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_快速排序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快速排序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快速排序算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规模数据集的排序实验,我们对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比了不同数据规模下快速排序算法的排序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稳定的性能。

引言: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本实验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际操作和性能评估,旨在深入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内部原理和实际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排序算法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实验环境:使用C++语言编写快速排序算法,运行环境为Windows操作系统,CPU为Intel Core i5,内存为8GB。

2. 实验数据:选取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集进行排序实验,包括1000个数据、10000个数据和100000个数据。

3. 实验步骤:分别对不同规模的数据集进行快速排序算法的排序操作,并记录排序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实验结果:1. 时间复杂度:通过实验数据统计,不同规模数据集下,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logn)、O(nlogn)和O(nlogn),验证了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2. 空间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O(logn),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下,所需的额外空间较小。

3. 排序效率: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算法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下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排序时间随数据规模的增加而略微增加,但仍保持较高的效率。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验证了其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下的排序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稳定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极端情况下,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快速排序划分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快速排序划分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快速排序划分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的策略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然后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最终将整个序列有序排列。

快速排序的划分机制是该算法的核心,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并将序列中的其他元素与该基准元素进行比较,将比基准元素小的元素放在它的左边,比基准元素大的元素放在它的右边。

通过这样的划分过程,基准元素在序列中的最终位置就确定下来了。

快速排序的划分机制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快速地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进行解决。

这种分治的思想使得快速排序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然而,快速排序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对于已经有序或接近有序的序列,快速排序的效率会明显下降,甚至退化为O(n^2)的时间复杂度。

其次,在递归过程中,栈的使用会增加额外的空间开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快速排序的局限性,并选择适当的排序算法。

总之,快速排序的划分机制是该算法的核心,它通过分治的思想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通过递归地解决这些小问题,最终实现整个序列的有序排列。

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快速排序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快速排序的划分机制,优化算法的效率,以应对更加复杂的排序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快速排序的划分机制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快速排序及其划分机制的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快速排序的原理,并深入讲解快速排序的划分机制。

在介绍划分机制时,将从如何选择划分元素、如何划分数组以及划分的过程和实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具体的代码实例和图表分析,展示快速排序划分机制的运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此外,正文部分还将探讨快速排序的优缺点,分析其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并会讨论适用于快速排序的数据类型和规模。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一、问题描述在操作系统中,我们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处理完所有的任务。

但事情总是要一件件地做,任务也要操作系统一件件地处理。

当操作系统处理一件任务时,其他待处理的任务就需要等待。

虽然所有任务的处理时间不能降低,但我们可以安排它们的处理顺序,将耗时少的任务先处理,耗时多的任务后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

只需要将n 件任务按用时去从小到大排序,就可以得到任务依次的处理顺序。

当有 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求让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二、需求分析1. 输入事件件数n,分别随机产生做完n件事所需要的时间;2. 对n件事所需的时间使用快速排序法,进行排序输出。

排序时,要求轴值随机产生。

3. 输入输出格式:输入: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

输出: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

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4. 测试数据:输入 95 3 4 26 1 57 3 输出1 2 3 3 4 5 5 6 7三、概要设计抽象数据类型因为此题不需要存储复杂的信息,故只需一个整型数组就可以了。

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一个给定的进行快速排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轴值,假设输入的数组中有k个小于轴值的数,于是这些数被放在数组最左边的k个位置上,而大于周知的结点被放在数组右边的n-k个位置上。

k也是轴值的下标。

这样k把数组分成了两个子数组。

分别对两个子数组,进行类似的操作,便能得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程序的流程输入事件件数n-->随机产生做完没个事件所需时间-->对n个时间进行排序-->输出结果快速排序方法:初始状态 72 6 57 88 85 42 l r第一趟循环 72 6 57 88 85 42 l r 第一次交换 6 72 57 88 85 42 l r 第二趟循环 6 72 57 88 85 42 r l 第二次交换 72 6 57 88 85 42 r l反转交换 6 72 57 88 85 42 r l这就是依靠轴值,将数组分成两部分的实例。

排序研究报告

排序研究报告

排序研究报告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涉及将一组元素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列的过程。

在现实世界中,排序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数据库、网络搜索、图像处理等。

本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常见的排序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一种排序算法,它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来实现排序。

具体过程如下:1. 比较相邻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则交换位置;2. 从头开始遍历,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元素有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虽然冒泡排序的性能较差,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然有一定的应用场景。

二、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逐步构建有序序列的排序算法。

具体过程如下:1. 将第一个元素视为已排序序列;2. 取出下一个元素,将其插入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3.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元素有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虽然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但在部分元素有序的情况下,插入排序的性能较好。

三、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且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每次从未排序序列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置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具体过程如下:1. 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放置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2.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元素有序。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尽管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但在内存使用上相对较优,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四、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的思想,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并递归解决。

具体过程如下:1. 选择一个枢纽元素,将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一个小于枢纽元素,一个大于枢纽元素;2. 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排序。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logn)。

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优势。

五、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将序列分成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后再合并。

快速排序原理及应用

快速排序原理及应用

快速排序原理及应用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法的思想,将一个大的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得到最终的解。

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处理大规模的数据时,其表现出色,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快速排序的原理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序列中小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左边,大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右边,再对左右两边的序列进行递归排序,直到每个子序列只有一个元素或者为空,最后依次合并得到有序序列。

快速排序的步骤如下:1.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可以选择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或者任意一个元素。

2. 将序列分成两个部分,左边是小于基准元素的,右边是大于基准元素的。

3. 对左右两个序列进行递归排序,直到每个子序列只有一个元素或为空。

4. 最后合并左右两边的序列。

快速排序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递归实现。

递归实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上而下递归,另一种是自下而上递归。

自上而下递归:自上而下递归通常是从序列的左边开始,选取第一个元素为基准元素,然后将序列分成两部分,对左边和右边的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实现伪代码:quick_sort(nums, left, right):if left < right:pivot_index = partition(nums, left, right) # 分区得到中心点quick_sort(nums, left, pivot_index - 1) # 递归左侧部分排序quick_sort(nums, pivot_index + 1, right) # 递归右侧部分排序partition(nums, left, right):pivot = nums[left] # 以首位为中心点j = left # 记录小于中心点的位置for i in range(left+1, right+1): # 在中心点右侧开始寻找,因为左侧是中心点本身无需比较if nums[i] < pivot: # 如果找到了小于中心点的元素j += 1 # j记录小于中心点的位置nums[j], nums[i] = nums[i], nums[j] # 将小于中心点的元素交换到j所在的位置,同时将它原来所在的位置归置给大于中心点的元素nums[left], nums[j] = nums[j], nums[left] # 将中心点交换到其最终所在的位置return j # 返回中心点的位置,用于排序的递归自下而上递归:自下而上递归通常是从序列的右边开始,选取最后一个元素为基准元素,然后将序列分成两部分,对左边和右边的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快速排序实际运用

快速排序实际运用

快速排序实际运用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实际运用中被广泛使用。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快速排序的实际运用。

一、基本原理快速排序采用分治法,将一个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然后递归地对子数组进行排序。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或最后一个元素。

2. 将所有小于基准元素的值放在左边,所有大于基准元素的值放在右边。

3. 对左右两个子数组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

二、优点1. 时间复杂度低:快速排序是一种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量时表现尤为突出。

2. 空间复杂度低:快速排序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3. 稳定性较好:相比其他常见的非稳定性排序算法(如堆排序),快速排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三、实际运用1. 排序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快速排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程序中,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

2. 数据库索引:快速排序是数据库索引的核心算法之一,可以快速地定位到需要的数据。

3. 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领域中,快速排序可以用来对大量数据进行排序和统计,如求中位数、众数等。

4. 机器学习: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快速排序可以用来对样本进行排序和筛选。

5. 图像处理: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快速排序可以用来对像素值进行排序和统计。

四、优化方法1. 随机化选择基准元素:为了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可以随机选择基准元素。

2. 三路划分(Dutch National Flag Problem):当存在大量重复元素时,传统的快速排序可能会退化成O(n^2)的时间复杂度。

通过三路划分将数组划分成小于、等于、大于基准元素三部分,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 插入排序优化:当待排序数组长度较小时(如小于10),插入排序比快速排序更加高效。

因此,在实现快速排序时可以考虑加入插入排序优化。

五、总结以上是关于快速排序实际运用的介绍。

作为一种高效的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引言: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治的思想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解决这些小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实现和测试快速排序算法,探究其性能和效果。

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思想;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3. 通过实验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差异。

实验步骤:1. 算法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小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左边,大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右边;- 对左右子数组分别递归地应用快速排序算法;- 合并左右子数组和基准元素。

代码实现如下:```pythondef quick_sort(arr):if len(arr) <= 1:return arrpivot = arr[0]lef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igh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2. 性能测试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不同规模的随机数组进行性能测试,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效率。

我们选择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作为对比算法。

首先,我们生成1000个随机整数,并分别使用快速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记录下每个算法的运行时间。

然后,我们逐渐增加数组的规模,分别测试10000、100000、1000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时间。

最后,我们绘制出三种算法在不同规模下的运行时间曲线,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1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中,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X秒,插入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Y秒,归并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Z秒。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验证了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快速排序,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1. 算法简介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基于分治思想的排序算法,通过不断地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子集,然后分别对子集进行排序,最终将所有子集合并成有序序列。

其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小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右边,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2.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编写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代码;(2)使用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所需的时间;(3)对比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实验结果我们使用C++语言编写了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代码,并对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进行了排序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表现出了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排序时间与数据规模呈线性关系,且远远快于其他排序算法。

此外,快速排序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4. 结论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2)快速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3)快速排序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需要注意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排序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快速排序,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快速排序算法的优势,并注意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计算机常见算法解析

计算机常见算法解析

计算机常见算法解析计算机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算法的研究与应用愈发广泛。

本文将对计算机常见算法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算法。

一、排序算法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步“浮”到数列的末端。

算法步骤:- 从首个元素开始,将其与相邻元素进行比较,如果顺序错误则交换位置。

- 遍历完一轮后,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将会移动到末尾。

-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元素有序。

2. 快速排序(Quick Sort)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分治排序算法。

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小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左侧,大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右侧,然后对左右两个子序列递归地进行排序。

算法步骤:-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

- 定义两个指针,一个指向序列起始位置,一个指向序列末尾位置。

- 分别从两端向中间扫描序列,如果左指针所指元素大于基准且右指针所指元素小于基准,则交换两个元素。

- 当两个指针相遇时,将基准元素与相遇点的元素交换,此时基准元素的位置已经确定。

- 对子序列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子序列有序。

二、搜索算法1. 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二分查找是一种常见的查找算法,适用于有序序列。

它通过将序列分成两半,然后判断目标元素在哪一部分,从而缩小查找范围。

算法步骤:- 选择序列的中间元素与目标元素进行比较。

- 如果中间元素等于目标元素,则查找成功。

- 如果中间元素大于目标元素,则在左半部分继续查找。

- 如果中间元素小于目标元素,则在右半部分继续查找。

-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查找范围为空。

2. 广度优先搜索(BFS)广度优先搜索是一种图搜索算法,用于从起始节点开始遍历图的所有节点。

它通过逐层扩展遍历节点,并记录节点的访问顺序。

算法步骤:- 将起始节点加入队列。

算法实践报告模板范文

算法实践报告模板范文

算法实践报告模板范文1. 实践背景和目的本次实践旨在探索并应用一种新的排序算法,以提高排序效率和准确性。

我们选择了快速排序算法作为探索对象,并希望通过实践对该算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与其他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2. 算法原理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其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是数组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

- 将数组分成两部分,使得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右边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

- 对左右两部分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基准元素,并进行划分,以达到最优的排序效果。

3. 实践步骤和结果3.1 数据准备为了测试算法的性能,我们准备了两组不同规模的整数数组作为输入数据。

第一组包含1000个元素,第二组包含10000个元素。

3.2 算法实现我们使用Python语言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

下面是算法的伪代码:function quick_sort(arr):if length of arr < 2:return arrelse:pivot = select a pivot element from arrless = [element for element in arr if element < pivot]greater = [element for element in arr if element > pivot]return quick_sort(less) + [pivot] + quick_sort(greater)3.3 实践结果我们对准备的两组数据分别进行了快速排序,并记录了排序所花费的时间。

在第一组数据中,快速排序耗时为0.15秒;在第二组数据中,耗时为2.32秒。

同时,我们还将快速排序的结果与Python内置的排序函数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的结果完全一致。

4. 算法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快速排序算法的效果,我们将其与其他两种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了比较,分别是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

十五个经典算法研究与总结

十五个经典算法研究与总结

十五个经典算法研究与总结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许多经典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排序、搜索、图论等。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十五个经典算法,并对它们进行研究与总结。

1. 冒泡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2. 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子数组,然后递归地对子数组进行排序。

3. 选择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选择最小的元素,并将其放置在数组的开头,然后继续选择剩余元素中的最小值。

4. 插入排序算法: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将元素逐个插入已排序的数组中,从而将数组排序。

5. 归并排序算法:归并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分别对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将两个有序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数组。

6. 堆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将数组构建成一个二叉堆,并逐步将最大的元素移动到数组的末尾。

7. 二分查找算法:二分查找是一种高效的搜索算法。

它通过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并比较目标值与中间元素的大小,从而确定目标值在哪一部分。

8.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广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用于图的搜索算法。

它通过逐层遍历图中的节点,从而找到目标节点。

9.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用于图的搜索算法。

它通过递归地遍历图中的节点,从而找到目标节点。

10.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图的最短路径算法。

它通过计算从起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从而找到起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11. Floyd-Warshall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是一种用于图的所有最短路径算法。

它通过计算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从而找到图中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心得(3篇)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排序算法作为算法领域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快速排序作为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因其简洁的原理和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及其性能特点。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3. 比较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差异;4. 熟练运用快速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1. 快速排序算法原理及实现快速排序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子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选择基准元素:从待排序序列中选取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通常选择序列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

(2)划分: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左子序列包含小于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右子序列包含大于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3)递归排序:递归地对左子序列和右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2. 快速排序算法性能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空间复杂度为O(logn),因为快速排序采用递归实现,需要一定的栈空间。

3. 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比较与冒泡排序、插入排序等简单排序算法相比,快速排序具有以下优点:(1)时间复杂度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2)空间复杂度较低,节省内存资源;(3)对数据结构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各种数据类型。

然而,快速排序也存在以下缺点:(1)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当数据量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时,性能可能不如其他排序算法;(2)递归实现可能导致栈溢出,对数据量较大的排序任务不适用。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快速排序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的实验报告引言: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在数据处理和算法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研究,验证其效率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C++语言编写,通过随机生成不同规模的数组,并对其进行快速排序。

实验中,我们将比较不同规模数据的排序时间,并分析其结果。

实验步骤:1. 随机生成不同规模的数组,包括100个、1000个和10000个元素,元素范围在1到100之间。

2. 使用快速排序算法对生成的数组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所需时间。

3. 多次运行实验,取平均时间,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对于100个元素的数组,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为0.001秒。

2. 对于1000个元素的数组,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为0.02秒。

3. 对于10000个元素的数组,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为0.3秒。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数组规模的增加,快速排序的时间也呈指数级增长。

这符合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特性。

2. 快速排序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表现出色,排序时间非常短。

3. 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排序时间也显著增加,但相对于其他排序算法,快速排序仍然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快速排序算法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仍然表现出色,且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快速排序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效果更好,对于大规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性能瓶颈。

结论: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其在不同规模数据上的表现。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综合考虑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排序算法研究与应用

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排序算法研究与应用

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排序算法研究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大量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和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快速排序算法就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算法。

本文将围绕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排序算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一、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分治思想的算法。

它将一个大的数组递归分解成两个小的数组,一边按照对特定一个数进行排序,一边整合在一起。

在每一次的递归过程中,不断将数组分成更小的两个子数组,并不断进行排序,直到数组只剩下一个元素时,该数组已经排好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过程可以概括如下:1. 从数组中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2. 通过一趟排序将数组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另一部分的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此时基准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3. 对两个分割后的子数组分别进行递归排序。

二、快速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快速排序算法具有以下优点:1. 时间复杂度较低:O(nlogn),其中n为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2. 可用的内存较小:只需要用到一个栈,所以空间复杂度也比较低。

但是,快速排序算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1. 对于小数据集排序的速度不如插入排序算法等简单排序算法快。

2. 快速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非常依赖于基准元素的选择,如果选择的基准元素不好,则会导致性能的急剧下降。

三、针对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排序算法的改进策略针对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排序算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改进策略来提高它的性能:1. 三路快速排序算法三路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存在重复数据的数组的快速排序算法。

具体来说,它对数组进行三分,将数组分成三个部分:小于基准元素的部分、等于基准元素的部分、大于基准元素的部分。

在处理存在重复数据的数组时,三路快速排序算法能够避免出现过多的递归。

2. 随机化快速排序算法随机化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使用随机选择基准元素,来避免出现最坏情况的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快速排序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快速排序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情况,而快速排序算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

它不仅可以高效地对数据进行排序,还能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快速排序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和特点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经典的交换排序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的数组划分为两个子数组,其中一个子数组的所有元素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数组的所有元素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然后再分别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直到数组被划分为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子数组。

快速排序算法的特点是原地排序,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且具有较高的平均时间复杂度。

2. 快速排序算法的应用于数据处理快速排序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海量数据的排序。

传统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较高,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排序。

而快速排序算法具有较高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可以快速地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排序,提高效率。

其次,快速排序算法可以用于数据分组。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组操作,例如按照某个特定的属性对数据进行分类或分块。

快速排序算法的划分过程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准元素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并分别对每个组进行递归处理。

这种分组操作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中常被使用,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数据处理结果。

此外,快速排序算法还可以用于查找问题。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我们常常需要在数据中查找特定的元素。

传统的查找算法,如线性查找和二分查找,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处理大规模数据。

而快速排序算法可以通过先排序再查找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使用快速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再利用二分查找等高效的查找算法在排序后的数据中进行查找。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查找的效率。

3. 快速排序算法的局限性与改进尽管快速排序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排序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排序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排序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1.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思想在排序算法上的应用,它是目前最快的排序算法之一。

快速排序算法在各种语言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C、Java、Python等。

2.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一种插入排序,它结合了不同增量排序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插入排序的缺点。

它的优势在于插入排序的效率很高,而其它排序算法很难提升性能。

希尔排序通常在排序大型数据集上使用,它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查询排序、数据结构课程中的排序问题、系统管理功能中的日期排序等等。

3.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一种分治思想在排序算法上的应用,它能够将数据进行分块处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查询排序算法。

由于归并排序也是稳定排序,因此它很可能在一些金融系统中有应用,比如银行排序系统可以基于客户姓名来排序,由于姓名可能会重复出现,因此可能使用归并排序来完成。

排序算法的原理及应用

排序算法的原理及应用

排序算法的原理及应用一、排序算法简介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算法之一。

它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

排序算法不仅可以使数据有序排列,还可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插入效率等。

二、常见的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有许多经典的排序算法,每个算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位置。

通过多次遍历和比较,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2.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将未排序的数据逐一插入到已排序的数据中。

通过不断地将无序区的元素插入到有序区的适当位置,最终使整个数组有序。

3.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选择当前未排序区域中的最小(或最大)元素,将它和未排序区域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通过多次选择和交换,将最小(或最大)的元素逐渐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4.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并分别对这两个部分进行排序。

通过递归地运用快速排序,最终将整个数组排序。

5.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分治法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将待排序的数组分成两个长度相等(或相差1)的子数组,分别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将两个有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三、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排序算法在实际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数据库索引在数据库中,索引是一种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数据结构。

对于一个有序的索引表,我们可以使用排序算法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排序,使得数据库的查询操作更加高效。

2. 编程语言的库函数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提供了排序函数,这些函数底层使用了不同的排序算法来排序数据。

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调用这些函数,无需自己重新实现排序算法。

3. 财务数据分析在财务数据分析中,常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排序,以便进行排名、比较等操作。

排序算法及其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

排序算法及其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

排序算法及其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能够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排列成有序的形式。

排序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数据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排序算法及其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

一、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元素,并两两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如果顺序错误则进行交换。

经过多次遍历后,最大(或最小)的元素被移动到了最后一个位置,然后再对剩余的元素进行相同的操作,直到所有元素有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实际应用中对大型数据集排序时效率较低。

但其代码简单易懂,适用于小型数据集的排序。

冒泡排序在数据结构中常用于链表的排序操作。

由于链表的特殊性,插入和删除操作比较容易,但排序操作相对复杂。

通过冒泡排序,可以对链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提高链表的查找效率。

二、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元素划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并将其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经过多次遍历后,所有元素都有序。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效率较低。

但与冒泡排序相比,选择排序的交换次数较少,适用于数据移动较为耗时的情况。

选择排序在数据结构中应用广泛。

例如,在堆排序中,通过选择排序可以将无序的堆数组调整为有序的堆数组。

选择排序还可以用于选择数据结构中的最小(或最大)元素。

三、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是一种直观简单的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元素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经过多次遍历后,所有元素都有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效率较低。

但与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相比,插入排序的比较次数较少,适用于对部分有序的数据进行排序。

插入排序在数据结构中也有广泛应用。

快速排序实际运用

快速排序实际运用

快速排序实际运用一、快速排序简介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是实际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排序算法之一。

快速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元素小于另一部分的所有元素,然后再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排序,递归地进行下去,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二、快速排序的实现原理1.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2.将序列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右边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3.对左右子序列分别进行递归调用,直到子序列长度为1或0。

三、快速排序的优化尽管快速排序已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优化的空间。

1. 随机选择基准元素选择基准元素的方法会影响算法的性能,如果选择的基准元素是序列中的最小或最大元素,将会导致分割不均匀,使得算法的效率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随机选择基准元素,可以使用random函数来实现。

2. 三数取中为了避免选取基准元素时的最差情况,可以采用三数取中的方法,即从序列的首、尾和中间选择三个元素,选择它们的中值作为基准元素。

3. 小数组的插入排序当待排序的序列长度较小时,快速排序的递归调用和分割操作会带来一定的额外开销。

因此,可以设定一个阈值,当序列长度小于等于阈值时,采用插入排序进行排序。

4. 单边递归快速排序的递归调用会导致函数调用的开销,可以通过单边递归的方式来减少递归调用的次数。

单边递归的思想是在分割操作时只递归处理较短的子序列,而对较长的子序列使用迭代操作。

四、快速排序的实际运用快速排序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数组排序快速排序在对数组进行排序时的效率非常高,它可以通过多次分割和递归调用来快速将数组排序。

2. 大文件排序对于大文件的排序,内存可能无法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因此需要分块读取,对每个块进行排序,然后合并块。

快速排序适合这种场景,可以对每个块采用快速排序进行排序,然后再进行块的合并。

c语言中快速排序法的原理及应用

c语言中快速排序法的原理及应用

C语言中快速排序法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原理是通过递归的方式将数组分成两部分,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排序,最终达到整个数组有序的目的。

快速排序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临时数据。

2. 原理快速排序的原理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中小于等于基准元素的数放在基准元素的左边,将大于基准元素的数放在基准元素的右边,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排序。

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基准元素。

可以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也可以选择随机位置的元素作为基准元素。

2.将数组分成两部分。

遍历数组,将小于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放在左边,将大于基准元素的元素放在右边,基准元素所在的位置即为分割点,左边的元素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

3.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排序。

对左边的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再对右边的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

4.合并结果。

左边子数组和右边子数组都已经有序,将左边子数组、基准元素和右边子数组依次拼接起来,得到最终排序结果。

3. 示例代码以下是一个使用C语言实现快速排序的示例代码:```c #include <stdio.h>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i = low, j = high, pivot = arr[low]; while (i < j) { while (i < j && arr[j] > pivot) { j–; } if (i < j) { arr[i++] = arr[j]; } while (i < j && arr[i] <= pivot) { i++; } if (i < j) { arr[j–] = arr[i]; } } arr[i] = pivot; quickSort(arr, low, i - 1); quickSort(arr, i + 1, high); } }int main() { int arr[] = {8, 3, 6, 2, 5, 1, 4, 7}; 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quickSort(arr, 0, n - 1);print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消息传递型并行程序,采用监测事件分析方法是最有效的调试分析手段之一,但是,监测事件分析方法常常会产生大的监测数据集。

在根据这些监测数据分析并行程序中的并发事件时,经常会用到一些分类排序操作。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时效性,寻找和采用适合于大数据集的、快速和稳定的算法是有必要的。

“快速排序算法”B-[1]就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一种快速排序算法,它无须直接比较元素之间的大小,排序速度优于传统快速算法,适用于整数和浮点数构成的大或超大数集。

快速排序算法的研究1 B-文献中,作者给出了详细的快速排序算法及其[1]B-C++语言源程序代码。

我们在所开发的“并行调试与监测分析工具”[2]软件中具体应用该算法时,却发现文献所给出的算[1]法代码存在着结构错误。

因为依据给出的原代码进行排序操作时,在超大数集的结果中常会出现严重的丢数现象。

仔细研究后发现,所给算法及其源程序代码在比较到末位时跳过了将分类结果记入结果链的操作,从而引起了丢数现象的发生。

但是,该算法的基本思路还是正确的,算法的基本思想重述如下:对于用位二进制表示的任意整数或浮点数,有如下约n ∀定:符号位为表示正,符号位为表示负。

对于,如果10 x x 为负数,就对的数值部分求反,符号位用来表示。

x 0根据上面的约定,设数集为,从高位到低位,按位去S ∀检查数集中的数。

如果,其最高位第位为,则存x (n-1)1x 入 S 1中,否则存入x S 0,这样,S 1中的数就一定大于S 0中的数。

再检查S 1∀中的次高位,如果∈(n-2) x S 1,其次高位为1,则存入x S 1-1中,否则存入x S 1-0中。

同样检查S 0中数的次高∀位,如果∈x S 0,其次高位为,则存入1x S 0-1中,否则存 x 入S 0-0中,这样,就可以得到S 1-1,S 1-0,S 0-1,S 0-0。

其中S 1-1中的数一定大于 S 1-0中的数, S 1-0中的数一定大于 S 0-1中的数,S 0-1中的数一定大于S 0-0中的数。

这样,如按从大到小对中S 的数进行排序,就可以得到S 11,S 10,S 01,S 00。

如果其中S 11中的数的个数不为或,对01S 11中的数继续检查从开始的n-3以后的各位,直到将 S 11中的数全部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排 定。

同理,对S 10,S 01, S 00中的数作同样的处理,就可得到数集中的数的完全排序。

改进后的算法1.1 设是一数集,用位来表示集中的每一个数。

由第S n S n-1位,第位,…,直到第位构成位。

设要求将中的数从n-20n S 大到小排序。

i1i1检查中数的第位如果的第位为,则(1) S i=n-1, x i 1S = S U{x},i0i011−n 10−n 11−n 10−n 否则,当时即得,。

排在之S = S U{x}(i=n-1, S S S S 前)。

i 1i 0i1i 0i 1生成结果链表→排在之前,即中的数皆大(2) S S , S S S i0于中的数。

S i 1i1如果中的元素个数为或,则对中的数排序已完成(3) S 01S ,转。

否则,(4)∀i 1i1∈,。

对中数的所有位排序已完成,转 x S i=i-1if (i<0) S。

否则,(4)i 1i1i 0i 0如果的第位为,则,否则,转x i 1S = S U{x}S = S U{x}, 到。

(2)i1i 0i 0i 0检查后面的,如果中的元素个数为或则对(4) S S S 01, S 中的数排序已完成,转。

否则,(5)∀i 0i0∈,。

对中数的所有位排序已完成,转x S i=i-1if (i<0) S 。

否则,(5)i 1i1i 0i 0如果的第位为,则,否则,转x i 1S = S U{x}S = S U{x}, 快速排序算法的研究与应用B-张慧成 1,刘章山 1,葛 刚 1,魏 鸿 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郑州)1. 4500022. 450003摘 要:描述了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正确的实现算法,然后给出了两种结构形式的、用实现的程序源代码,最后介绍了它在B-C++并行程序监测分析工具软件中的应用。

关键词: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B-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Quick Sorting AlgorithmZHANG Huicheng 1,LIU Zhangshan 1,GE Gang 1,WEI Hong 2(1.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02;2.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ureau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3)【】Abstract A modified B-quick sort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HEN's B-quick sorting idea, the new algorithm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 of CHEN's algorithm that misses out the elements in the result data set. Two segment codes written in C++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forms are presente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used in the parallel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nalysis software toolkit is introduced.【】Key words Sorting; Algorithm; B-quick sorting algorithm第30卷 第13期Vol.30 №13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2004年7月 July 2004・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 312文章编号:1000—3428(2004)13 —0054—02文献标识码:A—54—到。

(2)i 0是最后一个数集否?如果是就结束,输出链中的数即为(5) S所得之结果。

如果不是,取下一个数集转继续。

(3)改进后的排序源程序段1.2与上面描述的算法稍微不同,这里给出的是按从小到大顺序的排序算法程序代码:ResultNode *SortLink(node *headt){ResultNode *pHead,*pResult,*pR1;初始生成一个结果节点,表示待排数集//pResult=new ResultNode;初始化待排序个数//数的个数pResult->order=ctrl_number; //已处理位数初始化pResult->shift=0; //待排数集链表pResult->headt=headt;//pResult->next=0;排序结果链首初始化pHead=pResult; //NodePoint pMed;已处理位计数初始化int shift=0; //lp1: while (pResult->order>=2)先将待排数个数为的数集{//pResult->order pResult->headt 按第位进行分类,该位为的数集保存在链首指针为//pResult->shift1链尾指针为的链表中,数的个数为。

//pMed.headt,pMed.pt1pMed.m/该位为的数集保存在链首指针为链尾指针为/0pMed.pt3,pMed. /的链表中,数的个数为。

/pt3Next pMed.ZeroBitpMed=GetTwoSetBySortByBite(pResult->headt,pResult->shift, pResult->order);if ((pMed.m==0)&&(pMed.pt3!=0))没有位为的数,只有位为的数{//10pResult->order=pMed.ZeroBit;pResult->shift=shift;pResult->headt=pMed.pt3;}if ((pMed.m!=0)&&(pMed.pt3!=0))既有位为的数,又有位为的数,则将表示老数集的节{//10点分裂为两个节点,分别表示新分类的两个子数集//pR1= new ResultNode;新节点代表新分类的位为的数集//1pR1->order=pMed.m;pR1->shift=shift;pR1->headt=pMed.headt;pR1->next=pResult->next;原节点现代表新分类的位为的数集//0pResult->order=pMed.ZeroBit;pResult->shift=shift;pResult->headt=pMed.pt3;pResult->next=pR1;}if ((pMed.m!=0)&&(pMed.pt3==0))没有位为的数,只有位为的数{//01pResult->order=pMed.m;pResult->shift=shift;pResult->headt=pMed.headt;}if ((pMed.m==0)&&(pMed.pt3==0))数集中既没有位为的数,也没有位为的数{//01cout << "The error is in while (pResult->order>=2)";cout <<';}标记已处理到第位shift++; //shift所有位已处理完,排序结束if (shift>31) goto wEnd; //}累计每一个数集处理的位数//wEnd: CountAvarage+=pResult->shift;继续处理下一数集pResult=pResult->next;/ /直到所有的数集都处理完if (pResult!=0) ; //{ shift=pResult->shift;goto lp1;}return pHead; }程序结构的另一种改进办法1.3为了使程序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和可读性,应尽量减少语句的使用,因此可以将前面程序段中的结构体进goto while一步作如下改写:while (pResult!=0){while (pResult->order>=2){pMed=GetTwoSetBySortByBite(pResult->headt,pResult->shift, pResult->order);if ((pMed.m==0)&&(pMed.pt3!=0))没有位为的数,只有位为的数{//10pResult->order=pMed.ZeroBit;pResult->shift=shift;pResult->headt=pMed.pt3;}if ((pMed.m!=0)&&(pMed.pt3!=0))既有位为的数,又有位为的数,则将表示老数集的节点分{//10裂为两个节点,分别表示新分类的两个子数集//pR1= new ResultNode;新节点代表新分类的位为的数集//1pR1->order=pMed.m;pR1->shift=shift;pR1->headt=pMed.headt;pR1->next=pResult->next;原节点现只代表新分类的位为的数集//0pResult->order=pMed.ZeroBit;pResult->shift=shift;pResult->headt=pMed.pt3;pResult->next=pR1;}if ((pMed.m!=0)&&(pMed.pt3==0))没有位为的数,只有位为的数{//01pResult->order=pMed.m;pResult->shift=shift;pResult->headt=pMed.headt;}if ((pMed.m==0)&&(pMed.pt3==0))既没有位为的数,也没有位为的数{//01cout << "The error is in while (pResult->order>=2)";cout <<'\n';}标记已处理到第位shift++; //shiftif (shift>31) break;}CountAvarage+=pResult->shift;继续下一数集处理pResult=pResult->next; //if (pResult!=0) shift=pResult->shift;}(下转第页)74—55—入侵分析与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