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是全国的政治、文 化和国际 交往中 心。北京人 口的总 量、结 构、质量和分布 , 直接关系着首都的建设和 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 人口问题在首都发展 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人口在 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动规律 , 探讨人 口分布及其与服务设施分布在空间上的协调 性, 对于解决城市交通、环境、住宅、社会 治安等问 题, 对于 合理配置 城市商 业、文 教、卫生、体育等服务设ຫໍສະໝຸດ Baidu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本文基于 北京市第 五次人口 普查资 料, 对北京市人口分布现状特点, 人口分布 与服务设 施分布的协调 性进行了分 析与评 价, 为有关部门的城市人口管理与服务设施 建设提供参考。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 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析
张文新
(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与 资源科学系 , 北京 100875) [摘 要] 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 全面 、 系统地 分析了北京 市人口分 布的
现状 特征 。同 时采用对应分析方法 , 对北 京市人 口分布 与服务 设施分 布的协调 性进行 了分析 与 评价 , 即分别对照人口分布现状与 城近郊 区医院 、 中 学 、 体育 场馆 、 影剧 院等服 务设 施的分 布 现状 , 分析人 口与上述各项服务设施 在空间 分布上 的适应性 与不协 调之处 , 揭 示了人 口分布 与 服务设施分布之间存在的问题 。 最后对北京市人口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 关键词 ] 北京市 ; 人口分布 ; 服务设施分布 ; 协调性 ; 问题 ; 对策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 3054 ( 2004) 01 0078 07 [ 中图分类号 ] C922
地区 1990 年 城区 近郊区 远郊区县 北京市合计 233 7 398 9 449 4 1081 9 总人口 ( 万 ) 2000 年 211 5 638 8 506 7 1381 9
京市外迁至其他省市区的人口比较少, 因而 城区人口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城区人口向近郊 区迁移所致。从人口密度来看, 城区人口密 度有较大下降, 1990 年至 2000 年人口密度下 降了 2549 人 平方公里, 但 2000 年城区人口 密度仍高达 24282 人 平方公里。 90 年代以来 近郊区人口密度增长最快, 自 1990 年至 2000 年人口密度提高了 1870 人 平方公里, 远高 于远郊区县的增长值 37 人 平方公里与全市 平均 179 人 平方公里。
里屯、左家庄、香河园、双井、八里庄等地 区, 海淀区的甘家口、羊坊路、万寿路、永 定路等 地区, 以 及石景山 区的鲁古、新古 城、八角、老山街道等地区人口密集, 医疗 设施却较少, 需要长距离求医。 ( 二 ) 人口分布与教育基础设施分布 的协调性分析 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 , 北京市的主要中 学也绝大多数集中在四个城区 , 尤其是西城 区和东城 区, 分布着全 市 50% 左右的著名 中学 , 如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师大二附 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京二中、北京 五中、景山学校、北京五十五中、东直门中 学等。近郊区中海淀区教学质量最高, 海淀 区主要有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大学附 中、北京 101 中学等著名中学 , 朝阳区主要 有 94 中、 80 中、日坛中学等, 丰台区则主 要有 18 中、12 中等 , 石景山区几乎没有著 名中学。在教育设施的调整方面, 为了适应 人口向近郊区扩散的新态势, 有关部门做了 大量工作 , 在人口导入区新建或改扩建了一 些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学设施数量与质 量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主客观原因 , 调整教 育设施配置的工作仍不尽如人意, 近郊区学 校规模普遍比城区小, 招生人数有限, 教育 设施满足不了需求 , 以致出现学生 远程上 学! 的现象。如建国门以东地区各街道、西 三环附近以及北三环附近各街道近年来人口 迁入较多 , 人口密集, 但中学数量少, 需要 增添相应的教学设施。 ( 三) 人口分布与体育设施分布 的协调性分析 在体育场馆方面, 各项体育场馆也大多 分布在四个城区, 四个近郊区体育场馆分布 稀疏。城区中以崇文区体育场馆最多, 宣武
[ 作者简介 ] 张文新 ( 1968 年 - ) , 男 , 广西桂林人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 副教授。 78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 析
万人 , 增长 27 7% , 平均每年增加 29 万人 , 年平均增长率为 2 4% 。从三大区总人口增 长的情况来看, 城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人口 下降了 9 5 个百分点。近郊区人口呈现了较 大的增长, 人口增长了 60 1 个百分点。远郊 区县人口增长了 12 7 个百分点, 远低于近郊 区, 也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其人口有较 少增长。以上分析说明自 1990 年至 2000 年北 京市中心区 ( 城区) 人口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而近郊区人口有很大的增长。由于同期内北 表1 1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 析
展不相协调, 如人口较多的朝阳区朝外、三
二、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 设施分布的协调性 及其存在的问题
如何判断和评价一个地区人口分布存在 的问题与合理性 , 一直是人口学家们所关心 的问题, 但至今 尚无一个 大家所公 认的标 准。人口分布是否合理, 一般与人口分布的 均匀化没有直接与必然的联系 , 人口均匀分 布并不等于人口合理分布 ( 王桂新, 1997) 。 一般来说 , 考察人口的合理分布, 主要从人 口分布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 服务设施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是否 均衡和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北 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之间的协调性 方面来评价北京市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其存 在的问题。 ( 一 ) 人口分布与医疗卫生设施分布 的协调性分析 在医疗卫生设施方面 , 北京各主要医院 大都分布在四个城区 , 四个近郊区近年来医 院虽有较大发展 , 但与其人口所占比例不相 称。近郊区的海淀区主要有海淀医院、北医 三院、海 军总医院 ; 朝阳区 主要有 安贞医 院、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关厢医院、 日坛医院 ; 丰台区主要有垂杨柳医院、佑安 医院 ; 石景山区则没有大的医院, 只有石景 山医院、石景山中医院等区级医院。而城区 分布有众多 医院, 并拥 有 60% 以上的市级 医院, 如北京医院、同仁医院、协和医院、 宣武医院等著名医院 , 医疗卫生条件优越。 城区人口密集, 医院也比较多 , 二者分布基 本一致。但近年来, 大量人口从城区迁往近 郊区 , 近郊区人口增长迅速, 而医疗卫生机 构建设滞后, 人口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
资料来源 : 北京市第四次 ( 1990 年 ) 与第五次 ( 2000 年 ) 人口普查资料
表1 2
地区 1990 年 城区 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近郊区 朝阳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海淀区 233 7 60 6 75 6 41 8 55 7 398 9 144 8 78 9 30 9 144 3
北京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
( 二 ) 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值高低悬殊, 人口分布不平衡 首先从全市三大区来看 , 由表 1 1可 知, 2000 年全市人口 密度为 822 人 平方公 里, 而城区 为 24282 人 平方 公里, 分别是 近郊区 ( 4979) 的近 5 倍, 远郊区县 ( 328) 的 70 多倍。城区人口、产业相对集中, 人 口密度高于东京、莫斯科、伦敦、巴黎等城 市,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而远 郊区县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 约, 人口分布相对稀少。再从人口分布与变 动最为集中的城近郊区各区来看, 由表 1 2 可知 , 人口规模最大的朝阳区人口为 229 万人, 而崇文区仅为 34 6 万 人, 相差 6 倍 多; 人口 密 度 最 大 的 宣 武 区 人 口 密 度 为 31878 人 平方公里, 是人口密度最低的丰台 区 ( 4500) 的 7 倍。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密 度差别悬殊, 城区人口过于密集仍是北京市 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 三) 人口密度呈圈层分布 , 形成六个人 口分布圈, 人口密度基本上由城市 核心区向四周递减 城市核心区为人口分布的第一圈, 包括 东华门、西长安街、厂桥三个街道。由于天 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中山公园、北海公 园、景山公园、中南海等占用了大片土地, 使三个街道人口密度较四周低 , 成为旧城区 人口密度低值中心 , 2000 年各街道 人口密 度从小到大依次为: 东华门街道 ( 每平方公 里 16201 人 ) , 厂 桥 ( 17536 ) , 西 长 安 街 ( 18206) 。第一圈之四周人口密度明显提高, 形成人口密度值最高的第二圈层, 包括椿树 ( 49026) 、前门 ( 42522) 、崇文 门 ( 41280) 、 大 栅 栏 ( 41061 ) 、 牛 街 ( 35609 ) 、 广 内 ( 36524 ) 、 朝 阳 门 ( 36108 ) 、 建 国 门 ( 26562 ) 、 二 龙 路 ( 29866 ) 、 福 绥 境
80
( 34712) 、丰盛 ( 32842) 等街道 , 第二圈层 的人口密度平均值约为每平方公里 3 万人左 右。第二圈层之外分布有人口密度依次递减 的第三圈、第四圈、第五圈、第六圈。第三 圈包括东部的东直门、朝外、三里屯、呼家 楼, 北部的和平里、德胜门外、香河园、和 平街、北太平庄, 西部的北下关、展览路等 街道, 这些地区 大多为 四个城区 的外缘部 分, 人口密度平均约每平方公里 2 万人 , 基 本上与第一圈层的人口密度相当。第四圈层 包括东部及东南部的双井、南苑; 西部的甘 家口、羊坊路、万寿路、紫竹院; 北部的安 贞、学院路等街道 , 这些地区大多为四个近 郊区中邻近四个城区的那部分地区 , 人口密 度平均约为每平方公里 1 万人左右。第五圈 层为四个近郊区的外缘部分, 人口密度为每 平方公里 1000 5000 人之 间。第六 圈层为 部分近郊区乡村地域及各远郊区县 , 人口密 度每平方公里少于 1000 人。从各街道、乡 镇来看, 城区各街道人口密度大大高于近郊 区各街道。它们的人口密度是近郊区各街道 人口密度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 人口密度从 城区向远郊区县依次递减。 上述人口的圈层分布特征 , 基本上反映 了北京市长期作为帝王都城并在建国后城市 发展的特点。北京建城已有 3000 多年, 作 为帝王都城也有 800 多年历史 , 人口分布受 政治的影响, 历史上长时期以皇城为中心 , 城市核心区分布有众多官府衙门, 外围则聚 集了商业、手工业和居民区, 再外围则是农 业地带, 人口基本上集中在核心区之外围 , 因而第一圈人口密度低于第二圈, 而外围地 区人口密度则最小 ( 王均 , 1996) 。建国后 ,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 城市不断向外扩展 , 城市人口分布格局有所变化, 但基本格局依 旧。
总人口 ( 万 ) 2000 年 211 5 53 6 70 7 34 6 52 6 638 8 229 0 136 8 48 9 224 0 总人口增长 ( % ) - 9 5 - 11 6 - 6 5 - 17 2 - 5 6 60 1 58 1 73 4 58 3 55 2
资料来源 : 北京市第四次 ( 1990 年 ) 与第五次 ( 2000 年 ) 人口普查资料 79
北京市城近郊区区际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 人 km 2 ) 1990 年 26831 24534 25200 26289 33758 3109 3075 2593 3777 3387 2000 年 24282 21700 23566 21761 31878 4979 4864 4500 5977 5258 人口密度变化 ( 人 km2 ) - 2549 - 2843 - 1634 - 4528 - 1880 + 1870 + 1789 + 1907 + 2200 + 1871
[ 收稿日期 ] 2003 09 21
一、北京市人口分布现状特征
根据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同时 参考北京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 通过对北 京市三大区 ( 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县 ) 以 及城近郊区各街道、乡镇的人口规模和人口 密度的分析, 可以得出北京市人口分布现状 的如下特点: ( 一 ) 城区人口有所下降, 近郊区 人口有较大增长 根据北 京市 第四次 ( 1990 年 ) 与第五 次 ( 2000 年) 人口普查资料,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北京市总人口分布的变化见表 1 1 。 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为 1381 9 万人, 与 1990 年 7 月 1 日 0 时第四次全国 人口普查的 1081 9 万人相比, 增加了 300
北京市三大区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 人 km 2 ) 1990 年 26831 3109 291 643 2000 年 24282 4979 328 822 人口密度变化 ( 人 km2 ) - 2549 + 1870 + 37 + 179
总人口增长 ( % ) - 9 5 60 1 12 7 27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