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docx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课题《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单元三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来举例说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众多问题。
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温室效应”等问题。
知识目标:1.知道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
2.通过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重占f\\\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盛世滋生图》,引入课题。
学生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感知清朝前期学生学习的兴趣经济的繁荣讲授新课1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C学生根据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目标,自学课课本内容3•学习第一部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本内容(1)介绍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背景。
学生根据课本检查自学情况(2)学习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内容回答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根据课本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③庄稼方面种植回答力④经济作物种植(3)讨论: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来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能怎样的影响?后回答力和学以致用的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能力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了解相关史事: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4.学习第一部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学习手工业的发展。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幺幺织业、棉织业、印染业、制学生根据课本培养学生的爱国瓷业、制糖业、制茶业内容进行归纳热情和民族自豪(2)展示图片,重点介绍丝织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含达标测试题)一、课标要求1、内容要点: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2、认知提示: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解读: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生产爰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和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侏士妄发展与大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提倡预习,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先看几个关键词,根据你自己预习的情况,说一说你的了解的大体内容。
然后导入新课。
2、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清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念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通过查阅教材和讨论,总结该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准备进行分享。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3.(出示活动与探究: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三,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康乾盛世的视频导入新课。
2、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备人
学 校
单元
历史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属于经济类别,抽象的东西较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创设情境与现实结合,加强直观性。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出示材料 :人民多遭惨杀,田土 尽成丘墟。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 。)讲述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的背景。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到清朝前期国力强大、幅员辽阔。
一方面,政治的稳定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繁荣的经济,反过来为政治统治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可以说,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清朝前期的经济领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课,一起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师:明朝末年,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使不少地区人口骤减,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清初,社会经济满目荒夷、百废待兴,当时统治者认识到经济对政治的重要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段材料,请一位同学阅读。
生:(略)师: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推行什么样的措施?生:(略)师:积极吸引人口,鼓励开垦荒田,这就是清朝时期的垦荒令。
为了确保垦荒令的有效落实,清政府还颁发了开荒执照,我们来看这幅图片是乾隆年间的开荒执照,这上面就注明了农民开垦出来的荒地可以免受赋税,也就是用政策给予农民开荒一定的保障。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的建立和基本历史背景。
他们对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详细发展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具体的历史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插图、讨论问题等方法,培养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对于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
3.观察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插图、文字、动画等。
3.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事例、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清朝建立和基本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教学设计课题:第 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
2. 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3. 通过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学习,感受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 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提问: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从而引出课题。
2. 新课讲授(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①通过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②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①展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图片及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
②组织学生讨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原因,教师进行总结。
(3)人口的增长①展示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增长的状况。
②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3.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4.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图片、史料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耕织图》,导入新课,出示导读提纲:1、清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采取了什么措施?2、清初农业的恢复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清初人口的增长有哪些原因、表现、产生了什么影响?4、清初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5、清初商业的发展有有哪些表现?讲授新课: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师媒体出示表格,.观察上表,从明末到清顺治18年人口和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生:师:多媒体出示:人口和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明末社会大动荡和连年战乱的影响。
师:多媒体出示表格, 2.观察上表及图,从1661年到1753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生:讨论,师多媒体出示: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师对媒体出示表格:3.观察上表,清初农业生产发展在土地面积上的表现?生讨论,师对媒体出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
师对媒体出示:阅读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除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农业生产的表现还在哪些方面?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治河当审全局,必合河道,运道为一体,而后治可无弊。
”——赵而巽等《清史稿》卷一百二十六《河渠一·黄河》生回答,师总结:水利的兴修;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知道人口增长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和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朝人口的增长问题的了解,认识人口的增长给整体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状况。
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清乾隆年间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图片、《姑苏繁华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自主探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导入二】清军入关后,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战争延续了20多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民无遗类,地尽抛荒”的残酷景象。
清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封建剥削的顺利进行,逐步调整了统治政策。
在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那么发展的具体情况怎样呢?●新课讲解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总结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概况,分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0%以上。
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间,人口迅速增长到3.6亿。
材料二政府提倡各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高产作物甘薯的种植,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经济作物桑、茶、棉花、甘蔗、烟草,种植面积扩大了,当时已成为商品。
材料三乾隆年间,原来不种棉花的河北一些地区,栽培棉花的占十分之八九。
清朝前期,甘蔗种植遍及东南沿海各省。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9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展示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活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2.运用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和分析史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课程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海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以前,江南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湖广地区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了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去探究其中的缘由吧!【新课探究】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史料研读: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
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提示:特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通过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
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史料研读: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
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
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答案提示:表现: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局面。
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学习要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2.学习提示:了解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地图册等资料,归纳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了解感受清朝前期的兴盛。
2.结合《清代纺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图文资料,探究清朝经济与前代相比的发展表现。
3.通过问题探究,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认识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并通过中外对比,感受发展中的隐忧,认识多角度看历史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难点:1.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对手工工场,商帮等专有名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图片)《中国春运》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统计图。
设问)看了这张图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过渡)但这不是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最高时期、(出示资料)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3亿,占到世界1/3。
(设问)这是什么时期?生:……师:清朝前期指1636年--1840年,尤其是康雍乾三朝。
那时,清朝策马中原,一统江山;前期统治者,长袖善舞,在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而这一切的重要基石就是经济大发展。
人口快速增长就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写照。
那么清朝经济到底怎样呢?(出示课题)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明确目标】师:我们通常从哪些角度了解一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师:今天我们增加一个角度人口的增长。
三、【学习过程】1.【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史实】师:同学们认真读书,归纳整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注意抓住关键词来描述史实。
生:分组发言。
【知识提纲】农业发展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水利设施较前代更加完善;③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湖广熟,天下足”;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导语】历史因为它曾经存在,所以人们一直在探究它的发生、发展,这也使历史成为一门魅力十足的学科。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门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朝社会历史、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程,本教案旨在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材分析】本课程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线索,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经济基础、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具体来说,本课程介绍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探究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演变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社会重大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
b.了解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掌握清朝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b.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c.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情感目标:a.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b.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经济。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入课题本课程主要讲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探究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并说明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分析社会重大事件对经济的影响,进而引导我们了解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导入活动老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乡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因素及其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
(课前提供家庭作业细节,教材P92第一段)3.导入问题天子为什么注重保全手工业和农业生产?二、讲解与学习1.经济基础的发展1)商业贸易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2)中国的交通体系——运河和官道的建设增加了城市之间的联系。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1)运用制丝技术和棉纺技术推进手工业生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智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人口增长的利与弊。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通过对人口增长利、弊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播放清初帝王扶犁耕种图,导入新课。
2.让学生从教材文字、史料及插图中说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在展示中补充完整。
3.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与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重要地位,理解今天我国关于人口的基本政策。
学习重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学习难点:对人口增长的评价;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内在关系。
【学生预习指导】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教学步骤(一)导:多媒体播放清初帝王扶犁图《皇帝祭先农图》提问:这反映了什么问题?生答:清初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再问:清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黄河、淮河等进行治理;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于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乾隆时期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晋商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影响:人地矛盾逐渐突出,破坏环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帮:1.学完以上内容后,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②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⒈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⒉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三、教学要素⒈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
⒉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⒊课时:1课时⒋课型:新授课四、教学过程⒈复习清朝前期的政治思想统治措施⒉导入新课紧接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都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做法,在经济上会实行怎样的政策?结果怎样?由此导入新课。
⒊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朝末年大动荡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学法
指导
1、课前预习,完成预习题,勾画知识要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3、运用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总结学习内容。
4、导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故宫、长城;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等
备课时间
2019-5-7
授课时间
2019-5 -10
预习导学
旁批
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9课p70页的教材助读、自主学习部分。
课堂研讨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课题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对教材内容进行线索式回顾,突出重难点知识的讲述,最后对本节课所讲内容做小结。
全体学生认真听讲,对基础感知和深入学习部分的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认识和学习教师补充的知识,最后将知识网络图记录在 教材上。
学生通过记录知识网络图,应对清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能客观分析人口增长产生的社会影响。
2.教师出示有关清朝手工业的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阻碍该现象发展的原因。
3.教师出示有关清朝人口与环境的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产生的社会影响。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新课导入
PPT展 示《雍正耕织图》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从图中所观察到的活动。
生生互议
检查每一小组学生核对填空题答案的 情况。关注各小组的讨论进度,对于深入学习部分答题思路不明确或跑偏的小组,及时予以点拨;对于答题思路清晰且准确的小组,让其组织答案。同时对各小组在基 础感知和深入学习部分出现的共性问题心中有数。
每一小组学生核对填空题的答案,确认无异议后,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的材料题或综合题。经过一轮讨论,确定答题的方向和思路,二轮讨论过后,确定答题的要点,组织成答案。
学生:犁地、扬场、织 布。
过渡:《雍正耕织图》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学生观察《雍正耕织图》,积极参与互动。
学生聆听教师的过渡语,进一步观察《雍正耕织图》,得出清朝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这一初步印象。
2.通过阅读所给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阻碍该现象发展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
产的措施
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一)手工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
(二)商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2.
(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
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目标导学三 人口的增长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讨论工清朝人口增长
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多媒体出示问题: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
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
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邦。
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❸板书设计➷
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课堂教学,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