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 (1)

合集下载

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同人类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有一个逐步衰亡、为新的社会所替代的过程,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开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形态,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多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奴隶制代替原始公社制经历了约3000年的时间,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经历了约500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例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

但在战胜国王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

一直到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的方式从荷兰迎来了一个带着荷兰海陆军进入英国的国王,这才使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过了86年,中间交织着进步和反动,共和和帝制,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内战和外战,征服外国和投降外国,尤其动荡不宁。

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讲,从建立到成熟大体经历了二三百年时间。

如果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萌发到这种生产关系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来讲,则经历了五六百年时间。

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成熟,是用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尚且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和长期的过程。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并且只能在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成长和成熟,更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此来推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同样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必然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市场的力量,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小生产力为基础的封闭狭隘的封建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又成为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极大障碍。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在不断深化,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有一个逐步衰亡、为新的社会所替代的过程,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开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形态,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多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奴隶制代替原始公社制经历了约3000年的时间,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经历了约500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

但在战胜国王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

一直到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的方式从荷兰迎来了一个带着荷兰海陆军进入英国的国王,这才使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

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讲,从建立到成熟大体经历了二三百年时间。

如果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萌发到这种生产关系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来讲,则经历了五六百年时间。

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成熟,是用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尚且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和长期的过程。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并且只能在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成长和成熟,更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个根本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确当时中国也已经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主要是:经济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了主导地位,政治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国际上苏联社会主义的榜样。

社会主义应该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
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三年,党中 央就改变了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 会理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传统的观点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认识到,国家工业化
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改造孤立地进行。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认识到,新民主主义 可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找到了对私人资本主 义和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逐步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办法。
这一条件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是 社会主义,而不表明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 就可以建立起合格的社会主义。
文化条件 ▲中国有80%的人不识字,文化教育水 平十分落后,对社会主义谈得上真正理解的 人就更少了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在众多人们 对社会主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国民素质 条件下,无论如何也是建立不起合格的社会 主义的。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 地解决了从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 变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思想。
此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急于把中国 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呢?
1、现实性的直接因素
经济形势的有利发展
新矛盾及其斗争的出现 斯大林的压力
2、基础性的决定因素。
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发生战略转变的
基础性的决定因素,是毛泽东的国内主要矛 盾理论。
1952年毛泽东盾。 这一基本判断把原来的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较长发展再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改为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之开始。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几条重要因素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几条重要因素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几条重要因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年级:2010级学号:01005002姓名:王晓亮都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的必然性。

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之前,到底有哪些社会背景,人文因素或者是政党的领导方式不同在影响着中国走何种道路的选择。

近代历史影响的因素。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社会一直在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下循环,尽管一个朝代替代另一个朝代,但封建体制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复制与再生。

1840年的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中国脱离循环圈,进入了近代。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由此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来,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

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没有过的变局。

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的仁人志士遍寻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向封建等级制度挑战,洪仁轩在《资政新篇》里提出了一些资本主义主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历经14年而失败。

1860年,洋务派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实现“富国图强”的目标,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走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指点江山,抨击时弊,开始了戊戌变法运动,如果成功,中国也许可能走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失败。

1905年,孙中山组织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很多人企望中国就此走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但辛亥革命最终的成果被清王朝的旧臣袁世凯窃取。

问题解析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问题解析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二)可能性 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按 照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 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只用了三年时间, 就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各项 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新民主主 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为向社会主 义转变创造了条件。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1.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 家政权的巩固,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 治保证。 政权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情,是从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 证。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政治制度还 不完善。为此,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 列斗争。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初步建立, 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意识形态 基础。
建国初期,党开展了思想文化改造工作, 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洋奴买办思想, 进行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使广 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逐步认识社会发展 规律。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与性质 特征:(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 主义因素起领导作用。 经济上,国营经济是领导成分;政治上 ,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文化上,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 济形态。 毛泽东承认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独立性和阶段 性,并且指出这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 展生产,搞好经济即民生问题。当时毛泽东 已经注意到,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 社会主义建立是有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即高 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落后的中 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也就避不开大工业及其世 界交往的普遍发展阶段。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3)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质。
毛泽东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是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的 楼梯。作为一个楼梯,必然是过渡的、暂时的,同时 和上下两个社会是紧密相联的,是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的。尽管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却又是暂时的。对于这 样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而言,发展不是目的,结束才 是归宿。换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是走上社 会主义之途的逻辑基点。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副本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副本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在建国初期,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后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战斗,最终选择了上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的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必然性。

第一,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就决定了它具有两面性。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这就使其具有了较强的革命性。

但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引进外国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

这又使其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那么发展资本主义必然遭到巨大的挫折甚至失败。

外国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中国设立工矿企业、航运公司、银行等等,并不是要使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恰恰相反,帝国主义强大势力的排挤和压迫,是民族资本主义难以生长起来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除日本以外,各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在这次战争时期和战后一二年间,中国民族工商业欣欣向荣,被称为“黄金时期”。

但随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后重新向中国扩张势力,这个“黄金时期”迅速结束了。

这种情形更证明,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资本主义是无法自由发展的。

在中国丧失独立主权的情况下,当然也谈不到按照本国的利益和需要,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等。

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造成了一个为它们服务的买办阶级,又竭力维持中国的封建土地关系和相应的社会关系。

以买办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的军阀、官僚、政党,是帝国主义所选中的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帝国主义从军事、财政各方面支持这些代理人,并通过这些代理人吮吸中国人民的血汗。

当这些代理人中的这一个或这一批倒下去时,帝国主义就以另一个或另一批取而代之。

封建势力虽然腐朽落后,但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并同买办势力结合起来,就成了难以摧毁的堡垒。

中共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探析——基于社会心理角度的分析

中共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探析——基于社会心理角度的分析

2011年2月第5期。

总513期轧F e b.2011V01.513NO.5。

中共提前向-7比会主义过渡的原因探析——基于社会心理角度的分析欧阳明(武汉理工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湖北大学08级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00)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2—0101-03摘要:毛泽东在195 2#-9月24目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首次提到从现在起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到10月下旬,中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正式确定。

这说明中共原先提出的,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以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准备的设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共做出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定,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予来探析。

关键词:社会心理社会主义过渡总路线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前后,无论是在中共中央领导层,还是在广之中,出现形形色色的救国方案,经过比较和实践,广大的大的人民群众之中都普遍存在着急于求成,渴望尽早摆脱中国人民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历史也最终选贫困,走向富强,急于走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心理,这种社会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这种比较和选择,实心理对当时中共中央领导的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际上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情感好恶,他们普遍向往最终使这种社会心理上升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指导当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时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灯塔。

作为一向重视走群众路线,执而在现实中,刚刚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新中国仍然政为民的政党,作为懂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的党的中央领处在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导层,把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上升为社会主义过渡总了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路线是可以理解的结果。

事实上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过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渡时期总路线,做出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是有着深发动的朝鲜战争给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新厚的社会心理基础的,下文将试着阐述当时中国社会存在中国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被帝国主义侵略和凌辱。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09法本李萍200966414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摘要: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就如我国的社会形态一般,经过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这便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其建立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发展到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而这里所说的过渡,是指一个物由一个形态转变为另一个形态,即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因此称之为过渡。

那,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从书本上和相关资料上,我们可以得出起必要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增长,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让中国有望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但,在转变为社会住主义社会国家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根据史实表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解放区建立起来,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

面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成立,中共中央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可分为:(1)对于性质的分析: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

毛泽东做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分析,刘少奇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产生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概论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

概论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

第四章专题: 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 亿(旧卢布) 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 旧卢布
序号
时间
1950.2.14
协议金额 12 12.36 3.4 6 0.7 10.36 6.1 0.035 0.088 5.2 2.78 2.47 7.23 68.78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工业化中期阶段标准 值
2005年全国平均的水平 2005年全国平均的水平
人均GDP 美元) 2400~ 人均GDP(美元) 2400~4500 1703 产业 一产 25 ~15 12.5 结构 38~ 二产 38~45 47.2 % 三产 37~40 8月9日发布首部工业化 37~ 年 40.3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 200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 40~ 劳动 一产 40~30 46.9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 --1995 蓝皮书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 力结 2004年 2004年 25~ 二产 25~30 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 22.5 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构% 数据 35~ 35~40 30.6 三产 院副院长陈佳贵任组长的中国社科院“ 院副院长陈佳贵任组长的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 40~ 城镇为36.7% 36.7%; 消费结构(%) 40~35 城镇为36.7%; 化进程”研究课题组成果) 化进程”研究课题组成果),通过对中国工业化进 食品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 农村为45.5% 农村为45.5% 程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结论: 程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已进入工 数)
第四章专题: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新民主主义论 ——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根本错误》 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根本错误》 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根本错误

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官方解释1农民,资产阶级,开明地主这些阶级发动的一系列改革革命救不了中国2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独立富强,阻挠革命,因此只能走共产主义具体阐述中国要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有其必然性决定的: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相互勾结,一步一步地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寻找救国之路,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

这充分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这是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封建势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农民阶级及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地把握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找到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 、 50年的巨变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50年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实现了国家独立,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依法治国已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们将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些被圈养的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落后国家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来源于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交往的局限性,使每个民族都在走着自己孤立的发展道路。

文明的创造在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因而尽管人们每天都在重新发明和发现,但创新往往是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艰辛之路。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关键词]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改造[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加速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或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逻辑结果。

在这场运动结束后毛泽东对农业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始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

对于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尤其是毛泽东为什么在50年代中期突然决定加速农业改造的步伐,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相当多的论者把这一运动的发动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联系在一起,一些国外学者则将其归因于毛泽东的所谓“民粹主义”思想,或者认为它是毛泽东主观意志的产物。

笔者认为,毛泽东提出加速改造的动因并不仅仅是希望中国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更非个人一时的“偶然冲动”,而是另有更现实的原因,即它不过是对实践中出现的矛盾所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法。

简言之,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工业化建设对农业的要求和农业发展不适应工业化的矛盾,促使党的领导人寻求加速改造传统农业的方法以解决这一矛盾。

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时限的估计按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设想,在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将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至于这个时期有多长,说法不一。

1948年9月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到“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的政策是要不得的”,“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的办法,则要犯‘左’倾的错误”。

毛泽东插话说:“到底何时开始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后还要15年。

”(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土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页)在1949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不要急于追求社会主义化,如果希望搞社会主义,太快了,会翻筋斗。

中共二十八年,再加上二十九年、三十年两年,完成全国革命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

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参见《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36页)。

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回答很简单,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

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和理解。

首先,从近代中国历史的演变来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相对帝国主义而言)和民主进步(相对封建主义而言)。

在中国,哪一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取得了引导中国走何种道路的主导权。

在晚清,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有可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并未成功。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以及民国初年由同盟会改组的中国国民党,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有可能通过推翻清政府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软弱,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被清政府最后一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窃夺了。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人民涂炭。

五四运动以后,国家形势发生很大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前进方向有清楚的阐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了走向社会主义,第一步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从十年内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并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号召,鼓舞着广大人民。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以消灭中共为目的的内战,结果在内战中彻底失败。

这个结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二,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之一是大同思想。

《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老百姓的追求。

毛泽东提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及影响

毛泽东提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及影响

毛泽东提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及影响1953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改变原先的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阶段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提出从新中国建立到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是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毛泽东为什么会提前提出社会主义改造,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来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有的提出是由于主要矛盾的改变,有的认为是受苏联影响,有的认为是为了进行工业化等等。

这些因素的确多多少少影响了毛泽东的决策,但是这些都是间接因素,而不是直接影响毛泽东放弃以往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进行经济建设然后再一举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的原因,这中间必定有个对新民主主义思想的认识转变,有了这种转变才导致毛泽东改变了原先的设想。

毛泽东的新民主义理论是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经历了从提出到形成合再到成熟进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我们考察下新民主主义论特别是其中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论述的发展过程,可以大体理清这一理论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演变的和它具有些什么特点。

从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认识转变问题。

一、新民主主义从提出到改变的历史过程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概念,是在毛泽东1939年12月写成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别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他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带来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紧接着是1940年1月的《新民主主义论》,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纲领。

明确了新民主义主义的经济是:“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国家所有,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国家并不没收其它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然后是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明确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纲领,在内容上比《新民主主义论》更进了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 ‚五毒‛行为:即行贿、偷税漏税、盗 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 情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二、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4.解决工业化所需积累。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计划体 制、在政府的主导下组织进行工业 化……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陈云)认为,一五时期农产品的供需是紧张的, 开荒、修水利、合作化是农业增产的三种方法,根据以 往经验,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好办法(一般可增 产10%到30%)。当时轻工业的增产主要不是增加投资的 问题,而是原料的问题”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P303
——马林科夫在1952年苏共十九大上的讲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我国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是 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资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地 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 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 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 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问题, 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曾经遇到了的,苏联 是用有计划地领导和发展农业合作化的方法解决了, 我们也只有用这个方法才能解决它”。
——李茂岚主编∶《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P136
从1952年到1986年,国家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从农业拿 走5823.74亿元,年平均为200—300亿元。
11 12 13
总计
1954.10.12
1954.10.12 1955.2.28 1955.10.31
5.2
2.78 2.47 7.23 68.78
5.46
2.78 2.47 7.23 66.133
5.46
2.78 2.47 7.23 62.88 3.283
资料来源:原苏联著名经济学家М· 斯拉德科夫斯基《苏中经济贸易关系史(1917-1974)》 И·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合作化后,组织起来的农民,自己动手搞水利。人 还是那些人,但组织起来,力量就大得多,积肥、改良 农具和种子、改进耕作技术等等以前不易办的事,之后 都不难了”
——《陈云年谱》(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P29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以前认为最尖锐、最严重的粮 食问题,依靠农业集体化“顺利地 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新民主主义论 ——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根本错误》
王明
新民主主义,理论自托陈; 资革成功后,资行社不行。 苦心劝其改,怒意流于形。 列义被修正,前途迷雾存。
于1939年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50年代苏联对华贷款总表
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预计最晚到2021年中国将 城市化率(%) 40~50 43% 实现工业化。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一、命题分析:何时实现过渡比较合适?
2.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现况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材料1
1949年我国的工业化水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一、命题分析:何时实现过渡比较合适?
4.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可能速度看:
中国仅用了7年——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一、命题分析:何时实现过渡比较合适? 考察结论:
总体水平 低于1800年的英国、1890年的法 国,接近1910年的俄国 人均水平 当于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 10% 济中的比重 现代工业占工农业 17% 总产值 就业结构 城市职工809万人,占全国劳动力 的4.5% 城镇化水平 不足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本专题主要思考题:
1.你认为新中国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原因? 2.延伸题:你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一、命题分析:何时实现过渡比较合适?
几个参照系:
1.从工业化的进程看: 2.从生产力的发展现况看: 3.从中共制定的路线看: 4.从生产关系的变革速度看:
经济
1 2 3 4 5 6
1951.2.1 1951.4.10 1951.9.12 1951.9.15 1952.11.9
0.38 10.36(大约)
7
8 9
1953.6.4
1954.1.23 1954.6.19
6.1
0.035 0.088
6.1
0.035 0.088
6.1
0.035 0.088
10
序号 时间 金额 用途 1950年2月14日 1 12亿 经济建设 1951年2月1日 2 9.86亿 购买军用物资 1952年9月15日 3 0.38亿 种植橡胶 1952年11月9日 4 10.36亿 购买60个步兵师装备 1953年6月4日 5 6.1亿 购买海军装备 1954年1月23日 6 从1950年到1956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约13亿美元 0.035亿 有色金属公司 1954年6月19日 (52亿卢布)的贷款,其中4.3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其余 7 0.088亿 有色金属和石油 部分主要用于购置军火。 1954年10月12日 8 5.46亿 特种军事用途 1954年10月12日 9 2.78亿 转让中苏合营公司苏联股份 1955年2月28日 10 2.47亿 转售安东苏军物资 1955年10月31日 11 7.23亿 转售旅大军事基地苏军物资 总计 56.76亿旧卢布,另加利息5亿旧卢布,共计62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一、命题分析:何时实现过渡比较合适?
1.从工业化的进程看:
其一:世界经验 其二:中国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工业化中期阶段标准 值
2005年全国平均的水平
人均GDP(美元) 2400~4500 1703 产业 一产 25 ~15 12.5 结构 二产 38~45 47.2 % 三产 37~40 40.3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8月9日发布首部工业化 劳动 一产 40~30 46.9 蓝皮书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 力结 2004年 二产 25~30 22.5 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构% 数据 三产 35~40 30.6 院副院长陈佳贵任组长的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 消费结构(%) 40~35 城镇为36.7%; 化进程”研究课题组成果),通过对中国工业化进 食品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 农村为45.5% 程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已进入工 数)
年 89年
70年至120年左右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一、命题分析:何时实现过渡比较合适?
3.从中共制定的路线看:
1953年6月正式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教材P83
1.意识形态的压力。 2.对农村出现的新的贫富差别的担忧。 3.对发展资本主义的担心。 4.解决工业化所需积累。 5. 国家安全的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二、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1.意识形态的压力。
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第四章专题: 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本专题主要教学内容:
一、命题分析:为什么说是“提早”? “提早”了多少年? 二、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2
1949年我国主要工业品人均占有量
中国产量 落后于 落后于 落后于 落后于 英国的时 法国的 美国的 德国的 时间 时间 时间 间 生铁 0.46公斤 210年 160年 190年 160年 原煤 59公斤 250年 119年 160多 109年
钢 0.29公斤 120多年 106年 94年 水泥 1.22公斤 落后于这些国家
若按每年最少200亿元的 剪刀差推算,建国后的前 30年至少是6000亿元。
“据雷锡易等人测算,从1952年到1978年,中国农业通过剪 刀差方式向工业转移的剩余为6320亿元,加上农业税共达7264 亿元。扣除国家给农业的发展、建设等方面的资金1730亿元, 农业实际向工业净提供资金5534亿元,平均每年205亿元。”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二、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2.对农村出现的新的贫富差别的担忧。
农村重新出现了买卖土地、借放高利贷 和租佃土地、雇工生产等现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专题:提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动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