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陈德康刊登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CN刊物【摘要】二年来,在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我们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走回头路还是继续改革?答案只有一个:我们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收获与问题深化改革

今年,是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三个年头。经过二年来的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下面,本人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成功与喜悦

1、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广大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初步地了解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基本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例如:在学习人民版教科书必修1

专题九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一课。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还有,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主要的,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本课的重点,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则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正在努力地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高质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1]

教学中除保留使用传统评价方式外,我们还尝试以“课前5分钟演讲”“课堂有价值提问”和“课后小论文撰写”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业。

课前五分钟演讲主要是讲“历史上的今天”,要求学生每节轮流上台演讲,并规定演讲的三段论。第一段要求明确历史上今天的事件名称,第二段用100

字概述这一大事的前因后果,第三段则用300字左右描述事件发生中的精彩片断。通过活动,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也拓展了许多,对历史课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课堂有价值的提问”,开始之初,学生还没养成这种习惯,显得被动和不自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尝试,虽然目前学生提的问题还是很低层次、不成熟,但学生已初步尝到了一些收获和喜悦,对历史课也感兴趣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课后小论文撰写评价方式中,例如: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有的学生写道:“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务之急是举国之力改革教育制度,大力提高下一代国民的素质。”“伟大的祖国,我相信您,你一定会成功!”学生通过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1、初高中历史的脱节。首先,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初中历史教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下,存在很大不足,领导不重视,教师无压力,学生无所谓。一些学校不开或少开历史课,把时间留给语文、数学、英语等中考学科;即使开了历史课,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农村历史专任教师少,教师不留作业。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