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研究开发

合集下载

哌嗪嵌入改性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研制

哌嗪嵌入改性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研制

哌嗪嵌入改性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研制李韡;史昶;周阿洋;何晓;张金利;付雁【摘要】选择聚醚酰亚胺(PEI)超滤膜作为支撑层,选择乙二胺(EDA)为交联剂和均苯三甲酰氯(TMC)反应制备出聚酰胺复合纳滤膜;选择哌嗪(PIP)等二元胺对该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进行表面改性,比较了不同结构二元胺分子对膜纯水通量的影响,考察了PIP和TMC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XPS对膜表面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证明PIP与TMC反应生成了聚酰胺.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膜的形貌结构,结果表明PIP对聚酰胺复合膜的改性并未影响支撑层的结构,同时降低了膜表面粗糙度.改性后的复合纳滤膜对10g/L的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180)水溶液的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38.3 L/(m2·h)和96.0%.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MgSO4 (97.4%) >Na2SO4 (97.3%)>MgCl2 (73.9%) >NaCl (52.4%),显示荷负电纳滤膜的特性.对海藻酸钠(SA)与牛血清蛋白(BSA)的通量回复率均在85%以上,显示了其良好的耐污染能力.【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51)006【总页数】7页(P598-604)【关键词】聚酰胺纳滤膜;哌嗪;聚醚酰亚胺;表面改性【作者】李韡;史昶;周阿洋;何晓;张金利;付雁【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近年来研究比较广泛的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与常规非对称膜相比在机械稳定性、分离性能和渗透通量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膜易污染、对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截留率低等问题[1],所以对复合膜分离层进行处理以减轻膜污染影响、提高膜通量与截留率,对于增加膜使用寿命和应用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通过改变制膜工艺[2-5]和膜表面改性技术[6-10]等方式进行纳滤膜研究是比较热门的领域.常见的表面改性技术有表面化学改性、表面接枝聚合、表面涂覆等方法.Yan等[6]在聚哌嗪酰胺膜表面引入三乙醇胺(TOEA),提高了膜表面的亲水性,减小了膜表面的荷电量,使膜通量由改性前的142,L/(m2·h·MPa)提升到改性后的170,L/(m2·,h·MPa),同时对 Na2SO4的截留率仍维持在 98%,以上.Wang 等[7]选择了两种商业纳滤膜 NF90和 NF270,通过氧化还原引发接枝聚合的方法将两性离子聚合物聚羧酸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PCBMA)接枝到纳滤膜表面,将其表面修饰成电中性,膜的抗污染性能明显提高,并表现出优秀的抗菌性能.Cheng 等[10]采用浸渍涂覆的方法,在亲水性聚乙二醇(PEG)基纳滤膜表面涂覆一层多巴胺,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使得膜孔径从0.42,nm下降到 0.33,nm,使膜表面带有更多电荷,在0.8,MPa下对质量分数为0.005%的妥布霉素(相对分子质量 467.5)水溶液的截留率达到99%,渗透通量为46,L/(m2·h).课题组前期工作[11]选择具有立体环状结构的葡萄糖单体嵌入基膜与界面聚合的聚酰胺顶层之间以提高复合膜的空隙且缩短穿膜扩散通路,从而使得膜渗透通量从10.0,L/(m2·h)提高到42.5,L/(m2·h),同时对小分子溶质(相对分子质量 180)保持较高的截留率(93.8%,).基于上述工作的启发,本文采用不同的环状二元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哌嗪等)作为复合纳滤膜的嵌入结构,研制了具有不同环状二元胺单体嵌入顶层与基膜之间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测定了相应的纳滤分离性能,并对分离性能最好的复合纳滤膜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实验所用的聚丙烯(PP)无纺布平均孔径为0.1,µm,厚度约为200,µm,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聚醚酰亚胺(PEI),Ultem 1000,SABIC 公司生产;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正己烷、甲醇、无水哌嗪(PIP),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乙二胺(EDA),分析纯,天津市江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均苯三甲酰氯(TMC),分析纯,天津市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反式-1,2-环己二胺(CHDA),分析纯,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间苯二胺(MPD)、对苯二胺(PPD),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2 PEI基膜的制备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制备 PEI基膜.将120,℃真空干燥 24,h的 PEI颗粒加入DMAc中配制成22%(质量分数)的溶液,在60,℃下水浴加热并机械搅拌6,h直至完全溶解,静置12,h以脱除聚合物溶液中存在的气泡.用150,µm刮刀匀速将铸膜液刮在PP无纺布上,迅速置于25,℃水浴中浸渍 1,h,以完成相转化过程,取出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1.3 二元胺改性PEI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将PEI基膜表面的水擦干,将100,mL 50,g/L的EDA甲醇溶液倾倒在膜表面交联1,h,然后浸入去离子水中 3,h,以洗去膜表面残留的未反应的 EDA.配制一定浓度的TMC的正己烷溶液和不同二元胺的水溶液.将交联后的 PEI膜表面水分擦干后向膜表面倒入100,mL TMC溶液反应1,min,迅速将多余溶液倒出.静置1,min,以使膜表面正己烷挥发后,将二元胺的水溶液倒在膜表面反应5,min,倒出多余水溶液并用滤纸将膜表面液体擦干,然后放入70,℃的干燥箱中热处理5,min,然后保存于4,℃冰箱中.二元胺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表面改性原理反应如图1所示.1.4 复合纳滤膜的表征采用 XPS表征膜表面元素组成,XPS为日本ULVAC-PHI公司生产,型号为PHI 5000 VersaProbe.采用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生产的 S4800型的SEM 观察复合膜的断面结构.采用美国维易科(Veeco)仪器公司生产的Nanoscope IV 型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复合膜表面形貌,表征表面粗糙度.采用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的JC 2000型接触角测定仪进行接触角测试,用于表征复合膜的亲疏水性.1.5 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的测定实验分别以葡萄糖水溶液和 Na2SO4、MgSO4、NaCl、MgCl2等4种盐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制备的复合膜的分离性能.葡萄糖水溶液质量浓度为 10,g/L,Na2SO4、MgSO4、NaCl、MgCl2等溶液的质量浓度均为 2,g/L,操作压力为 1.0,MPa,采用流程如图 2所示的平板膜错流分离装置过滤 1.5,h 后取样,根据渗透液体积、质量浓度等分别按式(1)和式(2)计算复合膜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图1 哌嗪嵌入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结构示意Fig.1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PA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intercalated by piperazine式中:V为渗透液的体积,L;A为膜片的有效面积,m2;t为取样所用时间,h.图2 错流纳滤膜分离装置Fig.2 Apparatus for the cross flow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式中:ρp为渗透液质量浓度,g/L;fρ为进料液质量浓度,g/L.测试,膜有效直径为 7,cm,操作压力为 1.0,MPa,污染物溶液质量浓度为 1.0,g/L.测试首先将待测膜在1.2,MPa压力下用去离子水进行预压 30,min,然后将压力调整至操作压力1.0,MPa 并记录纯水通量 J0,稳定1,h后停止测量.将模拟污染溶液倒入死端分离装置,测量模拟污染溶液的渗透通量 Jp,1.5,h后停止.取出膜用去离子水冲洗、浸渍 1,h,然后测量清洗后的膜的纯水通量并记录为J1.图3 死端纳滤膜分离装置Fig.3 Apparatus for the dead-en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分别选择海藻酸钠(SA)和牛血清蛋白(BSA)作为模拟污染体系,两种污染物分别代表多糖和蛋白质类物质.采用如图 3所示死端分离设备进行耐污染引入通量回复率 FRR、通量衰减率 Rt、可逆通量衰减率Rr和不可逆通量衰减率Rir4个参数评价纳滤膜的耐污染性能,计算式如下:式中通量回复率 FRR和不可逆通量衰减率 Rir相加等于100%,.2 结果与讨论2.1 不同二元胺对复合纳滤膜纯水通量的影响为了筛选出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改善效果最好的二元胺单体,首先通过死端过滤的手段考察了不同分子结构的二元胺改性后的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同时测试了不同膜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来表征其亲疏水性的变化,具体结果如图 4所示,二元胺用量固定为 20,g/L.由图 4可知,哌嗪(PIP)和反式-1,4-环己二胺(CHDA)对未经改性的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21.8,L/(m2·h))有改善的效果,分别提升到56.8,L/(m2·h)和29.1,L/(m2·h).而对苯二胺(PPD)和间苯二胺(MPD)均使膜的纯水通量变得更低,分别为12.3,L/(m2·h)、11.4,L/(m2·h)和5.8,L/(m2·h).静态水接触角的变化则与纯水通量的变化正相反,证明亲疏水性的改变对膜的纯水通量有很大的影响.除了对膜表面亲疏水性的改变对通量的影响,二元胺分子的大小和结构也有可能对膜通量造成影响.PIP和CHDA的分子都比较小,分别在29,nm和47,nm左右,而 MPD和 PPD的分子则在45,nm和52,nm左右.分子越小越有利于进入初生态的聚酰胺层,使聚酰胺层变得相对疏松;而分子更大的二元胺可能更多地暴露在聚酰胺分离层表面与残余酰氯反应,相当于在膜表面生成更加致密的新的聚酰胺层,因此反而使膜纯水通量有所下降.同时MPD和 PPD结构中存在的苯环使其具有比较强的刚性,可能会对向聚酰层的扩散有所阻碍.由于 PIP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有最佳的改善效果,因此选择PIP进行进一步的条件优化研究.图4 不同二元胺改性对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和静态水接触角的影响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diamines modification on the pure water flux and water contact angle of the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2.2 PIP质量浓度对复合纳滤膜的影响将膜制备过程中TMC的用量固定,改变PIP的用量,得到其质量浓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随着PIP质量浓度的增加,膜的渗透通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质量浓度为 20,g/L时达到最高值38.3,L/(m2·h),而对10,g/L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截留率均能维持在 90%,以上.这是由于向初生态聚酰胺层内部扩散的PIP的量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使聚酰胺分离层变得更加亲水和疏松.当PIP 的扩散量达到相对饱和时,会有更多的PIP与表面的残余酰氯反应,生成致密的聚酰胺层,增大了膜的传质阻力.综合考虑膜通量和截留率的表现,选择PIP质量浓度为20,g/L比较合适.图5 不同质量浓度PIP改性对复合纳滤膜的影响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IP modification on the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performance2.3 TMC质量浓度对PIP改性的复合纳滤膜的影响对 PIP改性的复合纳滤膜 PA-PIP,固定 PIP用量为 20,g/L,改变 TMC质量浓度,考察其对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 6所示.可以发现TMC质量浓度的变化对PIP改性后的复合纳滤膜的截留率影响并不明显,而渗透通量则呈现明显的先增后减的趋势,当质量浓度为 1,g/L时,复合纳滤膜渗透通量达到最大值36.8,L/(m2·h),此时截留率在94.7%. TMC量的增大使生成的聚酰胺网状结构部分不断增加,引起聚酰胺分离层发生由致密变疏松再到致密的过程.综合考虑截留率和渗透通量的结果,选择TMC质量浓度1,g/L作为最优条件.图6 不同质量浓度TMC对PIP改性复合纳滤膜的影响Fig.6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MC on PIP modified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performance2.4 二元胺改性PEI基复合纳滤膜的表征2.4.1 XPS表征表1为复合纳滤膜PA和PA-PIP的表面元素含量组成,其中PA膜的皮层由77.39%,的C元素、8.61%,的N元素和14.00%,的O元素组成,经过改性后的复合纳滤膜PA-PIP表面的N元素含量提高到11.81%,而O元素含量则降至12.71%.这是由于PIP与 TMC反应被固定在复合膜表面,而PIP分子中并不含O 元素,因此导致复合膜表面O/N原子比的降低.表1 复合纳滤膜PA和PA-PIP的XPS元素组成Tab.1 Elemental compositionsof the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PA and PA-PIP原子分数/%复合纳滤膜 C N O原子比(O/N)PA 77.39 8.61 14.00 1.63 PA-PIP 75.48 11.81 12.71 1.082.4.2 SEM表征PIP改性前后的复合纳滤膜SEM形貌如图7所示,其中由上至下分别为膜的表面、截面和分离层的形貌.由截面形貌图可以看出纳滤膜改性前后均由呈多孔指状结构的支撑层和致密的皮层所组成,因此都属于不对称复合纳滤膜,而且PIP的改性只发生在膜表面,对支撑层的结构并未造成影响.从分离层形貌可以发现改性后的复合纳滤膜PA-PIP皮层厚度从改性前的101,nm提高到191,nm,证明了PIP和酰氯反应生成了新的聚酰胺皮层.2.4.3 AFM表征图8和表2分别展示了复合纳滤膜经PIP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选取样本为10,μm×10,μm.相对于改性前的复合纳滤膜 PA,改性后的复合纳滤膜 PA-PIP的表面粗糙度有所下降,与其对应的纯水通量的变化均保持一致.图7 复合纳滤膜PA和PA-PIP的SEM形貌图Fig.7 SEM images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PA and PA-PIP图8 复合纳滤膜PA和PA-PIP的AFM形貌Fig.8 AFM images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PA and PA-PIP表2 复合纳滤膜PA和PA-PIP的表面粗糙度Tab.2 Surface roughness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PA and PA-PIP复合纳滤膜P A P A-P I P R M S/n m R a/n m 1 7.5±3.8 1 1.5±1.9 1 0.7±1.0 0 8.6±0.82.4.4 接触角表征图 9展示了不同浓度 PIP改性复合纳滤膜的静态水接触角情况,由图9可知,随着膜表面PIP的增加,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说明其亲水性先增后减,在PIP用量为2.0,g/L时达到最小值20.7°,与膜的通量变化保持一致,证明膜表面的亲疏水性对膜的水通量有一定影响.图9 复合纳滤膜PA和PA-PIP的静态水接触角Fig.9 Water contact angles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PA and PA-PIP2.5 复合纳滤膜PA-PIP对无机盐的分离以分离性能最佳的PA-PIP膜(反应物用量:PIP 20,g/L,TMC 1,g/L)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对不同无机盐水溶液的分离情况,无机盐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g/L,结果如图 10所示.可知对 4种无机盐的截留率分别为 MgSO4(97.4%,)>Na2SO4(97.3%,)>MgCl2(73.9%,)>NaCl(52.4%,),对应的渗透通量分别为55.7,L/(m2·h)、54.2,L/(m2·h)、56.8,L/(m2·h)和60.0,L/(m2·h).对无机盐的截留顺序证明复合纳滤膜PA-PIP为荷负电膜,在pH值为5.5时对二价阴离子有较强的排斥作用.图10 复合纳滤膜PA-PIP对无机盐溶液的分离效果Fig.10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PA-PIP for salt solution2.6 复合纳滤膜PA-PIP的耐污染性能测试由表 3可知,复合纳滤膜 PA-PIP对两种模拟污染体系经去离子水冲洗后通量可一定程度恢复,其通量回复率分别为 86.0%和 91.5%,证明该膜具备较好的耐污染能力.表3 复合纳滤膜 PA-PIP对海藻酸钠和牛血清蛋白的耐污染性能Tab.3 Anti-fouling property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PA-PIP for SA and BSA分离体系 FRR/% Rt/% Rr/% Rir/%1,g/L SA 86.0 87.0 73.0 14.0 1,g/L BSA 91.5 74.5 66.0 08.53 结论(1)以聚醚酰亚胺超滤膜为基膜,经乙二胺交联和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聚合后制备得到聚酰胺复合纳滤膜.选择 4种二元胺小分子哌嗪(PIP)、反式-1,2-环己二胺(CHDA)、间苯二胺(MPD)和对苯二胺(PPD)对膜表面进行改性,发现 PIP的改性对复合纳滤膜纯水通量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由改性前的21.8,L/(m2·h)提升到改性后的56.8,L/(m2·h).(2)以 10,g/L的葡萄糖水溶液作为分离体系,对 PIP和TMC用量进行了优化.PIP改性膜的最优制备条件为PIP 20,g/L,TMC 1,g/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改性复合纳滤膜在1.0,MPa操作压力下对10,g/L的葡萄糖水溶液渗透通量为38.3,L/(m2·h),截留率为96.0%.(3)分离性能最佳的 PA-PIP20膜对 2,g/L的无机盐溶液截留顺序表明膜表面带负电,对 MgSO4和Na2SO4的截留率均高于 97%.对牛血清蛋白(BSA)和海藻酸钠(SA)通量回复率均保持在 85%以上,证明该膜具备较好的耐污染能力.(4)在界面聚合过程中,酰氯单体与基膜表面的胺基、嵌入的二元胺哌嗪的胺基发生反应,故所制备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顶部分离层变厚,导致其截留率高而通量较低.在后续研究中,应该结合分子结构特征,设计不与胺基竞争的嵌入结构单元,以使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一步提高.【相关文献】[1]李昆,王健行,魏源送. 纳滤在水处理与回用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8):2714-2729.Li Kun,Wang Jianxing,Wei Yuansong. Application of nanofiltration in water treatment and water reclamation: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aspects[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6,36(8):2714-2729(in Chinese).[2]张晓婷,王磊,杨若松,等. Res/Pip混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J].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1):181-187.Zhang Xiaoting,Wang Lei,Yang Ruosong,et al.Preparation of RES/PIP mixtures polyamide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J]. Chinese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7,11(1):181-187(in Chinese).[3]刘中楠,刘丹丹,康国栋,等. 结构调节分子对顺-(1,3,5)-胺基环己烷-均苯三甲酰氯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J]. 膜科学与技术,2017,37(1):16-22.Liu Zhongnan,Liu Dandan,Kang Guodong,et al.The effect of structure tailoring molecules on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cis,cis-1,3,5-triaminocyclohexanetrimesoyl chlorid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J].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37(1):16-22(in Chinese).[4]李洪懿,翟丁,周勇,等. 纳米聚苯胺改性聚哌嗪酰胺纳滤膜的制备[J]. 化工学报,2015,66(1):142-148.Li Hongyi,Zhai Ding,Zhou Yong,et al. Polyamide composite NF membrane modified with polyaniline nanoparticles[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2015,66(1):142-148(in Chinese).[5]Zhang J,Zhang Y,Zhang H,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olyamide charged mosaic membrane[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0,18(4):569-576.[6]Yan F,Chen H,Lü Y,et al. Improving the water permeability and antifouling property of thin-film composite polyamid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by modifying the active layer with triethanolamine[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6,513:108-116. [7]Wang J,Wang Z,Liu Y,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NF membrane with zwitterionic polymer to improve antibiofouling property[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6,514:407-417.[8]Akbari A,Derikvandi Z,Mojallali Rostami S M. Influence of chitosan coating on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morphology and anti-fouling properties of the polyamid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2015,28:268-276.[9]Li Y,Su Y,Zhao X,et al. Surface fluorination of polyamid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or enhanced antifouling property[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4,455(4):15-23.[10]Cheng X Q,Zhang C,Wang Z X,et al. Tailoring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performance for highly-efficient antibiotics removal by mussel-inspiredmodification[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6,499:326-334.[11]Li W,Bian C,Fu C,et al. A poly(amide-coester)nanofiltration membrane using monomers of glucose and trimesoyl chloride[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6,504:185-195.。

MF、UF、NF技术

MF、UF、NF技术

世博园直饮水确定由我国膜企业龙头——立昇 提供超滤膜和百个饮水台
❖ 日前,上海世博会直饮水技术解决方案最后敲定,世博组 委会与技术提供方签署了合作协议。世博园将设立100个 直饮台,直饮台设计方案也已确定,所有园区直饮台于3 月安装到位。
❖ 世博园直饮水将采用世界领先的“活性炭+PVC合金超滤 膜+紫外线”处理工艺,超滤膜和直饮台均由国内著名膜 企——立昇企业提供。该技术细菌去除率达到99.9999%, 病毒去除率达到99.99%,水资源利用率达99%,水质卫 生标准优于欧盟标准。
酶解性等。
膜的清洗
2 膜清洗方法和效果 ❖ 物理法:主要有高流速水冲洗,气水反冲洗,海绵
球机械清洗,抽吸清洗,电脉冲清洗等。 ❖ 化学法:主要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杀
菌剂、酶、氧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等。 ❖ 清洗效果:通量恢复,流程压差降减少等。
8.3 超滤技术
8.3.1 超滤技术的发展历史
的变化,这一现象谓之膜污染。
膜污染的影响因素
1.膜的物化性质
❖ 1)膜的亲水性和表面张力亲水性好的膜,膜 表面与水成氢键,不疏水溶质接近膜表面时, 要打破这一氢键结合,这需能量,膜耐污染; 而疏水膜表面无氢键形成,疏水溶质接近膜表 面时,则膜易被污染。
❖ 2)膜的荷电性 荷电膜处理同离子溶质的料 液,由于荷电排斥,也不易污染。
微孔过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的原理和操作特点比较
分离技术类型 反渗透
超滤
微孔过滤
膜的形式
表面致密的非对称膜、复合膜 等
非对称膜,表面有微孔
膜材料
纤维素、聚酰胺等
聚丙烯腈、聚砜等
操作压力 /MPa 2~100
分离的物质
分子量小于500Da的小分子物 质

2024年UHMWPE微孔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UHMWPE微孔膜市场发展现状

UHMWPE微孔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是一种新型的薄膜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透明度和高气体渗透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UHMWPE微孔膜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UHMWPE微孔膜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概述UHMWPE微孔膜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在医疗、食品包装、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中,全球UHMWPE微孔膜市场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10%。

应用领域医疗领域UHMWPE微孔膜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透明度,可用于制作医用手套、手术衣和外科敷料等产品。

此外,UHMWPE微孔膜还可以制作成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贴膜,用于药物输送。

食品包装领域UHMWPE微孔膜在食品包装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高气体渗透性和优秀的防潮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包装材料。

UHMWPE微孔膜可以用于包装新鲜蔬菜、水果和肉类等易腐食品,有效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环境保护领域UHMWPE微孔膜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高透明度和高气体渗透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膜材料,可用于制作防尘罩、过滤器和除味材料等产品。

此外,UHMWPE微孔膜还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气体分离等环境保护应用。

技术发展UHMWPE微孔膜的市场发展得益于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膜制备技术方面,随着原材料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制备UHMWPE微孔膜的成本逐渐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对UHMWPE微孔膜材料的性能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UHMWPE微孔膜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日本的东丽株式会社、美国的Gore公司、欧洲的Mitsui Chemicals公司等。

这些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微孔滤膜过滤技术

微孔滤膜过滤技术

微孔滤膜过滤技术摘要:微孔滤膜过滤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高效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 近30 年来发展迅速, 已经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 处理过程中无相变及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质、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膜过滤的研究进展,膜材料以及它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微孔滤膜; 过滤技术; 除菌;应用正文: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产品(如酶、抗体、抗原、受体) 的种类越来越多. 这些制品通常是从发酵液中或天然产品中提取,再经纯化而得到的产品. 由于目标产物产量小,通常又与底物、细胞等混杂在一起,浓度很低,且生物产品与传统的化工产品不一样,它们一般都具有生物活性,对分离操作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传统的化工分离方法如精馏、沉降、结晶等都难以达到要求.膜分离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项分离技术,它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无污染、无相变等特点,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象微滤、超滤已应用于生物化工和医药行业中. 膜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不同来实现分离的,一般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0倍以上的物系才具有分离作用,因此它还远远不能满足生化分离的需要. 而生物亲和作用是生物分子之间的可逆专一性识别作用,具有极高的选性.[2]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利用生物亲和相互作用,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亲和纯化技术迅速发展. 其中亲和层析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亲和层析法亦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 1) 亲和载体价格昂贵,使用寿命短;2) 色谱柱易堵塞和污染,需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以除去颗粒性杂质;3) 难以实现连续操作和规模放大. 目前亲和层析法仅局限于价值极高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小批量纯化. 为克服膜过滤和亲和层析的缺点,发展了亲和2膜过滤技术,不仅利用了生物分子的识别性能,分离低浓度的生物制品,而且微孔滤膜的渗透性及通量大,能在纯化的同时实现浓缩,此外还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发展前景引人瞩目。

微孔过滤介质污染中的堵塞研究

微孔过滤介质污染中的堵塞研究

Ke r s mir — l ain me r n ;me r n o l g l c ig;b o k n e i a c a i y wo d : c o f t t mb a e i r o mb a e f u i ;b o k n n l c i g r ss n e r t t o
Ab t a t B o k n c a im f mir - oo s me r n o l g i c o f t t n p o e s w s su id o h sr c : l c i g me h n s o c o- r u mb a e f u i n mir — l ai r c s a t d e n t e p n - r o i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l 期 0
20 0 6年 l 0月
化 学 工 程 C E IA N I E R N ( H N ) H M C LE GN E I G C I A
Vo . 4 N . 0 13 o 1
Ot 20 c. 0 6
作为新型分离技术 的膜分离技术 , 正在蓬勃发 展 。微滤是现代膜分离领域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 种分离方法 , 但是仍有 许多课题期待研究 者加 以解 决, 而微孔过滤介质的污染 问题则是关注的焦点 问 题 之一 。进 一步认 识 微 滤 介 质 的 污染 机 理 , 助 于 有 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优化控制 ,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
b o k n n me r n e d o e se d lc i g i mb a e t n s t b ta y. T mp o e mo e e e t he b o k n e o n n n h c o he i r v d d l r f c s t lc i g ph n me o i t e mi r — l i tain me i m e f cl . flr to d u p re ty

微孔滤膜

微孔滤膜

微孔过滤膜有:混合纤维素滤膜(CA-CN)、格栅膜、硝酸纤维素(CN)、醋酸纤维素(CA)、尼龙(JN)等滤膜,其孔径范围在0.15-5.0微米之间,是精细过滤工序中的必备产品。

一、微孔过滤膜主要特点:1、亲水性好、适用于PH3-10的液体过滤;2、孔隙率高:70-80%,孔径分布均匀;3、薄膜厚度:100-160μm;4、滤速快、吸附少、无介质脱落;5、外观呈白色,平整、光滑、无针孔。

二、不同材料微孔滤膜性能和应用一览表材质符号主要性能应用混合纤维素CA-CN ①孔隙率高,截留效果好②不耐有机溶液和强酸、强碱溶液③性价比高。

①实验室、小生产工艺中除菌、除微粒的过滤②水体中大肠肝菌群的测定;③2微米和5微米的滤膜还用于油料过滤。

格栅膜G/CA-CN 是在超净混纤膜上印上网格,以方便对截留物计数,用于微粒、细菌的检测,作为培养基组成份,均匀准确,是实验室、质检部门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理想产品。

①水体中大肠肝菌群的测定;②医用工业中微生物的检测。

硝酸纤维素CN 对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吸附力强①医学研究及诊断的细菌培养和生物工程②DNA-RNA杂交实验和检定;③做液闪测定、放射性示踪物的超净制备④电泳、微量元素分析等。

醋酸纤维素CA 对蛋白吸附比较低;①适用于低分子醇类、油脂类溶液的过滤②科研中特殊成分的分析测定尼龙JN 耐碱性和有机溶液聚醚砜PES 通量大、对蛋白吸附力较低聚偏二氟乙烯PVDF①是疏水性膜,不吸潮,易恒重②能反复热压消毒,性能不变③质地薄、流速快④耐化学腐蚀、耐氧化⑤酒精处理后变为亲水膜。

①醇、酸、烷烃、芳香烃、卤代烃等溶剂除去微粒,提高试剂级别②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净化和发酵工业中空气除菌,③油类中不溶物的净化和固体微粒的重量分析④非特异性蛋白的分离和提纯⑤水溶液的浓缩,化学物质的分离和回收。

聚四氟乙烯PTFE 耐酸、碱性强聚丙烯PP 深层过滤玻璃纤维膜BF 流速快、耐高温①空气污染监测;②生物大分子沉淀物的过滤;③滤膜前预过滤。

陶瓷膜过滤器原理

陶瓷膜过滤器原理

陶瓷膜过滤器原理
陶瓷膜过滤器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它采用微孔陶瓷膜作
为过滤介质,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污水处理、化工、食品等领域。

其原理主要基于膜分离技术和物理
过滤原理。

首先,陶瓷膜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孔陶瓷膜的特殊结构,通过其微孔大小和分布来实现对不同颗粒的截留和分离。

陶瓷膜的
微孔大小一般在0.1-0.5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地截留水中的微生物、胶体、颗粒物等,从而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和过滤。

同时,陶瓷膜过
滤器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孔大小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过滤要求。

其次,陶瓷膜过滤器的原理还包括压力驱动和表面过滤两种方式。

在压力驱动方式下,通过外加压力,将水或其他液体通过陶瓷
膜的微孔,从而实现对水中杂质的截留和分离。

而在表面过滤方式下,水通过膜的表面,而截留物质则停留在膜表面,通过清洗和反
冲洗等方式进行膜的清洁和再生,从而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和过滤。

此外,陶瓷膜过滤器还具有一定的自洁能力,由于其微孔的特
殊结构和材质的特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微孔堵塞和污染,延长了膜
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和清洁成本。

同时,陶瓷膜过滤器还可以实现连续操作和在线清洗,提高了过滤效率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陶瓷膜过滤器的原理是基于微孔陶瓷膜的特殊结构和工作方式,通过压力驱动或表面过滤等方式,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和过滤。

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污水处理、化工、食品等领域,为各行业提供了可靠的膜分离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对陶瓷膜过滤器的原理有所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微孔膜折叠滤芯的一种新型焊接方法及设备研发应用

微孔膜折叠滤芯的一种新型焊接方法及设备研发应用

焊接的一致 陛, 为确保焊接参数的可控性提供了可靠 的硬件保障。 集成控制系统是焊接设备的核心和灵魂 ,主要可分为 自动焊接 控制系统 、 手动焊接控制系统 、 预热冷却温控系统 , 各部分各司其职, 互相配合。自动焊接控制系统可按照事先设置的工艺参数 , 自动完成 整个焊接过程 , 主要是用于成熟工艺 、 批量生产; 手动焊接控制系统顾 名思义 , 一点一动, 随时控制动作执行 , 主要用在工艺参数调试阶段和 试验阶段; 预热冷却温控系统主要是控制端盖夹具的温度 , 端盖加热 、 焊接时能确保夹具的预热温度, 凝固、 冷却时能及时降温。 集成控制系 统采用通俗易懂的 P L C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 , 在 自动化控制工程中 ,
通用 性强 , 可设 计成 多工 位 和 自动化 生产 线 , 由 中央控 制 系统统 一 控 制管理。主要电气元件有触摸屏 、 旋转编码器 、 变频器 、 P L C可编程控 制器 、 驱动器、 输入电抗器 、 控制单元等。
整个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 、 修改 、 保存 、 调用方便 , 均可在触摸屏 上直接进行, 如加热时间、 冷却时间、 夹具预热冷却时间等。且不同产 品间很可能需要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 , 系统可分类保存、 按需调用。 前 面也已提到过 , 焊接设备的另一重点是工艺参数的调试 , 每个工艺参 数 的微 小 变动 , 对 滤 芯产 品 的性能 影 响波 动较 大 , 针 对 不同组合 的过
民营 科技 2 0 1 3 年第1 2 期
科 技 论 坛
微孔膜折叠滤芯的一种新型焊接方法及设备研发应用
丁 月 萍
( 杭 州泰 林 生物技 术设 备 有 限公 司 ,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0)
摘 要: 现介绍 了微孔膜折 叠滤芯的一种新型焊接方法及其在新型焊接设备 中的推广应用 , 旨在提 高滤芯 生产 的质量稳定性和滤 芯综合性能 , 解 决 目前 滤 芯 生产 中存 在 的 质 量 不稳 定 、 粘 塑等 问题 。 关键词 : 微孔膜折叠滤芯; 密封焊接 ; 滚珠 丝杠 ; 热模板 ; 粘塑 ; 熔融 ; 插焊 ; 特种光源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当今世界,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何处理海水、地下水、污水等多种水源,提高水的质量,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膜过滤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成为了当前水资源领域的热点。

一、新型膜过滤技术的定义新型膜过滤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制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建立在纯物理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对水进行上下引流,去除其中的不纯物质,进而得到更加清洁的水。

目前比较常见的新型膜过滤技术主要包括:纳滤技术、超滤技术和气浮沉淀膜(MBR)技术。

其中,纳滤技术的孔径大致在10-100纳米之间,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病毒等物质;超滤技术的孔径大致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去除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胶体等物质。

MBR技术则是将膜分离和生物发酵的技术进行融合,能够同时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

二、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和挑战在于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膜材料。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在纳滤技术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提高纳滤材料的抗污染性、加强材料的机械性能、提高膜的通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比如有学者采用生物方法对纳滤膜进行表面修饰,增加其抗污染能力,从而提高其使用效果。

还有学者采用纳米硅粉制备出纳滤膜,从而提高膜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超滤技术方面,则主要从发展高性能膜材料、优化膜材料厚度、增强膜材料的耐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将纳米黄金嵌入超滤膜中,可以大大提高该膜的抗污染能力和通量。

另外,目前也有学者正在研究开发一种超薄膜,以期提高超滤膜的通量和抗污染性。

MBR技术方面,学者们主要探索了优化生物处理工艺、制备高效膜材料、开发新型膜组件等方向。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生物球和纤维团复合材料制作出的膜组件,效果相对优越。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主要研究了如何调整MBR碳氮磷比以及提高膜材料的抗堵塞性等问题。

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发展趋势

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发展趋势

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发展趋势摘要:目前物料脱水技术已经深入到各领域的应用中,特别是在工业中,过滤、脱水等过程必须要用到固液分离设备技术,且随着工业标准越来越严格,固液分离中的固体物质过滤要求越来越细,达到浆液的高澄清度以及固体物质的低含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后续生产过程中的产率和精度,达到现代化需求。

所以对于固液分离设备,工业以及其他各领域中提出了更新的发展要求。

本文即针对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字:固液分离设备;固液分离技术;发展趋势;1.前言目前在需要进行固液分离过程中大部分都会使用到过滤机、离心机、澄清机等设备,而面对更加微小细密的固体杂质还需要通过微滤和膜滤技术来进行过滤,这也是未来固液分离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在固液分离设备技术的发展上还处于上升阶段,因为分离工作的困难与繁杂,在当下的许多研究中分别对不同的固液分离技术进行分析来寻找效率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固液分离技术,本文即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下对固液分离设备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

1.低能耗下改进压滤机压滤机可以有效的降低滤渣的湿含量以及脱水的成本。

现有的对于压滤机的研究都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则进行的,且重点在于对滤饼压缩技术的研究。

一般来说压滤机分为间断式板框压滤机、旋转圆筒式压滤机以及带式压滤机三种。

首先是间断式压滤机,这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压滤机,在国内外均有非常大的使用量。

而国内的间断式压滤机的制造与国外的压滤机制造在材料、结构和承压能力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材料的使用上,目前大多都使用不锈钢、锡-锌青铜、聚丙烯材料、聚乙烯材料等。

而在结构上,目前大多研究都将研究目光放在了其板框设计上,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如何能够将料浆能够在最低的压力下均匀地分布在滤布上,随着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间断式压滤机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进。

其次是旋转式圆筒压滤机,我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研制出了国产圆盘式连续压滤机,并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在市政污泥的清理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微孔过滤介质错流过滤过程中的堵塞实验研究

微孔过滤介质错流过滤过程中的堵塞实验研究
泛… . 尽管微 滤 方 法最 早 出 现 , 应用 范 围是 现 代 1 1 错 流过 滤原理 .
1 实验基本原理
错流过滤是一种有效的流体处理技术 . 错流
过 滤与普 通 的终 端过 滤不 同 , 液 的流动 方 向不 料
膜 分 离领域 中最广 泛 的一种分 离方法 , 但是 作为

是 垂 直 于而是 平 行 于滤 膜 , 也称 作 平行 过 滤 . 故
收 稿 日期 : 2 0 0 5—0 —0 1 4
基金项 目: 辽 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 目( 5 3 1 0 L3 ) 作者简介 : 张建伟 (9 4)满族 , , 1 6 ., 男 辽宁义县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
维普资讯
塞 , 堵 塞 现象 不 能完 全 消 除 . 但 如果 平均 孔 径 小
2 实验 分 析
2 1 实 验装置 流 程 .
自行 建立 实验 装置如 图 2所示 , 进行 微孔介 质 的堵塞 实验研 究 . 实验 温度 为室 温 1 ̄2 8 3℃ ,
操 作压力 范 围为 0 0 5 . a .2  ̄0 1MP .

要 : 通过 自行 建立实验装置 , 对微 孔过 滤介 质错 流过滤过程 中的堵塞现 象进行 实验研 究. 通
过 改变操作条件和物料 , 考察影 响堵塞的 因素. 实验 结果表 明 : 微孔 介质 的堵塞 为介质 自身特 征 、
操 作条件 所共同控制 , 微孔过滤介 质堵塞是 一个 由一般 性堵塞发展 至 中间堵塞 , 最后发 展 至完全 堵塞的过程 , 堵塞 阻比总是趋 于缓和 . 堵塞在过 滤速度 衰减过程 中的 变化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

微滤膜

微滤膜

微滤膜微滤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3-7bar。

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膜材料。

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截留。

特点:1、分离效率是微孔膜最重要的性能特性,该特性受控于膜的孔径和孔径分布。

由于微孔滤膜可以做到孔径较为均一,所以微滤膜的过滤精度较高,可靠性较高。

2、表面孔隙率高,一般可以达到70%,比同等截留能力的滤纸至少快40倍。

3、微滤膜的厚度小,液体被过滤介质吸附造成的损失非常少。

4、高分子类微滤膜为一均匀的连续体,过滤时没有介质脱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滤液。

应用:1、医药行业的过滤除菌2、食品工业的应用(明胶的澄清、葡萄糖的澄清、果汁的澄清、白酒的澄清、回收啤酒渣、白啤除菌、牛奶脱脂、饮用水的生产等)3、油漆行业的应用4、生物技术工业的应用全球水污染日趋恶化,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膜法技术是目前世界最理想的水处理技术。

超滤和微滤(UF/MF)膜技术已是重要的膜过程,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广。

超滤膜与微滤膜占美、日、欧洲整个膜市场份额的50~60%,广泛用于化工过程的分离与精制,废水净化处理并回收有用成分,工业废水零排放,活性污泥膜法废(污)水处理回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UF/MF领域,国内企业推出了不少优秀的新技术、新产品。

国内UF/MF市场中的高端领域(电子工业用超纯水、电泳漆回收、制药、酶制剂等用途)目前基本由国外企业控制,但在中、低端的水净化市场国产膜因价格低廉占有绝大份额。

在我国,超滤和微滤膜大量应用在双膜法处理过程中,国产膜不仅在性能上能满足要求而且具有价格优势。

再加上进口超滤和微滤膜手续繁琐,国产膜的市场份额将有更大程度上地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UF/MF的应用实施例多达1,500余种。

关于过滤装的书籍

关于过滤装的书籍

关于过滤装的书籍
- 《聚四氟乙烯过滤材料》:系统介绍和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涉及聚四氟乙烯平板微孔膜和聚四氟乙烯中空微孔膜的制备与加工技术、制备参数对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拉伸成孔与热定型机理、膜结构与性能调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亲水与超疏水改性及其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基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膜吸收、膜蒸馏、渗透蒸馏等膜过程在脱盐、废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 《液体过滤与过滤介质》: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液体过滤和过滤介质的各个方面,在吸收同行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的教学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液体过滤和过滤介质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力求反映国内外液体过滤和过滤介质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 《新型实用过滤技术》:介绍了过滤技术概论,颗粒和料浆的性质,过滤和压榨理论等过滤理论的新成果;阐述了过滤介质、滤饼洗涤和滤饼脱水、预处理技术、澄清过滤、十字流动态过滤技术、膜过滤、生物过滤、借助电场、磁场、声场的过滤等最新过滤技术;还介绍了过滤技术在选矿、冶金、医药、食品、环保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过滤装的书籍,可继续向我提问。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研究进展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研究进展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研究进展I.引言A.研究背景B.研究对象C.研究意义II.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A.硅源选择及预处理B.模板剂添加与溶胶凝胶法制备C.负载法合成D.后处理及活性调节III.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表征与性质A.物相结构表征B.孔结构表征C.形貌表征D.性质表征IV.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A.石化催化B.生物质转化C.环保催化D.其他应用V.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研究进展及展望A.当前研究进展B.未来发展趋势C.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VI.结论A.研究成果总结B.科学价值及未来应用前景第一章节:引言A.研究背景分子筛是一种由无定形物质经过高温处理而成的多孔结构材料,具有高分子分离、分子催化、分子识别等独特的性质,已成为化学、医学、食品、能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人们对分子筛性能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性能的改善主要取决于其孔径和表面结构。

而孔径和表面结构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也是不同的。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分子筛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微孔和介孔。

在微孔分子筛中,孔径大小一般在2-3 nm之间;在介孔分子筛中,孔径大小在2-50 nm之间。

微孔分子筛具有高的选择性和鉴别能力,但其分子大小受限制;而介孔分子筛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分子运动性,但在分子选择性方面表现一般。

为了综合利用微孔和介孔材料的有点,研究者开始尝试合成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

此类复合分子筛是指同时存在微孔和介孔结构的分子筛。

与传统分子筛相比,复合分子筛具有更大的孔道和更丰富的分子互作性。

因此,复合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B.研究对象本文将阐述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表征方法、性质特点和应用领域研究进展。

以期提高对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理解和认识。

C.研究意义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尤其在石化、生物质转化和环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报道了关于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产生方法、表征方法、性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PTFE微孔薄膜

PTFE微孔薄膜

PTFE微孔薄膜概述PTFE(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是以分散PTFE树脂粉末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特殊工艺拉伸而成,它具原纤维状微孔结构,孔隙率85%以上,每平方厘米有14亿个微孔,孔径范围0.02um-1.5um。

PTFE 微孔薄膜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由美国W. L. GORE 公司研制开发成功,经过近20 年的不断改进,已研制开发了一系列产品。

国内从80 年代初起就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在研制开发PTFE 微孔膜,上海浦东四氟塑料厂开发的项目于1994 年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的鉴定。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PTFE 微孔薄膜的制作工艺制作过程常规制作过程是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与液体助剂混合,通过压延法将混合物制成薄片,再用机器双向拉伸薄片,制得PTFE 微孔膜。

其工艺流程为:PTFE树脂、助挤剂( 选料) —混合—压延—双向拉伸—卷取作为环保用薄膜,它主要是控制烟尘的排放和产品的收集。

根据使用条件,要求生产的薄膜孔径小、空隙率高,才能在使用中达到运行阻力低而收集效果好,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强度。

影响上述指标的因素主要与基膜的制备,拉伸的温度、速度及拉伸比等工艺条件有关。

分类PTFE微孔薄膜按用途分为三种:1、 PTFE服装膜PTFE服装膜孔径范围0.1um-0.5um,比水分子直径小几百倍,比水蒸气分子大上万倍,具有优良的防水透湿性能和防风保暖功能。

经PTFE薄膜复合的服装面料,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防寒服装,军队、消防、公安、医护、防生化等特种服装,鞋帽、手套以及睡袋、帐篷等。

技术参数:厚度:20um-50um透湿量:16000g/㎡·24hr静水压:6000mm抗紫外线:97℅宽度:≤1700mm克重:5-10g/m22、 PTFE空气膜PTFE空气过滤膜可用于大气除尘、空气净化等该膜孔径可控制住0.2um,孔隙率可达88%以上,与针刺毡、机制布、无纺布、玻纤等多种过滤材料相复合得到具有表面过滤性能的覆膜滤料,PTFE覆膜滤料具有剥离强度高,透气量大,孔径分布均匀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在对机织过滤介质污 染机理的研究 中发 现, 大幅度增加或减小过滤介质的孔径均有利于减 轻介质的污染。但是增大孔径 , 过滤介质的截留能 力显著降低, 甚至会失去过滤作用; 而减小孔径 , 介质对流体的阻力可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 但对过滤 指标的影响不 是很大, 对成饼过滤尤为如 此[ 1, 2] 。 因此 , 减小过滤介质的孔径, 并使介质的孔隙结构 简单化 , 已成 为国内外开发防 污过滤介质的 基本 趋势。 对于机织过滤介质, 不管是纱线间的孔隙还是 纱线内的孔隙, 固体颗粒极易以 镶嵌 、 架桥 、 夹层 、 栓塞 和 黏附 等 5 种形式滞留其中 , 从而导致过滤介质堵塞。此外 , 机织过滤介质经纬 线上下交叠的组织 结构很容易使固体颗 粒以 夹 层 方式将介 质堵塞[ 3] 。为 了避免具 有这样组 织 结构的机织过滤介质直接接触被过滤的固液两相体 系, 可以在机织过滤介质表面复合一层光滑平整的 多孔薄膜 , 这种薄膜能将机织过滤介质粗糙的表面 覆盖, 从而减 小固体颗粒进入 过滤介质内部 的几 率, 并提高过滤介质的卸饼率。此外, 表面亲水的 过滤介质要比表面疏水的滤材容易污染 , 且卸饼率 较低[ 4] , 因此 , 本 文作者所开发 的新型微孔薄 膜 复合 过 滤介 质 接触 滤 饼侧 的表 面 具 有一 定 的 疏 水性。
第一作者简介
康 勇 ( 1968 ∀ ) , 男 , 博士 , 副教 授。电 话 022 -
第6期
康勇等 :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研究开发
# 607 #
滤过程中。这种复合过滤介质的显著特点是孔隙不 堵塞 , 滤液浊度低, 使用寿命长; 其缺点是薄膜与 机织物黏合不牢固, 这是目前层压技术用于复合膜 过滤介质中的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 在 开发新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时在加工方法的选 择上需另辟蹊径。
化 # 606 #



展 2003 年第 22 卷第 6 期
CHEM ICA L I NDU ST RY A ND ENG IN EERIN G PR OGRESS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研究开发
康 勇1 姚 鹏1 孔新军1 罗 茜2 胡筱敏2
( 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 天津 300072; 2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 沈阳 110006) 摘 要 根据减小孔径和改善接触滤饼侧的过滤介质 孔隙结 构有利于 减轻介 质污染 的原则 , 利 用凝固 涂层的 方
一起的一种新型过滤材料。一般组成复合过滤介质 各层的材质不同, 且有明确的分工, 接触滤饼侧的 为过滤层, 接触滤液侧的为支撑层。 最早开发出的具有复合过滤介质性质的产品是 滤纸 + 滤布 型 的[ 5] , 其中滤纸由 美国 EatenDikeman 公司生产 , 滤布为常规机织布或无纺布, 使用时将滤纸浸湿覆盖到滤布上即可。当时这种复 合过滤介质主要用来过滤饮食行业的油类物质 , 如 可可汁、鱼肝油、豆油、亚麻油和蔬菜汁等。这种 滤纸+ 滤布 型的复合介质具有 4 个优点 , 即过 滤高效快速、成本低廉、滤液澄清度较高及介质使 用寿命较长等。 20 世纪 70 年代初 W L Gore 研制成功一种薄 膜材 质 为 聚 四 氟 乙 烯 的 复 合 过 滤 介 质 ( Gore R [ 6] T ex ! ) 。这种复合过滤材料属于 薄膜 + 滤 布 型 , 薄膜与滤布通过层压的方式叠合到一起。其生 产过程是先将 PT FE 微粉熔融成膜, 薄膜经双向拉 伸高温处理 , 产生许多微孔 , 其中孔隙的大小可由 拉 伸 力 的 强 弱 来 控 制; 加 工 好 的 薄 膜 以 层 压 ( lam inat e) 的 方 式叠 合到 基布 上。薄 膜 厚度 约为 20 m, 开孔面积为 80% 左右。在显微镜下可以观 察到薄膜是由许多结点、细丝相互连结而成的网状 物。这种过滤介质一般加工成滤袋, 与管式过滤机 配套使用, 广泛应用于化工、造纸、颜料、环保、 湿法冶金、陶瓷等涉及微细物料的净化、增浓和过
O OH nR ∃ OH + nR C∀ N O O O R ∃O C NH R NH O C
n
浓无机酸和碱则不稳定。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对溶 解于 CT 101 中 的 T PU 用 CT 201 共混改性 , 增强 其耐酸碱能力。为了改善涂层膜表面的光滑程度和 润湿性能, 加入少量的 CT 202。 涂层剂的配制过程如图 1 所示。
R R
2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开发 方案
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是针对机织过滤介 质在过滤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开发的。在过滤过程中 机织滤布除了易被污染之外, 还存在以下缺点: ( 1) 使用寿命较短 , 更换频繁 , 过滤设备的作 业率较低 , 运营费较高; ( 2) 滤液的含 固量较高 , 固体物 料的流失 较 多, 输送滤液的管道易被磨损 , 大多数情况下滤液 必须进一步处理 , 否则将造成环境污染或导致过滤 作业复杂化; ( 3) 对于气压和真空过滤, 在滤饼脱水阶段气 耗量极高 , 能耗较大 ; ( 4) 对于部分物料 , 卸饼困难。 其实 , 机织过滤介质的诸多缺点均是由这类介 质孔型复杂、孔径分布不均及表面粗糙等自身问题 所造成的。针对机织过滤介质的上述缺点, 本文作 者拟研制开发一种新型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 这 种过滤介质应能克服常规机织滤布的这些缺点。 2 1 功能设计 本研究所开发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应具有 ( 1) 极 高 的 固 体 截 留 率, 滤 液 浊 度 不 高 于 50 g/ g ; ( 2) 良好的抗污染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 3) 滤速稳定 , 抗污染能力强; ( 4) 表面光滑 , 具有良好的疏水性, 滤饼与介 质表面不粘连, 卸饼率不低于 95% ( 质量分数 ) ; ( 5) 良好的抗酸碱能力, 在中、弱酸碱环境中 介质性质稳定; ( 6) 和常规机织滤布相比, 新型复合过滤介质 的气耗量较低。 为了保证复合过滤介质具有这些功能, 薄膜应 具备如下特点: ( 1) 有较高的孔隙度, 微孔大小可以通过药剂 配方和制膜条件来调节; ( 2) 具有良好的弹性, 能完全匹配基布的各种
法开发出一种 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 滤介质 。 它是以常 规机织 滤布为 基布 , 复合 一层微 孔薄膜 而 成的 。该复合 滤材的微孔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酸碱能力 , 且与基布黏合良好 , 膜表面平滑 且具有可 控疏水性 。 复合滤布的孔径为 1 41~ 9 12 m, 孔隙度为 59 33% ~ 79 84% 。 在 过滤过 程中 , 悬 浮液中固 体颗粒 难以进 入 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的孔隙中 , 介质的抗污染能力良好 , 滤液浊度小 , 过滤速度稳定 , 且气耗量低 。 关键词 过滤介质 , 污染 , 微孔薄膜 , 凝固涂层 T Q 05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6613( 2003) 06- 0606- 04 中图分类号
力学形变, 且与基布黏合良好; ( 3) 表 面光滑 , 呈疏 水性, 并 具有 一定 的抗 酸、碱能力 ; ( 4) 复合介质的力学性能由基布来承担 , 基布 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因复合薄膜而降低 ; ( 5) 价格低廉, 这是降低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 质成本的基础。 2 2 加工方法 目前国内外所开发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均 属于涂层织物( 薄膜 + 基布 型) , 即采用涂层的 方法制作而成。涂层是纺织工业中一种用途广泛的 织物后处理方法, 主要用来加工一些功能性织物材 料 , 如各种蓬布 ( 防雨布、遮阳布、帐篷、软性屋 顶等 ) 、人造革、提包和服装面料、装饰性织物和 医用纱布等。由于织物涂层是在织物上覆盖一层高 分子材料或其他物质, 所以目前人们仍习惯于将其 纳入纺织品染整技术 范畴 , 但实际 上它和一般 纺织品整理有较大的差异, 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尤其 如此。织物经涂层后, 涂层剂在织物表面形成连续 的薄膜 , 独立承担某种功能, 织物只起支撑作用, 如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这样的产品, 与其说是 整理后的纺织品, 不如说是一种复合材料。 目前涂层的方法分为直接涂层、转移涂层、凝 固涂层和层压。直接涂层是将涂层剂直接涂覆到织 物上并经过烘干处理的一种工艺 , 所用的涂层剂分 为溶液型、乳液型、乳液泡沫型、增塑糊型和被有 机溶剂稀释的增塑糊型等。转移涂层是将涂层剂涂 到片状载体上使它形成连续、均匀的薄膜 , 然后再 在薄膜上涂黏合剂和织物叠合, 经烘干和固化 , 把 载体剥离, 这时薄膜就会从载体转移到织物上。因 此 , 涂层剂、载体 ( 离型纸 ) 和基布是转移涂层的 3 个组成部分。凝固涂层 , 又称湿法涂层, 它与直接 涂层和转移涂 层最大的差别是前者在 凝固浴中成 膜 , 后二者是在烘干中成膜。当涂层较厚时, 烘干 成膜容易使膜 表面产生较多的突体而 影响产品质 量。凝固涂层加工方法简单 , 成孔率高, 产品性能 优异 , 是国内外公认的 高档次涂层织 物的加工方 法。这种方法虽然起步较晚 , 但发展速度很快。在 涂层织物生产领域内, 凝固涂层与另外两种涂层方 法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层压是把一层或多层织物 ( 或无纺布) 黏结, 或织物与高聚物薄膜以及其他薄 片状材料黏结到一体 , 形成兼有多种 功能的复合 体 , 因此层压织物又称黏合织物或叠层织物, 美国 的 Gore- T ex ! 滤材和日本的 EVA- FL EECE ! 织物
C∀ N
T PU 是 一 种 典 型 的 多 嵌 段 共 聚 物, 具 有 ABABAB % %的嵌段结构 , 嵌段由柔软的二元醇链 和带有氨基甲酸酯基的刚性二异氰酸酯链组成。因 此, 这种嵌段结构可以分为软段区和硬段区 , 软段 部分极易运动, 通常以缠卷状态与刚性的硬段交替 存在于 T PU 分子链中[ 8] 。嵌段聚氨酯根据其主链 结构中硬段的化学性质、长度以及相分离的程度 , 在硬段分子链( 二级结构 ) 斜线方向的平行线间形成 了若干相邻的三维 结构区。这 种结构具有次 晶性 质, 其硬段间链内的相互作用是聚氨酯具有良好机 械性能的因素之一。分子链的相对运动又使 T PU 具有良好的回弹性, 特别是低温挠性。分子链的运 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段的化学性质及其链 的长度。软段越 是呈无定形状 态、玻璃化温 度越 低, T PU 的 弹性 特 别是 抗冲 击 性 能越 好。由 于 T PU 具有特殊的分子链及链间的相互作用 , 因而 其具有良好的耐 辐射、耐臭 氧、耐油、介电性 能 好、弹性大、延伸率高的特点。这种高分子物质又 溶于强极性有机溶剂中, 在水中能形成孔隙度较高 的薄膜, 因此选择 T PU 作为涂层剂的主要成分。 配制涂层剂时选择 CT 101 作为 T PU 的溶剂。 虽然 T PU 对矿物油和脂肪的稳定性好, 但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