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含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1.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引力,这个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公式表示为:F=G(m1m2)/r^2,其中F是两个物体间的引力,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是万有引力常量。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为解释和预测天体运动提供了基础。

例如,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等。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来解释重力加速度的存在。

重力加速度是由地球的质量产生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3. 开普勒三定律: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其中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于任何行星,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之比是一个常数。

4. 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的关系: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F=ma),我们可以推导出天体运动的规律。

例如,行星的轨道周期与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和质量的二次方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来源。

5. 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设计和操作的。

通过调整卫星的轨道和速度,可以实现各种任务,如通信、气象观测、导航等。

6. 逃逸速度:逃逸速度是指一个物体从某天体表面发射出去,要逃离该天体的引力束缚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逃逸速度的计算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动能定理。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中万有引力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体运动,以及设计和操作人造卫星等任务。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在物理学的广袤世界中,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解释了天体的运动规律,还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发现的。

牛顿在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的问题时,逐渐领悟到了物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是: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其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

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用公式表示就是:F = G×(m1×m2) / r²其中,F 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是万有引力常量,其数值约为 667×10⁻¹¹ N·m²/kg²,m1 和 m2 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 则是两个物体质心之间的距离。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公式中的各个要素。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越大,产生的引力就越大。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意味着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小,而且减小的速度很快。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比如,我们能够解释为什么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的质量非常大,它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引力,使得地球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

月球围绕地球转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仅是宏观的天体,在地球上,万有引力也无处不在。

我们能稳稳地站在地面上,就是因为地球对我们有引力。

物体的重量实际上就是地球对它的引力。

当我们把一个物体抛向空中,它最终会落回地面,这也是万有引力的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还能帮助我们计算一些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

假设我们要计算两个质量分别为 100 千克和 200 千克的物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5 米时的引力。

首先,将质量和距离的值代入公式,得到:F =667×10⁻¹¹×(100×200) / 5²,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引力大小。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

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夯实基础知识』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丹麦天文学家第必定律:全部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全部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k T 2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批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宇宙间的全部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

MmF G(1687年)r 2G 6.67 10 11 N m 2 / kg 2叫做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物体相距1m 时的互相作使劲, 1798 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原理是力矩均衡。

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见效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渺小的运动见效放大)。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使卡文迪许成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对于地面周边的物体m,有mg G m E mR E2(式中 R E为地球半径或物体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可获得m E gR E2。

G(2)定律的合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合用于质点间的互相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自己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平均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量凑近时,不可以够够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合用,不可以够够依公式算出 F 近为无穷大。

(3) 地球自转对地表物体重力的影响。

ωF 心NO′mOF引mg甲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因为地球的自转,因此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处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其实是万有引以以以下图,在纬度为 的地表处, 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充任物体随处球一同绕地轴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向=mRcos ·ω2(方向垂直于地轴指向地轴) ,而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就是平常所说的重力mg ,其方向与支持力 N 反向,应竖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6.3 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6.3 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6.3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6.3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有关物理学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首创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B.卡文迪许通过库仑扭秤实验总结出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C.法拉第不仅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而且还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D.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答案】A【解析】伽利略首创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选项A正确;库伦通过库仑扭秤实验总结出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选项B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没有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是韦伯和纽曼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故C错误;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D错误;故选A.2.2018年9月7日将发生海王星冲日现象,海王星冲日是指海王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海王星之间。

此时海王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于观察。

地球和海王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轨迹都可近似为圆,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周,海王星约164.8年绕太阳一周。

则A.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比海王星的公转轨道半径大B.地球的运行速度比海王星的运行速度小C.2019年不会出现海王星冲日现象D.2017年出现过海王星冲日现象【答案】D【解析】地球的公转周期比海王星的公转周期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1 / 122224Mm G m r r T π=,可得:2T =可知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比海王星的公转轨道半径小,故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2Mm v G m r r=,解得:v =可知海王星的运行速度比地球的小,故B 错误; T 地=1年,则T 木=164.8年,由(ω地-ω木)·t =2π,可得距下一次海王星冲日所需时间为: 2 1.01-t πωω=≈地火年,故C 错误、D 正确。

高中物理必修二72万有引力定律(解析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72万有引力定律(解析版)

7.2 万有引力定律【学习目标】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维过程,知道地球上物体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相关引力计算问题. 3.了解引力常量G. 【知识要点】 一、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 =G m 1m 2r 2.2.万有引力的特性(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 (2)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3)宏观性: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忽略不计. 3.万有引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1)两个质点间.(2)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其中r 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3)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r 为球心到质点的距离. 4.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1)物理意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 kg 的质点相距1 m 时的相互吸引力. (2)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和距离,得到了G 的数值及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引力常量的确定使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进行定量的计算,显示出真正的实用价值. 二、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1.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A 处物体的质量为m ,则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F ,方向指向地心O ,由万有引力公式得F =G Mm r2.引力F 可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其中F1为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向,F2就是物体的重力mg.2.近似关系:如果忽略地球自转,则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mg =GMmR 2,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3.重力与高度的关系:若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mg ′=G Mm(R +h )2(R 为地球半径,g′为离地面h 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所以距地面越高,物体的重力加速度越小,则物体所受的重力也越小. 【题型分类】题型一、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例1 对于质量为m 1和质量为m 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 =G m 1m 2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m 1和m 2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而与m 1、m 2是否相等无关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解析 引力常量G 值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运用构思巧妙的扭秤实验测定出来的,而不是像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中的k 那样是人为规定的,所以选项A 正确.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近于零时,物体就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就不再适用,所以不能得出此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的结论,选项B 错误.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选项C 正确,D 错误. 答案 AC 【同类练习】1.下面关于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C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D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答案 A解析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等值、反向、同性质,故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 =G Mmr2,故选项B 、D 错误. 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122m m F G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由牛顿通过实验测得的 B .当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质量为m 1、m 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质量为m 1、m 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 【答案】D 【解析】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故A 错误;当物体之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物体不能简化为质点,万有引力公式不再适用,引力不会趋于无穷大,故B 错;质量为m 1、m 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故C 错,D 对。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含答案)(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环绕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r mv rMm G mg 212==得:gR rGMv==1=7.9 km/s.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 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16.7 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特别提醒:(1) 两种周期——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不同 (2)两种速度——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不同,最大环绕速度等于最小发射速度(3)两个半径——天体半径R 和卫星轨道半径r 的不同四、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h)=GMR+h2五、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卫星的角速度为ωa,b卫星的角速度为ωb,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相距最近(如图甲所示)。

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π,即满足ωaΔt-ωbΔt=π时,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如图乙所示)。

图甲图乙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即满足ωaΔt -ωbΔt=2π时,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

经过一定的时间,两星又会相距最远和最近。

1. 两星相距最远的条件:ωaΔt-ωbΔt=(2n +1)π(n=0,1,2,…)2. 两星相距最近的条件:ωa Δt -ωb Δt =2n π(n =1,2,3…)3. 常用结论:(1)同方向绕行的两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 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距最近。

(2)反方向转动的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 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遇或相距最近。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总结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班级: 姓名:一、三种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自然天体还是人造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二、两种学说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托勒密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三、两个定律 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每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四、基础公式线速度:v ==== 角速度:== == 向心力:F=m =m(2r=m (2)2r= m (2)2r=m =m 向心加速度:a== (2r= (2)2r= (2)2r== 五、两个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a r T m r m r v m r M G ====222224m πω 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mg RGM =2m (2g R GM =,黄金代换式) 六、测量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测质量: 1.已知表面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mg R GM =2m ,则G gR M 2=)一般用于地球 2.已知环绕天体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324GTr M π=) 3.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轨道半径r.(r v m rMm G 22=,则G r v M 2=) 4.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r (r m rMm G 22ω=,则G r M 32ω=) 5.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Tr v π2=,r v m r M G 22m =,联立得G T M π2v 3=)测密度:已知环绕天体的质量m 、周期T 、轨道半径r.中心天体的半径R ,求中心天体的密度ρ 解: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r T m r Mm G 2224π= 则2324GTr M π=——① 又334R V M πρρ⋅==—-② 联立两式得:3233R GT r πρ= 当R=r 时,有23GTπρ= 注:R 中心天体半径,r 轨道半径,球体体积公式334R V π=七、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1.在星球表面: 2RGM mg =(g 为表面重力加速度,R 为星球半径) 2.离地面高h: 2)(h R GM g m +='(g '为h 高处的重力加速度) 联立得g'与g 的关系: 22)('h R gR g += 八、卫星绕行的向心加速度、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1.ma r M G =2m ,则2a rM G =(卫星离地心越远,向心加速度越小) 2.r v m rMm G 22=,则r GM v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速度越小) 3.r m rMm G 22ω=,则3r GM =ω(卫星离的心越远,它运行的角速度越小) 4.r Tm r Mm G 2224π=,则GMT 32r 4π=(卫星离的心越远,它运行的周期越大) 九、三大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定律一.开普勒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上.相等.D.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三、万有引力和重力不考虑自转的情况下,F 万=mg(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的比值都相等.四.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例 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相等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太阳位于木星运行椭圆轨道的某焦点上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设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天体半径为 R,由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g1 R22 M 1 ? ? g 2 R12 M 2得 g= GM ,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 R2例3: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 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4 五.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二.万有引力定律 (1) 公式:F= ,其中 G ? 6.67 ? 10?11 N ? m 2 / kg 2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1.只能求中心天体的质量2. 只要用实验方法测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r 及运行周期 T,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质量 M.若知道行星的半径则可得行星的密度 4? 2 3?r 2 4? 2 r 3 M mM M G 2 =m 2 r,由此可得:M= ;ρ = = = (R 为行星的半径) 2 4 3 GT 2 R 3 V GT T r ?R3(2) 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 r 应为两物体间的距离对于质量为 m 1 和质量为 m 2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F=Gm1m2 r2例 2:下()例4:登月火箭关闭发动机在离月球表面112 km 的空中沿圆形轨道运动,周期是 120.5 min,月球的半径是 1740 km,根据这组数据计算月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土星 29.5列说法正确的是公转周期(年)水星 0.241金星 0.615地球 1.0火星 1.88木星 11.86A.公式中的 G 是引力常量,它是人为规定的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 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两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一定是相等的六、讨论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万有引力定律讲解(附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讲解(附答案)

万有引⼒定律讲解(附答案)6.3 万有引⼒定律班级:组别:姓名:【课前预习】1.万有引⼒定律:(1)内容:⾃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的⽅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的⼤⼩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次⽅成反⽐。

(2)表达式: F =G m 1m 2r 2 。

2.引⼒常量(1)引⼒常量通常取G = 6.67×10-11 N·m 2/kg 2,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迪许在实验室⾥测得的。

(2)意义:引⼒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吸引⼒。

【新课教学】⼀、⽜顿的“⽉——地”检验 1.检验的⽬的:地球对⽉亮的⼒,地球对地⾯上物体的⼒,太阳对⾏星的⼒,是否是同⼀种⼒。

2.基本思路 (理论计算):如果是同⼀种⼒,则地⾯上物体的重⼒G ∝21R ,⽉球受到地球的⼒21r f ∝。

⼜因为地⾯上物体的重⼒mg G =产⽣的加速度为g ,地球对⽉球的⼒提供⽉球作圆周运动的向⼼⼒,产⽣的向⼼加速度,有向ma F =。

所以可得到:22Rr F G a g ==向⼜知⽉⼼到地⼼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即r=60R ,则有:322107.23600-?==?=g g r R a 向m/s 2。

3.检验的过程(观测计算):⽜顿时代已测得⽉球到地球的距离r⽉地 = 3.8×108 m ,⽉球的公转周期T = 27.3天,地球表⾯的重⼒加速度g = 9.8 m /s 2,则⽉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加速度:=向a (2πT )2r ⽉地 (字母表达式) =向a (2π27.3×24×3600)2×3.8×108 (数字表达式) =向a 2.7×10-3m/s 2 (结果)。

4.检验的结果:理论计算与观测计算相吻合。

表明:地球上物体所受地球的引⼒、⽉球所受地球的引⼒,与太阳、⾏星间的引⼒遵从相同的规律。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 =G221r m m ,其中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 的物理意义是:G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千克的两个质点相距1米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 三、万有引力和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通常的计算中因重力和万有引力相差不大,而认为两者相等,即m 2g =G221r m m , g=GM/r 2常用来计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 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g h =GM/(r+h )2,比较得g h =(hr r +)2·g 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 向和m 2g 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 F =F 向+m 2g , 所以m 2g=F 一F 向=G221r m m -m 2R ω自2因地球目转角速度很小G221r m m » m 2R ω自2,所以m 2g= G221r m m假设地球自转加快,即ω自变大,由m 2g =G 221rm m -m 2R ω自2知物体的重力将变小,当G221r m m =m 2R ω自2时,m 2g=0,此时地球上物体无重力,但是它要求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自=13Gm R ,比现在地球自转角速度要大得多. 四.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设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天体半径为R ,由mg=2Mm G R 得g=2MG R ,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21212212g R M g R M =*五.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原理:天体对它的卫星(或行星)的引力就是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G2rmM =m224Tπr ,由此可得:M=2324GT r π;ρ=V M=334R M π=3223R GT r π(R 为行星的半径)由上式可知,只要用实验方法测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及运行周期T ,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质量M .若知道行星的半径则可得行星的密度专题:人造天体的运动基础知识一、卫星的绕行角速度、周期与高度的关系(1)由()()22mMv Gmr h r h =++,得v =h ↑,v ↓ (2)由G()2h r mM+=m ω2(r+h ),得ω=()3h r GM+,∴当h ↑,ω↓(3)由G ()2h r mM+()224m r h T π=+,得T=()GM h r 324+π ∴当h ↑,T ↑ 二、三种宇宙速度:①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1=7.9km/s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万有引力专题(含例题)

万有引力专题(含例题)

万有引力专题(一)不同公式和问题中的含义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指的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当中,只有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定律才适用,此时指的是这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定律也可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此时指的是这两个球心的距离。

而向心力公式中的,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径,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指的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可见,同一个在不同公式中所具有的含义迥异。

(二)同步卫星和一般卫星的区别任何一颗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都必须通过地心,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其高度、速度、周期一一对应。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和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周期,为24小时。

它只能位于赤道上方处,线速度为。

一般卫星的轨道是任意的,周期、线速度可以比同步卫星的大,也可比同步卫星的小,线速度最大值为,最小周期大约84min(近地卫星)。

(三)稳定运行和变轨运动的区别卫星绕天体稳定运行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由此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卫星的速度越小。

当卫星由于某种原因使速度突然改变时,,运行轨道发生变化。

若突然变大,,卫星做离心运动;若突然变小,,卫星做近心运动。

注意不能通过判断卫星如何变轨,因为变轨过程中卫星的速度改变,但是待卫星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仍有成立。

(四)赤道上的物体和近地卫星的区别赤道上的物体在地球自转时受到两个力作用: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和支持力。

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这里此时物体的向心加速度,远远小于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在近似计算中可忽略自转的影响,认为地面上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绕天体运行的卫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对近地卫星,有。

(五)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1. 由,得故越大,越小;2. 由,得故越大,越小;3. 由,得故越大,T越大。

练习题1. 如图1所示,两个靠得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这两颗星必须各以一定速度绕某一中心转动才不至于因万有引力而吸引在一起,已知双星的质量分别为和,相距为,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1)双星转动的中心位置;(2)转动周期。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1.定律表述2.牛顿的发现牛顿通过研究苹果掉落的问题,发现了地球对苹果的引力,进而猜测物体间存在一种普遍的引力现象,并开始研究重力的本质。

3.引力的普遍性4.引力的性质引力是一种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质量越大,引力越大;距离越近,引力越大。

5.引力的作用对象引力的作用对象包括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从微观粒子到宇宙天体都受到引力的作用。

例如,地球对人和物体的引力可以使人和物体保持在地面上。

6.引力的无质量物体根据等效原理,无论物体的质量大小,无质量的物体受到的引力都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还是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它们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都相同,都是9.8N。

7.引力的矢量性质引力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的方向始终指向两物体之间的连线方向,作用点位于两物体连线上。

8.引力的非接触性引力不需要物体之间的接触就可以产生作用,即使物体之间存在遮挡,仍然可以相互吸引。

9.引力的远程性引力是一种远程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即使距离很远,仍然可以相互产生引力作用。

10.引力的作用力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如果物体1对物体2施加一定的引力,那么物体2对物体1也会施加相同大小、相反方向的引力,这称为引力的作用力对。

11.引力的宏观表现在宏观尺度上,引力主要表现为星体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例如行星公转、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12.引力在宇宙中的作用引力在宇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了星系、星云的形成与演化,维持了银河系的稳定,也决定了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总结起来,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定律,它展示了物体之间的普遍吸引现象。

引力的表达式为F=G×m1×m2/r^2,其中F为引力大小,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之间的距离。

这一定律对于解释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轨道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必背知识点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m2/kg2,偏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快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
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放射速度均为7.9km/s。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一、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提出的。

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如何作用的。

定律内容如下:1. 任何两个物体都会相互吸引。

2. 这种吸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3. 吸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 吸引力沿着连接两个物体的直线作用。

数学表达式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F 代表万有引力,m1 和 m2 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质量,r 代表它们之间的距离,G 是万有引力常数。

二、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常数(G)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于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 的值约为6.67430 × 10^-11 N·(m/kg)^2。

三、引力与质量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直接相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引力也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和太阳这样的大型天体能够对周围的物体产生显著的引力作用。

四、引力与距离万有引力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显著减少。

这也是为什么在宇宙尺度上,距离非常遥远的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五、引力的方向万有引力总是沿着两个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作用。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如何移动或旋转,引力总是指向对方。

六、引力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万有引力是天体物理学的基础。

它解释了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潮汐现象,以及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七、引力与其他力的关系在宇宙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是最弱的一种。

然而,由于它的长程特性,即使在微观尺度上,引力也在起着作用,尽管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被其他力(如电磁力)所掩盖。

八、引力场引力场是一个区域,其中包含一个物体的引力影响。

任何进入该区域的物体都会感受到引力的作用。

引力场的强度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九、引力波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当质量较大的物体加速运动时,它们会在周围的时空中产生涟漪,称为引力波。

万有引力知识点

万有引力知识点

万有引力知识点万有引力知识点概述1. 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万有引力定律是指在宇宙中,任何两个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会相互吸引。

这种吸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万有引力公式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 = G \frac{{m_1 m_2}}{{r^2}} \]其中,\( F \) 表示两物体之间的引力,\( G \) 是万有引力常数,\( m_1 \) 和 \( m_2 \) 分别是两物体的质量,\( r \)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3. 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常数 \( G \) 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于描述质量之间的引力大小。

其值约为 \( 6.674 \times 10^{-11} \,\text{Nm}^2/\text{kg}^2 \)。

4. 引力与质量的关系万有引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两个物体的质量。

质量越大,引力越强。

这也是为什么像地球和太阳这样的大型天体能够对周围的物体产生显著的引力作用。

5. 引力与距离的关系万有引力的强度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显著减弱。

6. 引力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万有引力是天体物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行星围绕恒星的运动、卫星围绕行星的轨道运动、以及星系内部和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7. 引力对航天的影响在航天领域,万有引力对于设计和执行太空任务至关重要。

它影响着火箭的发射、卫星的轨道设计以及太空探测器的行进路径。

8. 引力透镜效应由于光在通过强引力场时会发生弯曲,天文学家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来观察遥远的星系和宇宙的结构。

这种现象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

9. 引力波当质量较大的物体,如黑洞或中子星合并时,会产生剧烈的引力变化,这些变化以波的形式传播开来,称为引力波。

引力波的直接探测为研究宇宙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0. 万有引力与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出了一个与牛顿万有引力不同的引力概念,即引力是由物体对周围时空结构的曲率造成的。

高中物理 专题6.3 万有引力定律(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

高中物理 专题6.3 万有引力定律(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

6.3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一、月一地检验 1.检验目的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地球上苹果下落的力是否为同一性质的力。

2.检验方法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

那么月球轨道上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地球上的2160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应该是它在地球表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2160倍。

计算对比两个加速度就可以分析验证两个力是否为同一性质的力。

3.结论加速度关系也满足“平方反比〞规律。

证明两种力为同种性质的力。

※知识点二、万有引力定律 1.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F =122m m Gr 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 ,距离的单位用m ,力的单位用N ,G 称为引力常量。

3.意义万有引力定律清楚地向人们揭示,复杂运动的后面隐藏着简洁的科学规律;它明确地向人们宣告,天上和地下都遵循着完全相同的科学法那么,人类认识自然界有了质的飞跃。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万有引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1)F =Gm 1m 2r 2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但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线度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公式也近似成立。

(2)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 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2.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特点内容普遍性 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相互性 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宏观性 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提醒(1)任何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都是同种性质的力。

(2)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一般情况下,质量较小的物体之间万有引力忽略不计,只考虑天体间或天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_知识点_例题详解

万有引力定律_知识点_例题详解

万有引力定律一.开普勒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 =G 221rm m ,其中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 的物理意义是:G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千克的两个质点相距1米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三、万有引力和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方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通常的计算中因重力和万有引力相差不大,而认为两者相等,即m 2g =G 221r m m , g=GM/r 2常用来计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 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g h =GM/(r+h )2,比较得g h =(hr r +)2·g 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 向和m 2g 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F =F 向+m 2g ,所以m 2g=F 一F 向=G 221r m m -m 2R ω自2 因地球目转角速度很小G 221r m m » m 2R ω自2,所以m 2g= G 221r m m 假设地球自转加快,即ω自变大,由m 2g =G 221rm m -m 2R ω自2知物体的重力将变小,当G 221rm m =m 2R ω自2时,m 2g=0,此时地球上物体无重力,但是它要求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自=,比现在地球自转角速度要大得多.四.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设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天体半径为R ,由mg=2Mm GR 得g=2M G R ,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21212212g R M g R M =* 五.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原理:天体对它的卫星(或行星)的引力就是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 2r mM =m 224T πr ,由此可得:M=2324GT r π;ρ=V M =334R M π=3223R GT r π(R 为行星的半径) 由上式可知,只要用实验方法测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及运行周期T ,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质量M .若知道行星的半径则可得行星的密度规律方法1、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应用【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中,紧贴球的边缘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穴后,对位于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 的质点m 的引力是多大?(2)如果题中的球穴挖在大球的正中央,根据同样道理可得剩余部分对球外质点m 的引力上式表明,一个均质球壳对球外质点的引力跟把球壳的质量(7M/8)集中于球心时对质点的引力一样.【例2】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160 N ,将它放置在卫星中,在卫星以加速度a =½g 随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的相互压力为90 N 时,求此时卫星距地球表面有多远?(地球半径R =6.4×103km,g 取10m/s 2)【例3】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确定气球的高度。

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以下为物理必修二中关于引力定律的知识点:
1. 引力定律描述:引力定律是牛顿颁布的物理总结中的一部分,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
吸引的力。

根据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
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引力定律公式: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
两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引力常量,m1和m2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3. 引力的特点:引力是一种吸引力,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可以说,质量大的物体间引力大,距离近的物体间引力大。

4. 引力的方向:引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之间的连线方向。

例如,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指向地心。

5. 引力的单位:根据国际单位制,引力的单位为牛顿(N)。

其中1牛顿定义为1千克质量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为1米每秒平方的力。

6. 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引力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无论是地球
和物体之间的引力还是其他物体之间的引力(如行星和卫星之间的引力)。

7. 引力与万有引力: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无论它们
的质量大小。

万有引力是在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得出的普适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普
遍引力作用。

希望以上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万有引力易错点+详解(含解析)

万有引力易错点+详解(含解析)

易错点1、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应用【例1】我国的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有近地点和远地点,由开普勒定律可知卫星在远地点运动速率比近地点运动的速率小,如果近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 1,远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 2,则该卫星在近地点运动速率v 1和远地点运动的速率v 2之比为( ) A.21R R B.12R RC.21R RD.12R R【错因剖析】有的同学混淆了圆周运动与椭圆运动,认为所有的行星运动都是可以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求解,根据R v m R Mm G 22=,得R GMv =,所以1221R R v v =,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合理应用椭圆运动的规律。

【正确解答】设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附近的运动时间相等,均为Δt (Δt 趋近于零),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22112121R t v R t v ⋅∆=⋅∆,可得1221R Rv v =,选项B 正确。

【参考答案】B【易错预警】开普勒三定律是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总结定律,实践表明该定律也适用于其他天体,如月球绕地球运动、卫星绕木星运动,甚至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所以行星或卫星做椭圆运动时,也应该根据开普勒定律求解。

我们在高中阶段遇到的天体的椭圆运动的规律只有开普勒定律涉及到。

事实上,无论是做椭圆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引力都提供向心力,但是椭圆运动的向心力公式中的r 应该是曲率半径。

【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是行星m 绕恒星M 的运动情况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最大的点是B 点B.速度最小的点是C 点C.m 从A 到B 做减速运动D.m 从B 到A 做减速运动【解析】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远日点B 的速度小于近日点A 的速度,所以速度最大的是A 点,m 从A 到B 做减速运动,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

【参考答案】C易错点2、开普勒第三定律的适用条件【例2】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错因剖析】有的同学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二定律,太阳与行星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认为选项D 是正确的。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就是互相迎合的。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2)★★★应用领域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即f引=f向得:应用领域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度的公式展开分析或排序。

②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计:(3)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就是卫星的最轻升空速度,也就是地球卫星的最小环绕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并使物体逃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轻升空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就是相对于地面恒定的,这种卫星坐落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平衡轨道上,且拖地球运动的周期等同于地球的进动周期,即t=24h=86400s,距地面高度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

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Immunol和舱内“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

“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本文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期望能够为大家的自学增添协助,不断进步,获得出色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221rm m G F =,G 为引力常量:G =6.67×10-11 N ·m 2/kg 2. 3.适用条件(1)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环绕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r mv rMm G mg 212== 得:gR rGMv ==1=7.9 km/s.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 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特别提醒:(1) 两种周期——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不同(2)两种速度——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不同,最大环绕速度等于最小发射速度(3)两个半径——天体半径R和卫星轨道半径r的不同四、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ω3=ω自=GMR+h3a3=ω23(R+h)=GMR+h2五、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卫星的角速度为ωa,b卫星的角速度为ωb,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相距最近(如图甲所示)。

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π,即满足ωaΔt-ωbΔt=π时,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如图乙所示)。

图甲图乙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即满足ωaΔt-ωbΔt=2π时,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

经过一定的时间,两星又会相距最远和最近。

1. 两星相距最远的条件:ωaΔt-ωbΔt=(2n+1)π(n=0,1,2,…)2. 两星相距最近的条件:ωa Δt -ωb Δt =2n π(n =1,2,3…)3. 常用结论:(1)同方向绕行的两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 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距最近。

(2)反方向转动的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 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遇或相距最近。

考点一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1)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ma r mv r T m r m rMm G ====2222)2(πω(2)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运动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2R MmG mg =(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2R Mm Gmg =,所以2RMG g = 在离地面高为h 的轨道处重力加速度:2)(h R Mm G g m +=',得2)(h R MG g +='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由于2RMmG mg =,故天体质量G gR M 2=天体密度:GRgV M πρ43==(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①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r T m r Mm G 22)2(π=,得出中心天体质量2324GT r M π=; ②若已知天体半径R ,则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RGT r V M πρ== ③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23GT V M πρ==.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3.黄金代换公式:GM =gR 2例1.(多选)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 、近地资源卫星p 和同步通信卫星q 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 、p 、q 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 1、v 2、v 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则( )A .v 1>v 2>v 3B .v 1<v 3<v 2C .a 1>a 2>a 3D .a 1<a 3<a 2【答案】 BD例2.(多选)“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目前正在月球上方100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

已知“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行周期、月球半径、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恒量G 。

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出: ( ) A .卫星所在处的加速度 B .月球的平均密度 C .卫星线速度大小 D .卫星所需向心力 【答案】ABC例3.(多选)2014年11月1日早上6时42分,被誉为“嫦娥5号”的“探路尖兵”载人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载人返回关键技术,为“嫦娥5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知人造航天器在月球表面上空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 小于航天器的绕行周期),航天器运动的弧长为s ,航天器与月球的中心连线扫过角度为θ,引力常量为G ,则 : ( )A .航天器的轨道半径为sθ B .航天器的环绕周期为θπt2C .月球的质量为θ23Gt sD .月球的密度为224Gt3θ【答案】BC例4.(多选)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自高h 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 .已知月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022hv g L =月B .月球的质量22022hR v m GL =月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月球的平均密度2232o hv GL ρπ=【答案】ABC 【解析】平抛运动的时间0L t v =.再根据h=12gt 2得,得2022hv g L 月=,故A 正确;由2Gm g R 月月=与2022hv g L 月=,可得:22022hR v m GL =月.故B正确;第一宇宙速度:v,解得v C 正确;月球的平均密度202234332m hv GR L R ρππ=月=,故D 错误;故选ABC.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以及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以及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这两个理论的运用。

考点二 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与运算 1.卫星的动力学规律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a r mv r T m r m rMm G ====2222)2(πω 2.卫星的各物理量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减小增大减小减小增大时当半径a T v r r GM a GM r T r GM r GM v ωπω2332 例5.据报道,2016年2月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玉兔号成功自主“醒来”,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介绍说,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记录。

假如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0v 竖直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 后小球回到出发点,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v tB 、月球的质量为20vGtRCD【答案】C【名师点睛】根据竖直上抛求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和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圆周运动向心力分析求解是关键.例6.某卫星发射中心在发射卫星时,首先将该卫星发射到低空轨道1,待测试正常后通过点火加速使其进入高空轨道2,已知卫星在上述两轨道运行时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卫星的质量不变,在两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动能之比为1:4:21=k k E E 。

如果卫星在两轨道的向心加速度分别用1a 、2a 表示,角速度分别用1ω、2ω表示,周期分别用1T 、2T 表示,轨道半径分别用、2r 表示。

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 .1a :2a =4∶1B .1ω:2ω=2∶1C .1T :2T =1∶8D .:2r =1∶2 【答案】C【解析】在两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动能之比为1:4:21=k k E E ,则根据212k E mv =可得12:2:1v v =,根据公式22Mm v G m r r =可得v =1和轨道2的半径之比为12:1:4r r =,根据公式2Mm Gma r =可得2Ma G r=,故1a :2a =16∶1,根据公式22Mm Gm r r ω=可得ω=1ω:2ω=8∶1,根据公式2r v T π=可得1T :2T =1∶8,故C 正确;【名师点睛】在万有引力这一块,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掌握公式222224Mm v r G m m r m ma r r Tπω====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明确过程中的向心力,然后弄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的含义,最后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解题,另外这一块的计算量一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细心计算例7.(多选)假设若干年后,由于地球的变化,地球半径变小,但地球质量不变,地球的自转周期不变,则相对于现在: ( ) A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变大B .发射一颗卫星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变大C .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变大D .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大 【答案】ABC【名师点睛】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时,就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由此可得2r MmGmg =,可知不同高度出的g 值关系;同步卫星的特点是在赤道所在平面,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应用的模型是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考点三 宇宙速度 卫星变轨问题的分析1.第一宇宙速度v 1=7.9 km/s ,既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环绕速度.2.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求法:(1) r mv r Mm G 212=,所以r GM v =1(2) rmv mg 21=,所以gR v =1.3.当卫星由于某种原因速度突然改变时(开启或关闭发动机或空气阻力作用),万有引力不再等于向心力,卫星将变轨运行:(1)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加时,r mv rMm G 22<,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rGMv =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r mv rMm G 22>,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rGMv =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 4.处理卫星变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要增大卫星的轨道半径,必须加速; (2)当轨道半径增大时,卫星的机械能随之增大. 5.卫星变轨问题的判断:(1)卫星的速度变大时,做离心运动,重新稳定时,轨道半径变大. (2)卫星的速度变小时,做近心运动,重新稳定时,轨道半径变小.(3)圆轨道与椭圆轨道相切时,切点处外面的轨道上的速度大,向心加速度相同. 6.特别提醒:“ 三个不同”(1)两种周期——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不同(2)两种速度——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不同,最大环绕速度等于最小发射速度 (3)两个半径——天体半径R 和卫星轨道半径r 的不同例8.(多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在距月球表面200km 的p 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俘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