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_产业结构升级与珠三角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内涵、误区与出路

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内涵、误区与出路

全球 价值链 的方 式有 以下 四种 : ( 1)科层嵌 入 ,即

个价 值链 中 ,制造环 节产生 的价值 只 占1 ,而 34 / 4 /都
是交换 环节产生 的 ,因此后者最具降低成 本的空间 ,
方行 为 主体 完全 被 另一 方行 为 主体所 控 制或 者是 完全 控制另一方行 为主体 ,如通过并 购或被并购 的方
被称 为能够提供更 高附加值和盈利率 的 “ 软三元” 。
不难 看出 ,转 型升级 就是要不断地 向价值 链的两端延
伸 ,在 “ 三 元 ” 中 找利 润 空 间 。 软
式 嵌入全 球价值 链 ; ( 2)市场 嵌入 ,经济行 为 主体
通 过 货 币 直 接 买 卖 各 种 商 品或 服 务 的 形 式 嵌 入 全 球 价
产 业 、 技 术 知 识 密 集 型 产 业 占优 势 比重 演 进 ; 由制 造
企业 ,如 深圳龙 岗区现 有18 .万家工业 企业 ,近9 成是 低端产业 ,还 有一些无 照经营主体 ,绝大部分是低 端 产业 ,其他地 区情况相 似。笔者试从 探讨产业结 构转
初级产 品的产业 占优 势 比重逐级 向制造 中间产品 、最
实 现 高加工 度 化 与技术 集 约化 的趋 势 。产 业 内的升
级 ,即产业 自身 的纵 深化发展 ,是一种 产业深化 。对

科 层嵌 入 ,一 方行 为 主体凭 借某 些 优势 成为 链上 的 主 导者 ,其 他 行为 主体 则处 于从 属 地位 ,比如通 过
OEM、ODM等方式嵌 入全球 价值链 。准科 层嵌 入又
科 学认识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问题
产 业 升级 的 内涵 。 产业 结构

鲁教版(2019)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教案

鲁教版(2019)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教案

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二、教学目标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产业结构升级四、教学过程教学指导教学检测及课堂展示知识点一:珠三角的产业转变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1.传统农业:_________是当地生产经营特色,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渐变成了_________。

2.加工制造业(1)区位优势:_________政策、沿海、毗邻_________等。

(2)发展特点:承接港澳地区的___________产业,发展加工贸易,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3)工业部门:_________、制鞋和电子工业等。

二、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1.转型升级的原因:_________优势不明显,_________成本优势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_________。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地理背景: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的区位、___________和政策优势。

(2)发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1.第三产业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__________、污染_______、效益________的特点。

2.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________、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________、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3.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深度合作、________发展。

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范围:由珠三角地区九市和_____、_____组成的城市群。

2.建设意义:建设世界级_____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即时训练】读下图,完成1~2题。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2.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点一:产业结构升级1.产业结构升级(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①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胡琼琼 张 谦◆摘要: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掌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最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使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契机来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前言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珠三角地区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

2019年,广东实现GDP10.77万亿,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排名全国第1,连续25年占全国GDP比重超1/10。

从9个城市GDP来看,近五年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9年实现GDP总额8.69万亿,占广东省GDP比重80.71%,占粤港澳大湾区11城GDP比重74.62%,分别提高了1.55和0.75个百分点。

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但突出了制造业的调整,使制造业从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除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从经济规模看,广深两地相当,但在具体产业结构分布上差异明显,存在很大产业结构转型空间和优化可行性。

以2019年为例,据广东统计年鉴(2019)分析得出: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万)年末就业人员(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万元)广州1530.591125.89156427.41251.376454.0016923.22深圳1343.881283.37203489.0225.19510495.8416406.06差距(约)187157470622264042517两地人力资源均未开发充分,深圳在人均产值上稍高于广州。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林锦凤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迅猛增长,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的考察,对其三大产业发展演变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和动因分析,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该地区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改革开放三十年,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产业经济的发展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的总结,并且回顾在这过程中珠三角城市化的发展,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地区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并指出在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益于珠三角未来的产业调整方向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对珠江三角洲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规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珠江三角洲的范围1994年广东省政府界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和惠州市的惠城、惠阳、惠东、博罗、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面积为41596平方公里,这也就是常说的“小珠三角”。

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不少的学者都逐步认为,作为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和澳门,从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能把香港和澳门排除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之外,而应该把香港和澳门融入珠江三角洲,这样包含了香港和澳门的珠江三角洲的土地面积为42695平方公里,这就是“大珠三角”。

本文章中所研究的就是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演进2.1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形态珠三角位于广东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平原。

这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农作物可全年生长。

加之河网密布,水运方便,灌溉水源充足,使三角洲具有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由前面 的分析 , 以总结得 出以下几点 结论 , 可 并得 出相 应 的启 示 。 业部门产出的增长率,等 ) ( 表示工业部门 产出在国内 生产总 第一 , 东莞 市处于工业化 中后期 , 由于大规模 生产 、 业集 产 值 中的 比重 , 反映工业部 门在经济 中的重要程度 。00 则 >, 群 的形成 , 工业部 门的生产效 率要高 于非工业 部 门( 中主要 其 的增长 , 工业部 门的发展 直接 拉动 东莞市 的经济 >, 0 表示工业 部门对非 工业部 门存在正 的外部性 , 即工业增 长 是第 三产业 ) 发展 , 并且带动非工业部 门生 产效率 的提高 。在这 一阶段 , 大量 促进整体经济增长 。 注意到如果两部 门不存在边际生产率差异 的农村人 口和外来人 口进入城市 , 为工业生 产带 来大量 的劳 动 (= )没有 外部性 (= )则 (0 将 蜕化 为经典 的新古 典增 长 60 , 00 , 1 ) 力, 并且导致对城市住 房和基础设施 以及各种工 业品需求 的高 模 型。

产 业 论 坛 j

珠 三角地 区产 业结构 升级 与 区域 经济发展
基 于 东莞 市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的 实证 研 究


( 东莞理 工学院 城 市学院, 东 东莞 5 20 ) 广 3 16
【 摘 要 】 文章借 鉴 Fd r非均 衡模型 的思想 ,构建 了一个反 映工 业发展对 经济发展 影响的 非均 衡计量经济模 ee 型。模 型分析表 明, 工业部 门比非工业部 门边 际生产率更高 , 业部 门对非工 业部 门存在正 的外部 性, 工 将更 多的资本 、 人 力等 资源 配置到工 业部 门有利 于提 高整个 经济 的生产率水平 , 推进产业结构 升级 , 促进经济增长。 【 键 词 】 产 业结构 ; 关 经济发展 ; 珠三角 ; 东莞模 式; 非均衡模 型 【 中图分类号 】 17 5 F 2. 【 6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 0426 (020- 15 0 10— 7821 )607-2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案例
总结词
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珠三角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的典范。
详细描述
佛山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面临着国内 外市场竞争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为了实现可 持续发展,佛山市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引 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 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转变。 这一转型升级不仅提升了佛山市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也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珠三角区源自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 代表。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经济资 源和市场优势。近年来,广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 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高 端化、服务化转型。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 ,广州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带 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惠 州、肇庆等城市,以及周边一些县(市、区),总面积约5.5 万平方公里。
人口与面积
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约5800万,其中广州市约1500万 ,深圳市约1300万。
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大,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 基地之一。
02
珠三角经济现状
总体经济状况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引擎之一,其总体经济状况呈
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珠三角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为 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科技 创新、金融体系等方面具有显 著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是指中国广东省东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该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交通和制造业等优势,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现状
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制造业集群之一,主要集中在珠海、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

另外,珠三角还具有出色的交通和物流优势,其中的珠江水道更是成为南中国海沿岸较为便捷的交通走廊。

除此之外,珠三角的商贸业也发展迅速,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趋势
珠三角区域正逐步朝着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发展,转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环保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创新转型,提高科技含量。

此外,珠三角地区未来还将增强自主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更加深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机遇。

珠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和文化资源,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可以预见,今后该地区将继续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保持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业行业完成产值情况看 , 排在前 l 0位的主要工业 大类 , 广州与深圳的同构率达 6% , o 与区内其他主
要市相 比, 同构率也都超过 6 %。产业同构现象 0 虽然在 短 时间 内提 高 了地 区产值 , 从长远 的 目光 但
来 看 , 业 同构现 象不 仅不 利 于 良好竞 争环境 的形 产
成, 而且导致区域抗风险能力下降。
2 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受国内、 . 国际市场供 应的影响以及重工业化的加速 , 珠三角资源 、 环境
个正面临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
展中国家来说 , 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0
双约束 和经济增 长 矛盾 不 断加 剧 , 年几 番遭 遇 的 近
同四市 3 1 万家外资企业不成 比例 , 占企业数 .8 仅 的00%) .8 。这 就 造 成 至 少 四大 后 果 :1 引 进技 () 术的恶性循环 。重复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恶性 循环 。( ) 2 对外技术依存 度高 , 国的对外技术依 全
所 以能 在极短 的时 间 内跻 身发 达 国家 的行 列 , 为 成
改革开放 3 0年来 , 珠三角地 区经济社会取得 了巨大 的成就 , 也面临不少 问题 和挑战, 但 主要
有: 传统发展模式 尚未根本转变 , 自主创新能力不
强,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 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面 临诸多隐忧 , 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 , 影响科学发展 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改变等。这些长期 性、 深层次问题使广东全面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任 重道 远 。面临 的主要 问题 有 以下五个 方 面 :
“ 油荒” 无不 向珠三角地 区拉 响能源警报 的信号 。 仅 20 年 , 0 7 从省外净调入或进 口能源 17 19 7 3 .2万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珠三角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位于广东省,包括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城市。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

深圳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以其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而著名。

它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城市之一,拥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而广州则是中国重要的城市经济中心之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

珠海作为国家级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东莞则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的加工制造企业。

其次,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以深圳为例,它已经成功从制造业转型为创新型经济。

深圳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领域非常发达,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牌。

在广州,信息技术、金融、物流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珠海则以旅游、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产业。

东莞则以制造业为主,但也在加强研发和创新。

此外,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完善。

交通便利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密布,连接了整个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

各个城市还有现代化的地铁系统,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此外,深圳、珠海和广州都拥有现代化的港口和机场,保证了货物和人员的高效流动。

最后,珠三角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迅猛,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得到了重视。

各个城市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绿化环保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例如,深圳的城市规划被誉为世界级,注重人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珠海则以其美丽的海滩和绿色的山脉而闻名,是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尽管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口问题,珠三角地区的人口密度非常高,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短缺和环境污染。

另外,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制造业,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此外,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面临着与其他地区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的难点及政策选择

我国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的难点及政策选择

2008年第5期○陈洪我国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的难点及政策选择从“三来一补”起步,珠三角紧紧把握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但是,经过近30年的历程,珠三角依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路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仍居主导地位。

由经济发展过程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是,未来10年将是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阶段。

只有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珠三角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难点1.高素质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珠三角产业升级的“瓶颈”。

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

但是,近年来珠三角不仅出现持续的“民工荒”,而且普遍缺乏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据统计,“十五”期末,珠三角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人,仅数控技能人才缺口就达10多万人。

有的工种甚至出现断层。

珠三角虽拥有不少走在国际化进程前列的企业,如华为和TCL等,但整个区域所拥有的国际化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从国内改革开放至今,在累计的16万海归人员中,有4万人北上首都,5万人留在上海,只有6500人南下深圳。

珠三角地区在高素质人才引进上的落差可见一斑。

随着珠三角的产业不断升级,劳动力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会更加尖锐。

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会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

2.升级还是转移,不少珠三角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珠三角的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加快企业的产品升级;二是实现企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地区梯度转移。

与企业的产品升级相比,企业转移阵地则相对容易。

但是,对于在珠三角投资的企业来说,即使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周边的市县,如新会、韶关、肇庆等地方,也有不少的实际问题,如,很难租到合适的厂房,难以招收到熟练的劳动力等。

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更面临物流成本飙升、配套服务薄弱等问题的困扰。

珠三角发展现状

珠三角发展现状

珠三角发展现状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新时代下,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和现状。

首先,珠三角地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链完整且蓬勃发展。

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已逐渐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其次,珠三角地区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珠三角地区内部和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更是加速了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三,珠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深圳的硅谷建设、广州的"创新驱动"战略等举措,吸引了大量
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进驻该地区,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通过推行人才引进政策和项目,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最后,珠三角地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仍然不平衡,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以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解决环境和城市规划问题,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中图分 类号 :F 0 27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052 1)20 7.5 649 6(020 .040


世界 区域 经 济 安 全 ,态 势
军事 战略布局 ,国 际安全挑 战更加 复杂多元 。国 际政治危机风暴正剧烈冲击和 改变世 界政 治图谱, 主要 经济体之 间的制 衡策略 更趋复 杂。世界格 局 加快转 换与 国际体系深 刻转型 引发世 界区域经 济
收稿 日期 :2 1 -91 0 10 .0
则分别是 8 5 、6 7 【 6家 5家 3 】 。珠三角外需急剧减少
与 部分行业 产能过 剩交织 在一起 ,就业形势 的严
峻考验迫使 国外订 单依赖度 高 的外 贸企业加 快产 业 转型升级 ,原材料 价格大 幅波动 与较高 的 国际
作者简介:彭良军,男,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MB A教育 中心在读研
另一 方面 ,珠江三 角洲地 区也面 临着 重大机 遇 :国际产 业 向亚 太地 区转移 的趋 势不会 改变 ;
亚 洲区域 经济合作 与交流 方兴未 艾;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 易区进程加 快 ;我 国仍处在 重要战 略机遇 期 ;工业 化、信息 化、城 镇化、市 场化 、国际化 深 入发展 ; 由于邻 近港澳 地区 ,走 在改革 开放前 沿 的珠三 角承接 了港澳 台大量 的产业转 移,粤港
化 宽松 ”的货 币政策 ,为解除迫 在眉睫 的违约风 险 ,美 国参议 院于 8月 2日同意将债 务上 限提 高 至 1 . 万亿 ,使 美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再掀 波澜 , 4 9 2
安全 新的不确 定性 与复杂性 ,世 界 区域 经济越 来
越不安全 【。 2 】

第3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第3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5.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是珠
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
的主要动力。
(2)目前珠江三角洲城
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主要有哪些?
(3)为进一步转变发展
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
高发展质量,广东应加快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1)工业化 (2)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 扩大;③珠江水质恶化;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⑤城市固体废弃 物污染加重。 (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环境建设等。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1.第三产业以流通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 效益高等特点。 2.珠三角地区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发展 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 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与港澳地区在现代 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 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和企业。
二、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1.问题 该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在逐渐 丧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必须再次寻 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2.表现 推进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 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3.发展条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珠三角地区有区位、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3.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时代跨越式发展到4.0时代, 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D ) A.环境污染加重B.产品滞销 C.就业压力减小D.产业转移 4.很多专家都在给中国制造转型 升级“开药方”,合理的是( B )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B.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 C.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

珠三角发展历程

珠三角发展历程

珠三角发展历程
珠三角经济区是中国广东省周边地区的一个地理概念,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珠三角地区成为最早受益
的地区之一。

198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沿海开放政策,允许外商投资和引进外资。

珠三角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以广东省为核心,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周边的东莞、佛山等地逐渐崛起。

这一时期,珠三角地区投资环境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形成了以电子、通讯、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为主导的制造业集群。

21世纪初,珠三角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开放程度,不仅是中国
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重要基地。

珠三角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机遇,外贸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外贸贸
易伙伴不断扩大。

珠三角地区还在发展中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同时,珠三角地区也积极推动城市间合作和交流,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
链和价值链。

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通过持续改革开放和产业升级,经历了从制造业聚集地到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地的转变。

它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展示了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动力和潜力。

珠三角经济发展论文:浅谈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珠三角经济发展论文:浅谈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论文:浅谈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圈开始了其飞速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贡献力量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近年来也表现出了它的薄弱之处和发展瓶颈,以及需要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笔者通过对珠三角主要城市的走访观察,基于本文谈谈对其经济发展之路的认识。

珠三角;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是:经济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

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

城乡均衡协调发展。

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产业结构“离经”与优化升级——珠三角经济发展现象研析

产业结构“离经”与优化升级——珠三角经济发展现象研析

维普资讯
珠三 角
1“ . 离经 ”现象及程度
从 近期 看 ,珠三角经济发展 与三次产业结构演 变 出现 “ 经”现象 。美 国著名经济学 家钱纳里提 离 出 的产 业 结构 转换 模 型 ,以及 “ 配第 一克 拉 克 定 理 ”曾被专 家学者视 为 “ 典” 经 。他们 的研究 方法 及研 究结 论 ,如按人 均 G P水 平划 分产 业结 构转 D
经济为主 , “ 桑基鱼塘 ”经济模式 闻名于世 。建 国 后至改革开放之初 ,轻工业逐步建立 和发展 ,产业 结构 比重排 序从 “ 二三 ”演变成 “ 一 二三 一 ” ,并
延续至 2 0世纪末 。19 9 3年 ,珠 三角人 均 G P达 到 D
序 ,颇似进入经典论 断所 定义 的 “ 发达经济 ”初级 阶段 。但这种看似 “ 发达经 济”初 级阶段的基础并
上升 到 6 6 16美 元 ,4年 问 经济发 展 水平 提 高近 一
结构仍处 于工业化 中期 ,那 么珠三角则处 于工业化
后期 。但是 ,20 ~ 0 6年 ,珠 三角第三 产业增加 02 20 值 比重下降 幅度 大于全 国 0 . 7个百 分点 ,表明珠三 角 “ 离经 ”程度也较大 ,即产业结 构调整力度相对
维普资讯
产业结构“ 离经’ ’ 与优化升级
珠三角经济发展现象研析
邱 俊
【 摘要]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直接 关 系到珠 三角的工业化进程 。近几年 ,珠三 角人 均 G P加速上 升 ,第 D 三产业增加值 比重不升反 降,这种 背道 而驰的走 势与经典论 断明显相左 ,本 文称之为 “ 离经”现 象。这种
5 0 美 元 ,第 三产业 增 加值 比重 为 5 %。这些 量 00 0

珠三角产业演变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珠三角产业演变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珠三角产业演变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作者:王群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 528436)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着毗邻港澳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

为此,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产业演变历程,现今珠三角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是一个体系,它包括构成该体系的各子系(即产业部门)的构成形式及地位、各子系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珠三角产业结构演变综述珠三角产业结构一直保持着“二,三,一”的格局,制造业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第一产业比例在不断下降,至1995年已下降到不足10%。

第三产业则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

总体而言,珠三角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优化,迄今已达到工业化中期的中后期阶段,符合现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阶段(1978—1990)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一产业占比则不断下降,制造业保持大比重优势平稳发展。

直到1990年,服务业比重接近制造业,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接近。

这段时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体制创新,许多港商来大陆谈生意时带动了珠三角的服务业发展。

广州白天鹅宾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被誉为改革开放成功典范。

而农业规模的逐渐缩小主要是因为政府对第二、三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大批工厂源源不断建立以及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人地矛盾,使大批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使农业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又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继而使二三产业规模扩大。

在这12年中,珠三角实现了初始阶段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将发展中心由农业转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改革由试点转为全面推广,推动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高新技术 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判断
1.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得益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
结构调整。( √ ) 2.20世纪9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 )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1.第三产业的特点:以流通和 服务 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 低 、污 染 小 、效益 高 等特点。 2.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 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_金__融__ 业、会展业、物流业、 信息 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 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全面提升 服务 业发展水平。 3.发展现状:珠三角地区与 港澳 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错位 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和企业。
材料二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 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 毗邻港澳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且廉 价;市场广阔;廉价的土地资源等。
2.根据图乙说明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 变化?
2.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Ⅳ阶段服务业劳动力占比最大,其次为工 业,最低的为农业,故选D。
(2020·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期末)底特律曾是全球知名的汽车城,汽
车制造相关零部件生产也较发达。随着日系、欧系汽车的崛起,底特律
逐渐衰落。2017年世界知名内燃机领头者FEV集团将投资2 700万美元在

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珠三角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一)珠三角的定义1994年10月,广东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

珠三角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2%,占全国总数的0.4%。

2009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4634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9.8%。

习惯上“珠三角”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之和。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1、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珠三角全年完成GDP 25450.22亿元,占广东省GDP总量(28077亿元)的82.97%,约占全国GDP总量(246619亿元)的10.3%,与去年同比增长17.72%,分别高出广东省(14.5%)和全国(11.4%)平均水平约3.22和6.32个百分点。

近5年来,珠三角GDP年均增长率为18.1%,各市GDP均以两位数快速增长(见表1)。

从城市经济规模看,2009年,广州和深圳两市分别以7050.78亿元和6765.41亿元占珠三角GDP总量的27.7%和26.58%,继续保持绝对优势,而佛山和东莞也均突破3000亿元,分别达到3588.5亿元和3151亿元。

从经济增幅看,虽然只有珠海、肇庆两市增幅同比没有回落,但是各市增幅仍超过14%。

表1 珠三角各市近5年GDP(亿元)和GDP同比增速(%)情况城市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GDP 增速GDP 增速GDP 增速GDP 增速GDP 增速广州3758.62 15.2 4450.55 15 5154.23 12.9 6073.83 14.8 7050.78 14.5 深圳3585.72 19.2 4282.14 17.3 4950.91 15.1 5813.56 16.6 6765.41 14.7 珠海476.71 17.5 551.68 14.2 634.95 13.4 747.7 16.4 886.84 16.5 佛山1578.49 17.4 1918.04 18.3 2383.18 19.4 2928.16 19.3 3588.5 19.2 惠州586.46 12.2 686.45 15.1 803.43 15.8 934.96 16.6 1085.11 14.1 肇庆328.3 11.4 390.56 13.2 450.57 14.4 516.09 14.5 616.55 15.3 江门617.81 11 695.64 12.2 805.37 12.8 941.88 15.6 1095.33 15 东莞1452.52 20.5 1806.03 21 2181.62 19.4 2626.51 19.2 3151.01 18.1 中山572.05 19.7 704.3 21.5 880.2 23.2 1036.32 16.8 1210.69 14.7 珠三角12956.68 17.0 15485.39 19.5 18244.46 17.8 21619.01 18.5 25450.22 17.7 注:本表数据已按经济普查口径修订,数据来源珠海统计信息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面对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珠三角企业纷纷倒闭或外迁,为了追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及各级地方政策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有关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但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政府预期相差甚远,本文对产业结构的具体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问题的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发达程度提高后却升级缓慢,以至更高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形成于后起之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长三角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第三轮即以装备业为主的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产业结构开始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出现。

改革开放前,上海制造业产品曾占据着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2000年前,“广货”对中国市场也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是,“民工潮”向“民工荒”等一系列外部条件的转变对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因此,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地方政府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经济政策,按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拐点”已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被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挤压。

实际上,劳动力资源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人口红利最少可以持续10年时间,政府采取过快、过急的非市场性力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早破产或转移到国外,一方面,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无法转移,另一方面,当地的住房、厂房出租,大排挡和杂货店等将成为半真空状态,直接减少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产业结构升级应该以市场行为导向,政府最多也只能以经济手段进行引导,直接以行政干预的方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会扭曲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也会严重影响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

香港工业总会对在内地投资的港资企业调查显示:37%的企业有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工厂的计划,其中,63%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资企业表示承受不了日益上升的市场和制度压力;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上万家工厂倒闭和外迁,陶瓷业更为严重,佛山陶瓷生产线与过去的高峰期相比,90%的企业已关闭或正被强行关闭。

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产业发展具有内在均衡性,虽然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产业部门发展速度呈现不均衡性,但如果差距过大会造成再生产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衡。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过急造成产业衔接脱接,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忽视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导致产业交替不均衡,同时产业结构的突变性调整造成市场和劳动者难以适应,从而对区域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与珠三角经济发展佘时飞正确理解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是保证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倒逼劳动密集型产业搬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原因是其对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认识不够,甚至认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相同的两种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主导产业从第一产业升级为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升级为第三产业的变动过程;发生在第二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即第二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的变化过程。

经济学关于产业发展研究的重点是产业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升级),而对某一产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产业升级)研究不足,但是,区分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最早开始于格雷菲等人所做的东亚服装产业研究,他们研究了服装产业链内企业从简单加工到制造商再到出口商角色提升的路径选择与条件。

格雷菲分析了亚洲纺织品与服装业的多次生产转移过程和亚洲服装产业链调整的原因,研究了伴随着纺织服装生产转移发生的产业链内的产业升级现象。

格雷菲的研究认为产业升级通常有如下几种类型;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

根据图1,我们可以将产业升级定义为:在产业链内部,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和过程,即在同一产业内部的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演进过程。

产业升级的过程即产业自身的发展过程,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每一次延伸都会将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产业升级是指资源在同一产业内部的再配置过程,而产业结构升级是指资源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移的过程,现代经济学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第二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趋势。

前者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

后者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是霍夫曼定理,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整个工业中轻工业的比重不断下降,重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的改造和升级。

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三个步骤。

第二阶段发生在第二产业内部的不同产业之间,即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移。

第二阶段也可以分为二个步骤: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产业发展过程中,当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丧失劳动力比较优势后,多数企业首先不是放弃该产业,而是采用流程升级的办法优化工业流程,甚至以机器代替劳动力,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素价格不断发生着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伴随着资本价格的降低,以资本替代劳动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的有效策略,它能使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新的要素组合下实现新的增长,获得第二次活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攀升,资本替代劳动已经不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此时企业转而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快速的市场反应实现产品升级。

产品升级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第三图1 产业升级示意图・产业经济次活力。

企业为了进一步吸收要素价格压力,提高盈利水平,通常会实施功能升级: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在该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将产业价值链低端领域外包出去,专注于价值最高端,功能升级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第四次活力。

纵观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历史,产业升级在先,产业结构升级在后。

产业升级不仅可以使已经丧失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得以为继,持续的产业升级还促进了该产业的不断发展,将该产业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

产业自身发展变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产业升级的过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变化的过程是在产业升级以后才出现的现象,跨越产业升级过程,直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产业间的衔接失调。

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变化过程可以以下图表示:从图2可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是相互孤立的两个过程,相反,二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产业结构升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但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是从天而降的产物,而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产业升级中派生出来的。

当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时,才产生了机械设备的巨大需求,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机械设备等生产手段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才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并逐步上升为主导产业。

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巨大拉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07年年底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了诸如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纷纷倒闭或者外迁。

据此,政府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步消失,并提出大力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

因此,以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和土地价格上涨等市场因素为诱因,以政府的非市场因素为“推动剂”,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效应”一触即发。

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来得太急太猛。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某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效,而且其持续时间可以长达20年左右,在此期间,如果该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强力拉动的基础上形成了更高级别的产业结构,那么其经济发展便可以实现连续性。

这可以从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地的经济发展史得到验证。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时间陶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快乐中,“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更是刺激着粤人以为世界经济中心已来到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30年发展历程中,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直将利润源泉锁定在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上,致使珠三角民工的实际工资(扣除通货膨胀)30年来几乎没有增加,企业根本不愿意花钱去进行产业升级,甚至连这些意识都没有,更谈不上企业的自主创新。

因此,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剩余价值”归宿的矫正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瞬时蒸发,此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策调整更是雪上加霜: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深圳的加工贸易因此减少了171亿美元,占加工贸易额的18.6%;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的实施,抑制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广东企业因此纷纷停产;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外商投资某些传统制造业,国内企业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又缺乏热情,从而形成了经济效率图2 产业结构升级示意图“真空”领域;“两税合一”更是对珠江三角洲企业的致命打击。

珠三角地方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更为急促,短时间内制订出一系列诸如《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 政策,试图一蹴而就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遏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此过急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会造成产业衔接不稳并可能出现“空心化”危机。

实际上,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大量使用劳动力的生产环节为主,产业链条不均匀,代工方式(OEM)比重过大,研发设计、销售和服务等环节非常薄弱,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因此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改造升级远比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产业容易得多,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潜力巨大,通过产业升级完全可以吸收企业的成本上升压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案例分析及建议中国台湾的计算机企业大部分都是美国式的单一电子公司,发展初期,首先选择了风险小、不与国际著名品牌竞争的代工方式(OEM)进入美国跨国公司的信息产品生产体系,主要订单来自美国企业。

台湾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借助了国际产业分工的良好机遇,但是代工模式也将台湾企业锁定在“打工族”的地位,处于利润最低的生产环节,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台湾电子产业遇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等地低成本制造的强烈冲击,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台湾电子产业没有选择放弃和逃避,而是选择了产业升级,通过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制造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