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配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补中益气汤配方黄芪一钱,甘草五分,人参(去芦)三分,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二分,橘皮、升麻、柴胡各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每日1剂,水煎服。
早、晚各服1次。
谓黄芪、人参、甘草三药为“除湿热、烦热之圣药”,即气虚发热,以甘温补气,治本而退热。
白术专补脾胃,《本草经疏》云:“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气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
”然李氏于原书后却谓白术“除胃之热,利腰间血”。
前者乃述白术有补中益气,俾气充阳升而热退,后者却颇有些令人费解。
考白术可“利腰间血者,血届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愈矣”。
明示本药并非行血滞之品,实为健脾燥湿而收功。
上述人参、白术、甘草三味,甘温补中之品,与黄芪阳辅相成,则补气健脾之功益着,均为本方臣药。
气虚日久,必损及血,故本方又配伍甘辛而温的当归补养阴血。
张介宾说:“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
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
亦血中之圣药也。
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
凡有形体虚损之病,无所不宜所以,本方用之既有补而不滞之长,又不悖立法甘温之旨,加之得参、芪、术、草益气生血之助,补血之力益彰。
清阳当升不升,则浊阴当降不降,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气机不畅,故配伍陈皮调理气机,以助升降之复,使清浊之气各行其道,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以上二味共为佐药。
再人轻清升散之柴胡、升麻,以协诸药共助清阳之上升。
正如《内外伤辨惑论》所说:”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
??二味若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气上升也。
“《本草纲目》亦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乃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因二味并无补益之功,故”在脾虚之病用之者,乃借其升发之气,振动清阳,提其下陷,以助脾土之转输,所以,必与补脾之参、芪、术并用且用量不宜过重,如《药品化义》说:柴胡“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
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24g 人参15g 白术10g 炙甘草6g 陈皮9g 当归10g 升麻6g 柴胡6g 【用法】水煎服。
若作蜜丸,宜加大剂量。
【主治】1.气虚不荣饮食减少,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动则心悸,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嫩,脉象缓弱,寸脉尤甚。
2.气虚不固形寒怯冷,体常自汗,易感外邪。
3.气虚不摄肌衄,尿血,便血,血崩;久泻,久痢,尿频,尿失禁;乳汁自出,溺后精出。
4.气虚不举脘腹坠胀,阴挺,脱肛。
5.气陷不升常觉气往下坠或气不接续;眩晕,头昏,耳鸣,目黯。
6.气郁不达发热,汗出,口渴。
【证析】此方所治一切证候,均属中气不足,少阳三焦卫气失充,清阳下陷机理。
反映了气虚不荣、气虚不固、气虚不摄、气虚不举、气陷不升、气郁不达六类证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阴阳升降之轴。
饮食劳倦,脾胃受伤,生化不及,谷气有亏,于是声低息短,少气懒言,无气以动,动则心悸气喘诸证见矣。
中气不足,卫气随之亦虚,表不固,于是畏寒怯冷,自汗头痛诸证见矣。
气有统摄津血作用,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血从窍隧而出,则便血、崩漏;气不摄津,阴津下溜,则久泻、久痢、尿频、尿失禁;气不摄精,精华外泄,则乳汁自出,溺后精出等证见矣。
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无力升举,则脏器下垂而阴挺、脱肛等证见矣。
清阳下陷,阳气不能上头,血不上濡,清空失养,则目眩、耳鸣诸证见矣。
阳气内郁而不外达,下陷而不上升,于是身热、自汗、口渴等假热证象见矣。
上述六类见证,前三类是中气不足病理改变,后三类侧重于清阳下陷。
【病机】中气不足,清阳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
- 【方义】《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下者举之”。
病由脾虚气弱,当以甘温药物温养脾胃,补益中气;此证不仅气虚,且呈清阳下陷,治宜双管齐下,一面补中益气,一面升阳举陷,使脾胃健运则卫气有源,清阳复位则诸证自愈。
补中益气汤(精)
7.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
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
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炙甘草各五分(9g)人参三分(6g)当归二分(3g)陈皮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术三分(9g)[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9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菱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本方所主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中气下陷,升举无权,故见脱肛、子官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热,故热势不甚,表现为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有显著区别;气虚媵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寒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更增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多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诸药合用,可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以芪、参、术草益气补中为主,配升麻、柴胡升粪下陷之清阳,是补中寓升;二是针对气虚发热的机理,通过补益中气而达到退热的目的,是甘温除热。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如蔓荆子、川学: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如五味子、麦多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 (如木香、积完以理气解郁。
『医方集解』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
『医方集解』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方名: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总结:升阳补中组成:白朮、黄耆、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主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外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减:(1)如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
(3)肺热欬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
(10)腹胀,加枳实、厚朴、木香、砂仁。
(11)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朮。
(17)阴火,加黄蘗、知母。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朮、益智。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义:(1)肺者气之本,黄耆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朮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4)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5)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6)生姜辛温,大枣甘寒,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7)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本方除当归、白朮,加木香、苍朮,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本方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本方加苍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朮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本方去白朮,加草蔻、神曲、半夏、黄蘗,名升阳顺气汤,治饮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中医妇科学方歌
《中医妇科学》方歌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1.1.气虚证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血寒症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3.1肝郁证:逍遥散3.2肾虚证:固阴煎3.3肝郁肾虚:定经汤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4.1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5.1肾虚证:归肾丸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之补中益气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之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组成: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
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补中益气汤,既是常用方,又是代表方。
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从病机来看,它脾虚气陷,这个概念是李东垣用升阳举陷治疗脾虚气陷,是他建立的。
当然后世的张景岳到张锡纯在他的基础上,都相应制定了一些方,像那个举元煎、升陷汤,一般都承认了补中益气汤是在治疗脾虚气陷上,是一个开创,在甘温除热法方面,治法上也是个开创奠基,这当中他建立的一个“阴火”的理论,很多人很重视在研究,但到现在没有统一。
所以学习这个方主要是从病机、治法的角度来理解它,临床的主治和这个方的组成,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比如“阴火”,李东垣的书里“阴火”说的很多,他几本书里到处说到阴火,用它来解释“气虚发热”,一共说了四十多个地方,阴火,肝火也有,胃火也有,肾火也有,他都叫阴火。
所以这个方讲的话,重点是在一个它的主治证候一个病机分析,主治、临床运用涉及到哪些方面?它治法里边,升阳举陷这种治法的特点和它运用方法。
主证,脾虚气陷证。
因为气的功能当中,五大功能,其中有固摄功能,气陷,本质上是一种不固摄,体表,表气不固,气不能固摄自汗,那和这种,比如说气机下陷以后形成那个泄泻,下陷我们升举,体表失固,我们固摄。
从力量上、从作用的特点上,实际上和气的五大功能中间一个固摄功能都有联系。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 - 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汤,滋阴潜阳更;丹参黄耆甘草汤,草木相伤施为真。
【方剂组成】当归,黄耆,白术,甘草。
【方剂功效】补中益气汤主要功效在于滋阴补阳、益气健脾。
适宜于气虚弱阳、脾胃虚弱及阴虚有实证的患者。
常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方剂用法用量】每日2剂,一剂分两次服用。
【方剂主治病症】1.脘腹胀满:常见脾胃虚弱的表现,这是补中益气汤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2.食欲不振:补中益气汤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食欲。
3.乏力:气虚弱阳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该方剂能够补气益阳,帮助缓解乏力症状。
4.盗汗:阴虚有实证患者常见的病症,补中益气汤可以滋阴潜阳,减轻盗汗症状。
5.心悸:脾胃虚弱、阳气不足时容易出现心悸症状,该方剂可用于改善心悸。
【方剂方歌】中医汤剂方歌的编写旨在帮助学习方剂记忆,以下是补中益气汤的方歌:当归,黄耆,白术,甘草。
滋阴、潜阳更,草木相伤施为真。
愈丹参,养胃气,白术健脾功更齐;甘草调和百草力,滋阴益阳功不亏。
此方治胃脘气郁症,补中益气心自宁;脾虚失血和乏力,本方食欲必增长。
寒少气逸虚火旺,此方火气可以平;脾胃要补要和缓,如此脘腹胀特轻。
人中自守火不失,行气建脾草木之真;脾胃气虚不发胖,补中益气岂有因。
舒肝降火胃自和,阴虚实证帝王金;滋阴潜阳方胜处,盗汗心悸俱减轻。
此方治疗的病症多,补中益气也延年;学医之人莫要忘,中药方剂功效全。
【方剂总结】补中益气汤是一款非常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胀满、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通过滋阴潜阳、补充气血,调和脾胃功能,该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治气虚之功。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跟芍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补中益气汤,中医经方汤。
用于气虚人,元气不够强。
脾胃虚弱者,气机不流畅。
久病体倦怠,补中方来方。
方中有四物,调和气血量。
当归是主草,养血保血黄。
白术辛香甜,渗中固脾肠。
芍药味苦黑,养血助花瘴。
益气方剂中,有黄芪与参。
黄芪顶重草,补中益元阳。
参与归共炖,补气身体强。
气衰肌肉软,补中方正神。
黄芪能益气,祛风解肌肉。
养血活血脉,清气化湿负。
入药散血瘀,利水生新血。
调和气血两,益气有功用。
须选致虚源,见表是治法。
久病人中虚,畏寒怕冷夜。
兼见肢体冷,气短不能说。
可选此方用,益气不受折。
脾胃虚寒人,久病体倦怠。
腹痛大便溏,气机流不畅。
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无力。
补中益气汤,调和肠胃它。
四物当归汤,跟此方谈机。
调和血络虚,益气血定中。
月经不调者,经络被困缩。
益气养血量,疏通身体络。
中药方剂歌诀到此结束,补中益气汤方歌。
用于气虚体弱者,调和气血传。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与芍药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
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元·李杲《脾胃论》黄芪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人参去芦,有嗽去之,三分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二分橘皮不去白,三分升麻三分柴胡三分白术三分上药fu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
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
若病日久者,从权立加减法治之。
【主治】治脾胃气虚,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以及遗尿,淋溲,妇人崩漏,带下等症。
【方论选萃】清·柯韵伯: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
风木内干中气,用甘草、饴、枣培土以御风,姜、桂、芍药驱风而泻木,故名曰建中。
寒水内凌于中气,用参、术、甘草补土以制水,佐干姜而生土以御寒,故名曰理中。
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症颇同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
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行春生之令。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茂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
此三昧,除烦热之圣药也。
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
惟不宜于肾,阳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凡东垣治脾胃方,俱是益气。
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调中;加麦冬、五味辈,便是清暑。
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正是医必有方(《古今名医方论》)。
转:读方笔记一补中益气汤
转:读方笔记一补中益气汤读方笔记一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脾胃论》药方: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主治: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读方笔记一:此方的记忆口诀为:君子加理中,柴升陈归芪。
读方笔记之二:此方的组成,由四君子汤合理中汤,加柴胡、升麻、陈皮、黄芪、当归。
所以说记忆口诀为“君子加理中,柴升陈归芪。
”读方笔记之三:此方无茯苓,因此是四君子汤中少了茯苓。
虽然少了茯苓,但立意仍是四君子汤之意。
在实际实用中,我们也可以加入茯苓。
读方笔记之四:此方以补中补气为主,以四君子汤、理中汤为主,更加入大补元气的黄芪,又加入补血的当归,理气的柴胡、升麻、陈皮。
故此方之主旨,补气为主,理气为补,兼以补血。
读方笔记之五:补气为主。
则我们在应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作加减。
其气虚甚者,可加大理中汤的分量,可加大黄芪的分量。
但加大黄芪的量,则又需借鉴张锡纯的经验,以少量的知母佐之,既可增强补气的作用,又可消除热的弊病。
读方笔记之六:理气为补。
除了加入陈皮、柴胡、升麻之外,还可加入枳壳,如四奇汤。
还可加入神曲、莱菔子、鸡内、香附金等。
读方笔记之七:兼以补血。
补血以当归为主,还可加入阿胶、地黄、芍药等,可以配合四物汤系列使用。
读方笔记之八:我的岳母患胃下垂并胃溃疡,用补中益气丸合乌贝散。
亦可用四奇汤合乌贝散,四君子汤合乌贝散,理中汤合乌贝散,平胃汤合乌贝散。
用有炎证,则可加入黄连等,与连理汤、左金汤的原理同。
总之,要对症下药,随证治之。
--------------作者滔滔而来。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摘要:
1.补中益气汤方歌的背景和来源
2.补中益气汤方歌的意义和价值
3.趣味记忆方法在补中益气汤方歌中的应用
4.结论
正文:
补中益气汤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方剂,起源于东汉末年,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而补中益气汤方歌则是为了方便人们记忆和使用这个方剂而创作的歌谣。
补中益气汤方歌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记忆方式。
通过歌词的形式,将补中益气汤的方剂组成和功效清晰地表达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并运用这个方剂。
其次,补中益气汤方歌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将中医药的知识和应用融入到歌词中,使得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中医药的知识。
趣味记忆方法在补中益气汤方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歌词的创作上。
歌词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补中益气汤的方剂组成和功效描绘得栩栩如生。
比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甘草味甘,调和诸药”,这样既突出了人参和甘草的功效,又使得整首歌词韵律优美,易于记忆。
总的来说,补中益气汤方歌是一种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的记忆方式。
它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记住和使用补中益气汤,也使得中医药的知识得以传承和发扬。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1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黄芪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去芦)10克、酒归身(将当归身用酒泡)焙干或晒干10克、橘皮(不去白)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为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水送下。
2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1、治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咣白,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舌淡,脉大而虚软。
治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3、治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
3补中益气汤加味的应用1、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专治内伤发热,或里虚不足兼有外寒者。
证见发热,间作不休,微汗,至颈而还,口不知谷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川芎。
如伴有泄泻而热不退,可加附子。
此里虚不足,若反用汗下则贻误病机。
2、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内伤久咳而不愈,可见潮热、微汗、咳嗽痰稀,不思饮食。
是为气虚痰饮,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病自除。
3、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脾肺气虚,或心肺气阴两亏之畏寒、肢体怠倦、痰涎自出、心悸等症。
本方有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之义。
如前所述,方师治疗气虚阴耗久咳案,此后余每遇此等证屡用屡效。
4、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
可治气虚臂痛、体软痰涎、头目晕重、身如虫行的脾气不升、气血不能营之证。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
此以补中益气汤补气除阴火,加山栀以清三焦之火。
主治劳伤中气,怒动肝火,证见气怯腹胀、口苦心烦或口舌生疮等症。
5、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李东垣有因饮食劳倦,口干嗌干者加葛根,伴有肾水亏乏者加黄柏以救肾水,泻阴中伏火之治。
又或烦扰不止加生地黄以补肾水。
余治中气陷,肾下垂血尿或慢性肾盂炎久治不愈者,有一定疗效。
6、补中益气汤倍加参、芪、主治元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加半夏、木香,主治胸痛,腹痛,左关脉弦之脾虚肝乘证。
7、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人参,主治形寒肢冷、心悸、自汗、脉浮大按之弱或沉细结代等阳气虚寒证。
补益剂-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益剂-补气补中益气汤【方名】补中益气汤【出处】《内外伤辨惑论》【分类】补益剂-补气【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方诀】【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用法】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克-15克,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禁忌】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方解】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
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之热甚不休、手背热甚于手心者不同。
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牌、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
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神农祖传秘方——补中益气汤
神农祖传秘方——补中益气汤
病理病机:
脾胃气虚是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使脾胃受损,水谷精气不充,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主,或脾虚不能化生阴血,而引起发热。
若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痰湿内主,郁而化热,进而引起湿郁发热。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脾胃气虚的秘方,希望帮助更多的朋友调理好自己的身体。
秘方:
方子简介:
本方证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气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升阳举陷,为君药。
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共为臣药。
血为气之母,故用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行滞,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共为佐药。
少入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佐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又能透表退虚热,且引芪、参走外以固表,二药兼具佐使之用。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作使药。
全方补气与升提并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为治脾虚气陷之要方,故言本方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炙甘草黄芪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补中益气汤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役虚损,身热而烦,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吼而喘。
黄芪(蜜炒,一钱五分),拣参(去芦,一钱),白术(去芦)、当归(酒洗)、陈皮、甘草(各一钱),柴胡、升麻(各五分),黄柏(酒炒,三分),红花(三分)上锉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空心服。
如汗多出,去升麻、柴胡,加酸枣仁一钱,夜间不睡亦如之;如头疼,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一钱;如善嚏者,加白芷、川芎;如脑疼头顶疼,加藁本一钱,细辛五分;如口渴,加葛根六分,有痰加贝母、前胡各一钱;如泄泻,加白芍、煨泽泻、茯苓各一钱;如心胸觉痞闷,去黄芪、升麻、柴胡,加枳实六分,黄连五分,姜炒;如嗽,加桑白皮一钱,五味子十五粒;如额疼,加白芷一钱,葛根、升麻各五钱;如心志不宁,加茯神一钱,远志七分,酸枣仁一钱(炒),石菖蒲七分,柏子仁一钱;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各一钱;如心脾二经舌干口燥,加黄连、山栀各五分;如胃中湿痰,加半夏一钱;如虚火上炎,加玄参、知母、黄柏(蜜炒)各一钱;如梦遗,加牡蛎、龙骨各一钱;如下部无力,加牛膝、杜仲各一钱;如脚软,加木瓜一钱,防己五分;如有痰或兼脾胃不和,加半夏、麦芽各一钱;如阴虚内热有痰,或上焦有火,加贝母、花粉各一钱,有热加枯芩八分,黄连六分;如有热壅盛眼赤,加龙胆草八分;如风寒头痛身热,加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羌活七分;汗多加黄芪一钱,眼痛加菊花、熟地,身热加生地;如大病后元气未足而胸满气短,加橘皮、枳实、白芍。
方源《良朋汇集经验神方》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补中益气汤类方
补中益气汤类方补中益气汤类方补中益气汤类方1、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方歌: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2、清暑益气汤(李东垣方)组成:黄耆、苍术、升麻、人参、泽泻、炒曲、橘皮、白术、麦门冬、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
方歌:东垣清暑益气汤,参芪归术加草苍;升葛泽曲麦味合,健脾祛湿此方强。
功效:清热益气,化湿生津。
主治: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闷身重,大便溏泻,小尿黄赤,舌淡苔腻,脉虚弱。
附方:王氏清暑益气汤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功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比较:如果是素体就虚弱的患者,受暑邪兼有湿邪,用李氏清暑益气汤比较好,如果是暑邪伤人已使患者气阴两伤,则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3、顺气和中汤组成:黄耆、人参、甘草(炙)、白术、陈皮、当归、白芍、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
功效:主治:气虚头痛,痛不可忍,昼夜不得眠,恶风怕冷,不喜饮食,气短懒言,六脉弦细而微。
4、升陷汤组成: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
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仲,或神昏健忘,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凉膈散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37.仙方活命饮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清脏腑热
38.导赤散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 作者:
———————————————————————————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31.竹叶石膏汤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清营凉血
32.清营汤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33.犀角地黄汤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清热解毒
34.黄连解毒汤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47.清暑益气汤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清虚热
48.青蒿鳖甲汤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9.当归六黄汤方歌: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第五章温里剂
温中散热
50.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39.龙胆泻肝汤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0.左金丸方歌: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41.泻白散(泻肺散)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2.苇茎汤方歌:苇茎汤出千金方,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24.逍遥散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25.痛泻要方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调和寒热
26.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表里双解
27.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攻补兼施
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 枳实 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28.防风通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29.葛根黄芩黄连汤(芩连葛根汤)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清气分热
30.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生气津。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逐水
20.十枣汤方歌: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少阳
21.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2.蒿芩清胆汤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调和肝脾
23.四逆散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43.清胃散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44.玉女煎方歌:玉女煎用麦地黄,石膏知母牛膝尝。
45.芍药汤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46.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攻效奇。
清热祛暑
51.理中丸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52.吴茱萸汤方歌: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