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合集下载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金良(内蒙古财经学院市场营销系,内蒙古呼和浩特oloosl>「摘要]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地域分异性显著:土地利用水平低生产率低而不稳但发展潜力人:土地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集约化农牧业:控制人口提高农牧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利一学技术水平增强农林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呼伦贝尔市[中图分类号} F301. 24[文献标识码1:}[文章编号X1004- s29s(2004)03- 0118- 03一、研究区概况呼伦贝尔市位于东经11s' 31’一126' 04},北纬47' Os’一s3' 20},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市中最北的一个。

总而积2s. 3万kmz,占自治区总而积的21. 4%。

东与黑龙江省毗邻,南与兴安盟相连,西、西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北、西北与俄罗斯隔河相望。

边境线有1 68s. 82km。

共辖13个旗市,市行政公署驻海拉尔。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据2002年统计,呼伦贝尔市耕地而积1 229300公顷,占总上地而积4. 90l0;林地13 s30 000公顷,占总上地而积的s3. 4%;牧草地8 4s7 700公顷,占33. 44%;建设用地比重逐年增加,而积199774. 97公顷,占总上地而积的0. 79%;水域s39 273公顷,占2. 13%;还有少量园地和1 726 s34公顷未利用上地。

耕地:呼伦贝尔市耕地的61. 13%分布在岭东地区,其余分布在岭西森林一草原过渡地带和半干旱草原地区。

耕地中,灌溉水田12 Os3. 32公顷,占耕地总而积0. 990l0,分布在岭东二旗市;水浇地163. 92公顷,占耕地总而积的0. O1%,岭东二旗市以外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也有较大而积的水浇地分布;菜地13 028. ss公顷,占耕地总而积1. 0s%,主要分布在城镇郊区;旱地1 204 Os4. 21公顷,占全部耕地而积中的比重高达97. 9s%,岭东地区分布较多,岭西集中分布在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

基于耦合度的新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度的新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
p a p e r s t u d i e d b o t h t h e d e g r e e o f c o u p l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d he t i n lu f e n c e me c h a n i s m, a n a l y z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l a n d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基于耦合度的新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
李 青 , 苗 莉
( 塔里木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新 疆 阿拉 尔 8 4 3 3 0 0 )
摘要 : 良性 协 调 关 系 有 利 于 促 进 土 地 资 源 的 永 续 利 用 和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的 改 善 , 同 时 也 能 提 高 环 境 自我 恢 复 的 重 建 能 力 。过 度
u Q i n g . MI A O L i
( C o l l e g e o f E c o n o mi c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 T a i r m Un i v e r s i t y , A l a r 8 4 3 3 0 0, C h i n a )
s a me t i me, i t a l s o c o u l d r a i s e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e l f r e c o v e r y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bi l i t y. Ex c e s s i v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a n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wo u l d o n l y a g g r a v a t e he t e c o l o g i c l a e n v i r o n me n t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f u r t h e r r e s t ic r t e d he t s u s t a i n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u e s o u r c e s . F r o m t he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

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往往以经济增长为导向,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同时,需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的比例,建设生态回应系统,增强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例如,建设城市公园、湿地和森林公园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同时,减少工业区和污染源的扩张,避免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要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同管理。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评估的监管,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一致性。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利用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利用科技手段推动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最后,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研究。

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挑战。

因此,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非常重要。

中国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研究

中国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研究

中国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研究詹文静;杨国清;兰泽英;白泽惠【摘要】Land use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is closely related. The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2004 to 2014 are selected on the national scale for this study. The CO2 emissi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entropy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unction and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model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ArcGI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ecological secur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dex of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creased as a whole in 2004-2014, which indicated tha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us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 had a positive trend development; that i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oupling degree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e western region mainly lies in the low-level coupling stage and the antagonistic stage, the middle area is in the running-in stage and the high-level coupling stage is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and the coupling level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gradi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2004, 2009 and 2014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most of China's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s a land-use type with moderate coordination and coupling, there is no extrem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the coupling interval, indicating that th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of China's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is still low. The stud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and use and ecologicalsecurity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use of land in the region and solving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紧密相关,本文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中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31省市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升,反映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2)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度的空间分异上,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在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水平呈梯度空间分布;(3)从2004、2009和2014年的截面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的土地利用制约型,高度协调耦合区间的省市区数目减少,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区间,说明我国各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下.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5)001【总页数】9页(P88-96)【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耦合协调;ArcGIS;空间分析【作者】詹文静;杨国清;兰泽英;白泽惠【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随着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带来了一系列如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为此,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土地利用与环境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关系日益成为土地科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物理学中,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要素因相互作用而彼此产生影响的现象[1],协调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系统或要素之间的一种良性循环、配合得当、和谐一致的相互关系. 耦合协调模型多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如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2]、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4]等方面. 为改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该模型也开始应用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5-6].生态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安全是人在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水平的反映[7]. 国外对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土地利用过程中,以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学派最具代表性,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8]、农地保护[9]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10]等方面. 我国对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使得二者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二者研究分界明显,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辨证关系的定性分析[11]和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辨证关系的定量研究[12]两个方面.关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文献较多,如迟妍妍等[13]基于PSR框架模型,从植被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侵蚀等因素构建沙漠化防治区的生态安全空间评价模式;李辉等[14]从区域发展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响应3个方面构建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PSR评价模型;邱微等[15]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了27个指标构建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已有文献构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但这些指标体系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在今天提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背景下,CO2排放应成为衡量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区域尺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从国家层面的宏观尺度研究少见报道.本文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04~2014年的土地利用体系与生态安全系统进行时序耦合协调度分析,并根据2004、2009和2014三年截面数据考察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格局演变,为实现两者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不含港、澳、台地区),研究时间跨度为2004~2014年. 因研究的区域多、时间跨度较大,因此,选取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开展研究. 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通过借鉴前人研究视角和方法,从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两个方向选取指标. 土地利用指标体系[16]分解为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三大子系统,共选择14个指标表征土地利用系统的利用程度及效益状况. 人类土地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面对生态安全威胁会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因此,在参考文献[13-15、17]的基础上,根据PSR概念模型将生态安全系统分为生态安全压力、生态安全状态和生态安全响应3大子系统17个指标,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系统主要由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组成,每个系统由若干项指标构成,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统一,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负指标标准化公式如下:其中,是正向处理后值是反向化处理的值. 为方便以下公式表达,记或等于 .运用熵值法求取2004、2009和2014年31个省市区的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的权重(如表1). 根据任淑荣[18]的研究,按以下4个步骤完成:(1) 在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后,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的比重为(2)计算j第项指标的熵值ej,公式为其中,(3)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对于第j项指标,指标的差异越大,熵值就越小,定义差异系数:其中(4)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公式为假设表示区域土地利用的n个指标;表示区域生态安全的m个指标,则其中,F(X)为区域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函数;G(Y)为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函数;wj为各指标权重;Xj、Yj为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19-20],采用离差系数法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得出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的耦合协调计算公式为其中,F(X)与G(Y)分别是各省市区土地利用系统和生态安全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由熵值法和综合评价函数计算所得. C为耦合度;R为协调度;α、β为待定系数,本研究认为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同等重要,因此设α=β=0.5;k为调节系数,本研究设k=2.显然C∈[0,1],理论上F(X)和G(Y)的离差越小,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程度越高,耦合度越大说明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之间耦合程度越高. 当C=1时,表明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处于最佳耦合状态;当C=0时,表明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处于不相关状态,系统将是无序发展. 耦合度C在约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发展行为,促进二者耦合关系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同样R∈[0,1],它反映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整体功能和综合发展水平. 按照数值的大小,可划分耦合协调的等级[19,21],如表2和表3所示.根据式(7)~式(9)计算2004~201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结果如图1所示. 2004~2014年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的耦合度位于0.8~1.0之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数值接近1.0;协调度低于耦合度,其数值在0.5~0.8之间,属于高度协调耦合区间,并且各年数值的波动程度不大,反映了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格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 近10年来,全国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整体上是逐年增加,但土地利用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状态. 近年来国家提出不少土地利用政策,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碳减排,严格保护耕地和城市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等,旨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和利用效率. 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达到了0.677 4,约是2004年(0.370 9)的2倍.(2) 2004~2014年全国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虽年际间有所波动,但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到了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大幅度降低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显著减少了主要污染排放总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等,有效地遏制了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自2011年逐年下降的趋势.(3) 2004~2014年中国经济虽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土地利用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原本较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和发挥,因此,中国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自2011年开始低于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 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两者虽存在差距,但整体上均呈平稳上升趋势,中国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 从表4可以看出,2004、2009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居于首位都是上海(0.911 7、0.888 4和0.806 8),它的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交通区位优势凸显,金融业、服务业高度发达,同时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上海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这些因素使得上海土地利用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2004、2009年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前4名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和江苏.2014年的土地利用排名是上海、天津、北京和江苏,天津土地利用水平超过了北京. 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及2014年获批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提高了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4、2009和2014年西藏(0.535 4、0.540 7和0.724 7)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最大,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资源条件,因而其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就耦合度而言(见图2),2004、2009年耦合度最大是的北京(0.999 9、0.997 2),2014年耦合度最大是的辽宁(0.999 1),两者的数值几乎接近1,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 北京的土地利用水平和生态安全水平较高且相差较小,耦合程度较高,北京的经济较发达,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同时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而辽宁经济欠发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废气、废渣污染较为严重,土地利用水平降低和生态安全水平提高,使得二者演变差距减小.2004年耦合度最小的是宁夏,其数值是0.193 5,2009和2014年西藏(0.236 4、0.180 2)的耦合度最小,耦合度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 宁夏和西藏经济落后,有大量的土地待开发,未能将土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它们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因此,土地利用程度和生态安全水平相差较大,耦合程度较小. 从协调度来看,2004年协调度最大的是上海(0.648 8),2009、2014年协调度最大的是北京(0.637 3、0.522 0),协调度处于高度协调耦合状态,两个城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生态安全问题制约经济进一步的增长. 2004年宁夏协调度最小(0.220 4),2009年内蒙古协调度最小(0.270 6),2014年协调度最小的是西藏(0.272 5),3个自治区的未利用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利用效率低,制约了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是指研究区域内各组成要素及其综合体在空间上的差异. 本文结合ArcGIS10.0重分类工具,对2004、2009和2014年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如图3).(1) 2004年耦合度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的省市区有内蒙古、云南、西藏和宁夏;2009年的省市区有内蒙古和西藏;2014年的省市区有上海和西藏. 内蒙古、云南和宁夏的耦合程度是不断提高的. 内蒙古的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容易沙漠化,生态安全水平下降,但地均产值逐渐增加,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增加. 云南、宁夏的土地利用水平处于上升阶段,但生态安全水平不断下降,前者是由于森林过度砍伐且造林面积的不断减少,后者是减少了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 上海的耦合程度是逐渐变小的,近年来上海的土地利用水平和生态安全水平都有所下降,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等因素都降低了其耦合度.(2) 2004年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的省市区有黑龙江、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青海和新疆;2009年的省市区有黑龙江、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宁夏和新疆;而2014年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的省市区为零. 耦合度变化的省市区都向高阶段发展,土地利用水平缓慢上升,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且年间波动较大. 各省市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下降原因有所不同,黑龙江、青海、广西和海南因过度开发未利用土地;贵州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多且污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较低;四川和江西的土地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化肥过量使用,工业的废水、废物排放增多;新疆的土地沙漠化和草场资源退化严重.(3) 2004年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的省市区有河北、山西、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陕西和甘肃;2009年的省市区有河北、山西、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陕西和甘肃;2014年的省市区有天津、内蒙古、江西、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青海. 山东和天津的耦合度不断变大,土地利用水平逐渐上升且幅度较大,生态安全水平逐渐下降. 山东的经济发展迅速,GDP、三产业产值等都大幅度提高,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天津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减少.(4) 2004年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省市区有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和广东;2009年的省市区有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2014年的省市区有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 河北、山西、吉林、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重庆、陕西和甘肃在2004、2009年是磨合阶段,这些省市区的土地利用水平变化不大,但因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废物污染加剧导致生态安全水平下降.(5) 总体看,我国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程度较高,耦合程度较高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耦合程度较低的主要在西部内陆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程度呈梯度空间分布.(1) 由图4可以看出,2004年协调度处于低度协调耦合状态的省市区有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和宁夏,2009年减少了宁夏,2014年只有西藏. 2004年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耦合状态的省市区有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2009年宁夏代替了山东,在2009年的基础上,2014年增加了天津、内蒙古、上海、江苏、贵州和云南. 2004年协调度处于高度协调耦合状态的省市区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2009年增加了山东,2014年只有北京. 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阶段.(2) 根据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的差别可以对31个省市区进行细分,天津是由2004年的土地利用制约型到2009、2014年的生态安全制约型,江苏是2004、2009年的土地利用制约型到2014年的生态安全制约型,山东是2004、2009年的土地利用制约型到2014年的生态安全制约型,这些省市区变化的原因在耦合度格局演化中已阐述,在此不作说明. 除了北京、上海属于生态安全制约型外,其他26个省市区是土地利用制约型.(3) 各省市区的协调耦合状态只有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中度协调耦合状态和高度协调耦合状态,缺少极度协调耦合状态,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省市区主要属于中度协调耦合状态,主要分布在中部内陆地区,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高度协调耦合状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属于低度协调耦合状态和高度协调耦合状态的省市区较少.(1) 从时间上看,全国土地利用水平整体缓慢上升,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反映了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耦合协调度虽年际间有所波动,但总体上是保持平稳上升的,反映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从空间格局演变来看,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分布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处于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程度呈梯度空间分布;大部分省市区的协调度主要属于中度协调耦合状态,主要分布在中部内陆地区,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高度协调耦合状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缺少极度协调耦合状态,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高.(2) 由于需要考虑到数据的易获取性和可操作性,在指标的选择上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评价结果将会存在一定偏差,指标评价只能做到合理而无法做到最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这还有待以后进一步探讨. 另外,本文缺少从空间统计角度来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今后需进一步利用空间自相关、热/冷点分析、异常值判断等基于空间统计的技术来挖掘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空间数据特征.(3) 根据地区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东部地区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快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发展低碳化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部地区需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安全系统的良性互动;西部地区应借助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发展生态化的土地利用模式.【相关文献】[1]VEFIE L. The penguin directionary of phys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6: 92-93.[2]钟业喜,陆玉麒.潘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2):195-200.ZHONG Y X, LU Y Q.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economic in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J]. Economic Geography, 2011,31(2): 195-200.[3]郭晓东,李莺飞.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356-359.GUO X D, LI Y F.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14,24(5): 356-359.[4]宋建波,武春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2):78-87.SONG J B, WU C Y. The study on 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mong city clus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China Soft Science, 2010(2): 78-87.[5]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66-78.CHEN X L, LI S J, GUO Z X. Analysis on the harmonious degree between la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Jilin Province[J]. China Land Science, 2009,23(7): 66-78.[6]陈珏,雷国平.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3):116-120.CHEN Y, LEI G P. Evaluation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land-use and eco-environment in Daqing[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1,18(3): 116-120.[7]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XIAO D N, CHEN W B, GUO F L. 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cological security[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2,13(3): 354-358.[8]JABAREEN Y. City planning deficiencies and climate change-The situation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ities[J].Geoforum, 2015(63):40-43.[9]PYWELL R F, MEEK W R,LOXTON R G, et 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farmland can drive beneficial functional responses in plant and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1(140): 62-67.[10]SCHAFER M, KROGER M. Joint problem framing in sustainable land useresearch:Experience with constellation analysis as a method for inter-and trans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tegration[J]. Land Use Policy,2016(57): 526-539.[11]吕建树,吴泉源,张祖陆,等.基于RS和GIS的济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8):928-935.LYU J S, WU QY, ZHANG Z L, et al.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in Jining city based on RS and GI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2,32(8):928-935.[12]谢花林,李秀彬,陈瑜琦,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1):57-63.XIE H L, LI X B, CHEN Y Q, et al. Environment impacts of land use planning based on an ecological security method in Ongniud Banner[J]. Inner Mongolia.Resources Science,2010,32(1): 57-63.[13]迟妍妍,饶胜,陆军.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以沙漠化防治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5):804-809.CHI Y Y,RAO S, LU J.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methods for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J]. Resources Science, 2010,32(5): 804-809.[14]李辉,李秀霞,于娇.东北地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5):148-154.LI H, LI X X, YU J. Northeast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J].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8,48(5):148-154.[15]邱微,赵庆良,李崧,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4):1148-1152.QIU W, ZHAO Q L, LI S, et al.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ith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8,29(4): 1148-1152.[16]王枫,叶长盛.广州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3):238-242.WANG F, YE C S. Evalu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land use and eco-environment in Guangzhou[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Conservation,2011,18(3):238-242.[17]张引,杨庆媛,闵婕.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5):817-828.ZHANG Y, YANG Q Y, MIN J. An analysis of coupling betwee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ongq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71(5): 817-828.[18]任淑荣.基于熵值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6):179-182.REN S R.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Entropy[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4(16): 179-182.[19]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 1999,19(2):171-177.LIAO C B.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A case study of the city group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 Tropical Geography, 1999,19(2): 171-177.[20]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2-68.GAO N, MA Y F, LI T S, et al. Study on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coupling model: A case study of Xi'an[J]. Tourism Tribune, 2013,28(1): 62-68.[21]方叶林,黄震方,段忠贤,等.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2):195-201.FANG Y L, HUANG Z F, DUAN Z X, et al.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about Chinese tourism developing and eco-environment[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33(12): 195-201.。

内蒙古城市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

内蒙古城市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

内蒙古城市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省级行政区域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粮食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内蒙古城市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其时空耦合关系,以期对内蒙古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内蒙古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内蒙古是中国人口稠密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功能逐渐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人口聚集的中心,为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和经济的发展,内蒙古的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不断发展,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城市化也推动了农村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

二、内蒙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内蒙古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和污染,草原、湿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了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使得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内蒙古的城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强,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了工业和能源的清洁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了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改善了内蒙古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化也推动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培育了一批环境保护意识强的市民,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教你如何搞定文献索引

教你如何搞定文献索引

教你如何搞定论文文献索引首先声明此为前人方法,我只是觉得好用就搞出来的第一步,登陆中国知网,选择你所要文件类型进行检索第二步,勾选你所要的文章如下图第三步,点击导出参考文献第四步,勾选文献,点击弹出如下窗口第五步,复制粘贴,结束,绝对标准[1]潘爱民,全斌,王昭生.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响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0,05:167-171.[2]郑飞,刘光远,刘志有. 新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耦合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2013,05:251-256.[3]许月卿,崔丽,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04:16-21.[4]毛蒋兴,闫小培,李志刚,黄鹄.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素综合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9,03:523-535.[5]王兴中,刘彦随. 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空间阻力关系机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01:11-18.[6]黄云凤,崔胜辉,石龙宇.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06:199-205.[7]张文忠,王传胜,吕昕,樊杰.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 地理学报,2003,05:677-685.[8]张安定,李德一,王大鹏,王周龙. 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以龙口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7,06:1007-1010.[9]周忠学,任志远. 陕北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7:58-61.[10]黎良财,邓利,吴锐.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柳州市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07:102-106.[11]郑辛酉,贾铁飞,倪少春.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城市化生态效应分析——以上海城市边缘区轴向城市化样带为例[J]. 资源科学,2006,06:146-153.[12]郑璟,方伟华,史培军,卓莉.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9,09:1560-1572.[13]潮洛濛,翟继武,韩倩倩. 西部快速城市化地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0,02:239-243.[14]孟宪磊,李俊祥,李铖,李蓉,沈兴华,陈方敏. 沿海中小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以慈溪市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10,09:1799-1805. [15]毛蒋兴,李志刚,闫小培,周素红. 基于微观空间单元的景观城市化水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8,08:3584-3596.[16]刘世峰,李来芝,潘剑君,夏哲闻.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化进程中南京浦口区的土地利用变化[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02:166-172.[17]陈红顺,夏斌.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2,01:54-59.[18]邵雪亚,刘勇,王三,孙小峰,徐佳艳,张国阳.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80-85.[19]吴文倩,曹明明. 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8,04:129-132.[20]许璐璐,刘友兆,荀文会. 淮北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资源与产业,2006,05:28-32.[21]王佑汉.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09,02:61-65.[22]张云鹏,孙燕,王小丽,蔡玉萍.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学模拟——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2,06:152-157.[23]张明斗,莫冬燕.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J]. 资源科学,2014,01:8-16.。

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现状

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现状

呼和浩特市环境现状调查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

一、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调查1地理位置通过呼和浩特市卫星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

48 东经111.41 。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2。

1 土壤特征呼和浩特市气候受地形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的形成、发育产生明显分异,在海拔1900—2000米以上的中山,年平均气温较低,水分条件好,生物循环积累和淋溶过程较为明显,从而形成森林土壤和淋溶森林土壤;而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则形成灰褐土、粗骨土及过度类型的栗褐土,在山前倾斜平原及黑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所形成的是隐域性潮土、盐土等。

2.2 地貌特征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

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2.3 地质单元2.3.1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哈素海,小黑村,太平庄以北地区,长约90km,宽约10km.由大青山南麓各沟口形成的洪积锥裙、冲洪积扇裙河冲洪积一湖积扇前带构成.山前倾斜平原北高南低,坡度较大,尤以山麓地带最为明显.京包铁路以北地域,地面坡降在1/100~1/80之间,以南地带小于1/200,向南逐渐趋于平缓.在东西方向上,山前倾斜平原显示出东高西低的特点.山前倾斜平原由第四系全新统河上更新统冲洪岩块、砂卵石、砂砾石、砂河亚粘土组成,岩性在垂直河水平方向上变化较大、颗粒直径,由山前向南逐渐变细,在其南缘出现粉砂,粘砂土夹泥炭层的沉积。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颜开发;叶祥峰;苏黎馨【摘要】通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重点关注城市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迅速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由于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2008-2009年,两者的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ity land use benefit and it’s coupling degree,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benefit and it’s coupling degree of land use were researched in Guilin city whe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major concer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use benefit of Guil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astal economic cities in our country.From 2002 to 2009,the land use benefit increase rapidly,the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nd use developed coordinately in general,the coupling degree of two benefits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in 2007.Becaus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s develop ment speed is faster than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of Guilin city’s land use,from 2008-2009,the coupling degree of two benefits is show a downward trend.【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4)004【总页数】5页(P449-453)【关键词】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作者】颜开发;叶祥峰;苏黎馨【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城市土地是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存在的载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也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1-4].正确处理好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问题[5-7].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较多,关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或者协调关系研究较少.在现有关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的研究中,梁红梅等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模型,将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分为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再生发展4个阶段,搜集20多年的资料对深圳、宁波市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土地利用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出近20多年来,两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由低级共生过渡到协调发展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协调发展阶段的协调程度亦有所不同.已有研究认为,沿海经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8-9].曹堪宏等以广州、深圳市为例,通过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模型对两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两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的结论[10].桂林市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唯一城市,桂林市的城市定位决定了它在土地利用方面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本文以桂林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耦合关系.1.1 效益评价模型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所带来的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分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目前,通常采用多因素加权模型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设Q1、Q2分别表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则其一般函数为:式中,xi,yj为分别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ai,bj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1.2 耦合度模型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11].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其协调发展的耦合程度即为耦合度.根据一般系统理论,设A、B 为受自身与外界影响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效益子系统的演化状态,VA为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发展速度,VB为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发展速度.则有:A、B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任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设V为整个系统的发展速度,则V由VA和VB共同决定.在二维平面中,以VA、VB为变量建立坐标系,则V的变化轨迹即为坐标系中的椭圆[12].VA与VB之间的夹角即为耦合度,满足α=arctanVA/VB.如图1所示,在土地利用效益复合系统的一个演化周期之内,系统将经历4个阶段:当-90°<α≤0°时,系统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此阶段土地利用强度较少,生态环境容量较大,两子系统的发展水平都很低;当0°<α≤90°时,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此阶段两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很明显,当α=45°时,系统处于最佳协调水平,当α接近0°或90°时,系统之间不甚协调;当90°<α≤180°时,系统处于极限发展阶段,此阶段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受到制约,从极限开始下降,最终将导致系统的瓦解.当-180°<α≤-90°时,系统处于再生发展阶段.由于两子系统都处于不良状态,旧系统瓦解,新系统产生[8].土地利用新旧系统的关系表现为再生、循环、停滞、倒退4种模式[13].2.1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10)》、《广西统计年鉴(2003-2010)》、《桂林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2-2009)》.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数据的无量纲化.为使各项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须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得到标准化后的数值,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处理方法为:式中xij为指标实际值,yij为无量纲化后的数值,i为指标个数,j为年份(2002-2009年),aij为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bij为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2)熵值法确定权重.熵值法是一种通过判断系统的有序程度进而确定权重的方法,一个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则信息熵越大,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某项指标的熵越大,其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越小,权重系数就越低,反之亦然.所以,根据信息熵可以计算各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从而计算出权重,为效益评价提供基础.其计算公式[14]如下:其中,ej为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熵值,i为评价的年份(取值为1-8),y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值,K为调节系数,dj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系数.3)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为准确、科学地评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文根据桂林市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模型的要求,选取了地方财政收入等22项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1).3.1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根据上文评价模型中的多因素加权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2002-2009年8年间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值(见图2).在这8年中,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都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效益值从2002年的0.14上升到2009年地0.329,生态环境效益值从2002年的0.145上升到2009年的0.541,生态环境效益的上升幅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3.2 耦合度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上述两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关于时间t的函数:分别对上述两函数求导,得出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和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发展速度VA、VB:根据公式α=arctanVA/VB,计算得出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见图3.2002-2009 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介入0~39.336°之间,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2002-2007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持续上升,从0°发展到最高峰39.336°,土地利用系统从协调发展阶段的不甚协调向最佳协调靠近.2007-2009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略微下降,2009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为38.119°.近10年来,桂林市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土地集约化利用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迅速提升.特别是2007年以来,桂林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较快增长,导致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整体协调性呈现略微下降趋势.通过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多因素加权和耦合度模型,直观地评价了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一般系统理论的耦合度模型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研究.桂林市作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和建设城市,其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其中2002-2007年,桂林市土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快速发展,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2008-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其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基于上述研究,为促进桂林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桂林市土地利用提出如下建议:1)桂林市的土地利用表现出社会经济效益略显滞后的现象,这说明桂林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其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的性质是相一致的.今后应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以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打造更加生态、宜居的世界旅游名城.2)由于受到旅游城市这一城市定位的影响,桂林市特别是市区受到严格的规划限制,城市容量、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受到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也相应被严格限制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增长乏力,旧城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今后桂林市应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城市土地利用,加快发展临桂新区,打造新的经济中心和就业中心,提高桂林市整体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1]张忠国,高军.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04-107.[2]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66-70.[3]周刚,晏涵.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1):24-26.[4]邓伟,杨华,崔艳军.重庆主城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232-236.[5]郭嵘,陆明,卢军.可持续城市化发展问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9):1147-1149.[6]陆铭.重构城市体系—论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5):15-26.[7]郑斌,黄丽娜,卢新海.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观—国内外研究比较与评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3):75-79.[8]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36-641.[9]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42-48..[10]曹堪宏,朱宏伟.基于耦合关系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广州和深圳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8:58-66.[11]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211-220.[12]李崇明,丁烈云.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11):134-139.[13]刘耀彬,宋学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25(4):408-414.[14]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887-890.。

《2024年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呼和浩特市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旨在分析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公众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该市乃至全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二、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背景及意义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于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整治工作不仅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还包括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一)参与形式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公众参与形式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活动、环境卫生督查等。

部分地区还设立了“乡村环保大使”等职务,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感。

(二)参与程度尽管有各种形式的参与活动,但公众的参与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多数农民对于整治工作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问题概述1. 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多数农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2. 参与渠道有限:农民参与整治工作的渠道有限,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

3. 缺乏长效机制:整治工作往往是一次性的活动,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原因分析1. 宣传教育不足: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不够,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2. 政策支持不够:政府在政策上对公众参与的支持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 传统观念束缚: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解决策略及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二)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整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对土壤性质及重金属的影响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对土壤性质及重金属的影响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对土壤性质及重金属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呼和浩特市作为内陆重要城市,面临着土壤质量及环境压力的挑战。

保护地苔藓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维持土壤性质和缓解重金属污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对土壤性质及重金属的影响,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苔藓植物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其能够通过固定地表、减少水土流失等方式,有效改善土壤性质。

同时,苔藓植物还能够吸收并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对土壤性质及重金属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呼和浩特市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地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苔藓植物样本及土壤样本。

通过对比分析苔藓植物分布与土壤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关系,揭示其相互影响机制。

四、结果分析1. 土壤性质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发现,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分布区域的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团粒结构及较高的含水量。

这表明苔藓植物通过其生物量、分泌物质及固定地表的特性,有效改善了土壤性质。

2. 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发现,保护地苔藓植物分布区域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这表明苔藓植物通过吸收、固定及降低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同时,随着苔藓植物生物量的增加,其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也相应增强。

3. 相互影响机制本研究发现,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与土壤性质及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一方面,良好的土壤性质为苔藓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苔藓植物通过改善土壤性质、降低重金属含量等方式,对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市保护地苔藓植物对土壤性质及重金属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保护地苔藓植物的认知度,促进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广泛应用。

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生态服务功能的探究

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生态服务功能的探究

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生态服务功能的探究摘要: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生态服务功能,更是成为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疲劳恢复、增强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为案例,分析研究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关键词:公园绿地;健康影响;功能;价值;生态服务以绿色植物为载体的城市公园环境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产生的积极作用,不仅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改善环境品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有形”的健康服务,同时还具有休闲娱乐、缓解精神压力、舒缓心情等“无形”的心理健康服务功能。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以下简称为公园)为例,探究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的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北郊公园绿地概况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市北部区域,总面积约88.8公顷的带状绿地,范围包括北郊公园、希贵图公园、新钢公园和河道绿地四部分,公园绿地形成了呼市北部区域重要的生态廊道,公园内种植乔灌木种类达到五十余种,包括常绿乔木油松、樟子松、云杉、白皮松、桧柏、侧柏等,落叶乔木新疆杨、垂柳、白榆、国槐、卫矛、山桃、山荆子、龙爪槐、山杏等,花灌木紫丁香、暴马丁香、红瑞木、红瑞木、连翘、四季玫瑰、黄刺玫、榆叶梅等,地被植物鸢尾、马蔺、萱草等。

这些树种花色丰富,叶形多变,与人工湖、假山、古亭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

公园面积统计表二、公园的生态功能1.碳氧平衡功能目前许多城市空气中的CO2含量超出了自然界大气中CO2的正常含量300mg/ KG的指标,根据呼市环保局资料显示呼市部分区域大气中CO2浓度常达0.04%~0.05%,城市公园绿地通过光合作用固碳释氧的功能,可有效改善局部区域空间的空气质量。

结合乔木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城区不同绿地类型典型样地单位面积储碳量变化范围在1.32Kg/m2 —3.29 Kg/m2。

[1] 以公园现有76.63公顷的绿地面积,植物群落以乔灌草复合种植结构为主的植物配置的现状进行测算,公园绿地固碳量1011.5 t,释放氧气总量为735.6 t。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的研究——以西安为例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的研究——以西安为例
系 向着 更 协 调 的 方 向发 展 ,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优化 西安 市土 地 利 用 的几 点 建 议 。 在 关键词 土地 利用 ; 会 经 济 效 益 ; 态 环 境 效 益 ; 合 关 系 ; 社 生 耦 西安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3 5 (0 0 0 —0 40 1 0 —4 6 2 1 ) 50 8—5 中图 分 类 号 :3 1 2 F 0 .4
社会 经济效益 与生态环境效益之 间的关系 。结果表 明 ,9 2 0 8年西安 市土地利用 效益耦合 度的走势 是先 19 —20 升后 降 , 呈抛物线变化 , 并且介于 1 . 3~8 . 4之间。19 —1 9 4 1。 1 8。 9 2 9 4年 ,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 益与生态 环境效益 的关 系从 不太协调 向最 佳协调状态发展 ;9 5 0 3年 , 19 —20 土地 利用效益 的耦合度 在较高水平上 缓慢增加 , 社会 经济与生态环 境的胁迫 与限制作用开始显现 ;0 4 0 8年 , 2O —2 0 土地 利用社会经济效 益与生态环境 效益之间 的关
究全 国 l 个 城市 的土 地利用综 合 效益 时 , 4 选取 的生 由社 会经济 效益 子系 统和生态 环境 效益 子系统 两部 态效 益指标 主要包 括城 市用地 结构 、 污染 状况 等 ; 经 分组 成 。环 境经 济学 理 论 认 为 , 生态 环 境 和社 会 经
济效 益包括 经济发 展水 平 、 济结 构水平 、 经 经济 辐射 济是 紧密联 系 的 , 生态 环境是 社会 经济 的基础 , 社会 水平 ; 社会 效益则 侧重 于城市 居 民生活质 量 、 生活方 经济 发展对 生态 环境 的变 化起 主导 作 用 , 社会 经济 便 和出行便 利 程 度 、 民生 活 水 平 等 。张 旺锋 等 … 的发 展对生 态环 境产 生 好 的或坏 的影 响 , 人 2 ] 生态 环 境 引入 地均二 三产业 产值 、 经济 密度 、 工业 土地集 约率 的变 化又反 过来影 响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 。土地 利用 7 ]

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一、我市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呼和浩特地处西北内陆、土地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全区86%的地域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干旱少雨,风沙灾hai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多年来,按照分类指导,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建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建设山川秀美新景观的目标,实行封山禁牧,积极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生态建设,草原植被开始恢复,土地沙漠化得到遏制,林草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全区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水土流失治理使生产得到改善。

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方针,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65平方公里,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513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由5.6亿公斤提高到9.8亿公斤。

(二)生态林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采取封、飞、造结合,加大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和防护林建设力度,基本建成了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城乡绿化林为主的林业支撑体系。

全区造林达1583.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2949.7万亩的54%。

(三)草原保护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目前全区3665万亩草原全面禁牧,1810万亩草场实行围栏,190万亩草原实施补播改良,天然草场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50%、20%、25%。

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次数减少,强度减弱。

(四)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整体逆转。

采用人工造林、划管封育、飞播造林及在沙漠边缘引水建设绿洲等措施,遏制了沙漠扩展,实现了人进沙退,成为全国唯一的沙化逆转市。

《2024年基于虚拟耕地视角的内蒙古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虚拟耕地视角的内蒙古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范文

《基于虚拟耕地视角的内蒙古耕地生态补偿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区,其耕地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虚拟耕地的视角出发,对内蒙古的耕地生态补偿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耕地保护与生态补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虚拟耕地概念及研究背景虚拟耕地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不同地区的耕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研究虚拟耕地,对于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蒙古耕地现状及生态问题内蒙古地区的耕地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导致耕地退化、沙化等问题严重。

同时,由于生态补偿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耕地的生态保护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

因此,研究内蒙古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于虚拟耕地的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本文从虚拟耕地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内蒙古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

首先,通过分析内蒙古耕地的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等问题,确定生态补偿的目标和原则。

其次,运用虚拟耕地技术,对内蒙古的耕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出合理的耕地利用方案。

最后,根据生态补偿的目标和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耕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内蒙古耕地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本文对内蒙古的耕地生态补偿进行了实践探索。

首先,通过对内蒙古各地的耕地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耕地的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运用虚拟耕地技术,对耕地进行优化配置,提出具体的利用方案。

最后,根据生态补偿的目标和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耕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稀有稀土元素基准值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稀有稀土元素基准值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稀有稀土元素基准值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其土壤中的稀有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对于了解地区地质背景、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研究逐渐成为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基准值,以期为当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区域,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呼和浩特市不同区域、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其次,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土壤样品中的稀有稀土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最后,结合地质背景、土壤类型等因素,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土壤类型、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3.2 稀有稀土元素的基准值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确定了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基准值。

这些基准值对于评估当地土壤质量、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区域、不同土层的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含量存在差异,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四、讨论与结论4.1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考虑地质构造、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影响,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地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

此外,还应加强土壤质量的监测和评估,为当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2 结论通过对呼和浩特市深层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研究,我们得出了该地区土壤中稀有稀土元素的基准值。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n o ma r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N o r m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8 7 5 , C h i n a ) y Fr o m t h e Fa r mi n g -Gr a z i n g Tr a n s i t i o n a l Zo n e o f No r t h e r n Ch i n a
J I ANG L i , XU Xi a , L I U Yi n g - h u i , XU L i , T I AN Yu - q i a n g
f u n c t i o n s , a n d p r o p o s e d a me t h o d b a s e d o n l a n d u s e— t e r r e s t r i a l e c o s y s t e m c o u p l e d mo d e l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l a n d u s e 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Ab s t r a c t :L a n d u s e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t h e h u ma n- e a t r h s y s t e m,i t c a n p r o v i d e h u g e 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 . T h i s p a p e r c o n s i d e r e d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蒋力;徐霞;刘颖慧;徐粒;田玉强【摘要】土地利用是人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它的变化也会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改变.考虑初级生产、维持CO2和02平衡、养分循环、涵养水源、土壤侵蚀等主要服务功能,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个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2000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由1 434亿元降低到1 296亿元.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较大影响,其中耕地和草地的贡献率最大,2000年分别达31%和44%;林地虽然所占面积小,但其生态服务价值比重也不断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还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8页(P74-81)【关键词】LUCC变化;生态服务价值;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者】蒋力;徐霞;刘颖慧;徐粒;田玉强【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2生态系统服务是指通过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得到生命支持产品以及提供服务[1-2]。

根据相关研究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3-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归纳为供给功能、调节功能、生命系统支持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等。

其中,为人类提供食物、工业原材料等可以商品化的功能,称为直接价值功能;而气候条件、水源涵养等难以商品化的功能,称为间接价值功能。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益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旨在分析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呼和浩特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恢复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

因此,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对于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背景、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同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情况、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实地调查数据及相关研究报告。

四、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呼和浩特市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增加。

这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2.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原本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土地,逐渐转变为种植树木、灌木、草地等生态植被。

这种变化有助于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五、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呼和浩特市的生态环境。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空气质量等。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改善措施的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改善措施的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2021年1月第1期总第467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EconomyJanuary2021No1TotalNo467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改善措施的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王璐瑶(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我国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来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呼和浩特市农村为例&艮据问卷收集的数据整理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呼和浩特市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邑经济;环境污染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1)01—0079—021研究背景与意义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减少乡村污染,改善乡村环境,有效的治理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绿色经济(为了解决现行的%三农问题&我们需要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勺实际发生情况来论证分析,以做到合理且高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治理和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全面实现农牧业强、农村地区美和农牧民富(2呼和浩特市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得到76.19%农民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虽有了解但是了解程度不够深,农村地区对于环保知识的宣传也并未引起多数人的关注,证明其环保意识的宣传并不到位(现通过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得到以下5点关于呼和浩特市农村地区的污染情况的分析与总结(2.1呼和浩特市农业地区的污染主要来自畜禽业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食品需求已从数量上升为质量,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追求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85.37%的人认为呼和浩特农村污染的原因是由于畜禽业的污染(根据其地域和自然条件#乎和浩特市农村地区的养殖方式属于农区畜牧业和舍饲半舍饲的蓄养方式,所以,大量零散的家庭农畜养殖普遍于农区(在家庭农畜的养殖方式下,粪便并没有规模化的排污系统,导致家畜粪便随意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甚至造成环境恶化(2.2农药、化肥和难降解材料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当地农民为了减少病虫害增加粮食作物的高产,在农业地区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其中过度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受损(化肥和农业最终排放在空气或从排水沟等地方流走,造成了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资源的严重损害(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投入到农田土地上,严重侵蚀了土地,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损害(另外,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没有回收处理,影响农田土质2.3没有排污系统导致环境污染由于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相对空旷,没有专业化的垃圾排污处理,未能及时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农村的垃圾系统处理有待提高(88.49%的人认为呼和浩特市的农村排污系统不完善(由于排污系统的不完善,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2.4由于乡镇企业的建立而导致的农村环境污染随着推动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城市中污染严重的企业为了减少污染治理成本将工厂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排污体系不够完善,村集体对企业、工厂的监督机制也不够具体,乡镇企业将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农田,一些高污染的排放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还导致农作物产量受损,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2.5秸秆焚烧污染严重农村的空气污染相对于工业化聚集的城市程度较轻,其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大量的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容易造成流感、家畜患病,甚至影响村民们的身心健康3呼和浩特市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3.1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的因素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积累较少,对于环保没有一定的了解,也不清楚环境的重要性,甚至部分人并不知道关于环保我国出台的政策方针问收稿日期:2020—08—23作者简介:王璐瑶(1998—),女,蒙古族,内蒙古阿巴嘎旗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79・总第467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卷中设置了有关对相关的世界环境日的认知程度#其中只有62.5%的人知道世界环境日,3125%了解%工业三废&可以看出,多数农民不了解甚至对有些问题的回应是没听说过(农村居民没有良好的习惯,很少有人了解垃圾分类等环保方式,造成了知道“环保&但并没有付诸行动,仍将生活垃圾随意丢放(例如旧电池的处理#问卷结果显示: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仍为了图方便随意将废电池丢弃(农村的居民和相关部门也没能及时的关注环境污染的事项,没能统一对居民进行教育与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播(积极引导村民清理庭院杂物,合理规划庭院建设(3.2其他外部因素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选择牺牲环境(例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的聚集点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和环保建设的建立没能有效地管理和加强。

呼和浩特未来水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eod实践案例

呼和浩特未来水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eod实践案例

呼和浩特未来水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eod实践案例呼和浩特未来水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eod实践案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呼和浩特市也面临着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呼和浩特市政府启动了一项名为eod(Ecological Oriented Development,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的实践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往往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

呼和浩特市政府意识到,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

他们决定采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水生态保护与恢复eod项目的核心是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呼和浩特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建立水源保护区、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水环境治理等。

政府还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呼和浩特未来水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的目标是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一个既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又能满足人们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选址建设了一些示范区,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水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4. 实践案例:XXXX示范区XXXX示范区是eod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该区域的整体规划和重点打造,政府希望通过这个示范区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

在该示范区,政府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包括xxxx、xxxx、xxxx等,以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5. 个人观点和理解eod项目的实施对于呼和浩特市乃至整个中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通过注重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不仅可以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该项目还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了公民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总结经验与教训,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 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耦合;呼和浩特市
中 图 分 类 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7)04-01 13-03
0 引言 土地利用是某一区域内各环境因子的综合产
物 。 自然环境对土地利用方式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经 济 和 社 会 同 样 对 其 产 生 影 响 [1]。合 理 开 发 土 地 有 助 于 改 善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水 平 ,但 近 年 来 因 人 类 不 合 理 利 用 土 地 ,使 生 态 环 境 不 断 恶 化 。如 何 促 进 土 地 利 用 与 生 态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尤 其 是 大 城 市 中 两 者 的 耦 合 关 系 ,引 起 了 人 们 的 广 泛 关 注 ,并 成 为 学 术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学 性 、可 操 作 性 和 系 统 性 原 则 ,借 鉴 有 关 专 家 和 学
者 的 研 究 ,从 土 地 利 用 与 生 态 环 境 水 平 两 个 方 面 共
选 取 了 1 7 个 指 标 ,构 建 了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2](详见
表 1)。
1 . 2 . 2 数据标准化
为 消 除 量 纲 、数 量 级 等 不 同 对 研 究 结 果 的 影
正向指标公式:
X j
—m
a
xx(,jx—)
mi

nm(ixn'()x
)
,1

表 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
指标
指标名称及单位
代码
单位面积GDP(万元/km2)
C1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kg/km£)
C2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km2)
C3
单位面积工业生产总值(万元/km£)
响 ,采 用 极 差 标 准 化 方 法 对 数 据 进 行 标 准 化 。数值
越 大 对 上 一 级 系 统 越 有 利 采 取 正 向 公 式 ,数 值 越 小
越 有 利 采 取 负 向 公 式 。为 消 除 数 据 0 的 影 响 ,保 证
计 算 公 式 有 意 义 ,对 数 据 进 行 平 移 。公 式 如 下 :
数 据 主 要 来 源 于 《呼 和 浩 特 市 统 计 年 鉴 》
(2006— 2 0 1 1 年 )和 《呼 和 浩 特 市 国 民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2006— 2 0 1 1 年 )。
1.2 方法
1 . 2 .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在 对 本 文 基 本 概 念 深 刻 理 解 的 基 础 上 ,遵 循科
呼 和 浩 特 市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以 耕 地 、林 地 为 主 , 土 地 利 用 存 在 结 构 单 一 ,用 地 不 合 理 等 问 题 ,且土 壤 盐 渍 化 现 象 严 重 ,生 产 力 较 为 低 下 。 当 地 气 候 类 型 为 半 干 旱 温 带 大 陆 性 季 风 气 候 ,降 水 较 少 ,属于 生 态 环 境 脆 弱 地 带 。在 此 基 础 上 研 究 两 者 之 间 的 耦合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
F ( x ) = Yz=j1W zX z
(7)
生态环境函数:
G(y) = Y ^W X ,
•113-
孙红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系统 生态环境
指标 生态恢复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治理程度
指标名称及单位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3)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工业烟尘排放量(万吨) 工业烟尘去除量(万吨) 工业固废利用率(%)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 . 2 . 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客观分析法中的熵值法来计算
权 重 [3〜1]。
(1)规 范 化 :计 算 第 z 年 第 j 项 指 标 的 比 重
rj
=
X
j
l
!zY==
x
\1
j
注 :x 是 指 标 的 原 始 数 据
(3)
(2)计 算 第 j 项指标的熵值
hj =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率(%)
续表 代码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负向指标公式:
Xj
m amx (axx?-()x—;-)m—in‘(x ?- + 1
(2)
注 :上 式 中 % 是 指 第 z 年 第 j 项 指 标 ; X j 是标
准 后 的 数 值 ;m ax (o j )和 m in (o j)是 指 第 j 项 指 标
lr r j 注 :々= 1 /Inn
(4)
j (3)计 算 第 项 指 标 的 差 异 性 系 数
g = 1 —h
(5)
(4 )计 算 各 指 标 的 权 重
w , = g ,1 jY=jig ,
(6)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 评价模型及评价值的确定
本 文 采 用 耦 合 度 模 型 [ ] ,其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地利用函数:
第 16卷 第 4 期 2017 年 8 月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BEI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l. 1 6 No.4 Aug. 2017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孙红星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 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10000)
摘 要 :为探讨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文章选取了反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状况的1 7 个指
标 ,经过标准化数据,得出权重,得到各年的耦合类型与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 0 0 6 年两者耦合关系为勉强耦合,
2007年、2008 年为初级耦合,2009 年、2010 年为中度耦合,201 1 年达到良好耦合。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当地
C4
土地利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C5
土地利用社会效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万元/人) 人口自然増长率(%)
C6 C7
失业率(%)
C8
收 稿 日 期 2017-03-20 作 者 简 介 :孙 红 星 ( 992— ),女 ,山 西 吕 梁 人 ,自 然 地 理 学 专 业 2 0 1 5 级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水 资 源 利 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