知有商业金融师培训的时候,我就义无反顾地掺和进来了。

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听完全部课程,这个培训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绝非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可比,货真价实,见解独到,让我这个金融外行听下来感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尤其是人民大学宋华院长的供应链金融讲座更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七零后这些人,正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慢慢长大的,那种同步生长的感觉,既不同于五零、六零后的冷眼旁观,也不同于八零、九零后的懵懵懂懂。

看着中国经济从跌跌撞撞到如同脱了缰的野马一般狂奔,引领了世界经济增长率三十来年,现在终于有点筋疲力尽,慢慢下滑了,心里还真是有点忐忑不安。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绝对不能让中国的经济垮下去,我们还有小康梦,还有富裕梦,还有复兴梦。

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解决办法又究竟在哪里呢?如何利用金融这个杠杆去撬动经济转型和重振呢?这些显然不是我这样的金融外行能想明白的。

不过幸好还有宋华院长这样的专家学者,他们不焦不躁,深入市场,认真分析,努力思考,抽丝剥茧,寻根溯源,终于找到了症结,也找到了方法。

以前中国经济基础差,上升空间大,就像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成绩很容易提高,但慢慢到了瓶颈期成绩就很难提高了。

那时候搞经营,不管是创业的还是投资的,都是各自为战,猛冲猛打,只要方向对,有冲劲,就能出成绩、有回报,就能成为那头风口上的猪,一飞冲天。

农村金融课程总结

农村金融课程总结

农村金融课程总结1. 课程背景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

农村金融既包括传统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包括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金融服务机构。

针对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和需求,农村金融课程是金融专业,特别是农村金融方向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2. 课程目标农村金融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农村金融的运作机制、产品与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农村金融工作打下基础。

3. 课程内容农村金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农村金融基本概念•农村金融的定义和范畴•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区别•农村金融的特点和意义3.2 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农村金融的起源和演变•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节点•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与经验3.3 农村金融体系与运作机制•农村金融体系的组成和结构•农村金融的运作机制和流程•农村金融机构的角色和定位3.4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农村金融的产品分类和特点•农村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与挑战3.5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农村金融风险的种类和特征•农村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4. 学习方法针对农村金融课程的特点,学生应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农村金融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多方位获取信息:关注国内外农村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参与学术会议和讲座,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积极实践和实习:通过参观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实践项目或实习,亲身体验和了解农村金融的实际运作,增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5. 课程评估农村金融课程的评估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质量、课堂演讲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活跃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读书笔记
一、核心论点和论据分析
周立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一书中提出了两个明确的观点:
1、中国经济的特色,是政府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加官场经济
众所周知,自由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发挥着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或者如政策文件所表达的,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上,在配置资源上,是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而非市场,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放,体现了许多的“悖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双轨运行。

在论述中,周立利用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得出中国政府一个基本做法就是逐步地、有条件地、分地域地、分要素类型地放开要素市场,从而使得资源不断地资本化。

周立认为,发展的本质,总结为资源资本化,而改革的本质,则是熨平资源资本化带来的社会震荡,因此,改革的过程,就是处理资源资本化累积的矛盾的过程。

周立提出,要实现资源的资本化,首先要把生产要素市场化,之后才有可能在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双轨运行中,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带来经典定义上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生产要素,基本上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最主要的三大生产要素,其次,还有技术、管理、知识创新等其他生产要素。

这些要素,我们不妨放在资源资本化的更大的思考框架下加以考虑。

对于资源,人们常常做狭义的理解,指的只是自然资源,即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享受、发展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以及这些物质与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

它是一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源本”物质要素和物质力量,但这只是一个物质领域的概念。

周立在2005年的一篇《穷人恒穷的逻辑》中,将资源扩充到人力、社会、土地、金融、自然五大资源,并论述了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贫困自增强逻辑。

随后,周立分别从几个要素领域,分别论述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要素经济呈现出的
几大特点:
土地要素:城市用地几乎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农村用地,政府也可以以公共用途(基本上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用途)的名义征用,收归政府掌握。

这使得许多地方的财政,实际上只是土地财政。

因为土地出让和经营收入,占据了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甚至最大部分。

资本要素:资本市场的开放,资金价格的管制,都在政府的掌握之下。

我们知道,资金主要有三个价格,一个是对内价格,就是利率。

在中国,主要以银行存款利率、银行同业间拆借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形式体现。

一个是对外价格,就是汇率,在中国,主要以外汇券的实行与放开(1993年之前),本外币的自由兑换和市场浮动管制的形式体现。

第三个是股票价格,代表股权的市场价值。

在中国,主要以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指数形式体现。

劳动要素:农民工,才逐渐地由限制流动,到政府引导下的有序流动,到至今的市场需求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流动。

“打工经济”在诸多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中成为口号,是地方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起组织作用的重要标志。

资本要素:虽然这些年政府在不断地推动要素市场化,但不能忘记的是,要素的掌控权仍在政府手中。

只是有一部分要素,在一些地方放开了。

就资本而言,市场化的推进,使得资金市场有了很大程度的放开,中国的货币化程度(通常以M2/GDP来衡量),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了。

但在关键的时刻,政府对资金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干预权利。

正如中国股市常有“政策市”的说法一样,中国的银行放贷市场,更加具有政策干预的性质。

比如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计划,主要靠银行提供资金落实。

中国各大金融高管的任职资格,都由党和政府审定,公开文件可见《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金融高管的职务晋升,都在金融当局和政府的管理之下。

在集中式体制下,政府动员资源的能力特别强。

这是中国与其他大部分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不太一样的地方。

我们的资金市场是半市场半计划的经济。

日常行为中,我们看到资金更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越来越明显。

到了关键的时刻,还是要受政府控制。

中国金融业的一个
特征是中国特色的行政性的金融控制。

中国市场经济的时时处处,都有政府的影子。

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加官场经济。

任何一个市场行为的背后,都有官场的作为;任何一个官场作为的背后,都有相应的经济目的。

2、资本与劳动是天生的一对矛盾
从经济系统上讲,二者是共生关系;但从利益上讲,二者是对立。

周立认为,指望商业资本解决劳动者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不会答应,基本的经济规律也不会答应。

有些人曾形象地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把部门势力、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赶入农村,是把狼赶入羊群,推动的这种所谓合作,是狼加羊的合作。

让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扩大对农村的商业和金融服务,可能会暂时改善农村物流不畅的局面,使资金瓶颈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资本和劳动在利益上的本质差异,会使得这种努力类同于饮鸩止渴,问题只不过是向后推延,而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周立提出,温铁军曾认为只要是资本,就会追求短期流动性获利,明显地,农业具有长周期、缺乏流动性的特性,再加上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不可抗力等因素,使得金融资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问题。

以上论述还主要归因于资金离农与机构离农的必然性。

在论述中,周立强调,若考虑农村的放贷成本和农业风险的特质性,我们会发现,金融的特性,不会是爱农,只会是离农的。

毕竟,农业和其他产业不一样,农业是惟一一个人与自然相交换的部门,人不能单独决定农业生产周期的长短、利润的多寡、产量的高低,这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

有些人会犯下一些常识性错误。

比如,认为粮食安全与耕地面积关系不大。

在当前,剥离了农业的多种功能,仅仅将其视为第一产业,同第二、第三产业去竞争利润率,竞争资金、人才、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本质上是极不公平的,结果必然是农业的落败和人类生存必需品危机的爆发。

仅就自然风险而言,二三产业就有极大优势。

比如,第二产业是人与原材料相交换的过程,原材料的供应大体上是可控的,生产周期和工艺流程,都是可以人为设计和变动的。

至少,外边刮风下雨,甚至下冰雹,对这个产业影响不大。

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则几乎完全不受自然风险的影响。

由对金融性质的分析可见,金融和农
业的性质是不一致的。

在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已经商业化了的国有金融机构,连同本来就商业化了的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上演着一幕幕的“机构离农”(纷纷在农村撤销营业网点)和“资金离农”(只将农村作为存款动员对象,而非贷款投放对象)的戏剧,加剧农村问题的危机程度,以致“三农”问题在新世纪无可奈何地成为了“重中之重”。

农业具有天然的弱势性和弱质性,而金融业,出于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考虑,只会贴近强者,进行“强强联合”,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不仅如此,金融业还要把资金资源从农民这些不太会用的人、农村这些难以产生流动性利润的地区,以及相对穷乏偏远的地区,转移到会用的人、会用的工商业、会用的地区手里,做着抽贫济富的事情。

从效率的角度讲,这的确增进社会效率。

但从公平的角度审视,却在加剧不平衡性。

我们能看到流动性的严重过剩和流动性的严重不足同时并存。

二、与作者不同之处
作者认为,金融与农村存在不可调和之处,资本趋利的本性决定了农村金融发展不会由金融机构促进。

然而,笔者分析,“农村金融”的本质蕴藏于农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从未停止,当前针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和认识,最终没有能跳出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金融背景下,基于传统货币银行理论形成的,以“农业”为对象,以信贷为特征,以人为认定身份、依靠行政手段赋予职能为标准,以地理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机构为载体的机构范式。

从而直接导致了“既有文献,对于农村金融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的分析,大多着眼于农村金融机构视角”,认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足”,农村金融功能的发挥,必须在现有机构框架下,赋予其功能,进而通过其行为绩效判断其功能实现的效应,即遵循机构--功能--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

但是,农村金融交易的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只是农村金融的外在特征。

农村金融机构是专业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其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合乎逻辑的结果,而社会分工的演进又以市场范围的扩展为依据,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依靠专门化知识、能力和信誉,提供中介服
务“专家”型组织,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随市场扩大,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变为现实。

换句话说,只要真正具备农村金融交易的条件,并且这些条件能确保农村金融交易达到一定的规模,市场自然便会诱导出相应的农村金融机构。

相反,如果忽视农村金融交易的条件,人为地向农村经济系统强行输入某种新的农村金融机构,不仅不会带来农村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反而可能使这种农村金融机构陷入运转困境。

由此可见,农村金融组织规模是农村经济活动规模的函数,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交易的专业化供给主体,其本身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并不必然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应,也就是说,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在于其农村金融功能的发挥,而不在于其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以及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的先进与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