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化讲座(第十一讲)
从世界现代化看中国式现代化
从世界现代化看中国式现代化
丰子义
【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1
【摘要】从世界现代化的视野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由“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加快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在有关现代化这样一些重大关系问题上尤其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在现代化的普遍与特殊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能动选择和创造;在现代化的“外源”与“内生”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经过自身努力,不再是外源现代化,而是内生现代化,实现了从外源向内生的深刻转型;在现代化的自主与依附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不“依附”,也不“脱钩”,破解了“依附”发展与“脱钩”发展的二元难题;在现代化的学习与创新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实现了从简单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重大跨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示范。
【总页数】11页(P5-15)
【作者】丰子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从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看
2.世界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选择
3.从三个视野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特征、文明意蕴与世界意义
4.世界现代化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5.论五个“重大原则”——从“五个坚持”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ypf_第十一讲集体行动的理论
集体行动研究的鼻祖-法国 思想家勒庞
理论核心:心智归一法则——作 为 个体的人个个不同,但是一 般都是理性的、有教养的、有文 化的和负责任的。但一旦聚到一 起,随着聚众的规模扩大,个体 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启发和感染 ,最后导致各色人等的思维和行 为方式渐趋一致;其行为也越来 越受到脑下垂体控制,变得越来 越非理性。
组织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
在批判康豪瑟的理论(批评者认为:组织联系越 广,参加社会运动的可能性越高)基础上,欧伯 箫(Obershall)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运动与社会 组织之间关系的理论。 社会运动动员潜力有两个方面: 1、社会的组织形式及其强弱。 2、社会的整合力强度。 对两个理论的评论:中层组织丰富的社会可能运 动很多,但是也减少了全民大动员的可能性(欧 的批判其实并不正确)。
集体行动研究的鼻祖-法国 思想家勒庞
理论核心:心智归一法则——作 为 个体的人个个不同,但是一 般都是理性的、有教养的、有文 化的和负责任的。但一旦聚到一 起,随着聚众的规模扩大,个体 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启发和感染 ,最后导致各色人等的思维和行 为方式渐趋一致;其行为也越来 越受到脑下垂体控制,变得越来 越非理性。
康豪瑟理论的核心是对中层组织的社会功能的阐 述:中层组织能够对精英政治进行组织化和民主 化控制;能够提供一个交往和讨论的平台,使民 众对现实的感知更为真切和现实;中层组织的多 样性能够导致利益和认同的多样化,降低一个社 会发生超大规模社会运动和革命的可能性。 大众社会是中层组织薄弱,民众直接受精英的操 纵的社会。 他认为,发达的社会中层组织对极权主义大众运 动的产生具有根本性的约束作用。
搭便车理论(free-rider problem)是现代美国社 会运动和革命理论(资源动员等)的重要基础。 从宏观研究到微观和中观研究,从起因到发展进程 和动态的分析。议题包括: 物质和人力资源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 政治机会的作用; 微观动员过程和组织、人际网络在社会运动参与者 动员过程中的作用; 语言和策略形式及其对社会运动发展的影响; 文化、情感和认同的作用;与媒体、舆论的互动关 系等。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讲述了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的概况。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城市化带给人们居住条件的完善和便利,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城市化的利与弊,感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1.重点: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2.难点: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的原因与特点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美国摩尔购物中心。
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对!城市服务设施的进步。
那么,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如何演进的?又有哪些意义和问题?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城市化的演进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概况如何?在世界和中国分别有何表现?学习探索1.概况(1)路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作用: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现代化进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现代化进程。
站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禁为我国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在此,我将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背景1. 历史渊源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国际环境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我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融入世界发展体系。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由于“左”的错误,我国现代化进程一度受到影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 改革开放时期(1978-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外汇储备国。
(2)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在航天、高铁、5G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3)民生改善:我国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现代化进程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4.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第十一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述
第一,“总体性”与“伟大的现实主义” “总体性”是卢卡契用来表述历史发展过程中主客体 关系的一个概念。他由此概念出发,发展出一整套以无产阶 级的命运为中心的、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理论。 在文艺理论问题上,卢卡契同样是用“总体性”概念 来说明他对现实的理解,“总体性”同样被运用在他的现实 主义理论休系之中。 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的“总体性”是:人类历史上的 整个现实主义文学是一个总体,每一个现实主义大师,每一 部现实主义名著也是一个总体;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真实性 是一个总体,现实主义作家所塑造的每一个典型,甚至每一 个典型细节也都是一个总体。以这种“总体性”的观念考察 作品,实际上是要求用一种全面、相互联系的态度来把握对 象,而不是片面、孤立地分析问题。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整 体来对待,这是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 了很大的发展,1976年,英国评论家、《新左派评 论》主编佩里· 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 书问世,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细致 的考察研究,总结出了这一思潮的一些特点,开列 了一张包括卢卡契、本杰明、马尔库塞、阿多尔诺 等著名学者在内的13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 名单,介绍了这些学者在美学和文艺领域的研究情 况。由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逐渐在英、 美等国流传开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 理论思想也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 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社会 发展的这一现象,西方世界的各种思潮都力图给予 说明和解释。有的人片面地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加以 研究,有的单纯用人道主义予以解释。更多的人是 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出路,但是他们又不放弃自己 的基本理论立场,这样就出现了各种牌号的“西方 马克思主义”,如以法国的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 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法国的萨特和梅洛· 庞蒂 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意大利的 德拉· 沃尔佩和他的学生科来蒂为代表的“新实证主 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影 响最大的则是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它是“西方马 克思主义”发展达到高潮的标志。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十一讲观后感
主题: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十一讲观后感一、开场白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第十一讲作为该系列讲座的延续,将继续探讨和解析一些重大时代命题,引领学生思考。
二、主要内容1. 主讲人简介张桂梅教授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师,专注于西方哲学和我国哲学研究。
在学术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讲座主题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当代我国与世界”。
3. 呈现方式张教授以幻灯片和清晰的语言为学生们呈现了该主题下的多个子题目,例如当代我国的发展挑战、国际关系中的我国角色等进行详细解析和分析。
4. 亮点观点- 我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当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我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个人感悟1. 感知家国命运张教授的讲座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当代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以及我们每个人作为我国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
我国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更是与家国命运息息相关。
2. 提升世界意识通过讲座,我意识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员,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各国的了解和理解,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3. 增强民族自信张桂梅教授深刻阐述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这让我更加自信地为自己是我国人而骄傲。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信心,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真实的我国。
四、结语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十一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我国和世界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激发了我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我相信,在张教授的引领下,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一定能够为我国和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对讲座的进一步思考1. 挑战与机遇在张教授的讲座中,我对当代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对全球形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世界现代化理论
世界现代化理论1 世界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理论是以西方社会现代化历程为基本出发点,并从新视角审视全球化中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历程的一大新兴理论。
科学研究社会变迁是多学科的问题,涉及到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学科的知识。
因此,世界现代化理论也既是一门社会理论,也是一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
首先,世界现代化理论将认识当前世界各国多样发展状况作为关注核心,重新审视过去千年以来世界多元文明发展史和全球化发育史,揭示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进而为构建新时期复杂社会发展演进史提供理论参考。
其次,世界现代化理论从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重新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将20世纪90年代晚期的新全球化视角对分界的另一种理解,这将改变此前以西方社会现代化为基础的传统理论维度,更加重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从而提出可以实现的新的现代化文明社会发展道路。
第三,世界现代化理论将新全球化和社会变迁理论结合起来,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文化、思想、宗教研究等多学科特性为基础,发起一种新的审视全球多元文明、多极世界地区发展历史变迁实践,从而为认识新时代世界发展脉络、探讨新型文明共同体模式提供研究基础。
首先,世界现代化理论重新审视了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社会现代化发展类型的对于一体化的世界的理解,这有助于将多种不同文明价值理论加以平衡。
世界现代化理论更多被视为一种预见性的审视,能够充分捕捉庞杂复杂的实践社会体,理解全球社会发展中的文明交融性,以及文明各色风貌共存的地域架构,也切实为新型共同体的建构提供方向性参考。
其次,世界现代化理论特别注重新全球化形势下的地域多元社会,釄见新全球化时期全球文明复杂性的崭露,充分肯定不同社会发展脉络的多样性,而实践性的社会变迁又体现出复杂性和一致性的矛盾关系,从而为新时期社会发展新理念的研究留出空间,考察新时期多元文明沟通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防止排他主义思维的扩张,赋予不同文明展示自己的机会。
历史教案: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
历史教案: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一、引言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主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教案将探讨现代化的定义和特征,同时分析不同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二、什么是现代化?1. 定义:现代化是指一个社会从传统农业经济、封建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和自由民主社会转变的过程。
2. 特征:- 工业化:经济结构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
- 城市化:人口流动向城市集中,形成大规模都市区。
- 自由民主:政治体制逐步向民主制度演变。
- 知识经济:以科学技术和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
三、西方世界的发展历程1.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并逐渐蔓延到欧洲其他地区。
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手工业,机械生产开始兴起,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了经济迅猛发展。
2. 帝国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积极扩张殖民地,以获取资源和市场。
这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并将工业革命的影响带到全球。
四、亚洲国家的现代化1. 日本:在19世纪末学习并吸收西方技术和制度后,日本迅速实现了现代化。
他们发展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在20世纪早期通过军事扩张成为亚洲大国。
2. 中国: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
即使在近代以前,中国已经是经济强国和文明古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良机。
近代以来,中国为了赶上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五、非洲与拉美的现代化1. 非洲: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陆之一,但由于殖民地时期经济被剥削、战争等原因导致现代化进程较慢。
然而,在21世纪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开始迎头赶上,并成为新兴经济体。
2. 拉美:拉美国家在殖民统治下实现独立后,也面临现代化的挑战。
虽然该地区曾存在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但近年来也有国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六、现代化带来的挑战1. 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现代工业化社会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十一讲20世纪的东西方文化
(5)、苏联史学 苏联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十月革命后 占据主导地位。30年代,苏联史学界已普遍确 认整个世界历史的过程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合乎 规律地更替。史学工作者即着手对本国和世界史 的各个时期和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专题研 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史学随着苏共二 十大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批判,开始重新探讨史 学中存在的问题。本国史研究的中心转到苏联社 会史和党史方面。同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列 宁主义史、世界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各 社会主义国家史、“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 和 发展史、民族解放运动史。
阿图尔· 叔本华及其著作
弗里德里希· 威尔海姆· 尼采(1844—— 1900)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他认为,贪得无厌的权力意志是万物的本 原。它不仅是有意识活动的人本质,也是一切自 然事物的过程和内容。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权 力,扩张自我。尼采提出了超人哲学。他说, “超人”就是人类中的“精英”、“天才”。尼 采认为超 人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代都有过。他把人类历史 描绘成强者和弱者,以及这两者之间的永恒斗 争。尼采鼓吹战争,宣扬雅利安人种是欧洲的新 种族,赞扬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尼采的权力意志 论和超人哲学是反科学的、反民主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它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后来又成为法西 斯专政的理论根据。
阿诺德· 汤因比 (1889-1975)
(2)、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 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以新的自然科学和 新的哲学观念为基础,对19世纪西方占统治地位 的实证主义史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意大利的克 罗齐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不是复制和再现过 去,而是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多种理论 问题。英国的科林伍德则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 史的口号,认为历史不是孤立的、个别事件的集 合,而是无始无终的过程,研究历史是要透过事 件的表象去辨析出其中的思想来。批判、分析的 历史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助于人们思想的澄 清和认识的深化。历史哲学从思辨到分析的转 变,使史学与哲学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为密切的关 系,但同时,它也使历史似乎成了艺术和哲学一 类的东西,使它丧失了科学的地位。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讲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广水一中2012—2013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十一讲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_广水一中丁勇2012年8月7日星期二一考点梳理(一)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1含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性的第一动力)2主要表现(注意区分)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依托科技发展,虽然品牌是某国的,但通过多国国际分工与协作完成;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也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对于我国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尤其要创造国际知名品牌资本全球化(投资领域)知道经济全球化除了涉及商品生产和交换,也涉及资金、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3载体:跨国公司①含义:见书②作用: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影响(“双刃剑”)⑴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的发展。
它促进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不利影响: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5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正确态度: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入世为标志)(1)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况(2)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中国入世的积极影响:见书96页③中国入世面临严峻的挑战:按世贸规则办事是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对一些落后行业带来冲击;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明显增加。
第十一讲《我国的客运专线》
淄博
⑦
渤海海峡
烟台
线
威海
烟 蓝蓝村
⑧
线线
青岛
120°
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交通分布情况
40°
线 西宁 新
兰 线青 兰
渝 兰 兰州
35°线
线 赤峰 通
沈
线
丹
鞍山
线
哈
哈
包
呼和浩特 包头 线
包
集宁 大
包
皇岛
大 线
兰 银川
神
大同 京
线
神
黄
京 线 黄骅港
大连 烟台
线 中卫
线 线
中 宝 宝鸡
上海
110°
115°
120°
客运专线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s--PDL
定义: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 目前在我国,铁路等级除Ⅰ、Ⅱ、Ⅲ级外又 增加了“客运专线”等级,时速200至 350km/h的铁路统称为客运专线,曲线半径 一般在2200m以上。
设计速度: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时速
1.3 几个重要路段客运专线 向莆铁路自南昌枢纽引出,经江西抚州、福
建沙县至莆田(福州),全长约560km。这条铁路 将构成我国中西部地区至东南沿海新的、路程更 短的通道。还有九江南昌、海南东环、南京杭州、 南京安庆、成棉峨、长春吉林等客运专线铁路。
2 铁路提速线路规划
1997年以来,中国铁路连续进行六次大面 积提速,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4月18日将 实施的第六次大提速,时速≮160km线路延展 长度可达到近万公里,京沪、京广、京九和陇 海线部分区段,京哈、胶济、浙赣、武九、广 深等延展长度约6000km的线路将实现时速 200km 到250公里的运行目标。
第十一讲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备 考 攻 略
雷州八中 原创课件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
必会核心知识 政治: ❶ 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 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❷ 坏 外交: ❶ 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 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❷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中 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
三、文化上: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必会核心知识 1.毛泽东思想 ❶内容: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等报告,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 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 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❷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 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科技成果 ❶“两弹一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时,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❷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❷“大跃进”运动: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 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❸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即生产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由公社 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第十一讲《我国的客运专线》
客运专线安全可靠。安全是人们出行选择交通 运输方式的首要因素。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日 前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居民的随机抽样调 查问卷显示,现在有66.9%的居民外出首选火车, 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看中铁路运输安全。铁路客 运专线是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它采用 了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前后两列车 必要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止列车追尾及正面冲撞事 故。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行车设施诊断、监测、预警 设备和科学的养护维修,构成了客运专线现代化的、 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
意义:
在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能够大幅 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分流既有线的大部分客车,缓解既有线 运能紧张的局面,同时还可以满足大经济区、大城市的增量运 输的需求,腾出既有线用来发展货物重载运输,适应日益增长 的运输需要。
首先,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运,能够大幅度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运力需要。初步预 测到2020年,铁路旅客、货物运输需求分别达40亿人次、40亿吨, 年均增长速度为7%和4%。建设客运专线,不仅可以转移既有线上 大部分客车,而且还可以满足增量运输的需求,特别是能够腾出 既有线能力用于发展货物重载运输,迅速形成高速度、大能力、 安全畅通的运输通道,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 “四纵”、“四横”把中国的东部、中部 和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城市纳入规划,不但
打通了南北东西的大通道,还形成了环渤
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城市群的轨道交 通网。以北京为例,到2012年将会形成1小 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城市圈。从北京 乘坐高铁出发,1小时可达天津、唐山、秦 皇岛、石家庄、张家口、承德等地;2小时 可到济南、郑州、太原、沈阳一带;3小时
川 渝怀线 黔☉贵阳☉怀化 线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第11课走向世界的中国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忧患意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奋斗。
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及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
知识: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懂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分析】《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是第十一课的第一项目的内容,本项目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作用。
该项目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层次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发展趋势。
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认清世界的发展方向,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层次二:“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主要讲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
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使青少年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思路】本项目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作用。
教学主要围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国在世界中地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方面展开。
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为辅,同时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1)精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
(2)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1)搜集有关当今世界存在的贫富分化、局部战争、霸权主义等问题(2)搜集近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大事,中国近期参与的重大国际活动。
第11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90年代
1.东部与中西部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 2.7大经济区域 地区、西南和华南地区、东北地区、中部五 省区、西北地区
第 13 页
邮箱: dldx2977@ 博客:
第三、 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 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经济市场化程度。 •我国在社会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生产 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等都还有待于进 一步建立和完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自然经济还占相当大 的比重。 •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已经由短缺 经济过渡到买方市场经济。 •80年代初期,理论界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卖方市场的弊端,明 确提出经济改革顺利推进需要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和供给略 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为克服“瓶颈”约束,政府加速了产 业结构的调整。 •90年代初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空前提高,各类商品的供 给缺口日益缩小,生产资料市场呈现供求平衡、价格平稳、 交易平淡的“三平”格局。
1978-1998年我国农业总产值构成
年份 1978 1990 1998 农业 80.0 64.70 56.20 林业 3.44 4.30 3.40 牧业 14.98 25.70 30.80 渔业 1.58 5.40 9.60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孟祥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孟祥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8页
邮箱: dldx2977@ 博客:
补充内容:第二层含义
• 第二层含义:集中反映在“初级阶段”上, 它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水平。 •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和初级 阶段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我们只有在坚持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来理解初级阶段, 在承认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上来建设社会主 义,才能既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概念和政策, 又能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方法, 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理论。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十一讲内容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十一讲内容一、概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人们往往面临着选择困难和价值取向的困惑。
作为大学生,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次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十一讲以“科技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探讨科技发展对人文精神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科技时代中弘扬人文精神。
二、科技与人文的融合1. 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促进科技与人文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
科技的发展为人文提供了许多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比如数字化的图书馆、网络文学等,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和传播;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也能够激发科技的创新力和人文关怀,使科技更加贴近人文、服务于人类的全面发展。
2. 科技发展对人文精神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追求高新科技的往往忽略了传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功利主义倾向和人文精神的缺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三、科技时代中的人文精神1. 突出人文关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强调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死、人的尊严、人的精神需求,才能使科技真正造福人类,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2. 弘扬传统文化在科技时代,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多种压力和冲击,我们应该通过推广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让科技与人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和谐发展。
四、结语在当今世界,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遵循科技与人文相互促进的规律,才能实现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我们也需要在科技时代中弘扬人文精神,将科技服务于人类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次讲座能够引发学生们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和探讨,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升。
五、科技与人文的新发展1. 创新科技促进人文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可以为人文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鲁教版九年级政治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课标内容:四、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何国家安全意识;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增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能力:提高全民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增强忧患意识,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世界形式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知道开放的中国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资料以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国际恐怖主义危害人们的安宁生活的相关事例,能够从中分析其所表达的信息;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正确认识其本质。
教学难点:(1)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2)青年学生如何为祖国走向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
教学重点:走向世界的中国应如何应对机遇何挑战?课时安排:四课时授完。
(一)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教材P125)图片一: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图片二:反战游行(期盼和平)图片三:非洲饥饿儿童;图片四:全球扶贫大会。
(需要发展)教师讲述:第一组照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第一组照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
◎这些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教师小结:(答案)当今的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的人民正在经受着战争和贫困之苦。
处在战争中的人们企盼和平;处在贫困中的人们需要发展。
因此,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着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面对战争,人们在思考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今天这个时代的主题又是什么?2、板书课题: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二)新课导学:1、当今时代的主题(P126)(1)当今时代的主题(P126)阅读教材,感悟思考:◎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作业)教师归纳:尽管人类目前仍面临着战争、贫困等诸多严重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第十一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和“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十一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和“蒸汽时代”的到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温馨提示】 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一是中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二是新航路的开辟。
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1792年,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2.《人权宣言》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独立宣言》。
工业革命火车机车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命题点一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2015·北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由此可见当时广为流行的思潮是( )A .民主共和B .人文主义C .三民主义D .民主与科学 2.(2015·玉林)下面的知识结构图适合于说明( )A.文艺复兴的原因 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C.明治维新的过程 D.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思想,赋予欧洲航海家勇于开拓、创新、冒险的精神;天文学的进步,也使当时的航海家们相信地球是圆的。
因此文艺复兴运动有助于新航路的开辟。
3.(2015·安徽)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于2015年5月1日开幕,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
在欧洲进入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展现了无尽的魅力。
这一时期该国涌现的文化“巨人”有( )①但丁②伏尔泰③达 芬奇④牛顿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2014·无锡)“欧洲人说,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是一个有功之臣;印第安人说,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
”这里的“他”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命题点二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5.(2014·贵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并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英国实行的是议会高于王权的君主立宪制。
第十一讲 近代中国的币制改革
南京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
• 1928年是近代金融、货币制度发展方向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南京 国民政府召开由金融界、实业界和各团体代表的全国经济会议,会上 确定了发展国家银行、统一币制的基调。 • 在发展国家银行的问题上,金融界与政府存在根本分歧:金融界提议 仿照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体系,在既有的市场基础上,成立一个由各 银行入股控制的“联合储备银行”,以实现“调剂金融、统一币制” 的功能,而国民政府则坚持建立与政治统一相一致的中央集权式的金 融体制。 • 1928年之后,信用货币制度发展的方向从市场主导转向了行政主导, 国民政府进一步加快了统制金融、统一币制的步伐,并推动信用货币 发行逐步统一在政府手中。
南京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
• 南京政府通过发行金融公债增加官股的手段,不花一文, 于1935年初控制了中国、交通银行。中、交两行被强行 改组后,政府对金融界的控制能力发生了根本变化。 • 到1935年底,中、中、交三家银行总资产占到银行业总 资产的56%和钞票发行的78%[1],尔后政府又控制了中 国通商、中国实业、四明商业储蓄等商业银行,又以金融 公债“救济”钱业,成立上海钱业监理会加强对上海钱庄 的监管。至此,“上海银行业公会与钱业公会再也没有力 量和当局分庭抗礼了[2]”。法币改革最终能够在1935年得 以成功实施,与政府控制以中、交两行为中心的上海金融 业是分不开的。
银行业在推广信用货币方面的作为
• 在推广信用货币方面,这时期银行业进行了如联合发行、领券、分区 发行等一系列重要的金融创新,其中,北四行在联营基础上,设立了 “四行准备库”发行钞票。其发行的“中南钞票”信誉卓越,发展速 度超过了国家银行与银行业的整体平均水平; • 交通银行于1922年创立的“发行独立、准备公开”是建立银行券信 用的一个重要制度,这个制度把银行的存贷业务与发行业务分开,切 断了它们之间资金的流通,保证银行对发行的银行券具备充分的兑现 能力。并被其他银行模仿推行,到30年代,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重要 发行银行均在各大报纸上公布准备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化讲座(第十一讲)主讲人:钱乘旦 教 授主持人:何传启 研究员时 间:7月17日上午9点-11点地 点: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现象何传启 研究员:世界现代化讲座第十一讲非常荣幸请到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钱乘旦教授,钱教授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史学会理事、英国历史学会理事长。
在过去的20年内有15本专著,其中有不少关于现代化的书,过去5年内发表论文28篇。
特别是在2003年给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解“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历史发展考察”,后来演变成《大国崛起》电视文献片,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也给中国人重新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契机。
今天请钱教授来讲解现代化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失误现象,我们过去讲了很多都是现代化的成就,好像现代化就是发达国家、强国的复兴之路,但是实际上,现代化过程中有很多陷阱,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观念的误区对一个国家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
下面我们请钱老师给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失误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教训和启迪,大家欢迎。
钱乘旦 教授:非常感谢何传启研究员,也非常感谢各位给我这个机会,和现代化研究的同行们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今天我先汇报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然后听听各位同行的意见。
这么多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在进行现代化研究,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是这方面一支重要的力量,而且它从理科的角度切入现代化研究,这是非常有特色的。
我们社科界是知道这支力量的,也知道中心所做的成绩。
我对中心每一年的年度报告虽然不是一字一句地读,但也都翻看过,知道各位所做的工作,有很多内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比如说何先生一再提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这样的观点,我们也都在学习。
今天既然给我这个机会,我就谈谈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问题。
我国现代化研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是诸多国家成功的经验,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着是不是要现代化的争论,以及起步之后,我们如何从已经历过现代化过程的国家那里汲取经验。
因此,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背景中,成功经验说得比较多,这是正常的。
关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问题,国外的研究早就注意到了,谈论也比较多,特别是他们研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经历的情况,在那些情况中他们就看到很多曲折、很多挫折,所以在他们的著作当中关于失误的问题也还是说得比较多。
但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内说得比较少,到目前为止也还不充分。
我对这个问题是说得比较早的,在90年代初就开始提这个问题了,我说过现代化过程极其曲折,难度很大;而且,如果看一下整个世界的历史,分析一下各个国家发展的过程,就会发现从世界的角度说,失误多于成功,失败的现代化多于成功的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失败,即便是成功的现代化,它的过程当中也包含着许多不成功,包含着许多失误。
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我们谈现代化的失误,不仅是出于现代化研究的要求,而且也是在谈历史的事实。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全力以赴地追求现代化的目标,到现在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了,走到现在应该认真地去谈失误问题,不要躺在成绩上面睡觉。
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头,要说问题,再不说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小问题不解决,大问题就成堆,最后甚至解决不了。
出于这样的思想,今天就用这个机会谈一谈现代化失误的问题。
一、现代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代化也不创造理想的社会,现代社会本身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把现代社会理解为完美无缺的理想境界。
直到今天为止,还是有些人认为现代化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了现代化,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有不少人会这么想,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研究现代化人对此应该有深刻理解。
我认为,现代社会不过是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我们历史学界常常把人类社会划分成几个阶段,比如古代社会、中世纪、近代现代等等。
无论使用哪种划分方法,人类历史是可以被划分成不同阶段的。
在我看来,现代现代社会仅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段落,从分段的意义上说,它和中世纪这样的概念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人类的历史会还会继续发展下去,除非人类灭绝,人类历史就不会停止,不可能说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是现代社会,即由现代化所产生的社会。
何传启先生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四个阶段,我未见得会完全赞成这样的划分,但从历史可以划分为阶段这一点上说,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是一致的。
既然现代社会是历史的一个阶段,它就不可能完美无缺,不可能是理想境界,好像天堂一样。
实际上,理想的境界是不存在的,任何社会都不会十全十美,因此现代社会当然是有问题的,并且必定有问题。
我们看一看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确实解决了人类社会的某些问题,比如说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但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它也造成了新问题,不会说老问题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问题就越来越少,到最后就一个问题也没有了,真的到了没有问题的时候,人类社会也就不存在了。
事实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现代化过程中,说不定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产生三个新问题,甚至十个,解决了老问题,产生了新问题,产生的比解决的更多、更不容易解决,有些问题到人类灭亡也许都解决不了。
举例来说,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是增长。
人类进入近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增长的潜力无穷无尽,势头越来越猛。
这种情况无限维持,一定造成资源方面的问题,而且发展速度越快,问题就越大,越不可收拾。
地球只有这么大,只有这么多资源,全部用完了也就没有了。
因此发展迅速越快资源问题就越大,这是现代化造成的问题、也是它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然人们可以说:地球资源用完了,我们可以到月球上、火星上去,但是,即使到月球,月球的资源也会被用完,况且如何去月球?如何利用月球资源?到目前为止都只是停留在设想的层面上。
所以说,资源是一个大问题。
环境也是一样,尽管人类现在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而且,从治理方面说,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跟上世纪70、80年代的情况大不相同。
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一定造成环境问题,而工业生产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工业的生产方式规模太大,不给自然环境以恢复的喘息期。
比如说,在原始社会,整个地球上人口非常稀少,那个时候人类也在破坏环境,例如刀耕火种,但那种破坏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有能力恢复自己。
在工业生产的规模与速度之下,再怎么采取措施,环境的破坏仍不可逆转。
因此,我想说的是,现代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有问题,即便不犯错误,不出现任何挫折,现代社会本身仍然有问题。
再比如说,人口增长问题,现在全球人口有60多亿,在二战结束时还不到20亿,照这样的速度增长,以后的人口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这是现代化过程所引发的一个后果,这个后果如何处理?如何去解决它?人口增长的问题似乎也无法解决,当然它又和资源问题联系在一起。
另外,城市化的问题,这也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现在的城市化,不是说大城市的城市化,像纽约、伦敦、北京、上海,现在说的是农村也在城市化,农村也相对地在按照城市的模式规划和建设。
这种城市化再加上人口的无限增长,总有一天地球上到处铺满水泥和钢筋。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地球变成什么样呢?以上说的都只是物质方面的问题,实体的、能够看得见的东西。
还有一些是看不见的,非物质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亲情问题、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商业化造成的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对财富的无限追求,金钱万能、以钱为本。
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已经能体会到了。
还有,科学主义、科学万能,这种思潮也普遍蔓延,许多人认为科学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科学在,人类社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被解决。
因此人们只需要发展科学,科学发展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在我看来,科学只是一种工具,科学能解决一些问题,但科学同时也制造问题,科学引发的问题有时候比其他问题更严重。
例如克隆,假如有一天真有克隆的人出现了,怎么办?克隆人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混乱,一旦人的生命是被“生产”出来的,声明还值得珍惜么? 万一以后世界上克隆人比非克隆人还要多,就人类来说,这是进步,还是什么?科学是需要引导的,它只有被用于造福人类,才有可能造福于人类。
对科学崇拜和科学万能的信念所造成的后果,我不表示乐观。
我对“科学主义” 持有深深的怀疑态度。
我说的是“科学主义”,而不是“科学”,“科学主义”的意思就是:盲目崇拜科学,认为科学万能、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但科学又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化带来了科学,也带来了它的副产品,即科学万能。
总结上面这些,就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即现代社会本身是有问题的,现代化不创造理想的境界。
即便在现代化过程中一切顺利、完全不犯错误,顺顺利利地走进了现代社会,这个社会自身就是有问题的。
况且,在现代化过程中不犯错误、完全的顺利、一点曲折都没有,这又根本就不可能。
没有哪一个地方曾经是这样,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是犯了很多很多的错误,而且错误多于正确、失误多于成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即便我们回过头去看,说某某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相对来说取得了成功,但它的过程本身也会是失败多于成功。
下面就谈过程中的失误。
二、现代化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失误,常见的失误包括:财富分配不均、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不当、现代化道路选择偏差、社会冲突、犯罪问题、腐败问题等等。
(1)财富的分配是一个陷阱,在现代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不小心就陷进去,造成严重失误。
这个问题等一下展开说。
(2)政治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有一个互动的关系及互动的作用,在这方面处理不当,就在有些国家出现了政治的高度动荡,影响到国家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这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而且不在少数。
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法国现代化的过程就出现了高度的政治动荡,给法国工业化带来负面影响。
在历史学界,这个例子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人们越来越明白了法国的工业化和政治动荡有相关关系。
除法国以外,拉美也是出现政治高度动荡的地区,拉美国家19世纪初开始独立战争,不久相继独立,但之后100多年时间里政治动荡很严重,对我们今天看到的拉美现状是有影响的,所谓拉美的“低度发展”。
政治动荡是另外一个陷阱,一个很容易出现误差的领域。
(3)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另一个经常会出问题的方面,也就是说,现代化过程中走岔了道、走错了路,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说,德国、日本就出现这种情况,它们的现代化道路发生偏差,出现方向性错误,造成严重的恶果,它们的军国主义道路对整个世界造成很大的伤害,当然也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
走错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走错了路是这些国家所犯的最大错误,它们的现代化过程因此而表现得非常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