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纲必修三 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VIP专享]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VIP专享]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道家:老子和庄子;观点: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还认为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1)孔子(至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思想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已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

(2)孟子(亚圣):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人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墨家:墨子;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治国主张 “尚贤”。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商鞅、韩非子。

观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工商皆本。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提倡从实践中求得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主张物质第一性的,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朴素辩证法思想5.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2)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经世致用。

新版2012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

新版2012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

2012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要求能力要求: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次,它包括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知道、了解、列举、简述等能力要求。

要求记住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并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获取历史信。

理解:指领会历史概念、现象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它包括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理解、概述、概括等能力要求。

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基本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运用:指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它包括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分析、比较、认识、说明、探讨等能力要求。

要求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联系社会实际,贴近时代,进行比较、评价合探究。

必修二课次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①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识记②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理解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①商周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发展的主要表现识记②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理解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①商人的来历③两宋城市发展的表现识记②交子、商帮理解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理解②重农抑商运用第5课开辟新航路①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识记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运用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①17世纪“海上马车夫” ②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识记③早期殖民侵略带来的影响理解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识记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运用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识记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运用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①洋务运动运用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理解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①19世纪末、一战期间(1912-1919)、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理解②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和主要成就识记②中共八大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理解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运用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识记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①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识记②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理解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运用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运用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①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标志②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识记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运用第18课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运用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识记②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理解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理解模式”②“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及评价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识记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影响理解②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识记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①欧盟成立的时间和影响理解②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成员国③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时间识记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运用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及影响理解必修三课次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运用②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思想主张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②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理解第3课宋明理学①理学和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识记②“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理解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识记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①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识记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理解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①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④欧洲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及影响理解③“文学三杰” ⑤新教三大教派识记第7课启蒙运动①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②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识记③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和启蒙运动的意义运用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运用②《九章算术》的地位④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⑤《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的作者和地位识记③《授时历》理解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①《诗经》《离骚》②唐诗繁荣的条件理解学③宋词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④元曲的代表人物⑤明清小说的代表作识记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①汉字的演变脉络③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识记②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理解④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⑤京剧的形成理解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①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理解②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③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识记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①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识记②进化论创立的标志及意义理解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①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②法拉第的贡献③互联网的影响理解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识记②魏源和《海国图志》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解④维新变法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影响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③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识记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①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③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作用理解②“三大政策”的内容识记第17课毛泽东思想①“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提出③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②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识记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①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识记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①“两弹一星”的研制和“神舟”飞船飞行成功的意义理解②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及其意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内容理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①“科教兴国”战略理解②教育“三个面向”识记第22课文学的繁荣①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及作者③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②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理解第23课美术的辉煌①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②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③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⑤19世纪印象画派代表作及作者⑥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④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理解第24课音乐和影视艺术①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识记②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 必修3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 必修3

【例1】(2010·上海单科)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 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 )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解析:图中,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 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这不是相互利用,又是什么? 答案:D
1.挑战教皇的权威。 (1)天主教会: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 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 得救。 (2)马丁· 路德改革:①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 路德贴出 “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 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②主张:因信称义。 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 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解析:题干要求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②是宗 教改革时期的人物,⑤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所 以选A。
变式训练2: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 的相同点是( )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此题可以通过排除法获得答案。中国明末清 初时期,只是出现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启蒙思潮 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也缺乏广泛的阶级基础, 由此排除B、C、D。直推法为:反封建是启蒙思潮 的一个基本内容,文艺复兴时期培根和布鲁诺提倡 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中国的王夫之是一位杰 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故选A。
(3)影响:在马丁· 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 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 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 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欧洲宗教改革家虽然都是虔 诚的基督徒,但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 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 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90分钟100分)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出现最早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2.下列有关四大发明外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4世纪起,造纸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B.指南针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C.13世纪中期火药与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传人欧洲D.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了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美洲与欧洲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4.“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许多科技领先世界。

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属于中国的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

据此回答5一10题。

5.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A.指南针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C.圆周率D.浑仪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A.祖冲之B.石申C.郭守敬D.沈括7.右图是《周稗算经》的书影,它是一部A.数学著作B.医学著作C.哲学著作D.天文学著作8.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doc无答案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doc无答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3.(2012年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第3课宋明理学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形成与数理科学的兴起1.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a.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b.科学革命的背景与意义2.数理科学的兴起与发展a.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拓扑学的发展b.伽利略的力学理论与物理学的发展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微积分学的发展第二章: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重构1.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意义a.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b.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世界历史的重构a.欧洲列强的崛起与新帝国主义时期b.19世纪的亚非拉与殖民地统治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a.帝国主义与导致战争的冲突b.战争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2.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影响a.俄国革命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b.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a.日本侵略与太平洋战争b.德国的侵略与欧洲战争c.原子弹的投放与战争的结束2.冷战的爆发与全球影响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竞争b.冷战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第五章: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全球化的挑战1.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与应对a.恐怖主义的崛起与全球安全形势的紧张b.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与平衡2.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a.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b.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挑战第六章: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1.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建立a.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b.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挑战2.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a.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a.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开放b.现代化建设与开放的影响总结:。

2012历史考纲及课标

2012历史考纲及课标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

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III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III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Ⅲ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背景: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2、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及其影响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历史背景: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需要。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A、特点:包容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

B、董仲舒思想主张: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核心)③“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3)后世影响:①使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更加重视思想、文化、教育,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②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太学:(1)时间:西汉武帝时期(2)概况: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②太学学员为“博士弟子”,老师为“博士”③以儒家“五经”为教材。

(3)影响:①太学的创办是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状况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④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

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第三课)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理学(1)含义:北宋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3)深远影响:①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

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

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2011---2012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按考点整理)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详解】一、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课本P4-6)1.道家:①代表人物:老子(李耳)、庄子(庄周)----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②主要观点:“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 儒家:①代表人物: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②主要观点:核心是“仁”3. 墨家:①代表人物:墨子(墨翟) ----代表下层平民百姓②主要观点:“兼爱”、“尚贤”“非攻”4. 法家:①代表人物:韩非子----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②主要观点:依法治国,利用权术和权威在驾驭、威慑臣民。

二、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课本P4-5)1.孔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①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②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

③主张“克己复礼”。

(目的在于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这是其思想中保守的)④教育思想比较进步,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 孟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①政治:“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理解: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贵”是指重视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中的作用,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③伦理观:“性善论”。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 荀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民本思想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

③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课本P8-10)1.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方面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历史 必修三 学业水平考试讲义 二单元

历史 必修三 学业水平考试讲义 二单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必 修 二 高 中 历 史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知 识 点 讲 座 ( 岳 麓 版 ) 高 锋
第二单元
仔细看书 完成填空
6.元散曲 (1)兴起: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宋、金________
的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分化,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 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参考答案: 1.西周 屈原 楚 6.俚曲俗谣
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_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2)代表作: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 属北宋张择端的《________》。 2.明清 (1)概况:刻书坊用________作为小说、剧本的插图; 百姓也往往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 且 更 具 生 活 上 的 ________ 。 种 类 有 ________ 画 、 ________画、__Fra bibliotek_____画等。
宋代重________,________阶层兴起,________生活丰富 多彩。 (5)明代:书法更加强调________的创造。原因是社 会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
必 修 二 高 中 历 史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知 识 点 讲 座 ( 岳 麓 版 ) 高 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山水画 文化 剪纸 写意
残山剩水 小说
2.时代
社会
清明上河图 主观性情
自信心
必 修 二 高 中 历 史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知 识 点 讲 座 ( 岳 麓 版 ) 高 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复习提纲.doc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复习提纲.doc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习要求: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成就,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重视人文,轻视自然。

%1讲究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1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忽视理论概括。

3、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1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制度,科技人员地位低下。

%1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文化:推行极端皇权和文化专制政策,传统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1外交: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科技思想: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提升。

%1统治阶级从根本上对科技不予重视,重政轻技、重道轻器。

学习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宋四家 的主要书法成就,知道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 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中国的艺术 1、书法艺术(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一楷书一行书(演变趋势:由 繁到简)(秦通行)(秦末)(汉)(汉末)(晋)2绘画艺杏()中国画三()山水画的~3妥(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1 追求抒情写意风格;%1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 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1 注重诗意3、 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1) 形成:%1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1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1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 (2) 特点: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③唱、念、做、打 有机结合;④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学习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了解李白、杜甫、 苏轼、辛弃疾及其文学成就,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提纲 必修三第二、三单元

提纲 必修三第二、三单元

第二单元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P29~30多样性P31~33传播P34~37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要求:态度- “认同”“尊重”P32原则:一律平等P33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P34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P34~35大众传媒意义P37传媒的含义:传播媒介P36(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真正面向大众)大众传媒的含义P36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37功能优点:传递、沟通、共享P37促进中华文化发展与进步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传统文化P39~43继承和发展P43~46含义:长期;形成并保留P39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P42表现P39~41影响(作用)和意义P42对待的态度P43 p70习俗 - 基本形式建筑 - 重要标志文艺 - 重要组成部分思想 - 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集成的必然要求P4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P4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4~46矛盾运动社会制度发展方向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思想运动社会变革文化发展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决定促进推动催生决定促进含义: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P31地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P3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体现文化的继承性文化创新P48~55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P48~49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50 意义P49~50 途径 P51~53学习吸收以我为主 反对四个主义根本途径(基本要求):立足于社会实践P52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特点P62~69原因: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70 作用:强打精神力量;不竭力量之源P70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见证:汉字、史书典籍P64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P66~67 区域性P68 民族性P69 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P72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P75 发展(两个时期)P76~77 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怎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P81 地位P76 作用P72必要性P78~79。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提纲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提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演进历程:西方奴隶制时代:萌芽──古希腊思想家们的思想;14至 17世纪: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17至 18世纪: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近代的明确而成熟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前 5世纪1. 背景 1古希腊经济繁荣(2民主政治的发展(3人的地位的提高2. 表现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三大哲学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同: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异:智者学派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规范,重视教育对人的重要性。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14至 17世纪条件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首兴意大利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人才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核心成就文学领域文学三杰:薄、但、彼艺术领域达 ·芬奇等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宗教改革(16世纪 (1天主教会的压榨背景 (2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艺复兴的影响兴起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拉开序幕:1517马丁·路德公布《论纲》过程宗教思想:“ 信仰即可得救”扩展结果:形成新教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①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动摇了天主教精神独裁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制度背景文艺复兴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内容:理性(核心民主平等科学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兴起:17世纪英国发展历程高峰 : 18世纪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扩展:欧洲大陆——德国:康德对欧洲资产阶级政权的思想基础为法国革命作了充分动员影响对世界鼓舞了美国独立战争、拉美革命鼓励亚洲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源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了思想准备把人从封建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影响理性主义人文主义核心封建专制统治及教权封建神学斗争矛头英国意大利兴起 17-18C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4-16C 资本主义萌芽时间背景异启蒙运动文艺复兴。

综合 必修3高中历史水平测试复习2

综合  必修3高中历史水平测试复习2

广州六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学案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结构]背景: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出现:公元前5世纪特点:研究“人”本身代表: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主义影响: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思想启蒙作用思想的起源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作用: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关注人类社会柏拉图奠定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基础(《理想国》)概况: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和文艺核心: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复兴实质: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意义: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兴起:德意志地区实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意义: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条件自然科学取得成就伏尔泰:君主立宪和“天赋人权”启蒙运动表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康德:自由平等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意义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梳理]课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雅典奴隶制_______形成和发展,__________活跃2.“智者学派”(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2)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大思想家1.苏格拉底:强调____________,追求人生真谛。

主张:“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理想国》,奠定西方理性主义基础3.亚里士多德:关注_________和人类生活,“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基础演练]1.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普罗泰戈拉 B.狄德罗 c.德谟克里特 D.霍布斯2.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B.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C.美德等同于知识D.知识能充实道德3.智者学派诞生于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4.普罗泰戈拉的主要观点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C.“道德就是知识” D.“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5.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共同探究的课题是A.人类及其环境 B.自然界的各种现象C.事物客观和“神”的本质 D.人的法律关系与人的伦理道德6.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张的最大区别是有关A.人的法律关系 B.人的自由与平等 C.人的个性张扬 D.人的伦理道德7.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秦汉文明D.两河文明8.下列属于智者学派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9.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萌芽C.工业革命的开始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10.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C.研究“神”的本质D.研究人类社会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梳理]课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同:研究领域:人和人类社会;异:智者学派:忽视道德;
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苏格拉底:强调道德
【史料分析】
1.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其内涵是()
A、知识即美德
B、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C、“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
D、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2.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C、社会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D、人们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3.[材料]:“半费之讼”
这是一个有关辩护的古老故事:有一次,古希腊智者学派诉讼师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

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戈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

欧提勒士毕业后却迟迟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

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

在法庭上,普罗泰戈拉的理由是:如果欧氏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合同的规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欧氏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法庭的裁决,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氏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他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欧氏却对普氏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我是您的学生,您的那一套咱也会: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赢了,根据法庭的裁决,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如果这场官司我打输了,根据合同的规定,我不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我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我不应该给您另一半学费。

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真不知所措。

无法作出裁决
[设问]:如果你是法官或者是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的人,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二人的
比较: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人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主张确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不同点:伏尔泰极力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针对专制王权的弊端,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史料分析】
1、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这突出反映了
A、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
D、古希腊程邦民主制度的高度发达
2、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先哲中的杰出人物,下列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
C、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逻辑学,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5、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是
A、但丁
B、达·芬奇
C、彼特拉克
D、薄伽丘
6、“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4分)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4分)
材料二“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醒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8分)
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主权理论;启蒙了民主平等思想。

“人民主权”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

(5分)
实践上: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但雅各宾派专政过激的一面也与之有密切关系。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