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贫困地区景中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梭布垭石林村的调查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问题浅析——以恩施市太阳河乡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问题浅析——以恩施市太阳河乡为例作者:陈袁丁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4期陈袁丁(湖北省中共恩施州委党校,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开办小型旅游经营实体是旅游扶贫的重要方式。
本文基于恩施市太阳河乡旅游扶贫现状分析,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扶贫;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198-02一、旅游扶贫的概念旅游扶贫即pro-poor-tourism,在中国也被称为PPT,指已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的概念,把消除贫困和旅游发展直接相互连接,将贫困人口为主要的受惠对象,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补充性的开发式扶贫手段。
恩施市太阳河乡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但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机制,是太阳河乡拜托贫困的必然选择。
二、太阳河乡概述(一)历史沿革太阳河乡地处湖北省恩施市北部,为鄂、渝两省(市)咽喉要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接壤,是全省边贸窗口重镇之一。
雍正十三年(1735年),恩施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大批白族、苗族迁徙过来,世代居于此地。
太阳河乡的少数民族大约占总人口的40%。
当地地理位置偏僻,很多年来都是恩施市出名的穷乡僻壤,经济水平发展低下,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前,基本以出去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生计方式。
(二)旅游资源太阳河乡的生态旅游资源享有独特优势。
它有山清水秀的双河岭,美丽如画的梭布垭石林和即将开发的李爸沟,梭布垭石林总面积21平方公里,由奥陶纪灰岩组成,是中国第二大石林。
梭布垭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最著名的就是地质岩溶现象,其植被居全国石林之首,是以石林为主的自然生态风景区。
试论湖北关万亩石林的旅游开发价值
试论湖北关万亩石林的旅游开发价值王怡在鄂陕交界的郧西镇安两县之间,有一个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小乡湖北口回族乡,这个秦楚名镇集老、少、边、山于一体,辖个行政村,人(其中回族户,人)。
走近观览,但见一片层峦叠嶂,秀峰连绵,山上山下,物种繁多,层次分明。
据悉,这里平均海拔米,全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天,素有“清明不断雨,谷雨不断霜,高山霜期到端阳”之说。
炎炎夏秋季节,这里白天清凉如秋,夜晚需“拥重衾入梦迷”。
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湖北关万亩石林这样禀赋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
湖北关万亩石林居于湖北大梁之颠,景区海拔米,面积达平方公里,现归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版图,石林中分散居住着名回汉儿女,其中回族人,他们以以畜牧养殖为生,现在年发展黄牛头,马头山羊只。
阴雨时节,但见成群牛羊在悠悠云海间时隐时现,“吃着中草药,喝着山泉水”,闻名天下。
独特的资源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大市场吸引力结合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为开发旅游造化了优越的条件和基础。
一、湖北关万亩石林的旅游开发条件(一)闻名省内外湖北口回族乡是十堰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地处“朝秦暮楚”的鄂陕交界,南、西、北三面分别与陕西省旬阳县、镇安县、山阳县接壤,可谓“脚踏四县际”。
天然的地理位置,使湖北口回族乡与周边省内外市县、乡镇保持着密切联系。
在此背景下,湖北关石林以其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形态万千历史上就闻名于鄂陕两省,以致于有一个说话“不去看石林,就等于没去湖北口”。
加之近几年郧西县及湖北口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名声更是响亮,慕名来石林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每日游客流量近百人次。
(二)富有精气神湖北关万亩石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石林地质景观之一,集生态旅游与地质地貌旅游于一体,加之位于鄂陕边界、民族地区,已成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景区内石林遍野,依山拔起,石峰、石礅、石笋星罗棋布,远望似人山人海,战将如林,近观如飞禽走兽,像人间万物,仰卧立曲,千奇百怪,目不暇接,俨然一座“石林博物馆”。
少数民族贫困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少数民族贫困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郭静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09期摘要:旅游业是被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是被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宣恩县为科学谋划本县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宣恩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武陵山区休闲娱乐之都建设步伐,通过对该县旅游基础的梳理以及对条件相似的河南省栾川县、重庆市武隆县旅游业发展模式、经验的学习,总结出该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必然性,并积极探索适合本县旅游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兴县;宣恩县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9-0221-030 引言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是被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为科学谋划本县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宣恩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武陵山区休闲娱乐之都建设步伐,笔者跟随宣恩县政协经济委、县旅游局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对该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到条件相似的河南省栾川县、重庆市武隆县考察学习。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宣恩完全具备发展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大有希望。
1 旅游业的定义及旅游兴县的意义旅游(Tou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Tou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
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
《韦伯斯特大学词典》中对旅游的定义是:以娱乐为目的旅行,为旅游者提供旅程和服务的行业。
[1]所谓旅游业,是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凭借旅游资源,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
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服务。
其中,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民族习俗、建设成就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包括旅游管理行为和各种劳务,与旅游设施相结合形成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2]狭义的旅游业,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服务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用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为。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探索——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探索——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作者:汪文霞来源:《学习月刊》 2020年第7期汪文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为新时期开展好农村工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近年来,恩施州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恩施自治州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恩施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2018年至2022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的总体要求,进行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与探索。
(一)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谋划产业布局。
产业兴则乡村兴。
恩施州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享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氧吧”等美誉。
有鉴于此,恩施州高标准谋划了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计划,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生态富硒产业基地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转变。
2019年全州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675万亩,其中药材面积144.99万亩、茶叶面积169.93万亩、水果面积93.1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0.12万亩。
全州农林牧渔业年增加值达190.5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14.05亿元,牧业增加值52.63亿元,林业增加值13.45亿元,渔业增加值0.8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56亿元。
顺利实施了10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2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恩施市盛家坝镇二官寨村、利川市建南镇联合村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利川市南坪乡营上村等一批昔日贫穷落后村庄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美丽村庄。
再议恩施州节事旅游的发展路径
再议恩施州节事旅游的发展路径-旅游管理再议恩施州节事旅游的发展路径目前节事旅游在国内学术界和旅游业界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后起之秀拥有丰富的节事旅游资源,虽然在近年来恩施州节事旅游获得快速的发展,资源数量和品位不断提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各方思考的问题,比如营销力度不足、资源创新不足和资源关联度较低等,结合这些问题本文做出了相应的思考,旨在寻求未来恩施州节事旅游发展的最佳路径,提升恩施州节事旅游的整体水平。
李明飞国际旅游学界通常把节日(f e s t i v a l )和特殊事件(specialevent)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英文中简称为FSE(festivalspecialevent),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
节事旅游在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把节事旅游作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当中的重中之重,香港先后多次被多个评价机构评为“全球十四个经典旅游地之一”、“亚洲最佳旅游目的地”,都是得益于多层次多元化的节事旅游活动。
恩施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自治州,在节事旅游资源和节事旅游发展方面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目前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恩施州节事旅游市场前景广泛,势必会成为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恩施州节事旅游概况恩施州一直有留存有丰富的民族节日庆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会议和博览会也应运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恩施州节事旅游资源体系。
恩施女儿会是恩施地区民俗节事资源当中的一颗明珠,它历史最悠久,活动辐射范围最大,参与人数屡创新高,在旅游市场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2000年恩施州政府就将其纳入恩施对外宣传的三大名片之一,成为恩施四大民族节日庆典之首。
除此之外,恩施州的牛王节、摆手节、恩施州庆以及一些县市和景区传承和自发的节庆资源也非常丰富。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摘要】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是该地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
资源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广不力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应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建设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为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充满希望,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推动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对策、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宣传推广、保护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前景展望、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乡村旅游发展区域。
目前,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乡村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整体来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很多潜在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一些具有独特风貌和历史价值的村落仍然处于荒废状态,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还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乡村地区交通不便,住宿和餐饮设施不完善,游客在游览乡村景点时遇到了不少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虽有一些积极因素,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是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持续加大投入,改善相关政策,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乡村旅游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实践研究
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实践研究湖北恩施是一座拥有浓厚生态文化的地区,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旅游观光。
本文将探讨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实践研究,分析其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自然景观优美丰富湖北恩施拥有绚丽多彩的山水之美,其自然景观以大峡谷、溪水、古树、洞穴、山峰等为主要特点,其中以神农溪、龙门谷、蔡家坡等景点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
2.文化历史悠久多样湖北恩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包括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等多元文化。
其中,土家族文化是恩施文化的核心,包括土家人的风俗、民俗、宗教信仰、语言、服饰等方面,是恩施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
3.生态环境优越湖北恩施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为原始森林、巨岩峰丛、奇峡深潭等自然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湖北恩施地区温差大、空气清新,是南方地区最为适宜的生态环境之一。
1.旅游设施不够完善虽然恩施自然风光优美,但游客在旅行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
目前,在湖北恩施地区,部分景区的住宿条件、餐饮水平和交通配套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恩施北川群落是中国的重要保护群落之一,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具有独特和珍贵的价值。
但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开发、建设项目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加,也面临着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挑战。
3.文化遗产保护不足湖北恩施地区作为“中国土家族文化之乡”,土家族文化为其独有的特色和亮点。
但由于不断增长的旅游业发展,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消耗和破坏。
1.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湖北恩施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相应的旅游设施。
如完善交通、餐饮、住宿和商业配套设施,并加强人才培训和关怀服务等方面。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和实施若干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好自然环境、地质遗迹、林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同时,与此相伴随的,还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宣传,促使游客尽可能的减少对这里环境的危害。
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初探——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目前 , 我 国旅游市场 正经历 着结构性升级 , 传 统 的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 , 乡村旅游 因为契合现代旅游价值取向 , 正在成为当今旅游业 发 展 的新 趋 势 和新 热 点 。 乡村 旅 游 是 指 以 广 大农 村地域上可吸引旅游者 的一切旅游 资源为凭借, 满 足休 闲、 观光 、 度假 、 购物 、 学 习 等 各 种旅 游 需 求 为 目的 的旅 游 消 费 行 为 , 主 要 是 以农 村 生 态 环 境 、 文 化景观 、 传统习俗及农事生产活动资源为载体 的旅 游活动 。城市旅游者参加 乡村旅游 的主要 动因在 于 乡村 美 丽 的 田园风 光 , 宁 静 的生 活 氛 围和 悠 闲的 生活方式 。依托 自然 的农村生态环境 , 挖掘浓郁的 恩 施 民族 特 色 , 构 建 相 宜 的 乡 村 旅 游模 式 , 实 现农
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初探
— —
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何 蓉
( 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党校 , 湖北 恩施 4 4 5 0 0 0 )
【 摘 要】 地处湘、 鄂、 渝三省交汇处的湖北省恩施州有着发展 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经短期开发 乡 村旅游便 已成为恩施
州旅 游业的一 大亮点。但是 乡村旅 游在 恩施 州农村经 济中应 有的地位和作 用, 还没有广 泛地 为h . , f l ' 3 所认识 , 发展 过程 中存在 的诸 多问题还 没有 引起 应有的重视。只有加强政府主导和 支持 , 乡村旅 游协会 引导和农 户配合 , 科学规 划 乡村旅游发展 思路 ,
1 恩施州乡村旅游业开发的背景
恩施 州地处 中国中西两 个经 济带 的结合部 , 湘、 鄂、 渝 三 省 交 汇地 , 是湖北省生态环境最优 良、 旅 游资 源 最 丰 富 、 民 风 民俗 最独 特 的地 区之 一 。这 里夏少酷热 、 冬无严寒 , 洞奇峰秀 、 峡谷幽深 。这里 有 世 界 最 早 的古 人 类 文 化 —— 2 o 0多万 年 前 “ 建 始 直立人” , 有神秘 的“ 巴文化” , 有土家族 、 苗族 、 侗族 等2 9 个民族共同汇集 的民族文化 , 还有全世界独一 无二的“ 硒 文化” 。丰厚 的积淀使恩施州成 为大武 陵 文化 圈 的核心 区 。宜人 的气 候 、 良好 的生 态 和厚 重的文化使恩施州注定成为现代旅游休 闲之都。 恩 施 州 委 六 届 五 次 全 会 提 出 了旅 游 产 业 链 建 设 的三 大 目标 , 即 建 成 全 国 知 名旅 游 目的 地 、 全 国 知名度假 区、 全 国旅游经济强州 , 定位更准 , 要求更 高 。 目前 , 全 州 生 态旅 游 产业 面 临转 型升 级 的重 大 战略机遇 , 必 须 加快 旅 游 从 粗 放 型 、 单 一 门票 型 向
恩施梭布垭风景区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
利用旅游资源,建立 科 学 的 开 发 理 念,才 能 促 进 旅 游 业
快速稳定的发展.
2 景区概况
梭布垭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自治州太阳
河乡,
2012 年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其主 要 景 观
梭布垭石林,是迄今 为 止 发 现 的 全 国 最 大 的 戴 冠 石 林,
i Ol
i
v. 40
种的 90% [5].各 种 孑 遗 植 物,古 树 名 木 分 布 在 景 区 各
处,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3.
3 硒含量丰富
硒是人体必须的 微 量 元 素 之 一,具 有 减 缓 衰 老,养
肝明目,预防癌症的功效.湖北省恩施州拥有世界上 唯
一探明的独立硒矿 床 和 丰 富 的 生 物 硒 资 源,享 有 “世 界
硒都”的美誉,而恩施地表水 中 检 测 出 的 硒 含 量 为 0.
27
/kg[6].
~342.
86μg/L,土 壤 硒 含 量 为 11.
8~ 18.
1 mg
恩施州把发展富硒 食 品 产 业 确 立 为 该 市 发 展 的 重 点 产
3.
1 气候地域条件
恩施州被人们称为“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全 州
稳定的发展,需要各景区充分开发 和 利 用 自 身 的 资 源 优 势. 恩 施 梭 布 垭 风 景 区 具 有 丰 富 的 自 然 资 源 与 人
文资源,但目前景区的开发与建设还有很大空间,在注重本 土 地 域 特 色 的 基 础 上 对 梭 布 垭 景 区 的 资 源 进 行
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改善措施,以期对景区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贫困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乡村旅游贫困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恩施州为例梁 骁,李 琳,徐 旸(华中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旅游业做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已经研究和践行了近30年,当前旅游业态正向注重文化性、体验性升级。
然而在贫困乡村开展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还面临着品牌、宣传、人才、机制、资金、文化资源保护等许多困难,需从文化资源合理化的角度入手,让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脱贫致富;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旅游业对于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早已是社会共识。
同时,随着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先后实施。
笔者认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深度结合已经到关键节点。
这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对更高品质旅游产品的消费需要,更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乡村经济要繁荣,首先需要夯实乡村各项产业,旅游业品质的升级需要文化创意的推动。
文化创意旅游业是我国中西部众多贫困乡村脱贫和致富的重要依靠,本文以较为典型的恩施州作为研究对象,以设计学为主要角度探讨推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1 恩施州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1.1 恩施州开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恩施州位于湖北西南山区,历史上长期交通不便且经济落后,与外界隔离而形成相对独立封闭的社会单元。
这也让此地拥有了与广大中原地区迥异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民俗文化资源以及自然景观资源。
对于发展文旅产业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差异化和唯一性,因此恩施州把文化旅游业做为脱贫致富的首要进路是必然选择。
1.1.1 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恩施地区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小溪、大河蜿蜒崎岖,石林、溶洞、育谷等特殊地貌随处可见,自然资源禀赋优异。
截止2019年湖北省共有11个5A级旅游景区,恩施州以“恩施大峡谷”和“神龙溪”两个自然景观独占其二,在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9月公布的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恩施州恩施市位列其中。
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州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州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作者:李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20期李露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破坏、特色文化流失、管理不到位问题。
本文运用 SWOT 分析方法研究恩施州乡村旅游过程中的内外部条件,根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调整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出恩施州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
关键词:恩施州;SWOT 分析法;乡村旅游;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F5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1001-828X(2018)030-0480-02一、引言乡村旅游是改善广大乡村地区落后面貌以及増加收入的有效手段,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与乡村旅游低水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Sharpley(2004) 在《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上首次尝试构建理论将乡村旅游作为特殊活动进行研究,被称为乡村旅游研究的开端。
[1] 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2][3][4]的分析直接关系到游客对旅游地的满意情况,找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唐德荣等,2008;张春琳,2012;周杨,2016)。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上[5][6] ,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出有利于本地区的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李霞,2013;吴晶英,2018)。
民族地区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7][8] ,让农民从旅游产业中脱贫致富,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 张遵东等,2011)。
以上的参考文献是从乡村旅游的开端,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文从恩施州实行乡村旅游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结合本地乡村旅游的民族特色,创新本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完善本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拓展本地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利用本地发展的优势,打造不一样的乡村旅游精品。
恩施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管见
恩施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管见作者:郭玉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5期摘要:指出了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这为恩施州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需从学理层面做进一步研究。
在梳理恩施州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以恩施大峡谷为考察中心,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了恩施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困境,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治理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恩施州;恩施大峡谷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5-0271-031引言恩施州具有独特的山形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历史上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众多自身优势。
这些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可持续性发展开发而转变为旅游资源,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2008年,湖北省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对于民族地区如何发展旅游业,有学者指出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如果没有浓厚乡土文化作支撑必然会黯然失色,民族地区更应该突出民族文化特性,向外來游客展示活态文化基因,体现出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与新奇性。
还有学者提到进行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全面分析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解决对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恩施州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恩施州的整体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与省内其它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对其发展现状、优势和困境需要有清晰的认识,结合实际调查找出解决对策,促进恩施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恩施州内森林覆盖率近70%,多个县市荣获“湖北省森林城市”,有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基因库、烟草王国、华中药库的美称。
恩施州重点实施“旅游+”战略,拥有恩施大峡谷、神农溪、仙佛寺、腾龙洞、梭布垭石林等众多旅游景点,除了以上自然景观外,还有土家族吊脚楼、土家族传统织锦西兰卡普、侗乡风雨桥、7月女儿会、撒尔荷等特色风俗文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恩施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部,是一个山区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
恩施自治州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下面将对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和对策进行分析。
恩施自治州地势较险峻,交通不便。
大部分乡村景点都位于山区,交通不便是困扰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条件。
可以引进适合山区交通的交通工具,例如小型巴士或者索道,方便游客的出行。
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
尽管恩施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但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鼓励乡村农民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乡村农民投资乡村旅游项目,并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游客对恩施自治州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乡村旅游宣传的投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也可以组织一些推广活动,邀请媒体和专业人士来恩施自治州参观考察,增加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曝光率。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需要提高。
由于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还不够高,给游客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不满。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也可以引进一些专业人士和企业来提供服务,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恩施自治州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着交通不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服务质量需要提高等困境。
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乡村农民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大对乡村旅游宣传的投入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等对策来推动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天下奇观梭步垭
文化 观景梭步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和巫山余脉的边缘,总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形成最早、最古老的石林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石林。
虽说屈居第二,但和中国第一大石林——云南昆明石林难分伯仲。
梭步垭植被丰茂,因此又被称为绝无仅有的“戴冠石林”。
“梭步”,是土家族语言,意为“三个”;梭步垭,也就是三个垭。
梭步垭尚在开发中,不像云南石林那样广为人知。
也正因为如此,这里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风物景观与风土人情,更富原生态韵味,更显神奇,也更令人神往。
出版过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历史的刀锋》和长篇小说《楚庄纪事》的作家曾纪鑫先生,曾游览过梭步垭。
他在《鄂西三神》一文中盛赞道:“梭步垭石林与天下奇观梭步垭文_胡飞扬云南昆明石林同属喀斯特地貌,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堪称天下奇观。
”梭步垭石林风景区宛如一只巨大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锦绣。
共有8个景区,100多个景点,分别为古柏民俗乐园、青龙寺、六步关、莲花寨、宝塔岩、磨子沟、锦绣谷、梨子坪等。
这八景之中遍布奇峰怪石,有的形若苍鹰望日,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似龙争虎斗,有的酷肖莲花朵朵,端的是婀娜多姿、峥嵘雄奇、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梭步垭岩层下有三条暗河,九龙汇瀑布则是梭步垭三条暗河的源头。
瀑布高45米。
相传瀑下有一清水深潭,名叫“盘龙潭”,内有龙眼,泉水常年不干涸,镇守龙眼者为玉皇大帝派遣的一条青龙。
后来,这条青龙难耐寂寞,不守龙规,与本地一条土龙交配,产下九条龙子,致使天生异象,泉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
青龙自知罪孽深重,离潭而去,52工友 2023.0453经。
古老的巴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土家人血脉中传承。
居住在这里的土家人善良朴实,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用如火的热情款待八方来客,那份豪情和仗义深深打动着远方的客人。
这里的摆手舞、黄四姐、五句子情歌更是为土家人的生活增添了迷人的情调。
2008年10月的恩施山城,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携夫人专程前来旅游观光。
贫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贫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探讨作者:成国积李孝坤翁才银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0期摘要:武陵山区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区之一,但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武陵山区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
以渝东南的酉阳县为例,在剖析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基础上,提出了酉阳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即复合依托模式、团簇状空间模式、多元一体主体模式、特色型资源组合模式、综合型产品模式、多层次服务设施模式、生态型景区模式,并对其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贫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酉阳县中图分类号:F592.99,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468-04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具有乡村性、原生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渝东南山区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良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满足城市游客观光、休闲、养生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本研究以地处渝东南腹心的酉阳县为例,探讨了贫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
1 研究区概况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是重庆市贫困县之一,面积5 173 km2,总人口84万,分布有17个少数民族[1],占总人口的84%,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区、槽谷和平坝,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喻。
酉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水资源丰富。
全县拥有桃花源、龚滩古镇等风景名胜区9个,赵世炎故居、南腰界革命遗址等文物保护区8个,其中有9个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桃花源是渝东南第一个、重庆市第四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酉阳已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名县”和“重庆市十强宜游区县”等称号。
梭布垭石林
风俗歌主要是指在婚俗、丧葬等风俗活动中所唱的歌。其结构精练,旋律朴实,富于歌唱性和叙 事性,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浓烈。
婚事歌是民间结亲嫁女时所唱的歌。有十姊妹歌、十弟兄歌、哭嫁歌等。如:青树子村的陪十姊 妹歌《七个秀才来娶亲》,曲调婉转,抒情细腻,娓娓动听。
丧事歌是在丧事场中所唱的歌。有跳丧鼓、坐丧鼓、转丧鼓、哭丧鼓、笑丧鼓等。
主要景点
青龙台 九龙汇
莲花寨 磨子沟
青龙台
青龙台
每年的四月清明节时,景区会在青龙 台牌坊樱花林举办盛大的“樱花祭” 活动。四月正是樱花盛开的时节,盛 放的樱花在清风的吹拂下,合着摇曳 风铃奏出美妙的春天乐章。土家幺哥 幺妹们不仅穿上本民族服饰,还可以 仿古穿汉服着唐装,在飞舞的樱花树 下谈笑风生,而且届时全国各地的游 客前来景区踏青赏花热闹非凡。
磨子沟
磨子沟
磨子沟景区以溶洞和天然石缝为主, 这里鸟语花香、集飞流、悬树、吊石、 奇岩、异峰、峡谷于一体,这里的一 峰一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 自然雕琢的精品。因为土家祖先傩公 傩婆在此地定情,所以这里是土家的 发源之地、古老爱情归属之所。主要 景点有傩婆石、一线天、响水洞、磨 子石等,猎奇七彩溶洞、回首奇石异 峰、俯瞰万千石林、仰望一线长空。
中国民歌之乡
二、山歌 山歌是劳动群众户外抒情而唱的民歌。大多速度自由,旋律悠长,富有抒情性与地方色彩。常是 自由抒发,即兴编唱。 太阳河山歌有赶骡调、喊喊调、采茶歌、放牛歌、猪贩子腔等。唱腔上有高腔、平腔之分,句式 上有两句体、四句体、五句体、赶五句体等。太阳河山歌一般多为五句子体结构。 赶骡调是过去常年游走在四川、湖北的赶骡客在骡背上消磨时光所唱的情歌,既有北方音乐的粗 犷豪迈,又有江南音乐的委婉细腻,极富地方特色。如:头茶园村的《情妹妹坐在三墩岩》。 五句子体山歌因其多为表达男女情爱内容,所以被当地人俗称“五句子情歌”或“风流歌”。其 结构为:第一句为起句;第二、三句为对句;第四句点明主题;第五句则异峰突起,深化主题, 起“画龙点睛之妙、锦上添花之美”作用。
土家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
土家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
为例
孔喆敏;梅倩;古月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
【年(卷),期】2024(37)2
【摘要】湖北省恩施市向来以“雄、奇、秀、幽、险”的自然风光而著称,但作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区,其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风情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并没有充分发挥,面临着土家族文化保护不充分、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且对当地旅游状况和当地居民展开问卷调研,从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两个维度研究寻找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创新策略。
【总页数】5页(P90-93)
【作者】孔喆敏;梅倩;古月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9.2
【相关文献】
1.民族旅游内在矛盾与民族旅游规划管理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为例
2.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发展路径探析——以土家族民族文化为例
4.新时代背景下农产品电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为例
5.乡
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扶贫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苦竹坪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梭布垭——中国第二大石林
梭布垭——中国第⼆⼤⽯林梭布垭——中国第⼆⼤⽯林⾦秋⼗⽉,绿野仙踪户外,赴湖北恩施旅游。
2013.10.25.18:45分,乘豫C-85613号卧铺⼤巴(40个铺位,游客仅仅上28⼈),从洛阳牡丹城出发,19:48从关林上⾼速。
26⽇8:20下⾼速,过红岩寺镇,9:20建始县城早餐。
索布亚⽯林。
资料介绍,梭布垭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林由奥陶纪灰岩组11:00进⼊索布亚⽯林成,总⾯积21平⽅公⾥,是中国第⼆⼤⽯林,其植被居全国⽯林之⾸。
现已开发出7平⽅公⾥,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因地质岩溶现象⽽形成,是以⽯林为主的⾃然⽣态风景区,溶纹景观是其最重要的景观特点。
梭景区平均海拔900多⽶,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候,冬⽆严寒,夏⽆酷暑,植被良好,动物资源丰富,⾃然景⾊迷⼈,被誉为“戴冠⽯林”、“天然氧吧”。
整个⽯林外形象⼀只巨⼤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
景区遍布奇岩怪⽯,有的形若苍鹰望⽉,有的神似仙⼥回眸,有的恰似龙争虎⽃,有的酷肖莲花朵朵,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峥嵘雄奇。
在⽯林边缘还有⼀条长3km、⾼10多m的地缝,迂回曲折,犹如迷宫,神秘莫测,在地缝中穿⾏,头上只见蓝天⼀线,两⽿仅闻泉⽔淙淙,双眼难觅泉流何处。
整个⽯林,千姿百态,万种风情,令⼈叹为观⽌。
索布亚⽯林现可供⼤家参观游览的主要有莲花寨、磨⼦沟、六步关、和青龙寺等四⼤景区。
11:00抵达景区⼤门⼝。
据说原来的开发公司不知何故逃之夭夭,现在由所在地的村民管理。
于是在进门后找到⼀位⼥性村民当向导(50元费⽤),她约四⼗多岁,姓周。
她讲索布是⼀种草的名字,所以叫索布垭⽯林(资料讲:索布是⼟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林所在地叫⽯林村,200多⼈⼝,全村以旅游业为⽣,农耕以蔬菜为主,⽽且是各⾃农家乐所需;她凭旅游收⼊的20万元,已给市区的⼉⼦买了⼀套商品房,很是得意。
为了赶时间,周向导引导我们⼀直披荆斩棘⾛捷径,游览主要景点。
恩施梭布垭风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恩施梭布垭风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摘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当地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来进行评价,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对梭布垭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该景区优势明显,机遇巨大,劣势与威胁可以有效化解,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梭布垭风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梭布垭;旅游产品;开发收稿日期:2022-06-171引言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时间各地纷纷发展生态旅游,并将成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4]。
梭布垭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现有青龙寺、六步关、莲花寨、宝塔岩、磨子沟、锦绣谷、梨子坪及古柏民俗乐园8大景区100多个景点。
这8大景点之中,遍布奇岩怪石,且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空中俯瞰,整个梭布垭风景区外形像一个巨大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生态环境极佳。
石林景点之美、地形之独特、深刻的土家人文内涵更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适合进行生态旅游。
本文主要针对梭布垭风景区的旅游发展,在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参考有关旅游产品开发和保护方面的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及方法,在对梭布垭风景区进行客源市场调查和旅游产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梭布垭风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措施,对促进风景区旅游产品强劲发展,有效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地的概况和研究方法2.1研究地的概况梭布垭风景区(E109°45′47″,N30°46′08″)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距州府50km,风景区总面积近21km现已初步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游览区约10km。
典型植被是亚热带马尾松杉木针阔叶混交林,泛北极起源,其植被居全国石林之首,为典型的“戴冠石林”,海拔860~1040m,气候为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均温12.9~14.5℃,多年平均降水量1580mm,大于10℃活动积温4100℃,无霜期230d,相对湿度80%~84%;土壤为泥质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棕壤,微酸性,pH值为5.5~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要 素 J , 社 区在旅游业发展 中的主体地位在 国 内外 相关研 究者 中已达 成共 识 』 。但该 理论 应 用于旅 游 研究 和旅游规划 中 , 经 历 了一 个 “ 从 缺 失 到 凸显 ” 的
过程 , 而且相关研 究偏 重 于理论 和 宏观 层 面 , 缺 乏深 入 细致 的实证 研究 J 。国 内学者 普遍认 为 我 国社 区
参与旅游开发 的实证 研究缺乏 , 少数 民族社 区参 与旅 游开发 的研究仅停 留在 问题 的表 象上 , 没有 挖掘 问题 的根本原 因 , 没 有提出可行 的解决方 案 。
与景区经营者利益共赢 的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1 —1 5
基金项 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 目“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报告” ( 1 1 J B G P 0 1 5 ) 。
社 区参 与旅游发 展是 实现 旅游 可持 续发 展 的关
国, 尤其是在一些少数 民族地区, 社区多种方式参与 旅 游 开发 已经成 为 当地 居 民脱贫 致 富 的重 要 途径 。 然而 , 伴随而来 的一种现象不容忽视 : 许多少数 民族 社 区居 民 , 特别 是少数 民族贫 困山 区的旅游资 源地居 民因受到社区传统文化、 就业心理、 受教育程度等因 素 的影 响和制 约 , 在旅 游开 发进 程 中 日益边 缘 化 , 被 排斥 在旅 游经 营 的收益 者范 围之 外 J 。忽视 旅 游 资
源 景区 内居 民利 益 容易 导致 景 区经营 机构 与居 民的 矛盾 , 并 且会危 害旅 游资 源 的开发 与保 护 , 进 而 影 响 本 地旅游业 的可持续 发展 。 湖北 西部武 陵 山区聚居 着 土家 、 苗、 瑶 等少 数 民 族, 是典 型 的少数 民族聚 居 区 , 经济 社会 发 展一 直 较 为滞 后 。但在这 片透出 自然芬芳 的 田野里 , 有源远 流 长的 民族 民俗风情 、 秀丽 自然 的山水风光 。一些 正在 开发或 即将开 发 的景 区大都 位 于少数 民族 聚居 的村 落 中。本文结合 社区参与理论 , 以湖北恩施 土家族 苗 族 自治州恩施市 太 阳河乡石林村 为案例 地 , 试 图探 讨 类 似石林村这 种少 数 民族贫 困地 区景 中村 实 现村 民
参 与旅 游开发大多停 留在初级层次 的象征式 、 被动式 参 与阶段 , 社 区参 与的程度和层次较低 J 。社 区参 与
旅游开发存在着产业制衡、 矛盾转移和供求平衡等限 制性 因素 。而在少数 民族社 区参与旅游 开发 中 , 少 数民族社区参与主体不能够有效地参与旅游发展 , 不 能合理地分享旅游 收益 , 则一直是少 数 民族社 区参 与 中所面 临的最 大问题 。已有 的研究成果 表 明 , 社 区
作者简介 : 卢世菊 ( 1 9 6 7一) , 女( 土家族) , 湖北省恩施市人 , 中南 民族 大学 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文化旅 游与开发 。
E—ma i l : l u t 2 0 0 5 @1 2 6 . c o m
要: 少数 民族贫 困地 区景 区旅游发展 必须重视社 区居 民的参与 。案例社 区典型的景 中村 石林村 , 采用 以公
司承 包主导经营的旅游开发模 式, 虽然对社 区居 民的收益 和生活质量 的提 高有 所裨 益, 但 随着时 间的推 移 , 村 民与
景 区经营机构的矛盾 日益尖锐 。为维护石林村社 区居 民的利益 , 推 动石林景 区的健 康发展 , 有必要 引入新 的制度设 计, 即企业股份合作制模式 。它应是石林景 区旅 游健 康发展 和社 区居 民参 与旅游发展 的良好路径选择。 关键词 : 湖 北民族 贫困地 区; 景 中村 ; 旅 游开发模 式 ; 企业股份合作制 ; 社 区参与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4 3 3 X( 2 0 1 3 ) 0 1 - 0 0 4 8 - 0 5
Vo 1 . 3 3 No . 1
J a n .2 0 1 3
湖 北 民族 贫 困地 区景 中村 旅 游 发 展路 径 探 析
— —
基于湖北省恩施市太 阳河 乡梭布垭 石林村 的调查
卢世 菊 , 李 东娟
(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摘
第3 3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中南 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S o u t h — C e n t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H 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
社 区参 与的文献综述
社 区 参 与 源 自于 西 方 公 众 参 与 ( p u b l i c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 理念 , 是 西方 社会 经 济发 展 到一 定 阶段
的产物。社区参与意味着对传统官僚家长式作风 的
否定 , 也意 味 着 民众 能 够 和 那些 帮 助 他 们 的人 合 作, 参 与规划 、 管理 、 控 制和 评估 集 体行 动 , 在 此过 程 中识别 民众所面临 的问题及 民众 的需要 J 。
世界旅游组 织 、 世界旅游理事 会与地 球理事 会在
问题 。
一
1 9 9 7 年6 月联合制定并颁发的《 关于旅游业的 2 1 世
纪议程》 中, 积极 倡 导在旅 游业 可持 续 发展 中要 把居 民作为关怀 的对 象 , 并把 目的地 居 民的参 与作 为旅游 发展过程 中不可 缺少 的环 节 和一项 重 要 内容 。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