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国家生产力、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既可保障人民生计和经济发展,又不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等现代化建设不断加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逐渐凸显。
大气、水、土壤等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不仅妨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而且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对策:着力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坚持保护优先、节约发展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行节能、环保型建筑等战略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建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二、土地资源紧张与不合理利用土地是国土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经济、人口等需求的增长,土地资源面临日益紧张的局面。
此外,土地利用不合理,如随意占用耕地、乱损林地等,也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降低。
对策:严格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土地增量控制和减量补偿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和林地保护,推广农业土地多种经营、多项功能的农耕社区模式,采用“节约用地、集约利用、高效益”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资源利用集约化、可持续化。
三、城市空间扩张与乡村空心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建设扩张和乡村地区的空心化依然存在。
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的膨胀,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导致资源消耗大,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侵占农村土地资源,使乡村地区成为空心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对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制度,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缩小城乡差距,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促进农村城市化、城市乡村化相互促进,落实绿色生产方式,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1.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空间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评估、监测和调控,确保各地区发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提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优化城乡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和乡村发展,鼓励城市内部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修复红线,严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对土地的整理利用和集约化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在城市建设中,鼓励新开发区的建设和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功能。
在农村建设中,推动土地的科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5.强化土地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和流转,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违法建设和土地乱占乱用的打击和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6.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确保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7.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
总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规划管理和监督,企业要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新的发展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依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处理这些问题,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问题;解决对策一、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为解决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粗放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空间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等以及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1、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制度缺乏统筹协调。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许可管理面临形式合、实质未合的现实困境,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各要素行政许可制度缺乏统筹协调,因涉及机构职能、审批层级等复杂因素,耕地、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域等要素开发利用审批并未在审批内容、审批程序和审批要件等实质内容上实现融合与整合。
例如,部分地区林业与草原主管部门虽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但行政级别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级别相同。
另外,当前对于占林的建设项目,仍是先进行占林补林的前置审批,再进行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在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沟通方面存在困难。
此外,因机构改革前各空间开发利用审批权限分散在各部门,缺乏对空间立体利用的考虑及对空间利用强度和空间布局结构的约束。
2、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维度远低于过去城乡规划。
“国空”的制度体系实际是国土思维的延续,原城乡规划的优秀内核、理论体系并没有集成吸收。
国土思维基本是一种静态、算账式思维,对城市及其发展规律不熟悉,对高级阶段的城市发展规律更不熟悉。
浅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发表时间:2020-12-24T15:19:13.223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6期作者:陈卓[导读] 在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解决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剧陈卓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124010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解决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剧、耕地总量减少等问题的主要途径。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深入了解规划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项问题,积极解决发展中面对的各类问题,综合统筹、全面掌握国土空间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性、战略性以及基础性特征优势。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F301.23文献标志码:A 引言国土空间规划层级繁多,内容复杂,在实施中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给国土空间整体规划带来了困难。
尤其在市、县两级的规划中,规划内容多样,标准不一,存在诸多矛盾。
在规划实施中存在管制重叠和管制错位的问题。
这些都使国土空间规划难以达到合理配置国土资源的目的,降低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果。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国土空间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立法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主要表现在: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内容协调性较差;缺乏统领全局的主干法律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够全面,无法服务于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目前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内容概括性较强,规划内容不够详细;规划体制自主性较弱,严重依赖中央政府的决策[1]。
1.2规划实施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现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主要以监督、编制以及实施管理机制为主,以各级地方政府为参与主体,缺乏配套决策及制约机制,社会各行业、领域及人民群众的实际参与度有所不足,使得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与实际发展需求产生出入、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影响。
自然资源局十四五工作思路意见建议
自然资源局十四五工作思路意见建议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主动适应新常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总体工作任务:未来五年,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得到缓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比较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耕地保有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显著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国土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础业务建设全面加强。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监测逐步深化,地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规模土地整理取得重大进展。
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案件查处协调机制逐渐立健全,执法监察体系不断完善,土地管理行为日益规范。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土资源管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保障用地,助推X协调发展。
(一)大力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已利用土地潜力,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一是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强力推进建设用地转征报卷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二是加大闲置土地清理。
利用国土部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加强土地供后监管。
对认定疑似闲置用地,加大监查力度。
对闲置一年不足两年的,收取闲置费并督促企业尽快开工建设。
对认定闲置土地的,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依法进行处理,防止土地长期闲置。
三是做好工矿废弃地试点的实施工作。
四是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鼓励建设项目利用原有厂区土地进行增资扩建或改造。
(二)围绕保增长这一主线,做好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合理分配用地指标,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优先保障中央投资扩大内需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和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等项目的用地需求。
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知及建设中的问题建议
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知及建设中的问题建议发布时间:2023-03-16T08:11:44.106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1期作者:姜慧[导读] 本文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背景、作用、内容、建设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几类问题姜慧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综合服务中心信息部 300042 天津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背景、作用、内容、建设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几类问题,并提出作者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一张底图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背景和作用1.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背景1.1.1规划现状的诉求长期以来我国的规划类型过多,不同部门的规划顶层设计不同,侧重点不同,编制标准不同,使用的底图不同,规划内容之间存在分歧,各部门之间不进行协调沟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划执行,导致各部门之间存在很多矛盾,规划执行效果差。
1.1.2发展现状的需求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耕地大量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资源浪费粗放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空间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必须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把土地规划得清楚明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1.1.3国家政策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以空间治理、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1.4对按照统一规划进行管理方式的探求从体制上解决过去存在的各类规划存在的矛盾交叉问题,通过打造一张蓝图干到底作为引领,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不同规划的真正有机融合。
通过对国土空间内所有类型的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配置,达到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及资源的有序利用,实现空间要素优化配置。
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对策
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对策摘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然资源作为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通过对资源环境的约束,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极为有必要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党中央始终将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作为战略性内容进行部署。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是一个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过程。
规划编制既要体现战略性、科学性,又要加强协调性、提高可操作性。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改进措施1.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当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多规合一”将改革前多种空间类规划融合起来发挥新的作用,同时强调“监督实施”,进一步突显了规划“过程性”特征。
制度环境的变化赋予规划实践许多新的意义。
实践中规划的亲历者更容易体会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4个重大变化。
第一,规划对象拓展到了全域、全要素,技术操作层面的空间分区分类和空间要素更加复杂,规划控制引导的对象和范围产生了很大影响,直接导致规划学科运用和整合各相关学科知识进入到剧烈变化的历史性过程中。
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海洋、生态、矿产等专业纷纷加入规划编制和相关研究,使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规划工作层面有机会建立起“规划编制主体”的自我意识,相互交流相互支持,使规划队伍空前壮大。
第二,规划目标更加综合。
国家对规划目标转向的要求其实由来已久,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就将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城乡规划的目标,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但与20年前不同,今天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产物,规划目标要体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现资源环境的紧约束,规划工作者普遍强调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保值增值等的意义,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作为新的追求。
第三,规划过程强调构建正反馈的循环。
首先,规划编制过程与实施管理紧密衔接起来;其次,在学理上,越来越强调形成编制—决策—实施—反馈的流程闭环,将信息平台作为编制过程的重要支撑,增强技术与行政的融合。
深化国土空间治理的若干举措思考与建议
03
创新土地管理制度
通过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推动 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 效益。
健全国土空间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建 立生态补偿基金和专项资金,通 过经济手段激励生态保护和修复 工作。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 理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制 定红线内的管控措施,加强生态 保护红线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 生态安全。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鼓励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扶 持力度,推动国土空间开发向绿 色低碳方向转型。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用政策优化产业布局政策
制定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 ,引导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推动形 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同时,加强 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 支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国土 空间治理的政策法规,但在实践中仍 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土地管理法规 不完善,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缺 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环境保护法规执 行不力,导致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 受破坏。
市场机制不健全
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市场机制是一种 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市场机制还 不够健全,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干 预过度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配置 不合理,导致一些地区土地资源浪费 和闲置;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干预过度 ,影响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
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地 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互联互通,提 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吸引力。
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政 策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谢海燕程磊磊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8期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本文将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建设进展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改革重点,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改革进展根据《方案》,“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具体包括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四项改革任务。
空间规划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基础,因此《方案》还提出了编制空间规划、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创新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方法等三项涉及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任务。
目前,国家及省级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新的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初步形成。
二、国土开发保护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一)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2015年,原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
2017年中央通过了《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
随着近几年对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试点探索,目前明确提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再单独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顶层设计已有所区别。
(二)以国土空间规划统领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整合目前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目前全国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已将这一要求贯彻落实。
国土建议书
国土建议书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提出以下国土建议书,旨在促进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首先,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规划管理。
国土规划是国土资源利用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保护。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国土规划方案。
其次,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
国土资源的保护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必须严格保护国土资源,禁止破坏国土资源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国土资源的问题,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资源的整合利用。
国土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资源的整合开发,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保护。
第四,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资源的生态修复。
国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资源的生态修复工作,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建议加强国土资源的国际合作。
国土资源是全球共同的财富,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国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国际规范和标准,推动国际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总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我们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编辑:admin 时间:2013-7-9 10:56:0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几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真功夫,特别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江西已深入人心,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成为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目标的重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根据自然生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按照空间单元的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新理念和新原则,明确了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这一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诞生,也标志着主体功能区战略正式形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为手段,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目标。
优化生态文明国土空间布局实施方案
04
创新发展
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理念,创 新国土空间布局模式,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
生态红线划定
明确生态红线区域,严格保护重要生 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确保其生态 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资源节约利用
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资源 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镇空间布局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 城镇协调发展。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综 合承载能力,吸引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方面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 乡差距。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标概述
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
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重点,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 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 控线,优化各类国土空间用途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提高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
优化生态文明国土空间布局 实施方案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
• 方案背景与目标 • 优化原则与重点任务 • 空间布局方案 • 保障措施与建议 • 实施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方案背景与目标
背景介绍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协同推进降碳、减 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合理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挑战1.资源的短缺资源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水资源以及能源等都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2.生态环境问题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水土流失、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逐渐提高,但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却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城乡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4.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利用混乱、过度开发和滥用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1.加强资源节约利用为了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水土流失、森林保护、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优化城乡发展格局,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乡的互利共赢。
4.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了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国土空间治理目标
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可持续和公平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通过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效益。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保障资源安全。
通过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保障国土空间内的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等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民生福祉。
通过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更新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技术支撑等。
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工作的开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接上页)度保障“阳光政务”运行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阳光政务”影响,发挥更大的效用。
同时,要注意收集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完善和改进。
进一步加强系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各项任务落实提供保证。
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改革文风会风,发言之有物、管用的文件,开目的明确、真正解决问题的会议,力戒空话套话;改进调查研究,走出机关、走到一线、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坚持实干兴邦,真正把工作当作事业,立说立行、善作善成,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是践行公平正义核心价值观。
公平正义集中体现了人力社保工作的价值取向。
全系统同志必须牢固树立、自觉践行。
无论是设计制度还是推进改革,都要着眼于使广大群众平等获得发展机会,调动和激发各类社会成员的创业创新活力。
要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多替弱势群体着想,多为弱势群体呼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三是坚守廉洁从政底线。
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依法行政,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良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要以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切实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完善管权、管事、管人各项制度,进一步预防各类腐败风险。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2012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双保双服务”行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国土资源保障保护难题,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和要素支撑。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国土空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包括城乡用地、农林牧资源、生态环境、水域空间等方面。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指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利用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对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至关重要。
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确定城乡发展边界和功能区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建设控制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推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要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向高效、集约、生态、多功能方向转变,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优化农用地结构,加强林地、草地、水域保护,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
要促进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群、城市副中心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五、促进国土空间管理体制改革。
要推进国土空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提高国土空间管理效率和水平。
六、加强国土空间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国土空间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推动国土空间信息共享和开放,提高国土空间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七、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要加强国土空间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国土空间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八、加强国土空间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
要加强国土空间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中的问题,保障国土空间格局的动态优化和调整。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应措施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应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宏观空间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规划体系不够完善、生态保护不力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前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均衡发展。
2. 正文2.1 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国土空间规划在新时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规划体系不够完善、生态保护不力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方面。
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一些规划的执行效果不佳,规划目标无法有效实现,规划与实际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生态保护不力也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一些地区,城市发展过快而农村发展滞后,导致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分割加剧,影响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才能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目标达成。
2.2 问题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在新时期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划体系缺乏统一、综合的指导框架。
目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三个层次,缺乏统一的指导框架,导致各级规划之间缺乏衔接和协调。
在制定国家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时,往往缺乏对地方、区域规划的考量,容易造成规划冲突和割裂性。
规划内容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
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大多停留在概念性、原则性的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IOO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十四五”时期,须加快完善空间治理体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妥善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在深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同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一)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架构初步搭建。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缺位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部署,目前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初步确立,已基本形成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格局、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等三大空间战略格局,初步搭建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总体战略架构,对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目前,不同类型空间的主体功能已开始显现,对优化人口、经济和资源配置,推动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逐渐明晰。
十八大以来,随着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不断拉动,中国人口、产业向东部沿海和大城市集聚的态势不断增强。
京津、江浙沪、闽粤等主要东部沿海省区经济增长长期处于高值区域。
2018年东部地区人口、GDP分别占比全国29.59%和44.20%,而东部地区内部也分异明显,人口及主要的经济份额向东南大城市地区加速集聚。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核心引擎继续发力;与此同时,成渝、武汉、中原、长株潭、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城市群的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核心城市群为战略增长极,以“一带一路”带动下的沿海、沿江、沿边、沿主要交通干线为主要开发轴带,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逐渐明晰。
(三)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农业发展区的划分方案,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一轮农业发展布局调整优化正式启动。
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对长期以来中国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超采、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有效提高。
(四)以分级分类国土全域保护为导向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速形成。
十八大以来,国土生态安全重要性得以进一步凸显,随着国家层面分类分级国土全域保护的稳步推进,有针对性的国土空间生态建设和保护、维护和修复力度得到不断加强,仅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保护修复湿地9.3万公顷、防沙治沙226万公顷。
以分级分类国土全域保护为导向的陆海统筹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速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资源破碎化管理、保护缺位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高。
2019年,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2.19%,森林覆盖率超过22.96%,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2.0%;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74.9%,劣Ⅴ类断面比例降至3.4%。
二、目前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土开发强度、方式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平衡一方面,国土开发过度和开发不足现象并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地区、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的轴带区域的资源环境容量超载、临界超载成为不可持续的主要特征,而中西部一些自然禀赋较好的地区尚有较大潜力。
尽管目前中国整体国土开发强度仅约4%,低于美国(8.6%)、日本(28%)等发达国家,远未达到开发强度的警戒线(30%)和国际宜居标准(20%),但考虑到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仅180余万平方千米,实际整体开发强度已远高于4%。
另一方面,国土空间分散开发、大规模无序开发及粗放利用,造成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2019年度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土地整体集约利用水平、土地管理绩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陆海国土开发整体统筹水平较低,如陆海资源配置、空间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灾害防治等协调不够,等等。
综合以上开发强度、方式现状,结合中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及人口、经济集聚规律,“十四五”期间中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政策着力点依旧应为整体集约高效和高质量开发。
(二)国土空间结构与布局有待优化一方面,生态、农业、城镇等三类主体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及边界有待进一步厘清。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受到持续挤压而不断萎缩,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矛盾加剧;优质耕地分布与城镇化地区高度重叠,如长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哈长等城市群地区也是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化与农业发展功能难以区分,耕地保护压力持续增大,空间开发政策面临艰难抉择。
另一方面,国土空间布局的系统顶层设计和统筹有待进一步优化。
国土空间战略和规划往往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相脱节,国土空间布局安排中未充分尊重和支持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占主导的地区发展权利,使得以人均GDP、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表征的区域差距绝对值在不断拉大,没有充分体现、从而也没有充分支撑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国土空间品质有待提升一是中国可耕地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单位国土面积基础设施比例等均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量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和美丽中国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这里虽受制于部分客观因素,但不可否认与过去重速度轻质量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有很大关系。
二是城市拥挤拥堵、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
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带来产业支撑不足、城市承载能力减弱、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垃圾污水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三是城乡差距问题依旧突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此外,越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问题越突出。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重复与不足并存,短板明显。
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闲置和浪费严重;中西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环保等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缺失。
(四)国土空间保护亟待加强。
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资源开发过度、保护不力,建设用地过多挤占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导致草地退化、耕地减少、湿地萎缩、岸线侵占、围填海过度等现象依旧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突出表现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地难,以及落地后难以守住的困境。
长期历史遗留的顶层设计不完善、分类不科学、空间布局不合理、产权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畅、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中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体系尚停留于数量集合而难以形成系统性有机整体,生态系统的破碎化、管理的交叉重叠等问题突出,大大降低了国土空间保护的有效性。
三、“十四五”时期优化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总体原则和思路是以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为目标,以国土空间高效开发、有力保护和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为重点,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抓手,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保护有力、开发高效,层次分明、联系密切,点线面相结合的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努力迈向安全、和谐、平等、正义、繁荣、高效、开放、协调、美丽、永续的国土。
(一)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一是充分继承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发挥其在空间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将适度微调完善后的主体功能区思想、战略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实施,在国家和省两个层面集中表达,通过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传导落地,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
二是结合国家、省级及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重新审视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并作适当调整,明确各级各类规划的定位、主要内容,在定位上进一步突出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其他规划在空间安排上的统领作用。
(二)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战略格局。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结构。
优化国土空间类型划分,进一步厘清生态、农业、城镇等三类主体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及边界;进一步明确以上三类主体功能空间、以及文化、乡村、工矿和战略性通道、综合体系(廊道)等重要点线空间的功能与定位、发展趋势、空间分类及布局、管控政策取向、阶段目标等。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衔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战略布局。
(三)建立健全规划传导机制,推进国土空间战略布局精准落地。
紧密围绕各级各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展开,建立健全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
一是构建并完善基于“层级”视角的纵向传导,按照全国(侧重战略性)-省级(侧重协调性)-市县级(侧重实施性)国土空间规划次序,纵向依次层层传导。
二是构建并完善基于“类型”视角的横向传导,如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住建规划-环保规划-水利规划-农业农村规划等,强调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指导作用。
三是构建并完善基于“自身闭合环”视角的过程传导,重点强调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本身就可以形成包含规划编制-传导实施-用途管控-实施监测-实施评估-考核-奖惩-规划修编等节点的闭合环链条。
基于以上三种维度的规划传导机制,建立综合传导体系,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纽带,共同促进规划体系的顺利运行和空间战略格局的精准落地。
(四)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一是从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着力,加快制定实施适应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的水、土、能、矿、海洋等资源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生态政策,环境政策,人口政策等关键政策。
一方面,强化国土空间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加强部门间协作,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科学、高效国土空间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增强国土空间政策的精准性和操作性,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空间的主体功能,明晰差异化政策实施着力点,同时,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和问题,推动地方制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