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合作,同时与世界同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赢得竞争,就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要靠软件,也就是国民的意识和管理观念的提升。在中国与世界用同一规则共享市场的今天,政府职能和企业的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将面临越来越严酷的挑战,无论是已取得不菲业绩的“成功”经理人,还是刚走出困境的创业经理人,均会碰到一些问题或困惑,从研究自身错误入手,改进经营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无疑是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有力手段。《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能引领你从“传统经理人的迷失”中走出,协助你完成从成功到卓越的职业生涯过程。
第1讲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本讲重点】
有效的管理者,为事情结果负责
“努力地表现”与“不停地辩解”
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常常观察市场、管区、办公室和下属
有效的管理者,为事情结果负责
认识错误有助于解决问题
与外国人相比中国人更不愿意认错。在中国以往的政治斗争中,如果认错就要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现在,在企业中,往往认错就代表牺牲。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先学习如何认错,为事情的结果负责。其实,不能由于认错而指责某人,也不应该由于认错而要其负起过失的责任,把矛头指向他。多数情况下认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
培养对事情结果负责的精神
【举例】
小孩儿撞桌子的学问
小孩儿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
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当然这是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形之中告诉孩子,责任在别人。
日本妈妈把孩子带到桌子旁边说:“来,再走一次。一个人跑步会撞到桌子有3个原因:第一个是小孩儿跑步的速度太快,躲闪不及;第二个是小孩儿的眼睛一直看着地没有注意前方;第三个是小孩儿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种呢?”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责任归咎于桌子,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
【举例】
背包的一家人
在上海火车站,曾经看到到中国旅游的一家3口(外国人),爸爸背个大包,妈妈背个中包,小孩儿背个小包,一家排成一条线。也许爸爸的大包里面是蚊帐、帐篷、毯子,妈妈那个中包里是家庭用品与生活用具,小孩儿那个小包里面背的可能是他的点心和玩具。
看看旁边同样年纪的中国小孩儿没有一个身上背包的,一律都是由爸爸和妈妈全权负责。
这个例子应该从小告诉孩子,一个人是应该从小负起责任的,这样长大后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负责、为社会负责。
上图是一名警察在为小孩开罚单的情景,因为小孩骑着他的小单车闯红灯了,警察叔叔
也许是罚一杯牛奶,也许罚两块饼干,但不管是罚什么,最重要的是对小孩起到了教育作用,告诉他从小就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努力地表现”与“不停地辩解”
避免“不停地辩解”,少说“我以为”
总是有两种人,一种人习惯于“努力地表现”,而另一种人习惯于“不停地辩解”。
1.“不停地辩解”
“不停地辩解”是一种恶习,但是有这种习惯的却大有人在。是否你也有这样的习惯?找一个人当替罪羊,拉一个人当挡箭牌。如果你经常这样做,试想一下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举例】
总经理与董事长的对话片断
片断一
董事长: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我们的钢铁销量
最近正在下滑。
总经理:对不起,董事长,这是我的错,我马上召集有关人员调整销售策略。
董事长:西班牙瓦布贝尔家具最近不太好卖,怎么回事儿?
总经理:这也是我失察,我尽快找出解决方案。
董事长:还有,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听说王厂长最近在闹情绪,想辞职。
总经理:……
片断二
董事长: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我们的钢铁销量最近正在下滑。
总经理:董事长,这是因为韩国釜山钢铁最近一直在美国不停地杀价,我也没有办法呀!
董事长:西班牙瓦布贝尔家具最近不太好卖,怎么回事儿?
总经理:我以前提醒过您不要进口西班牙大理石的家具。
董事长:还有,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听说王厂长最近在闹情绪,想辞职。
总经理:我听说那个家伙在外面“包二奶”……
无疑,不在上级面前过多地谈自己的下属,不拿客观事实当挡箭牌,尽可能地“努力表现”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职业操守。
2.“我以为”
“我以为”也是一个辩解口头语,很多人犯错误以后经常会用这3个字为自己辩解。少讲“我以为”,努力地表现。当错误出现时,及时承认错误,少相互推卸责任,少追究是谁的错,努力解决问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中国员工和外国员工的差别
英特尔中国地区总经理杨旭曾经谈到中国员工和外国员工的差别:
“我认为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员工真正清楚地理解公司的策略,然后主动来支持它。我最担心因为我没有解释清楚,或者是方向没有制定清楚,导致员工把事做错了或者不够令人兴奋(Exciting)。也许我会再解释一遍,不行,再解释,但是,时间一长,大家又蔫了下来。这一点与美国的区别是最大的,美国的员工做事情非常自觉和主动,只要在他职责范围内他一定会主动去做,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常常观察市场、管区、办公室和下属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要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只强调客观条件,不从自身入手,难以有所成就。
经常听到这样一些抱怨:“哎呀,销售在北京比较好做,天津比较难做;我宁愿呆在大连,不喜欢呆在长春;财务部门多好啊,他的人事总是最好的,受过高等教育和训练,人力资源部不行,我最不喜欢销售部了,我喜欢计划部……”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事情将无法成就。一个人要观察自己,不要常常去研究管区、下属、办公室。行业之间是截然不同的,部门也是各有分工,不能说我处的行业开展工作比别的行业难,我的部门开展工作比别的部门难,更不能说我的管区跟别的管区不一样,我的人手也不够……与其强调客观,不如从自身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