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光的散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每一个微小镜面,其非均匀区域的线度远小 于光波长,但每个镜面的几何线度却又远大于光波长, 且方位取向随机排列。因而,尽管每个微小镜面均对 入射光产生定向反射或折射,但所有镜面构成的整个 物体表面的反射或折射却漫无规则。
(4) 散射与衍射的区别
衍射对应于介质表面或体内个别几何线度与波长 相当的非均匀区域,散射对应于大量排列无规则且几 何线度略小于波长的非均匀区域的集合。
正侧向(x方向)散射光:青蓝色——短波成分居多 平行向(z方向)透射光:偏红色——长波成分居多
① 单色平行自然光入射时,入射方向或其反方向仍为 自然光;正侧向为线偏振光;其他方向为部分偏振光
散射光强度:
(Q:散射光方向)
② 线偏振光入射时,各向散射光线偏振光
x
z y
自然光产生的散射光的偏振态
Ip/2 x 散射光方向
p 0 0 E0 cos0t j 0 E0 cos0t cos jt
00E0 cos0t
1 2
j
0 E0 [cos(0
j
)t
cos(0
j
)t]
0 :瑞利谱线; 0 j :拉曼谱线
分子固有频率不止一个时,得到不止一对拉曼谱线。
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反斯托克斯线出现较少而且 强度很弱的现象。
③ 对于足够大的粒子,散射光强基本上与波长无关, 此时的散射称为大粒子散射,可看作是米氏散射的 极限状态。
散
射瑞 光利 强区
米氏区
0
2
4
6
8
10 a/l
图7.3-4 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4 拉曼散射与布里渊散射 (1) 拉曼的实验结果(1928) 拉曼实验:观察到频率发生改变的散射现象
入射光频率:n 0 散射光频率:n 0 , n 0±n 1 , n 0±n 2 , ···
分类: 按不均匀团块性质:悬浮质点的散射和分子散射 散射光波长是否变化:瑞利散射、米氏散射、 拉曼散射和布里渊(Brillouin)散射 等
说明: 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属于悬浮质点散射,主要由
介质中的杂质微粒引起,与温度变化无关;分子散射 主要由介质分子的热运动造成的局部密度涨落引起, பைடு நூலகம்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拉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属于非 线性散射,严格的解释需要非线性光学理论。
量子论观点:散射物质分子与入射光子的相互作用
光学声子:散射分子的一些处于光频量级的固有频率
① 瑞利散射:散射分子与入射光子无能量交换,因而 不改变入射光子的频率
② 斯托克斯线:散射分子与光子发生能量交换并吸收 了一个光学声子能量 ③ 反斯托克斯线:散射分子与光子发生能量交换并放 出了一个光学声子能量
当表面上不规则区域的线度远小于波长时,不规 则性可忽略,可视其为光学光滑表面,光波在其上发 生反射和折射;当表面上不规则区域的线度略小于或 与波长大小相当时,其不规则性不能忽略,被视为光 学粗糙表面,将导致入射光波发生散射。
(3) 散射与漫射的区别
漫射产生于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面、人体皮肤 等)。这些表面从宏观上看非常粗糙,但从微观上看 则可以视为许多方位随机分布而线度远大于波长的微 小镜面的集合。
(4) 布里渊散射 布里渊散射:入射光子与声学声子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 散射现象
声学声子:分子的一些处于声频量级的较低固有频率
布里渊散射的特点:所产生的散射光子的频移要比拉 曼散射小很多
说明:
由于散射光的频率是入射光的频率与散射分子固 有频率联合而成,故拉曼散射又称为联合散射。
拉曼散射或布里渊散射中,一个光子每次只能与 一个声子交换能量,故散射光子的频率改变量取 一些分立值,这个值正好对应着散射分子的某个 固有频率。利用拉曼散射或布里渊散射可以研究 物质的结构特性,并且也可以此作为原理制作出 大范围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即使十分纯净的介质,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 子散射,特别是在临界点(相变点),分子密度涨落 很大,分子散射可能很强,但散射规律类似瑞利散射, 可以用瑞利散射规律解释。
(2) 散射与直射、反射、折射的区别
散射无定向性,遵守统计规律。直射、反射及折 射具有定向性,遵守直线传播、反射及折射定律。
严格讲,反折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介质界面为光 学光滑面。然而,任何介质的表面都不可能是理想的 光滑几何面。并且,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其表面的微 观结构还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8.4 光的散射
1 散射的一般概念
光的散射:光束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介质时,其 能量将向整个空间4p立体角内散开,从而在垂 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强度不为0。
光学性质不均匀:气体中有随机运动的分子、原子 或烟雾、尘埃,液体中混入小微粒,晶体中掺 入杂质或缺陷等。
(1) 散射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原因:物质中的杂质微粒或不规则排列的物质微粒在 光波作用下产生受迫振动,进而产生次级辐射, 因彼此间无固定的相位关系,各微粒所发出的次 波在空间各点发生非相干叠加,形成散射光。
要求散射微粒的线度小于光波波长,当散射微粒 的线度接近或大于波长时,如高空中云层的散射, 瑞利散射定律将不再适用。
3 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根据电磁方程对球形粒子的散射过程得出:
① 散射粒子的横向几何线度与入射光波长之比很小时, 散射光强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服从瑞利散射定律。
② 当该比值较大时,散射光强与波长的依赖关系逐 渐减弱,并且,当该比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散射 光强随该比值的增大出现起伏。起伏的幅度亦随该 比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斯托克斯线:长波散射光(红伴线)
反斯托克斯线:短波散射光(紫伴线)
拉曼散射线
n0-n1 n0+n1
(2) 拉曼散射规律
n0
n
① 同一散射物质,其散射光的频移与入射光波长无关 ② 长波散射光强度大于短波 ③ 不同散射物质的散射光与入射光的波长差不同,反映
了物质分子振动的固有频率
(3) 拉曼散射的解释
经典电磁理论的解释:散射物质分子与入射光波电 磁场的相互作用结果。
入射光电场: E E0 cos0t
感生电(偶极)矩: p 0 E
:分子极化率。 为常数
p 0 E=0 E0 cos0t
此时仅有瑞利散射
如果分子以固有频率 j 振动
0 j cos jt
入
Q
射
光
z方
I (Q ) 向
自然光产生的散射光强的分布
(2) 瑞利散射定律 当散射微粒线度远小于波长时,散射过程不改变
入射光的波长,但散射光的强度随入射光的波长不同
而不同。其散射光强反比于l4。
说明:
可较好地解释瑞利的实验结果以及大气的散射现 象。散射光强度反比于波长的四次方,故短波更 容易引起散射,因而长波比短波有较强的穿透力。
一般情况下,每个非均匀区域均有衍射发生,但 各个区域所产生的衍射光波,因其不规则的初相位分 布而发生非相干叠加,从而在整体上无衍射现象发生。 也就是说,散射是无穷多微粒衍射光波的非相干叠加 结果。
2 瑞利散射
(1) 瑞利散射实验 平行自然白光入射于牛奶与水的混合液中
x
白光
散射物
质l
z
散射光
瑞利散射实验
(4) 散射与衍射的区别
衍射对应于介质表面或体内个别几何线度与波长 相当的非均匀区域,散射对应于大量排列无规则且几 何线度略小于波长的非均匀区域的集合。
正侧向(x方向)散射光:青蓝色——短波成分居多 平行向(z方向)透射光:偏红色——长波成分居多
① 单色平行自然光入射时,入射方向或其反方向仍为 自然光;正侧向为线偏振光;其他方向为部分偏振光
散射光强度:
(Q:散射光方向)
② 线偏振光入射时,各向散射光线偏振光
x
z y
自然光产生的散射光的偏振态
Ip/2 x 散射光方向
p 0 0 E0 cos0t j 0 E0 cos0t cos jt
00E0 cos0t
1 2
j
0 E0 [cos(0
j
)t
cos(0
j
)t]
0 :瑞利谱线; 0 j :拉曼谱线
分子固有频率不止一个时,得到不止一对拉曼谱线。
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反斯托克斯线出现较少而且 强度很弱的现象。
③ 对于足够大的粒子,散射光强基本上与波长无关, 此时的散射称为大粒子散射,可看作是米氏散射的 极限状态。
散
射瑞 光利 强区
米氏区
0
2
4
6
8
10 a/l
图7.3-4 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4 拉曼散射与布里渊散射 (1) 拉曼的实验结果(1928) 拉曼实验:观察到频率发生改变的散射现象
入射光频率:n 0 散射光频率:n 0 , n 0±n 1 , n 0±n 2 , ···
分类: 按不均匀团块性质:悬浮质点的散射和分子散射 散射光波长是否变化:瑞利散射、米氏散射、 拉曼散射和布里渊(Brillouin)散射 等
说明: 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属于悬浮质点散射,主要由
介质中的杂质微粒引起,与温度变化无关;分子散射 主要由介质分子的热运动造成的局部密度涨落引起, பைடு நூலகம்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拉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属于非 线性散射,严格的解释需要非线性光学理论。
量子论观点:散射物质分子与入射光子的相互作用
光学声子:散射分子的一些处于光频量级的固有频率
① 瑞利散射:散射分子与入射光子无能量交换,因而 不改变入射光子的频率
② 斯托克斯线:散射分子与光子发生能量交换并吸收 了一个光学声子能量 ③ 反斯托克斯线:散射分子与光子发生能量交换并放 出了一个光学声子能量
当表面上不规则区域的线度远小于波长时,不规 则性可忽略,可视其为光学光滑表面,光波在其上发 生反射和折射;当表面上不规则区域的线度略小于或 与波长大小相当时,其不规则性不能忽略,被视为光 学粗糙表面,将导致入射光波发生散射。
(3) 散射与漫射的区别
漫射产生于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面、人体皮肤 等)。这些表面从宏观上看非常粗糙,但从微观上看 则可以视为许多方位随机分布而线度远大于波长的微 小镜面的集合。
(4) 布里渊散射 布里渊散射:入射光子与声学声子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 散射现象
声学声子:分子的一些处于声频量级的较低固有频率
布里渊散射的特点:所产生的散射光子的频移要比拉 曼散射小很多
说明:
由于散射光的频率是入射光的频率与散射分子固 有频率联合而成,故拉曼散射又称为联合散射。
拉曼散射或布里渊散射中,一个光子每次只能与 一个声子交换能量,故散射光子的频率改变量取 一些分立值,这个值正好对应着散射分子的某个 固有频率。利用拉曼散射或布里渊散射可以研究 物质的结构特性,并且也可以此作为原理制作出 大范围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即使十分纯净的介质,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 子散射,特别是在临界点(相变点),分子密度涨落 很大,分子散射可能很强,但散射规律类似瑞利散射, 可以用瑞利散射规律解释。
(2) 散射与直射、反射、折射的区别
散射无定向性,遵守统计规律。直射、反射及折 射具有定向性,遵守直线传播、反射及折射定律。
严格讲,反折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介质界面为光 学光滑面。然而,任何介质的表面都不可能是理想的 光滑几何面。并且,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其表面的微 观结构还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8.4 光的散射
1 散射的一般概念
光的散射:光束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介质时,其 能量将向整个空间4p立体角内散开,从而在垂 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强度不为0。
光学性质不均匀:气体中有随机运动的分子、原子 或烟雾、尘埃,液体中混入小微粒,晶体中掺 入杂质或缺陷等。
(1) 散射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原因:物质中的杂质微粒或不规则排列的物质微粒在 光波作用下产生受迫振动,进而产生次级辐射, 因彼此间无固定的相位关系,各微粒所发出的次 波在空间各点发生非相干叠加,形成散射光。
要求散射微粒的线度小于光波波长,当散射微粒 的线度接近或大于波长时,如高空中云层的散射, 瑞利散射定律将不再适用。
3 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根据电磁方程对球形粒子的散射过程得出:
① 散射粒子的横向几何线度与入射光波长之比很小时, 散射光强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服从瑞利散射定律。
② 当该比值较大时,散射光强与波长的依赖关系逐 渐减弱,并且,当该比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散射 光强随该比值的增大出现起伏。起伏的幅度亦随该 比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斯托克斯线:长波散射光(红伴线)
反斯托克斯线:短波散射光(紫伴线)
拉曼散射线
n0-n1 n0+n1
(2) 拉曼散射规律
n0
n
① 同一散射物质,其散射光的频移与入射光波长无关 ② 长波散射光强度大于短波 ③ 不同散射物质的散射光与入射光的波长差不同,反映
了物质分子振动的固有频率
(3) 拉曼散射的解释
经典电磁理论的解释:散射物质分子与入射光波电 磁场的相互作用结果。
入射光电场: E E0 cos0t
感生电(偶极)矩: p 0 E
:分子极化率。 为常数
p 0 E=0 E0 cos0t
此时仅有瑞利散射
如果分子以固有频率 j 振动
0 j cos jt
入
Q
射
光
z方
I (Q ) 向
自然光产生的散射光强的分布
(2) 瑞利散射定律 当散射微粒线度远小于波长时,散射过程不改变
入射光的波长,但散射光的强度随入射光的波长不同
而不同。其散射光强反比于l4。
说明:
可较好地解释瑞利的实验结果以及大气的散射现 象。散射光强度反比于波长的四次方,故短波更 容易引起散射,因而长波比短波有较强的穿透力。
一般情况下,每个非均匀区域均有衍射发生,但 各个区域所产生的衍射光波,因其不规则的初相位分 布而发生非相干叠加,从而在整体上无衍射现象发生。 也就是说,散射是无穷多微粒衍射光波的非相干叠加 结果。
2 瑞利散射
(1) 瑞利散射实验 平行自然白光入射于牛奶与水的混合液中
x
白光
散射物
质l
z
散射光
瑞利散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