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及处罚办法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医疗差错及事故情况,做好随访管理和事故处理工作而制定的具体规定和程序。
本文旨在制定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并详细阐述其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
二、目的和依据1. 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记录医疗差错及事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医疗纠错和事故处理,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置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文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四、定义1. 医疗差错: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错误行为、技术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身体损伤、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2. 医疗事故:指在医疗过程中因不可预测的原因导致的患者意外伤害或死亡等严重后果。
五、报告要求和流程1. 报告要求(1)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相关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并填写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表格。
(2)报告内容应包括:差错或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影响和责任人等。
(3)医疗机构对报告进行核实,并对差错或事故进行分类和分级。
(4)医疗机构将核实后的报告进行归档保存,并将差错或事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流程(1)发现差错或事故后,医务人员立即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2)相关负责人核实差错或事故的发生情况,并填写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表格。
(3)核实后的报告表格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发送至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归档部门。
(4)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归档部门进行报告的归档和存档工作,并将处理过程和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六、责任追究和处理措施1. 责任追究(1)医疗差错或事故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医疗纠错责任。
(2)医疗机构对核实的医疗差错或事故分级进行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按照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责任追究。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五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1.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时,应立即向医务处口头报告,并将时间、经过、性质、处理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医务处。
2.医疗差错或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和防范措施。
3.问题发生后先由科内负责____讨论、处理,必要时医务处可派人协助解决。
4.如形成纠纷,科内指定专门人员接待家属。
5.如需提交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讨论的事项,由科室负责提供材料,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确切,并附有科室的讨论意见,由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按医院规定执行。
6.相关责任人和所属科室应写出今后整改措施,送医务处备案。
各科室都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所发生的差错事故应定期讨论,总结教训,做好记录,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是一个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登记、报告和处理流程。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纠正和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登记报告要求:明确医疗机构对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登记报告要求,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原因、影响等。
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登记和报告相关信息。
2. 登记报告流程:规定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登记报告流程,包括事件的上报、审核、批准等环节。
要求医护人员在发现差错和事故后立即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
3. 处理程序:规定医疗机构对不同等级的差错和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低风险事件的纠正和教育,中高风险事件的调查和整改等。
要求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错和事故带来的影响。
4. 管理责任:明确医疗机构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监督、指导、评估等。
要求管理人员对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给予足够重视,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措施。
5. 信息共享:建立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五篇范文)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一、目的1.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相关科室。
二、防范预案l.各临床、医技及其它相关科室必须遵照“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工作。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享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统一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学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医院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拖欠医疗费用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患者自选医师诊疗者;(6)患者入院72小时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它内容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执行。
(8)主治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1周之内完成。
(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1周之内完成。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小时之内完成,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处理办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处理办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误诊、手术失误、药物错误等导致患者损害的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发生的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下面是一个左右的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处理办法的范例:一、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1. 创建医疗安全文化:医疗机构应建立和推广医疗安全文化,包括鼓励医务人员报告医疗错误和事故,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风险评估与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减少。
3. 标准化操作规程: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实施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按照流程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和事故。
4. 强化医疗质量监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检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差错和事故。
5. 安全设备和设施:医疗机构应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医疗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6. 强化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教育,提升患者的医疗知识和能力,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度。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1. 紧急救治:当发生严重的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时,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受伤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伤害的扩大。
2. 事实调查:医疗机构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搜集并分析事故的相关信息和证据,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3. 患者安抚和补偿:医疗机构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意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安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补偿。
4. 追责问责:对于严重的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包括纪律处分和法律追究,以保护患者的权益和社会的公正。
医疗差错处罚办法
医疗差错处罚办法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差错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虽有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患者造成死亡、残废、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
第三条医疗差错的分类医疗差错分为一般医疗差错和严重医疗差错。
一般医疗差错:指医务人员虽有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患者造成痛苦。
严重医疗差错:是指由于医务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第四条医疗差错的认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差错认定机制,对疑似医疗差错进行调查、核实和认定。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差错鉴定小组,由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组成。
鉴定小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
医疗差错的认定应当依据事实,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其家属的意见,确保认定结果公正、客观。
第五条医疗差错的报告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和通报医疗差错,各级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生医疗差错后15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第六条医疗差错的处理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差错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对发生医疗差错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二)对发生医疗差错的医务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其工作岗位;(三)对发生医疗差错的医疗机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四)对发生医疗差错的医疗机构,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对其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五)对发生医疗差错的医疗机构,可以要求其承担患者相应的医疗费用。
第七条医疗差错的追责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差错的追责机制,对发生医疗差错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追责。
医疗机构应当将追责结果书面告知当事人,并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公示。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3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医疗差错和事故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它可能导致患者的损害甚至死亡。
为保障患者的权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定义和分类二、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制度三、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制度四、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制度五、医疗差错、事故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一、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医疗差错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因个人原因或者医疗机构环境等原因导致医疗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或失误,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错误、手术操作错误、药物错误等。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错误行为或医疗机构管理不善,而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或丧失。
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疾病诊断和治疗错误:包括对病情的判断错误、诊断错误、治疗方案选择错误等。
2.手术操作错误:手术器械选择错误、手术操作不当等。
3.药物错误:包括用药选择错误、药物剂量错误、药物配伍错误等。
4.护理错误:包括护理操作不当、护理措施不当等。
5.医疗器械故障:指因医疗器械本身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造成的事故。
二、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制度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系统,对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进行记录和登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登记的依据和程序:确定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依据和登记程序,明确登记的要求和流程。
2.登记的内容:记录医疗差错、事故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经过等。
3.登记的形式:可以采用书面登记、电子登记或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和登记。
4.登记的责任方:明确医疗差错、事故登记的责任方,如医生、护士、医院管理人员等。
5.登记的保密性:确保医疗差错、事故登记信息的保密性,避免对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制度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渠道和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上级机构报告医疗差错、事故情况。
医疗差错 纠纷管理制度
医疗差错纠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差错纠纷的处理程序,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纠纷的处理。
第三条医疗差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手术等医疗活动中因过失、疏忽、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损害的现象。
第四条医疗差错纠纷管理制度的宗旨是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医疗差错的分类第五条医疗差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诊断差错:医务人员在诊断患者疾病时错误判断病情导致误诊。
(二)治疗误操作:医务人员在治疗患者过程中操作不当或错误使用药物、器械等导致患者损害。
(三)手术差错:医务人员在手术中操作不当或手术失误导致患者意外损害。
(四)药物过敏或中毒: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未确认患者药物过敏史或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等导致患者药物过敏或中毒。
(五)传染病传播: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传染病传播。
第六条医疗差错发生后,患者有权向医疗机构提出索赔要求,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医疗差错纠纷的解决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差错纠纷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医疗差错纠纷处理委员会,并负责组织、协调和处理医疗差错纠纷。
第八条医疗差错纠纷处理委员会应由医院领导、法律顾问、医务人员代表和患者代表等组成,负责审核、调查和处理医疗差错纠纷的申诉和投诉。
第九条发生医疗差错纠纷后,患者或其家属可向医疗机构提出书面申诉,同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医疗差错纠纷处理程序,并进行调查取证。
第十条医疗差错纠纷处理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诉后及时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调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向患者或其家属通报结果。
第十一条对于医疗差错纠纷的处理结果,患者或其家属如有异议,可向卫生主管部门投诉,卫生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确认,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或责任追究。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明确的登记、报告和处理程序来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差错和事故,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为受害者提供赔偿和救济。
这一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登记: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差错和事故登记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或参与医疗差错和事故时,及时将其登记记录下来。
登记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受害者等信息。
2. 报告:医疗机构要求医务人员将登记的差错和事故报告给上级管理部门或专门的质量控制委员会。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可能的原因分析和后果评估等内容。
报告应该及时递交,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处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差错和事故处理程序,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方式。
对于轻微的差错,可以通过内部讨论、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较严重的差错,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责任追究和纠正措施,包括处分相关责任人、改进医疗流程等。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4. 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定期的差错和事故监测和评估机制,对登记、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通过明确的登记、报告和处理程序,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差错和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1、根据____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2、各级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医疗法律(规)及规定,严格执业,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各科室要建立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订出预防措施。
医院差错管理制度
医院差错管理制度
1.差错预防:医院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沟通协作,改进医疗流程,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
医院可以定期举办病例讨论会,分享经验和教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差错识别: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差错识别机制,及时发现医疗差错,尽早纠正,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医院可以设置医疗差错报告系统,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差错,同时建立医疗差错识别组织,及时处理医疗差错事件。
3.差错处理: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医院应该及时处理,深入调查原因,进行责任追究,改进医疗制度和管理机制,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医院应该建立差错处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理程序,确保公正、透明处理医疗差错事件。
4.差错学习:医院应该将医疗差错视为宝贵的教训,通过分析和总结医疗差错事件,改进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可以建立医疗差错学习机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增强医疗差错防范意识和应变能力。
5.差错惩戒:对于故意造成医疗差错或严重失职失责的医务人员,医院应该给予相应的惩戒,包括警告、记过、调离岗位、停职甚至开除等处罚措施,严厉打击医疗差错行为,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权益。
医院差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增强医疗服务的信誉和公信力。
医院应该不断完善差错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差错报告和处理机制,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方便、高效的医疗服务。
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处理制度(3篇)
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处理制度一、差错事故处理登记报告制度(一)全体急诊科人员要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肃的法制观念,严格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建立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应及时登记报告,及时处理和整改。
(二)事故。
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操作规程,造成失误,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并经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认定的事件。
(三)差错。
由于责任性不强、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技术因素而引发错误,但对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事件。
(四)登记报告。
1、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或发现者应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尽快进行补救并填写差错事故记录本,必要时报告院医务科、院领导。
2、月末由护士长将当月发生差错情况填表报给科主任。
无论发生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或责任事故均应由护士长及时登记,查明情况,主动向科主任报告,不得隐瞒,并要迅速采取措施,把损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五)凡出现医疗差错或严重工作差错,科室____全科人员召开专门会议,认真讨论,吸取教训,提高认识,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六)要经常进行安全医疗教育,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要定期向医院医务科报告差错事故的登记情况。
属于严重差错并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更应及时报告,并按___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七)预防措施:1、加强业务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2、严格按相关规定流程完成,发现差错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3、坚持做科内质控,作好原始记录、失控报告及评价。
积极参加全院三基操作、考试,达到优良成绩。
二、医疗纠纷处理登记报告制度(一)为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及时有效化解医患矛盾,强化急诊科应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能力,形成防范和处臵医疗纠纷规范、有序、高效的工作流程,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制定依据。
《____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管理评价指南》(____部)。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规范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报告及处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定义1. 医疗差错: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疏忽、错误或不当操作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的行为。
2. 事故:指医疗设施、设备故障、水电供应中断或突发情况等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患者遭受伤害或事故发生。
四、登记和报告1. 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医院内的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登记,包括日期、时间、地点、人员、原因等详细信息,并将登记表报送给医院质控部门。
2. 报告程序:(1)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后,应立即上报给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或护士长。
(2) 科室主管医生或护士长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向质控部门报备,并协助质控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质控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小组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4) 质控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主管医生、护士长和医务人员,并将处理情况书面报告给医院领导。
五、处理程序1. 医疗差错处理:(1) 对于轻微的医疗差错,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和道歉。
(2) 对于较严重的医疗差错,质控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包括但不限于责任追究、处罚等。
2. 事故处理:(1)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通知质控部门进行处理。
(2) 质控部门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任追究、事故调查、赔偿等。
六、保密原则医院对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和处理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隐私。
七、督导和监督医院质控部门负责对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进行督导和监督,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八、追究责任对于故意隐瞒、拖延报告或不按规定程序报告的医务人员,医院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四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一、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为了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制度,明确对医疗差错、事故的定义、分类及处理程序。
1. 医疗差错、事故的定义医疗差错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过失、疏忽或不正确的判断,导致病人损害或医疗结果不如预期的行为或结果。
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主体的过失、疏忽或其他原因,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 医疗差错、事故的分类(1)按责任主体分为:医疗机构责任事故、医务人员责任事故、患者自身意外事故。
(2)按事件性质分为:临床操作失误、未及时发现疾病、手术失误、药物过敏或错误使用、病理诊断差错等。
(3)按事故级别分为:轻微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
3.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制度的程序(1)发现差错、事故: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或被患者举报、投诉后,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
(2)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该差错、事故的发生,提供详细的情况及影响。
(3)登记差错、事故: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差错、事故登记部门或岗位,负责登记、归档所有差错、事故的相关信息。
登记内容包括责任主体、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经过、损害程度等。
(4)调查分析:医疗机构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差错、事故的原因与责任主体,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5)处理结果:医疗机构应按照调查分析结果,对责任主体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赔偿或道歉。
二、医疗差错、事故处理制度1. 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程序(1)收集证据:医疗机构应收集与差错、事故相关的证据,如医疗记录、检查结果、手术记录等。
(2)调查分析:医疗机构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差错、事故的调查分析,包括召开会议、听取当事人陈述、研究相关证据等。
调查分析应客观、公正、严谨。
(3)责任认定: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应认定差错、事故的责任主体,并确定其责任程度。
医疗差错处罚办法
医疗差错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医疗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由于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四条医疗差错的处理应当遵循依法、公正、公平、及时的原则。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差错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差错,并对报告人予以保护。
第二章医疗差错的认定和分级第六条医疗差错的认定应当依据病历资料、现场调查、专家鉴定等证据进行。
第七条医疗差错分为以下三级:(一)一级医疗差错:导致患者死亡、残废、器官功能障碍或严重并发症的;(二)二级医疗差错:导致患者中度残疾、器官功能轻度损伤或一般并发症的;(三)三级医疗差错:导致患者轻度残疾、器官功能轻微损伤或轻微并发症的。
第三章医疗差错的处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差错处理机制,对发生的医疗差错进行调查、处理和整改。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差错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医疗差错的等级和责任人的过错程度,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并根据医疗差错的等级和患者的损害程度,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发生的医疗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四章医疗差错的报告和档案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差错应当及时报告。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差错进行档案管理,保存相关病历资料、调查报告、处理结果等。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故意隐瞒医疗差错,或者对医疗差错责任人包庇、纵容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处理办法
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处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
第三条医院应当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避免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防范预案第四条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医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诊疗规范和操作技能,严格执行诊疗程序,确保医疗安全。
第六条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享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第七条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第八条实习医师和进修医师必须在有资质的医务人员指导下参与临床工作,不得独立从事医疗活动。
第九条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一)低收入阶层的患者;(二)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三)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快的患者;(四)手术、介入、化疗等高风险治疗的患者。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应当立即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报告医务科。
三、处理办法第十一条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调查由医务科组织,必要时邀请相关部门参与。
调查组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第十二条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处理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进行。
对于医疗差错,医院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或者消除患者损害;对于医疗事故,医院应当按照规定赔偿患者。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与处理制度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与处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与处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环节。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应当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防范措施第四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持证上岗。
第六条加强医患沟通,正确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和预后,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七条加强医疗文书管理,规范医疗文书书写,确保医疗文书真实、完整、准确。
第八条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的管理,严格执行准入制度,确保安全有效。
第九条加强医院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感染防控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第十条建立健全医疗差错事故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疗差错,促进医疗安全。
三、医疗差错事故处理第十一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减轻或者避免患者损害,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第十二条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和业务院长报告,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在12小时内上报区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三条医务科应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医疗差错事故,收集相关资料,客观、公正、及时地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四条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应遵循医学科学原则,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第十五条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结果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并做好善后工作。
第十六条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四、持续改进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医疗差错预防及处理制度
医疗过错防备及处理制度1. 导言为了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为医务人员供应明确的工作引导和规范,订立本《医疗过错防备及处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医疗过错的发生,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明确对医疗过错的处理程序,供应合理的处理方式,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医疗服务质量和职业素养。
3. 医疗过错防备措施3.1 工作流程规范•全部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需遵守规定的工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绕过流程。
•工作流程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顺利进行。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流程培训和考核,提高对工作流程的熟识程度。
3.2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掌控和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追踪升级改进情况。
•开展内部质量评审,对医疗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3.3 员工培训和教育•供应全面的员工培训和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规范。
•培训内容包含医疗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病例分析以及医疗风险防控等。
•培训应结合实践案例,提高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本领。
4. 医疗过错处理程序4.1 过错报告与记录•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过错时应立刻向上级报告,并填写过错报告书。
•过错报告书应认真描述过错发生的时间、地方、人员及具体事由等。
•过错报告书应由多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4.2 过错调查与分析•医院将组织特地的过错调查小组,负责对过错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查小组应有包含相关医务人员在内的多个专业人员构成。
•调查结果应由小构成员签字确认后,向医院管理层提出处理建议。
4.3 处理结果与追责•医院管理层将依据调查结果和处理建议,对医疗过错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记录在案。
•对涉及过错的医务人员,依据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进行教育和培训。
4.4 接济措施与赔偿•对受到医疗过错影响的患者,医院应供应及时的接济和赔偿措施。
医疗差错预防与处理制度
医疗过错防备与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医疗过错的发生,规范医疗过错的防备与处理工作,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体员工,包含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定义1.医疗过错: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由于疏忽、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医疗错误。
2.医疗过错防备: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采取措施,防备医疗过错的发生。
3.医疗过错处理:指对发生的医疗过错进行及时、公正、公开的处理和追责。
第二章医疗过错防备第四条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订立认真的医疗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第五条强化医务人员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医疗过错防备培训,包含医疗安全、风险评估、操作规程等内容。
2.医务人员需要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
第六条鼓舞医务人员沟通和团队合作医务人员应乐观参加科室会议、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等活动,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第七条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1.医院应定期检测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2.医院药品采购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采购过程应严格审查。
第八条加强病历文书管理1.医疗人员应认真填写病历,确保记录准确、完整、规范。
2.病历应及时归档,保证文件的安全和保密。
第九条强化医疗风险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医疗风险评估,发现医疗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第三章医疗过错处理第十条过错的自动报告与处理1.医务人员发现或涉及医疗过错的,应自动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挽救措施。
2.医务人员应乐观参加医疗过错的处理和调查,搭配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过错处理程序1.医院应设立医疗过错处理委员会,负责医疗过错的调查、评估和处理工作。
2.医疗过错处理程序包含:收集相关证据、听取当事人叙述、权衡各方看法、确定处理方式、公开通报处理结果等环节。
1医院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及处罚办法
1医院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及处罚办法医院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及处罚办法(讨论稿)第一条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处罚办法所称:1、医疗差错:指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虽有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患者造成死亡、残废、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
2、医疗纠纷:指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满,认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失误(或差错),对病人出现的伤残、死亡以及诊疗延期或痛苦增多等情况,但是拒绝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
3、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由于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的分级:1、医疗差错:分为一般医疗差错和严重医疗差错。
一般医疗差错:是指医务人员虽有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患者造成痛苦。
严重医疗差错是指由于医务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2、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重度残疾、器官组织损害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其他后果的。
3、医疗纠纷参照医疗事故进行分级。
第四条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措施l.科室必须围绕“病人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3.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5.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解答其咨询;6.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人使用,保证医护人员都能操作抢救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院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及处罚办法医院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及处罚办法,讨论稿,第一条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处罚办法所称:1、医疗差错:指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虽有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患者造成死亡、残废、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
2、医疗纠纷:指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满~认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失误,或差错,~对病人出现的伤残、死亡以及诊疗延期或痛苦增多等情况~但是拒绝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
3、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由于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的分级:1、医疗差错:分为一般医疗差错和严重医疗差错。
一般医疗差错:是指医务人员虽有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患者造成痛苦。
严重医疗差错是指由于医务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1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2、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重度残疾、器官组织损害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其他后果的。
3、医疗纠纷参照医疗事故进行分级。
第四条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预防措施l.科室必须围绕“病人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3. 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5.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解答其咨询,6.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人使用~保证医护人员都能操作抢救设备。
7.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28、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不得推诿搪塞。
9.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诊疗活动。
10.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院内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14)特殊身份的患者。
7、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
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医护人员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8、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
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3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9、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10、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11、病历书写。
按照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第五条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的认定:医疗差错的认定由主管职能科室负责~存在争议的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最终裁决。
医疗事故的认定以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为准~未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医疗纠纷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认定。
认定具体程序:1、医疗差错:主管职能科室对发现的医疗差错进行评估认定向发生差错科室反馈认定结果及处罚意见科室对结果有异议~书面形式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给予最终裁决。
2、医疗纠纷鉴定:发生纠纷科室提出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给予认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结果通报给相关科室科室对结果有异议~书面形式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4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再次讨论后给予最终裁决科室对结果仍有异议~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第六条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的直接,主要,责任人~是指其行为与患者的不良结果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并对不良后果起决定作用的人员。
由复杂原因或多环节因素而产生的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根据相关人员在造成不良结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其所负责任。
第七条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的处罚:对发生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的责任科室、责任人依照责任认定及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经济、行政处分或移交法律部门处理。
1、认定为医疗差错的:,1,一般医疗差错:全院通报批评~科室酌情给予经济处罚。
,2,严重医疗差错:全院通报批评~责任人扣发当月奖金。
2、认定为医疗事故的:,1,一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行政记大过~降级聘用,同时降低工资、福利、补贴等待遇,。
,2,二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行政记过~降级聘用,同时降低工资、福利、补贴等待遇,。
,3,三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行政警告~扣发月奖金。
,4,四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扣发个月奖金。
,5,对极端不负责任~致使患者死亡、残废或器官功能障碍~情节特别恶劣~需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报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53、对由于医疗差错、纠纷或事故而发生的医疗欠费及对患者所作补偿的处理由直接责任人、科室和医院三方承担。
具体办法如下:累计费用小于1万元的~责任人承担15%,1万-5万元的~责任人承担10%,5万-10万元的~责任人承担5%,8%,10万元以上的~责任人承担5%,3%。
其余部分科室承担30%,从科室支出中扣除,~医院承担70%。
4、由于脱岗漏岗、推诿患者~以致贻误、丧失抢救时机,手术开错部位~摘错器官,医技部门漏报、错报检查结果而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同级别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处罚规定高一等级从重处罚。
5、对于技术性医疗纠纷,事故,~无论等级高低~院方均承担90%~科室承担10%~原则上由科室自行处理,院方指导性赔付比例为:科室承担6%~直接责任人承担3%~间接责任人承担1%,。
但一般可免予行政处分。
6、对于医疗以外的纠纷~虽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若科室不能认真对待~推诿搪塞患者~致使医患矛盾恶化~引发不良影响导致赔偿者~对责任人予全院通报批评~必要时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7、对院内医务人员搬弄是非~激化矛盾~无论引起何种纠纷,事故,都被视同直接责任人~承担经济赔偿和行政处罚。
8、对科室隐匿不报~经患者投诉到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经鉴定确认的医疗事故~追究相关责任人包括科主任及护士长的行政责任~并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9、责任涉及多科室的~经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评议后~按6照各自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费用,不能划分责任的~平均分担赔偿费用。
10、擅自超范围诊疗或手术~发生医疗纠纷后造成医院赔偿的~由责任科室承担补偿费的20%~对于主要责任人的处罚由科主任或者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决定。
11、对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科室要充分向患者告知。
未告知而发生医疗纠纷争议~造成医院赔偿的~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费用的20%。
12、对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科室要充分向患者告知。
未告知而发生医疗纠纷争议~造成医院赔偿的~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费用的20%。
13、因医疗文书不健全、书写不及时、不规范~或者病历丢失~或者篡改病历或者没有手术记录而导致我院举证不能、承担赔偿责任的医疗纠纷~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费用的20%,上级医师不审阅一并要追究上级医师连带责任。
14、医务人员擅自从医院外厂商为患者购买使用医用材料、药品~出现纠纷后~医院赔偿的~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的30%。
15、凡我院医务人员外院会诊或者手术~未办理相关手续~如果在院外发生纠纷争议并赔偿的~属于个人行为~由当事人直接负责~与医院无关。
16、对于医院没有过错的医疗纠纷~因其他方面的社会因素而发生赔偿的~科室或者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717、对于出现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的主要责任医护人员~不得参加当年度所有评优、评先活动。
第八条医技、药剂、护理等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等相关科室出现的误诊、误治或延误抢救治疗时机等导致的医疗纠纷或事故~参照上述条款进行处理。
第九条对于医疗纠纷发生后~给医院造成赔偿或者重大负面影响的~医院的相关处理意见~在科主任会上通报。
第十条本办法适用于临床医疗、医技人员。
进修人员发生严重医疗差错、纠纷或医疗事故~退回原单位~并按相应医疗差错、纠纷或事故等级提出处理意见通知所在单位~并追究带教老师及科室的责任~按相关规定处罚。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对以前的医疗差错、纠纷及事故~不参照本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本规定的最终解释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在医务科。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